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常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幼儿园教育可以说是每个孩子成长个过程中必定会遇到的一个阶段,幼儿园教育也是孩子在真正进入教育体系之前适应阶段,所以幼儿园教育可以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众多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对待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幼儿园在保教过程中沿袭下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则和习惯。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幼儿园常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常规教育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在园的生活质量。
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实施常规教育时存在着以下问题,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的常规教育。
一是自由型常规教育。教师强调让幼儿自由地发展,认为常规教育是对幼儿主体性的限制。所以,教师较多地考虑如何让幼儿“活”起来,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由活动,却忽视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要求,结果滋长了幼儿自由散漫的习性。
二是管制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将“常规教育”和“如何管理幼儿”等同看待。常规教育成了对幼儿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以督促、提醒和提要求为主,对违反常规的幼儿进行惩罚,其结果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使幼儿成为了“木头人”,甚至使有些幼儿从心理上抵触教师,不喜欢幼儿园。
三是教条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把教育的规则“教条化”,认为常规教育是不可改变的。他们在实践中死板地看待问题,坚持已有的规定。如吃饭一定要都吃完才能走,不考虑幼儿的身体和食欲等问题。这种方式势必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是说教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通常采用说教的方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并且这类教育方式以限制性的常规居多,如“不许大声说话”“不能乱丢玩具”等,却没有引导幼儿去理解行为被禁止的真正原因,忽视了幼儿通过体验习得常规的特点。
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应采取的对策:
一、规范幼儿行为,形成良好常规
实施自由型常规教育的教师以新教师为主。他们在管理常规方面没有丰富的经验,多年习得的儿童观告诉他们: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充分的发展空间,让幼儿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所以教师不应该给幼儿过多的限制。这些教师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他们考虑到了幼儿个体的发展,但没有顾及幼儿的整体发展。“人人自由则无自由”,如果对于每个幼儿都放任自由,那么一个班级二十多个幼儿就会使整个环境变得吵吵闹闹,什么活动都进行不下去。
因此,教师应认识到,必要的常规对幼儿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学习在集体中生活,也可以有助于教师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通过常规教育规范幼儿行为,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促进幼儿对生活知识和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发展自理、自律能力,学习协调与他人关系的技能,形成群体意识,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实施自由型常规教育的教师还需要在幼儿心中树立威信,与每个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促使幼儿和谐相处。当然,这种威信要让幼儿认为教师的指令和建议是既有益于他们的共同生活,也有益于他们个人发展的。只有这样,幼儿才会愿意听从教师的指令和建议。
二、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从他律转为自律
管制型常规教育的教师认为常规教育就是“管住幼儿”,每个幼儿都应该依照一定的行为规范活动。这类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保障了一切事情顺畅地进行,减少了由人际冲突带来的安全隐患,让幼儿安全、健康地在幼儿园生活。
三、运用多种方式促进幼儿常规的养成
说教型常规教育存在方法单
一、活动乏味等问题。因此,在常规教育中,教师要准备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帮助幼儿实际体验常规的重要性,而不能单凭说教的形式。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加上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说教的方法对于他们是很难起作用的。只有以具体、生动的方式,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及学习模仿的兴趣。
如故事讲述法,通过讲述<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让幼儿形象地了解爱惜粮食的重要性;儿歌讲述法,通过讲述《洗手歌》,既让幼儿熟练地掌握了洗手的要领,又让幼儿把握了动作的先后顺序:歌曲表演法,通过表演《三轻歌》,让幼儿在表演中体会到走路轻、说话轻的作用:榜样示范法,运用正面的榜样为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
以上四点对策只是许多常规教育方法的一部分,远远不能应对所有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如何在实践中体会、总结、反思并最终形成一套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方法是目前幼儿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幼儿教育在其发展中也不断向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问题,因此,没有哪一种方法是永远有效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方法和观点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总结,形成体系,推进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