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2020-05-10 来源:钮旅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与其他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同等重要的基础性教育。因为社会结构的变化,我们正在逐渐步入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个过渡期内,不管是人们的行为方式还是价值体系以及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于大人来说要快速适应并不容易,更何况是内心尚不成熟的中小学生。所以,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中小学生的逆反心理、攻击行为或轻生现象都有出现过,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让他们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既是家庭、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认识模糊。人们以为只靠单纯的课本知识,比如“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或其他学科课程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式教育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殊不知这是不科学的、不可取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导。

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严重。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仅靠一些班主任或非专业老师来讲解这些东西,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他们普遍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以这样的师资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后果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3.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许多农村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即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精力也有限。仅仅解决少数学生身上发生的心理问题,认为对心理健康的学生没有必要进行心理辅导。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到议事日程,落到实处。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厌学、轻生等问题频频出现。 4.现代价值观是多元化的,且社会上的不良因素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影响极为严重。 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电视、报章杂志已经形成了一张无形的大网,这里面有好的东西,也有不好的东西,社会上的不正之风、黄色书刊、色情网站、低级庸俗的生活方式都给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 二、加强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为了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1999年8月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2002年8月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督导评估之中,加强对教师和咨询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而且明确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要求。农村中小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的限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农村教育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教育行政部门应重新制订或完善学校的评价指标体系,把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状况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纳入到新的学校评价体系中去。 2.不能仅仅依靠课本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纵观本世纪的教育发展进程,一定程度上可以总结为一部活生生的课程演变史。无论是用哪一个心理学理论,或者是哪一家教育学流派,都是在借助课程的改革而影响着中小学教育。在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接受九年的学校教育,以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但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性过程中,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以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社会为主要特征的新世纪的降临,对我国中小学课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学校心理辅导是一项全新的教育内容。一个心理不健康甚至心理变态的人,掌握科学技术比没有更可怕。从现实来讲,在中小学校中鼓励、支持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是一种明智、务实的举措,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开展工作,是真正对国家、对民族、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党和国家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视。不仅在有关文

件中提出开展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还专门制定了相关的指导纲要和目标计划。

4.学校是中小学生未踏入社会时接触最多的地方,学校心理辅导更是一项全新的教育内容。目前,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几乎少之又少,师资培训也跟不上,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而且学历较低,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据有关调查,当前农村中小学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团队干部、德育工作者、班主任、校医、政治课教师和其他管理人员,而且多数是兼职人员,他们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对心理测试技术和心理辅导方法不熟悉。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受德育思维模式的影响,违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规律和要求,对教育对象产生副作用。种种原因严重影响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起来,消除这些弊端,净化这支队伍。 三、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000年初,教育部曾召开会议,要求各地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随后,教育部出台了许多“减负”的规定与措施,强调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同时,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就应抓住契机,积极向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求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使全社会共同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让农村中小学真正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摇篮。

2.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心理健康活动,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模式。不仅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应当多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门心理辅导,并且积极提倡学生、家长共同参加。应当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转变观念,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一定要改变以往只重视学习的观念,改变分数至上的错误想法,真正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老师要时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不仅重点加强其适应能力、面对挫折的心理能力,还要加强其学习心理教育和职业心理教育。

3.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有的放矢地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调查研究,运用问卷、观察等方式,掌握中小学生学习方法、人际关系、情绪、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可以采取教师、学生、班主任、家长进行座谈的方式,了解中小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障碍和他们的心理需要。除此之外,还要与学校外部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相结合,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采取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心理档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在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等形式;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采取个别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网络指导、行为矫正等。

4.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社会、家庭因素对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也是影响很大的。目前,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过高,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苦闷和压力。此外,父母的关系不和、离婚、对孩子漠不关心、或过分溺爱或过分严厉,都会造成孩子不健康的心理。据调查,目前的中小学生其父母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是很少有家长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作为心理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副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上,而是要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利在千秋的功德之业,也是一项爱生助己的工作。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加强研究、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能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出巨大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