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地理系艾克拜尔(10071710140) 浙江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浙江省地处东海之滨,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其北面为水网密布的杭嘉湖平原,南部为山地丘陵,山地一般呈东北—西南走向。其中浙西山地以沉积岩为主,石灰岩广泛分布,浙东山地丘陵多火山岩,危崖绝壁和深谷经常交替出现。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和岛屿,其中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安徽休宁县青芝棣尖,全长50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浙江省内约3.56平方公里,其余分数安徽、福建、江西省,钱塘江多年平均径流量40亿m³,含沙量极少,平均为千分之五。钱塘江河道曲折,上游为山溪性河道,宽窄相间;中游为丘陵;下游江口外呈喇叭状,江口逐渐展宽,主要支流有溪江、新安江、分水江等。干流各段随地命名,自发源地至衢州有江山港和乌溪江汇入,城衢江;至兰溪市金华江注入后,更名兰江;到了梅城与主要支流新安江回合后成为干流,称桐江;桐庐以下更名富春江;最早的钱塘江位于今天的闻江堰以下。(其水系图参见附图一)钱塘江临近中国东南沿海,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温度17℃,年均降水量1600㎜,河床径流年内、年际变化较大,洪涝灾害频繁。
杭州地区位于浙江省的北部,地形以水网密布的杭嘉湖平原为依托,地理位置处于浙西山地与长江三角洲的衔接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此次野外实习主要考察了杭州地区水系水文特征,包括新安江、分水江、富春江流域,实地考察了新安江水电站、分水江水文站,对于水电站、水文站有了初步的认识。
实习地点: 新安江流域,新安江水电站,分水江水文站
实习时间: 8月26日—9月3日 实习内容:
1. 新安江流域的概况
新安江位于浙江的西北部、安徽的南部,东经117°41’—119°30’,北纬29°20’—30°20’之间。新安江是钱塘江上的主干流,它发源于安徽、江西怀玉山主峰六股尖,整个长323㎞,流域面积10442平方千米。新安江水电站建成前实测最大流量为13000 m³/s,最小流量为11.0m³/s,水库建成后最大流量达到23350 m³/s。流域内植被良好,流域泥沙在水库附近沉积,新安江下游近坝区水流清澈。
2. 新安江水电站的概况
新安江水电站是1957年4月开始建设的,是建国后我国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主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新安江水电站控制流域面积10442平方公里,占新安江流域面积的89.4%。水电站总装机容量662.5MW,设计保证出电178MW,设计年均发电量18.6亿Km*h,担负浙江地区乃至华东地区电网的调频、调峰、事故备用等重任。新安江水库是多年调节的大型水库,正常高水位106.5m.相应库容168.937亿m³;死水位86.0m,相应库容75.742亿m³,年调节库容34.5亿m³,防洪限制水位106.5m至最高水位114m之间的调洪库容为42.82亿m³,水库淹没2.1万hm2,移民约29万人。水库性能主要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航运灌溉、旅游等综合效益,但水库内未开通船闸,千岛湖是新安江大坝建成后形成的人工自然景观。此次实习主要考察的是建德县内的新安江流域情况。
3.对新安江水库的详细分析
为建设新安江水电站,淳安、建德两处居民付出了了巨大的牺牲,新安江也不负重托对水文情势、浙江地区气候、水质、水温、环境、各种生物、农业生态、区域经济、人类健康、旅游环境等产生了积极影响,具体而言:水库使下游水量年均分配均匀,增加了枯水期流量,减少了丰水期流量,提高了下游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量;水库形成后,由于水温一般恒定在14℃左右,有利于周围植被的生长,水体本身对空气温度、湿度也有调节作用;由于水体的自净、降解作用,周围水质得到很大改善,千岛湖水深34米处水体可达到国家一类水标准,成为浙江地区主要生活饮用水;水电站的新建打破水库区原有的产业结构,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千岛湖的形成大大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但是他还是有一些损害性一面,新安江水电站这把双刃剑也对浙江地区的原有的环境在某些方面造成了破坏:由于设计时未考虑船闸建设,使得上下游航运在此截断,严重影响了浙西、皖南的水上运输;水电站轮机进口水位在68米到72米之高程(水下18—22米),故水温较低,只有10℃左右,这必然不利于下游渔业发展,尤其是回流产卵鱼类的减少;水库建立必然导致下游河流、地貌重新改道塑造,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总的来说,电站再给华东地区带来极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当地居民生活、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破坏,但从目前来看很明显在宏观调节上利远大于弊。
4. 分水江流域
分水江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是钱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安徽省绩溪县白云岭。钱塘江主流昌化溪与直流天目溪在临安市境内紫溪会和后史称分水江,其流域面积为3444平方千米,主流全长162.4千米,总落差962米,平均坡降5.9‰,流域内雨量站23个,水文站两个,包括昌化溪青山殿水文站和分水江水文站,后者是我们实习的目的地。流域属浙西典型低山丘陵,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流域多年年均降水量1638.2mm,分水江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79.0m³/s,青山殿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相对较低为45.8 m³/s。.
5. 富春江流域的水文特点
富春江水系位于钱塘江水系中游,西起建德梅城严东光,向东流经建梅、桐庐、富阳至浦阳江与之汇合,富春江干流全长112千米,平均水深20米,流速在0.2-0.3m/s,年均降水量1501mm,蒸发量805mm,区间积水面积6658平方千米,多年径流量305亿m³,枯水期其流量主要依赖于新安江水库调节水流,其95%保证率的枯水量为150~200m³/s。分水江为富春江最大的支流。水流是塑造流水地貌的主动力,河流的水文特征决定了该河流上发育地貌类型的规模及形态,例如钱塘江含沙量及特殊的形态决定了其不能形成三角洲,又如富春江独特的束窄河道使其上壅水区能发育大大小小的江心洲等。
实习过程中实地考察了富春江下游水文特征,在其下游壅水区由于水流、河床、泥沙三者相互影响,形成典型的河流地貌江心洲,河床属分汊形河床,洲头流速较大,洲尾有一个低流速区,最终导致江心洲有后移趋势。新沙岛的形成使得富春江主流分岔为左右两支,由于水流具有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特性,两岸山地长期受到侵蚀,从而为江心洲连锁反应创造了物质条件。
洪水期流量极大增加,水位明显升高,也会在新沙岛的建筑上留下洪痕。实习观测到的洪痕是1997年该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时留下的,当时最高水位达到9.94米,至于历史上最高洪痕的确定一般是通过走访年长者来确认的。最高洪痕的确定是河流地貌地区意义重大的举措,它是长久建筑规划设计的重要指数。水文要素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在新沙岛表现为:富春江大桥的建成改变了局部水文要素,由于截断面减小,水位升高,流速增大,流量也因此发生改变。
实习总结与感悟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我们要保护好水资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有些破坏水资源的干净,不节约水资源利用。这次实习对我来说意义很深。我们真正的体会到了水的来源和处理过程,从而知道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深刻地认识到了野外实习的重要性。我们通过野外实习实地水文观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各种水文类型的基本形态,基本特征,河流物质组成,发育过程和演化历史,了解河流的演化规律,小流域地貌的发育,空间组合规律;培养了野外观查,动手和分析等技能;巩固和深化对水文学的理解,充分锻炼了在测,记,算绘个方面的能力。明显的提高了我们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这次实习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上很有帮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