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再教一年级,又一次体味到了一年级老师难当。教高年级后进生太多,我总是申请教一年级数学,都没能如愿,心里总觉得有点失落感。当时我想,要是我教一年级,绝不允许有一个差生,但是现在想想,谈何容易!从高年级转向教低年级,和一个新任老师没有多大的区别,所以我愿从0学起。我也愿在此与各位和我相似经历的老师,或者是新上任的老师们共同学习,把我看着学着想着的一些资料发上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也希望大家把您的宝贵经验和资料拿出来与大家共享,以促进我们大家的共同进步。 看了一本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小学数学实用教学90法》,我把一些适合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1、功能分类法
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按照事物问题性质的异同,分别将相同性质的对象归入同一类中的一种思维方法。
只有将各种事物分门别类加以研究,我们才能弄清事物间的千差万别,明确事物间的联系。学生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根据分类的标准,逐步提示一类对象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并认识和掌握其本质属性,从而对其形成概念。所以,分类的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
分类要有标准,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就会不同。譬如,有若干辆汽车,如果按大小分,可分为大型车和小型车;如果按功能分,可分为载客的运货的。又如,对于自然数,如果按能否被2整除分,可把自然数分为偶数和奇数两大类;如果按约数个数分,又可把自然数分为质数、合数和1三类(0怎么处理?请参阅《小学教学研究》第10期王志东老师写的《也谈“0是自然数“引发的几个问题》)。所以,分类时确定分类标准是关键。
功能分类,顾名思义,是按事物所具有的功能进行分类。譬如,我们把铁锹、锄头、镰刀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劳动工具;把布娃娃、玩具汽车、玩具熊猫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玩具;等等。
采用功能分类法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先展示实物后展示图片,由易到难地引导。例如,在桌上放一些象棋、球拍、乒乓球、图书、铅笔等物品。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桌上放着哪些物品?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待学生想清楚这两个问题后,再让学生将这些物品分类。学生会很容易就把这些物品分为两类,一类是体育用品,它们是象棋、球拍、乒乓球和足球等;另一类是学习用品,它们是图书、铅笔等。再如,在桌上放篮子、小红旗、小红花、盒子、盘子等物品。同样,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着重思考这些物品的用途,然后请学生将它们分类(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得到的结果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盛装东西的物品,它们是篮子、盒子、盘子等;另一类是不能盛装东西的物品,它们是小红旗、小红花等。 当学生会对实物进行分类后,教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上的物品按功能进行分类。
例如,请你将图中所示的物品理一理,数一数。
(图片:短裤、外套、背心、凉鞋、运动服一套、牛仔裤、溜冰鞋、球鞋) 教学时,同样要引导学生先弄清:图中画有哪些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然后
根据它们的功能进行分类。这道题中的物品可分为服装和鞋两类。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再把服装分为上衣和裤子两类。当完成分类,即做好“理一理“这一步后,最后请学生根据所分的类别,数一数每一类里各有多少种物品。还要提醒学生正确使用单位名称。
再如,请你将图中所示的物品,分一分,说一说,再数一数。
(图片:玩具熊彩笔、橡皮、玩具飞机、铅笔、蜡笔、牙膏、玩具汽车、牙刷、肥皂、墨水瓶、玩具娃娃)
“分一分”,就是根据物品的功能,该将物品分为多少类就分为多少类。本题所示的物品应该分为三类。
“说一说”,就是要说出分类的标准。本题是按玩具类、学习用品类、生活用品类来分的。
“数一数”,就是数出每一类中各有多少物品。
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有序地、一步一步地思考。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将物品分类的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的有序性。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恰当有机地运用分类方法,引导并教会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分类,理清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2、特性分类法
特性分类,顾名思义是按事物的某一性质进行分类。譬如,有三角形、四边形、长方形、五边形、梯形、等腰三角形、六边形等几何图形,我们可以以是否四边形把这些图形分为两类,是四边形的一类的有:四边形、长方形、梯形、正方形;不是四边形一类的有:三角形、五边形、等腰三角形、六边形。 采用特性分类法进行教学,一般按看、想、分、查四个步骤进行。看,就是观察对象有哪些,是什么;想,就是思考对象有什么特性,并提出分类的标准(或按老师提出的标准去寻找对象的特性);分,就是按分类的标准动手分;查,就是检查分得的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需要调整。 譬如,对下面这些几何图形,你打算怎样分类?
(图为:红色三角形中、小各一个,圆大、中各一个;黄色正方形大小各一个,小圆一个;蓝色中正方形一个,小三角形一个)
看:这些几何图形有红、黄、蓝三种不同颜色,有的大、有的小。
想:从形状看,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可以按形状分类;从颜色看,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可以按颜色分类;从图的大小看,有大、中、小三种,可以按大小分类。
分:按形状、颜色、大小分类。(图略)
按照某一种特性进行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按规定的要求,提出所提供的材料中与问题有关或无关的因素,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带有规律的特性,从而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效率。
分类是一种应用很频繁的思维方式,我们要善于利用分类,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减轻课业负担,做到既轻松掌握数学知识,又扎实发展数学思维。
3、转盘游戏法
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组织游戏,寓教于乐、乐中施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表演,很少害羞,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利用游戏的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教学“6的分与合”时,可采用转盘游戏法。所谓转盘,就是有一个圆形底盘,均分为六格,在相对的格子里分别写上1和5、2和4、3和3如图:
在圆盘的中心竖起一根直杆,把它固牢。在直杆的上面搁一根横杆,横杆的一端悬一枚指针.游戏时,用手拨动横杆,使横杆转动。待横杆停止时,看指针指着哪个数,再看与数相对的数,这两个数合起来是6,所以“几和几合成6”。 这一游戏可以在上课开始时进行,让学生在游戏中看到6的组成,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这一游戏也可以在巩固练习时进行。这时,需要对图形底盘上的数作些变化,使
数的排列不规则。(如图)
戏时,看指针指着几,就要说出能和这个“几”组成6的一个数是几。 游戏时,最好是以小组为单位,既能使学生有合作意识,又能使学生有竞争意识。 数学课应用游戏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形式要活泼新颖,易于吸引低年级学生;(2)方法要简单易行,老师随时可以使用;(3)要使全班每个学生都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课堂上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给以纠正;(5)尽可能做到练习密度大,速度快,效率高;(6)要把单一的小游戏串联起来,变成系统综合练习游戏课。 4、掷骰子游戏法
小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而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游戏中可以使孩子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过去,师本教育规范了小学生较被动地学习,规范了学
生思维,而现在,许多学校进行生本教育和教学改革实验,展现了学生热爱学习的新景观。生本教育体系与师本教育体系有着较大的区别:生本教育更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从而不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未知欲。在游戏教学活动中,孩子们要看、要听、要摸、要唱、要跳,甚至要尝、要闻;在活动中,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比赛,要说话,要进行思想交流,要帮助,要模仿别人,要探索,要创造,要驰骋于想像的大地。
游戏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将枯燥的教学语言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游戏教学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不是老师唱独角戏,要求学生共同参与,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动静结合,活泼有趣,使学生处于接受感知的最佳心理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也符合“乐学”原则。
掷骰子游戏是根据骰子的特点而设计的。我们知道:骰子有六个面,每个面上都有个数不同的点。并且相对两个面上的点数合起来都是“7”。因此,在教学“7”的分与合时,可采用掷骰子游戏。这一游戏可在学习新知识时进行,也可在巩固练习时进行,下面我们着重介绍在巩固练习时,如何玩掷骰子游戏。 首先,介绍游戏规则:每两人一组,通过“剪刀、石头、布”的形式决定谁先掷骰子。当一人掷好后,另一个人就要能很快说出相应的数,使掷出所得的数与说出的数能合成7.每人掷若干次后进行交换,说的人转换为掷骰子;掷骰子的人转换为说出相应的数。 接着,把全班学生,每两人一组分成苦干组进行掷骰子游戏。为了提高游戏兴趣,也可组织竞赛。主要是看谁说出的数又对又快。
这样,让学生掷一掷,说一说,反复交流,学生在游戏中争先恐后地发言,通过较长时间的操练,不知不觉地掌握并熟悉了7的分与合。这个游戏活动难度不高,当学生们踊跃地举手,整个课堂气氛应付变得热烈起来。在游戏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兴趣盎然,感受了学习的喜悦,也获得了成功的满足。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只有十五至二十分左右。他们从幼儿园的教育体系转到小学的教育体系,有一个很大的“坡度”,要有一定的适应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坐不安定、做小动作等现象,影响教学效果。而这些游戏活动则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发展了他们的想像力,增强了他们的创造力。在游戏中学习,孩子们可以毫无顾忌地自由活动,自由表达,所带来的是兴趣、欢乐和自信。 5、套圈游戏法
英国教育专家来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儿童开发智力的第一位有效的方法”。通过游戏,可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完成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体的活动,在游戏中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在游戏中学习,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这里介绍的是套圈游戏法。它可用于“8的分与合”的教学。 第一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小朋友套圈圈的情境图,说明有4个小朋友要进行一次套圈比赛。请小朋友来做评委,评出一个套圈冠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
第二步:教师先说明套圈的游戏由师生一起来做,游戏规则是每组四个学生,每人套8个圈圈,看谁套进的圈圈最多,谁套的最少。
第三步:把全班分成若干组进行套圈游戏。如:每人8个圈,第一个学生心里太紧张了,有这么多圈没套进,真可惜;再来看第二个学生,哇,她套进了好多圈圈,你看她高兴得眼睛都成一条线了;轮到第三个学生了,他走上前去,套得还不错;最后一个学生,哎呀,他套得也不理想。(图略)
第四步:教师问学生:未套进的圈圈很多,堆在一起数也数不清,谁能找个好办法可以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未套进的圈各有几个?可以这样想:套进的圈的个数与未套进圈的个数合起来是要套的圈的个数。一共要套8个圈,第一个学生套进1个,那么没套进的就是7个,因为1和7合成8,8可以分成7和1.第二个学生套进几个,没套进几个?第三个学生呢?第四个学生呢?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而归纳出一共要套8个圈,只要知道套进几个,就能知道没套进的个数了。这样就可以按顺序地推出8可以分成几和几。教师出示下图:
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学生经历了8的分与合的学习过程,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整个过程中,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可适时点拨,学生也很乐意接受,这样,教师的“导”就实施了。 6、投标游戏法
教学经验和有关研究表明,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利用游戏或听故事等其他活动,使学生这种已有动机和学习发生关系,把这种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上,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需要。另外,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与变化,可以不断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因此,教师要准备比较多的游戏。这里介绍一种投标游戏法。
做投标游戏,首先要准备游戏用的器材若干套(每组一套,约6套)。每套器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标靶(一个),中间涂红色(如下图);另一部分是投标9支。
其次,教师要讲清游戏规则:每人9个标,投到红色靶心的算投中,没有投到红色靶心的算未投中。可以比一比谁投中多,谁投中少。 再次,进行投标游戏。可分以下几步操作:
第一步: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如6组)。先好组长,由组长带领大家活动。 第二步:分组进行投标游戏。并统计投标情况。如:每人9个标,第一个学生投中8个,1个没中;第二个学生投中6个,3个没投中;轮到第三个学生了,她走上前去,投得还不错,投中7个,2个没中…… 第三步:汇报投标成绩,投中几个?几个没中?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投中个数、没中个数与投标总个数(9个)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引导学生归纳出“9的分与合”的规律。
并通过讨论得出“9的分与合”里的秘密。即:①把9分成两部分,上面的数从小到大,一个比一个大1;下面的数从大到小,一个比一个小1。②8种分法,只要记住4种就可以知道另外4种。 这样的游戏活动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有意记忆,又可以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养成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及守规则的意识。 游戏活动教学是从哲学的、人的生存方式的角度研究教学的一种视角。小学教学改革的使命之一,就是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游戏活动教学体现了这一改革趋势,它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完善和发展。
(1)游戏活动教学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活力和丰富的个性。人的活力和丰富的个性也通过游戏活动,并在游戏活动中才能充分表现出来。离开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活动的生命性也就失去了色彩。
(2)游戏活动教学有助于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游戏活动教学倡导以主动学习为基本的学习方式,主张以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方式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系统知识,并在经验重组和交流活动中实现对已有认识的突破和创新。
(3)游戏活动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早在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斯多惠在论及人的发展问题时就明确指出:“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和人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皮亚杰在充分论证了个体的认识源自活动的基础上,认为“个体发展实际就是练习、经验、对环境的作用等意义上大量活动的产物”。列昂节夫则在研究人的意识、智慧和活动的关系的同时,对人的个性这一更为复杂的心理构成物的形成发展机制进行了揭示,提出:“个性在任何方面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游戏活动。” 在运用游戏法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①游戏法是教师把教学计划中的教材内容,寓于游戏的形式之中,其目的在于提高练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②以锻炼身体、发展身体素质为主要任务作为教材内容,游戏中要注意调控运动时间和负荷强度。
③以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要任务作为教材内容,采用游戏法时,由于学生
往往对游戏过程或情节感兴趣,而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动作规格上,所以技术要求不宜过细。
④对技术性较强的教材内容,不宜过早地运用游戏法进行练习。 ⑤游戏法是一种集体性、灵活性强的活动方式,游戏前应规定明确的规则和要求,以便评价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动作的质量和思想品德表现。 7、经验应用法
经验应用法,是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或生活经验出发,提出具有共同特征的数学事实,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一般规律或法则,然后找出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再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新的认识或结论。 此法适用数10的认识的教学,它能帮助学生正确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形成数的概念。由于刚入学的学生在学前已初步会数10内的数,所以运用经验教学法教在教学中可如下进行:
第一步:用反映科学或反映祖国日新月异变化的图,如一个地球、两面红旗、三架飞机、四个小朋友、五颗小星星、六辆自行车、七只小鸭、八朵红花、九头长颈鹿、十个气球、让学生看看数数,从图中找出1~10的人或物,养成逐一点数的习惯,懂得一个数是代表一类物品的总数,从数的意义上认数,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尽管这类数的概念的抽象是如此简易和浅显,我们教学中也不应有丝毫疏忽。
第二步:在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数,教师可出示一些学具
或图片,请学生上来数。因为学生已具备数数的经验,可让他们练习顺着数,也可以从某一个数开始倒着数,让学生懂得每个数的位置和它们的顺序,从而建立数序的概念。同时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先数局部的东西,然后再数整体。最后让按照1~10的数序说出图中相应物体的个数。通过这样的看图数数,也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具体的数数能力。例如,教师出示下图,让学生操作:
数一数图中有几个圆形?中间又画了什么?图中有几个小方块?有几个三角形?……左边有几个小方块?右边有几个三角形?一共有几个小方块?……这一步操作使学生在原有数数的基础上,懂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同时又了解了方位的含义。
第三步:在认数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已有经验往往是直接按物数数,而并不知道与物之间的联系,因而在数数教学中适当渗透对应的思想,使学生从相互联系中认识数。例如,教师出示下图:
● ● ● ● ● □ □ □ □
○ ○ ○ ○ ○ ○ ○ ○
使学生认识到黑圆比白圆多,方块比圆少,为再进一步懂得5比3大,4比5小打下基础。这样学生既用经验学会了如何数数,同时又可以发展思维,为以后的学习提供经验。教学时要注意变化各种图片,比如用点子图来表示数、用实物图表示数,把实物图和点子图结合起来使用。另外通过学生自己的经验在找的方式中练习,效果更佳。 第四步:从学生已有经验中数数到逐步有意识的灌输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抽象的能力。分类的标准可以通过讲述并结合画圈的办法使学生理解,要求利用图片或实物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数数。例如:在认识数7的组成时,让学生根据原有经验多看、多观察,能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在图片或实物的帮助下,能较快说出7是由6和1、5和2 、4和3组成。这样,组成7的结构形式学生自然清楚了,同时也蕴含着整体与部分的含义。当然学生由于年龄偏小,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稍欠缺,需要教师适当启发和手势引导他们观察,帮助他们概括。 运用经验应用法,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避免教师过多地讲解,而让学生自己去探求新知是十分有效的。如果把数数与计算结合在一起,相对集中的教学,则可节省教学时间,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日记写作的指导策略
作者:谭敏霞 阅读: 79 时间: 2010-11-1 19:48:09
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日记写作的指导策略 谭敏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重点研究的课题。评价是激发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措施,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得到全面发展。数学日记是表现性评价的一种方式,通过数学日记, 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下就谈谈指导低年级学生写好数学日记的若干策略我的做法。 一、鼓励低年级学生撰写数学日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日记”就是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或者对每次数学教学内 容的理解和学习体会,评价教师教学和自己学习的得失,提出自己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向教师请教自己在
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
低年级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对一切都存在着好奇心和新鲜感。兴趣对低年级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写数学日记对学生来说,是件新鲜事,因而开始时学生兴趣可能很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往往很难坚持,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因此,教师要积极发现他们日记的精彩之处,鼓励他们持之以恒。
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则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特级教师高林生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要学会‘哄’孩子”,“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因此,评价时,应以表扬为主,如“你真棒!”“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还可采用“笑脸”、“五星”、“红旗”、“红花”等形象图形评价,因为红旗、红花等是低年级儿童非常喜爱的奖品。平时经常宣读好的数学日记,选出好的作品举行小型展览会,给同学们以充分的肯定,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浓。我还在家长会上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增进感情;通过展览营造氛围;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二、加强对学生撰写数学日记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刚开始写数学日记会感到无从下手。首先,可让学生从写一句话的日记入手,继而到二、三句话,再慢慢到写几句话以上。
低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开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命题,如,一年级学了《元、角、分》后,布置一道家庭作业,到超市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或到菜市场了解蔬菜的价钱;或了解1元能买什么?任选一项,把亲自实践的结果记下来。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我就降低要求,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或者画图表示,还可配上漂亮的插图。写日记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力,可简短些,只写两、三句话,也可稍长些,让学生有灵活发挥的余地。
虽然,一、二年级学生写的数学日记还很稚嫩,但只要坚持撰写,让学生先就某个方面的情况,训练学生写,然后任选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写。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上网、查阅数据等)进行搜索,扩展写作的范围,从扶到放,这样个性化的数学日记便不再是可望而不可求了。 (一)鼓励学生写“生活”日记,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写成“生活”日记。对于低年级学生,可引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争当“小小观察家”。对孩子们说,写作题材多样,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学生能尽量用数学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就行了。当学生走进生活,仔细观察生活时,他们惊奇地发现生活与数学竟是那样密不可分,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数学,生活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数学。
如一位学生写到:“今天,谭老师教了我们对称图形。我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对称的,如:衣服、
裤子、衣柜、门、窗、桌子、黑板、纸皮箱……以后我要继续认真观察,发现更多的对称图形。”
鼓励学生主动在生活中感受学习内容,主动观察事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解决问题能力。又如一位学生写到:“一个学期过得真快,广州少年宫又到了新生注册的时候。我报了作文班、画画班和奥数班。作文班330元,奥数班350元,画画班360元,我要交多少元呢?我仔细算了一下,330+350+360=1040(元),所以要交1040元钱。”
学生通过观察、收集、记录他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例子”,并用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去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孩子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收集到的问题,就不再单纯是背诵和记忆书本上现成的知识,而是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了,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了,并且在此过程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这难道不是一举多得吗?长期培养,学生会把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相融合,与生命成长相联系,让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一部分。
(二)鼓励学生写“心语”日记,有助于培养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数学日记里写心里话,可以对老师,也可以对同学,甚至对家里人。也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困难之处或感兴趣之处。这样,“心语”日记就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心语”日记,教师可以了解到各层次学生的思想,感受到他们跳跃的生命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天真可爱,感情非常单纯。
有一位学生写到:“谭老师,一年级时,我很多数学知识都不明白,上课经常开小差,不敢举手,考试成绩不好。经过您的教育,现在上课认真听讲,大胆发言,这次考试成绩挺好,我现在对数学感兴趣了。我想对您说:‘老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这句话虽然比喻不恰当,但充满了童趣,让我感动了很久,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
还有一位学生写到:”敬爱的谭老师,您好!非常感激您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我做练习做错了,没有立刻改正过来,您都会提醒我马上改过来给您批改。但我在这里提个建议,可不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来教我们认识数学的知识或提高数学的水平?”
数学日记就如同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我的教学,折射出学生对我的态度,时刻提醒我要不断地了解学生,提高自己。
(三)鼓励学生写“反思”日记,有助于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能力
鼓励学生写“反思”型日记,不断地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不断地进行自我判断与自我分析,不断地进行自我努力,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反思、学会学习。在学生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意识。 1.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指导学生通过数学日记有目的地进行知识的整理,唤起他们对知识的回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一位学生写到:今天,我认真地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并发现了以下几条规律:
(1)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遇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时,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2)写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遇到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就在那一位上写0。
(3)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第一,看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第二,从高位比起。 (4)“满十进一”。例如:10个一百是一千。 有了这些规律,我觉得这一课并不难学。
又有一位学生写到,二年级的数学快要学完了,很快就要进入复习阶段,这也是检验我们学习成绩的时候。我分析了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要把复习重点放在计算、统计、找规律这几个方面。还有一点就是要仔细审题,认真做题,才能计算正确。我一定要认真复习,考出好成绩,回报谭老师的辛勤教导。 2.剖析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能在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的基础上,让他们通过日记的形式反思整个学习过程,想想自己学到了什么,是怎么学的,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学习了“克和千克”之后,有个学生写道,今天,我认识了两个朋友,“克”和“千克”,它们一个是哥哥,一个是弟弟。我还知道了1千克比1克大999克。克通常是在称小物体的时候用的,如苹果、香梨、药材……而千克通常是称重物体的时候用的,如体重、一袋米、一个书包……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又如,有个学生写道,今天,妈妈给我出了一道计算题。题目是这样写的:284+179=?她不让我用竖式计算。我想:可以用估算。284接近300,179接近200。然后算300+200=500。我高兴地把答案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你真聪明,能详细地运用估算的知识。”听了妈妈的话,我自豪地笑了。通过做这道计算题,我觉得估算比竖式更简便。
临近考试,有个学生写道,我有一个超级复习方法。就是:看、读、想。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看:我把在《练习册》和试卷 、数学书中做错的题目看了一遍,然后就在桌面上用手重新做了一遍。这就是所谓的看。
读:就是把题目读出来并解释。
想:就是把刚才读出来的题目不明白或做错的地方再思考一下,想到明白为止。
瞧,这就是我的超级复习方法。是不是很棒啊!
(四)鼓励学生写“延伸”日记,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选择和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数学日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上网、查阅书籍、与大人交谈等),了解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日记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选择和整理能力。
如在教了“厘米和米”一课后,我鼓励学生查阅有关长度知识。有位学生写出了这样的日记,今天,谭老师教了我们两个长度单位———厘米、米。她还告诉我们:“长度单位还可以用英文缩写字母来表示,例如:厘米的缩写字母是cm。”回到家,我在“小学生英汉词典”里发现米的缩写字母是m,百米是hm,千米是km。真有趣!以后,我要牢牢记住这些表示长度单位的英文缩写字母。
又如,一位学生这样写到:今天晚上,我通过阅读字典698页的《计量单位简表》,认识了长度的法定计量单位:1000微米=1毫米;10毫米=1厘米;10厘米=1分米;10分米=1米;1000米=1公里。 (五)鼓励学生写“创新”日记,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
新世纪赋予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小学低年级启蒙教育阶段,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关键,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能树立创新目标,释放出创新激情。
创新思维需要时间,只有学生拥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才能真正发挥创造力。由于受课堂40分钟的局限,即使老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但是由于没有宽裕时间,有一部分学生有很多新的想法、新的发现得不到及时地反馈。因此,通过数学日记这个载体能及时地发现同学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一位学生写到,今天我学习了45-9=?的口算方法。我想了想,如果用减法的话是不够快的,我觉得用乘法比较快:45是由5个9组成的,如果减1个9就剩下4个9,四九三十六,答案就等于36。这样算比较快。
又如,学习了“克和千克”后,有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有千克和克,而不能有百克、十克和万克呢?如果有百克、十克和万克,我们计算起来不是更简便吗?
成功教育认为,教师要有三个相信: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可能会成功。只要教师为学生搭建尝试成功的平台,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一旦他们有了成功的体验,会激发更大的创造欲。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觉得数学日记就像一个聚宝盆,学生不仅能够根据学习内容写日记,还能细心观
察身边的事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真正正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数学是让人快乐的科学。但通过数学日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进行长期的培养和训练。教师要从一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有序的培养和提高。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级特征分层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写数学日记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从小爱数学日记,从小写数学日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