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位 论 文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郭士俊
指导教师姓名: 胡 悦 教 授 河北工业大学
申请学位级别: 硕 士 学科、专业名称:企业管理 论文提交日期: 2012年11月 论文答辩日期: 2012年12月 学位授予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 阅 人:
2012年11月
Thesis Submitted to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or
The Master Degree of Corporate Management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by Guo Shijun
Supervisor: Prof. Hu Yue
November 2012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摘 要
随着产学研合作的深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产学研合作的一种全新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和发展。实践证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际运行中,从组建到运行每一环节都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证联盟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已成为当前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
论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文献法、案例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首先,利用文献分析和理论性分析方法,对联盟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其次,分析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的可行性,确定了建模目的及系统边界,建立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Vensim软件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赋值和定义,设定初始值,使模型表现出现实系统的变化趋势;然后,在验证模型有效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仿真模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得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应包括盟员的选择机制、信任机制、沟通机制、激励机制、资源共享机制、风险防范机制、人才流动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八个机制,并且在联盟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机制的作用程度不同,应对不同阶段的相应机制进行着重管理。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论,对联盟运行机制的构建及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
i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as a new mode is rising and developing rapidly in the global scal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the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However, the strategic alliance in China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ion stage, in actual operation, many problems are waiting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every link from the formation to the operation. Therefore, how to establish effective operation mechanism to ensure the alliance continued,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real and urgent problem.
The thesis is organized with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case analysis method,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ystem dynamics method. First, the thesis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problems of the alliance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Second, the thesis analys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ystem dynamics method, determined the modeling purpose and the boundary of the system, established system dynamics model for operation system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And accomplished the model parameter assignment and definition using Vensim software, the model exhibits tendency of the realistic system by setting the initial value.Then, the model simulation was implemented on the basis of the validity is prov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imulation results,concluded that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should contain eight mechanism---selection mechanism, trust mechanism,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incentive mechanism, resource sharing mechanism, risk prevention mechanism, talent flow mechanism, interest distribution mechanism.Because the mechanisms presented different effection in different stage of the life cycle,we should focuse on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sms in different stag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Alliance.
KEY WORDS: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operation mechanism, system dynamics, analogue simulation
ii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1-1研究背景 .........................................................................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1-3研究内容及框架 ................................................................... 2 §1-4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3
第二章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5
§2-1核心概念界定 ..................................................................... 5
2-1-1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概念及内涵 ................................................................................................ 5 2-1-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概念 ............................................................................................ 5 §2-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动因研究 ..................................................... 6 §2-3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影响因素研究 ................................................. 7 §2-4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 8 §2-5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合作模式研究 ............................................... 9
2-5-1根据主导者分类 ................................................................................................................................ 9 2-5-2根据存在形式分类 ........................................................................................................................... 11 2-5-3根据法律形态分类 .......................................................................................................................... 12
第三章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分析 ........... 14
§3-1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命周期模型 ................................................ 14
3-1-1组建阶段 .......................................................................................................................................... 14 3-1-2成长阶段 .......................................................................................................................................... 15 3-1-3成熟阶段 .......................................................................................................................................... 15 3-1-4衰退阶段 .......................................................................................................................................... 15 §3-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影响因素分析 ................................................ 16
3-2-1匹配性影响因素分析 ...................................................................................................................... 16 3-2-2互动性影响因素分析 ...................................................................................................................... 17 3-2-3共赢性影响因素分析 ...................................................................................................................... 20 §3-3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存在问题分析 ................................................ 21
3-3-1组织间存在差异 .............................................................................................................................. 22 3-3-2沟通渠道不畅通 .............................................................................................................................. 22 3-3-3利益分配不合理 .............................................................................................................................. 22 3-3-4外部环境不理想 .............................................................................................................................. 22
第四章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系统动力学模型 ................... 24
§4-1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 24 §4-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基础 ................................ 25
4-2-1建模目的与边界确定 ...................................................................................................................... 25
iii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4-2-2系统动力学研究框架 ....................................................................................................................... 26 §4-3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27
4-3-1联盟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 ............................................................................................................... 27 4-3-2联盟运行的系统流图 ....................................................................................................................... 30 4-3-3变量定义及参数估计 ....................................................................................................................... 32 §4-4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有效性检验 ............................... 33
4-4-1心智模型测试 ................................................................................................................................... 33 4-4-2模型结构测试 ................................................................................................................................... 35 4-4-3参数估计测试 ................................................................................................................................... 35 §4-5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的仿真模拟 ........................................... 35
4-5-1信任水平参数的仿真分析 ............................................................................................................... 38 4-5-2匹配性参数的仿真分析 ................................................................................................................... 38 4-5-3互动性参数的仿真分析 ................................................................................................................... 38 4-5-4共赢性参数的仿真分析 ................................................................................................................... 38 4-5-5环境政策支持力度参数的仿真分析 ............................................................................................... 39
第五章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的构建 ....................... 40
§5-1联盟的运行机制框架 .............................................................. 40 §5-2组建阶段的运行机制 .............................................................. 41
5-2-1选择机制 ........................................................................................................................................... 41 5-2-2信任机制 ........................................................................................................................................... 42 §5-3成长阶段的运行机制 .............................................................. 43
5-3-1沟通机制 ........................................................................................................................................... 43 5-3-2激励机制 ........................................................................................................................................... 45 5-3-3资源共享机制 ................................................................................................................................... 46 §5-4成熟阶段的运行机制 .............................................................. 47
5-4-1人才流动机制 ................................................................................................................................... 47 5-4-2利益分配机制 ................................................................................................................................... 48 5-4-3风险防范机制 ................................................................................................................................... 49 §5-5完善联盟运行机制的相关策略 ...................................................... 50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52
§6-1结论 ............................................................................ 52 §6-2展望 ............................................................................ 52
参考文献: ...................................................... 53 附录A ........................................................... 56 致 谢 .......................................................... 58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59
iv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但是企业创新能力薄弱、技术研发等资源有限,而高校、科研机构是国家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拥有着众多不同研发特色的创新团队和创新型人才,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于是各国便纷纷寻求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各种经济实体间的联盟,形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求满足企业的需求,增强其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从国际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情况看,上世纪20年代,英国就出现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雏形——研究联合体(Research Association)。这种模式后来扩散到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挪威等欧洲国家。近年来,作为产学研合作的一种全新模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纳。日本模仿研究联合体建立的“工矿业技术研究组织”、“VLSI大规模集成电路合作组织”,美国成立的SEMATECH半导体制造技术研发联盟,欧洲成立的IMEC微电子研究中心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他们各国产业结构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起步较晚。自1992年,国务院经贸办、国家教委和中科院在北京联合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才以较快的速度在全国开展起来。随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新形势在我国各界引起了关注。2007年6月10日,我国首批成立了钢铁可循环流程、新一代煤(能源)化工、煤炭开发利用和农业装备四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之后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等国家六部门于2008年12月30日联合颁发的《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极大的促进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各地区的大力开展。在国家的大力推动和产业创新体系的构建下,各省各地区纷纷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极大的促进了产业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53个国家高新区中已经先后成立了30多个产业技术联盟,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环保新能源领域
[1]
。北京是科技创新的发源地,到2010年初,北京市的产业技术创新战
略联盟已经超过100家,成员单位超过5000家,2002年成立的闪联是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联盟之一。
实践证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促进产业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我国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研究和实践才刚刚起步,在实际运作中,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一直存在合作时间短、信息不对称、价值观念的冲突、合作目标的冲突、信息交流网络不健全、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合作障碍,致使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效率不高。因此为了保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蓬勃发展,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高效的运行机制。
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诸多影响因素增加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困难,制约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因此如何完善和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成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用系统学方法探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影响因素及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系统的运行机制,并对选择机制、信任机制、沟通机制、激励机制、资源共享机制、人才流动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方面提出相关的策略和建议,希望可以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一种全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大量涌现,成为企业提高创新效率、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方式。本文的研究主要针对现有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发,因此,本文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理论意义方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一个新型概念,是当下各界学者的研究热点。当前国内学者大多是基于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及其构建的研究,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的研究也大多是宏观层面的政策分析,缺乏具体的深层次的研究。本文从系统动力学和联盟的生命周期角度出发,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运用一种动态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在此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框架,并对各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本文的研究拓宽了现有理论的研究视角,有助于完善和补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以及深层次构建理论的不足。
在实践意义方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我国还处于试验阶段,运行机制的不完善使其在实施过程中创新效率低下、生命周期短暂。本文从系统动态的角度出发,揭示了影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稳定运行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并对联盟机制的构建提出相关建议和策略,为联盟成员认识并消除影响联盟运行的不利因素提供了指导,本文有助于解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1-3研究内容及框架
本文基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相关理论,通过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构建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框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在本章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应用的方法以及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是相关研究成果综述。在这一章,首先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国内外关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形成动因、影响因素、运行机制等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归纳总结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模式的类型。
第三章是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在这一章首先分析了产业
2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主要决策内容,然后按照联盟生命周期的划分阶段,将联盟的影响因素分为匹配性、互动性和共赢性三个模块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当前联盟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本章是论文的重点和难点。首先对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在证明可行的基础上,分析了模型建立的基础,并绘制了联盟的系统流图,对变量进行了定义,利用系统动力学软件设置了参数的函数关系和参数值,使模型得以运行;然后对构建的模型进行了有效性检验,在验证模型有效的基础上,对联盟的运行机制进行了仿真模拟。
第五章是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的构建。根据上一章中仿真模拟的结果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框架,并根据模型的仿真结果,针对联盟的各个阶段提出相关机制的构建。
第六章是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对未来的研究建议。 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图1.1所示: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影响因素及 存在问题分析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方法可行性分析 模型构建基础 联盟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模型有效性检验 模型的仿真模拟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构建 机制框架 机制构建 结论与展望
图1.1论文框架
Fig.1.1 The Framework of Dissertation
§1-4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理论性分析、系统动力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文献法是通过
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分析和研究,归纳和总结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合作模式以及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特征和决策内容。理论性分析方法主要体现在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命周期中个环节中各因素对联盟运行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系统动力学方法是本文主要应用的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模型,通过对单因素或因素组合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不同时期影响联盟运行的关键因素,为联盟运行机制的构建提供可靠性依据。案例分析法是指通过对现实中存在的比较成功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为本文构建的运行机制提供可行性依据。 1-4-2可能的创新点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研读,发现虽然学者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大多都比较分散,缺乏系统的整体的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的构建,研究视角缺乏动态性,并且将系统动力学应用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的研究还比较鲜见。然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的特点也不相同。因此,本文从比较新颖的动态的研究视角——联盟的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分析总结联盟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存在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动态的研究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模拟,筛选出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提出系统的科学合理的构建方案。
4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第二章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2-1核心概念界定
2-1-1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概念及内涵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应该追溯到战略联盟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战略联盟的概念最早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J. Hopland)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R. Nigel)提出,他们认为,战略联盟指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以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为基础,为获取竞争优势、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拥有市场,通过签订协议或契约而形成的一种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松散的合作模式。在技术创新环节组成的战略联盟即是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研究者发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随着对产学研合作的实践和深化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产学研合作的一种全新模式应运而生。我国科技部等六部门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定义为:“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它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极大的促进了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国家创新能力,成为各界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很多学者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内涵都做了相关论述。总的来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组成要素方面,首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研发项目和科研成果必须符合国家的战略目标和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其次,签订联盟协议或契约,对联盟单位进行法律约束和制约;再者,联盟单位要共同投入,资源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2)组织形态方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以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企业为主体,以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为基础确定研发方向、科技创新标准,通过集中各种优势资源所建立的一种长期的稳定的战略性的制度化的利益共同体。(3)运行机制方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契约关系规范联盟单位的行为,为联盟提供法律保障;通过契约规定联盟成员的责权利,确定投入、利益分配、风险承担、知识产权归属等机制,保障联盟的稳定运行。(4)主要任务方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要完成以下任务:①实现技术联合攻关,突破核心技术,组织并实现联盟成员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和合理利用;②形成联盟公共技术平台,提高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知识产权分享,形成产业技术标准;③实现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提升产业创新能力;④联合培养人才,通过人员的交流和互动,实现多元化人才的培养,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 2-1-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概念
“机制”一词最早源于希腊文,对应的英文单词是mechanism,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借用此词,在研究生物的功能时,通常说要分析它的机制,也就是研究有机体的结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以及发生变化时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对有机体的影响及各器官之间的相互调节方式。后
5
3
[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来,“机制”一词被引申到不同领域,便有了不同的机制,如管理机制、经济机制等。系统理论的观点认为,机制是指为维持并实现系统的潜在功能,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式,以及其内在的协调方式和协调原理
[4]
。从机制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机制具有以下特
点:(1)依存性。机制必须是以系统为载体的,单个的孤立的物质没有机制可言,只有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系统才存在机制的问题;(2)内因性。机制通过对系统内部产生作用,促进系统的稳定和发展,是系统进化的“内因”;(3)整体性。组成系统的各要素虽然有各自的功能和特点,但都是为系统的整体功能服务的,因此,研究机制问题必须从系统的整体出发,机制是指整体的机制,任一部分的功能失灵,都会导致机制的无效。
那么什么是运行机制呢?我们知道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由多要素组成,并且各要素在系统的运行中都发挥着各自的功能,那么运行机制的作用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规则及相关制度将各要素功能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从而保障系统功能的实现。因此,本文认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是指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系统为载体,在其运行的各个环节中影响因素的结构、功能及联系,以及这些因素在各环节中的运作原理及运作方式。
§2-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动因研究
关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形成动因,国外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却是很少。从搜集文献来看,国外学者主要从组织学习理论、资源基础理论、战略理论、系统学理论等理论方面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动因进行了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联盟的内外部动力因素进行了阐述。
Carayannis和Hazlett(1998)认为从合作伙伴身上获取更多的组织学习机会是产学研战略联盟形成的主要动因,他们之间通过建立“虚拟组织”为对方提供自己的优势,比如高校可以向企业提供研究成果、科技知识,企业可以向高校提供应用经验、符合实际需求的研究项目
[5]
。Ioannidis(1999)
[6]
认为,产学研联盟是一种跨组织的合作现象,其动机是通过组建联盟形成知识共享和知识转移。
Gopalakrishnan(2001)认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在能力和资源等方面具有互补性,这种互补性是促使其合作的关键动力。Sherwood和Butts(2004)认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所以采取合作方式组建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关键在于联盟可以提升合作者自身的竞争能力,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企业能够通联盟提升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高校、科研院所也可以通过联盟提升自己的学术地位
[7]
。Gica等学者(2004)认为,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联盟的主体——企业、高校和科研院
所以及外部环境构成了一个整体系统,联盟伙伴的自身需求和战略目标是形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的内在动因,同时还有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如社会、法律、政策环境
[8]
。
王英俊(2005)认为促使“官产学研”合作的外部动力是知识经济的崛起、市场全球化的形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9]
。刘俊(2006)认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的动因有三:基本动力,外部
动力和内部动力。基本动力是利益的驱使,外部动力包括市场因素、科技发展因素、政策因素,内部动力是指产学研合作系统内部各主体对组建创新联盟产生的内驱动
[10]
。张曼平(2009)将产学研结合
的动因概括为三个迫切需要:增强地区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企业掌
6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握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高校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水平,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名校的迫切需要
[11]
。
§2-3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影响因素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联盟的影响因素进行过大量研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一种不同组织间的联盟,有着一般联盟的共性,也有着其的特殊性,因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影响因素既包括一般联盟的影响因素又有着特殊因素对其产生影响。
Mohr、Spekman(1994)对计算机产业中的制造商和经销商之间的联盟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盟员间有效的沟通可以提升联盟绩
[12]
。Bruhn(1995)提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的合作项目多来自交
叉学科领域,联盟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使得联盟内部出现权责利不对等、期望不明确,从而引发联盟内部的冲突和不协调,导致联盟的不稳定甚至是解体
[13]
。Yong S·Lee(1996)对美国115所
大学986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证明大学虽然是研究型的组织文化,但是并不排斥以应用为目的的行为,阻碍产学研使命的真正障碍在于没能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起有效的沟通桥梁
[14]
。Norman(2004)基于组
织学习理论及交易成本理论,建立了信任关系模型,并用实证调查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证明,信任机制对联盟成员间的信息交流有促进作用,与联盟的产出和满意水平成正相关关系。Siegel Donald和Waldman David指出高校和企业间技术转移存在障碍,这种障碍来自于两种组建文化的不融合,组织机构缺乏灵活性,以及在进行利益分配时存在冲突
[15]
。Elmuti, Abebe和 Nicolosi(2005)
利用战略联盟理论来解释产学研联盟的不稳定性,他们认为,产学研联盟作为战略联盟的一种形式,缺乏信任、缺乏战略思想、组织文化不融合、系统未整合等这些普通联盟存在的一些问题都会影响到产学研联盟的稳定性,给联盟带来风险
[16]
。Gomes-Cassere B等将企业技术联盟视为共享技术知识的
平台组织形式,以专利引用数作为衡量标准,为战略联盟对企业间知识流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并指出:伙伴企业间技术的、地域的和商业的相似性对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具有积极影响
[17]
。
杨显贵(2009)分别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内部和外部阐述了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其中内部影响因素包括企业家的技术创新精神、组织学习能力、R&D投入水平,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产业专利统计量,外部影响因素主要从政策环境、技术创新机制、中介机构、大学和科研机构、产业结构五方面进行了分析
[18]
。秦玮,徐飞(2011)分析产学合作动机和合作行为与联盟绩效之间的逻辑关
系,将联盟绩效的测量划分为目标达成度、合作满意度、联盟贡献度三个维度。研究得出除了产学双方加入联盟的合作动机外,产学双方的合作行为如资源投入、交流沟通和信息共享也会影响联盟的绩效
[19]
。魏奇锋,顾新(2011)认为产学研联盟应包括知识联盟、技术联盟和产品联盟,并从环境因素、
组织因素、个人因素和知识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知识联盟中知识共享的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包括政策环境、组织文化和管理制度,组织因素包括信任来源、知识产权归属和知识共享成本与收益,知识因素主要是从线性和隐形、知识的类别方面进行研究
[20]
。陈佳(2011)认为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盟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组织要素和制度要素是影响联盟治理模式的关键因素,并将组织要素划分为组织能力、组织信任、关系类型,将制度要素从共享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开放性机制,分别阐述了这几个细分方面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影响
[21]
。
7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2-4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关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国内学者做出了许多贡献。
关于动力机制的研究。王雪原(2006)等学者给出了动力机制的定义,指通过利益驱动、优势互补、政策推进、发展需求等因素,激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产生结盟意愿,提高结盟兴趣,巩固联盟发展的有关政策、制度和运作方式
[22]
。邬备民,李政(2010)认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积极吸
收原有相对成熟的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特点,摒弃原有模式的弊端,通过联盟自身的组织工作,积极建立“政府推动、内部联动、市场互动”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23]
。
关于选择机制的研究。施金亮(2006)从四个方面展开构建了战略联盟伙伴的选择机制。(1)确认战略联盟伙伴的核心价值。企业的核心价值包括:信任、宽容、合作、承诺和互利关系。(2)评价企业的竞争实力和信誉。竞争实力包括技术水平、利润率、市场占有率、资源占有率等多种指标,信誉是指企业在以往经济活动中是否遵循诚信的原则、遵守诺言等。(3)与有协作取胜愿望的对方沟通。战略联盟双方协作意愿程度的高低由贡献和诱因两因素决定。(4)战略目标一致,对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
[24]
。钟丽萍(2010)认为选择企业作为联盟对象时,应考虑企业的核心能力、特色资源、诚信、研
发能力、财务状况、企业文化等,在选择高校和科研院所时,应主要考虑其科技优势资源和技术特色、创新团队、科研成果等
[25]
。马永红(2011)等学者给出了选择伙伴应遵循的原则,即可信任性、兼容
[26]
性、互补性、双赢性和灵活性。
关于信任机制的研究。权英(2009)提出了从建立自身可信任形象、建立多样化沟通渠道、建立机会主义防范机制、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制度、形成联盟统一文化五个途径建立联盟的信任机制
[27]
。
马永红(2011)等学者从信任的产生机制、信任的运行机制、信任的保障机制三方面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信任机制。毛加强(2008)等学者在研究产学研合作中信任的来源及信任的主要影响因素基础之上,分析了信任的产生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信任机制模型
[28]
。
关于沟通机制的研究。张伟(2005)阐述了信息沟通在产学研结合中的重要意义,认为产学研结合系统中需要进行沟通的信息内容比较多,因此,沟通的方式也应该多方位、全面化,既要重视联盟内外部信息沟通也要重视非组织形式的沟通,还应注重培养技术型市场桥梁人物
[29]
。周鹏飞(2008)
等学者提出沟通会影响大学与企业间知识互动的品质和内容,因此,沟通机制的建立能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长效发展
[30]
。
关于风险管理机制的研究。刘璐(2010)分析了联盟的内外部风险的构成,其中内部风险包括盟友选择不当、技术创新不够、成果转化失败、内部缺乏信任、利益分配不合理、融资困难等,外部风险包括政策环境的变化、竞争对手的挑战等,为了减少风险给联盟带来的危害,应从完善契约制度、做好市场评估、实行全过程风险监控三方面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31]
。欧广远(2011)从制度建设着手,
认为要想实现最大限度的风险防范,就要(1)完善法律政策等产学研合作的制度环境,(2)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3)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32]
。
关于利益分配机制的研究。叶宏(2007)认为利益分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以合同的形式预先确定下来,把各方所必须履行的义务,需要承担的责任、拥有的权力、享受的利益和利益分配方式,通过协商作出明确规定
[33]
。沈静波(2008)提出利益和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即谁投资多谁收益大,
8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谁决策谁负责,谁掌握项目进展的主动权谁负责,谁影响了项目的进展谁负责,谁承担的风险大谁收益多
[34]
。刘旭东(2009)等学者认为产学研战略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的核心问题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知
[35]
识产权的评估,应按照市场机制建立以知识产权为中心的利益分配机制。
此外,有的学者还从联盟的主体及分工、政府政策及中介机构等方面对联盟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
从文献来看,学者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但是分析目前的研究成果,尚存在两方面问题:(1)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定性和浅层次的分析上,研究比较分散,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的组建方案缺乏系统的深层次的构建;(2)思维线性和静态化,在研究过程中将联盟视为静态不变的,然而联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应针对联盟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因此,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应采取科学的、先进的研究方法,跳出静态的思维方式,抓住联盟的关键影响因素,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进行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2-5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合作模式研究
关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模式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分类研究,本文对现有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要的合作模式类型进行了梳理。 2-5-1根据主导者分类 (1)政府推动型模式
政府推动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强调政府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旨在解决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关键问题而组成的联合行动。
高校 企业 科研院所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盟 政 府 推 动 图2.1 政府推动型模式 Fig.2.1 Government-driven mode
在政府推动型联盟模式中,各要素主体处于平等地位,其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协调各盟员关系促进联盟的良好运行和稳定发展。政府推动型模式有以下几点特征:(1)政府确定产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并选定对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产业共性关键技术
[36]
;(2)由政府牵头拉线,通过提供必要的联盟运行资金、制定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企业、高校和
科研机构的联盟;(3)重视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和商业化,把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2007年,由科技部等六部委共同参与成立的钢铁可循环流程、新一代煤化工技术、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四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做
9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出了很大的贡献。 (2)企业主导型模式
企业主导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是指企业为了满足自身对利益的追求,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而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相关组织结成的联盟。
高 校 科研院所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盟 图2.2 企业主导型模式 Fig.2.2 Enterprise -oriented mode
在企业主导型联盟模式中,企业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地位弱化,主要提供一些政策支持等法律环境。企业主导型模式的特征是,企业处于联盟中“盟主”的地位,通过提供各种创新资源,如科研资金、研发技术、科研人员、设备设施等创新资源,参与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等任务的实施;企业既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也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承载者,实现科技活动与经济活动的有机结合
[37]
企业 联合 政府、中介 支持 服务 。
企业熟悉市场需求,这种模式增强了科研成果的实用性。我国成立的维生素和抗生素两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就是由产业内企业华药集团和石药集团牵头组建而成。 (3)高校或科研院所主导型模式
高校或科研院所主导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是指由高校、科研院所根据某一产业的发展需要,由高校或者科研院所来实现科技创新活动。
高校/ 主导科研院所 主导 企 业 科研院所/ 高校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盟 政府、中介 支持 服务 图2.3 高校或科研院所主导型模式
Fig.2.3 University-oriented or research institute-oriented mode
在高校或者科研院所主导型联盟模式中,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处于主导地位,其提供的技术决定了与合作对象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企业是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实现其市场化目标的载体,政府和中介机构发挥着积极作用。其特点主要表现为,联盟的发起者——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在该产业领域科研能力强,掌握先进的核心技术,以提供异质性资源、智力资源推动联盟的运行;该模式通常搭建试验中心、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2009年4月份成立的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就是由国家大豆技术研究中心主持发起,由九阳、哈高科和中国农业大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的国内17家大豆加工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组成
[38]
。
10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2-5-2根据存在形式分类 (1)合作开发模式
合作开发模式是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合同、契约等形式作为约束条件,通过共同提供资金、研发设备和研究人员等资源,对技术或项目进行共同研究开发,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发展需要提出技术合作要求,或者由高校、研究院所根据掌握的技术通过企业将其投入生产,双方共同参与,进行相互交流与合作。
高校 企业 科研院所 联盟 合作 项目 提高核心竞争力 实现市场价值 图2.4 合作开发模式 Fig.2.4 Co-development mode
合作开发模式是目前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最主要的合作模式,该模式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提高了技术研发的效率和质量
[39]
,促进了科研成果市场化。其主要特点是,
合作的项目均是企业或市场面临的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或者是企业认为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且新产品技术开发难度大、目标高、时间紧,一旦被其他企业捷足先登占领市场,开发后的收益将严重受损。
合作开发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独立承担风险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可以提高联盟各方的研发能力和研究人员的创新能力。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通常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建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服务等形式实现合作开发(2)共建经营实体模式
共建经营实体模式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共同的科技目标,通过建立经营实体将联盟各方共享的资源(包括信息、资金和技术等)和优势人才集中起来,通过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联盟各方的资源配置最优化,进而创造财富并共同分享的一种合作模式。
[40]
。
高校 企业 科研院所 联盟 经营 实体 建立完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 形成先进文化 组织相互学习 提高核心竞争力 实现市场价值 培养经营型科研人才 图2.5 共建经营实体模式 Fig.2.5 Build business entity mode
1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该模式有比较合理的管理和运行体制,是目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最高级、最紧密的形式,在实际运行中,通常采取股份合作制企业模式、模拟公司模式和聘请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实施管理
[41][42]
。
①股份合作制企业模式
股份合作制是最常见的联盟形式,这种模式中联盟成员的关系最为紧密,具有较高的组织效率,执行力度强,产权清晰明确。一般地,企业通过提供科研资金和科研设备入股,参与联盟的高校、科研院所则主要通过技术、知识产权作价入股或出资入股,联盟成员共享科研成果。对研发成果的收益,一部分要作为联盟企业的研发基金和研究人员的奖励,以实现联盟企业的良性运行。 ②模拟公司模式
这种模式需由联盟各方共同管理。模拟公司模式在执行力上不如股份合作制企业模式,但其机制灵活,联盟的加入和退出成本低。模拟公司模式需特定场所和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由联盟各方派专人参与,按公司形式运行。为确保模拟公司的正常运行和管理的公平公正,行政主管和财务主管实行相分离制度,必须分属于联盟的两方或多方,不能同属于联盟中的一方,以便互相监督。 ③聘请专业化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实施管理。
专业化经营管理模式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是联盟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高级形式。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专业化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中介管理服务组织,也是一个独立的企业,需具备财务能力,能够承担经营管理风险。其职责是按照联盟各方签订的合同对联盟组织进行经营管理,在管理中严格中立地执行有关的财务制度、分配制度,并直接承担相应的经营管理风险。
共建经营实体模式与合作开发模式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建立了一个崭新的经营实体,它不隶属于其中任何一方,也不受控于其中任何一方。该模式的特点是,共建经营实体各方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利益需求;各方在技术、条件上高度信赖和互补;各方权、责、利关系明确,有利于各方长期稳定发展。该模式的形式主要包括共建企业(公司、工厂)实体形式、共建学院、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典型案例有上海交通大学的“国家模具CAD工程研究中心”,现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已经转制为责任有限公司。
2-5-3根据法律形态分类 (1)契约型模式
[43]
契约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是指以契约为法律基础,合作各方通过平等协商签订合作协议,并将其作为合作过程中各方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基本依据。
契约型模式又可狭义的契约型合作和半实体型模式
[44]
。“狭义的契约型合作”是指产业技术创新
战略联盟完全以契约为纽带,除此之外,各方在人员配置、财务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未建立较为全面的制度,是完全的契约型合作。“半实体型模式”是指合作各方以契约为基础性纽带,在人员配备、财务管理和运行机制方面做了相应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制度化管理,表现出一些类似共建实体的特点。二者在制度化管理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以契约为基础纽带。
我国目前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要为契约型联盟模式。该模式具有手续简单快捷、成本相对较低、协商内容广泛、合作形式灵活等优点,但是基于契约型合作的特点,该模式存在着比较明显的
12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缺点,如协商内容不全面、面对突发情况没有事先约定、管理机制不稳定等缺陷。 (2)实体型模式
实体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是指合作各方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在达成合作意愿的基础上组建某种实体,并以该实体为载体,实现产学研合作的目标。
实体型联盟模式也分为两种
[36]
,有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学研的长期战略性合作为目标,建
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即法人实体模式;另一种是非法人实体模式,此模式的联盟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往往以某法人之下的一个长期性组织存在,其运行管理以该实体的规章制度、法律规范以及组织章程为基础,如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建研发基地等均属于非法人实体模式。实体型联盟模式具有突出的特点:(1)出资形式的多样性;(2)合作各方权利义务制度化;(3)治理机构的规范性。
实体型联盟模式的合作程度更紧密、时间更长久、合作关系也更稳定。中中国网通、北京市北邮通信技术公司(代表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中国网通集团宽带业务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宁波海天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化工大学共同组建的宁波海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均属于法人型实体模式。
1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第三章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分析
§3-1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命周期模型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因此,要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
机制进行全面的分析,有必要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生命周期进行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组建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每一阶段都包含了很多的决策过程,如图3.1。
组建阶段 选择伙伴 组建联盟 成长阶段 关系管理 资源共享 成熟阶段 风险防范 实现共赢 衰退阶段 绩效评价 成败分析 图3.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命周期模型
Fig.3.1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life cycle model 3-1-1组建阶段
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建期,联盟发起人主要进行合作伙伴的匹配管理,为联盟的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包括制定合作伙伴的选择标准,签订契约,在盟员各方初步建立合作关系后,联盟发起者关注的焦点将转向于信任关系的建立。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目的就是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所以选择联盟成员首先要考虑联盟伙伴的资源互补性与兼容性,这里所说的资源不仅指物质资源,还包括联盟各方的知识资源、技术资源以及组织文化,由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主体——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是异质性组织,二者虽然可以提供异质性资源,实现资源互补,但是应该能够保证在组织文化上的融合。 其次还要考虑联盟伙伴的目标是否一致,当然,联盟各方的短期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但至少联盟成员的长远战略目标应该是协调一致的。盟员的信誉必须良好,良好的信誉可以使联盟的风险大大降低。联盟成员确定之后,为了保证联盟的正常运行,联盟成员需要对合作事项进行细致的探讨,规定各方的权力、义务和责任,最终以契约的形式表现出来。初步建立合作关系后,盟员关注的焦点在于合作关系的形成和信任的建立。促进产生信任的因素有很多,其实正确的选择合作伙伴,已经为信任的产生打下了基础,如良好的信誉、好的历史合作经验等这些在合作中都起着积极意义,在接触过程中,品质特征,能力特征等都会对信任的形成产生影响。
14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3-1-2成长阶段
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功建立的基础上,联盟成员间开始按照签订的契约,集中各方的优势资源,投入到科技研发中,为实现联盟目标而努力。
在这一阶段,随着项目科技研发的深入,盟员意识到自身的核心能力有可能外泄,在市场中失去竞争优势,盟员往往会采取保护和防范措施,同时,他们又希望对方毫无保留的贡献自己的资源,从中获得利益,因而联盟之间出现信任危机。另外,随着联盟成员的频繁接触,盟员间的文化差异、知识差异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开始显现出来,盟员之间的冲突增大,沟通减少,联盟成员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产生机会主义行为以及消极怠慢思想,联盟在资源整合、交流沟通、付出等方面会出现非预期的变化。因此,联盟伙伴的关系管理成为此阶段管理的重点。为了维持联盟的稳定运行,联盟必须维护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加强盟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并采取激励措施促进盟员的创新积极性、提高联盟的科技研发效率,实现资源的共享,为联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3-1-3成熟阶段
经过成长期的磨合,在这一阶段,盟员各方之间的紧密程度较高,各方的合作目标趋于一致,联盟各方的资源配置已经基本完成,联盟处于一个发展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因此,如何实现共赢管理便成了联盟主要思考的问题。
实现共赢既是实现联盟的共同目标,又要满足联盟成员的单个利益。在此阶段,联盟的合作创新能力达到最高峰,是联盟获取利润的最佳时期,然而,如果联盟的利益分配不合理,不仅不能满足成员的利益诉求,还有可能导致盟员间矛盾升级,联盟出现衰退,因此,联盟应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随着科技研发中时间的滞后,创新成果可能已不能适应外界的需求,随之会伴随着联盟资金链的断裂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45]
,此阶段,联盟要密切关注外界的发展需求变
化,加强对技术的监测,注意风险的防范。在联盟稳定时期,人员的流动达到最大值,此时通过积极建立人才流动机制是实现培养创新型多元化人才的一个有效措施,通过人才流动,高校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为企业提供和培养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才。 3-1-4衰退阶段
任何联盟的发展,无论时间长短,最终都会走向衰退甚至解体,这里的衰退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实现了联盟目标,二是联盟成员间的冲突大于合作意愿,联盟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在联盟的最后阶段主要进行的决策有绩效评价以及联盟成败因素的分析。
因为衰退阶段是每个联盟都极力避免的,对联盟运行机制的研究和建立就是为了延迟或避免联盟走向衰退,所以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的研究中对这一阶段不予考虑。本文将从组建阶段、成长阶段以及成熟阶段来研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
15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3-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对联盟生命周期的分析,可以看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系统过程,从组建到运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联盟的组建阶段,盟员之间的认知、预期、自身资源等是联盟运行的基础;在联盟的成长阶段,为了联盟目标的实现,盟员之间的互动增强,因此,盟员之间关系的维护又成为此阶段的重点问题;在联盟的成熟阶段,盟员获得自身所追求的利益是联盟持续稳定运行的基础,利益的分配和实现方式是联盟满足成员获得满意利益的保障,同时,为联盟实现共赢,风险的控制和防范也不容忽视。基于上述分析,结合联盟的生命周期,本文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影响因素分析分为三个模块:匹配性模块、互动性模块和共赢性模块。 3-2-1匹配性影响因素分析
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建阶段,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对联盟稳定运行产生良好绩效起着
重要作用。学者对联盟伙伴选择的影响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比较复杂,因此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整理,选取了三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资源互补性、目标一致性、盟员的声誉,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1)资源互补性
资源互补理论认为,组织间建立联盟的主要动因之一就是可以从其他组织获得自身所不具有的资源,这种资源可以是物质、财务等有形资源,也可以是技术、知识等无形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主体——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是两种异质性组织,二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文化和资源优势,高校、科研院所具有大量的科研人员和科学技术,有着先进的研发能力和研发资源,企业拥有研发资金、研发设备以及场地,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其市场价值的载体,因此,实现资源的互补性,完成单个组织所不能完成的目标是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动因。
赵岑
[46]
(2010)也指出资源赋予的互补度是联盟伙伴间形成关系契约和长期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
衡量标准。资源互补性对联盟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资源的互补性使联盟伙伴间相互依赖,并促进联盟的形成和稳定发展,提高了联盟的合作效率。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不仅要考虑资源的互补性,还应考虑资源的相似性和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如果联盟伙伴间资源或技术没有重叠的部分,那么盟员间信息不对称情况会加重,从而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的几率会增加,资源的过渡相似又会影响资源的可利用程度。
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资源的多元化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这就要求联盟对资源进行整体规划,而资源互补度和相似度的均衡状态可提高资源的利用度,对联盟的高效运行起着积极作用。 (2)目标一致性
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是指联盟各方在经营理念、组织文化、管理风格、完成任务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当各方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很快的达成共识。高校以传播知识为社会培养人才为己任,企业追求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实现利益最大化,二者在社会责任和追求目标方面表现出不一致,有时甚至会产生冲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主要目标是科技成果产业化,产业创新能力提高,因此,只有二者在目
16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标上达成一致,联盟才能稳定运行。
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对联盟的稳定运行以及实现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联盟成员不能在长远战略目标层面达成一致,那么联盟成员在合作过程中就会出现摩擦和冲突,合作意愿降低,从而大大降低联盟的稳定性。战略目标的不一致还会导致联盟伙伴间的恶性竞争,在合作过程中只注重自身利益的实现,从而偏离联盟的共同目标。战略目标的一致性越高,盟员在合作和发展的过程中会保持高度一致,促进联盟的稳定运行。
联盟各方只有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目标一致,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才有可能保持持续合作。在合作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对方可以为自己提供什么资源,还要考虑自己可以为对方提供什么资源,双方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联盟总体目标,这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才能持续、稳定的运行。 (3)盟员声誉
所谓声誉,是指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过去在市场交易中表现的评价,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社会上公认的信用和名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所以这里所说的声誉,不仅指名声,还包括盟员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研发资源、管理质量、财务状况等。盟员的声誉是盟员的一种有价值的、难于模仿的无形的资本。
良好的声誉是联盟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声誉是盟员间相互了解的开始,良好的声誉是信任的基础。Das和Teng
[47]
(2001)在某研究中指出,良好的声誉可以减少组织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联盟
运行风险。由于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具有良好信誉的组织在联盟的活动中违约成本会比较高,因此组织会尽力维护自己的声誉,在合作过程中,进行欺骗和违约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减小。
因此,在盟员的选择过程中,盟员更倾向于与具有良好声誉的伙伴进行合作,他们认为这样的合作伙伴可信任度更高,能更好的实现联盟的目标,预示着未来联盟的成功。 3-2-2互动性影响因素分析
虽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以契约或者协议为保障的,但是无论契约完整与否,都不能对联盟中的所有问题作出规定。在联盟的实际合作过程中,联盟会出现各种非预期的变化和问题,如联盟伙伴的机会主义、冲突,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等。在此阶段,联盟的互动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关系管理和资源共享。 (1)关系管理
在关于研究联盟绩效和稳定性的文献中,联盟伙伴间关系管理成为了研究的重点,普遍认为,良好的伙伴关系可以降低联盟的运行成本,减少合作过程中的冲突,弱化合作风险。因此,联盟各方应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伙伴关系,以利于联盟的稳定运行。
良好的伙伴关系管理是联盟成功运行的关键。和谐的伙伴关系可以为联盟的运行提供一个稳定的合作环境,减少盟员之间的冲突,增强盟员的合作积极性,促进联盟的稳定运行和合作目标的实现。成功的伙伴关系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伙伴关系管理的因素很多,有研究表明,成功的伙伴关系管理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因此,本文主要从信任、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冲突的解决等方面进行分析。
17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相互信任。信任是指联盟各方彼此相信对方,认为在合作过程中,各方都会信守承诺,不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或者损害一方利益的行为。联盟伙伴间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良好的信任关系有利于联盟成员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否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则容易出现“搭便车”、员工关系不协调,导致联盟运行不稳定。郭斌
[48]
(2007)对250家企业、科研
人员进行实证研究,在预想合作失败原因的调查中,得出以下数据,如表3.1:
表3.1产学研合作各方对合作失败因素的归因预期
Table.3.1 The cooperation of the parties failed to cooperation factors of attribution expected
资源不 技术不稳定 合作方不配合 市场 风险 足,导致进度滞后 企业 高校/科研院所 34.1% 8.0% 12.2% 20.0% 19.5% 16.0% 7.3% 32.0% 4.9% 12.0% 财务 风险 竞争优势不明显 12.2% 4.0% 合作纠纷困扰 政府 影响 7.3% 8.0% 2.4% 0.0% 根据调查研究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双方在归结失败的原因上,一部分调查者会将责任推向对方,很少从自身分析失败原因。这说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的基础还比较薄弱,要想实现真正的资源互补、利益共享,联盟各方还应加强相互了解和信任。通常认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建立的信任关系越强,合作研发的过程和交流会越顺利,越容易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流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主体都是相互独立的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盟员的选择阶段,良好的信誉、目标的一致性等因素对盟员间的相互信任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合作的过程中,信任关系也需要不断地维护和加强,从而减少合作过程中的冲突,促进联盟的稳定运行。
机会主义行为。Deeds
[49]
(1998)在某研究中指出机会主义行为存在于联盟的整个运行过程,联盟
开始阶段,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几率较低,但随着联盟的不断发展,机会主义行为会不断增多,到联盟的运行末期,机会主义行为才会减少。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机会主义行为是阻碍研发进展,影响联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合作之初,尽管联盟就合作的各项事宜签订了契约,但是由于产、学、研各方的有限理性,不能预知合作中的突发事件,也不能将各项计划完整的写入契约,因此导致在合作过程中,有利的一方先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获取利益。产学研之间的信息不是共享的,合作各方不可能将自己的全部信息让对方掌握,这样由于信息不对称,合作各方的信任程度就会较低,合作各方认为首先采取机会主义,另一方不会很快做出回应,所以会因为一己私利或者可获得的近期利益,导致机会主义的发生,从而影响联盟的长远发展。
冲突。冲突是合作关系的固有属性。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联盟属于跨组织的合作关系,其在合作目标、文化差异、组织原则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合作过程中以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以往学者的研究进行总结,冲突往往是由于联盟伙伴之间缺少有效地沟通,或者对利益分配存在分歧。对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来说,冲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目标不一致。虽然在联盟的组建阶段,就联盟的长远战略目标达成一致,但是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
18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毕竟是不同的组织,有独立的利益需求,在合作的过程中,联盟成员会因为一时的得失而产生冲突;文化差异。企业以市场导向为主,高校以学术导向为主,在盟员的交往过程中,其特定的处理问题的方式、管理的差异就会显现出来;竞争的存在。联盟中,有些成员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因此在合作过程中会影响联盟的稳定运行。
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和未解决的冲突会影响联盟的伙伴关系,对联盟的稳定运行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地方式减少机会主义的产生、解决冲突。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是一种缺乏对长远目标的预期的表现,联盟成员的长期合作以及适当的激励机制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盟员的机会主义行为。通常认为,有效地沟通是解决冲突的有效途径。此外,盟员间的相互依赖性和承诺以及资源共享都会减少冲突,促进盟员间的相互合作,维护联盟的稳定运行。 (2)资源共享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合作组织间资源的异质性与互补性,通过建立联盟,实现资源的整合,搭建一个相互学习与资源共享的平台。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企业希望通过共同研发,共享设备,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而高校、科研院所希望从企业那里得到资金支持、设备支持,使研发成果实现产业化。所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的资源共享主要涉及两方面:研发设备的共享和知识的共享。
郑金武
[50]
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大量的研发设备资源,特别是一些高
等院校,拥有贵重的仪器设备,但很多设备的利用率却不到25%,而一些发达国家研发设备的利用率却高达170%~200%。这主要是因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地研发设备的信息共享。郑州华硕精密陶瓷有限公司经常因为产品生产各环节的合格检测问题奔波于上海、北京、合肥等科研院所之间,得知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就有他们所需要的设备,与郑州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后,华硕陶瓷公司的检测成本比原来降低了60%,并且能第一时间拿到检测报告,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可见资源共享可以降低联盟成员的研发成本,提高合作效率,增加联盟收益,促进联盟的稳定运行。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实现知识共享的一个有效途径。联盟的目的不仅是从研发成果中获得收益,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合作研发的过程中,实现创新知识的共享与学习,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联盟成员间的知识共享度也是影响联盟成员间合作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知识共享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显性知识共享,二是隐性知识共享。显性知识可以通过语言、资料、数据库等正式形式进行传播和共享,而隐性知识含有高校、科研院所或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出于对自身核心能力的保护,盟员会不愿意进行分享,并且由于隐性知识的复杂性和难言性,使得隐性知识难以共享。但是隐性知识是附着在一定的载体之上,这就使得隐性知识的共享成为了可能。
隐性知识的载体一般是联盟的成员,通过盟员的频繁接触和交流、增强盟员间的信任关系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共享,盟员在合作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技术知识,因而促进盟员长期合作的意愿。资源共享可以提高联盟成员的相互依赖性,提高合作效率。联盟应积极建立合作和交流平台,实现联盟的资源共享。
19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3-2-3共赢性影响因素分析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是实现“共赢”和“互动”。共赢在何处?如何实现共赢?这是联盟各方需要思考并处理好的问题。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本质要求。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实现共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现各方的利益需求,二是企业得到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的补充,高校实现人才的培养,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基于以上两个“共赢”原理,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过程中,要注意利益共享和分配的合理性,实现人才的流动与培养。此外,联盟的风险防范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联盟面临的风险程度将影响联盟目标的实现。 (1)人才流动
人才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重要资源之一,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优化人力资源,对联盟的持续稳定运行、实现联盟目标起着重要作用。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高校拥有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但是懂经营、懂政策、善于管理的人才却奇缺;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是合作创新的主体,但是缺少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的科技研发人才。因此合作各方打破人才交流的界限,不但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还有利于培养多元化人才,促进联盟的发展和壮大。
人才是知识的载体,通过人才的流动,既能实现知识的转移和传播,又能培养多元化人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任务之一就是联合培养人才,通过人员的交流互动,增强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51]
。
现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还是传统的以校内的学习为主,缺乏对实践的重视,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是理论研究能力比较强,但是实践能力却很差。因此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将人才引入到企业中去,将企业中的人才深入到高校中去,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符合产业发展的应用型研发人才。
人才的交流互动,不仅满足企业的内在需求,也符合高校的共同利益,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共享,对联盟的稳定运行起着积极作用。 (2)利益分配
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合作目标,产生利润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满意的利益分配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持续稳定运行起着关键作用。总体来说,利益分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联盟成员的资源投入及比例、为联盟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所要承担的风险等因素都会影响联盟成员最后获得的利益。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利益分配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在联盟组建阶段,合作各方根据谈判将利益分配机制写入契约,在这个阶段,联盟成员对合作过程中的收益和风险还不确定,比较容易达成协议,但随着联盟的发展,实际收益和外部因素的变动可能与预想有一定差异,联盟成员之间产生分歧,对联盟的利益分配方案进行协商和修改,因此,随着联盟的不断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对联盟的利益分配方案应进行动态的调整。与一般的企业联盟相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各方在核心能力和创新资源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般的,企业拥有资金、销售渠道、管理经验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知识、科研成果、研发人员,各方投入的资源具有较大差异。由于知识等无形资产,在对盟员投入和所做贡献进行评估时,盟员间经常存在分歧,从而使联盟的利益分配
20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复杂化。一般来说,联盟的利益分配机制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公平性,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使盟员的满意度增加,从而促进联盟的稳定发展。 (3)风险管理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风险因素的存在对联盟的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除了盟员关系造成的关系风险外,联盟还面临着许多外部的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危险,即联盟的运行风险
[52]
。由于联盟的
运行风险大多是由联盟外部因素引起,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因此,相对于关系管理控制关系风险,运行风险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风险的防范上,为联盟营造一个不易产生风险的合作环境。联盟的运行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资金风险。造成技术、市场、资金风险的因素有多,具体如表3.2:
表3.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风险分类
Table.3.2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operation risk classification
技术研发能力 技术风险 技术成熟度 技术研发周期 技术产权归属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风险 市场开发时间 市场风险 产品生命周期 市场需求变化 资金来源保障 资金风险 资金挪用风险 资金湮没成本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科技创新是一项具有高风险、复杂性的活动,联盟的技术研发能力、研发周期的长短以及研发过程中的技术产权归属都会导致技术风险的产生,联盟技术的不成熟也会导致研发过程的失败。市场需求日新月异,联盟很难预测市场的需求变化、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及市场的开发时间,如果联盟的研发成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变化,那么研发投入的资金、时间、精力将付诸东流。联盟的科技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联盟研发的失败会造成资金的湮灭,如果资金来源不确定,联盟成员挪用资金等都会造成资金风险。因此,联盟必须建立有效措施对联盟的风险进行管理,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增强联盟成员的合作意愿,促进联盟的稳定运行。
§3-3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产学研合作在规模和形式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作为产学研合作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尚处在探索阶段,停留在产学研合作的浅层次。在联盟的组建和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组织间差异的不融合,缺乏沟通、利益分配不合理、外部支持条件不同步等等,这些问题的凸显,影响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长期、持续发展。
2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3-3-1组织间存在差异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整体目标是提升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只有目标一致、追求一致才能实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然而,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历史使命和社会功能决定了他们在追求目标、组织文化、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上存在差异
[53]
。总体来说,企业关注的是
科研项目能否产生经济效益,在科研过程中汲取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技术,在科研成果完成之后,企业保护科研成果的向外扩散,怕在市场上失去竞争优势。而高校、科研机构追求的是学术价值,科研成果取得成功以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将科研成果公开、发表,获得较高的荣誉和待遇,这与企业的目标背道而驰。目标和文化上的差异加大了联盟之间冲突和矛盾的存在,阻碍了联盟的稳定发展。
3-3-2沟通渠道不畅通
沟通渠道不畅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个大系统之间信息沟通不畅,二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内部沟通不畅。目前,从总体来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个系统之间缺乏健全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辐射范围狭窄。面对研发项目,企业不知道高校和科研院所有怎样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高校、科研院所又不知道企业有怎样的技术需求,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必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费用去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这必然阻碍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形成与发展。然而,联盟成功组建以后,由于组织间的地域距离、行为方式的不同、组织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原因,使得联盟的沟通效率低下,联盟内部信息沟通不顺畅。 3-3-3利益分配不合理
在合作研发过程中,企业投入的通常是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而高校和科研机构往往投入的是知识、研发能力、技术等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形成的价值很难进行正确评估。在合作初期,由于科研成果的不确定性,产学研在利益分配问题上容易达成协议,但随着项目研发的深入,可见的利益越来越大,当初签订的协议已不再适应联盟的发展,随之出现利益分配问题。在一项关于产学研联盟合作障碍的调研中,73.7%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认为权益分配不当是合作过程中的主要障碍,而只有15.4%的企业认为利益分配不合理阻碍了联盟的合作。这充分说明,双方在研发贡献和收益上的评估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此外,联盟在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由于各方对产权的认识不全面、契约的不完整性,加之政府方面缺乏产权保护的相关的具体法律规定,三方在产权方面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 3-3-4外部环境不理想
虽然政府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建积极的牵头拉线,但是相应的法规、政策措施却没有跟上步伐,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配套措施缺乏。从全国各省来看,关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政策体系,大多是促进联盟组建的实施方案、指导意见方面的文件,对于联盟组建后的支持引导政策、扶植政策、
22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保障法规等方面却相对较少,这使得联盟出现“组建容易运行难”的局面,政府在优惠政策、合作纠纷、产权保护等方面尚缺乏一套完整的政策法规引导、保障联盟的稳定运行。另外,我国的中介机构服务体系还不太健全,中介机构在我国尚处在培养阶段,虽然已有技术转化中心、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但是信息比较分散,缺乏从市场调研、风险评估、市场转化等一系列的全套服务,中介机构应积极参与到联盟的实践中去,形成一整套的服务体系。
上述诸多问题造成联盟主体间存在冲突和矛盾,阻碍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顺利运行,因此,联盟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保障联盟的发展与壮大。
2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第四章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系统动力学模型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通过上一章中联盟存在问题及各阶段重要因素的具体分析,我们知道影响联盟的因素众多,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分析影响因素与联盟运行的因果关系,可以明晰它们之间的影响路径和联盟运行的演化过程。因此,本章将结合联盟存在的问题及各阶段的影响因素,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探究影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
§4-1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复杂信息反馈系统的综合性学科,以系统理论、信息反馈理论、决策理论、系统力学和计算机仿真技术为基础,处理复杂的、非线性的、高阶次的系统问题。系统动力学方法主要是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从系统的微观结构出发建立系统的结构模型,用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图描述系统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方程描述系统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用专门的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整个分析过程从定性到半定量再到定量,最后又把定量的数学模型简单地转化成计算机程序,利用计算机进行最终的仿真分析
[54]
。
与其他方法相比,系统动力学适合处理以下四种问题:
(1)周期性问题。在对社会、经济、生态等系统进行研究时,其行为有的表现为周期性波动,已有不少学者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作出了很好的解释,如库存系统的模型。
(2)长期性问题。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表现出的行为模式主要是由系统结构和系统的内在机制决定的,因此,它可以通过设定较长的模拟时间来观察系统的变化趋势,而只有在长期的仿真模拟中才能找出系统的症结所在。
(3)数据相对缺乏的问题。在研究社会经济系统问题时,数据不足或参数关系难以量化都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但是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仍能对此类问题进行研究。这是因为系统动力学模型是以反馈环为基础的,这就使得系统的行为模式对大多数参数的变化是不敏感的。因此,只要参数的估计值在合理的范围内,对模型的仿真仍能表现出现实系统的变化趋势。
(4)复杂的高阶非线性问题。由于研究系统的复杂性,描述它的通常是高阶的、非线性的数学方程,利用常规的数学方法很难实现方程的求解,然而借助于计算机,通过系统动力学的仿真软件运行模型,便可以研究系统的运行特点。
系统动力学可用于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生态、生物等各类复杂的大系统问题,而本文所研究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属于经济范畴,正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属于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范畴。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多个组织构成,其在运行的过程中受到系统内部或外部的众多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反馈、相互调节共同维持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个大系统
24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的稳定。从这一角度来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影响因素是高度相关的,将联盟系统中的某一个个体或某一部分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不仅不能知道它的真正作用和功能,也不能达到解决系统问题的目的。然而,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系统中,由于由多个子系统构成,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关系比较复杂,将所有因素考虑到系统当中进行分析,一般的研究方法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其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对其进行研究时,由于涉及的影响因素大多难以量化,并且没有历史数据可循,但是由于诸多学者的定性研究赋予这些因素极高的重要性,为了分析的完整性以及准确性又不能将这些因素舍弃。因此,基于以上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系统的分析,在对其运行机制进行研究时,必须运用一种动态的分析方法,并且这种方法对数据具有一定的包容性。系统动力学正是这样一种借助于计算机语言便可以进行模型的模拟仿真,处理行为随时间变化的复杂系统的方法,它是实际系统的“实验室”。
§4-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基础
4-2-1建模目的与边界确定 (1)建模目的
系统动力学建模要遵循一个“明确”三个“面向”的基本原理:即明确目的,面向问题、面向过程和面向应用。系统动力学建模的目的在于解决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确定建立模型的目的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系统内部的反馈结构及其动态行为关系的研究和认识,增强模型的应用型,从而为改进系统提供真实的、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影响联盟稳定运行的因素众多,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反馈性、耦合性、非线性关系。所以,本文建立模型的目的旨在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稳定性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关键因素的变动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稳定性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为维持及增强联盟运行的稳定性提出一套系统的分析框架及解决方案。 (2)系统边界
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之前,应根据建模目的及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系统的边界,即规定哪一部分应该划入模型,哪一部分不应归入模型。在确定模型边界后,应力图把那些与建模目的关系密切、重要的变量都划入边界。
根据建模目的,该模型侧重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过程中稳定性的研究。联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机制因素和非机制因素
[55]
。机制因素是指一般可以通过联盟良好的制度或设计方法
减少或消除的因素,如盟员之间的差异度、信任机制、沟通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非机制因素是指通过联盟的谈判和协商所不能解决的,如联盟所处的社会环境、技术环境、政府提供的政策等。因为非机制因素在联盟运行中是联盟所不能控制和改变的,但对联盟的运行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本文将机制因素划入系统界限,将环境、政策等非机制因素作为系统的外生变量,这些因素会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产生影响,但不参与到系统的反馈回路中去。
25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4-2-2系统动力学研究框架
系统动力学将系统定义为:“一个由相互区别、相互作用的诸元素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而具有某种功能的集合体”
[56]
,简言之,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单元的复合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由多个
异质性组织构成,包括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还有可能涉及到起辅助支持作用的政府、金融机构或中介组织,通过各方的有机结合,以自身利益需要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结合而成的集合体,因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一个系统,其联盟成员便是系统中的各个子单元。在对战略联盟稳定性的研究过程中,除去主观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在外界客观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比如环境政策、联盟规模等一定的情况下,联盟成员所作出的努力水平是同比例的。将联盟系统中的联盟成员作为子系统进行分析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不能揭示影响联盟运行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将研究重点放在联盟运行的影响因素上。联盟的任何一个阶段出现问题或不稳定,都会对联盟的运行产生破坏性作用,导致联盟削弱或解体,只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运行的各个阶段都保持良好的稳定状态时,联盟才有可能继续和发展,继而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根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生命周期以及第三章中的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影响因素进行模块化分类,可以打破联盟成员间的界限,探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动态演化路径及运作机理。因此,以因素模块作为子系统进行分析是有意义的。在联盟运行的不同阶段,其所关注的影响因素也是不同的,因此,本文沿用上两章的研究思路,根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生命周期将因素模块分为三个模块:匹配性模块、互动性模块和共赢性模块。但是,由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复杂性及动态性,各模块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影响程度会随着联盟的运行而发生改变。
在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之前,要对其运行过程进行分解和分析。根据第三章中对联盟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各模块间影响因素有交互重叠的部分,它们相互作用,并且共同作用于联盟运行的稳定,减少联盟的不利因素,促进联盟目标的实现。其中,匹配性模块是联盟运行的基础,只有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联盟伙伴间才能进行顺利的交流和合作,产生信任,为实现联盟目标而共同努力;互动性模块是联盟运行管理的重点,随着联盟工作的开展,联盟成员之间的冲突开始显现和升级,盟员间的互动直接关系到联盟的合作效率和利益,并且良好的互动还可以促进盟员间的匹配度,促进资源共享,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共赢性模块是联盟成员所要到达的共同目标,只有联盟成员有共同的利益需求,联盟成员间才能实现良好的互动,增强合作意愿,从而促使联盟成员为了联盟的发展而努力。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系统动力学研究框架,如图4.1:
26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生命周期理论 系统动力学视角 匹配性模块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稳定性 互动性模块 共赢性模块 图4.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系统动力学研究框架
Fig.4.1 System dynamics research framework for operation of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4-3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4-3-1联盟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
在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分析中,遵循上文的分析脉络,分别从匹配
性模块、互动性模块和共赢性模块入手,分析各模块中影响因素的反馈关系。
(1)匹配性模块因果关系回路
27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图4.2匹配性模块因果关系回路 Fig.4.2 Matching module causality loop
通过对盟员匹配性模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联盟运行稳定可以为联盟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在良好的合作环境下,盟员之间的合作意愿增强,从而为了维持联盟的稳定运行会更好的遵守联盟成立时订立的契约和所作出的承诺,通过契约的约束,盟员之间的信任关系增强,在不断的沟通和协调过程中盟员的目标趋于一致,为了联盟共同目标的实现,联盟成员会对伙伴的文化、价值、管理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表现出较强的兼容性,通过沟通和协调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发生,从而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维持联盟的稳定运行。同时,联盟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在资源极为丰富的联盟中,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可以提高资源的互补程度,但资源互补程度受到资源自身条件的限制,资源的互补增强了盟员间彼此的依赖性,通过对资源的依赖和联盟伙伴的相互了解从而提高了盟员间的相互信任。另外,由于良好的声誉所面临的背德成本会较高,所以良好的声誉可以降低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并且增加联盟的稳定运行。
(2)互动性模块因果关系回路
28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图4.3互动性模块因果关系回路 Fig.4.3 Interactive module causality loop
在互动性模块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稳定性增强,为联盟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可以使联盟成员更好的遵守所作出的承诺,高水平的承诺使得盟员为了联盟的共同目标更加努力,从而增强盟员间的信任关系。而联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关系增强他们交流的欲望,通过交流沟通的反馈信息又促进盟员间的相互信任,从而形成一条良性的反馈回路。沟通界面的顺畅可以促进沟通的有效进行,从而创造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增强盟员之间的凝聚力,朝着同一目标努力,同时只要克服资源自身条件的限制,盟员间具备共享意愿,与此同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仪器设备等各方面的资源共享,在资源充分公开透明的情况下,合作过程中的冲突也会减少,从而维持联盟的稳定运行。
此外,声誉是盟员间相互了解的开始,良好的声誉可以增强盟员间的相互信任,与此同时,通过联盟对合作各方声誉信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作用。而在互动性模块中,激励措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联盟的关系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盟员的机会主义行为造成的,而有效地激励措施可以降低盟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并且促进盟员的合作积极性,增强盟员的合作意愿,从而促进联盟目标的实现。
(3)共赢性性模块因果关系回路
29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图4.4共赢性模块因果关系回路 Fig.4.4 Win-win module causality loop
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联盟的稳定运行为盟员间人才流动提供了和谐的环境,通过人才流动,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整合,促进了知识和技术的传播,有助于人才的培养。 随着人才的增多,联盟的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从而增强联盟的竞争能力,有利于联盟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联盟成员的合作积极性,促进联盟的稳定运行。随着联盟培养人才的数量增加,联盟的科技创新水平有所提高,从而实现联盟的高绩效,在联盟利益分配合理的情况下,联盟成员会获得一个较为满意的个人利益,认为自身的投入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并期望获得更多的收益,为了从联盟中持续受益,盟员间会尽量避免冲突,同时,盟员间的相互依赖性使盟员之间不断协调差异,减少冲突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冲突和机会主义是联盟面临关系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加之不确定风险因素的产生,风险防范机制就变得尤为重要。风险的存在使盟员的合作意愿降低,从而影响联盟的运行稳定。 4-3-2联盟运行的系统流图
在上文中,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系统动力学研究框架,分别对匹配性模块、互动性模块和共赢性模块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分析。但是各模块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想要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还需要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系统流图,将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定量化,通过计算机和相关软件实现模型的模拟与仿真,通过对模拟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从而获得所研究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57]
。
因此,根据上文中对各模块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反馈分析的结果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系统流图模型。将系统分为匹配性模块、互动性模块和共赢性模块三个子模块进行分析,并将匹
30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配性、互动性和共赢性作为各模块的状态变量,并确定了速率变量、辅助变量等变量。如图4.5所示。
ecnailla cigetarts noitavonni lacigolonhcet l a型irt模su图dn流I e统ht 系fo 的no行ita运re盟po 联ro略f le战do新m 创w术olf技 m业ets产yS 55.44图giF3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4-3-3变量定义及参数估计
建立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只是帮助研究者用符号表达了系统的复杂概念,要想实现系统的模拟和仿真,还需要确定系统流图中各个变量的函数关系,根据现实系统中各变量的经济含义,将状态变量、速率变量、辅助变量以及外生变量之间的关系用系统动力学方程式的形式表述出来,最终用数学方程或函数关系表示出来,为下文的相关分析奠定基础。
下面将介绍本文用到的系统动力学中的变量方程。 (1)状态变量方程的定义
本文研究的系统模型包括匹配性、互动性和共赢性三个状态变量。状态变量的值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当前值等于过去时刻的值加上这一段时间的变化量,可用积分方式来描述,其方程有固定的形式,即:
L(t)=L0+
L(t)表示状态变量L在t时刻的值,L0表示L的初始值,Rin表示流入速率,
表示状态变量的净流入。写成差分方程的形式就是:
L.K= L.J+(
)
表示流出速率,
其中L.K表示状态变量L在K时刻的值,L.J表示状态变量L在J时刻的值,率在JK时间段内的取值,到K时刻)。
(2)速率变量方程的定义
表示流入速
表示流出速率在JK时间段的内取值,DT表示时间间隔(从J时刻
本文研究的系统模型包括六个速率变量,速率变量表示状态变量的积累量,速率方程的实质是流量变化的自然规律或人们调节存量的决策规则,其形式为:
R(t)=g[L(t),A(t),E(t),C]
其中,R(t)是状态变量变化的速率,L(t)是t时刻状态变量的值,A(t) 是t时刻辅助变量的值,E(t) 是t时刻外生变量的值,C指常数。 (3)表函数的构建
系统模型中有些变量间关系是非线性的,很难通过具体的计算得到,需要借助表函数(lookup function)来实现这一功能。表函数的数学描述形式如下:
lookup name([(Xmin,Ymin)-(Xmax,Ymax)],(X1,Y1),(X2,Y2)…(Xn,Yn))
由于本文研究的系统模型中的变量都是一些描述性词汇,没有历史数据可循,因此本文对表函数的确定主要依据实际系统的变化情况,在经过多次调试以后确定的。 (4)初始值及常数值的确定
32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在对模型进行模拟之前,要对模型中的参数赋初值,辅助变量和速率变量可以通过状态变量和常量计算得到,因此不单独为它们赋值。对于状态变量的初值及常量的值主要是根据现实意义及相关文献得到,或通过对模型多次调试,在合理的范围内得到的。 (5)联盟运行稳定=A*环境政策支持力度*匹配性*互动性*共赢性
α
β
γ
关于联盟运行稳定性的衡量效果我们可以看做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来进行衡量,即匹配性、互动性和共赢性作为为了维持联盟运行而进行的投入,而联盟运行的稳定性就是三者共同作用而产出的结果。因此,本文借鉴经典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即Y= A(t)LαKβPμ,来描述产业技术创
γ
新战略联盟运行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其中A代表联盟运行稳定性转化的综合水平,表示联盟运行的转化效率,例如资源利用率、技术转化率等;μ代表联盟的外部环境、政策等干扰因子的影响;α、β、γ分别代表匹配性、互动性和共赢性产出的弹性系数。
§4-4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有效性检验
模型建好以后,为了验证模型是否能够很好的反映实际系统的结构,模型的政策分析与变化趋势是否能够反映真实系统的变化规律,是否能成为我们采取行动的依据,因此,要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测。根据系统动力学中对模型有效性测试的方法,本文从心智模型、模型结构和参数估计三个方面进行了有效性测试。 4-4-1心智模型测试
心智模型测试是检验模型的行为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实际系统,最基本、最直接的测试模型有效性的测试,心智模型测试通过了,模型不一定没问题,但是心智模型测试通不过,模型肯定是无效的。模拟曲线是否能体现真实的现实系统,有两种情况:一是具体数据的吻合;二是变化趋势的吻合。相比来说,后者更为重要,系统动力学模型就是根据现实系统的微观结构建立的,其变化趋势是现实系统行为特征的重要标志。
下面,将对本文所构建的模型进行心智模型的测试,由于联盟运行稳定性的变化趋势是由匹配性、互动性和共赢性三个主要因素决定的,因此测试联盟运行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有必要同时对三个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测试。联盟运行稳定性、匹配性、互动性和共赢性的变化趋势如图4.6所示:
3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图4.6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系统的变化趋势图
Fig.4.6 Tendency of operating system of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在图4.6中,横坐标表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时间,区间为0到20年,纵坐标的数值表示各变量的优良程度,数值之间不具备可比性,数值越大表示变量的优良程度越高。下面结合图4.6,我们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系统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联盟成员的匹配性在开始的几年成持续上升趋势且增长速度比较快,后来逐步趋于稳定,这种变化趋势完全符合盟员的实际情况。联盟成立初期,盟员抱有较高的合作热情,容忍度较高,随着时间的增长,联盟成员之间通过不断地接触、交流和沟通,不断调整自身行为,促使盟员间目标趋于一致、增进相互信任感,从而促进联盟的稳定,后来受到资源、技术、能力等方面的限制,联盟成员的匹配性在达到一定值后逐步趋于稳定。联盟成员间的互动性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主要是因为在联盟的合作初期,盟员之间具有较高的合作热情,交流和接触的频率比较频繁,因而互动性表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但是随着盟员间接触,冲突和不满也随之产生,盟员间会不乐于沟通和交流,加之机会主义的产生,信任危机也随之产生,因此盟员间的互动性开始下降。联盟的共赢性表现出和匹配性相同的变化趋势,这也很好理解,在联盟成立初期,人员流动率较大,积极促进资源的整合和技术的传播,提高了合作效率,带来联盟效益的较快增长,但是当联盟共赢性达到一定值时,再保持向联盟初期那样高速的增长是很难的,因此增长速度缓慢,但仍然保持增长。在匹配性、互动性和共赢性模块的相互作用下,联盟的运行曲线表现出先增加后随之下降的趋势,这符合联盟的生命周期理论。
因此构建的模型在心智模型测试方面是有效的。
34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4-4-2模型结构测试
模型结构测试是检验模型的结构看起来是否与实际系统相似,模型的边界是否合适,因果反馈回路是否正确,量纲是否一致,方程式设置是否合理等。
本文在建模过程中时刻谨记建模的目的和目标,并且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书籍,尽量提高模型中各变量及其因果关系与现实系统吻合度,保证模型的结构与真实系统相符合,并为本文的研究目标服务。并且在保证模型能够反映现实系统并解决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将关键且有重要意义的变量考虑进模型中,以最少的变量再现完整的现实系统的结构,保证了模型的简洁性。 4-4-3参数估计测试
参数估计测试的目的是检验参数值与实际系统在相关性描述和数值方面是否相符合,所有的参数是否与决策者做决策时涉及的参数相对应。其次,还要确定参数值的选取是否与实际系统中的变化是一致的,不论参数值是根据实际数据获得还是用相应的方法估计出来的,都要确定它们是否有实际意义。
本文在变量的选取上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和书籍,保证了参数选取的有效性。由于该系统选取的变量都是一些描述性变量,无法取得它们的真实数据,也没有历史数据可循,因此在对参数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大多是根据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设置的,先假设出其关系,或者通过理论研究对其进行设置。并且在参数设置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的调试和检验,最终确定了符合实际系统的参数值。
§4-5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的仿真模拟
通过对模型进行心智模型测试、模型结构测试和参数估计测试,证明本文所构建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有效的,可以用于模型的仿真模拟。
在此,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两点说明:(1)正如前文所验证的,该模型模拟的结果对联盟的运行趋势有很好的预测性,因此,对联盟的运行过程有很好的把握,联盟可以通过实际情况取得数据输入到模型中,得到该联盟的运行过程及变化趋势,在不同时段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联盟运行的稳定性。(2)该模型可以通过对系统的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对单因素进行分析,也可以同时对多因素的组合进行测试,通过调整它们的参数值能够知道是否或者多大程度上改变它们能够实现所要达到的目标,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如上文所说,本模型的数据都是相对量,主要模拟系统的变化趋势,没有实际数据和历史数据统计,因此,本文以应用的第二点为例,通过改变某些核心变量的参数值进行仿真分析,探寻其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影响规律(见图4.7),以期为维持和提高联盟运行的稳定性提供相关的策略和建议。在图4.7中包含了四组模拟曲线的变化,其中既有单因素分析,又有多因素组合的分析,图中“Current”蓝色曲线是各因素在初始值时的变化曲线。
35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a) (b)
36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c) (d)
(e)
图4.7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仿真分析
Fig.4.7 Simulation analysis for operating system of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37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4-5-1信任水平参数的仿真分析
图4.7中(a)图中的“Trust”红色曲线是将信任水平提高10%得到的。可以看出,在将信任水平的参数值进行调整以后,联盟运行稳定性有所增加。联盟匹配性有所增强,这说明信任水平的提升让盟员对合作伙伴之间的差异持有较高的包容心态,有助于盟员间在目标和文化上达成一致,提高合作水平;联盟的互动性有所提升,说明盟员间相互信任程度越高,越乐于沟通和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合作过程中避免冲突的发生,冲突的减少又会促进盟员间的沟通交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互动性的提升;联盟的共赢性没有变化,这是因为联盟目标的实现受资源的限制,取决于联盟成员的固有资源的条件。两者的变化说明在联盟的组建阶段,联盟就应该注意对信任关系的构建,为联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在三个状态变量的影响下,联盟运行的稳定性也有所提高。 4-5-2匹配性参数的仿真分析
图4.7中(b)图中 “Match”红色曲线是同时提高资源互补性、目标一致性和声誉水平,降低文化差异和资源限制等因素得到的,与初始变化曲线相比,匹配性、互动性、共赢性和联盟运行稳定性的变化趋势没有发生改变,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其中匹配性和互动性有了加大程度的增强,这说明资源互补程度越高,目标越趋于一致,文化差异程度越小越能促进联盟成员之间的特征、行为趋于一致,从而提高联盟成员的匹配性。同时,资源互补程度越高,盟员之间依赖性越强,从而交流互动的频率增加,声誉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盟员间信任关系的产生和维持,因此联盟的互动性有了大幅度提升。在三个状态变量的影响下,联盟运行的稳定性得到了较大提升。 4-5-3互动性参数的仿真分析
图4.7中(c)图中“Interaction”红色曲线是通过同比例的提高影响“互动增强”的辅助变量(沟通效果、激励水平和资源共享),降低影响“互动限制”的辅助变量(信息不对称)得到的。可以看出,联盟的互动性有了较大提高,匹配性和共赢性也有较小幅度的提升。这说明沟通效果、激励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盟员间的资源共享,有利于盟员间的互动,从而加强了联盟的稳定性。 4-5-4共赢性参数的仿真分析
图4.7中(d)图中“Win”红色曲线是同比例提高利益分配合理度、人才流动率,降低风险、资源限制、信息不对称的参数值得到的。和互动性参数变化得到的结果相似,三者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联盟的共赢性提高程度比较大,这说明人才的流动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播,加之风险的降低和合理的利益分配都有利于联盟目标的实现;合理的利益分配有利于激励盟员的积极性,从而促进联盟的互动性增强;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限制的降低有利于盟员的整合,从而增强盟员的匹配性。
38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4-5-5环境政策支持力度参数的仿真分析
因为本文将非机制因素“环境、政策支持力度”划在系统边界外,没有参与到整个系统回路中,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点建设工程,环境、政策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联盟外部影响因素,不能忽视其对联盟运行的影响作用。图4.7(e)图中“Enviroment”红色曲线是将 “环境、政策支持力度”的参数值设为1得到的,和初始值为0.7的蓝色曲线比较,可以看到联盟运行的稳定性整体上有明显提高,但是联盟的变化趋势并没有发生改变,这说明联盟所在的外部环境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都会从整体上提升联盟运行的稳定性,对联盟的整个运行过程产生影响。
影响联盟运行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不同的因素以及因素组合对联盟的运行也各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因素的选取方式不同,在进行仿真模拟时参数值的调整程度也不同。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以及因素及因素组合对联盟运行的影响程度,本文仅选取上述特定因素及因素组合进行分析,其他因素对联盟运行稳定性的影响在此不再赘述。
39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第五章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的构建
通过上文中的理论分析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仿真模拟的结果,探究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过程,明了了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联盟运行的影响路径。在实际运行中,联盟成员应将自身实际情况反馈到系统中,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寻解决方案。因此,本文认为,维持联盟的稳定运行,提高合作效率,产业技术从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依然应从联盟组建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三方面着手构建。
§5-1联盟的运行机制框架
通过对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仿真模拟,探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的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稳定运行过程需要一个持续的、灵活的系统环境。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本文认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应包括:盟员的选择机制、信任机制、沟通机制、激励机制、资源共享机制、风险防范机制、人才流动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八个机制共同作用,保障联盟稳定、高效的运行。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联盟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对相应的机制进行着重管理,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框架,如图5.1:
主体: 企业 高校 研究 院所 辅体: 政府 中介 机构 其他 机构 信任 机制 沟通 机制 成长 阶段 组建 阶段 选择机制 风险防范机制 成熟 阶段 激励 机制 利益分配机制 资源共享机制 人才流 动机制
图5.1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框架
Fig.5.1 Operation mechanism modle of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在组建期,通过联盟成员的选择机制确定联盟成员,组建联盟,并通过信任机制为联盟的后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在成长期,通过沟通机制、激励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减少盟员之间的冲突,抑制机会主义行为,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强盟员间的互动,促进创新资源在联盟内的流通和整合;在成熟
40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期,通过风险防范机制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人才流动机制促进联盟人才的培养、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联盟的稳定发展,共同促进联盟目标的实现,实现盟员的共赢;在终止期,通过对绩效的评估,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从而反馈联盟的运行机制中哪种机制做的不够到位,在今后的运行中注意加强管理。(考虑本文的研究目的,关于绩效的评价不在此研究范围之内)
§5-2组建阶段的运行机制
5-2-1选择机制
合作伙伴的选择是联盟开始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在上一章的模型仿真中我们看到,资源互补、目标和文化能否兼容、联盟的资源状况等这些都影响着联盟成员的匹配性。是否能根据联盟的战略意图和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文认为联盟伙伴的选择标准既应该有关于成员个体的硬指标也应该包括关于伙伴关系的软指标,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资源与能力。选择联盟伙伴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确认联盟伙伴的核心价值,确认联盟伙伴是否能够为联盟带来所需要的技术、能力和资源。联盟伙伴要具有某种优势和专长,与联盟的其他伙伴实现优势互补,使联盟达到“1+1+1>3”的效果。其中应考虑企业的特色优势资源、财务状况、生产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技术规模等,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考察应包括研发设备、研发人员、研发资源、研发能力、创新能力等。
(2)兼容性。为实现联盟的整体效应,各合作伙伴之间应具有较强的兼容性,这是构建良好合作关系的前提。兼容性并不是说联盟伙伴之间就不会产生冲突和矛盾,而是说在联盟出现分歧时,伙伴之间可以经过协商很快达成共识。联盟伙伴之间的兼容性应主要从联盟各方的文化和价值观、战略目标一致性方面进行考察。主要包括各方是否有相容的经营理念、相容的组织文化、相容的价值观、相容的管理团队、相容的管理风格、相容的战略目标。
(3)可信任程度。信任是合作的基础,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合作过程中有很多情况难以契约化,相互信任可以减少机会主义的发生,也可以使联盟得到许多软效益:相互沟通、遵守承诺、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安全性等。因此,以相互信任为基础可以消除盟员间的猜疑,全身心的为联盟服务。可信任程度的测量变量可以从过去的合作情况、盟员的声誉、合作方的了解程度方面进行衡量。
(4)实力相当。在考虑联盟伙伴时不一定是名气很大的企业或单位,应考虑实力相当的合作伙伴,在合作的过程中,实力相当可以避免以强压弱的不平衡关系,在谈判和合作的过程中没有压力和障碍。比如河北省宁晋县晶隆半导体厂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的中子嬗变掺杂直拉单晶硅生产线项目,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不维大、不维高、只维实,没有盲目的追求与国内名校合作,而是在省内寻找有实力的合作伙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其他因素。如合作的意愿、相互依赖等,联盟是一种互利互惠、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双方都具有合作的意愿,为实现共同目标去努力,联盟才有组建的意义,如果联盟伙伴只为自身着想,那么联盟最后必定会走向失败。联盟伙伴是否能通过联盟建立自身单独所无法实现的竞争优势,试想,如果联盟伙伴的生存与发展并不依赖于联盟的成功或失败,那么当联盟遇到意外情况时,合作伙伴很
4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可能采取自保而退出联盟,给其他联盟伙伴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在组建联盟时就应该对盟员的退出做好详细的规划。 5-2-2信任机制
通过仿真结果我们看到信任在对联盟的匹配性和互动性都产生着影响,因此在联盟的组建阶段就应该注意信任关系的建立,并在联盟的运行和发展中维持和保障信任关系。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信任机制的模型,如图5.2。
个人特征+ 产生 机制 运行 机制 沟通+ 资源共享度+ 相互依赖性+ 历史经验+ 声誉+ 合作愿景+ 承诺+ 信任机制 保障 机制 契约约束+ 图5.2 信任机制模型 Fig.5.2 Trust mechanism model
背德成本+ 利益分配+
(1)信任的产生机制。只有盟员之间产生信任,联盟才有可能进一步深入发展。
一般来说,行为的连续性决定了过去的行为对现在和将来的行为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影响,因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各方的历史合作经验以及声誉信息的传播,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行为人的预期,并改变行为人的选择,影响着信任的产生。历史合作经验越稳定,声誉水平越高,越有可能作出诚信行为。
其次,如果合作伙伴有共同的合作愿景,并且在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方面达成共识,有利于信任的产生。Arvind parkhe在研究跨国战略联盟的研究中表明,相似的文化和背景可以减少联盟的冲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可以逐步产生信任[58]。在联盟初期,合作方作出的承诺和投入也对合作伙伴间建立信任关系产生着积极影响。
(2)信任的运行机制。联盟初期建立的信任关系是脆弱的,还需要不断地维护和加强。 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合作过程中,说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合作各方表现出的个人特征对信任关系的维持产生着重要作用,如个人魅力、个人能力、个人素质等个人特征对合作过程中的信任关系具有强化作用。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和形成联盟各方成员的个人特征。
42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除此之外,联盟成员间的沟通和资源共享也促进信任关系深化的重要因素,李永锋
[59]
在联盟企
业间相互信任关系的实证研究中证明,相互沟通对联盟企业间的信任关系表现出正向影响并且影响程度很大,资源共享可以增加盟员间的透明度,因此,随着沟通交流的增加,资源共享程度的增强,盟员之间的信任关系会逐步增强。盟员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也是维持信任关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相互依赖,而不是单纯的一方对另一方的依赖,相互依赖使盟员间锁定在某种合作关系,不会轻易解除合作关系,从而增强盟员间的信任关系。
(3)信任的保障机制。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防止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被破坏,还应建立信任的保障机制。
在联盟的合作初期,联盟成员间要签订合同或者协议等契约文件,这种契约受法律和道德的保护,这是对信任关系最基本的保障。在合作过程中, 信任关系被破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欺骗和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因此,可以提高盟员的背德成本。一旦合作伙伴出现欺骗或者机会主义行为,将会不得不接受成本较高的惩罚,从而保障了盟员间的信任关系。
另外,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对盟员间的信任关系也起到了保障作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员都是经济利益体,合作各方的目的都是实现自身利益的实现,高校也不例外,因此,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使盟员的公平感增加,减少欺骗行为,从而保障和增强盟员间的信任关系。
§5-3成长阶段的运行机制
5-3-1沟通机制
通过对模型的仿真应用,增大沟通界面顺畅程度的参数值,沟通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建立联盟的沟通机制可以从沟通界面入手。界面一词原指仪器、设备等组件之间的接口,用在管理学中指单元之间的交互作用之间的有效沟通。
沟通的目的不仅是减少合作中的冲突,最重要的是实现知识、信息的交流和互动。影响沟通界面的因素有很多,要提高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顺畅的沟通界面。
[60]
。沟通界面的管理就是在界面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渠道,实现各界面
4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企业 信息协调小组 高校 科研院所 信息接收和发送 信息反馈 正式、非正式沟通
图5.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沟通模式
Fig.5.3 Communication model for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1)成立信息协调小组,促进合作效率
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产、学、研三方来自不同的组织和地域,相互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信息流的畅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建立信息协调小组的作用就是管理联盟的日常事务,承担产学研三方信息的沟通及协调,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总体工作方针。
我国的C3G(中国第三代移动通讯系统)研发战略技术联盟已经在这样的模式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C3G技术联盟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方式如图5.4:
图5.4 C3G技术联盟的运作方式[61]
44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Fig.5.4 Operation mode of the C3G technology alliance
在C3G技术联盟中,C3G总体组发挥着信息协调小组的作用,协调主体间冲突,约束主体行为,并对联盟的研究进展及创新成果进行监控和协调。这种组织结构保证了C3G技术联盟的稳定和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
(2)利用正式沟通,进行信息整合
在进行正式沟通之前,应预先根据沟通的内容和目的制定详细的沟通计划,一个完整的沟通计划应包括沟通的主体、内容、地点、时间、方式等,并安排好沟通的进行程序。沟通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项目的进度做相应的协调和修改。联盟成员可以通过定期的报告会、调度会,联合制定科研计划等特定工作程序,迫使存在障碍的部门进行沟通。部门之间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工作会议进行信息交流,了解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进展和科研困难,相互研讨提出解决方案。组织内外部可以采取集体学习、小型研讨会等形式,进行信息的整合,对工作进展中的偏差进行及时纠正。 (3)加强非正式沟通,促进信息交流
非正式沟通是在一个较为自由的环境中进行的,与正式沟通相比,它能获得比正式沟通更为重要的信息。可以通过建立网上论坛[62],发布研究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自由探讨和发言,征求解决方案,实现产、学、研的交流和互动。另外,各方可以通过举办联谊比赛、联欢会等交流活动,请对方参观自己的工作进展、征求相关意见等非正式沟通的方式,促进信息、技术的交流。 5-3-2激励机制
在构建的模型中,提高声誉水平和利益分配合理度的参数值,联盟的激励水平有所提高,这说明联盟在制定激励措施时应注意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激励体系。
由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成主体的特殊性,不仅要充分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还应充分发挥联盟中人才的创新科研能力,避免在合作过程中出现搭便车行为。因此。本文认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多种激励方法,从两个层次:联盟主体和联盟人才进行激励。激励机制模型如图5.4。
营造科研创新环境 联盟主体激励 联盟人才激励 利益分配制度 诱导因素集合 商业信誉 调整薪酬结构 内部表扬 提供培训 自我发展 45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图5.5 激励机制模型
Fig.5.5 Incentive mechanism model
(1)营造科研创新环境。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组织的创新氛围对组织的创新能力有重要影响
[63]
,因此,良好的创新环境是激励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创新环境中人们才有创新的欲望。营造
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a.创建重视学习价值的联盟文化,这样可以促进联盟成员间的交流和学习、促进知识的共享,充分调动成员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b.尽可能为成员提供有力的工作环境,保障科研设备、研发资金等各种资源的供给;c.绩效考核和利益分配的程序的公平、公正、公开,避免成员之间的猜忌、怀疑;d.给予成员充分的关心,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解决困难,给成员充分的自主和自由。
(2)联盟主体的激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主体主要包括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对联盟主体的激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a.利益分配制度。将生产要素参与到利益分配中来,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以及成果转化,多付出多收获。另外,可以将企业的收益直接与新成果、新产品相挂钩,激励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采取股权激励,赋予他们一定的经济权力。b.诱导因素集合。成员能够加入到联盟中来,是因为联盟可以为成员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以及这些资源所创造的价值,联盟利用这些刺激因素将联盟成员聚集到一起,创造成果共享,另外,联盟的前景、先进的管理制度、市场机遇等也是刺激联盟主体为联盟努力的诱导因素。c.商业信誉。联盟的建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联盟的壮大和发展有利于联盟成员获得较高的商誉,而商誉为联盟成员带来长远利益。另外,建立商业信誉评价制度,对联盟成员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定,对于商业信誉较高的成员可以利用媒体等手段“曝光”,这对于联盟成员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3)联盟人才的激励。人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科技创新才能有所突破。a.调整薪酬结构。在基本工资一定的情况下,联盟成员应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给予一定的奖金或福利。对于为联盟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应该给予一次性奖励或者项目提成。b.内部表扬。从科研人员的需求来说,可能更渴望得到认同、尊重和成就感,在集体会议或联盟内部公开对其表扬,可以提高其荣誉感,从而调动其积极性。c.提供培训机会。科研人员往往会把联盟的培训看做是对个人成绩的认可,因此,联盟设立的培训机会也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联盟应根据岗位需要、员工特点、工作方向制定培训计划,并多种培训方式结合,从而使科研人员不断的成长和进步。d.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根据员工自身的特长和兴趣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并且结合员工的发展意愿为制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只有看到自己的工作前途和发展空间才会更加努力的去工作,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长期激励措施。
激励的方式有很多,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采取合适的激励方法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3-3资源共享机制
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仿真模拟,我们可以看到盟员的交流沟通、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都有利于联盟的资源共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优势在于集各方优势资源为一体进行协作和研发,实现
46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资源的高效利用,建立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是实现联盟高效运作的关键。联盟成员间仪器设备、技术数据、科技知识等科技资源是联盟资源共享的主要形式现资源共享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促进联盟内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构建
近年来,为推进产学研合作,各种科技服务平台应运而生并在世界各国和地区迅速发展。尽管各国和地区对科技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不同,但是从现有科技服务平台来看,科技服务平台实质上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科技手段,通过政府部门引导,对大型仪器设备、文献、科技信息等资源进行整合和重组,旨在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全面、深入的协作研发和技术服务。如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南山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对于一个功能完备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来说,不仅能提供大量的科技资源,还能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整合和创新。
由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员分布在各地区,地理上的差距使得资源不能及时共享,导致盟员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益需要规划设计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由联盟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负责各子系统平台的运营,通过平台整合联盟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文献、仪器设备、研发数据、人才资源、政策信息、行业发展动向等科技资源,并建立合作交流的窗口,对研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突破进行交流和探讨,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创新。如我国的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充分重视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现已建立钢铁行业技术创新平台,中外标准互换数据库、分析测试方法、科技情报信息数据库等公共平台,促进信息、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的共享
[65]
[64]
,因此,本文认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
。
(2)创建联合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加强人员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了资源的信息共享,依托研发平台实现仪器、设备的整合和技术知识的扩散。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合作研发需要技术知识的高度融合,联盟的成员单位各自拥有不同的技术知识和研发优势,必须为联盟成员提供一个技术知识交流合作的研发平台,实现技术知识的汇集与升华,如建立联合实验室、交流中心、研发基地等研发平台。在这个公共的研发平台上,来自不同联盟成员的人员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实现技术知识的共享和扩散。如美国的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SEMATECH)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世界一流的联合实验室,中国的半导体照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也建立了联合实验室,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了中瑞科技合作交流中心。
另外,加强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也是促进联盟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美国的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SEMATECH)就有这样的规定,联盟中的企业成员必须派技术人员到SEMATECH任职6—30个月,与来自不同大学和科院机构的人员共同参与研发,形成研发团队,这样不仅实现了资源在组织内部的共享,还使得科研成果在企业得到积累,提高了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
§5-4成熟阶段的运行机制
5-4-1人才流动机制
在上一章的仿真模拟中,我们清晰的了解人才的流动有助于联盟目标的实现,实现各方的共赢。
47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斯坦福大学的校长卡斯帕尔认为,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知识和技术转化最成功的方法是教育第一流的学生,将他们培养成将来科技界、工业界和商业界的领导人才。因此,通过人才的流动促进科研过程中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培养全面的、综合的高素质人才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任务之一。
为了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创新能力,培养与社会需要相符合的人才,在促进人才流动方面,日本,德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1)从企业招聘有能力、有技术的人员及管理人才到大学任教,目前日本大学的三分之一的教授都是从企业招聘来的兼职教授。(2)企业邀请大学的相关技能领域的教授为本企业的人员开设各种培训班以及讲座等。(3)提供资金支持,从2001年至今,德国实行了未来投资计划,为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大学生的流动提供了8700万欧元的资金支持
[66]
。此外,联盟应
制定积极的政策鼓励人才的流动,如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相关大学、科研机构进行学习、培训和进修,鼓励大学教授、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和企业的生产中去,学习企业的相关管理经验。另外,各主体可以相互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开设各种座谈会、讲座、茶话会等方式以实现人才的流动和资源的整合。我国的钢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的宝钢集团积极促进人才的流动与培养,有48名高级管理、技术人才被聘任为高级教授及硕士生导师,并每年邀请大量的国内外教授、学者来宝钢开展学术、技术交流。同济大学在上海汽车厂设立校企“双导师制”联盟培养研究生,学生的研究课题与开发项目挂钩,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研究条件,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5-4-2利益分配机制
在上一章的仿真模拟中,我们看到利益机制也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各主体实现共赢不可缺少的一项机制,利益的创造固然重要,但是利益的分配和共享更是决定了联盟的成败。
(一)利益分配原则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合作形式和合作内容多种多样,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利益分配机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互利互惠原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共同目标是实现产业上的创新,但是各主体本身存在着各自的经济目标,利益机制的设计只有满足各主体的利益需求,保证各主体利益的实现才不会影响在合作过程中的积极性,才会确保共同目标的实现。
(2)按劳分配原则。这一原则是指联盟成员所获得的收益应与在联盟合作过程中为保证目标顺利、高效的完成所作出的努力成正比,在设计利益机制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确定分配比例。
(3)风险利益对等原则。在设计利益分配机制时应充分考虑联盟主体所承担的风险的大小,对其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偿。谁承担的风险越大谁受益越多,在不同环节控制风险的能力越强谁受益越多,在某环节实际发生损失最大谁受益越多。
(4)投入收益一致原则。联盟的投入多种多样,既有资金、机器设备等可以折合成资金形式的资源,又有技术、人力、品牌等无形资源,联盟在进行利益分配时应对联盟成员的投入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对于不同意见进行协商和协调,做到公平、合理、满意。
利益分配是联盟成员最关注的环节,联盟应做到公平、公正,这样才会充分调动联盟成员的创新积极性。
(二)知识产权的归属与共享
48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利益分配阶段,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共享不容忽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自身特点决定了科研项目的创新成果是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不可避免的存在知识产权共同享有的情况,对此,联盟可以通过建立专利池对相关知识产权进行统一管理
[67]
。
在联盟内部,通过协议,根据联盟成员对专利池的贡献程度,确定联盟成员的专利许可费用和利益分配程度达成一致。通过专利池对知识产权进行统一管理,简化了交易程序,降低了交易成本,联盟内成员可以实现知识产权的相互许可,通过协商,可向第三方提供专利许可。我国的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制定了《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加强对联盟知识产权的保护,现在该联盟以申请专利127项。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制定了《专利池管理办法》,并建立了专门的专利池管理小组,对联盟产生的知识产权进行统一管理和利用。 5-4-3风险防范机制
模型的仿真应用中,风险的防范机制对风险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在第三章中我们介绍了联盟的风险包括关系风险和运行风险,关系风险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适当的激励等机制减少甚至避免关系风险的发生,但是运行风险在联盟运行过程中同样不可忽视。
(1)制定风险分担制度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从事的是复杂的科技创新活动,在项目研发、成果转化、市场推广等各环节都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技术风险、质量风险、市场风险等,由于联盟各主体的性质决定了联盟各主体在不同的研究阶段承担的风险程度应该是不同的。大学、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较强,在科技研发过程中担任重要角色,因此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应承担较多的技术风险,企业一般对市场的变化有敏锐的洞察力,因此在研发成果的推广和批量生产中应承担较多的市场风险,而对研发成果转化中的风险应有大学、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共同承担。总之,联盟主体应树立风险共担的合作意识,在合作创新过程中,谁作出决策谁负责,谁影响合作进度谁负责,在合作的各个阶段,谁对风险控制能力越强承担的风险越大。
(2)技术风险的防范
技术风险存在于科技研发的整个过程中,因此,应加强研发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加强联盟成员之间、联盟成员与联盟外知识、信息及政策的交流,针对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沟通与协商,寻找解决办法。另外,应注意防范技术的外流与泄露,技术的泄露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将联盟技术外泄,这就需要联盟成员签订明确的规章制度,防止技术的外散,联盟成员在与联盟外组织进行谈判和交流时,应确定技术的可共享程度,除注意不要泄露联盟的关键技术;二是联盟成员内部之间的技术泄露,联盟内部企业与其他合作成员在谈判和交流时应注意不要泄露公司内部与合作研发无关且关键的技术知识,联盟内部高校和科研院所应注意保护自身与合作研发无关的技术知识。
(3)市场风险的防范
产品开发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使得联盟的合作研发面临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大,因此,联盟应提前采取措施,规避、化解市场风险。对于即将转化、投放市场的合作研发成果,企业应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和产品评估,对于没有市场前景或已经过时的项目要果断放弃投资转化,以避免带来更大的损失。另外,联盟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投资评价方法,使得研发项目更具有实用性和获利性。此外,
49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在市场经济的调控下,市场变化和信息需求量越来越大,有必要引入在信息网络存在优势的中介机构,及时了解企业的技术难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产品市场的需求变化,做好企业、高校和科研结构之间的信息沟通,避免由于信息缺乏造成的市场风险。
(4)资金风险的防范
对于资金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应从指定相关的政策、制度着手。首先,联盟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强调资金的专款专用,对于私自挪用资金的个人或联盟主体要给予严厉的惩罚措施。其次,联盟应建立资金监管和监督机制,对于合作研发的项目要设立专项基金和预留资金。另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研发项目是一项高风险、高回报、提高产业层面技术创新的活动,因此,政府、金融机构应共同承担资金风险,政府应提供政策性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供低息贷款或风险投资等形式给予联盟适当的资金支持。
§5-5完善联盟运行机制的相关策略
通过联盟制定相关制度和设计相关方法可降低或消除机制因素对联盟的影响,然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国家建设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政府等相关机构的扶持力度,为联盟的组建和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上一章的仿真分析中,我们也看到提高外部环境、政府支持力度,联盟的稳定性从整体上会有所提升,因此在构建联盟运行机制上,还需要一些相关策略完善联盟的运行机制。
(1)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支持引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的全面开展需要各方面给予支持,尤其是国家层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科技创新的实现。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完善健全法律法规,为科技创新的顺利展开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①出台优惠政策
政府应制定和实施各种优惠政策积极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形成和发展,如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政策、投资优惠政策、科技研发及产业化政策,价格优惠政策等等。有些联盟项目符合地方经济特色,有利于优势资源的整合,对于这些项目政府应该给予大力支持。此外,从国家需求角度出发,政府采购也是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一项重要政策
②拓展筹资渠道
资金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政府可设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项资助基金和专项贷款,为研发的顺利进行提供资金保障。此外,政府还可以实行匹配资金制度,对于科技立项的项目采取全额拨款、部分拨款或者按企业投入资金的一定比例拨款。由于研发项目的不确定性,尤其是重大的关键性技术,在研发过程中常常面临研发失败的风险,因此,政府应完善联盟的融资体系,建立风险资金,以激发联盟的研发热情。
③健全知识法规
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不仅需要联盟在签订协议时作出明确规定,还需要政府在政策法规层面作出正确引导,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虽然我国关于产学研合作中知识产权的立法已经基本完善,但是
50
[68]
。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仍有一些法律存在滞后现象,如199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虽然在很长时间内对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起到重要作用
[69]
,但是距今已有20年的时间,当时的立法已不能满足
科技飞速发展时代的客观需求,加快立法进程,早日修改旧法或建立新法,促进国家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另外,我国相关立法中的原则性规定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产权纠纷,因此,应根据知识产权存在的现实问题,进一步细化相关条款,在法律层面作出规定,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
(2)健全中介服务功能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和运转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不仅需要在机制和政策上的衔接,还需要中介机构的粘合,搭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之间的桥梁。鉴于目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需要,建议建立行业协会等多种中介机构,健全中介机构的如下服务功能:
①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信息资源的共享是当代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组织、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合作的前提,更是政府制定相关计划、政策的依据。因此,中介机构应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高校科研院所研发能力、企业实力、市场需求及人才等信息,提供科研成果信息、课题研究信息、联盟需求信息、政府相关政策等信息
[70]
,为联盟的组建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利用信息平台,还可以讲解产
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功的案例和经验,为准备组建以及运行中的联盟指引方向。
②提供专业化服务
科研项目在研发及科技成果的转化中会涉及到市场调研、风险分析、价值评估等相关问题,如果每个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单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调查和识别,不仅工作量大、成本高,而且搜集的信息很难全面,风险也高。因此,中介机构可以凭借其优势,为联盟的组建及合作项目提供系统咨询,对项目的可行性、技术性、科学性、价值评估以及研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市场风险提供综合服务和指导。 此外,中介机构还可以反馈联盟需求,为联盟提供政策、法律、融资等方面的信息。
③提供技术咨询
中介机构有着丰富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应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为联盟在科研过程中出现的难点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并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
[71]
。对于企业组织、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这种异质
性组织的联盟,中介机构应加强跨行业、跨学科的技术交流,组织研讨会、培训班等交流合作形式。
5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本文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研究过程中采取比较新颖的动态研究视角,从联盟的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作为分析工具,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系统,构建了联盟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验证模型有效性及仿真模拟的基础上,分析并建立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回顾全文,本文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明确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概念及内涵,通过相关文献研究,界定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的概念。
(2)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生命周期模型,分析了联盟在各阶段的特征和决策内容。并依据联盟的生命周期特点,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处于不同运行阶段的影响因素。
(3)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Vensim仿真软件,通过设定初始状态和将函数形式输入到模型中,使得模型得以运行,并在验证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进行了仿真模拟。
(4)针对仿真结果,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框架图,得出以下结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应包括:盟员的选择机制、信任机制、沟通机制、激励机制、资源共享机制、风险防范机制、人才流动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八个机制共同作用,保障联盟稳定、高效的运行。同时,应注意到在联盟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对相应的机制进行着重管理,并提出了相关完善策略。
§6-2展望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本人自身科研水平的限制,本文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希望以后学者能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完善和补充:
(1)选取更为全面的变量参数。本文所构建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影响因素的选取上主要选取机制因素,简化联盟的非机制因素,如联盟的规模、合作模式等未考虑到模型中去,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在模型中加入必要的非机制因素,使模型更加完善,更客观全面的反映现实系统。
(2)由于本人对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能力有限,在对模型中部分参数进行定义时做了简化处理,如将沟通界面顺畅程度、风险程度、资源共享度等参数设置为常数或设置为简单的函数形式,希望有关学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对参数间的函数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使定量分析更加精确。
(3)模型中的变量大多为描述性变量,本文只用数值的大小反映系统的变化趋势,虽然这并不违背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思想,但是对某些客观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系统来说,缺少了一定的实际验
52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证性。在以后的研究中,相关学者可以根据实际联盟的具体情况,将现实系统的实际值输入到系统动力学软件中,对具体的联盟进行具体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刚,颜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创新意义[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31(7). [2] 科技部.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Z].国科发政[2008]770号. [3] 李新男.创新“产学研结合”组织模式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J].中国软科学,2007,5. [4] 马维野,池玲燕.机制论[J].科学学研究,1995,13(4).
[5] Hazlett J.A., Carayannis E.G.. Business-University Virtual Teaming for Strategic Planning [J]. Technolog- 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1998, 57(3):261-265.
[6] Carayannis E.G., Alexander J., Ioannidis A., Leveraging Knowledge,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in Forming Strategic Government-University-Industry (GUI) R&D Partnerships in the US, Germany and France [J]. Technovation, 1999,20:477-488.
[7] Sherwood A. L., Butts S.B.. Partnering for knowledge: A learning framework for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EB/OL]. http: // www. midwestacademy. org/Proceedings/ 2004/ papers/Sherwood.doc, 2004. [8] Bacila M.F., Gica O.A.. Strategic Alliances between Companies and Universities:Causes, Factors and Advantages [EB/OL]. http: //www.univie.ac. at/EMNET/download/BacilaGica. doc,2004. [9] 王英俊. “官产学研”型虚拟研发组织产生的动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5(2). [10] 刘俊.“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动因分析[J].江苏商论,2006(12).
[11] 张曼平.论我国产学研结合的动因、障碍、模式与动力机制[J].河南社会科学,2009,17(6). [12] Mohr L, Spekman R. Characteristics of partnership success partnership attributes, communication behavior,and conflict resolution technique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4, (15): 135-152.
[13] Bruhn J.G.. Beyond discipline. Creating a Culture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J]. Integrative Physiological & Behavioral Science, 1995, 30(4):331-341.
[14] Yong S.Lee.“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re search university :a researeh for the boundaries of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J]. ResearehPoliey,25,1996.
[15] Single D., Waldman D., Atwatre L. Commercial knowledge transfers from universities to firms: improv- e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J].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03,14(1):111-134.
[16] Elmuti D., Abebe M., Nicolosi M.. An Overview of Strategic Alliances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Corporations [J]. 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 2005,17:115-129.
[17] Gomes-Casseres B, Hagedoorn J, Jaffe A.B.. Do alliances promote knowledge flow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6, 80(1): 5-33.
[18] 杨显贵,李成标. 产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和影响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4).
[19] 秦玮,徐飞. 产学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一个基于动机和行为视角的整合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6).
[20] 魏奇锋,顾新. 产学研知识联盟的知识共享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1,29(3). [21] 陈佳.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治理模式影响因素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11). [22] 王雪原,王宏起,刘丽萍.产学研联盟运行机制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03). [23] 邬备民,李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及策略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7). [24] 施金亮,吴静文.构建战略联盟伙伴的选择机制[J].商场现代化,2006(1).
[25] 钟丽萍,柴明勤,张文峰.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创新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4).
5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26] 马永红,王丽丽,王展昭. 产业技术联盟的运行机制分析与构建[J].科技与产业,2011,11(8). [27] 权英.企业战略联盟中信任培育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6).
[28] 毛加强,肖丽丽,杨伟娜.企业与大学合作创新的信任机制[J].统计与决策,2008,8. [29] 张伟. 沟通机制———高校产学研结合不断巩固的融合基础[J].科技与管理,2005(29). [30] 周鹏飞,林莉.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长效机制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8,10(5). [31] 刘璐.市场引导下的产学研联盟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创业,2010(4). [32] 欧广远.论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创新与风险防范[J].企业活力,2011(9). [33] 叶宏.论图书馆联盟的运行机制[J].图书馆,2007,2.
[34] 沈静波.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5).
[35] 刘旭东,赵娟.产学研战略联盟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研究[J].太原科技,2009,(4). [36] 蒋芬.“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学研结合的趋势[J].华东科技,2009(12).
[37] 余忠,石德金,邓燕雯,赛长来. 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构建模型及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官产学研中金”战略联盟的视角[J].科技与产业,2010,10(1).
[38] 陈立泰,叶长华. 重庆市产学研联盟发展的创新模式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9(6). [39] 王雪原,王宏起,刘丽萍. 产学研联盟模式及选择策略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11).
[40] 陈培樗,屠梅曾. 产学研技术联盟合作创新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6). [41] 张晓,盛建新,林洪.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建机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0). [42] 胡争光,南剑飞.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战略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2). [43] 胡利玲,冯楚建.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法律形态研究[J].科技与法律,2009(5). [44] 周静.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形式的法律解读[J].研究生法学,2009,24(4).
[45] 刘介明,游训策,柳建容.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专利联盟运作机理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4).
[46] 赵岑,姜彦福. 中国企业战略联盟伙伴特征匹配标准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4). [47] T.K.Das&B.Teng. Strategic risk behavior and its temporalities : between Propensity and decision context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1,38:4
[48] 郭斌.知识经济下产学合作的模式、机制与绩效评价[M].科学出版社,2007(6).
[49] Deeds, D. L., and Hill C. W. L. . “An examination of opportunistic action within research alliances : Evidence from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8, 14(2): 141-163. [50] 郑金武.尽快推进科技资源共享[J],科学时报,2004,3(15).
[51] 李新男. 创新“产学研结合”组织模式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J].中国软科学,2007,(5). [52] 龙勇,王炳杨. 基于产业角度对联盟风险以及联盟治理机制的研究[J]. 软科学,2011,25(12). [53] 刘林舟,武博.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原则及政策取向[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4). [54] 李旭.社会系统动力学政策研究的原理、方法和应用[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9).
[55] 胡珑瑛,张自立. 基于创新能力增长的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19(2).
[56] 王其藩.系统动力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7).
[57] 李煜华,陈文霞,胡瑶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复杂产品系统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0,12(6).
54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58] Arvind parkhe. Understanding trust in international alliances [J]. Journal of word Business. 1998,33 (3). [59] 李永锋,司春林. 合作创新战略联盟中企业间相互信任问题的实证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7,19(6).
[60] 鲍林. 社会资本视阈下的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6(7).
[61] 陈培樗, 屠梅曾. 产学研技术联盟合作创新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6). [62] 赵刚,蒋天文. 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资源共享机制与措施[J]. 中国软科学,2006(8). [63] 翟青,文丰. 创新的过程激励与组织创新机制设计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02).
[64] 苏靖.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的机制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1(11).
[65] 干勇. 加强产学研合作 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J].中国科技产业, 2009(11).
[66] 唐志.国外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公共政策[D].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2010(6). [67] 苏靖.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的机制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1(11).
[68] 周殷华,范璐,沈小白. 我国Linux发展的成功模式:政府引导的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以中科红旗公司为例[J]. 中国软科学,2008,8.
[69] 程亮.论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产权纠纷及解决[J]. 科技管理研究,2012,6.
[70] 康相武.政府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机制研究课题研究报告[Z].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 [71] 和金生,姜秀莲,汪晓华. 技术中介机构运行模式探讨[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
55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附录A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系统动力学模型方程式
(01)FINAL TIME = 20
模拟的最后时间
(02)INITIAL TIME = 0
模拟的初始时间
(03)SAVEPER = TIME STEP
输出存储频率
(04)TIME STEP = 1
模拟的时间步长
(05)不确定风险因素=0.6
(06)互动增强=资源共享度*((激励水平-DELAY1(激励水平,1))/DELAY1(激励水平,1)+(沟通效果-DELAY1(沟通效果,1))/DELAY1(沟通效果,1))*资源互补性*互动性 (07)互动性= INTEG (互动增强-互动限制,10)
(08)互动限制=(DELAY1(信息不对称, 1 )-信息不对称)/DELAY1(信息不对称, 1 ) *互动性 (09)人才培养率=人才流动率*0.7
(10)人才流动率 WITH LOOKUP (Time,([(0,0)-(40,2)],(0,0.1),(1.68196,0.578947), (3.97554,1.07895),(9.78593,1.41228),(17.2783,1.57895),(27.37,1.74561),(36.6972,1.79825),(39.7554,1.81579) ))
(11)信任水平=声誉水平*(0.6+契约关系)
(12)信息不对称 = WITH LOOKUP (Time,([(0,0)-(40,1)],(0,0.8),(5.35168,0.561404),
(12.2324,0.324561),(20.0612,0.184211),(30,0.07),(36.0856,0.0350877),(40.0612,0.0219298) ))
(13)共享意愿=((信任水平+沟通效果)/2-DELAY1( (信任水平+沟通效果)/2 , 1 ))/DELAY1((信任水平+沟通效果)/2, 1)
(14)共赢增强=共赢性*利益分配合理度*(人才培养率-DELAY1(人才培养率, 1 )) /DELAY1(人才培养率, 1 )
(15)共赢性= INTEG (共赢增强-共赢限制,10)
(16)共赢限制=(DELAY1(信息不对称, 1 )-信息不对称)/DELAY1(信息不对称, 1 )*风险程度*资源限制*共赢性
56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17)利益分配合理度=0.6
(18)匹配增强=((声誉水平-DELAY1(声誉水平, 1 ))/DELAY1(声誉水平, 1 )+(目标一致性-DELAY1(目标一致性, 1))/DELAY1(目标一致性, 1 ))*资源互补性*匹配性 (19)匹配性= INTEG (匹配增强-匹配限制,10)
(20)匹配限制=((DELAY1(信息不对称, 1)-信息不对称)/DELAY1(信息不对称, 1)+(DELAY1(文化差异性, 1 )-文化差异性)/DELAY1(文化差异性, 1 ))*资源限制*匹配性
(21)声誉水平 = WITH LOOKUP (Time,([(0,0)-(40,1)],(0,0.0614035),(3.058,0.2588),
(7.095,0.4561),(11.99,0.6091),(16.76,0.6974),(21.16,0.7895),(27.77,0.8684),(33.88,0.9035),(40,0.9342) )) (22)契约关系=0.5
(23)文化差异性 = WITH LOOKUP (Time,([(0,0)-(40,1)],(0,0.7),(4.89297,0.5),
(10.2446,0.328947),(20.0612,0.166667),(27.9817,0.0921053),(35.3211,0.0438596),(39.7554,0.0263158) ))
(24)沟通效果=信任水平*沟通界面顺畅程度 (25)沟通界面顺畅程度=0.2
(26)激励水平=声誉水平*(利益分配合理度+0.5) (27)环境、政策支持力度=0.7 (28)目标一致性=信任水平*0.5
(29)联盟运行稳定性=环境、政策支持力度*互动性^0.6*共赢性^0.3*匹配性^0.2*0.8 (30)资源互补性=0.5
(31)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程度=0.5
(32)资源共享度=共享意愿*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程度 (33)资源限制=0.2
(34)风险程度=IF THEN ELSE(不确定风险因素-风险防范措施>0.3, 不确定风险因素-风险防范措施, 0.3 )
(35)风险防范措施=0.2
57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致 谢
在论文即将完稿之际,也将意味着我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回想两年多的求学生涯,内心感慨良多。面对“致谢”二字,脑海中闪现出一幕又一幕暖人的情景,然而却始终未能落笔成文,此时才深切的感受到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激之情。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胡悦教授在研究生期间如母爱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教诲。她用严谨的治学态度教会我们做事要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用宽广的胸襟指示我们要乐观生活,积极的面对挫折;用乐观的生活态度告诉我们快乐无处不在。两年来,胡老师用她特有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从论文伊始的生搬硬套到现在四万余字的成稿都倾注了胡老师无数的心血,忘不了胡老师为我们指导论文时废寝忘食,忘不了为我们做的可口饭菜,更忘不了胡老师清脆悦耳的说话声。两年多的关怀和指导,岂是“谢谢”二字就能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感谢研究生期间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们,你们精彩的授课方式、渊博的学识不仅教授了我们专业知识,更拓宽了我们的思路与视野,为论文的撰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你们的谆谆教诲和无私帮助中,我们更是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同学和朋友,感谢我的室友,我们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生活,是你们给了我温暖的家的感觉,给了快乐研究生生活;感谢卢太雷师兄、郝彦博师兄、大连理工的张蒙蒙师兄,是你们的无私奉献和热心帮助,我的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求学路上的理解和支持,在我迷茫和困惑的时候,像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感谢我的哥哥,是你对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才能安心在外求学,完成我的学业。你们是我学习和生活的最大动力。
最后,向各位评审专家、答辩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58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参与科研项目
《河北省产学研合作模式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绩效研究》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 编号12457201D-9。
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