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说说低血糖那些事(下)

2023-05-17 来源:钮旅网
目叵圜囫MINGYITANBING 生,后者在患者夜间熟睡时光临,由于其 发病隐蔽,很容易被漏诊,患者常常在不 知不觉中陷入昏迷,非常凶险。 “无症状 性低血糖”多见于病史较长的老年糖尿病 患者,由于其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或是使用 了B一受体阻滞剂,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 往往没有明显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而难以 被及时发现,血糖持续下降,导致昏迷甚 至死亡。发生“夜间低血糖”的患者,其 空腹血糖常常反跳性升高,如果患者夜间 噩梦连连、内衣被汗浸湿、晨起后头疼头 昏,常常提示夜间曾发生过低血糖。动态 血糖监测有助于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 和“夜间低血糖”。 5、“低血糖反应”也须按低血糖处 理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 长期血糖较高的患者,经治疗血糖短时问 内显著下降,患者随之出现头晕、出虚 汗、面色苍白、心慌等低血糖症状,但当 时血糖检测结果并不低,临床把这种现象 叫“低血糖反应”,这是由于机体对血糖 急速下降不适应所引起的一种相对缺糖状 态。尽管此时患者的血糖尚未达到低血糖 的诊断标准,但也应按照低血糖处理。 6、低血糖治疗应该分秒必争 脑代谢所需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血中 的葡萄糖,低血糖对脑组织的损害也最严 重,如果低血糖持续时间过长(超过6小 时),即使生命得救也会造成脑组织不可 逆损害,因此,对低血糖的救治一定要分 秒必争,哪种补糖方法起效快就采取哪种 方法。 7、时刻提防低血糖“卷土重来” 长效的胰岛素或磺脲类降糖药(如优 降糖、消渴丸等)所致的低血糖,经过治 疗血糖恢复正常后可能再次降低,故需要 持连续监测血糖变化,持续静脉补充葡萄 糖,以防止低血糖卷土重来。 8、不是所有低血糖吃主食都能迅速见 效 仅一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平)单独 应用时极少发生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磺 脲类药物合用时,也可发生低血糖。在治 疗时要注意,这种病人吃馒头、饼干等主 食纠正低血糖往往效果较差,必须给病人 口服或静脉输注葡萄糖,这是因为 一糖 苷酶抑制剂会抑制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 化,而葡萄糖无需消化,可以直接被肠道 吸收,不受 一糖苷酶抑制剂的影响。 第六篇、关于低血糖的若干 认识误区 对于低血糖,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而 且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曾有过亲身感受。虽 然说是司空见惯,但却未必真正了解,有 许多认识误区亟待澄清。 误区一:高血糖比低血糖危害大 糖尿病患者对于高血糖的危害大家知 MINGYITANBING曰叵圜囫 之较多,也非常重视,相反,对于低血糖 的严重性往往重视不够。事实上,低血糖 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有时甚至更加 低血糖的 症状包括 汗 凶险。轻度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经性兴 奋,出现饥饿感、头昏眼花、心慌手颤、 ▲感觉无力 面色苍白、出冷汗、虚弱无力等症状;葡 萄糖是脑组织活动的主要能源,严重低血 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 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 死亡。不仅如此,老年人的低血糖还容易 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及脑血 管意外等并发症,尤应小心。急性低血糖 还可引起脑水肿;长期慢性低血糖可导致 认知能力下降,导致老年性痴呆。 误区二:饥饿感=低血糖 饥饿感通常被视为低血糖症最可靠的 报警信号。在许多病人看来,只要是出现 饥饿症状,就说明发生了低血糖。其实, 有饥饿感未必一定发生了低血糖,有些病 人尽管血糖很高,但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 或存在胰岛素抵抗,葡萄糖不能转运进入 细胞内为机体所用,患者同样也会出现饥 饿感。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 血糖越是控制不好饥饿感越是明显,一旦 病情稳定了,饥饿感也就消失了。因此, 患者应该注意,当出现饥饿感时,一定要 及时监测血糖,判定一下自己的血糖是高 还是低,以避免盲目补充食物。还有一种 情况是所谓“低血糖反应”,这种情况多 发生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血糖 在短时间内下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尽 管其血糖仍在正常范围内甚至稍高于正常 值,患者仍出现心慌、出汗、手抖、饥饿 等低血糖症状。 误区三:低血糖一定有伴随症状 ▲虚弱 这种观点并不正确。事实上,当血糖 低于正常时,有些患者症状明显,有些患 者症状轻微,有些患者则没有症状,后一 种情况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及长期频繁 发生低血糖者,临床上称为“无症状性低 血糖”。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机体 神经系统受损、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感知 能力降低有关,对于此类患者,一定要加 强血糖监测。 误区四:发生低血糖时症状都一样 临床观察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 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 样。例如,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低血糖常常 表现为哺乳困难、哭闹易惊、易激惹、面 色苍白、出冷汗、注意力涣散,噩梦连 连、遗尿等,发生在夜间可发现为尿床 等,症状缺乏特异性,必须细心观察方能 发现。成年人发生低血糖往往症状比较典 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 饿感、心慌、手抖、出虚汗、四肢无力等 等;而发生于老年人低血糖往往以神经缺 糖症状作为突出表现、如嗜睡、意识障 碍、偏瘫、癫痫样抽搐、昏迷等、很容易 目叵圜囫MINGYITANBING 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另外, “无症 状性低血糖”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当中也比 较多见。 误区五:低血糖皆因过量使用降糖药 物(包括胰岛素)所致 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除见于过量使 用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以及用药后未 及时进餐以外,还见于运动量过大、空腹 饮酒等情况。此外,有些2型糖尿病人在 病情早期可表现为进餐后期(约餐后3 5 小时)低血糖,多见于肥胖合并糖尿病患 者,原因在于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水平与餐 后血糖变化不同步,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 所致。这也提醒我们,对那些出现进餐后 期反复出现低血糖的人,应警惕是否存在 2型糖尿病。 误区六:采用“中药”治疗不会导致 低血糖 许多糖尿病友对中药情有独钟,认为 中药比较安全、无毒副作用。实际上,目 前市面上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中药许多都名 不副实,往往掺杂降糖西药,例如,中成 药消渴丸的主要成分其实就是西药中的优 降糖,如果对此不了解,过量服用的话, 往往会导致严重低血糖,尤其对于老年、 消瘦、病程长、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是如 此。 误区七:所有低血糖皆与糖尿病有关 虽然低血糖在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 但却非糖尿病患者所特有,如胰岛?细胞 瘤、某些胰外肿瘤、慢性重症肝病、慢性 肾上腺功能低下(Addison病)、自主神经 功能紊乱等疾病也可导致低血糖。鉴别糖 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低血糖十分重要,因 为两者的病因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完全一 样。 误区八: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阈值固 定不变 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维持在一个相 当狭小的范围。一般当空腹血糖高于 3.9mmol/L,可排除低血糖的可能。但长期 高血糖会使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阈值升 高,而随着血糖控制,阈值也会下调。长 期高血糖的患者如果血糖下降速度快,达 到血糖较高时已经上调的阈值,则即使血 糖正常,也可以出现低血糖的症状,此时 称为“低血糖反应”。 误区九:低血糖、低血糖症、低血糖 反应是一回事 这三个概念不太一样,其区别在于: ①“低血糖”是一个生化指标,指患者血 糖水平≤2.8mmol/L,但不涉及症状的有 无,换句话说,患者可以有症状,也可以 没有症状,后者临床称之为“无症状性低 血糖”;②“低血糖症”是指血糖水平≤ 2.8mmol/L,同时伴有临床症状;③“低 血糖反应”是一个临床概念,指患者有 与低血糖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此时血糖 可以低于2.8mmol/L,但也可以正常或略 高于3.9mmol/L。因此,低血糖症和低血 糖是严格按照血糖值判断的,而低血糖反 应则不然。 误区十:缓解低血糖症状吃干粮最有 效 当患者由于胰岛素注射剂量过大、注 射后没有按时进餐等原因出现低血糖症状 时,许多患者选择吃馒头等主食来缓解, 但奇怪的是,有时连吃两个馒头都不能纠 正心慌、出汗、大汗淋漓、饥饿等症状。 这是因为没吃对!正确的做法是,迅速进 食糖块、果汁、蜂蜜等“单糖”食品,这 些食物吃进去后可很快被肠道吸收入血, 可迅速纠正低血糖症状。而馒头等淀粉类 食品属于“多糖”,需要在体内经过逐级 代谢分解才能变成单糖方可被人体吸收, 其缓解低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另外,服 用仅一糖苷酶抑制剂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生 低血糖时,一定要补充葡萄糖f单糖),因 为 一糖苷酶抑制剂可以延缓糖果饼干等 复杂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之不能迅速升 高血糖。 第七篇、不同人群血糖控制 的适宜目标 众多循证医学试验证实,理想的血糖 控制,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人的微血管及 大血管并发症。同时也要看到,严格控制 血糖势必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如果是轻度 低血糖,只要适当进食即可很快恢复,不 会对机体产生太大影响;但若是严重低血 糖,如果没得到及时救治,则会给机体造 成严重危害,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制 定血糖控制目标应当兼顾利益与安全,个 体化因人而异。总的原则是,在不发生低 MINGYITANBING目固圜囫 血糖的前提下,尽量使患者血糖达到或接 近正常血糖水平。 遵照上述原则,2011版的中国2型糖 尿病防治指南规定的血糖控制目标是:空 腹血糖3.9~7.2mmol/L(70~130mg/d1),非 空腹血糖<10.0mmol/L(180mg/d),糖化 血红蛋白(HbAlc)<7.0%。该标准主要适 用于普通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而一些特 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青少年、有严 重并发症者等,其血糖控制目标与一般人 群是不一样的,分别有各自的血糖控制目 标。分述如下: 1、老年糖尿病人 与成年人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 糖风险较大,而且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 血糖”,患者可在没有明显低血糖先兆的 情况陷入昏迷状态;另外,老年糖尿病患 者易并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一旦发 生低血糖可诱发脑卒中或心肌梗死,这都 是很危险的。因此,老年患者的标准也比 成人相对宽松,只要空腹血糖<8.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2.0mmol/L即可。 2、糖尿病孕妇 高血糖对孕妇及胎儿均可造成不良影 响,因此,对糖尿病孕妇的血糖一定要严 格控制,使其尽可能维持在正常人的水平。 糖尿病孕妇餐前及睡前血糖<5.5mmol/L, 餐后1小时<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6.6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 <6.0%。如果高于这一标准就要及时干 预。 3、糖尿病儿童 由于儿童的饮食不可能很规律,日常 活动量变化较大,并且缺乏对低血糖的自 知力及应对手段,如果过于追求血糖达 圈圜圜囫MINGYITANBING 标,不仅容易发生低血糖,还可能因营养摄 人不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因此,应适当 放宽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餐前 (包括空腹)血糖控制在5.0~10.0mmol/L就 可以。 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而引起低血糖症状, 此时血糖往往正常或略高; (2)自主神经病变学说:糖尿病患者由 于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或是服用B受体阻 滞药(如普萘洛尔,即心得安等)时,使机 体对低血糖产生症状反应的阈值降低,表现 为对低血糖反应迟钝,甚至是毫无症状。 4、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 对于有严重慢性并发症的患者,或血 糖波动大、频发低血糖的患者(如“脆性 糖尿病”),或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糖 尿病患者,或者有晚期癌症的糖尿病患 者,其血糖控制目标也应适当放宽,只要 空腹血糖<8.O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11.Ommol/L即可。 (3)脑细胞能量不足学说:糖尿病患 者由于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 使血糖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转运及在细胞内代 谢产能的过程受到影响。细胞缺乏能量而引 起低血糖反应,但是细胞不能区分其能量不 足究竞是因为血糖不足还是葡萄糖不能进入 细胞并转化为能量。所以,低血糖症状的实 相关知识链接: 低血糖症状为何有时与血糖值不一致? 多数糖尿病患者在出现饥饿感、心慌、 质是细胞能量缺乏的外在表现,这也可以部 分解释为何有些患者血糖不低,但却有低血 糖症状,尤其是神经中枢缺糖症状,如头 晕、意识障碍等。 出汗、浑身瘫软等低血糖症状时,测血糖都 是偏低的;但是,也有少数糖尿病患者在出 现低血糖症状时,化验血糖结果并不低。关 总之,在有些情况下,血糖浓度与低血 糖症状(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并无明 显的对应关系。临床上,既要防止无症状性 于有低血糖症状时血糖浓度却不低的病理机 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相对性低血糖学说:即患者原来血 糖较高,经过胰岛素治疗后,短期内血糖下 低血糖的发生,又要慎重对待血糖正常甚至 偏高的低血糖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