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NO.13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科技资讯
浅谈新农村生态景观规划的建设
徐立
(桐庐县江南镇人民政府 浙江杭州 311507)
摘 要: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融入生态景观规划的原理和方法,使得新农村规划建设更加符合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要求。农村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体现出乡村景观资源提供农产品的第一性生产、保护及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中不能忽视生态景观的建设,必须以景观生态学和现代景观规划的理论为指导,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关键词:新农村 生态景观 规划目标
中图分类号:X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09)05(a)-0131-01
1 新农村景观特点的规划与意义
新农村景观是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它既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又受人类经营活动和经营策略的影响。嵌块体的大小形状和配置上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兼具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乡村景观既小同于城市景观,又不同于自然景观,其特点之一是大小不一的居民住宅和农田混杂分布; 既有居民点、商业中心,又有农田、果园和自然风光。地方民居各有特色,风土人情迥异。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自身与环境的关系获得了意识上的进步,对生存的景观也建立了新的认识:它既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的载体,又是社会精神文化系统的信息源,体现了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人的约束。乡村景观的美不仅是形式上的美,更是建立在环境的秩序与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轨迹之上,体现生态系统精美结构和功能的生命力之美。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乡村景观,应该是融合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有机整体。
境相融洽的最佳场所。(4)生态美学原则:生态美包括自然美、生态关系和谐美以及艺术与环境融合美、它与强调人为的规则、对称、形式、线条等形成鲜明对照,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最高美学准则。
3 新农村生态景观规划建设的方法
3.1保护环境敏感区
通过对农村中重要、特殊的环境敏感区的保护来把握乡村景观的基本脉络。规划区域中环境敏感区往往是表现区域景观突出特征的最关键地区,但又脆弱且经不起破坏和难以弥补。因此相应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就是强化对这一地区的保护通过调查、分析和评估确定区域的环境敏感区的位置范围及环境容量,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不当的开发和过度的土地使用。
3.2完善景观结构的方法
只有保证景观结构的完善才能实现景观功能的有效发挥。但乡村景观结构往往由于人为的影响而显得十分不稳定,因此,相应的景观规划方法就是补充景观结构的薄弱环节,使其更加完善而获得稳定。通常是通过建立充分的斑块和廊道把乡村中每一处林地、绿地、河流、山地都纳入景观结构之中,同时根据乡村现状确定斑块的最佳位置和最恰当边界。最终建立一个丰富、有效、可以自我供给、自我支持的动态景观。
3.2.1重视新农村廊道建设
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常见的农村廊道包括农田间的防风林带、河流、道路、峡谷等。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廊道是各种物流、能流、信息流的通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
在新农村规划中非常重视对自然廊道的保护和利用。自然廊道的存在有利于吸收、排放、降低和缓解污染,形成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保护环。其主要包括河流廊道和山脉廊道两部分。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爱水”。水体是大地之肾,水是智慧的象征,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园林之神。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对于河流廊道本着以保护为主,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主要以营造堤岸防护林带为主,并与沿线乡镇、村庄绿化以及庭院绿化相结合,构成江河两岸“林带、村落、水域、田园”相互嵌合,错落有致,富有浓郁乡村情调的山水田园风光。
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人工廊道的建设即是一要点也是一亮点。人工廊道主要指人工修建的铁路、公路及其它通道。它在物质运输、人员流动、气流交换、生物流
2 新农村景观规划目标与原则
新农村景观规划是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解决如何合理地安排乡村土地及上地上的物质和空间来为人们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乡村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其根本目标是创造一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优化和美化的乡村生态系统。在新农村规划中对其景观规划的目标体现了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去创造一种充分融技术和自然于一体、人人合一、情景交融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以维持景观生态平衡和人们生理及精神健康,确保人们生活和生产的方便。
进行新农村景观规划实践应贯彻以下原则:(1)整体综合性原则:景观是由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是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的复杂载体,景观规划与设计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和管理,达到整体最佳状态,实现优化利用。(2)景观多样性原则: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资源变异性和复杂性的量度,包括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两方面。多样性程度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大:同时也使得景观更具有丰富的个体特性。(3)自然景观优先原则: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景观规划设计,要求人类对自然的介入应约束在环境容量以内不破坏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的基本通道,创造既服务于人,又与自然环
动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农村来说人工廊道主要就是村道、目前农村道路主要存在着“布局不合理、连通性差、无绿化、无硬化”的问题,没有形成良好的道路交通网络。在规划中本着以“方便化、绿化、硬化”的原则,形成高效有序的道路网络,增加道路廊道的连通性; 注重道路两边的绿化。在树种配置上,以乡土树种为主,常绿、落叶相结合,高大、中等、矮小相配合,营造复层绿带景观、即形成一道优美的景观线,又形成一道有效的防护屏障。
3.2.2突出斑块建设(斑块patch)
是城市景观要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斑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对于乡村景观而言 斑块可以是农田、居民点、草地等。在本次新农村规划建设中,注重斑块理论的应用,在规划建设中,因地制宜形成了两种板块特色生活居住区斑块、特色农林生产区及农业观光旅游斑块。
生活居住区斑块:农村原有居民点布局主要存在着分布散乱、建设混乱,新老房屋混合布置,居民点内缺乏公共绿地的问题。以斑块建设的均匀性理论为指导,在规划居民点时以“统一集中,均匀分布”的原则来布局。同时,在居民点之间进行公共绿地的建设,既有利于绿地的均匀分布,也使居民点间得到有机的联系。
特色农林生产区及农业观光旅游斑块:利用农村现有的农林资源,在进行产业发展的同时,结合观光旅游开发,形成具有特色的特色农林生产区及农业观光旅游斑块。
3.3生态工程方法
传统的景观创造强调人工对环境的改造,虽然能短期实现目标,获得崭新的景观,但往往要长久地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能源才能维持。生态工程方法则通过维持环境的某种程度的生态多样性来发挥环境的能动性,实现景观的自我增益。生态多样性能形成一种综合的“栖息环境”,这种栖息环境具有丰富的层次结构,能自行生长、成热、演化,并抵御一定程度的外来影响力,即使遭到破坏,也有能力自我更新、复生。建立在这种栖息环境上的景观就是自我设计的景观,它意味着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资源的永续利用。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1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