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产教融合保障体系构建淤吕成文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交流处,江苏淮安223003)
[摘要]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从“利益”的角度对产教融合中政府、行业企业、教师、学生进行深度剖析,并在此基础
上构建产教融合保障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政府需要健全保障机制、企业需要转变发展观念、学校应该提升教育质量、学生需要加强自我管理,只有产教融合的利益相关方的每一方都切实完成自己的职责,才能保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实施的有效性。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理论;产教融合;保障体系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1)23-0108-02
[中图分类号]G717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最早是由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而且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中,目前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中,而这一理论在职业学校合作中也同样适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核心内容是要打破职业院校封闭办学的现状,从而实现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促使多方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这就必然会涉及多个性质不同的组织结构,而它们又都有各自的预期利益,为此就必须建立一个多主体参与的新型教育方式来培养出更加而在进行职业教育产教相融合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只有在广泛征求各利益相关者意见的基础上,才能充分调动起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只有在这一前提之下,才能确保最后各利益相关者达成各自盈利和培养人才这两个相同目标的实现。因此,能否为产教融合各主体给予充足的利益激励并协调好不同主体间的合作利益关系,直接从源头上决定着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动力的大小。[1]
二、产教融合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析(一)政府的利益分析
由于各级政府在推动高校产教融合过程中获得的利益剩余在逐级递减,故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大大降低,那么最后推动应用型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组织就是最高的教育行政部门或中央政府。由于认识到推动应用型高校的重要意义,行政部门和中央政府在推动产教融合方面的动力是十分充足的。应用型高校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的制度从政府的推进中可以明显看出,它可以扭转高等学校发展的同质化倾向,缓解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解决大学生毕业就业问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当然这些都是应用型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预期净收益,其中政府官员的政绩也可以由预期净收益来实现,使政府赢得人民的拥戴和支持。几乎没有个人和组织是有权力监督政府的制度或者政策执行的效果。由此可见,对政府而言,这些是推进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百利而无一害的做法,政府
政策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是虽然中央政府推动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动力十分充足,但依然存在少量的省级政府推进的动力并不是十分充足以及部分地区至今尚未出台相关政策,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和多数市级政府在推动应用型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方面的动力也并没有十分充足。
(二)行业企业的利益分析
从应然状态或理论上看,职业院校与企业应该在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合作,比如人才培养合作、技术研究合作、社会服务合作等,以此来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企业在物质、场地、信息和社会资本等资源占有上处于有利位置。与此同时,职业院校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提升等方面更有优势。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既有利于企业从高校获得人力资本、原创性知识技术和社会服务等资源,从而为企业带来产品创新、劳动力供给、咨询等利益,又有利于高校从企业获得办学资金、实习实践场地、生产实践经验等资源,从而拓宽高校的经费来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现实来看,企业和应用型高校合作并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理论上的丰厚收益,这是校企合作中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一头冷”的根本原因。
(三)教师的利益分析
从教师的成本—利益分析来看,应用型的高校加深产教结合短期内增加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本,降低了教师的利益剩余,对调动教师深化产教结合的积极性产生了反面的效果。应用型的高校深化产教结合大幅度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却没有相应地提高教师的薪酬。总的来说,应用型的高校与职业院校在深入产教融合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对象就是教师,因为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参与校外培养以及侧重应用研究等,这些与教师传统的工作内容偏差较大,因此这些都会增加教师的成本,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深化产教融合,虽然从长期来看可以增加教师的福利,但是短期来看增加了教师的成本,伤害了教师的利益,降低了教师的产教融合动力。
优秀的人才。但由于参与各方均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参与的,故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作者简介:吕成文(1975—),男,江苏淮安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实践教学。
淤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现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20SJ1857)。
-108-
院校治理
(四)学生的利益分析
学生在应用型的高校产教结合中置于被动的一方。在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许多主体中,推动者是政府,学校管理人员属于改革方,教师属于改革对象,行业企业属于配合方,学生属于改革的受益方和服从者。实际上,在教育生产者导向的推动下,学生及其家长几乎没有能力和权利监督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的高低质量或者学校变革或好或坏的结果。因此,学生都很难展现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应用型高校深化产教结合的革新之中。在此同时,学生具有机会主义倾向,课题
有力的保障。在经济发展中,企业了解市场供需,更加明确具体岗位人才的需求定位,让校企合作精心培育出来的精英在技能方面更加符合企业自身最实际的需求,最大限度加速了企业的发展。并且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企业从长远角度来看自身对人才的投入同时也是对企业未来慎重的考量,所以企业在校企合作当中是很大的受益者。第一受益者是人才,产教结合下培育出的学生,更加了解企业生产发展的环境及企业文化,学生对自身的技术有较清晰的职业定位,促使他们可以更快进入自己的工作岗位之中。第二受益的是经济,有效地节省了员工入职培训的时有着反对应用型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一面。应用型高校深化产教融合增加了学生学习和考试的难度,要求学生更加勤奋和务实,这使学生的学业变得不那么轻松,一些学生受机会主义驱使反而变成了产教融合的反对者。[2]
三、构建产教融合模式保障体系(一)政府完善保障机制
政府作为兴办职业教育的主体,是高等教育三角理论中“三足鼎立”之一。首先,政府能够在产教融合政策法规方面给予支持。在1996年,我国制定并颁布了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近年来,各级政府也依托此法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目前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在产教融合的发展中,政府也给予了很多的资金、财物支持。由于兴办职业教育的主体是政府,故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投入了大量的物质、资金以保证职业院校在学校发展的
各个方面都能均衡。除了物质、资金的支持,政府还需要在信息方面提供一些资源。政府就可靠信息资源的采集方面来说,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政府可以成为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联系的通道,帮助高职院校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还可以帮助企业找到更优秀的人才,节约企业的用人成本。
(二)学校提升教育质量
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就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学校的未来发展和学生的就业。因此,职业院校要培养综合型高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在课程方面做好合理的安排,而且需要让教学内容满足学历与技能的匹配。这对教学设备有了更高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提升教学设备的先进性。
为了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职业院校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其中一个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校企合作进行教师培养,鼓励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引进来,就是职业院校从企业引进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弥补课堂教学与现实社会的实践差距;走出去,就是鼓励职业院校的教师去企业进行挂企锻炼,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打破地域限制,和有关企业单位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合作模式。
(三)企业转变发展观念
企业是促进高等教育职业高速发展最得力的助手。当校企合作时,它同样可以让学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的质量得到十分间,明显减少了技术人员专业的岗位指导,与此同时,也节约了企业自身的成本,学生了解工作的流程,能更加快速地步入岗位、步入角色,这样可以间接地帮助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第三受益的是名声,一个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动力源泉就是拥有大批高素质、高质量的技术人员,这可以为企业带来行业的
认可,同时也能带来合作院校的青睐,企业的知名度会不断提升。
[3]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应该在各方面给予支持,比如人员支持、资金支持、政策支持。人员支持主要是安排企业一线的实践专家到学校协助教师完成实践方面的教学,帮助进校挂职锻炼的教师提升其实践技能。资金支持主要是为职业院校提供相应的实践场所与实践设备,建立一定数量的企业奖学金等。政策支持可以在就业方面多提供些机会。企业应该长远规划,当其产品与服务得到认可的时候,企业形象也得到很好的树立,这既是隐形财富,也是企业“无形资产”的一部分。
(四)学生加强自我管控
校企合作模式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学校。对于产教融合模式,学生都应该采取主动熟悉、积极参加的学习态度,学校帮助学生发展提供展现的平台,为学生加深学习的兴趣,构建有利于学生专业成长的知识体系。高职院校学生在全面了解基础专业知识的条件下,利用产教结合形式,发挥优点,表现实践动手能力。行有余力的学生,还应当主动地取得所学专业的资格职业等级证书,提高自己的水平,使得自身的价值提高。与普通高校不同,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拥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场地、设施的建设上也坚持理论、时间相结合的原则。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还需要重视校外实习环节。在校外实习期间,学生不仅要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还需要恪守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培育学生自律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同时提升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样更有利于产教融合培养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若菡.利益相关者视角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国际比较研究[J].职业教育(下旬刊),2020,19(9):13-21.
[2]李名梁,谢勇旗.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及其管理策略[J].职教通讯,2011(21):5-9.
[3]杨运鑫,罗频频,陈鹏.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4):39-43.
因编辑
-栗109国-
花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