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精品】

2024-03-25 来源:钮旅网


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前言: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教学课题: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教学类别:欣赏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对波提切利的壁画《春》这一具有人文精神性质的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作品的重要作用。通过美术作品与文化情境的互动关系,使学生既能通过一定的文化意境有效地解读和欣赏作品,又能通过作品了解相关的文化情境。

此外,让学生对美术及美术作品自身的一些特点,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形式语言以及作者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文艺复兴”这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所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素质。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社会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必须具备一定的普通知识。这些普通知识是一个人的快乐之源,它既是专业知识发展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普通知识涉及广泛,美术知识就是其中之一。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必要理解,是当今社会作为一个公民所应当具备的普通知识。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内容包括三个版面,第一版面为《春》的全图,采用这样大的版面旨在让学生获得对作品有效的“目力接触”,获得整体的视觉感受和了解。第二、三个版面采用了局部分解、加注、解释和相关背景、作品介绍等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具体地理解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化意境。这三个版面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学习时可以相互结合反复阅读和欣赏,采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学习方式和与之相应的从综合到分析再进行综合的学习过程。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 (2)、在认识作品的形式美感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和多元文化的态度,养成珍惜生命价值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人文精神。培养丰富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的关系及作品的形式美。 难点:了解作品中神话人物的象征与寓意关系。

(理解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关系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所表现出的春的气息和人物动态表现出的青春活力,并启发学生找到春所代表的万木复苏、生机昂然与人性的觉醒和复苏之间的联系。此外还要具体介绍画中神话人物不同的象征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五、教学措施:

按课本提供的程序进行。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欣赏作品和通览课文,并思考怎样才能真正学好这一课。即先通过视觉整体感受作品的构图、人物造型组合、场景、色彩等,再进入到主要局部和各个细节进行欣赏和分析。再这一过程中,适时向学生介绍描述画面中的情节和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介绍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主要精神,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1

这幅作品,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绘,表现了人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趣味和审美理想。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作品给人的感觉有些抽象,教学时应该就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画面的各个情节作比较详细的介绍和讲解,对教材的内容做适当的补充。

教师首先应该从内容、形式上对作品有较深刻的认识,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对寓意与象征要作适当介绍。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第一页。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波提切利的一幅蛋彩画: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板书课题)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二)、学习新内容

谁能告诉我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呢?(见课本第1页的作品介绍) 板书)作品的主题思想

这幅作品,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绘,表现了人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趣味和审美理想。(让学生首先对作品的主题有所了解)

这是一副蛋彩画,哪位同学再说说,什么是蛋彩画好吗?(见课本第2页的课文)

(板书)什么是蛋彩画

学生乙:蛋彩画是15世纪欧洲油画正式形成以前的两种最常用的画法之一(另一种画法是“湿画法”)。因它是用鸡蛋黄或鸡蛋清调和颜料作画而得名。欧洲油画材料和技法得到完善后,蛋彩画逐渐被油画所取代。(了解相关绘画的相关技法)

关于作者你们又知道多少呢?(见课本第3页的介绍,了解作者)

(板书)画家简介

学生丙:桑德罗.波提切利(1444/5——1510)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艺术风格不仅在当时是独特的,而且在整个欧洲绘画史上也是非常突出的。他的作品不仅赋予诗的想象,而且在造型手法方面也独树一帜,这就是他不完全依靠欧洲传统绘画的明暗造型手法,而是同时强调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组织结构,并善于运用刚柔相济的线条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美感,追求画面的装饰效果。现存的《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是他的两件最有力的代表作品。

桑德罗.波提切利是意大利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他的全部作品中,有相当多的作品采用的是古希腊与古罗马神话题材。(课件显示“希腊神话”的注释)

课本中还提到了“文艺复兴”的词汇,大家知道什么是“文艺复兴”吗?(见课本第2

2

页的课文,了解相关背景)

(板书)文艺复兴

学生丁:“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意大利,它的原意是“再生”,是指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艺术在14——16世纪的欧洲得到了再生,意即复兴。实际上,这一时期并非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艺术简单的复兴,而是由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引发的一场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对于破除近千年基督教的神学世界观的束缚,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欧洲的科学、文化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一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就是意大利。(教师演示课件,使学生对这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诱导描述:(简单描述,让学生对画面形成一个初步印象)

这幅作品是作者受到诗人波利齐安诺的诗的激发而创作的。画面上描绘的是,在黎明的橘树林里,一群仙女来到了人间,给人间带来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欢乐。

在画面的右边,代表着温暖春风的“西风神”从天而降,试图拥抱他面前的美女克罗丽丝,而克罗丽丝极力想摆脱西风神的拥抱。从她口中呼出的温馨之气变成了一枝鲜花。(为什么代表温暖春风的不是东风神,而是西风神呢?原来,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意大利的春风是西风)。那位全身饰满鲜花的美女嫣然是克罗丽丝极力想摆脱西风神而变形成的“花神”。

而在画面的左侧占有显著地位的男子形象,是往来于众神之间的传信使者“力神”墨丘利(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因他终日奔走在外,所以他的鞋子上长着翅膀。他伸出右手好象在采摘树上的果子,其实,他是用手里所持的具有魔力的蛇杖“神杖”,轻轻一指,驱散冬天的阴云,自然界的万物仿佛都已经苏醒了。他在这里是报春的象征,所以又称“春神”。他在画面上的位置恰好与右册的西风神相互呼应。

风神、花神和春神三个形象象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万象争荣”的季节即将来临。

位于画面正中的是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课件显示局部形象),她是画面的中心人物。她的形象端庄秀美,脸上透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她举着的右手好象控制着整个画面中的人物。

画面上飞翔着的是蒙着眼睛的小“爱神”丘比特,他正盲目的张弓欲射出象征爱情之箭,谁要是中了他的金箭,就会产生如痴如狂的爱情之火。

美惠三女神沐浴在阳光里,正相互携手默默翩翩起舞,被描绘的富有生气,使人感受到无限美好的意境。她们象征着“美丽”、“青春”和“欢乐”,她们将给人间带来勃勃生机和无限欢乐。

由于这一群唤醒春天的众神的到来,整个橘树林里洋溢着春天的活力。那挂满树枝的红橘和满地的齐花异草,不正是春天最好的象征吗?这些都是作者对美好生活无比向往的心灵写照。他把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以丰富的形象象征性地铺设在这一幅画面上。

3

(三)、课堂小结:

我们要想很好的领会作品,必须对画面各个局部所描绘的内容作比较详细的了解和研究。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请同学们课后做好复习和预习,下一课时我们将对画面的各个局部和画面所表达的内在含义做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作品《春》的主题、作者和作品所表达的意境,还了解了蛋彩画、文艺复兴等背景资料。今天我们将对作品的各个局部所表达的内容作更深入的了解,对作者所使用的艺术语言有所认识,从而更好的理解作品采用的艺术形式和所表达的主题内涵。

(二)、学习新内容(在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作品,由感官优先,引导学生进入思维主导状态,透过表面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意蕴)

(板书)1、美神维纳斯

首先让我们欣赏作品的中心人物“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在上一节课中我已经对维纳斯做了简单的介绍,课本中也有说明。请哪位同学来朗读一下好吗?

学生甲:她是位于画面的中央,是画面的中心人物。她的形象端庄、秀美,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她轻举着的右手,好象控制着整个画面中的人物。

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画面上展示了那么多充满青春欢乐的天神形象,尽管他们显得庄重与自信,维纳斯的形象却并不显得十分欢乐,尽管描绘的是春,但画面却透出一丝纤弱和淡淡的忧郁。为什么会这样呢?波提切利在创作这幅作品之前,曾创作过一幅《维纳斯的诞生》。(演示课件)

意大利现实主义绘画的拓荒者是乔托,而100年后诞生在佛罗伦萨的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1444—1510)就是这一艺术形式的先驱者了。

15世纪的佛罗伦萨,不仅工商业日趋繁荣,文化也是意大利最发达的地方。城市的新兴力量是市民阶级(资产阶级的前身),他们就是这个城市的文艺主顾。当时的教皇和贵族的势力还很强大,这就必然在文艺上要和新兴起来的市民阶级发生矛盾。波提切利成长的年代,正是佛罗伦萨城市共和政权逐渐被集中在一个银行豪门——美第奇家族手中的年代。15世纪70年代中叶以后,他受到劳伦佐.美第奇家族的宠遇,他的艺术多少也受到也沾染上了一些宫廷贵族文化的气息。但他又是著名的僧侣画家腓力波.利比的学生,利比是一位敢于表现世俗生活的现实主义画家。后来波提切利又崇拜更为激进的佛罗伦萨左翼画家安.波拉约罗和委罗基奥的艺术,并当过他们的助手。所以,波提切利作为佛罗伦萨最后一位大师,他的思想是充满矛盾的。

4

《维纳斯的诞生》一画,原是为装饰劳伦佐的别墅与1485年而作的。据说,画家是从波利齐安诺的一首长诗《吉奥斯特纳》中受到启迪,诗中形容维纳斯女神从爱情海中诞生,风神把她送到岸边,春神又忙迎来,正欲给她披上用天上的星星织成的锦衣。画面上纷飞的鲜花更加强了诗的意境。画家在处理这个场面时,舍弃了苑市中一些过于喧闹的描写,把美神安排在一个及幽静的地方,背景是平静而微有碧波的海面。维纳斯忧郁地站在象征她诞生之源的贝壳之上。她的体态显得娇柔无力,对迎接者以及这个世界似乎缺乏热烈的反应,她仿佛对来到人间不是满怀信心,反而充满了惆怅的情绪。维纳斯这个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艺术家自身在这个时期对现实生活有些不安与惶恐。

古代希腊人的想象中,维纳斯是成人般地从海中诞生的,生下来就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把这段神话做了唯心主义的解释。他说,美是不可能逐步完成或从非美中产生,美只能自身完成,它是无可比拟的。波提切利这幅作品中的维纳斯形象可以作为这种哲学思想的图解。维纳斯的姿态就是按照古典雕像的样式来描绘的,只是把两只手换了个位置。然而画面上的形象并没有古典雕像的健美与悠闲,给观众的印象是萎靡与娇弱,充满着对生活的迷茫。这就是画家对自己对现实的矛盾反映。这样分析并不是说这幅画的艺术价值不高,而是说画面上的维纳斯形象有着画家自己的影子。

从表现技法上看,作者的写实手法中参杂着一些变形的因素,如维纳斯的脖子过长,头发用线太过分,一缕缕头发好象是有弹性的物体,手足的比例也有些夸张。这一切似乎是作者为了有意加强形象的精神,并不是着重表达肉体。波提切利很善于用线,线条在维纳斯裸体上处理的极为流畅。那个风神形象的用线更为复杂,具有旋转的效果。画面的色调明朗而和谐,是为了强调形象的秀美与清淡。可以说,作者的意图有些神秘,主题是隐晦的。

(板书)2、美惠三女神

三女神是维纳斯的侍女,她们分别是阿格莱西(右)、塞莱亚(中)和攸美罗西尼(左),分别象征着“华美”或“美丽”、“贞淑”或“青春”、“欢悦”或“欢乐”。

这是一组最为生动、优美的人物形象。美惠三女神沐浴在阳光里,她们姿态绰约、且歌且舞,正相互携手默默翩翩起舞,突出了一种姿态与动作的节奏美感。她们修长匀称的双腿仿佛不是在地面行走,而是漂浮在空气中漫舞,被描绘的富有生气,并具有连续动作的视觉效果。她们身着薄如蝉翼的轻纱,与优美的女性人体自然而和谐的结合,使人感受到无限美好的意境。她们将给人间带来勃勃生机和无限欢乐。三女神充分展现了画家独具匠心的精心设计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板书)3、西风神、克罗丽丝和花神

代表着温暖春风的“西风神”塞非尔从天而降,预示着春天的来临,他阴冷的形象似乎又象征着冬天的结束。他试图多情地拥抱他面前的美女克罗丽丝,而克罗丽丝极力想摆脱西风神的拥抱,促使她迅速地演变成了全身饰满鲜花的美女“花神”,成为春天来临的最好象征。从她口中呼出的温馨之气变成了一枝鲜花。

这三个形象,象征着“春回大地,万木争荣”的自然季节即将来临。

5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代表温暖春风的“春神”是西风神呢?原来,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意大利的春风是西风。

古罗马哲理诗人卢克莱修在其长诗《论事物的属性》里,对这三个形象作过一番描写,这些诗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广为流传。也是波提切利绘画动机的来源。这里的风神没有贵族气息,形象比较生动,一定程度上很象是维纳斯的仆役。

大地上的齐花异草使春天的气息更加浓郁,画面上描绘的花草多达50多种,它们都是佛罗伦萨园林中不同季节里的花草。画家将它们有机地组织在同一画面之中,不仅体现了画家卓越的艺术构思和高超的描绘技巧,而且表现了波提切利一丝不苟、精致明净的独特画风。

(板书)4、“春神”墨丘利

画面左侧占有显著地位的男子形象,是往来于众神之间的传信使者“力神”墨丘利(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因他是众神的信徒,终日奔走在外,所以他的鞋子上长着翅膀。他伸出右手好象在采摘树上的果子,其实,他是用手里所持的具有魔力的蛇杖“神杖”,轻轻一指,驱散冬天的阴云,自然界的万物仿佛都已经苏醒了。他在这里是报春的象征,所以又称“春神”。他在画面上的位置恰好与右册的西风神相互呼应。

(板书)5、“爱神”丘比特

画面上飞翔着的是蒙着眼睛的小“爱神”丘比特,他正盲目的张弓欲射出象征爱情之箭,谁要是中了他的金箭,就会产生如痴如狂的爱情之火。(在这里对小爱神为什么要蒙着眼睛可以做适当说明,但限于学生缺乏实践感受,最好点到为止,不可过于发挥)(1分钟)

(三)教师诱导小结:

通过以上对画面各个局部的欣赏和分析,我们再对作品的主题和画家的创作意图进行思考,就比较容易理解多了。

我们每个人对于美好的事物都充满了美好的愿望,然而却又总是与我们所处的现实生活境遇发生矛盾。波提切利在画面上展示了那么多充满着春的欢喜的天神形象,尽管他们显得庄重自信,还是免不了带着画家内心深处所埋藏的一种忧伤。所以,画面上的基调有些纤弱和悲愁的成分。不难理解,这种伤感情调正是当时贵族文化的通病。如在劳伦左.美第奇的一首诗中所写的:青春虽然欢乐/却并不长久/让我们尽情歌舞吧/莫问明天是否吉祥......充满了及时行乐的迷茫颓废情调。

波提切利是皮革商人的儿子,排行第七。早期受他的老师们的艺术影响,画面上还充满着人生的乐趣,而且还带有明显的民主气质。自从得宠进入美第奇的宫廷后,由于社会政治形势的多变,加上自己身份与众不同,在急剧的城市贫民与工人革命的斗争声中,美第奇被逐,宗教改革家萨伏纳罗拉被焚,德国皇帝入侵和城市共和政体的瓦解......,这一切,让画家感到恐惧与彷徨,而画家的内心忧郁,似乎都交织在他以后的绘画创作之中。

通过以上的描述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作品所传达的信息、理念和情怀。(对作品意义

6

进行诠释,并理解作品在艺术形式上的特色)

在构图上,作者以风景衬托人物,人物的安排也颇具匠心。以一个人和一组人(3人一组)构成的重复,形成了多与少、聚与散的节奏变化。以典雅而朴素的色彩,形成人物明亮、背景深暗的对比效果,突出了人物形象。画家借助于既富有弹性又节奏感极强的线条来体现人物的形体之美,使画面精致而明净,具有一种装饰美感。

在这个花园里,春天似乎是永恒的。我们仿佛能够感觉到,这里吹拂着微微清风;我们仿佛能够嗅到,这里的花香袭人。你看绿色的橘园挂满了金色的果实,郁金香、银莲花、水仙花遍地开放。在这春的气息中,代表生命之源的维纳斯那略带忧郁的神情更能激起人们对美好的遐想。

作者以寓意和象征的形象表现主题,画中虽然是神灵之境,却洋溢着人间的世俗之情,给人间送来了爱与美的温馨。他的作品不仅富于诗的想象,而且造型手法独树一帜。这是画家不完全依靠欧洲传统绘画的明暗造型手法,重视线条的表现、细节的刻画,追求装饰效果。整个画面在表现春的欢乐中又矛盾地带有一种忧郁的抒情和淡淡的幻想,使作品韵味深长。(综览所有要素后,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

《春》这幅作品,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绘,表现了人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充满追求的美好愿望。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趣味和审美理想。波提切利精致明净的独特画风,奠定了作品在世界美术史中的重要地位。

希望同学们通过欣赏油画《春》以后好好想一想,我学到了什么......我开始在想......我发现了......我惊讶的是......我感到......我将......最好能够写出一篇关于油画《春〉的赏析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表达,帮助学生养成有意义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另外,请同学们在学习“1、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之前做好预习,并思考该怎样学好这一课内容。(

教学评价

设计一些问题,鼓励学生采取反思性的自我评价。比如,是否能积极地投入欣赏活动,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作品的主题、表现手法及作品的形式美感是否真正了解等。

教学反思

第1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7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教材突出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折射出的时代文化特征无不印刻着历史的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以及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选择了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服装、工艺、建筑以及摄影等,引导学生领会美术在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是如何反映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教材精心策划了四个不同的“思考与讨论”活动,为开展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引导。此外,还提供了一些名家关于美术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珍惜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培养自己对美术的爱好与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重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是难点。

(五)、学习材料

教材主要基于图例和文字的学习,如果时间与条件许可,可利用电脑软件或互联网对一些作品进行横向补充。如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师生之间可以在一种互动的环境下学习。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8

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美术作品中的形象、色彩、服饰、环境等方面的特征,由此引导学生联系特定的时代文化,从而达到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深刻领会和认识。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选取恰当的点进行比较,找到它们之间的差别。从中发现时代文化的演变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教材以中国女性着装为例,可以从服装的样式、道具、环境等,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就某一个方面加以比较和引导,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解答。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诱导,对学生的回答也要及时的进行修正和补充。

(二)关于思考与讨论

1、银狐显然不是传统的中原样式,而是当时辽金游牧民族的盛水用具。

三彩骆驼载舞俑上的人物是五位,前三个是胡人,后两位是汉人。

《簪花仕女图》表现的人物服饰华美、仪态雍容高贵。不难看出,唐代是一个工艺发达、经济繁荣、民族交往密切、文化繁盛的时代。

2、晚清时期的女装:中式、布料、缠足,整体形象给人以贞淑、纯朴、贤德的感受。反映出当时的女性受到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强烈约束和影响。

民国时期的女装:西式、皮毛质,显得时尚而大气,给人的感觉当时的女性已经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从家庭走上了社会。

现代女性的服装:更加追求自然与和谐,短裤、质料多样化、运动鞋、贝雷冒、披肩长发、现代自行车、现代建筑与环境,反映出现代中国女性已经日趋开放,精神面貌充满活力,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

3、教堂和道观是供奉各自信奉的神灵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4、老北京街道狭窄,民居和店面建筑普遍低矮、简陋,广告稀少、混乱,交通多依靠步行,少量人力车;现在的北京街道平坦、宽敞,建筑宏伟,店面整洁,广告丰富、有序,交通便利发达,各种现代化车辆穿梭而行。通过比较,反映了北京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成为一个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国际性大都市。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并积极思考。(15分钟)

《马》(公元前15000-公元前10000)洞窟壁画(法国);

9

《鹿》(公元前8000年左右)岩画(挪威);

《狩猎》(公元前6000-公元前4000)岩画(非洲)。

在仔细观察和欣赏这几幅作品后,你能感觉到什么吗?

讲解:

大约是在1-2万年以前,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类用红泥、木炭或动物的鲜血等最简陋的绘画工具材料,在岩壁或洞窟壁上创作出的世界上最早的岩画。这些作品所描绘的各种动物形象,如牛、鹿、马等,或是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原始农业还未形成之前,人们主要是依靠渔猎手段来获取食物的生存状态。

大约在200-3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人类。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们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也没有国家,大家共同参加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

那时的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生产力极其低下。最初的生产方式就是狩猎,以后逐渐发展到种植和养殖。这几幅作品所描绘的就是当时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它告诉我们,原始人类狩猎的工具极为简陋,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获取足够的猎物并战胜自然,以维持人类的繁衍和生存。

另外,我们从原始岩画中简单质朴的绘画手法和简约夸张的动物及人物形象,使我们从一定的侧面大致了解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早期人类的生产方式。

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涵的时代文化及其意义。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社会生活和科技手段的产物。又是人们审美需要和艺术家表达个人情感的产物。所以,它除了能带给我们一定的美感和某种实用价值之外,还可以通过其自身的造型和形象因素向人们提出许多信息,我们便可籍此来了解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社会的诸多方面及其文化特征。

(利用作品和问题将学生迅速导入课题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美术作品具有的文化承载功能。通过学习加深对课题的认识。)

2、接下来请同学们接着欣赏《簪花仕女图》并思考下面的问题。(15分钟)

设问:

(1)从作品各个仕女的姿态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内容吗?

(2)从她们华美的服饰和精美的首饰中,你又能感受到当时的纺织和工艺水平如何吗?

(3)从她们的面庞、体态,你能感觉到当时人们对女性的审美观吗?

10

让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进行归纳:

作品描绘的是五个宫廷贵妇人在庭院中在侍女的服侍下闲步游乐的场景。全卷分为四段:采花、观花、漫步和戏犬。

(1)虽然整个画面流露着高雅华贵、安逸祥和的气氛,但她们优雅的体态和奢华的服饰依然掩饰不了人物空虚的内心世界。她们从容闲逸的形象和淡然冷漠的表情,使人们感受到封建社会中这些上流社会的宫廷贵妇人们,尽管锦衣玉食、物质生活富足,但精神生活却十分空虚寂寞,显得百无聊赖。

(2)她们身披薄纱、薄如蝉翼,衣着华美艳丽、高贵典雅。她们高髻凌风,上插荷花、牡丹、玉簪、珍珠。

从画面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和精美首饰,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经相当高超。

(3)她们体态丰腴柔美、脸庞圆润,浓黛蛾翅眉,薄纱下丰满的前胸和圆润的肩膀,这种浓丽丰肥的理想化的“罗绮人物”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和心态。那时崇尚女性美的标准就是丰腴,而当代更提倡健美。

另外,画面上的人物、动物被描绘的栩栩如生、细致入微,可见唐代画家不仅已经拥有比较完备的绘画工具材料,而且在绘画技巧上也已经十分娴熟。

3、思考与讨论:(10分钟)

(1)《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

(2)《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都是哪里的人?

教师讲解:

(1)银壶不是中原样式,而是辽金游牧民族的皮囊式壶形盛水器具。反映了唐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舞马衔杯纹银壶》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高18.5厘米,口径2.3厘米,银质。陕西省博物馆收藏。银壶形似皮囊,壶口位于扁圆形壶身的上部一角,口上覆有莲瓣形壶盖,盖顶系有银链与弓形提梁相连。银壶腹部两侧均有舞马衔杯纹饰。此壶纹饰、提梁均作鎏金处理。

皮囊式壶形多见于辽金,见于唐代还是首次。

(2)骆驼引颈直立,神情悠闲。背上垫有菱格纹圆毡,驼架上有乐舞俑五人;前三人为胡人(中国古代对西北方各民族的泛称),后两位为汉人。胡人所弹奏的乐器是一种波斯式的四弦曲项琵琶。此陶塑表现了不同民族的艺人在一起表演的情景,颇为新颖。反映了唐

11

代少数民族的交通方式以及与汉族的社会交往活动频繁。陶塑结构完整,工艺精美。人物形象和动作都很生动。

《三彩骆驼载舞俑》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庭海墓出土。通高66.5厘米,陶质三彩釉,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第二课时)

4、思考与讨论(10分钟)

请同学们接着观察第6面的三幅照片,这些照片是不同时期中国女性着装的真实写照。你能看出三种服饰有什么区别吗(从款式、质料、道具、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你能从服饰的衍变看出时代的变化吗?

5、思考与讨论(10分钟)

仔细观察第6、7面中两幅不同时期北京街景的照片,你能从照片中的建筑、店面设计、商业广告以及两张照片的摄影水平上分析一下两个不同时代北京的发展与变迁吗?

6、思考与讨论(10分钟)

请同学们再接着观看第7面的两幅建筑照片,你知道教堂和道观分别是作什么用的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

(这三个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和表述,可以让他们举手自由发言,教师口头启发诱导并作适当补充。)

布置作业:

1、在上面的三个思考与讨论中,自选一个写出你的认识。

2、自学第7面的“名家论述”。

(四)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1、引导观察。2、将观察结果向社会背景引伸和联系。

(五)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生可能会对特定的历史不熟悉,可以简要的向学生适当提供。

三、教学评价(一)教学评价方法:学生自我评价

(二)教学评价点1、对学习活动参与程度。

12

2、对本课主要观点的认同程度。

3、引伸能力。(能否从其它美术作品中发现它们与特定文化的关系。)

教学后记:

第2课、手绘线条图象----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1)在对手绘线条表达物象多视角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从多视角观察事物的习惯,全面、整体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理解分析的能力,培养综合能。在绘画和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2)初步掌握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的多视角的方法,表达物象的多个角度,对物象有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分析法

教学重点: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观察后,能够对物象的结构、方位有明确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物品的平面、正视、侧视图中所画的各个局部,能从空间上有正确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物象多视角”的理解。

(1)实物举例。

教师拿一个实物,如水壶、汽车模型,将他的前面、侧面、背面多角度让学生观察,看同一物体不同角度的特征。让学生说出物体的组成部分、结构关系,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将物体的各个角度勾画出来。

2.共同研讨。

对物象的多视角的;理解与表达的意义。

举例A你很熟悉的同学、老师,他们的正脸你认识,看到侧脸你也不会认错,他们的背面也认识。为什么?因为你对他们了解记住了他们的特征。因此,只有只有全面了解物象, 才能更深刻感受物象。B生活中的一些现象:a.理发时,前面的镜子,使你看到了自己正面的发型,理发师会拿一面镜子在你的头后,让你看看后面与侧面的发型。B.旅游时导游图上印出旅游景点的图象与旅游方位,使你记住了景点的特征,并且能很快找到。

13

凡此种种,说明物象多视角的表达与我们生活与艺术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全面、立体的观察物体的形态、结构,可以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基础。

3.物象多视角的表达方法。

(1)将物体的结构关系进行表达,一般三个角度即可,如正面、侧面、顶面或背面,也称为“三视图”

(2)将物体的形状与方位进行表达,一般有主体平面图,将物体的形象进行展示.

(3)表达方法:用简练的线条将物体多角度形状、结构、方位表达出来。

4.学生练习

(1)教师拿一实物,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几分钟后收起实物,让学生根据记忆和理解画出物体的多角度的形状;或将物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度想象画出其他角度。

(2)画出学校的示意图。实地考察校园,画出主楼的平视图与校园平面图。

(3)画出你熟悉的人物的正面、侧面和背面的头像或发型。

5.评价:

(1)把同一题材的多视角表达作业放在一起,分析图画是否说明了物体的形象、结构与方位,通过观察图画是否认识了物体的整体形象,讨论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

(2)将学生的设计创意进行展示。

教学后记:

第3课:墨与彩的韵味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课前准备: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14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15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

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教学后记:

第4课:中国画笔墨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

(2)初步掌握花鸟的基本画法。

(3)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2)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

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材料。

教学设计:

16

欣赏导入

通过对题画诗和诗配画的欣赏导入。

了解诗与画在意境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经典回放:

欣赏古今“梅、兰、竹、菊”四君子作品,讲解其思想内涵与表现方法。

感受作品的人格魅力与笔墨的情趣。

互相研讨:

组织学生对其所收集的相关资料

进行讨论:

1.画家为什么要表现这些题材

2.画家为了能在画画中体现其思想情感运用了哪些方法?

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与中国花鸟画相关的资料,例如图片、文字、文章等。

酝酿创作:

用古诗句或警言,给学生命题,例如“只留清气满乾坤”(咏梅)、“疏影横斜三两枝”(咏梅)、“虚心劲节”(竹)、“犹有晚节香”(菊)等。

学生讨论思考用何题材来表现,并思考如何挖掘其思想内涵。

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花鸟画的绘制过程,强调其程式的表现方法,并注意花鸟画的构图、题款等相关知识。

学生将自己所要表现的题材用简单的构图打稿。

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

1.能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17

2,能表达画题的意境。

3.注意构图,画面要求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根据老师要求作画。 展品作业

教师就所提出的作业要求进行点评。 学生互相讲评作业: 1.构思是否有新意与深度。

2.花鸟形象把握是否有趣、特征明显。 3.用笔、用墨、用色方法是否掌握。 4.画面意境是否体现出来。

教学后记:

第5课:一版多色版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何为一版多色版画以及一版多色版画的类型;

2、使学生简单了解不同制版材料与不同印刷材料的一版多色版画的制作方法与过程;

3、在学习制版与印刷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全局与局部关系的概念有所了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锻炼动手的能力;

4、让学生学习怎样在对画面色彩的概括上从大处着眼,规划整理,对版画局部色彩处理上,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及解决的方法。

教学重点:在了解了单色版画技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使用色彩完成一版多色版画的创作

18

教学难点:在学生制作一版多色版画时,如何引导学生设立画面的色调(如对比与协调),对作品色相设计、归纳、组合、整理、确定后,制版印制。

教学材料:

不同制版材料可选择木板、吹塑纸板、石膏板、胶皮扳、厚纸板等。

不同印刷材料可选择水彩、水粉、丙烯、油墨等。

(本课采用吹塑纸与水粉这两种材料进行一般多色版画制作)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们在第14册中学过的《单色版画》么?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好,通过刚才大家对单色版画制作方法的回忆和积极踊跃的回答,看得出来,大家对版画这种艺术形式很感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喜欢版画这种艺术形式令老师很高兴!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世界,大家学过了单色版画的制作方法,那你们想不想用色彩版画的形式来绘制心中的魅力世界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和探讨一版多色版画的知识和制作方法。

二、一版多色版画的含义

与学生共同赏析一版多色版画的图例,总结得出:

一版多色版画,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一块版一次或多次在同一画面中印出多种色彩,并保持一致性的版画作品。

三、色彩版画与色彩绘画的不同之处

以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总结得出:

色彩绘画,例如油画,水彩画,水粉画可以利用几个色相或十几个色相与其间色、混色来绘制,最终得到一幅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绘画作品。

19

色彩版画是在色彩绘画的基础上,根据版画画面效果的特殊要求对色彩进行归纳总结,化多为少,化小为大,化零为整。通过整理归纳后确定最终印刷的色相,通过制版印刷完成品面绘画作品。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采用“赏识教育”。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一版多色版画的分类

教师讲解版画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对制作版画的兴趣。同时向学生介绍一版多色版画的具体分类:

一种是部分色彩法,就是在版上不同的部分涂染不同的色彩后,印染而得到。涂染色彩可以是一遍也可以使多遍,直到色彩效果满意为止。

另一种是随刻随印法,即后面的色彩压前次的色彩,保留下来后刻处的原有色彩。

五、吹塑纸水粉印制作

由于教学实际情况的限制,在本节教学中采用吹塑纸和水粉这两种材料来进行一版多色版画的制作最为适宜。因此本课采用以吹塑纸水粉印为例,介绍一版多色版画印制的基本方法。

首先,由教师演示吹塑纸水粉印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演示的同时要及时地向学生介绍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阶段,师生之间互相总结吹塑纸水粉印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例如:画面色调要协调,印纸和吹塑纸板印刷过程中要固定在一起,印制时注意力度等等。

第三阶段,由学生动手制作吹塑纸水粉印作品。

教师在学生制作的时候要随时指导。

六、作品展示

评价点:造型是否新颖,色彩布局和搭配是否合理,制版印刷技法是否正确等

教学后记:

20

第6课:纸板的联想——座椅设计

教材分析:

一张纸条经过切割、折曲就能设计制作出各种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椅子,本课让学生通过座椅的设计与制作,关注生活,敢于创造。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纸板的切割、曲折,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椅子与沙发。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知识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椅子的设计,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认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培养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立体造型的设计能力。在思想上关注家乡的变化,提高“三亚是我家,保护、建设靠大家”的好市民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设计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生活中充满设计,设计的前提使敢于创造。椅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但很少有人有意识地注意它、研究它、分析它的造型、功能、材料、色彩以及风格、品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椅子关注生活中的其他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2)难点:

设计构思。椅子设计用材很少,技法也较为简单,关键是构思。纸板的联想是通过一张纸的切割、弯曲设计椅子,尽可能少去掉或添加纸块,这里含有立体构成的因素。

教具准备:剪刀,卡纸,双面胶及各种风格纸板坐椅作品(教师)。部分学生优秀作品。

学具准备:各色硬卡纸,剪刀,双面胶,彩笔,贴纸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导言:

大家看图片,并回答问题,(课件展示图片)

设问:

21

①你能看出图片上的景物是哪里吗?

②你能看到与美丽的景色不协调的地方吗?

提问:你是否留意过该艺术椅的造型?

提问:该艺术椅的作用?

小结:方便.舒适.美观.情趣

以本市艺术便民座椅受到人为的破坏为切入点。

(课件展示)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展示

③面对人为的破坏,作为少先队员.团员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观看、讨论

自由回答:椅子,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

例如:手、足球、动物等

例如:走累了休息,好看等等。

学生思考并个别回答:例如保护环境以身作则,以好市民自律,爱护家园,影响家人朋友,设计更坚固更美观的便民座椅

讲授新课

要想设计出好的座椅,就先来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其它座椅.

⑴生活中的椅子还有哪些呢?

(课件展示图片)生活中的座椅

设问:你知道它们的社会功能、造型特点、材料、摆放的环境吗?

⑵思考与讨论:(课件展示问题)

①体会一下坐在椅子上的感觉,座椅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特点:座椅具有实用、舒适、稳定。以人为本

22

②座椅的结构你了解吗?你看到的椅子都是由几条腿支撑的?它们稳定吗?为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结构:座椅的结构一般为腿(支撑点)、面(承重点),靠背.

③你能用纸板设计制作椅子造型吗?

这节课我们就是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版等来设计创意坐椅。

课题揭示:(板书)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

(课件展示)设问:怎么样通过纸板来设计制作坐椅?(切换FISH)

(课件展示动画教具、图例、讲解):纸板的联想(构图、卷折)

小结:由一张纸上通过折、卷、利用点、线、面的角度及纸张粗细大小变化,尽量少去掉纸块或加纸块的来完成造型。

注意:造型要符合现代造型设计的造型特点:简洁、艺术性强、以人为本

以支撑点(椅子腿)可以是:四条==三条==两条==一条

(切换FISH)示范其中之一(四线)(两线一面)(两面)(一面)

(并出示学生优秀创意作品)简述

学生看图片思考并回答:

例如:

①沙发、生活用椅、办公用椅、公共用椅等。

②足球、逗号、花朵等。

③家里、办公室、食堂、餐厅、会议室、客厅等。

学生细心体会坐着的感觉:

舒服、稳定等等

学生观察课桌椅,

学生讨论、观察、回答:由靠背、椅面、椅腿构成。

稳定,

23

数学知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学生欣赏

师生双边活动

课堂练习

以(杭州是我家,“美护”靠大家)为主题

①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材等材料来设计制作创意座椅.

②比一比,看谁能最快设计制作出即创意、好看、实用、稳定的座椅,作品可为1、2个小椅子或一组椅子、沙发。

③要求大胆创新,构思制作可组成小组合作可单独完成

巡回辅导,必要时与学生共同完成制作,(提醒安全问题)

把讲台作为学生作品的展示台。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合作并构思制作学生欣赏作品并作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

展示与讨论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谈谈自己的创意:椅子的造型特点,放在什么环境下最合适,如果真投产,用什么材料制作最能展示自己的创意.

课堂小结

请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肯定学生的努力。从今后多留意身边的事物会发现生活中的设计无处不在。

教学后记:

第7课:纸的立体组合——生活用品设计

课时:两课时

课型:制作课

24

一.教学目标:通过立体组合的设计,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增强敢于创造的信心,体会创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设计的美感。通过调研、研讨、设计、制作,去感受生活用品设计的美感。本课重点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设计的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教学难点:立体设计。既要考虑生活用品的使用功能,又要使设计既美观又有新意,这些对学生来说确有一定的难度。设计中需要立体构成的知识、纸工制作的技法及色彩搭配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五.教学材料:色卡纸、剪子、胶水

六.教学过程:

(1)导入: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有的我们会认为很精美,有的我们也非常熟悉如(台灯、茶壶、桌子、椅子、家具等)有没有同学想尝试着将这些物品自己设计制作出来呢?(出示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授:应当首先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生活中日用品如(台灯、餐桌、茶具等)对所选定的对象进行一下分析首先确定它是由几部分组成,想象一下每部分的展开图是什么构成例如台灯是由灯罩、灯架、灯座以及电线组成将每部分的展开图画在相应的卡纸上。然后,根据图纸进行剪裁和粘贴。

(3)注意事项:所做物象为立体的画图纸时应考虑全面。

(4)教师帮助指导学生

七.小结:

本课制作比较困难复杂,学生应有很强的立体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解决这个难点,需要我们探讨。可以进行尝试抓重点、缩小范围、降低难度、开阔学生得眼界等教学方法。

八.作业:将所做物品各部分的平面展开图画在色卡纸上。

教案意见:利用纸的各种立体组合关系,设计制作具有现代感的、造型美观新颖、色彩和谐的生活用品。通过立体组合的设计,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知识,学习应用色彩搭配规律。了解生活用品设计的美感,掌握设计的基本规律,即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统一,实用性与品位性的统一。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增强敢于创造的信心,体会创造的乐趣。

25

教学后记:

第8课: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教法选择: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描绘不同季节的文学作品片段凡•高的代表作、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投影仪分别打出冷暖色调布置的房间图片,同时播放冬天刮风、下雨的声音。

提问:(1)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外面刮着风,下着雨。你出外归来,先后走进这两间房,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提问:(2)两间房间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会不同?

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课题。让我们共同来探讨。

二、导入新课展示课题:《向日葵—色彩的心理效应》

1.展示两组色彩卡片,与学生共同分析。

a红、橙、黄b蓝、绿、紫

提问:这些颜色分别会让我们联想起什?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26

2.展示课本11页风景图片。

提问:同一风景,画面色调不同,给人感觉相同吗?师生共同小结:“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

3、举例:欣赏课本绘画《舞》提问:这幅画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红色往往与吉祥、好运(红运)、喜庆相连。红色便成为一种节日、庆祝活动中的常用色。这幅画以红、黄色为主配以红、黄色的对比色蓝、绿色,画面色彩饱和强烈,营造出了一种“普天同庆”的喜庆气氛。

4、展示课本21页色彩搭配的图片。

提问:同一种颜色在不同色彩的衬托下,给人感觉相同吗?

通过回答,提出色彩搭配知识。如:服装的色彩搭配、家居的色彩搭配等。让色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切认识到掌握色彩知识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5、提问:同一种颜色,呈现出不同的形状、笔触时给人感觉相同吗?

通过回答,让学生了解色彩能够表达情感,而且当它依附的线条、形状不同时,能够加强或减弱色彩给人的感受。

6.欣赏(1)欣赏凡•高的《向日葵》

提问:凡•高的画,用笔、用色都很有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用呢?

讲解: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对人的视觉情感会产生刺激作用。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应。《向日葵》用响亮的黄色和奔放有力的笔触,把向日葵绚丽的色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从画中,我们会强烈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2)欣赏康定斯基的《即兴二十六号》提问:你看得懂这幅画吗?

讲解:康定斯基的画彻底抛弃了描写性的和让人产生联想的绘画语言,而借用类似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某时某刻对周围世界的感受。用线条、色彩以及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巧妙地安排符合自己心境的画面,开创了没有具体物象的抽象画。(6分钟)

7、总结:通过比较、欣赏,我们知道了色彩和笔触是绘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1分钟)通过欣赏他们的画,使学生了解西方美术史中的重要画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不同流派的风格和特点。学会多角度的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27

教学后记:

第9课:居室的色彩搭配

课型:绘画课

课时:两课时

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居室色彩设计作品,认识居室环境设计能够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气氛和生活情调。增强对生活的热爱,提高生活的审美品位。

二.教学重点:居室设计的色彩搭配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不同的色彩秩序和组合关系会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气氛和艺术情调。

三.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众多物象的色彩关系来建立和谐的色彩秩序,并创造出符合特定目的、要求的空间情调。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对比法

五.教学用具:居室色彩搭配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同学们自己的家或自己的房间用的什么颜色进行装饰的?出示几张居室照片使同学展开想象从中体会居室主人的性格特征。

(2).新授:居室的空间设计,就是创造符合居住者生活情调的空间气氛,是对美的追求。而色彩设计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从出示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并联想到居室主人的性格特征、年龄特点、性别以及文化层次等。这些方面可以从色彩的三个角度出发(明度、纯度、冷暖)

青年喜欢:明度较高、色调较暖、纯度较高的色彩中年喜欢:中明度、纯度较低的色彩

老年喜欢:明度较低、纯度较低的色彩

高明度色彩(整洁、优雅、文化层次较高)

低明度色彩(沉稳、成熟、高雅)

高纯度色彩(活泼、现代、热情)

28

低纯度色彩(朴素、典雅、清新)

依据居住者的特点对居室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

七.小结:

在教学中,要强调居室设计的色彩搭配也应是“以人为本”。这里的设计是“有条件的设计”,即: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有针对性的设计,要明确设计的消费对象,做到有的放矢。

八.板书:

居室的色彩搭配

注意居住者的年龄、性格、性别、文化层次等。

可从色彩的三个方面出发即:明度、纯度、色彩的冷暖。

青年喜欢:明度较高、色调较暖、纯度较高的色彩

中年喜欢:中明度、纯度较低的色彩

老年喜欢:明度较低、纯度较低的色彩

高明度色彩(整洁、优雅、文化层次较高)

低明度色彩(沉稳、成熟、高雅)

高纯度色彩(活泼、现代、热情)

低纯度色彩(朴素、典雅、清新)

九.作业:

设计自己房间的色彩

教案意见:本教案作为“色彩搭配”系列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生学习和了解居室色彩搭配的基本要求、配色规律而设置的。学生通过居室中布局和色彩的整体设计以及对居室中构成元素的设计,提高对生活物品和居室审美的评价能力,逐步实现美化生活物品和居室审美的评价能力,逐步实现美化生活的愿望,并在设计中养成事前预想和设计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教学后记:

29

第10课:布置理想的家居

教材分析:本课设置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物中所包含的美感产生兴趣,探究其中的审美因素,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通过对居室及主题墙面的设计,将学生引导到居室美化这一新知识领域中去,为他们一生在此领域中的探寻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居室美化的平面设计与效果图制作。A.房间平面尺度与家具一般尺度的基本概念。B.房间使用功能与美化的正确关系。C.房间色彩与情调的营造。D.家居绿化与美化装饰。E.设计效果图的制作完成。

(2)隐性内容与目标:A.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B.细致耐心、认真完成制作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品质。C.对身边事物观察、理解的敏锐程度。D.自信、个性培养和倾听师长同学意见的包容胸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居室的布置设计方案。

(2)设计中创新意识、功能意识和审美意识的完美结合。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让我们走进不同的房间,看看怎样的家居布置才是最理想的?(看幻灯)

(1)书房的设计最能体现主人的兴趣、爱好和艺术品位

(2)你一定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你能把它布置得既实用又美观吗?

根据学习和休息的需要,合理地划分居室空间。

3、客厅是家庭成员进行交流的场所,请想一想布置一个理想的客厅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1)体现主人的品位和生活情调

(2)家具摆放错落有致、空间利用合理,不过分拥堵

30

(3)色彩明快,色调和谐而富有变化

(4)合理划分使用区域,满足人们的学习、生活、运动、或娱乐等需要

4、家居设计图中是否可以随意画出家具的大小?为什么?

教师出示设计图。

你能画出自己居室的平面图吗?

方法一、用单色线条绘制的居室平面图:准确、清晰

方法二、用色彩绘制的居室平面图:直观、鲜明

方法三、用彩纸拼贴的居室平面图:装饰性强

方法四、用纸片拼摆的方法展示居室布局:可变换家具摆放的位置

5、主题墙的设计是居室设计的点睛之笔。

6、小结:发挥创造力,按着个人品味、感觉或顏色喜好,隨意自由组合自己的家居布置,设计独一无二的理想家居,甚至因不同的时间活动及节日,为家居加添色彩和心思,增加生活情趣。

教学反思:

第11课:柜架陈设的艺术

一、教材分析:

1、指导思想: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课与第9、10、12以及第13课一起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环境艺术范畴,是创造活动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从实际出发,引发学生对熟悉的家庭生活中的柜架及物品陈设美感产生兴趣,探究其形式美的规律,以提高生活品位。

2、内容特点:(1)文字内容部分主要简洁地介绍了柜架的种类、作用、格层分割及其外型与摆放物品尺度的关系、设计表现方法,并间接揭示工艺设计的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思考与讨论则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物品陈设的方式与方法;(2)图片欣赏部分显示了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规范与自由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特点,学生习作示例部分则表现出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绘图与制作相结合、白描与色

31

彩相结合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1、作为教学对象的初二年级学生,通过本单元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立体构成的基本技能,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与理解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思维发展和生活经验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兴趣和理解基础。

2、柜架陈设设计是学生平时不大关注领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因为今天的重点关注会获得一个全新的感受,更能激发兴趣,以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三、教学目标:1、内化目标:①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②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进行审美的习惯;③养成良好的物品摆放习惯;④培养耐心,增强信心,提高美术的学习兴趣。2、认知目标:①理解柜架的一般形式及其特点;②基本掌握柜架陈设形式美的法则。3、技能目标:①掌握柜架设计的方式方法;②能根据形式美的法则进行柜架陈设;③学会柜架陈设设计的表现技法。

四、教学重点:柜架设计三要素。

五、教学难点:创造性地在柜架设计中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及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原则。

六、教学材料准备:1、教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准备好相关图片、制作工具、材料等。2、学生:预习第11课,搜集相关资料,准备好作业纸以及绘制平面图或制作立体构成所需材料、工具。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师问:想一想家中的物品放在哪儿?怎样摆放的?你觉得美吗?

生答:放在柜架中;整齐、对称、随意等;美或不美……

[设计意图]:启发思考,导向主题,同时引导学生将审美触角伸向日常生活。

(二)展开

1、展示课题,播放欣赏课件,提出问题:请分析一下这些柜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多宝格庄重典雅、几何形柜简洁明快、对称式富秩序美、均衡式富节奏感和韵律美、高低对比但和谐统一……

[设计意图]:进一步学会审美;理解柜架的一般形式及其特点;分析形式美的法则的运

32

用。

2、问:如果你来设计会考虑哪些因素呢?答:功能、造型、色彩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探讨柜架设计三要素。

3、播放课件,问:柜架有哪些功能?答:储物<重实用>、展示<重美观>等

[设计意图]:理解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

4、问:如何按照功能确定柜架的分割方式和格层的尺寸?欣赏课件答:规格长短、存放方式;体积与形状;居室结构等。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学会结合实际进行工艺设计。

5、问:这些造型给你什么印象?欣赏课件答:简洁、质朴;新颖别致;简练活泼。

[设计意图]:借鉴各种造型,学会设计。

6、问:这些色彩组合给你什么印象?欣赏课件答:庄重而有变化、神秘而高贵、鲜明而活泼。

[设计意图]:理解色彩组合的规律,学会色彩设计。

7、问:物品应当如何摆放呢?结合课本,分组讨论后答:对称、均衡;对比、和谐;节奏、律动。

[设计意图]:学会将形式美法则运用到物品陈设中。

8、问:如何进行设计表现呢?讨论后观看幻灯片,了解手绘、拼贴以及立体构成的表现方法。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过的表现方法。

9、提议:你也能设计,试试吧。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制作。

[设计意图]:培养耐心,增强信心,养成细心做事的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造才能。

10、巡回辅导,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分工合作。

[设计意图]:师生交流,增进情谊,提高兴趣。

(三)、收拾与整理

33

1、习作点评,小结。2、展示、介绍习作。

[设计意图]:肯定成绩,提高兴趣;指出不足,取长补短;梳理知识,完善结构,加深印象。

(四)拓展

提议:为自己的居室提出柜架陈设改进方案。

要求: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思考、设计,并适当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使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更加热爱生活。

八、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和交流,自觉探究柜架陈设设计的艺术规律;

2、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对柜架陈设设计产生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3、能否对柜架陈设设计三要素较好的把握,并运用到实际制作过程中去。

教学反思:

第12课:美化生活的装饰布

教材分析:本课旨在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了解装饰布的使用功能,装饰布带给人们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美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装饰布的特点,学习装饰布纹样的设计方法和色彩搭配的规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出与自己居室整体色彩与格调搭配协调的装饰布。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了解装饰布是怎样扮靓家居的。B.研究装饰布的特点。C.掌握装饰布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步骤,并完成一幅装饰布设计。(2)隐性内容与目标:A.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美的事物,并逐步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生活。B.培养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清晰,富于联想,大胆创新实践的精神。C.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D.提倡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D.培养学生做事耐心细致、认真踏实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34

(1)重点:装饰布的设计,包括纹样设计,色彩设计。

(2)难点:使装饰布的色彩搭配协调。

教学过程:

一、装饰布的功能

同学们:你见过装饰布吗?你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它在家居环境中可以起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装饰布吧。利用装饰布可以制作窗帘、沙发套、靠垫、床罩、枕套、桌布等。

二、饰布的特点装饰布与一般服装面料相比,它的幅面较宽,花型较大,色彩更加丰富,纹样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富于变化。

让我们再看几块装饰布,请你说说它们与一般的服装面料有什么不同?它们有哪些特点?

三、装饰布的设计

1、纹样设计

装饰布纹样的设计内容广泛,总体可以分为具象和抽象两大类。

(1)平面构成是将几何形作为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因为平面构成的视觉效果独特,并具有很强的现代感,所以在现代家居装饰中被广泛应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

A、你能找出它的基本形吗?它又是怎样排列组合的?重复方向的排列组合

B、这幅平面构成中谁是基本形?它是如何排列组合的?正负形转换的重复排列

C、这幅平面构成采取了什么排列组合的形式?不定方向的重复排列

(2)重复在平面构成和图案纹样中都是常用的排列方法,它能使基本形或单位纹样在重复的排列中形成和谐的美感和多样变化的节奏感。

请你说说这些装饰布纹样都是怎样排列组合的?

2、色彩设计装饰布的色彩非常丰富,不同的色调会带给人不同的美感。

请你对照片中装饰布的色彩,谈谈你的感受。

低明度色调深沉高明度色调明快

35

看了以上这些照片,你对装饰布是否已经产生了兴趣?你一定也想用装饰布为你的居室做些什么吧,那就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里说说,然后大家一起动手来设计一组装饰布,使之成为一个系列,分别用它们来制作窗帘、床罩、靠垫、桌布等,使我们居室的整体色彩及格调搭配得更加协调。

四、装饰布纹样的绘画步骤

1、先根据用途设计排列组合的形式。

2、设计一个单位纹样。(或基本形)

3、根据单位纹样的大小画好若干个格子,再想好怎样重复排列。

4、将单位纹样逐一拷贝。

5、进行色彩设计,从常用图案配色方法(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中选择一种方法,并选择一组颜色。

6上底色。

7、分别填好大的色块。

8、描绘细部或勾线,最后调整,直至完成。

五、学生作品展示小结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作品,感受一下他们带给我们的美感,并就作品的风格、色调、纹样设计、排列方法、色彩配置、整体效果等方面,发表一下你的意见。

教学反思:

第13课:我的小天地

教学目的:

1.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习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有表现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36

2.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人。启发学生通过设计、表现自己的居室,体验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习俗。加深对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绘画时房间里家具与家具、家具之间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前几节课已经对居室的色彩,布局以及装饰布进行专门的研究,并制定出了我们的方案。那我们大家想不想把我们的设想变成现实呢?好!那现在我们就开始做些准备工作。我们怎么把这些平面的纸变成立体的造型呢?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呢?(大胆鼓励学生,可以是多种方法,多种材料。如:纸、木、泡沫板、塑料等),(展示上届学生优秀作品)

理念: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完成,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创意。

7.师生互动:

(1)师生共同讨论居室中的具体陈设及家具的制作(如:床单、窗帘可用软纸结构,以及用什么材料来制作更能体现其特有的效果。或布来做)。

(2)分组研究讨论用什么方法、材料来制作家居模型,自学课本中的〈〈纸的立体组合——生活用品设计〉〉及〈〈坐椅设计〉〉,并为自己的模型设计出一套方案:包括材料造型比例装饰品等。并作出可行性报告。

8.教学评价:(1)由每组学生进行自己的方案陈述,并做可行性报告,其他组员为他打分。(2)要求每组展示居室用品的简单结构及造型图,由其他组员提出质疑。(3)自评:A。是否结构合理B材料是否合适C.工具、材料的可行性D。是否有创意

教学反思:

第14课:奇异的结果

本课以“造型,表现”为主的课程,依据《课标》第四学段的阶段目标设计。

37

本课在参考现代美术中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创作特点进行设计的,其目的是借助于电脑技术,对五彩缤纷的素材进行随心所欲的造型和色彩处理的功能,将自己的想象成为可视的画面,认识理解。将现代美术的独特创作方法与电脑溶为一体,带来的新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

内容与目标

设置情景解读现代美术作品,并且把写生作品输入扫描仪。学生运用图像处理软件的图层处理功能和滤镜变形功能,让想象的独特性进行画面的重新组合变化形成新奇的画面效果,锻炼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重点与难点:学生理解怎样更好地使用电脑图像处理功能与写生形象有机的整合。

图像处理软件中“层”概念的合理使用以及形象大小变化,变形和色彩的合理使用。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尊重学生的原则这是启发他们大胆想象的要点,可以从素材的造型特点,色彩特点和计算机功能三个方面入手。运用媒体创作的关键是有一个巧妙的构思,为作品确定基本的创作方向。而后考虑如何借助于功能所提供的处理手段,尤其是“滤镜”(photoshop中的“滤镜”功能最丰富、效果最奇特的工具,它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直接改变图象的像素)重点放在“图层”概念和“滤镜”的多种变形、变色的功能方面。有的功能应该活学活用,急用先学,此致立竿见影的效果。

教学评价:着眼于“分层评价”方法,注重是否具有大胆独特的想象和图象的丰富多彩。适当注意相关技能的掌握,并且能口头或书面的方式描述彼此的作品。

1、学生把写生作品经扫描后,与“金字塔”图片相拼合,把作品调成黄色调并作“球化”处理,拼合图层,呈现一幅怪异效果的画面。

2、选择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作品与肖像组合成构图。

体现“激情、寻读、思疑、活动、反馈”的教学设计

意图情景的设置

结合欣赏和介绍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创作理念与创作方法,介绍当代优秀电脑画作品启发学生大胆独特的想象。

通过对新的美术知识的学习和对不同流派的特点的比较,多视觉的刺激,引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寻读、思疑呈现写生稿,也可以直接运用电脑绘画软件在电脑中写生完成。

通过寻找、欣赏和收集素材,进一步启发新的想象。对已选素材进行汇总,对色彩、造型方面调整。活动——构图整合

学生互动,人机互动讲解并示范电脑图象处理软件的基本应用方法,重点讲解“层”概

38

念和“滤镜”中相关的变形、变色功能。给学生比较完整的创作时间,同时结合创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辅导。学生自由选择合适的构图和色彩。

反馈——质性评价

全班欣赏作品,鼓励一些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通过相互评价,认识自己的不足,引发更好的思路,保持兴趣 教学后记:

39

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前言: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教学课题: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教学类别:欣赏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对波提切利的壁画《春》这一具有人文精神性质的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作品的重要作用。通过美术作品与文化情境的互动关系,使学生既能通过一定的文化意境有效地解读和欣赏作品,又能通过作品了解相关的文化情境。

此外,让学生对美术及美术作品自身的一些特点,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形式语言以及作者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文艺复兴”这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所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素质。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社会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必须具备一定的普通知识。这些普通知识是一个人的快乐之源,它既是专业知识发展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普通知识涉及广泛,美术知识就是其中之一。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必要理解,是当今社会作为一个公民所应当具备的普通知识。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内容包括三个版面,第一版面为《春》的全图,采用这样大的版面旨在让学生获得对作品有效的“目力接触”,获得整体的视觉感受和了解。第二、三个版面采用了局部分解、加注、解释和相关背景、作品介绍等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具体地理解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化意境。这三个版面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学习时可以相互结合反复阅读和欣赏,采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学习方式和与之相应的从综合到分析再进行综合的学习过程。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 (2)、在认识作品的形式美感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和多元文化的态度,养成珍惜生命价值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人文精神。培养丰富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的关系及作品的形式美。 难点:了解作品中神话人物的象征与寓意关系。

(理解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关系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所表现出的春的气息和人物动态表现出的青春活力,并启发学生找到春所代表的万木复苏、生机昂然与人性的觉醒和复苏之间的联系。此外还要具体介绍画中神话人物不同的象征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五、教学措施:

按课本提供的程序进行。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欣赏作品和通览课文,并思考怎样才能真正学好这一课。即先通过视觉整体感受作品的构图、人物造型组合、场景、色彩等,再进入到主要局部和各个细节进行欣赏和分析。再这一过程中,适时向学生介绍描述画面中的情节和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介绍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主要精神,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40

这幅作品,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绘,表现了人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趣味和审美理想。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作品给人的感觉有些抽象,教学时应该就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画面的各个情节作比较详细的介绍和讲解,对教材的内容做适当的补充。

教师首先应该从内容、形式上对作品有较深刻的认识,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对寓意与象征要作适当介绍。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第一页。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波提切利的一幅蛋彩画: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板书课题)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二)、学习新内容

谁能告诉我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呢?(见课本第1页的作品介绍) 板书)作品的主题思想

这幅作品,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绘,表现了人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趣味和审美理想。(让学生首先对作品的主题有所了解)

这是一副蛋彩画,哪位同学再说说,什么是蛋彩画好吗?(见课本第2页的课文)

(板书)什么是蛋彩画

学生乙:蛋彩画是15世纪欧洲油画正式形成以前的两种最常用的画法之一(另一种画法是“湿画法”)。因它是用鸡蛋黄或鸡蛋清调和颜料作画而得名。欧洲油画材料和技法得到完善后,蛋彩画逐渐被油画所取代。(了解相关绘画的相关技法)

关于作者你们又知道多少呢?(见课本第3页的介绍,了解作者)

(板书)画家简介

学生丙:桑德罗.波提切利(1444/5——1510)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艺术风格不仅在当时是独特的,而且在整个欧洲绘画史上也是非常突出的。他的作品不仅赋予诗的想象,而且在造型手法方面也独树一帜,这就是他不完全依靠欧洲传统绘画的明暗造型手法,而是同时强调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组织结构,并善于运用刚柔相济的线条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美感,追求画面的装饰效果。现存的《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是他的两件最有力的代表作品。

桑德罗.波提切利是意大利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他的全部作品中,有相当多的作品采用的是古希腊与古罗马神话题材。(课件显示“希腊神话”的注释)

课本中还提到了“文艺复兴”的词汇,大家知道什么是“文艺复兴”吗?(见课本第2

41

页的课文,了解相关背景)

(板书)文艺复兴

学生丁:“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意大利,它的原意是“再生”,是指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艺术在14——16世纪的欧洲得到了再生,意即复兴。实际上,这一时期并非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艺术简单的复兴,而是由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引发的一场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对于破除近千年基督教的神学世界观的束缚,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欧洲的科学、文化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一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就是意大利。(教师演示课件,使学生对这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诱导描述:(简单描述,让学生对画面形成一个初步印象)

这幅作品是作者受到诗人波利齐安诺的诗的激发而创作的。画面上描绘的是,在黎明的橘树林里,一群仙女来到了人间,给人间带来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欢乐。

在画面的右边,代表着温暖春风的“西风神”从天而降,试图拥抱他面前的美女克罗丽丝,而克罗丽丝极力想摆脱西风神的拥抱。从她口中呼出的温馨之气变成了一枝鲜花。(为什么代表温暖春风的不是东风神,而是西风神呢?原来,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意大利的春风是西风)。那位全身饰满鲜花的美女嫣然是克罗丽丝极力想摆脱西风神而变形成的“花神”。

而在画面的左侧占有显著地位的男子形象,是往来于众神之间的传信使者“力神”墨丘利(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因他终日奔走在外,所以他的鞋子上长着翅膀。他伸出右手好象在采摘树上的果子,其实,他是用手里所持的具有魔力的蛇杖“神杖”,轻轻一指,驱散冬天的阴云,自然界的万物仿佛都已经苏醒了。他在这里是报春的象征,所以又称“春神”。他在画面上的位置恰好与右册的西风神相互呼应。

风神、花神和春神三个形象象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万象争荣”的季节即将来临。

位于画面正中的是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课件显示局部形象),她是画面的中心人物。她的形象端庄秀美,脸上透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她举着的右手好象控制着整个画面中的人物。

画面上飞翔着的是蒙着眼睛的小“爱神”丘比特,他正盲目的张弓欲射出象征爱情之箭,谁要是中了他的金箭,就会产生如痴如狂的爱情之火。

美惠三女神沐浴在阳光里,正相互携手默默翩翩起舞,被描绘的富有生气,使人感受到无限美好的意境。她们象征着“美丽”、“青春”和“欢乐”,她们将给人间带来勃勃生机和无限欢乐。

由于这一群唤醒春天的众神的到来,整个橘树林里洋溢着春天的活力。那挂满树枝的红橘和满地的齐花异草,不正是春天最好的象征吗?这些都是作者对美好生活无比向往的心灵写照。他把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以丰富的形象象征性地铺设在这一幅画面上。

42

(三)、课堂小结:

我们要想很好的领会作品,必须对画面各个局部所描绘的内容作比较详细的了解和研究。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请同学们课后做好复习和预习,下一课时我们将对画面的各个局部和画面所表达的内在含义做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作品《春》的主题、作者和作品所表达的意境,还了解了蛋彩画、文艺复兴等背景资料。今天我们将对作品的各个局部所表达的内容作更深入的了解,对作者所使用的艺术语言有所认识,从而更好的理解作品采用的艺术形式和所表达的主题内涵。

(二)、学习新内容(在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作品,由感官优先,引导学生进入思维主导状态,透过表面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意蕴)

(板书)1、美神维纳斯

首先让我们欣赏作品的中心人物“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在上一节课中我已经对维纳斯做了简单的介绍,课本中也有说明。请哪位同学来朗读一下好吗?

学生甲:她是位于画面的中央,是画面的中心人物。她的形象端庄、秀美,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她轻举着的右手,好象控制着整个画面中的人物。

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画面上展示了那么多充满青春欢乐的天神形象,尽管他们显得庄重与自信,维纳斯的形象却并不显得十分欢乐,尽管描绘的是春,但画面却透出一丝纤弱和淡淡的忧郁。为什么会这样呢?波提切利在创作这幅作品之前,曾创作过一幅《维纳斯的诞生》。(演示课件)

意大利现实主义绘画的拓荒者是乔托,而100年后诞生在佛罗伦萨的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1444—1510)就是这一艺术形式的先驱者了。

15世纪的佛罗伦萨,不仅工商业日趋繁荣,文化也是意大利最发达的地方。城市的新兴力量是市民阶级(资产阶级的前身),他们就是这个城市的文艺主顾。当时的教皇和贵族的势力还很强大,这就必然在文艺上要和新兴起来的市民阶级发生矛盾。波提切利成长的年代,正是佛罗伦萨城市共和政权逐渐被集中在一个银行豪门——美第奇家族手中的年代。15世纪70年代中叶以后,他受到劳伦佐.美第奇家族的宠遇,他的艺术多少也受到也沾染上了一些宫廷贵族文化的气息。但他又是著名的僧侣画家腓力波.利比的学生,利比是一位敢于表现世俗生活的现实主义画家。后来波提切利又崇拜更为激进的佛罗伦萨左翼画家安.波拉约罗和委罗基奥的艺术,并当过他们的助手。所以,波提切利作为佛罗伦萨最后一位大师,他的思想是充满矛盾的。

43

《维纳斯的诞生》一画,原是为装饰劳伦佐的别墅与1485年而作的。据说,画家是从波利齐安诺的一首长诗《吉奥斯特纳》中受到启迪,诗中形容维纳斯女神从爱情海中诞生,风神把她送到岸边,春神又忙迎来,正欲给她披上用天上的星星织成的锦衣。画面上纷飞的鲜花更加强了诗的意境。画家在处理这个场面时,舍弃了苑市中一些过于喧闹的描写,把美神安排在一个及幽静的地方,背景是平静而微有碧波的海面。维纳斯忧郁地站在象征她诞生之源的贝壳之上。她的体态显得娇柔无力,对迎接者以及这个世界似乎缺乏热烈的反应,她仿佛对来到人间不是满怀信心,反而充满了惆怅的情绪。维纳斯这个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艺术家自身在这个时期对现实生活有些不安与惶恐。

古代希腊人的想象中,维纳斯是成人般地从海中诞生的,生下来就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把这段神话做了唯心主义的解释。他说,美是不可能逐步完成或从非美中产生,美只能自身完成,它是无可比拟的。波提切利这幅作品中的维纳斯形象可以作为这种哲学思想的图解。维纳斯的姿态就是按照古典雕像的样式来描绘的,只是把两只手换了个位置。然而画面上的形象并没有古典雕像的健美与悠闲,给观众的印象是萎靡与娇弱,充满着对生活的迷茫。这就是画家对自己对现实的矛盾反映。这样分析并不是说这幅画的艺术价值不高,而是说画面上的维纳斯形象有着画家自己的影子。

从表现技法上看,作者的写实手法中参杂着一些变形的因素,如维纳斯的脖子过长,头发用线太过分,一缕缕头发好象是有弹性的物体,手足的比例也有些夸张。这一切似乎是作者为了有意加强形象的精神,并不是着重表达肉体。波提切利很善于用线,线条在维纳斯裸体上处理的极为流畅。那个风神形象的用线更为复杂,具有旋转的效果。画面的色调明朗而和谐,是为了强调形象的秀美与清淡。可以说,作者的意图有些神秘,主题是隐晦的。

(板书)2、美惠三女神

三女神是维纳斯的侍女,她们分别是阿格莱西(右)、塞莱亚(中)和攸美罗西尼(左),分别象征着“华美”或“美丽”、“贞淑”或“青春”、“欢悦”或“欢乐”。

这是一组最为生动、优美的人物形象。美惠三女神沐浴在阳光里,她们姿态绰约、且歌且舞,正相互携手默默翩翩起舞,突出了一种姿态与动作的节奏美感。她们修长匀称的双腿仿佛不是在地面行走,而是漂浮在空气中漫舞,被描绘的富有生气,并具有连续动作的视觉效果。她们身着薄如蝉翼的轻纱,与优美的女性人体自然而和谐的结合,使人感受到无限美好的意境。她们将给人间带来勃勃生机和无限欢乐。三女神充分展现了画家独具匠心的精心设计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板书)3、西风神、克罗丽丝和花神

代表着温暖春风的“西风神”塞非尔从天而降,预示着春天的来临,他阴冷的形象似乎又象征着冬天的结束。他试图多情地拥抱他面前的美女克罗丽丝,而克罗丽丝极力想摆脱西风神的拥抱,促使她迅速地演变成了全身饰满鲜花的美女“花神”,成为春天来临的最好象征。从她口中呼出的温馨之气变成了一枝鲜花。

这三个形象,象征着“春回大地,万木争荣”的自然季节即将来临。

44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代表温暖春风的“春神”是西风神呢?原来,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意大利的春风是西风。

古罗马哲理诗人卢克莱修在其长诗《论事物的属性》里,对这三个形象作过一番描写,这些诗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广为流传。也是波提切利绘画动机的来源。这里的风神没有贵族气息,形象比较生动,一定程度上很象是维纳斯的仆役。

大地上的齐花异草使春天的气息更加浓郁,画面上描绘的花草多达50多种,它们都是佛罗伦萨园林中不同季节里的花草。画家将它们有机地组织在同一画面之中,不仅体现了画家卓越的艺术构思和高超的描绘技巧,而且表现了波提切利一丝不苟、精致明净的独特画风。

(板书)4、“春神”墨丘利

画面左侧占有显著地位的男子形象,是往来于众神之间的传信使者“力神”墨丘利(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因他是众神的信徒,终日奔走在外,所以他的鞋子上长着翅膀。他伸出右手好象在采摘树上的果子,其实,他是用手里所持的具有魔力的蛇杖“神杖”,轻轻一指,驱散冬天的阴云,自然界的万物仿佛都已经苏醒了。他在这里是报春的象征,所以又称“春神”。他在画面上的位置恰好与右册的西风神相互呼应。

(板书)5、“爱神”丘比特

画面上飞翔着的是蒙着眼睛的小“爱神”丘比特,他正盲目的张弓欲射出象征爱情之箭,谁要是中了他的金箭,就会产生如痴如狂的爱情之火。(在这里对小爱神为什么要蒙着眼睛可以做适当说明,但限于学生缺乏实践感受,最好点到为止,不可过于发挥)(1分钟)

(三)教师诱导小结:

通过以上对画面各个局部的欣赏和分析,我们再对作品的主题和画家的创作意图进行思考,就比较容易理解多了。

我们每个人对于美好的事物都充满了美好的愿望,然而却又总是与我们所处的现实生活境遇发生矛盾。波提切利在画面上展示了那么多充满着春的欢喜的天神形象,尽管他们显得庄重自信,还是免不了带着画家内心深处所埋藏的一种忧伤。所以,画面上的基调有些纤弱和悲愁的成分。不难理解,这种伤感情调正是当时贵族文化的通病。如在劳伦左.美第奇的一首诗中所写的:青春虽然欢乐/却并不长久/让我们尽情歌舞吧/莫问明天是否吉祥......充满了及时行乐的迷茫颓废情调。

波提切利是皮革商人的儿子,排行第七。早期受他的老师们的艺术影响,画面上还充满着人生的乐趣,而且还带有明显的民主气质。自从得宠进入美第奇的宫廷后,由于社会政治形势的多变,加上自己身份与众不同,在急剧的城市贫民与工人革命的斗争声中,美第奇被逐,宗教改革家萨伏纳罗拉被焚,德国皇帝入侵和城市共和政体的瓦解......,这一切,让画家感到恐惧与彷徨,而画家的内心忧郁,似乎都交织在他以后的绘画创作之中。

通过以上的描述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作品所传达的信息、理念和情怀。(对作品意义

45

进行诠释,并理解作品在艺术形式上的特色)

在构图上,作者以风景衬托人物,人物的安排也颇具匠心。以一个人和一组人(3人一组)构成的重复,形成了多与少、聚与散的节奏变化。以典雅而朴素的色彩,形成人物明亮、背景深暗的对比效果,突出了人物形象。画家借助于既富有弹性又节奏感极强的线条来体现人物的形体之美,使画面精致而明净,具有一种装饰美感。

在这个花园里,春天似乎是永恒的。我们仿佛能够感觉到,这里吹拂着微微清风;我们仿佛能够嗅到,这里的花香袭人。你看绿色的橘园挂满了金色的果实,郁金香、银莲花、水仙花遍地开放。在这春的气息中,代表生命之源的维纳斯那略带忧郁的神情更能激起人们对美好的遐想。

作者以寓意和象征的形象表现主题,画中虽然是神灵之境,却洋溢着人间的世俗之情,给人间送来了爱与美的温馨。他的作品不仅富于诗的想象,而且造型手法独树一帜。这是画家不完全依靠欧洲传统绘画的明暗造型手法,重视线条的表现、细节的刻画,追求装饰效果。整个画面在表现春的欢乐中又矛盾地带有一种忧郁的抒情和淡淡的幻想,使作品韵味深长。(综览所有要素后,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

《春》这幅作品,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绘,表现了人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充满追求的美好愿望。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趣味和审美理想。波提切利精致明净的独特画风,奠定了作品在世界美术史中的重要地位。

希望同学们通过欣赏油画《春》以后好好想一想,我学到了什么......我开始在想......我发现了......我惊讶的是......我感到......我将......最好能够写出一篇关于油画《春〉的赏析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表达,帮助学生养成有意义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另外,请同学们在学习“1、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之前做好预习,并思考该怎样学好这一课内容。(

教学评价

设计一些问题,鼓励学生采取反思性的自我评价。比如,是否能积极地投入欣赏活动,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作品的主题、表现手法及作品的形式美感是否真正了解等。

教学反思

第1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46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教材突出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折射出的时代文化特征无不印刻着历史的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以及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选择了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服装、工艺、建筑以及摄影等,引导学生领会美术在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是如何反映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教材精心策划了四个不同的“思考与讨论”活动,为开展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引导。此外,还提供了一些名家关于美术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珍惜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培养自己对美术的爱好与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重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是难点。

(五)、学习材料

教材主要基于图例和文字的学习,如果时间与条件许可,可利用电脑软件或互联网对一些作品进行横向补充。如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师生之间可以在一种互动的环境下学习。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47

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美术作品中的形象、色彩、服饰、环境等方面的特征,由此引导学生联系特定的时代文化,从而达到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深刻领会和认识。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选取恰当的点进行比较,找到它们之间的差别。从中发现时代文化的演变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教材以中国女性着装为例,可以从服装的样式、道具、环境等,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就某一个方面加以比较和引导,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解答。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诱导,对学生的回答也要及时的进行修正和补充。

(二)关于思考与讨论

1、银狐显然不是传统的中原样式,而是当时辽金游牧民族的盛水用具。

三彩骆驼载舞俑上的人物是五位,前三个是胡人,后两位是汉人。

《簪花仕女图》表现的人物服饰华美、仪态雍容高贵。不难看出,唐代是一个工艺发达、经济繁荣、民族交往密切、文化繁盛的时代。

2、晚清时期的女装:中式、布料、缠足,整体形象给人以贞淑、纯朴、贤德的感受。反映出当时的女性受到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强烈约束和影响。

民国时期的女装:西式、皮毛质,显得时尚而大气,给人的感觉当时的女性已经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从家庭走上了社会。

现代女性的服装:更加追求自然与和谐,短裤、质料多样化、运动鞋、贝雷冒、披肩长发、现代自行车、现代建筑与环境,反映出现代中国女性已经日趋开放,精神面貌充满活力,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

3、教堂和道观是供奉各自信奉的神灵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4、老北京街道狭窄,民居和店面建筑普遍低矮、简陋,广告稀少、混乱,交通多依靠步行,少量人力车;现在的北京街道平坦、宽敞,建筑宏伟,店面整洁,广告丰富、有序,交通便利发达,各种现代化车辆穿梭而行。通过比较,反映了北京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成为一个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国际性大都市。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并积极思考。(15分钟)

《马》(公元前15000-公元前10000)洞窟壁画(法国);

48

《鹿》(公元前8000年左右)岩画(挪威);

《狩猎》(公元前6000-公元前4000)岩画(非洲)。

在仔细观察和欣赏这几幅作品后,你能感觉到什么吗?

讲解:

大约是在1-2万年以前,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类用红泥、木炭或动物的鲜血等最简陋的绘画工具材料,在岩壁或洞窟壁上创作出的世界上最早的岩画。这些作品所描绘的各种动物形象,如牛、鹿、马等,或是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原始农业还未形成之前,人们主要是依靠渔猎手段来获取食物的生存状态。

大约在200-3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人类。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们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也没有国家,大家共同参加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

那时的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生产力极其低下。最初的生产方式就是狩猎,以后逐渐发展到种植和养殖。这几幅作品所描绘的就是当时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它告诉我们,原始人类狩猎的工具极为简陋,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获取足够的猎物并战胜自然,以维持人类的繁衍和生存。

另外,我们从原始岩画中简单质朴的绘画手法和简约夸张的动物及人物形象,使我们从一定的侧面大致了解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早期人类的生产方式。

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涵的时代文化及其意义。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社会生活和科技手段的产物。又是人们审美需要和艺术家表达个人情感的产物。所以,它除了能带给我们一定的美感和某种实用价值之外,还可以通过其自身的造型和形象因素向人们提出许多信息,我们便可籍此来了解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社会的诸多方面及其文化特征。

(利用作品和问题将学生迅速导入课题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美术作品具有的文化承载功能。通过学习加深对课题的认识。)

2、接下来请同学们接着欣赏《簪花仕女图》并思考下面的问题。(15分钟)

设问:

(1)从作品各个仕女的姿态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内容吗?

(2)从她们华美的服饰和精美的首饰中,你又能感受到当时的纺织和工艺水平如何吗?

(3)从她们的面庞、体态,你能感觉到当时人们对女性的审美观吗?

49

让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进行归纳:

作品描绘的是五个宫廷贵妇人在庭院中在侍女的服侍下闲步游乐的场景。全卷分为四段:采花、观花、漫步和戏犬。

(1)虽然整个画面流露着高雅华贵、安逸祥和的气氛,但她们优雅的体态和奢华的服饰依然掩饰不了人物空虚的内心世界。她们从容闲逸的形象和淡然冷漠的表情,使人们感受到封建社会中这些上流社会的宫廷贵妇人们,尽管锦衣玉食、物质生活富足,但精神生活却十分空虚寂寞,显得百无聊赖。

(2)她们身披薄纱、薄如蝉翼,衣着华美艳丽、高贵典雅。她们高髻凌风,上插荷花、牡丹、玉簪、珍珠。

从画面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和精美首饰,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经相当高超。

(3)她们体态丰腴柔美、脸庞圆润,浓黛蛾翅眉,薄纱下丰满的前胸和圆润的肩膀,这种浓丽丰肥的理想化的“罗绮人物”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和心态。那时崇尚女性美的标准就是丰腴,而当代更提倡健美。

另外,画面上的人物、动物被描绘的栩栩如生、细致入微,可见唐代画家不仅已经拥有比较完备的绘画工具材料,而且在绘画技巧上也已经十分娴熟。

3、思考与讨论:(10分钟)

(1)《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

(2)《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都是哪里的人?

教师讲解:

(1)银壶不是中原样式,而是辽金游牧民族的皮囊式壶形盛水器具。反映了唐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舞马衔杯纹银壶》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高18.5厘米,口径2.3厘米,银质。陕西省博物馆收藏。银壶形似皮囊,壶口位于扁圆形壶身的上部一角,口上覆有莲瓣形壶盖,盖顶系有银链与弓形提梁相连。银壶腹部两侧均有舞马衔杯纹饰。此壶纹饰、提梁均作鎏金处理。

皮囊式壶形多见于辽金,见于唐代还是首次。

(2)骆驼引颈直立,神情悠闲。背上垫有菱格纹圆毡,驼架上有乐舞俑五人;前三人为胡人(中国古代对西北方各民族的泛称),后两位为汉人。胡人所弹奏的乐器是一种波斯式的四弦曲项琵琶。此陶塑表现了不同民族的艺人在一起表演的情景,颇为新颖。反映了唐

50

代少数民族的交通方式以及与汉族的社会交往活动频繁。陶塑结构完整,工艺精美。人物形象和动作都很生动。

《三彩骆驼载舞俑》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庭海墓出土。通高66.5厘米,陶质三彩釉,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第二课时)

4、思考与讨论(10分钟)

请同学们接着观察第6面的三幅照片,这些照片是不同时期中国女性着装的真实写照。你能看出三种服饰有什么区别吗(从款式、质料、道具、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你能从服饰的衍变看出时代的变化吗?

5、思考与讨论(10分钟)

仔细观察第6、7面中两幅不同时期北京街景的照片,你能从照片中的建筑、店面设计、商业广告以及两张照片的摄影水平上分析一下两个不同时代北京的发展与变迁吗?

6、思考与讨论(10分钟)

请同学们再接着观看第7面的两幅建筑照片,你知道教堂和道观分别是作什么用的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

(这三个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和表述,可以让他们举手自由发言,教师口头启发诱导并作适当补充。)

布置作业:

1、在上面的三个思考与讨论中,自选一个写出你的认识。

2、自学第7面的“名家论述”。

(四)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1、引导观察。2、将观察结果向社会背景引伸和联系。

(五)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生可能会对特定的历史不熟悉,可以简要的向学生适当提供。

三、教学评价(一)教学评价方法:学生自我评价

(二)教学评价点1、对学习活动参与程度。

51

2、对本课主要观点的认同程度。

3、引伸能力。(能否从其它美术作品中发现它们与特定文化的关系。)

教学后记:

第2课、手绘线条图象----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1)在对手绘线条表达物象多视角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从多视角观察事物的习惯,全面、整体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理解分析的能力,培养综合能。在绘画和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2)初步掌握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的多视角的方法,表达物象的多个角度,对物象有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分析法

教学重点: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观察后,能够对物象的结构、方位有明确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物品的平面、正视、侧视图中所画的各个局部,能从空间上有正确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物象多视角”的理解。

(1)实物举例。

教师拿一个实物,如水壶、汽车模型,将他的前面、侧面、背面多角度让学生观察,看同一物体不同角度的特征。让学生说出物体的组成部分、结构关系,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将物体的各个角度勾画出来。

2.共同研讨。

对物象的多视角的;理解与表达的意义。

举例A你很熟悉的同学、老师,他们的正脸你认识,看到侧脸你也不会认错,他们的背面也认识。为什么?因为你对他们了解记住了他们的特征。因此,只有只有全面了解物象, 才能更深刻感受物象。B生活中的一些现象:a.理发时,前面的镜子,使你看到了自己正面的发型,理发师会拿一面镜子在你的头后,让你看看后面与侧面的发型。B.旅游时导游图上印出旅游景点的图象与旅游方位,使你记住了景点的特征,并且能很快找到。

52

凡此种种,说明物象多视角的表达与我们生活与艺术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全面、立体的观察物体的形态、结构,可以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基础。

3.物象多视角的表达方法。

(1)将物体的结构关系进行表达,一般三个角度即可,如正面、侧面、顶面或背面,也称为“三视图”

(2)将物体的形状与方位进行表达,一般有主体平面图,将物体的形象进行展示.

(3)表达方法:用简练的线条将物体多角度形状、结构、方位表达出来。

4.学生练习

(1)教师拿一实物,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几分钟后收起实物,让学生根据记忆和理解画出物体的多角度的形状;或将物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度想象画出其他角度。

(2)画出学校的示意图。实地考察校园,画出主楼的平视图与校园平面图。

(3)画出你熟悉的人物的正面、侧面和背面的头像或发型。

5.评价:

(1)把同一题材的多视角表达作业放在一起,分析图画是否说明了物体的形象、结构与方位,通过观察图画是否认识了物体的整体形象,讨论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

(2)将学生的设计创意进行展示。

教学后记:

第3课:墨与彩的韵味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课前准备: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53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54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

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教学后记:

第4课:中国画笔墨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

(2)初步掌握花鸟的基本画法。

(3)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2)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

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材料。

教学设计:

55

欣赏导入

通过对题画诗和诗配画的欣赏导入。

了解诗与画在意境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经典回放:

欣赏古今“梅、兰、竹、菊”四君子作品,讲解其思想内涵与表现方法。

感受作品的人格魅力与笔墨的情趣。

互相研讨:

组织学生对其所收集的相关资料

进行讨论:

1.画家为什么要表现这些题材

2.画家为了能在画画中体现其思想情感运用了哪些方法?

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与中国花鸟画相关的资料,例如图片、文字、文章等。

酝酿创作:

用古诗句或警言,给学生命题,例如“只留清气满乾坤”(咏梅)、“疏影横斜三两枝”(咏梅)、“虚心劲节”(竹)、“犹有晚节香”(菊)等。

学生讨论思考用何题材来表现,并思考如何挖掘其思想内涵。

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花鸟画的绘制过程,强调其程式的表现方法,并注意花鸟画的构图、题款等相关知识。

学生将自己所要表现的题材用简单的构图打稿。

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

1.能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56

2,能表达画题的意境。

3.注意构图,画面要求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根据老师要求作画。 展品作业

教师就所提出的作业要求进行点评。 学生互相讲评作业: 1.构思是否有新意与深度。

2.花鸟形象把握是否有趣、特征明显。 3.用笔、用墨、用色方法是否掌握。 4.画面意境是否体现出来。

教学后记:

第5课:一版多色版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何为一版多色版画以及一版多色版画的类型;

2、使学生简单了解不同制版材料与不同印刷材料的一版多色版画的制作方法与过程;

3、在学习制版与印刷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全局与局部关系的概念有所了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锻炼动手的能力;

4、让学生学习怎样在对画面色彩的概括上从大处着眼,规划整理,对版画局部色彩处理上,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及解决的方法。

教学重点:在了解了单色版画技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使用色彩完成一版多色版画的创作

57

教学难点:在学生制作一版多色版画时,如何引导学生设立画面的色调(如对比与协调),对作品色相设计、归纳、组合、整理、确定后,制版印制。

教学材料:

不同制版材料可选择木板、吹塑纸板、石膏板、胶皮扳、厚纸板等。

不同印刷材料可选择水彩、水粉、丙烯、油墨等。

(本课采用吹塑纸与水粉这两种材料进行一般多色版画制作)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们在第14册中学过的《单色版画》么?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好,通过刚才大家对单色版画制作方法的回忆和积极踊跃的回答,看得出来,大家对版画这种艺术形式很感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喜欢版画这种艺术形式令老师很高兴!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世界,大家学过了单色版画的制作方法,那你们想不想用色彩版画的形式来绘制心中的魅力世界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和探讨一版多色版画的知识和制作方法。

二、一版多色版画的含义

与学生共同赏析一版多色版画的图例,总结得出:

一版多色版画,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一块版一次或多次在同一画面中印出多种色彩,并保持一致性的版画作品。

三、色彩版画与色彩绘画的不同之处

以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总结得出:

色彩绘画,例如油画,水彩画,水粉画可以利用几个色相或十几个色相与其间色、混色来绘制,最终得到一幅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绘画作品。

58

色彩版画是在色彩绘画的基础上,根据版画画面效果的特殊要求对色彩进行归纳总结,化多为少,化小为大,化零为整。通过整理归纳后确定最终印刷的色相,通过制版印刷完成品面绘画作品。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采用“赏识教育”。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一版多色版画的分类

教师讲解版画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对制作版画的兴趣。同时向学生介绍一版多色版画的具体分类:

一种是部分色彩法,就是在版上不同的部分涂染不同的色彩后,印染而得到。涂染色彩可以是一遍也可以使多遍,直到色彩效果满意为止。

另一种是随刻随印法,即后面的色彩压前次的色彩,保留下来后刻处的原有色彩。

五、吹塑纸水粉印制作

由于教学实际情况的限制,在本节教学中采用吹塑纸和水粉这两种材料来进行一版多色版画的制作最为适宜。因此本课采用以吹塑纸水粉印为例,介绍一版多色版画印制的基本方法。

首先,由教师演示吹塑纸水粉印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演示的同时要及时地向学生介绍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阶段,师生之间互相总结吹塑纸水粉印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例如:画面色调要协调,印纸和吹塑纸板印刷过程中要固定在一起,印制时注意力度等等。

第三阶段,由学生动手制作吹塑纸水粉印作品。

教师在学生制作的时候要随时指导。

六、作品展示

评价点:造型是否新颖,色彩布局和搭配是否合理,制版印刷技法是否正确等

教学后记:

59

第6课:纸板的联想——座椅设计

教材分析:

一张纸条经过切割、折曲就能设计制作出各种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椅子,本课让学生通过座椅的设计与制作,关注生活,敢于创造。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纸板的切割、曲折,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椅子与沙发。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知识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椅子的设计,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认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培养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立体造型的设计能力。在思想上关注家乡的变化,提高“三亚是我家,保护、建设靠大家”的好市民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设计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生活中充满设计,设计的前提使敢于创造。椅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但很少有人有意识地注意它、研究它、分析它的造型、功能、材料、色彩以及风格、品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椅子关注生活中的其他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2)难点:

设计构思。椅子设计用材很少,技法也较为简单,关键是构思。纸板的联想是通过一张纸的切割、弯曲设计椅子,尽可能少去掉或添加纸块,这里含有立体构成的因素。

教具准备:剪刀,卡纸,双面胶及各种风格纸板坐椅作品(教师)。部分学生优秀作品。

学具准备:各色硬卡纸,剪刀,双面胶,彩笔,贴纸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导言:

大家看图片,并回答问题,(课件展示图片)

设问:

60

①你能看出图片上的景物是哪里吗?

②你能看到与美丽的景色不协调的地方吗?

提问:你是否留意过该艺术椅的造型?

提问:该艺术椅的作用?

小结:方便.舒适.美观.情趣

以本市艺术便民座椅受到人为的破坏为切入点。

(课件展示)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展示

③面对人为的破坏,作为少先队员.团员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观看、讨论

自由回答:椅子,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

例如:手、足球、动物等

例如:走累了休息,好看等等。

学生思考并个别回答:例如保护环境以身作则,以好市民自律,爱护家园,影响家人朋友,设计更坚固更美观的便民座椅

讲授新课

要想设计出好的座椅,就先来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其它座椅.

⑴生活中的椅子还有哪些呢?

(课件展示图片)生活中的座椅

设问:你知道它们的社会功能、造型特点、材料、摆放的环境吗?

⑵思考与讨论:(课件展示问题)

①体会一下坐在椅子上的感觉,座椅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特点:座椅具有实用、舒适、稳定。以人为本

61

②座椅的结构你了解吗?你看到的椅子都是由几条腿支撑的?它们稳定吗?为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结构:座椅的结构一般为腿(支撑点)、面(承重点),靠背.

③你能用纸板设计制作椅子造型吗?

这节课我们就是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版等来设计创意坐椅。

课题揭示:(板书)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

(课件展示)设问:怎么样通过纸板来设计制作坐椅?(切换FISH)

(课件展示动画教具、图例、讲解):纸板的联想(构图、卷折)

小结:由一张纸上通过折、卷、利用点、线、面的角度及纸张粗细大小变化,尽量少去掉纸块或加纸块的来完成造型。

注意:造型要符合现代造型设计的造型特点:简洁、艺术性强、以人为本

以支撑点(椅子腿)可以是:四条==三条==两条==一条

(切换FISH)示范其中之一(四线)(两线一面)(两面)(一面)

(并出示学生优秀创意作品)简述

学生看图片思考并回答:

例如:

①沙发、生活用椅、办公用椅、公共用椅等。

②足球、逗号、花朵等。

③家里、办公室、食堂、餐厅、会议室、客厅等。

学生细心体会坐着的感觉:

舒服、稳定等等

学生观察课桌椅,

学生讨论、观察、回答:由靠背、椅面、椅腿构成。

稳定,

62

数学知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学生欣赏

师生双边活动

课堂练习

以(杭州是我家,“美护”靠大家)为主题

①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材等材料来设计制作创意座椅.

②比一比,看谁能最快设计制作出即创意、好看、实用、稳定的座椅,作品可为1、2个小椅子或一组椅子、沙发。

③要求大胆创新,构思制作可组成小组合作可单独完成

巡回辅导,必要时与学生共同完成制作,(提醒安全问题)

把讲台作为学生作品的展示台。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合作并构思制作学生欣赏作品并作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

展示与讨论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谈谈自己的创意:椅子的造型特点,放在什么环境下最合适,如果真投产,用什么材料制作最能展示自己的创意.

课堂小结

请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肯定学生的努力。从今后多留意身边的事物会发现生活中的设计无处不在。

教学后记:

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