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19期(总第495期)
青木川古镇文化旅游业发展及问题研究
张 宁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人们对古镇历史文化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文化旅游不仅是视觉上的愉悦,也使游客深受历史文化的熏陶。青木川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之成为秦巴文明的聚集地。他汇集了早先的氐羌文化、汉族文化和民国期间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的“草莽文化”“匪帮文化”。各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形成了如今独具特色的青木川历史文化。
[关键词]青木川;羌族;文化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青木川位于陕西省的西南角,坐落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处,有“一脚踏三省”的佳誉。青木川古镇处于两山夹一川的坪坝处,古镇沿河而建呈s形,像似一条“卧龙”。回龙场老街聚集了古镇有名的建筑物,总占地面积约4万m2,街道自下而上长约870m,古建筑房屋约260间,汶川地震前保存有明清时期四合院120多座,如今保留完好的约40座,都是无法替代的历史文化遗产。飞凤桥是古镇街区和新建街区的唯一通道。青木川这个地名还有一段演变历史,据记载,青木川最早叫草场坝,是四川境内的羌汉杂居区。建成于明朝成化年间;同治年间经济文化开始发展,改名永宁里;光绪年间改名宁羌州西路18牌;民国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并改名凤凰乡;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当地的一棵大青木树,便称之为青木川。
扎花娟秀明艳;织花奇妙,简单而美丽;勾花粗犷豪迈、透露着淳厚。羌绣饰品主要用于婚嫁及日常衣物、头饰、绣鞋等饰品装饰,具备独特的审美价值与实用性。
1.2.2 剪纸。青木川的羌族居民在羌族文化的传承和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用各种剪纸图案装饰日常生活,并且积累了大量的剪纸图案。首先是服饰剪纸,图案主要用于衣服的袖口、衣襟、腰围、绣鞋的模具等,生活饰品主要用于枕巾、钱包、香囊的花样等,服饰剪纸继承了羌族文化的精华也融合了优秀的汉文化,使得羌族服饰剪纸更加丰富。其次,羌族宗教祭祀剪纸沿袭多神崇拜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基于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在祭祀活动中,作为特殊的连接符,向上天、神传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宗教祭祀剪纸图案多样,色彩鲜明。最后居家装饰剪纸,在居家装饰中以人物、花鸟鱼虫等动物为主,主要贴于窗户、墙壁、木柱,不仅寓意吉祥,也增添了家中温馨气氛。1.3 古镇建筑
青木川古建筑物众多,在明朝成化年间回龙场老街便开始修建,在民国时期达到顶峰。回龙场老街建筑物在延续古代建筑风格的同时还融入了羌族建筑、西方建筑,使得古镇建筑独具特色。辅仁中学是当时规模最大、教学全面的中学,西式大门,中式的屋顶,中西合璧,也象征辅仁中学对中西文化的包容。居民住宅主要是四面围合的“天井式”建筑,青木川雨季降水多,屋顶内侧的雨水流进屋檐下高约二十公分的水沟,汇入水池后,能有效的蓄水和防洪,这就是有名的“四水归堂”。房屋四面墙体非常厚,魏府宅院有很多高墙堡垒,并建有很小的窗口式射击台,主要是当时土匪、军阀混乱,战事较多,厚实的墙体和射击台起到很好的防御效果。1.4 历史人物
谈到青木川的英雄人物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魏辅唐。他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但从不同的角度去辨析魏辅唐的功与过,为青木川增添了一丝神秘。政治混乱,土匪当道的背景就成就了魏辅唐的一生。青年的魏辅唐在乡里横行霸道,以种植罂粟为生,买卖枪支,并与外省边境恶霸结盟,武装了自己的力量。
1 青木川文化旅游的优势
1.1 悠久的历史文化
青木川是陕西、甘肃、四川交界的重要三角地带,是陕西进入四川的咽喉,在历史上是商人聚集的贸易城镇,也是兵家交战的必争之地。三国期间,邓艾率部下经青木川南下攻伐蜀地;明朝末期,李自成义军经青木川进入四川攻克青川县;清朝时期,太平天国义军曾与官兵在青木川境内的秦家垭奋战;民国十二年,国民党在青木川驻扎3天,想要抵制北上抗日的工农红军;1949年10月,胡宗南骑兵部队在青木川停留了数天,在解放军强攻下,逃入四川;1950年,人民解放军部队驻扎在青木川围剿土匪、守卫新中国政权。1.2 羌族文化
1.2.1 羌绣。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地位,是一个不断向外输送血液的民族。羌绣是羌族文化的代表之一,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羌绣大多以黑白色粗布和棉线为基础,然后绣上各种图案,色彩对比度强烈,但又非常和谐。羌绣有着各种传统技法和针法,多用挑花、扎花、撇花、钩花、提花等方法。不同的针法都各有其巧妙之处,挑花细致精湛;撇花、
[收稿日期]2020-07-16
[作者简介]张宁(1994—),女,陕西汉中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00-
张 宁:青木川古镇文化旅游业发展及问题研究
虽种植罂粟但他禁止青木川人民抽大烟;他重视文化教育,创办辅仁中学,规定适龄儿童都必须到学堂读书,还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大学学业。青木川当时的繁华都是在魏辅唐的实施下完成的。1949年宁强解放,魏辅唐率领部下带枪投靠政府;在1952年镇反运动中,被定为恶霸枪决在他所建的辅仁中学操场;1987年,法院对魏辅唐重审,认为魏辅唐虽有罪,但解放后并未犯下新罪,并带领部下向人民政府投降,则撤销了1952年的判决,不追究其刑事责任。之后魏辅唐被评定为开明绅士。
2 青木川文化旅游的不足
2.1 基础设施薄弱
青木川是宁强县最西北边的城镇,属于秦巴山系的汇集区,山路崎岖不平。青木川镇只有一条三级公路,地势险峻,路面狭窄,如遇到恶劣雨雪天气,更是危险重重。每逢春节、端午、国庆等节假日,大量自驾游涌入青木川,使得交通拥堵、缺少停车位等;当前青木川古镇共有农家乐40家左右,节假日高峰期吃饭最多能接纳400多桌,无法满足大量游客的需要。古镇设施齐全的酒店客栈屈指可数,大多为家庭式运营的民宿、农家乐,且个体人员的相关业务技能不足,缺乏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此外住宿环境过于粗陋,多数房间内没有配套洗浴间,多为公共卫生间,住宿的环境差,游客留宿意愿较低。2.2 古镇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青木川作为文化古镇发展文化旅游业,需要充分挖掘古镇文化的内涵,并能向游客深入的传递文化底蕴。为防强盗土匪而修建的防御式住房;利用青石板做明沟暗渠;中式与西式建筑交相辉映,更融入了巴蜀木板吊脚楼风格,房屋装饰体现出汉族与羌族文化的融合。如此便对导游和当地居民就有较高的要求。青木川古镇居民大多是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的村民,向游客传递古镇文化有很大的障碍;据了解青木川古镇专业的导游非常少,游客大多都是独自走马观花式的观赏古镇风光,无法深究古镇的历史文化故事。2.3 古镇建筑遭破坏
2008年汶川地震中,青木川作为重灾区损失惨重,近2000户受灾,其中1563间房屋有较大程度的倒塌,8000多人受伤,直接损失2.5亿元。青木川古建筑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灾后县政府依据“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镇进行重建,但无疑地震对青木川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再则是飞凤桥,济州桥就是飞凤桥的前身,魏辅唐曾三次进行修建。1957年宁强县政府重新修建改名为风雨桥;后期因木桥被风雨侵蚀,重新修建成仿古水泥桥,改名飞凤桥。飞凤桥桥体结实,颜色艳丽,却与青砖灰瓦、古色古香的青木川古镇相比略显突兀。2.4 空楼现象
在青木川古镇建设中,为了保护古镇老街的建筑物完整,使得大量居民迁出老街建筑或者限制居民的活动范围,以此来实现古镇的木质建筑物不受到破坏;此外,为了古镇的经济发展,大范围地招商引资,将居住房屋改造成商铺。为保护建筑
乡村旅游
物完整,将居民迁出,古镇老街过度商业化,使得极富有人文特色、烟火气息的老街处于现代商品的闹市之中,富有历史文化的古镇仿佛失去了灵魂。
3 促进青木川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3.1 积极推进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青木川古镇要善于开发自己的优势面,踊跃推动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作为秦巴文化荟萃之地,要吸取氐羌文化、汉文化的特色,提高青木川古镇的知名度。相比丽江、凤凰古城、乌镇等,青木川古镇在外省的知名度还是相差甚远。随着一系列关于青木川的电视剧《一代枭雄》《落泪成金》和电影《青木川传奇》《葬风雪》等的播出,青木川的知名度有所提升,政府应该抓住机遇,利用电影、电视剧和知名演员进行积极宣传,使青木川这个名字能被广大观众熟知。3.2 文化产品创新
首先,要根据当地情况,创新发展青木川乡村文化。有着古老历史的羌族刺绣、剪纸、民俗都是青木川优势,为提高游客参与度,可以使游客免费体验刺绣、剪纸等;举办羌族的节日庆典活动,如除夕到元宵节期间,可以着羌族特色服装,跳羌族舞蹈,唱羌族歌曲,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到活动中去。其次,青木川古镇植被覆盖率高,珍贵树种、珍稀动物种类较多,矿产资源丰富。根据青木川的特色,将民俗文化、生态环境结合乡村旅游形成休闲度假产业链,体验农家生活,观赏农村美景,使游客能够体验最纯真的青木川村民生活,从而感受青木川的文化风俗。3.3 合理规划古镇建设
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在维修古建筑时不能盲目追求现代化。要以还原古建筑为主进行修复、加固,尽量保持古建筑的本来面目,使游客体会到真正的青木川古镇文化。古镇新建基础设施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要根据古镇的位置、建筑特点、文化风俗、房屋装饰,突出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这不仅是对古镇的完善,也是对古镇的衬托。合理规划青木川居民住房和商业用房。不过分追求城市化、商业化,要充分体现青木川原著居民生活的烟火气,这样更能体现出青木川乡村文化特色。3.4 提高人员素质
为提高游客对青木川好感度,必须要提高青木川居民与服务人员的素质。首先乡村居民虽然对青木川的历史文化非常熟悉,但在与游客的交流中如何传递青木川的历史事迹和文化价值还是需要进行统一培训教育。其次,针对农家乐、民宿等这些个体户,要提高其服务质量,给游客留下好的印象。最后,对于如何讲好青木川的历史故事,宣扬青木川的文化特色,可以培养、引进优秀导游对青木川的各个景点进行免费介绍,使青木川古镇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能向大众展现青木川的故事。
4 小结
-101-
乡村旅游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19期(总第495期)
文旅融合背景下
新疆巴州文化旅游深度发展对策研究
杨 妮
(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
[摘要] 新疆巴州文化特色多元,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在自治区1+3+3+改革开放战略、旅游兴疆战略的引领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维度促进文旅融合,是打造“新疆是个好地方”旅游形象,实现新疆旅游经济强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贯彻好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重要性出发,分析新疆巴州文化与旅游融合存在的问题,依托巴州特色文化和优势旅游资源,提出巴州旅游深度发展的对策,推动巴州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区域文化吸引力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旅游;融合;巴州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2018年4月,国家组建了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与旅游部门的组建旨在“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新疆文化与旅游融合已成为新疆旅游经济强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乡村振兴、“新疆是个好地方”旅游形象塑造的现实需求。但是目前新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深入挖掘契合点,文旅融合也存在一些“硬融合”的情况,新疆文化与旅游融合迫切且重要。
景区两家5A级景区,同时也有塔里木胡杨林国家森林公园、罗布人村寨等多家A级景区,现有景区发展仍以自然景观为主,景区的文化挖掘和内涵表达仍很欠缺,丝路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军事文化等特色文化未得到充分挖掘,与特色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较少,旅游景区吸引力较小。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就是要进一步突出“旅游的文化性”并强化“文化的旅游化”,发掘地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有利于提升巴州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1.2 有助于推进巴州全域旅游的深度发展
巴州已启动《全域旅游规划》,辖区内博斯腾湖景区已于2019年成功申报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成功申报推动巴州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同时在全域旅游产品、服务、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尤其在产品方面,要进行全面升级。首先,旅游产品的品质要提升优化,充分挖掘区域内特色文化,赋予现有旅游资源更多的文化内涵。其次,旅游产品向多元化发展,全季旅游不停歇,研学游、乡村游、自驾游等多种形式齐驾并驱,“旅游+”“+旅游”全面发展;第三,全域旅游推进区域、产业之间的合作,并形成新的产业链,构建新型产品业态体系,文化+旅游、体
1 新疆巴州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重要性
巴州地域广阔,风物民俗差异明显,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以古丝绸之路为基础,拥有塞外雄关铁门关、古韵焉耆、西域都护府、楼兰古城等丰富的丝路文化资源,还形成了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等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同时拥有独特的军事文化及红色文化资源。以文化资源为依托,用体验去感知文化,提升巴州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当地居民对文化的自信度。
1.1 有利于提升巴州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现有巴音布鲁克草原景区、博斯腾湖
[收稿日期]2020-08-04
[作者简介]杨妮(1986—),女,陕西彬县人,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与开发。
青木川古镇文化旅游开发是一个不断提高、创新、完善的过程。作为“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和“陕西省历史文化名镇”,青木川交融了中西文化、羌汉文化,文化底蕴深厚,对其进行深度文化内涵挖掘,以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提高青木川经济水平,对于文化古镇的维护与传承,也具有相当大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冯晨.陕南传统村落景观中的生态手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
技大学,2018.
[2] 闫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陕南民居[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3] 张文君.城镇化进程中陕西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D].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4] 田海宁.浅谈青木川古镇旅游资源开发[J].科技信息,2009(18):
573.
-1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