第12卷第2期 2010年4月 沈 阳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SHENY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Vo1.12.No.2 Apr.2 0 1 0 文章编号:1008—3863(2010)02—0072.04 略论钢琴演奏中的音乐形象及其塑造 鲍捷 (武汉音乐学院,湖北武汉430060) 摘 要:分析了音乐形象的内涵及其在钢琴教学范畴中的地位与作用,阐述了影响音乐形象的若干因素, 并探讨了塑造音乐形象的方式与途径。指出从音乐形象人手,可以提升钢琴演奏的美学内涵,并能有效地调整 与规范演奏技巧和演奏目的等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而增强钢琴演奏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音乐形象;钢琴演奏;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 624.1 文献标识码:A On Music Image and Characterization in Piano Performance BAo (Wuhan Conservatory College,Wuhan 430060,China) Abstract:The connotation of music image and its place and effects in the piano teaching are analyzed.Some ele- ments to influence music images are clariifed and the ways as well as paths to characterize the music images are expounded.It is pointed out that beginning with music image,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piano performance can be raised and some concerned influential elements including performance skills and goals can be adjusted and normalized effectively to enhance the artistic value of piano performance. Key words:music image;piano performance;performance skills 音乐形象是音乐欣赏的核心所在,是音乐美 有关客观现实 构成音乐形象最核心的要素是声 学的最高范畴。钢琴作为乐器中最具普适性的代 象,声象往往将音乐所包含的情境与意态也包括 表,承载着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职责,而绝大部分 在内.在内涵上比纯粹的旋律、和声等声音元素更 钢琴演奏曲目所描述的音乐形象.在很大程度上 为丰富。音乐形象的理解和接受均涉及到演奏者 代表了艺术之美的至高境界。对钢琴演奏者而言, 和聆听者的复杂心理活动,与听觉、记忆、想象、联 加强对音乐形象内涵的认知。丰富音乐形象的塑 想和情感等多种因素均有直接联系,这使得我们 造方式,既是体现钢琴作品艺术价值的基本要求, 可以借用视觉、触觉、甚至嗅觉等人类的认知方式 更是提高演奏水准的必然途径。 来全面把握音乐形象。比如贝多芬的《第九钢琴奏 一14 No.1)描述了春季里逐渐变 、音乐形象及其在钢琴演奏范畴中 鸣曲》(E大调,Op.的作用 绿的山谷,听起来如同春风拂面,正如德彪西所 说,“音乐可表达光的流动变化”l1]。因此,音乐形 音乐形象是由声音塑造的情感形象,但音乐 象是客观存在的“声象”与主观存在的“听象”与 所反映的对象不仅仅是声音世界,也不仅仅是抒 “视象”结合形成的动态体系。钢琴是当前国内外 发感情者的主观世界.而是由声音所概括比拟的 较为普及的乐器,在音乐领域中具有基础性强,应 各种器官对象的广大现实.是由情感引起联想的 用度广的特点.钢琴演奏对构建与推动音乐教育 收稿日期:2009—10—15 作者简介:鲍捷(1979一),女,湖北武汉人,武汉音乐学院助教,硕士。 第2期 鲍捷:略论钢琴演奏中的音乐形象及其塑造 73 与艺术欣赏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钢琴 演奏而言,音乐形象的认知与应用具有极为重要 的意义。 1.强化音乐形象概念。有助于增强演奏者对 乐曲内涵的认知。使之更趋立体、综合与丰富 二、影响钢琴演奏中音乐形象创造的 凶:素 任何作品的艺术形象都是创作主体在经历 深度思考与复杂创造后得到的成果。因而其影响 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就钢琴演奏范畴中的音乐形 象而言,我们可以从创作者与演奏者两个角度来 把握其影响因素。 从钢琴作品的创作者角度来看,这些因素包 著名钢琴教育家拉斐尔・科蒂斯・科隆在指导 学生弹巴赫《G大调法国组曲》中的《加沃特舞曲》 时.学生曾因理解的问题而无法表现出乐曲的动 感和欢乐。科隆借用比利时画家皮特尔・布鲁格尔 的作品《婚礼上的舞蹈》来帮助学生想象乐曲所描 述的欢快场面与热烈气氛。在这幅画中,着装艳丽 的农民们使尽浑身解数尽情舞蹈,人物呼之欲出。 画中人物的奔放动作使人感觉到他们是随着活泼 的音乐旋律在跳舞,这就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该 乐曲的音乐形象。在此后的演奏中,学生情绪饱 满。演奏风格热烈而奔放,节奏明快而富有生活气 息,逐步向乐曲本身所描述的音乐场景靠拢。可 见.音乐形象能够引导并强化对乐曲内涵的认识。 2.正确把握音乐形象。有助于理解乐曲的文 化背景 钢琴起源于西方,当前钢琴音乐作品多为西 方文化的结晶。自钢琴进入中国后,众多中国艺术 家也创作了富有东方文化特征的曲目,极大地丰 富了钢琴的音乐内涵和表演范围。不同文化背景 的音乐作品存在着鲜明的文化差异,例如《春江花 月夜》与《牧童短笛》等乐曲,其风格清幽淡雅,如 同极富东方神韵的中国写意画;而西方乐曲大多 音色华丽浓重,强调写实风格。对于演奏者来说, 强调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有助于完整而正确地认 识乐曲的内涵,进而向聆听者准确传达和表现其 文化背景。 3.音乐形象有助于推进学琴者对钢琴演奏 的学习认知 有关音乐形象的联想能够调动并激发兴趣和 灵感.以近乎直观的形象引导学琴者正确了解乐 曲的内涵与特色,同时培养其自主了解和分析乐 曲的能力。同时,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强调对 音乐形象的渐进认识,将演奏过程合理而科学地 划分为音乐形象轮廓塑造阶段、增强细节阶段、技 巧展示阶段以及音乐形象整体展示阶段,将促进 演奏者对曲目的认识更富有层次感和渐进性,逐 步提高其音乐美学理解能力和演奏技巧的综合运 用能力 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作背景。创作背景包含时代背景和 文化背景两个方面。正如俄罗斯著名钢琴演奏家 里赫特所言:“像其他任何一门艺术一样,音乐并 不是独立于万物之外的。音乐内容必然来自某种 生活现实。”【2 创作者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对音 乐和社会、生活的独到思考、体验和渴望,都是影 响他们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因素,这就使每位作 曲家的作品都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 第二,作者风格。钢琴作曲家依据其不同的 作曲风格,可以大致分为古典派、民族派、印象派 和浪漫派等。不同派别的艺术作品特色各异。“贝 多芬作品总的性格是热诚的、大气的、精力充沛 的、高贵的、饱含感情的,有时也是幽默的、动感 的,偶尔甚至是古怪的.然而永远是睿智的。虽然 也会阴郁.但绝不是女性化的、多愁善感的,或者 无病呻吟的。” 相比贝多芬作品方向性强这一特 点,印象主义大师德彪西善于表达颇具梦幻色彩 的境界,其代表作《意象集》与《前奏曲》表达出神 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 第三,编排结构。任何艺术作品都有其组成 结构,乐曲从引子部分开始,由渐进部分发展到 高潮.最后则在或高昂或平静的尾声中结束。错 落有致的结构,能突出乐曲的主题,更能勾勒出 乐曲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的轮廓。印象主义的乐 曲在听觉上总存在漂移不定的运动美感。其音乐 形象中的动态特征是我们深入了解其作品内涵 的关键所在 。李斯特作品的结构特点是在激情 之后出现平缓,他认为大自然与艺术是相互贯通 的,只有对比鲜明的曲式结构创造出的诗意,才 能最大程度地表现艺术作品的形象与内涵。乐曲 的编排结构主要表现为曲式的组合结构与演奏 力度的排列结构,曲式结构的大与小,力度结构 的强与弱.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并充实着乐曲的音 74 乐形象。 沈 阳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第12卷 多芬作品时说:“《贝多芬奏鸣曲No.5(Op.10,No. 1)》整个终曲充满了贝多芬式的古怪幽默,唯有 克服了技巧上的障碍,我们才有可能获得充满幽 默感的演奏,如果技巧上仍然有问题,那么我们 至多获得一幅难以理解的讽刺漫画而已。”钢琴 第四,描述客体。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针对 性,钢琴乐曲也概莫能外。李斯特在1835年游历 意大利和瑞士后,以《旅游岁月》为名陆续谱写 2O余首曲目来描述当地秀美的山川、淳朴的风 土人情以及灿烂的文化,内容洋洋大观,丰富多 彩,堪称一部出色的音乐游记。在这样的音乐形 象引导之下,无论演奏者还是聆听者,均会被激 演奏技巧在表现某些特殊的音乐形象时不可或 缺,比如李斯特在《鸟儿布道》中运用震音表现一 群鸟儿的鸣啭,而这种效果也只有通过踏板才能 发兴趣.向往那令人心静神舒的意境,而这正是 真正地浑然一体【6J。必须指出的是,尽管钢琴演奏 作者曾经感受并试图表达的客体。在所有影响音 乐形象的因素中.乐曲的描述客体是最为重要的 核心因素。它直接地决定了乐曲所创造的音乐形 象的本质,对其内涵与外延均有明确的界定。 必须注意到。以上几种因素对音乐形象的影 响作用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之间交叉渗透 的。即使描述同一种客体,不同风格的作者也会 营造出迥异的艺术风格和音乐形象来。例如中国 作品《平湖秋月》和德彪西的《月光》,其音乐形象 的差异就非常明显,前者极具东方淡雅之美,抽 象而写意:后者则为西方华丽之美,具体而写实。 因此,演奏者应从多个角度来认识创作者所建立 的音乐形象,强化对音乐形象的全面把握。 从演奏者角度来看.影响音乐形象的因素主 要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演奏者的理解认知。所有艺术作 品的形象展现都是一个开放性的再创造过程.对 音乐形象的理解认知贯穿了钢琴演奏过程的始 终。演奏者初次接触钢琴曲目时,应以接受者和 学习者的身份来理解乐曲中包含的音乐形象.这 是开展钢琴演奏的基本环节。当演奏者面对聆听 者演奏曲目时,则是以诠释者和再度创造者的身 份来阐述、展示曲目的音乐形象,这是钢琴演奏 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演奏者所承担的再 创作主体责任明显增加,既需要保证自身对音乐 形象的正确认知,更需要引导聆听者从无到有、 从简单到丰富地认识并确立相关的音乐形象。可 见,演奏者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正确与否、程度深 浅是决定这一创造过程的核心要素。 第二方面是演奏者所掌握的演奏技术与技 巧。钢琴教育家应诗真曾经指出:“钢琴演奏技术 是从属于音乐表现的,是手段,但同时它又是非 常重要的,没有它.想完美地表现音乐形象就成 为一句空话。”l5 车尔尼在论述如何正确演释贝 技巧对音乐形象有至关重要的塑造作用,但它并 不能代替音乐形象本身。音乐形象与钢琴演奏技 巧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任何一方面的 过分强调。只能导致音乐表现力的弱化和效果的 流失。 三、钢琴演奏中塑造音乐形象的方式 尽管音乐形象具有抽象、动态、难以把握的特 点,但我们可以充分借助乐曲内涵、音乐风格、演 奏技巧等因素,结合多种方式完成曲目演奏与诠 释,并最终塑造应有的音乐形象。在此,笔者将结 合细化钢琴演奏阶段,对塑造音乐形象的方式做 相关讨论。 钢琴演奏者必然经历学习和演释两个阶段。 从音乐形象的角度来看.这两个阶段所包含的内 容则更应丰富与深化,而演奏者所面临的任务也 势必更为细化。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并遵循一定的 规律,使这一过程变得更为科学,更具可操作性。 在此过程中,认知方法与演奏技巧都是我们必须 考虑的影响因素。 在学习阶段,演奏者是以主体身份来了解并 建构音乐形象的。在演奏者的头脑中建立音乐形 象,必然经过一个从无到有、由简入繁的过程。演 奏者必须循序渐进,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美国著 名钢琴教育家露丝・史兰倩丝卡认为,“在练习每 首乐曲之初,我们必须能先想象出音乐里每一个 音符的音色,每一个乐句的走向,以及整个作品欲 表达的情感与气氛。有了想象后,还需要有能力把 这些意念显明地表达出来。如此,我们创造出来的 境界,才能在聆听者心中引起共鸣,留下完整且深 刻的印象。”E7]可见,钢琴演奏是围绕乐曲的音乐 形象而进行的艺术展示过程.演奏者要将音乐形 象所关联的感官系统充分调动并运用起来。以记 忆和联想等多种方式来塑造音乐形象。此外,演奏 第2期 鲍捷:略论钢琴演奏中的音乐形象及其塑造 75 者应围绕乐曲展开相应的拓展学习,对曲目创作 的时代背景、描述对象、作者预期等作深入的了 解,并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对音乐形象的全 方位掌握。 琴演奏更为完整地塑造与丰富作品的音乐形象。 第三.在全面分析并塑造音乐形象任务的基 础上确定演奏技巧和要领。为使钢琴演奏达到预 期的效果和应有的艺术审美标准.演奏者必须使 音乐形象的表达方式丰富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演奏者必须在进行钢琴演奏的时候对乐曲本身所 包含的音乐形象进行细致而全方位的阐述,而为 此目的.则必须对演奏技巧和要领做到有所甄别 和灵活应用.进而提升演奏者对演奏技巧的整体 在演释阶段.引导聆听者认识和把握钢琴作 品的音乐形象是主要任务,这一任务可以通过以 下几个步骤加以完成。 第一。明确“音乐形象”的中心地位,对演奏曲 目内涵进行有效的定位。使钢琴演奏的目标更为 直观而合理。音乐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塑造形象, 作为音乐表演艺术的钢琴演奏,同样也是将抽象 的具有一般意义的音乐主体转化为具体的具有感 性认识的音乐形象。因此,要准确而完美地展示作 品的音乐形象,就必须通过对钢琴作品的深刻理 解来领会作曲家的思想境界,同时也要通过认真 读谱、把握节奏、乐句处理与听觉培养,进行钢琴 作品的“二度创造”。 第二.借用音乐形象的意境对演奏者自身的 心理状态进行调整。钢琴演奏包含演奏技巧和感 情运用,其中,感情具有召唤力,属于具有一定主 观发展和动态演化特征的范畴。强调音乐形象有 助于提升感情,更有助于强化演奏者的主体地位。 在音乐形象所确定的意境中舒展演奏者此时的精 神世界,并使自身的心理认知和情绪环境发生转 移.将演奏者与乐曲的相对对立关系转化为形象 展示者与音乐意境之间的彼此包容和相互参与的 关系,达到水乳交融、物我渗透的境界,从而使钢 掌握与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臻完美地展现与塑 造音乐形象。 参考文献: [1]林振纲.钢琴演奏的科学性[J].钢琴艺术,2008(5):53—56. [2]亚历山大・维岑斯基.俄罗斯著名钢琴家里赫特访谈录[J].焦 东建,董茉莉,译.钢琴艺术,2008(6):13—21. [3]卡尔-车尔尼.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正确演释[M].张奕明,译.上 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34. [4]杨凌云.德彪西钢琴练习曲“为复合琶音而作”的演奏手法 [J].艺术探索,2008(3):92—94. [5]李承远.钢琴演奏中的综合素质[J].音乐生活,2008(7):66— 67. [6]卡尔・莱默尔,瓦尔特・吉泽金.现代钢琴演奏技巧[M].姜丹, 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37. [7]露丝・史兰倩丝卡.指间下的音乐[J].王润婷,译.南宁: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9. 【责任编辑鲁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