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追赋暮游 许月卿
锡山舟泊似荒村,微服南禅古迹存。壁上姓名今已远,碑阴人物了能言。 薄游草草寒侵袖,远思悠悠风满轩。携手出门烟树密,数僧离立语黄昏。 注:许月卿在青年时曾怀着报国之心到扬州,投效于名将赵葵幕中,以军功补进武校尉,嘉熙四年之冬,罢武职,离扬州取水路南下。一天黄昏,舟泊无锡,上岸游南禅寺。这首诗一年以后追写此游之作。贾似道当国,以月卿试馆职,言语不合罢去。归故里,闭户着书,号泉田子。宋亡后,许月卿衰服三年不言。后虽言,尝如病狂,时人称为山屋先生。谢枋得尝自题其门曰:\"要看今日谢枋得,便是当年许月卿\"。 月卿诗\"当时谓之再生子瞻(苏轼)\",惜文集不传,今有《先天集》抄,《宋诗钞》百官箴,《四库总目》传于世。南禅:无锡锡山佛寺名。离立:相并而立。 14. 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写景记游之作,用平铺直叙的手法依游览顺序写了三个阶段:舍舟访寺,寺中览古,出寺所见。
B. 领联专写古迹。作者选取入诗的是两处较有名气、印象也较深的北宋遗迹。墙壁上的题诗,碑上的阴文,依然清晰。
C. 颈联以“侵”与“满”两个动态词为中心组成,侧重于古寺的客观描写,表现出古寺的环境氛围。
D.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平淡。通篇无一奇语警句,却浑成流畅,富于平淡质朴之美。 15. 有人评价首句的“荒”字笼罩全篇,请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是如何表现“荒”的? 14. C(错在“侧重于古寺的客观描写”,“薄游草草寒侵袖”是说眼前的荒凉景象让诗人感觉到寒意,“远思悠悠风满轩”是说寒风阵阵,让诗人感慨物是人非,追思荒远。应该是侧重于诗人游览古寺的主观感受。)
15. ①通过描写自然环境表现“荒”,描写隆冬时节,黄昏时刻,寒风阵阵,远树云烟迷蒙的寺景,营造荒凉萧瑟的氛围。②通过描写历史古迹表现“荒”。描写寺院中的古迹,名人题诗、碑文依然清晰,但是人已不在,暗含迹存人亡的今昔感慨,物是人非,追思荒远。③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荒”。通过“草草薄游”“寒风侵袖”“远思悠悠”来表达了诗人失落怅惘的复杂情感。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5000年前是文明诞生的大时代,世界几大流域________孕育出早期文明。中国的史前时代,就开始_______出各具特色的文化序列。在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一个尚玉的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_______在它之前,玉器就已广受尊崇,但在此时却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除了文字和青铜器,良渚文化在各个方面均已达到国家文明的要求。我们发现,通行的文明标准不应成为判断一种文化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生硬公式。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的礼制规范的意义,在良渚文化中是________在玉器上的。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工具,对良渚文化,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
2020年高考备考3月4日高三(22)、(25)班一节课语文作业 1
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联结着人们的思想。目前来看,良渚文明是我们所能确证的中国最早的文明,( )。在这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中,礼制规范、社会模式等文明因素不断地传承、交汇,直至夏商。从良渚到商周,正是中华文明从区域性文明向大一统逐步汇聚的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约而同 演化 即使 表现 B. 不约而同 演变 尽管 体现 C. 殊途同归 演化 尽管 表现 D. 殊途同归 演变 即使 体现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字是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工具,在良渚文化中,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反映出人们的思想。
B. 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功能对良渚文化,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展现出人们的思想。
C. 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工具,虽然良渚文化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锈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折射出人们的思想。
D. 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作用,良渚文化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发现了人们的思想。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相继繁荣的是陶寺、石峁、二里头文明,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变化
B. 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变化,陶寺、石峁、二里头文明相继繁荣
C. 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陶寺、石峁、二里头文明的相继繁荣,使得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变化
D. 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变化,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陶寺、石峁、二里头文明相继繁荣
17. B(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语境强调过程,应选“不约而同”。演变:发展变化。演化: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语境指社会现象,应选“演变”。尽管: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转折。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语境表转折,应选“尽管”。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表现:表示出来,故意显示自己,含贬义。语境指具体表现,应选“体现”。故选B。)
18. A(B“对良渚文化,虽然尚未发现……”搭配不当。C 结构混乱,“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工具”句式杂糅。D 语序不当,“虽然”应移到“良诸文化”之前;“……发现……思想”搭配不当。)
19. C(“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中的“这”指代“良渚文明”,应在最前面,排除A项、D项;“区域文明重心不断发生变化”与后文“在这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中”衔接紧密。因此应在最后面,排除B项。)
20.下面四个话语情境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五处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情境一:某同学在春节给老师发来的微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
2020年高考备考3月4日高三(22)、(25)班一节课语文作业 2
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情境二:电台新闻广播稿:春节过后,天价机票让回程游客望而却步,大雾天气又让已经严重“超载”的海南岛陷入了大规模的路面拥堵……滞留游客可望明日离开海岛。
情境三:记者连载报道:鸣翠湖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某位中学生代自己家长拟写的请柬:我明天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福,特于府上备下薄酒…… 【答案】(1)将情境一中的“垂念”改为“感念”。(2)将情境二中的“可望”改为“有望”。(3)将情境三中的“光顾”改成“游览”。(4)将情境四中的“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5)将情境四中的“府上”改为“家中”。 21.根据下面的内容,给“微公益”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不足道的爱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区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它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答案】(示例)微公益指普通人用寓善于乐的方式参与的、将微小的爱心汇集并形成很强利他性的社会力量的活动形式。 三、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云的光彩,竹的摇曳,雀群的鸣声,行人的脸孔——需从所有日常琐事中体味无上的甘露。问题是,为使人生幸福,热爱琐事之人又必须为琐事所苦……为了微妙地享受,我们又必须微妙地受苦。”
你的人生中有过这样的“琐事”或者“细微处”吗?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以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
此作文题以名言为材料。文题材料紧扣时代脉搏,与当下热议的“幸福”话题不谋而合。题目内容为日本作家芥川龙介曾说过的一段富有生活哲理的话。
首先,弄清材料涵义。读懂读透材料中蕴含的哲理是审题的关键,也是写作时准确立意与选材的前提。材料的主旨由浅入深,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生的幸福离不开热爱日常琐事,即我们要学会热爱生活中的琐事,学会从生活琐事中感悟、享受生活的幸福。二是“热爱琐事之人又必为琐事所苦,并且必须微妙地受苦。”
故我们为从生活事中获得幸福,必须付出努力,必须做好受苦的准备,并以积极、乐观、自信的态度坦然面对琐事中所受的挫折与困难,即在“微妙”的挫折与苦难中感受生活的幸福两层含义中后者更重要,立意和选材要重点体现这一主旨。
2020年高考备考3月4日高三(22)、(25)班一节课语文作业 3
其次,关注材料关键词。材料中两个修饰性的关键词不可忽视,一是“项事”,“琐”即“细小、零碎、繁杂”。即日常小事,不是事国家兴亡之类的大事。二是“微妙,即轻微的感受,不涉及大喜大悲的强烈情感。人生琐事,如影随形,人或执爱于琐事,于琐事中发现独特的风景,获得幸福,微妙享受;或为琐事所役,困惑惆怅,难以割舍,纠结痛苦,这取决于是否有超脱的智慧、平和的心态。
第三,立意时避免误区。立意的最佳角度应该从琐事与苦乐的关系出发,享受琐事中的微苦微甜或在琐事的微苦中体验微甜。如果单纯谈苦乐关系,或者谈琐事的意义,不能算作至切题意。
最后,选择确定文体。就大多数中学生的生活经历与写作能力而言选择记叙文体,从亲身经历的生活中选取切合题意的人和事,展开生动细腻的描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不难写出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有生活情趣与哲理的好文章来,写作基础较好对生活感悟较深的学生,就以选择具有情色彩与思色彩的散文类文体,围绕生活事中的“苦标来诠释自己对生活中福的独特感悟。若仍旧选择了议论文来写,议论文最重要的是分析说理,而有效的分析说理就是找到矛盾切入口,可以从琐事与大事、如何化苦为乐等角度深入剖析。下面这段文字就是会说理的文字:
谁导致了他们的不幸?是他们自己的心境。就算是枯燥无味的家事,也有其中的乐趣。就像喂鸟这等琐事,也有其中的乐趣。关键是你有没有一颗热爱着生活的心,当你热爱着生活时,生命力的一切都那么美好,即使是烦人的琐事。 立意:
1. 日常琐事 微妙享受 2.于琐事处见人生大义
3.青色橄榄味
4.苦中品甜,乐由心生 5.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素材:
1.杨绛先生琐碎的幸福。杨绛先生已逾百岁,生活平淡安静、琐碎而幸福。她每天做豆浆,打得非常细,还会做杏仁酱等精致食物。还常和钱钟书的堂弟钱钟鲁的两个孙女一起玩电动玩具,一起玩“挑绳”,翻阅报刊看电视、练字抄诗、读旧书。.
2.琐碎的幸福。2011年底,耄耋之年的哲学家、关怀理论大师内尔•诺丁斯教授在北京解释她个人对“幸福生活”的理解时曾经说:幸福生活就是事业顺遂、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空闲时间看自己喜爱的书,以及在海滩上散步看日出与日落……
3.季老的通透。季羡林《牛棚杂忆》中写道,季老对一场小型的批斗会很是看不上眼:“我现在在批斗方面好比在太上老君八卦炉中锻炼过的孙大圣,大世面见得多了,小小不然的 我还真看不眼。这次批斗就是如此。规模不大,口号声不够响,也没有拳打脚踢,只坐了半小时喷气式。对我来说,这简直只能算是一个‘小品’,很不过瘾,我颇 有失望之感。……总起来看水平不高……如果要我给这次批斗打一个分数的话,我只能给打二三十分,离开及格还有一大截子。”
4.不是任何人都能像徐志摩一样纵情呼喊“是人没有不想飞的”,并出言“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天马行空的念想之余,实则日常小事更为平易动人。否则,也不会有徐氏面对其友人时,因对方之间相敬如宾而心生妒意,也不会有他借火点烟时以一
2020年高考备考3月4日高三(22)、(25)班一节课语文作业 4
句别出心裁的“吻火”(kissing the fire)作为开场白。一幕景,一支烟,却引人心绪起伏,足以说明琐事苦乐,正是人生之写照。
5.且看《项脊轩志》,其感人之处就在于作 者能够很好的享受日常琐事并将其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归有光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典型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写的笔墨清淡而又情意绵长。 他并不是简单的记叙这四件悲事,而是糅合了他对生活最本质的理解,如同用自己最无暇的处子之身抚摸那哽在命运咽喉的呜咽与痛楚,这或许就是对生活琐事最原始的享受吧! 结构:
本文是一篇文采出众的议论文,围绕材料进行写作,文章以李清照的词“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入题,富有诗意,描画出李清照夫妇的日常生活琐事,既高雅又有情趣。又运用通过与现代的夫妻日常生活做对比,突出李清照夫妇能够在琐碎事中过出不平凡,引出中心论点:享受那亦苦亦乐的微妙滋味。接下来进入论证过程,作者博采众家,分别列举了于丹的名言、《红楼梦》品茗的片段、张爱玲的日常生活、庄周梦蝶等名言事例,既充分又全面,既有力又有理,最后总结论点,照应题目。语言上很有文采,可以看出写作者有极佳的文学素养。
【例文】 琐事之中,亦苦亦乐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都喜好以藏书打赌,这似已成了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琐事。某典故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胜者品茗,茶香四溢。
不得不说,古人的高雅情趣,博闻强识,着实令世人艳羡。但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皆在自己家”,同现今每一对夫妻一样,她们不时也会因日常琐事而拌嘴,烦恼不已。但她们亦能从琐事之中发掘生活的情趣,享受那亦苦亦乐的微妙滋味。 于丹说过:“生活需要一点悠闲的情趣来调节紧张的律动,但情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生命中涵养而出。”我以为,情趣的涵养莫过于从日常琐事中找到精神情感的依托,拥有苦中作乐的智慧。
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品茗的场景颇为多 见。譬如《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一回,曹雪芹先生借妙玉之口道出了茶之精髓。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泡茶的水与茶具的讲究之处了。她招待贾母时,用“旧年蠲的 雨水”;后单独招待黛玉、宝钗、宝玉时用的是五年前她收的梅花上的雪水。妙玉亦懂得以各具特色的茶具招待性格各异的贵客,此番心思,已不是常人所能拥有 的。从中,不难看出曹先生对茶道的痴迷,亦不难领会他的匠心。品茶于他,是生活中的琐事,同时更是一种高雅情趣的体现。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张爱玲,少时便已有极高的写作天赋。她曾在家中手制报纸副刊——“张家说林”,记录她日常生活的诸多琐事。“谈电灯”“本埠新闻何妈评说”等等,一个个平凡琐碎的题目,却道出了生活的真实与乐趣。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 与?”庄周能从梦蝶这桩琐事中,体悟出人生由喧嚣走入逍遥之境的至理,提炼出那分超然,无往而不乐。“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沉雄豪迈的辛 弃疾亦能有如斯温柔浪漫的一面,他在充满苦难的人生之路亦能生出一份情趣,莫不值得世人学习?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琐事,只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都会发现其所蕴含的独特之美。这便要求我们懂得微妙地享受——于一杯香茗氤氲的雾
2020年高考备考3月4日高三(22)、(25)班一节课语文作业 5
气中,品尝人生的苦与乐。 【点睛】
考场作文,首先要审清要求,把握好关键词,弄明白作文的立意。保证不偏离,不跑题。其次列提纲,对考场作文来说,这项很重要。最后表述成文。要想文采飞扬,逻辑缜密还需平时多读多练、多留心,多积累素材。
2020年高考备考3月4日高三(22)、(25)班一节课语文作业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