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听懂孩子的话,读懂孩子的心

2024-09-06 来源:钮旅网


听懂孩子的话,读懂孩子的心

案例1——道理我都懂,可是…

爸爸看到淘淘放学回到家里闷闷不乐,就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淘淘犹豫了一下后,告诉爸爸自己在班里和同桌发生了矛盾,一时没有忍住推了同桌一把,将同桌摔倒在地上哭了起来。爸爸听后立即吧啦吧啦的说了起来:从同学之间应该相亲相爱到同桌被摔一定会很委屈明天淘淘应该去主动道歉;从男孩子应该学会遇事淡定沉稳到为人处事小不忍则乱大谋……爸爸自认为和孩子沟通良好,因为自己很耐心的给孩子讲了很多道理,孩子也一直在听。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淘淘,从最开始的闷闷不乐到后来的一言不发最后转变成为看天看地的无所事事……

这个案例中,淘淘爸爸真的与孩子进行了有效沟通吗?其实,沟通本是两个人的事情,力求在相互交流中最终达成观点的统一。可是淘淘的爸爸只是一个人滔滔不绝长篇大论,完全忽略和淘淘的交流,无视淘淘的想法,不知不觉中,从沟通变成了说教。长此以往,孩子很有可能再也不会有和爸爸讲述自己身边发生事情的欲望了。

曾经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群科学家发明了一个名为“ELIZA”的程序,这个程序的功能是可以与人类聊天,但是这个程序中机器人与人类的聊天方式仅仅是最单纯的方式:重复对方的话。例如我们对它说:“我今天很开心。”那么程序机器人就会回答我们:“哦,你今天很开心。”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几乎所有体验过与程序机器人聊天的人都有同一种感觉:程序背后坐着一个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能够感受到:有人能认真倾听自己说的每一句话,不仅能够获得被尊重的感受,即便是最单纯的对话,也是一个非常令人愉悦的过程。

1

在亲子之间的沟通中亦是如此,家长更应该学会聆听,擅长倾听。如果淘淘的爸爸能够更加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当孩子讲述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回应,让孩子知道自己在认真的听,积极的想。同时能够站在淘淘的角度思考这些问题,并和他一起分析、讨论,也许不用爸爸说任何大道理,孩子也能够通过自己的认知与判断做出更好的决定。也许这样才能称之为有效的亲子沟通。

案例2——妈妈,请您听我说

君君放学回家后没有及时写作业,而是兴奋地钻进洗手间悉悉索索的在忙碌着什么。君君妈妈问他在做什么,君君回答说在做实验。君君妈妈继续询问做什么实验,君君说他在杂志上看到一个制作彩虹的方法,所以想要先试一试。君君妈妈立即夸奖他爱看书是好孩子,之后就建议君君先完成作业再做实验。君君表示自己很快就做好,想要实验结束再写作业。君君妈妈没有同意,并强调之前都约定好了回家要先写作业才可以玩。君君振振有词的辩解说自己不是玩,而是在做实验。实验也属于作业的一种,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几番回合下来,君君妈妈见孩子依旧我行我素不听话,直接“火山爆发”地吼上了,强迫君君必须、马上按约定去写作业,否则就是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君君委屈地走进自己房间啜泣良久。

君君的妈妈从形式上看,确实与孩子进行了沟通,但是,当君君没有按照妈妈的建议去做时,妈妈就忘记了沟通的真正目的,用强硬的方式让孩子服从自己。结果,看似在沟通中妈妈取得了胜利,但是君君真的回到房间就像妈妈期待的那样,立即写作业了吗?也许孩子非但没有写作业,还会情绪失落,甚至会否定自己。其实,对于孩子来讲能够全神贯注的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常值得表扬的。

2

他有足够的兴趣,亦会产生强烈的动机,才能从中获得学习。如果君君的妈妈在孩子没有按照约定而付出行为时,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客观地看到孩子破坏约定的背后原因,理解孩子当时迫切的好奇心,坐下来与孩子商量当下我们还可以怎样做,也许孩子能够重新判断事情的优先顺序。但也许孩子仍然无法放弃求知的欲望,坚持要做完实验再写作业,那么我们不妨给予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自由地探索未知世界。我们也可以暂时放下规则,抛开社会行为规范,陪伴孩子一起体验这个美好的过程。孩子终归会长大,会有自己的判断及行为标准,与其培养一个恪守成规,不易变通的孩子,不如适当给予他们适当的权利及自由,让他们的生命得到充分的绽放。

聪明,睿智的父母也许应该懂得,沟通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亲子关系变得融洽,也许要从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开始。

父母的沟通方式来源于原生家庭,虽无对错之分,但显然,原始的沟通方式已经跟不上现代儿童发展的脚步。而我们只需稍稍做一些努力,便有可能将这些沟通方式得以优化,变强硬为柔和,变直接为婉转,变命令为平等,变斥责为理解。这时,家长会发现,亲子沟通并不难,养儿育女其乐融融。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