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0-11-29 来源:钮旅网


《我变成了一棵树》第一课时教学

设计

按教材定制 / 内容可编辑 / 提高备课效率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第 1 页 共 7 页

《我变成了一棵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分析:

《我变成了一棵树》想象奇特,充满童真童趣,主要写了“我”因为不想吃饭便幻想自己变成了一棵树,后来被妈妈用各种食物巧妙唤醒了食欲,从而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 这一单元的导语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编者将联想策略应用到了这个学段,学生不仅可以感受还应该学会构建自己的想象世界。变形是想象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接触过此类课文。所以在教学此篇课文时,词语教学不做重点,而将立足单元整体,提炼策略,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美好愿望出发,展开大胆而富有变化的想象,从而拥有一段奇妙的变身之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认识“希、痒”等8个生字,会写“继续、秘密”等词语。 2.感知课文内容,提取情节信息,感受作者大胆而神奇的想象。

第 2 页 共 7 页

3.学会并运用“连续性想象”,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Ppt、板贴 教学过程:

一、复现“发散性想象”策略,导入课题。 (课前板书课题。)

1.我们刚学过小真的长头发,你瞧,她用发散性的想象把长头,拿来做了那么多有意思的事情。(板书想象)

2.今天,我们又要来认识一位小姑娘,她叫英英,她有一个奇妙的想法,她想变成——(出示课题)。齐读。

【设计理念】旧知导新课,激起学文兴趣,强化想象概念。 二、初读感知,教授概括方法。 1.英英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呢?

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用上文中的话说一说。

2.字词反馈,相机正音。

小老师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 3.回顾问题:“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预设: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旧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请生读,给予评价,读出渴望。指导全班朗读。 4.师生问答,教授“直圈”概括法。

第 3 页 共 7 页

英英心里这么渴望着,这么想着,就觉得——

【生:身上痒痒的。】(关注痒痒的轻声)低头一看,呀,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生:我变成了一棵树】(板书画一半树干)

瞧,我用笔在文中直接圈出了概括神奇事件的内容,这种概括的方法,叫做直圈法。 5.这棵树有什么特别的呢?

简单的说就是树上长满各种鸟窝。(板贴:长满各种鸟窝),当词语不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可以跳着圈一圈,这种概括内容的方法我们叫做跳圈法。

【设计理念: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难以简练概括出故事情节,老师教授并示范从原文提取信息,会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课文以及提取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三、概括故事情节,提炼“连续性想象”策略。 1.英英因为不想吃饭,所以变成了一棵长满了各种鸟窝,她的神奇变身之旅就这样开始了,(板书树干内:神奇的变身之旅)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件呢?

2.请生交流,老师帮助概括,打乱顺序随机板贴。 3.谁来帮老师摆一摆?(请生上台摆放)

4.为什么这么摆放?(预设:故事情节有一定顺序) 5.肯定学生答案,并为事件加上箭头。

6.我想请一排的同学简单说说这个有趣的故事。(小组按顺

第 4 页 共 7 页

序一个接一个复述。)

【设计理念:请生上台排序以及请一小组同学复述故事,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故事情节的推动性、事件发生的连续性。同时以讲故事形式复述课文不仅是课文语言的内化过程,还是学生的听、读、思、记能力训练的过程。】

7.总结:你们看,想象可真有意思,不仅可以像小真一样发散思维,还可以像英英这样由一件事情,想到另一件事情,再引出新的事情,这样一步一步,一环扣一环地进行连续性的想象把她的神奇变身之旅写的生动又有趣。(板书:连续性) 8.在这么多有意思的事件里,你觉得最有意思的事哪一部分?

9.(关注嘴巴流出水珠片段,出示课堂作业本。)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觉得嘴巴里流出水珠很有意思,我们看看小动物们是怎么想的吧。请四个同学分别读读小动物的对话,老师来读旁白。 10.小动物们的讨论可真有意思,如果你也在场,你觉得水珠还可能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到作业本上,完成后请生答。 11.你们的想象让这个故事变得更有趣了。

【设计理念:此处问题设置,既解决了课后题又完成了课堂作业本,使作业本不再独立于课堂之外。】

12.再来看,(指板书)在英英的这段变身之旅中,变成了一棵树是故事的开始,中间是故事的经过,最后妈妈发现了秘密是故事的结尾,英英就这样用了连续性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说完整

第 5 页 共 7 页

了。

四、实践“连续性想象”策略,展开神奇变身之旅。 1.老师有个大胆的想法,我也想变成一棵树(板书绘画另一半树干),可是我不想长鸟窝,我想长满各种水果(板贴:长满水果)。你觉得可能有哪些水果呢?(板贴各种水果图片) 2.我这棵长满了各种水果的树,又可能引来谁,又会有什么神奇事件发生呢?

3.学习活动二:小组续编。

注意分工一定要明确,第一个人先想一个事件,第二个人顺着他的事件,继续往下想,就这样连续地想象,讨论完了,再按顺序写在各自的纸条上。一个奇妙事件一颗星,两个奇妙事件两颗星,以此类推。

4.小组集体上台展示,其余学生评价。

老师给予肯定性评价:瞧,他们小组,用了连续性地想象把故事编的这么有趣。

5.老师想把魔力传给你们,如果你们也能变,你想变成什么?请生答。

6.如果变成你们所说的,又会有什么神奇事件发生呢?在你们手中都有一张学习单,赶快用上连续性的想象展开一段奇妙变身之旅吧。写出一个奇妙事件一颗星,接着写出第二个奇妙事件两颗星,看谁能拿到最多的星星。 7.请生上台展示。相机评价。

第 6 页 共 7 页

【设计理念:两次学习活动都是对“连续性想象”策略的实践运用,跳脱于文本之外,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五、指导书写,小结课堂。”

1.同学们的分享有意思极了,连续性的想象是帮助我们写好故事的小秘密。

2.指导书写“秘密”二字。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之处?(预设:都有“必”)有什么想提醒大家?

师总结:秘密两兄弟,必须要牢记,老一的在禾旁,老二的在山上。

3.学生练写。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连续性的想象把故事情节说完整了,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英英是怎样把故事讲的丰满又充满魔力的。

作业设计:

课后和家人朋友交流自己的想象内容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