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新型、交叉融合的应用学科,其理论知识丰富、临床实践性强,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行为学等学科领域。随着整体护理和社区护理的全面展开,护士的健康评估知识与技能日显突出,健康评估在培养护理本科学员的全面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地位不可替代。护理程序始于健康评估,通过护士对护理对象因一种或多种健康问题或疾病产生的反应进行检查和逻辑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为进一步确立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健康评估是从护理的角度研究诊断服务对象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培养学生从护理角度作出护理诊断及监测和判断病情变化的能力,具有很强的护理特征。该课程的学习为过渡到临床各专科护理学课程学习,以及毕业后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预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医学课程。后续课程:《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学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桥梁作用和地位,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相融合的原则,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课程教学的目标和组织,与护理专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体现夯基础、强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课程内容的选择注重基础与发展相互协调,强化学用结合,融入学科发展前沿。课程的内涵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与整合。在教与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员主体的作用,鼓励学员积极、自觉地自主学习和实训,提高学员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
;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以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培养护理专业的人才为目标,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桥梁作用,着重强化学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大力强调素质与创新、理论与实践教育并重,科学安排教与学活动,灵活使用启发式、信息化等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方法,及时融入健康评估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保证课程教学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1.框架设计与内容安排
框架设计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与综合素质提升相结合,将课程教学过程分为理论授课和实验教学两个环节。理论授课将护理专业必须掌握的健康评估“三基”内容列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涵盖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心理评估、社会评估等方面;同时,适当融入学科的新知识、新业务等前沿内容。实践教学除了安排与理论讲授内容相对应的课堂实训外,尽可能安排学员到临床相关病区实际观察患者常见的典型症状和阳性体征,增强感性认识,努力使教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教学实施
在教学实施中,强化学员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将学员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过程的中心。理论课教学以讲授为主,教员认真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包括备对象、备教案,备教具、备方法、备手段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理论性强、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运用图片、动画、视频等手段直观展示给学员。实践教学鼓励、指导学员多动手、勤思考。课堂实训采用理论回顾——示教——练习——回示教——评价的教学形式,培养学员独立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模拟和实践体验,培养学员严谨的工作方法、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课程评价
按照学校切实抓好教学的目的,课程评价主要从评教(教师)和评学(学生)两方面实施。评教方面依托领导、专家、同事以及学员等多层面进行,及时沟通、分析、小结教学双方意见,随时整改和完善教学实施方案。评学方面主要采用理论、实践考核的方式进行评价,理论考核采用闭卷、笔试方式,实践考核采取操作考核、整体评估记录的方式,并在结束后及时总结,针对不足进行改进。
!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健康评估》课程的学习,学员掌握从事护理实践所必需的健康评估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科学的发现服务对象健康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整体评估观、评判性思维,评估临床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和身心需要;树立尊重、爱护评估对象的专业信念;养成积极的职业情感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形成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为进一步学习临床护理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1.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以患者为中心,以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为宗旨,爱岗敬业、乐 于奉献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医学、刻苦钻研以及慎独品质和移情理念。
.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4)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知识目标:
(1)能够解释健康评估、会谈、身体评估等基本概念。
(2)能够理解症状、体征等基本理论;辨认临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3)能够阐述心理、社会评估的基本内容。
(4)能够掌握基本的身体评估方法,解释常见异常情况。 (5)能够识别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图形特征。
…
(6)能够说明实验室检查的主要项目、注意事项、参考值范围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7)能够概括说出影像、内镜检查的基本知识。 (8)能够独立完成护理记录。 3.技能目标:
(1)应用沟通交流技巧进行健康史的采集。 (2)学会症状评估、心理、社会评估的基本方法。 (3)熟练运用身体评估的基本技能。 (4)初步学会心电图图谱识别的步骤和方法。
—
(5)独立完成系统、全面和规范的整体健康评估,书写评估记录,提出初步护理诊断。
三、内容标准 (一)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建议 篇、章 教学内容 ` 实践 小计 理论 第一章 )绪论 2 2 会谈及其评价 8 2 10 第二章 第三章 心理与社会评估 2 : 2 第四章 身体评估 20 12 32
第五章 - 2 2 4 实验室检查与护理 第六章 心电图检查与护理 2 2 4 第七章 第八章 健康评估记录 2 合 计 50 22 72 影像学检查与护理 2 、| 2 4 2 4 (二)内容标准
)
第一章 绪论
1.了解健康评估课程的起源与发展。
2.了解健康评估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的重要性。 3.熟悉健康评估的性质、学习方法及要求。 4.掌握能正确阐述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关系。
第二章 问 诊
1.了解问诊的目的及在评估中的重要意义。 2.了解问诊的主要内容。
《
3.熟悉以Gordon的功能性健康型态作为收集资料和组织信息。 4.掌握问诊的方法、要求与技巧,并能应用于临床实践。
实验1:问诊 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身体评估常用检查方法。 2.熟悉健康资料的采集方法。 实验方法:示教、分组实践
第三章 心理与社会评估
\\
1.了解心理评估的主要方法;社会评估的内容及主要方法。 2.熟悉自我观念、认知、情绪与情感的评估要点。 3.熟悉社会评估的相关概念。
第四章 身体评估
第一节 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 1.熟悉身体评估的注意事项。
2.熟悉触诊法、叩诊法及听诊的注意事项。 3.掌握常见触诊手法及其临床意义。
%
4.掌握常见叩诊手法及其临床意义。
5.掌握常见听诊音及其临床意义。
实验2:一般状态评估 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资料采集的方法和沟通的技巧。 2.熟悉健康资料采集的内容。
3.能写出一份完整的“健康评估”调查表。 实验方法:角色扮演、分组讨论
[
第二节 一般状态评估 1.了解一般状态的内容。
2.熟悉性别、年龄、生命体征的评估要点。 3.掌握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第三节 皮肤与浅表淋巴结评估
1.熟悉皮肤颜色、湿度、温度、弹性的评估要点。 2.熟悉熟悉浅表淋巴结的分布部位。
3.掌握皮疹、压疮、皮下出血、蜘蛛痣的评估要点。
~
4.掌握水肿的类型及不同程度水肿的表现。 5.掌握浅表淋巴结的评估方法。
6.掌握局部和全身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实验3:皮肤、浅表淋巴结检查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一般状态检查的判断标准及名词术语。 2.掌握皮肤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3. 掌握淋巴结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
实验方法:示教、分组实践
第四节 头部与颈部评估 1.了解头发和头皮的评估要点。 2.熟悉测量头围的方法。
3.掌握头颅外形和头部运动异常的评估要点。 4.掌握眼、耳、鼻、口的评估要点。
5.掌握眼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鼻窦区压痛、咽及扁桃体的评估方法。 6.掌握颈部外形与运动的评估要点。
$
7.掌握颈部血管的评估要点。 8.掌握甲状腺的评估方法。 9.掌握气管居中的评估方法。 实验4:头、面、颈部检查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头、面、颈部检查的顺序、内容及检查方法。 实验方法:示教、分组实践
第五节 胸壁、胸廓与乳房评估
\"
1.熟悉胸部的重要体表标志。
2.掌握胸壁、胸廓和乳房的评估要点。 3.掌握胸壁、胸廓及乳房的评估方法。 第六节 肺与胸膜评估 1.掌握肺脏的评估要点。 2.掌握肺脏及胸膜的评估方法。 实验5:胸廓及肺部检查
实验目的与要求
.
1.掌握掌握胸部的体表标志、人工划线和分区。 2.掌握视诊、听诊和叩诊方法,辨别各种叩诊音。 3.掌握3种呼吸音的特点及正常肺泡呼吸音的分。
实验方法:示教、分组实践
第七节 心脏与血管评估 1.熟悉心脏评估的主要内容。 2.掌握心脏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3.掌握脉搏、血压、周围血管征的评估要点。
.
4.掌握周围血管征的评估方法。 实验6:心脏检查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心脏视诊、触诊和听诊的检查方法。 2.掌握心脏视诊和触诊的内容。 3.掌握心脏听诊的内容。 实验方法:示教、分组实践
第八节 腹部评估
(
1.熟悉腹部的分区方法。
2.掌握腹部视诊、触诊、叩诊及听诊的评估要点。 3.掌握腹部视诊、触诊、叩诊及听诊的的评估方法。 4.掌握肝脏、脾脏、胆囊的评估方法。 实验7:腹部检查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腹部体表标志,体表划线、分区及下腹腔脏器对应关系。 2.掌握腹部视诊、听诊、叩诊和触诊的检查方法。
-
3.掌握肝脏和胆囊的触诊
实验方法:示教、分组实践
第九节 脊柱与四肢评估
1.掌握脊柱的评估要点;脊柱触诊与叩诊的评估方法。
2.掌握四肢、关节的评估要点;四肢关节的触诊与叩诊的评估方法。 第十节 神经系统评估 1.熟悉神经系统的组成。 2.掌握脑神经的评估内容。
&
3.掌握运动功能的评估方法。 4.掌握觉功能的评估内容。 5.掌握神经反射的评估方法。 6.掌握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估内容。 实验8: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及检查方法。 实验方法:示教、分组实践
。
第五章 实验室检查与护理
第一节 血液检查与护理
1.熟悉血标本采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掌握各项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能正确分析血液检查各种异常情况的常见原因。 第二节 尿液检查与护理
1.熟悉尿标本采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掌握各项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
3.能正确分析尿液检查各种异常情况及常见原因。 第三节 粪便检查与护理
1.熟悉粪便标本采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掌握各项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能正确分析尿液检查各种异常情况及常见原因。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与护理 1.熟悉常规肝功能检查项目。 2.掌握各项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
3.能正确分析各种异常情况及常见原因。
第五节 肾功能检查与护理 1.熟悉常规肾功能检查项目。 2.掌握各项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能正确分析各种异常情况及常见原因。 第六节 临床常用生化检查与护理 1.熟悉临床常用生化检查项目。 2.掌握各项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
3.能正确分析各种异常情况及常见原因。
第六章 心电图检查与护理
1.了解心电图基本原理。
2.熟悉常见疾病的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
3.掌握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正常值、测量方法。 实验9:心电图描记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心电图描记方法。
!
2. 正确判断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像及正常值。
实验方法:示教、分组实践
第七章 影像学检查与护理
1.了解X线、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的基本原理。 2.熟悉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适用情况及检查前准备。 3.熟悉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实验10:影像学检查 实验目的与要求
\"
1.了解X线、超声检查的原理。 2.熟悉X线、超声检查的类型。
3.掌握常见正常及常见病理X线片的阅片,B超机的基本使用方法
实验方法:示教、分组实践
第八章 健康评估记录
1.熟悉护理病历的格式与内容。 2.掌握护理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 实验11:护理病历的书写
》
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护理诊断的概念及组成。
2.熟悉护理病历书写的要求、内容及结构。 3.掌握书写护理病历。
实验方法:分组讨论、书写病历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
教师力量尤其是青年师资是课程建设的基本保证,我们应当一方面采取内部培养即坚持
以老带新、试讲制度、集体备课、专业带头人参与本专业教学督导等;另一方面采取派出去、
请进来的方法即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教师去其他院校参观、进修和培训等,同时请国内外专家、教授进行教学指导和学术讲座。
2.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1)熟悉教材:按照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程标准及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把握 好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便于掌握。 (2)备好教案,制好幻灯片。
(3)复习前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重点掌握内容进行提问。 (4)遵守上课时间,准时上下课。 3.建议学生做到的:
、
(1)本门课程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建议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带着
问题听课、思考;课堂认真听课,深入理解重点难点,积极思考;课后主动复习,不断巩固和把握所学知识。
(2)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注重互动环节,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养成 积极动脑、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课前预习。《健康评估》知识面广,内容抽象,学生可适当预习将要学习相应章节 的内容,对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相关知识要提前温习,为学好新的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4)可运用面谈、短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随时提出问 题共同探讨求证。
4.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
~
(1)理论课
理论课采用大班讲授的形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少而精的原则,采用讲授、启发、
互动、病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调动课堂气氛,启发学员积极思维,保证教学效果。 (2)实验课
采用小班分组的组织形式。课前教员认真计划和组织,统一实训操作手法;课中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教员规范示教,并指导学员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学员分别扮演护士和患者角色的学习过程,帮助学员学会整体评估的流程及方法;课后,开放实训室,鼓励学员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到实训室练习操作技能。 (3)辅导答疑
适当安排辅导性自习课,解答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员“自主学习”。
(二)考核评价建议
@
1.考核性质:考试课2.考试方式、分制
(1)理论成绩的综合评价 占总成绩的70%。 由期末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 其中期末卷面成绩占理论成绩的70%,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理论总成绩的30% 。 (2)实践成绩的综合评价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到学院的附属医院,通
过与内科病人的有效沟通、保健指导、健康咨询或健康教育,收集评估资料,运用护理程序书写护理病历,进行评分,占总评成绩的30%。
3.试题类型及分值
(1)单选:40题,每题1分共40分。 (2)名词解释:3题,每题3分,共9分。 (3)填空题:15空,每空1分,共15分。 (4)判断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 (5)简答题:3题, 每题4分,共12分。 (6)论述题:2题,每题7分,共14分。
(三)教材编写建议
1.教材选编注重教材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体现护理学专业层次教学要求,着重培养学 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教材选编以功能性健康形态为指导,培养学员从护理角度提出护 理诊断和判断病情变化的能力,护理专业特色鲜明。
3.先进性:教材内容既能体现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充分反映本专业的 新概念、新进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4.衔接性:教材内容注重与基础医学、临床护理学相关课程的前后衔接,体现该课程连 接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桥梁”作用。
5.选用配套的辅助教材。《健康评估》课程辅助教材为《健康评估实训指导及补充教材》, 该教材由我教研室编写完成,已由校内出版。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1.尽快配齐内科常见护理技术操作的各项设施和器材。
2.学院出面协调好附属医院内科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临床见习的顺利进行。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增强教员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利用学校图书馆、电子化专业期刊、核心期刊 等重要资源,查找阅读文献,了解本课程的最新理论进展和热门问题,积累相关素材,加强
健康评估课程素材库建设,通过科学管理、分工协作,逐步收集与课程相关的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素材,不断丰富、完善课程资源体系。
2.鼓励学员利用网络资源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习自主性,开拓 视野。
3.拟计划建设健康评估网络课程,加强多元化教学形式的开发与利用。
(六)其他
1.上课教室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求,教学中所需使用的扩音器﹑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 备确保运行良好。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校附属教学医院的良好职能,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 床实际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配备相应教学软件,满足教学视听需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