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
作者:王丽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年第07期
【摘要】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法律素质,切实做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对我国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现实生活中,不少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因为他们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社会价值观念扭曲以及缺乏社会责任感,以及他们的成长缺乏足够良好的法制环境。高校的法制教育存在着不足,本文探讨了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教育;法律意识;教学内容和手段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的模式和途径,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法律素质,切实做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打下坚实基础,对我国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在整个社会的法制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依法治国战略是否得到实现。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说,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然而,在现实社会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上不良风气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利影响。大学生们一般都正处在青春成长期,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不确立、不成熟和不稳定阶段,比较容易接受不良因素的影响,甚至有的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存在越来越多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
大学生群体在生理上已经基本成熟和定型,但在社会年龄和心理上发展却不稳定不成熟。他们在面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人际沟通与自我封闭的矛盾,独立意识和随大流心理的矛盾,自卑、自怜等等矛盾和冲突时,大学生往往显得比社会上的那些同龄人更加脆弱,更加 产生冲动,他们的情感与情绪的不稳定性慢慢暴露出来。如果这些矛盾和冲突得不到有效引导和宣泄,有可能演变成为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基础。 (二)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念扭曲以及缺乏社会责任感
一些大学生存在着金钱至上的错误观念,他们丧失了对生命的敬畏和人类应有的善良和恻隐之心。市场经济的利益导向作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把物质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权力、名气占有量的多少作为衡量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这种标准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导致了不少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错位,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对于精神层次和方面的追求,削弱了道德和法律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力。“官本位”的不良社会风气导致部分的官二代拥有特权思想,他们以为依仗父母的权势可以为所欲为,即便触犯了法律和法规也能逍遥法外。
(三)大学生成长缺乏足够良好的法制环境
我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空前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和巨大的发展期,各种各样的新思想和外来思潮强烈的冲击着我国原有的价值体系和思想体系,传统的人治思想和德治思想经受着现代的法治思想碰撞,建立适合中国现代社会实际的法律思想体系和社会道德体系,仍然有很长的一段道路要走,这导致了大学生的成长缺乏足够良好的法制环境。某些国家公职人员和国有企业的领导毫无顾忌地贪赃枉法和营私舞弊,某些司法人员明目张胆的司法腐败,包庇和纵容罪犯、滥用职权、收受贿赂等行为损害国家的法律尊严、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在广大人民群众和大学生中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和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对司法公正产生了深深的质疑,给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带来不利影响。 二、高校的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的法制教育重心发生了偏离
我们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全社会都在倡导依法治国,法律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一个人要在现代社会生存和得到发展,必须要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培养自身法律意识,不忘用法律的准则和准绳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学会以法律的观点来分析和评价社会现象。这也应该是大学进行法制教育的重心所在。但是现实中的大学法制课堂教育却背离了这一重心,有的高校单纯为应付而设置法制教育课程,有的教师采取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有的任课教师仅仅粗略地讲授一些常识性的不会过多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东西,难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与社会实际的联系相差甚远差。教学目标集中于以预防违法犯罪为主,忽视了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致使法律教育的教学效果很难得到提升。 (二)法制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上相对单调乏味
当前许多高校的法制教育大多流于大课堂讲授形式,缺少培养大学生知法、懂法、信法和守法等灵活多样的法律素养的方式方法。导致大学生们一旦遇到法律问题,缺乏法律层面的理性思考和冷静应对的能力,往往寄希望于不正当和不合理不合法的途径来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偏重于传授讲解法律知识和法律条文,忽视弘扬法律精神。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大多数高等学校的法制教育多采取单调乏味的灌输方法进行教学,以讲解法律知识为内容,片面强调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讲授,忽视大学生的感知教育,致使大学生无法把法律知识内化为知识渴求和学习法律的兴趣,进而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结业考试也是老师划范围学生背诵,走出考场后又会忘得干干净净。这种教育方式不但很难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去理解那些零散杂碎的法学知识,反而使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感觉法律是枯燥无味的,是“与我无关”的,根本谈不上让大学生对法律产生敬畏和信仰,通过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就成了难以企及的目标。 (三)缺乏法律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
不少高校缺乏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结果就是高校难以配置整体素质较高的法制教育队伍。许多法律基础课老师并不是法律专业的毕业生,而是由德育老师或者辅导员兼任,致使法制教育缺乏应有的专业教师和富有指导性针对性的人员,法制教育的课堂效果也就难以令人满意。不少教师的法制课堂教学,变成了形式主义,主要用来应付学校或者上级领导的检查,忽视培育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师由于专业和自身能力的限制,对于课堂教学只能采用蜻蜓 点水的方式,缺乏对典型案例和热点和焦点事件的深入分析,理论与现实之间缺乏必要的紧密联系。教师拿不出极具吸引力的教学内容,激发不起大学生学习法制的兴趣。 三、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一)把法制教育列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
高校必须转变旧的教育思想观念,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于法制教育的全部过程,把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引导学生树立“法律至高无上”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学会用法律的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树立法律意识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高校应该将法制教育列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工作的重心,依靠法制来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大学生用法律来评价和分析社会现象,让学生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公平、公正和正义,领悟到追求公平、公正和正义是全人类最高的理想。 (二)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把法制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
高校的法制教育应注重常识性的教育,从身边的法律学起从贴近生活的内容学起。应该注意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案例的讲解,这样他们才会易于接受和领会。针对单一的课堂教授这个教学弊端,可以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大学生身边相关的法律事实和案例,做到把法律教学与校园的校纪校规和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实现便于学生理解接受的教学效果。注重生活细节,将法制教育中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的培养内化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遵纪守法观念。法制教育有必要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加强严格遵守校纪校规和诚信守法教育,将校纪校规教育常态化、普遍化和全程化,自始至终地贯穿于大学生活,并将校纪校规教育逐步渗透到大学生的党团生活和社团生活中去。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典型案例和代表性事件,做到公开、公正和严肃处理,引导学生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教训,教育全体学生引以为戒,使之做到严格遵纪守法。 (三)提高教师队伍法律素质,塑造法制教育的典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的教师队伍和管理者是高校教学和管理的主力军,他们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如果做到严格按照法律和制度办事,切实做到依法治校,就会直接或者潜移默化地正面影响大学生法制教育。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的教师和管理者的法律素质就显得极其重要,他们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根本,更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典范和榜样。所以,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必须熟悉和学习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具有很强的法治观念和法制理念,具备高超的依法办事能力,严格地遵循法律和制度来管理学校事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一项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知识性、需要理论紧密联系联系实践的教育工作,每一位教师和管理者都必须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必须做到依法办事,做知法、守法、护法和用法的楷模和典范,踏踏实实地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参考文献:
[1]吴秀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制教育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2. [2]刘金萍,庞聪玲.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浅析[J].教学园地.2011,21. 作者简介:
王丽(1978.2~),女,河南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单位:南阳理工学院招生就业处,473004,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德育与就业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