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合肥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经济增长策略探究

2020-09-06 来源:钮旅网
合肥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经济增长策略探究

一、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根据合肥市统计局所公布的《合肥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

[2]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5157.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63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2872.01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2028.33亿元,增长8.5%。三次产业结构为5.0:55.7:39.3,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上年43.9%提高到44.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67394元,比上年增加5839元,折合美元首次超过1万美元,达到10971美元。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72元。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4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07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为33.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0%。

根据世界银行2005年所制定的划分标准[4],合肥市人均GDP(10971美元)已超过10725美元,迈入高收入水平行列;恩格尔系数小于40%,表明合肥市居民达到富裕水平。

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标 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绝对数 5157.97 257.63 2872.01 2028.33 比上年增长% 10.0 4.8 11.4 8.5

合肥市2014年第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为257.63、2872.01、2028.3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5.0:55.7:39.3,根据经济发展理论对经济成长阶段的划分[5],合肥市目前处于工业化的加速阶段向成熟阶段的过渡阶段。

二、城市经济增长策略

1)对城市输出部门和地方化部门的产业政策

1.确定城市的基础部门,选择产出在合肥市占很大比重,增长乘数和产业关联度高,产品有较高的收入弹性。由城市基础部门模型可知,城市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的比例,比例越高经济增长率越高,因此要确立合肥市的基础部门并大力发展,以此来促进合肥市的经济增长。

2.制定扶持城市基础部门的产业政策,如财政、税收、资源政策扶持。通过政府的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基础部门的发展,带动城市经济增长。

3.发展城市地方化部门,可以为基础部门提供中间产品、配套产品和生产线服务,

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系列生活、发展和享受服务,使本地一般需求尽可能地方化。即减少本地居民对输入产品的需求,从另一个角度促进本市经济增长。 4.培育集群产业,即围绕城市基础部门吸引上下游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链,促进经济稳定发展,避免出现单一类型企业由于偶然性、季节性、周期性所产生的风险,同时进一步扩大就业,丰富产业类型。 2)城市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和收益政策

1.城市劳动力投入及其报酬政策,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对失业人员进行培训等一系列政策手段促进就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城市资本投入及其报酬政策,政府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同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企业信心。

3.技术进步政策,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对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应给予优惠,鼓励创新创业。

4.城市发展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政策,政府鼓励科技创新,在全市形成一股创新发展的浪潮,带动高新产业的发展。 3)城市经济增长的公共环境政策

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文化和公共品(社会适宜度)供给状态

1.城市投资环境的建设,政府在税收、财政、资源等方面给予优惠,吸引外资。 2.商业孵化环境的建设,即适宜于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社会各界通过开展不同类型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营造创新发展的积极氛围,吸引高新产业的投资发展。 3.城市经济增长的公共服务政策,政府应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还需在行政工作方面给予企业便利,简化审批手续。

合肥市目前处于工业化的加速阶段,发展经济的同时还需注意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工业化进一步发展。

注释:

[1]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合肥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用来衡量贫富程度。>60%赤贫;50%~60% 温饱;40%~50% 小康;<40%富裕。

[4]根据人均GDP进行划分:<876$低收入国家;876~3465$中低收入国家;3466~10725$中高收入国家;>10725$高收入国家。

[5]经济发展理论对经济成长阶段的划分:工业化初始阶段,第一产业比重>10%;工业化加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10%,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工业化成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5%,第二、三产业比重相当;后工业化阶段,第一产业比重进一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