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弘杰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福建
福州350117)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分析表现较好的行业,能够为其他行业提供经验。本文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家电制造业的竞争力得分。结果表明,家电制造业的竞争力持续提高,但是在电气机械与制造业中仍属于落后行业。
关键词:竞争力;家电制造业;因子分析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近几年来,中国家电制造业成为了中国制造的代表。日本经济新闻发布的2017年“全球主要商品与服务市场份额调查”显示,中国品牌在白色家电产业全球市场占有率均为世界第一,且都高于20%。对其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能对其他行业的发展起到参考作用。
以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关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为起点,竞争力理论在全球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Greenhalgh等(1996)将影响因素加以细化,分析了英国制造业中技术创新活动对其竞争力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成熟产业的业绩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对高技术产业在中短期内有显著的作用,这种作用会随着时间逐渐减弱。Fabio(2005)分别从国家和产业两个层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与技术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其结论为技术创新活动能够显著提高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而提高其出口业绩。王章豹等(2007)以我国制造业29个行业为样本,测算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的关联度。
二、模型方法与指标设计1.研究方法
本文以因子分析法构建竞争力评价体系对家电制造业进行竞争力评估。基本方法为通过因子分析求出2008-2017年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业与家电制造业行业在2017年的竞争力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
2.指标设计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操作性,本文选取大中型企业分行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研发能力情况两个方面作为竞争力测度的二级指标,包含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利润,出口交货值,内部研发费用,发明专利申请数,专利平均成本,有效发明专利数等7个指标。
三、实证分析
1.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
本文运用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来完成对主所选指标的相关性检验工作。数据的KMO统计量大于0.6,bartlett球形检验P值为0,说明指标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样本的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2.主成分提取
运行spss16.0,得到的两个主成分累计包含了原始变量92.8%以上的信息,表明这两个主成分对我国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较大。通过得到主成分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还可以得出各因子的得分系数矩阵,形成新的变量来取代原有的7个指标,它们之间的线性表达式为:
F1=0.33X1+0.37X2-0.17X3+0.32X4+0.04X5+0.14X6
+0.06X7
F2=—0.08X1-0.17X2+0.39X3-0.07X4+0.24X5-0.36X6
+0.21X7
3.竞争力得分
将标准化后的数据代入线性表达式中,得到行业2008-2017的竞争力得分依次为-1.77,-1.26,-1.01,-0.67,0.19,0.58,0.89,1.43,1.67,2.14。很明显,行业竞争力处于上升阶段。选取10个样本企业代表家电制造业,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计算得出家电制造业2017年的竞争力为-0.49,处于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业2011年与2012年之间的水平。
四、实证结果分析
1.家电制造业发展趋势
家电制造业属于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业,因此家电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业的发展一致,当前处于竞争力上升的状态。
2.工业大类与工业小类的比较
将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与家电制造业进行比较,发现家电制造业在行业大类中属于落后行业。通过观察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业中包含的工业小类,我们可以发现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等国家重点战略产业。政府对其的资助与扶持的力度不可避免的会有所倾斜,造成竞争力的差异出现。
五、政策建议
1.企业应注重科研投入
家电制造业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正是因为重视研发,在许多领域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取得如今的成绩。因此,企业应该继续重视研发,避免因为市场优势而重点关注维护市场地位,忽视技术革新。
2.政府需要构建鼓励研发的外部环境
政府的扶持对企业研发由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不应该在研发行为中缺位。一方面,需要通过相关政策确保产业中各行业的新产品及新技术的研发经费的可持续性投入;另一方面需要确保人力资源市场及商品市场环境的优化配置及充分竞争,使政府的扶持政策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1]MichaelPorter.LocationCompetitionandEconomicDevelop-ment:LocalClustersinaGlobalEconomy[J].EconomicDe-velopmentQuarterly,1991,(01):15-35.[2]Greenhalgh,Mavrotas,Wilson.IntellectualProperty,Techno-logicalAdvantageandTradePerformanceofUKManufactoryin-dustries[J].AppliedEconomics,1996(28):509-519.[3]FabioMontobbio.TheImpactofTechnologyandStruc-tural
ChangeonExportPerformanceinNineDevelopingCountries[J].WorldDevelopment,2005(4):56-62.
[4]王章豹,李垒.技术创新促进我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
J].工业技术经济,2007,(06):17-20.机制探析[
作者简介:黄弘杰(1992-),男,汉,福建福州,硕士,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