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以审美为核心”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2021-12-13 来源:钮旅网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基于“以审美为核心”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音乐论文

基于“以审美为核心”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文/杜亚娟

【摘 要】新课改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应以音乐独特的艺术美,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走近音乐、表现音乐和理解音乐,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 关键词

小学音乐;审美能力;素质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是情感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美,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我们的重心不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不是让学生成为一个个音乐家,而是让学生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因此,“审美教育”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教给学生乐理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歌曲中各种用来表现音乐的要素,形成深刻的审美体验。下面,笔者就从如下几方面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略谈浅见,以供同行参考。 一、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美感是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离开听觉,视觉是不能设想的。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主要依赖于听觉,而对音乐中流露的情感却很难去感受。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利于理解和感受的教学情境,开启感知音乐之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例如歌曲《我爱你,中国》,在欣赏歌曲时,笔者在课前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栩栩如生的森林山川、山海壮阔的雄伟景色,以及春苗秋果、田园庄稼等画面,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以可观可感的情境营造出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配合歌曲进行同步播放,从而让学生更能理解歌词中的形象的描绘,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语言尽显祖国大好河山,怎不叫人为之魂牵梦萦、心潮澎湃?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巧妙引入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引导学生学会用审美的耳朵、眼睛去发现、感知,逐渐上升到审美的感知状态。

二、走近音乐,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美的想象比知识更加重要”。小学生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而音乐作品又能给人一个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学生每一次驰骋想象的过程,都是走近音乐、迈向审美更高层次的一个阶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节奏、旋律、音乐、速度、调式、曲式、和声等表现形式,充分发挥想象,去“勾画”出一幅幅可“视”的音乐画面,体会音乐情感的升华。

例如歌曲《春晓》,曲调优美,诗情画意,在欣赏时,教师可利用教室里现有的音源,如:搓揉塑料袋、纸张,抖动书本表现风声,用矿泉水的空瓶装砂子,发出“沙沙”的雨声,以及钥匙的抖动声等,模拟营造“春晓”的意境,并引导学生想象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早晨,一时间,鸡叫、鸟叫、酣声、风声、雨声、泉水流动声等,在教室里肆无忌惮的响起来。

在音乐想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大胆的发表意见,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去描述出一幅幅春晓的画面,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沉浸其间,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乐曲意境的感受,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活力。 三、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也是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音乐的表现

2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形式多元也多彩,教师可以把课堂主体的权利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边歌唱、边表演,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能增加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理解。

例如在教学《茉莉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这道江苏民歌中既纯美又含蓄的音乐形象,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

1.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茉莉花》片段,并练习用竖笛吹奏,进一步熟悉歌曲,感受并表现作品的旋律美。

2.简单的节奏二声部,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击打节拍,另一组拍出节奏型,以小节为单位交替进行,感受并表现作品的乐律美。

3.乐器合奏,在歌唱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分组,运用竖笛、三角铁等乐器为旋律伴奏,感受并表现作品的情境美。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体会作品中抒情、委婉、细腻、流畅的特点,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四、理解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在对音乐作品欣赏的过程中,不仅能让人享受到音乐的美妙,也会激发听者的思维活动,进行产生不同的情感涟漪和表现冲动。在审美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对美的感受和鉴赏,通过即兴表演转化成对美的表达、创造的能力。

例如歌曲《跳绳》,对于歌曲中的“花皮球”,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其他器具的名字来代替,充分想象自己在游戏中是怎样玩的,心情如何等,用自己的词汇尝试为整首乐曲的歌词进行创编。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活

3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跃,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在创编作品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感受音乐作品中的美,离不开对音乐作品本身的理解和认识。在对作品的创编过程中,学生需要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入审美想象的圣境,才能有所表达和创造,最终提高审美创造能力。

“音乐和旋律把灵魂引向奥妙。”音乐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也是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下,我们教师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不再重理轻文、重技轻艺,在音乐的殿堂中让学生多感知、多想象、多体验,从而陶冶其情操,净化其心灵,使音乐艺术成为其理解尊重文化的一种符号。 参考文献

[1]姜莹.刍议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审美教育[J].教师,2014.1 2:106-107

[2]周惠玲.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解析[J].音乐时空,2014.3:154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4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