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世界历史综合

2022-06-19 来源:钮旅网


Ⅰ.资本主义的兴起,即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4—17世纪)

一、经济:资本主义萌芽(14—16世纪)

1、概况:①时间:14、15世纪;②地点:意大利威尼斯等地;③标志(本质特征是雇佣关系;表现形式是手工工场)

2、影响:①社会经济: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②思想文化:追求现实生活,尊崇理性科学

二、国际关系: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16世纪初)

1、背景:①原因(P60):经济根源;社会根源;直接原因;精神动力

②条件(P60):生产力;知识;科技

2、经过: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 3、影响:①科学方面:证实了地圆学说

②对欧洲:使西欧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商业革命(欧洲商路和

贸易中心转变;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商品种类增多)、价格革命(三个阶级的实力变化;三个国家的衰落;三个国家的兴起)

③对世界:西、葡早期的殖民扩张:A.目的:金银、殖民地、天主教

B.概况:包括方向和特点

C.影响:对西欧(促进西欧资本的原始

积累);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对世界(使世界开始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三、思想: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

1、背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但是受到了天主教会的束缚;新兴的资产阶级维护自身经济政治利益,思想上要求摆脱教会神学世界观,改变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思想文化。

2、经过:①过程:兴起于意大利,后扩展到西欧各国的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使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②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核心:重视人的价值,以人为中心,崇尚人性,提

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评价: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但过分推崇人文主义造成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③成就:但丁、达·芬奇(P59-60、P58导入框)、莎士比亚(P60)、天文学

革命(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等人P60小字)

3、评价:①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②积极作用:P60;

③局限性:后期过分推崇人文主义造成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秩序的混

乱。

Ⅱ.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7—19世纪上半期) 一、政治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1、背景:①经济基础;②阶级基础;③直接原因;④导火线

2、经过:1640年新议会标志开始、议会斗争、内战、查理一世上断头台、共和国、克伦威尔、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1689年《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政体在英国的确立

3、特点: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联盟;曲折反复;对比中英政治制度(P70活动与探究) 4、意义(P69):国内;国际

(二)、美国的建立,即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1、1783)

1、背景:①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形成;③启蒙思想传播;④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2、经过:①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标志开始;②大陆会议: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独立宣言》;③萨拉托加大捷;④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⑤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的独立。

3、共和政体的建立:1787年宪法①内容: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 ②评价:确立美国的民主,但是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广大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有明显的局限性 ③结果:1789年以华盛顿为首的联邦政府成立)

4、评价:①性质: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②意义(国内、国际)(P76)

(三)法国大革命(1789.7.14—1794.7)

1、背景:①根本原因:专制制度(等级制度)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直接原因:路易十六财政危机;③思想基础:启蒙思想传播;④导火线:1789.5三级会议召开

2、经过:1789.7.14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开端)——《人权宣言》——1792年处死国王路易十六、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掌权:革命措施(评价恐怖政策,P80动脑筋,达到革命高潮)——1794.7“热月政变”结束

3、意义:国内;国际(P79)

4、拿破仑帝国:①背景:督政府无力应付内外局势;拿破仑的个人才能(P82动脑筋:英雄与时势的关系)

②经过:1799年雾月政变;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措施《民

法典》及评价(P87);对外战争(三皇之战P83自由阅读卡、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利、1814年下台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滑铁卢之战)及评价(前期有革命性,后期有侵略色彩和争霸性质。P85);1814年失败

(四)比较英国、法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二、思想:启蒙运动(17、18世纪)

1、背景: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②促成因素:自然科学发展,解放人们的思想

2、概况:①内容:理性主义;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

②代表成就:高潮—法国: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批判天主教会)、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人民主权)、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革命有理)

3、评价:①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意义:对法国(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对欧洲(批判封建

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对世界(传播到其他地区,鼓舞了北美、拉美独立运动,促进了亚洲日本、中国等国的思想解放) 三、国际关系

(一)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1、概况:①方式:掠夺资源、财富;屠杀当地土著居民,如美洲印第安人几乎种族灭绝;贩卖人口,如非洲黑奴,“三角贸易”(P94-95)

②具体:在美洲强占土地,建立种植园,屠杀印第安人;在非洲,进行黑奴

贸易;在亚洲,英国侵略印度(P96-97),18世纪后期“日不落帝国”

2、评价:①性质:是近代西方列强为满足本国统治阶级需求,对亚非拉国家进行的侵略扩张。 ②积极作用:掠夺财富、原料、市场,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冲击殖民地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

③消极作用:造成殖民地的日益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二)民族解放运动:南美独立运动(1791--1826)

1、背景:①根本原因: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②思想基础:启蒙思想的传播;③外因:法国大革命、北美独立的影响

2、经过:1816—1826玻利瓦尔和圣马丁(P100)

3、评价:①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②积极作用:使拉丁美洲摆脱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

独立的国家;沉重打击了西、葡的封建腐朽势力,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③局限性:经济上未能独立,没摆脱对殖民主义的依赖。

Ⅲ.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18—19世纪中期)

一、经济: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

1、首先在英国出现的背景:①可能性:政治基础(资产阶级统治首先在英国确立)、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雇佣劳动力)、资本积累(圈地运动和殖民扩张)、技术(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②必要性:市场需求

2、经过:①英国:1765年珍妮机、蒸汽机、火车、轮船、工厂

②扩展:18世纪末开始,法、德、美

3、影响:①积极:生产力(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是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社会结构(社会日益分化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社会面貌(城市化进程、自由主义思潮);对世界(密切了世界的联系,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冲击了旧思想、旧制度)

②消极:东方从属于西方

二、资本主义发展:自由资本主义,即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政治体系的确立

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

(一)美国内战(1861—1865):1、背景:①西进运动中,南北经济制度矛盾激化,焦点在于奴隶制存废问题,奴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P111-112动脑筋);②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就任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前提是国家统一(P112引文)

2、经过:1861年4月爆发;初期北方失利;1862年《宅

地法》(P114)、《解放黑人奴隶宣言》(P113);1865年4月攻占里士满,北方胜利;林肯被刺 3、评价:①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②积极作用(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③局限性(并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④北方取胜的原因(经济、军事实力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二)俄国1861年改革:1、背景: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农奴境况悲惨,起义频繁;对外战争失利激化了国内矛盾。2、经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农奴要自由需要高价赎买份地; 3、评价:①性质:资产阶级改革。②积极作用: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标志俄国进入近代资本主义社会。③局限性:带有大量封建残余。(P118动脑筋) (三)明治维新(1868—1873):1、背景:①内因:19世纪中期日本是闭关锁国、落后的

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里;②外因:1853年美国入侵,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统治岌岌可危;③中下级武士的武装倒幕运动成功。 2、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P119-120小字);

3、成功原因(与戊戌变法比较):①背景:日本资本主

义较发达、幕府统治极端孤立;中国资本主义较落后,封建守旧势力强大。②领导者和参加者:日本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与强藩相结合,既有基地又有军队,广大农民和市民也积极参加和支持,组成了强大的维新阵营;中国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既没有基地,也没有兵权、财权。③内容措施:日本明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中国由于维新势力并未掌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变法根本不可能实施。④国际环境:明治维新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未开始,列强在东方的主要目标是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牵制,为日本提供一个较有利的国际环境;戊戌变法时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为列强在东方争夺的“唯一富源”,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4、评价:①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积极意义: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③局限性:带有大量封建残余,使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三、社会主义运动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

1、背景:①经济前提: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矛盾暴露;②阶级基础:工人运动发展,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英国宪章运动:P106背景、概况、评价);③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参与并指导工人运动;④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P110自由阅读卡)。

2、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P107内容)。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意义: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二)巴黎公社革命

1、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临时政府卖国反动

2、经过:1871年3—5月,措施,无产阶级政权,5月流血周

3、意义: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公社社员的革命大无畏精神激励后人(《国际歌》P109) 四、国际关系

(一)列强扩张:1、原因:工业革命使列强需要更多的原料和市场,必须对外扩张;同时使列强实力壮大,有能力扩张

2、工业革命前后殖民扩张的不同点:①背景:前是工场手工业时期;后

是工业资本主义时期。②目的:前是掠夺财富,资本原始积累;后是强占原料产地、销售市场。③方式:前是赤裸裸的暴力掠夺;后上经济军事侵略相结合,抢占殖民地和势力范围。④结果:前是财富留入欧洲,使欧洲资本主义兴旺起来;后是使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统治地位,把世界各地逐渐囊括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

(二)反抗:亚洲革命风暴(19世纪上半期):印度1857-1859年民族大起义(P101-102)

1、背景:英国的殖民统治;导火线是密拉特事件(猪油牛脂事件) 2、经过:土兵为主力,封建王公是领导者,章西女王

3、评价:①性质:封建王公领导的反侵略运动。②意义:国内:表明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使他们改变了统治策略;国际:支援了亚洲其他国家人民的反殖民斗争。 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一、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以后)

1、背景: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经济:资本主义的竞争上升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科技: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

2、成就:①电力的广泛使用,进入“电气时代”,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P124),爱迪生(P125);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交通工具革新,汽车、飞艇、飞机(P126-127、128);③电讯事业的发展,电话(P125)、电报;④化学工业的建立:诺贝尔。

3、特点:①科学与技术真正紧密结合起来,迅速应用于生产,极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在扩展到其他各国,发明者多为英国人,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开始,发明者来自各国;③后起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④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向帝国主义时期过渡。

4、影响:生产力迅猛发展,垄断组织的形成(19世纪晚期P131):①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竞争—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②借助国家力量对外扩张,世界领土几乎被瓜分完毕,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美、德、英、法、日、俄。

(二)国际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①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直接

原因:后起的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国家争夺霸权,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疯狂扩军备战;③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2、经过: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爆发;意大利见风使舵,加入协约国作战;1916年凡尔登战役(P133-134)、索姆河战役(P135);美、日、中参加协约国作战,战场扩大;1918年11月德军投降。

3、评价:①性质:总体来说是帝国主义非正义战争,其中的塞尔维亚是为维护民族独立而战,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②危害:规模空前,给人类造成了空前的物质和精神损失,死伤3000多万人,被战争、饥饿、疾病夺去生命的超过1000万;③改变世界格局:使欧洲衰落,美日兴起,引起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