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机化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经济效益分析

2022-04-01 来源:钮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国・圈・团・园 文章编号:1671—7945(2006)10—0005—02 农机化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经济效益分析 山西省晋城市农机局刘彤红 摘要通过对晋城市几个农机化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进行调查,论述了农机化在农业生产和农 民增收中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指出了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农机化作用的切入点。 关键词 农机化农业生产 农民增收 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23—9 文献标志码B 十六大报告中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摆在了关 到1.2万元,而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 500元。2004 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地位,强调建设现代化农 年对陵川县农机大户周保平的调查中发现,周保平承 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构建和谐社会、建 包土地l5.3 hm ,仅2004年纯收入可达10.2万元,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均2.4万元,远远高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3 278元。 现阶段农业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节 农业机械是高科技成果在农村的典型体现,当农民一 本增效、规模经营,而要跨越这道“门槛”,就必须有先 旦掌握了这项技术和经营管理的经验,就能够获得比 进的农业机械作支撑。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普通农民更多的经济回报。农机经营者成为广大农民 农业机械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 队伍中头脑比较灵活,能够吃苦耐劳,靠自己的一技 要。200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对购 之长率先走向富裕的一个群体。据调查测算,农机具 买农机给予补贴的政策,充分说明中央把发展农机化 使用寿命一般在8 lO年,投入在20—30万元的农 提上了议事日程,而且为农机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准 机大户年收入均在8~l0万元,除去机械折旧,年纯 确定位。从近年来对晋城市几个农机化发展程度不同 收入在4—7万元,投入10万元左右的农机大户,年 的地区进行的调查来看,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和农民 纯收入可达2—3万元,还可解决3—5个农村劳动力 增收中主要产生以下5个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 的增收问题,农机作业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1 作业效益 2替代效益 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益是指农机经营者使用农业 农业机械的替代效益是指用农业机械替代人畜 机械从事农机化生产作业服务取得的直接收入,是农 力作业,从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到第二产业、第三 机化在农民增收中最直接的贡献。一方面,农机化作 产业服务所产生的收入,是农机化在促进农民增收中 业效益在农民收入中占有一定的份额。以2002年为 最根本的贡献。目前,在晋城市的广大农村,60%以 例,晋城市农机生产经营所取得的作业效益为25 920 上的农业劳动量是由农业机械来完成的。现在的农民 万元,可为农民人均增收155元,农机作业收入对全 对农业机械的依赖程度超过了其他任何手段,使用农 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直接贡献率为5.7%。区域经济 业机械不仅替代了人畜力作业,而最根本的是农业机 发展水平越高,农机化对农民收入的直接贡献率就越 械化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减轻了劳动强 高。另一方面,农机户人均纯收入普遍高于当地农民 度,在多数作业项目上,实现了时间、效率和经济的最 人均纯收入。2002年,全市农机户人均纯收入3 400 优化,从而为广大农民所接受和依赖。以小麦机械收 元,比农民人均纯收入2 724元高出676元,而农机 获为例,一台联合收割机日收小麦面积可达4.67 大户的收入比其他农民的收入高得更多。以高平市河 6.67 hm2,可替代近100个劳动力,工效高,损失小。其 西镇牛村袁天富等4个农机大户为例,人均年收入达 显著的替代作用和龙口夺食的增收作用,使得晋城市 【收稿日期】2006—08-20 【邮编】048000 【作者简介】 刘彤红(1968一),男,山西阳城人,经济师,主要从事农机鉴定管理工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的小麦联合收获机械化程度在跨区机收产业化模式 的推动下,由1995年的10%提高到现在的40%。据 调查统计,农业产业单一、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7O% 以上的地区,农民务农的时间不足2O%,8O%以上的 时间可用于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即使在丘陵山区,由 于小型机械的广泛运用,农机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作 用也在40%以上。在泽州巴公镇板桥村、金村镇霍秀 村等一批经济较发达的村庄,由于实行了土地规模经 营,建立了集体或个体机械化农场,务农人数不足 10%,90%以上的劳力从种植业中彻底解放出来从事 其他产业的生产或劳务输出。调查显示,凡农机化替 代作用明显的村,农民的收入水平一般相对较高,但 农业收入在总收人中的比重都相对较低,如霍秀村农 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 000元,而农业收入的比重仅为 7%。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农村剩 余劳动力的形成,为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前提 条件,但农机化替代效益的实现和提高还有赖于农业 产业化的升级、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整体 繁荣,从而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载体效益 农业机械化的载体效益是指把对农业增产增收 效果显著的农业实用技术通过农业机械这个载体大 面积推广应用,从而提高了农业增加值。这是科学技 术在农业方面的多元化运用对农业机械化提出的新 要求。就种植业而言,随着种子包衣技术、精少量播种 技术及化肥深施技术、植保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等一大批成熟的实用农机化技术的推广普及,其节本 增效的作用获得了人们的普遍认可。机械深施化肥可 提高肥效3O%左右;机械精少量播种可节种4O%左 右;机械秸秆还田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能, 平衡土壤养分等等。 4 延伸效益 农业机械的延伸效益是指农民通过对农产品进 行机械化加工而获取的附加效益。这是实施农业产业 结构调整战略对农机化提出的又一新要求。农副产品 加工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市 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逐渐为许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找 到了离土不离乡的就业门路,也为农民增收闯出了一 条新路。近年来,高平市河西镇的农副产品加工业获 得迅速发展,全镇农产品加工机械总量达到249台 (件),总价值1 000余万元,农副产品加工业收入达 280万元,占全镇农机经营总收入的1/3,为全镇农民 人均增收6O元。 5抗灾效益和生态效益 农业机械的抗灾效益是指以农业机械作为农业 救灾的主要手段在抗灾救灾中所减少的农业经济损 失。调查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增强农业的 抗灾救灾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干旱是晋城农业的主 要灾情,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水利资源较丰富的乡 村,每遇旱灾,农作物的播种、保苗及生长期的浇灌都 要靠农业机械来完成,而在贫水地区,人们的生产生 活用水等主要是靠农业机械来解决的。遇到特殊灾 害,如冰雹、洪涝、泥石流、虫害泛滥等,农业机械更是 农村首当其冲的抗灾救灾手段。 农业机械的生态效益是指通过实施农机工程和 技术带来的生态效益。随着国家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也成为农机化发展追求的目标之 一。近年来,农机部门大力推广免耕覆盖保护性耕作 技术,除了节本增效的作用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可 以避免土壤风蚀、沙化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环境,生态 效益显著。 在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 略的新形势下,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化对农民增收 的促进作用,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①强化政府 调控行为,加大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宏观 导向和支持力度。每年划出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作为 农机化发展资金;要不断加大对农机化科技进步的投 入,鼓励、支持农机科研推广部门开展技术创新,研 制、开发和引进新机具,推广新技术;要彻底减轻农机 户的不合理负担,切实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良好宽 松的环境。②推进农机科技创新,不断优化农机技术 结构和品种结构,努力提高农业机械的科技贡献率。 继续加强农业机械化在粮食生产领域的优势地位,不 断提高粮食生产的整体机械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 农业机械化的替代效益和载体效益;积极推进农机结 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大农机化向新兴农业产业的渗透 速度,积极推进经济作物、畜牧养殖业、林果业、农副 产品加工业等机械化进程,切实解决农业结构调整后 农业机械化技术滞后于生产需要的问题,最大限度地 为农民增收提供机械化支持。③扶持发展农机大户, 提高农机化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政府农 机管理部门在建立和完善农机服务体系过程中,要把 农机大户当作龙头来培养,在政策、资金、机具、技术、 信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予以扶持,使其尽快成为实 现农业机械化的骨干力量,成为推动农村科技进步的 先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