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
十一国庆结束已经有一个星期,但是对于这一次的假期旅行,女儿却思绪太多,迟迟不知道怎么下笔来表达我的感受。
每一个热爱旅行的人都明白旅行的本质不是单纯的欣赏沿途的风景,而是去寻找和丰富生命的体验,在旅行中获得更多对人生和自我的感触和觉悟。
我到过彩云之国的云南,找寻神秘自然与民族文化的融合:也去过魔都小巴黎的上海,品味埋藏在时尚中的欲望大都市;我到过多情迷人的海南,感受天涯海角处海岛旖旎的魅力:也去过天朝神都北京体会古老而又年轻的政治历史文化。。。。。。我曾经给自己定过这么一个旅行目标,不奢求走遍神州大地,但东要观哈尔滨晶莹剔透的冰雕,西要看青萨高原的布达拉宫,北要眺内蒙辽阔明亮的格根塔拉草原,南要望三亚海蓝沙白的亚龙湾,中要探西安盛气凌人的秦皇陵墓。因此这个长假,我踏上旅途,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历史古都:西安。
悠悠秦风,大唐盛世,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西安,曾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城市。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又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曾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中心,中西文明荟萃之地,古代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同时此处有享誉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兵马俑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积淀。。。。。。从古到今,烽火戏诸侯,鸿门宴,安史之乱,西安事变,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都发生于此。有人道:百年历史看北京,千年历史看西安。对于西安,我更乐于叫它长安,将时间轴推移到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时的情景,长安长安,长久治安,汉高祖就是此用意吧。古时西有罗马,东有长安,这个独一无二的名字,空前绝后,蕴藏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是中国所有城市
的称谓都无法比拟的,长相思,在长安啊!
随着火车的前行,里程在一点点的缩短,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逐渐变得鲜活起来,我也开始兴奋的等待这座城市对我的迎接。
果然,刚一走出火车站,高大雄伟的明城墙就赫然出现在眼前,历史的厚重感顿时扑面而来,我忍不住伸手触摸着一块块也许存在了六七百年的古城砖,看着火车站附近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踏上了时光的隧道穿越到唐代的长安城,此地的那时肯定是一番繁荣热闹的景象。西安也许是承载着太多的回忆和过往,它给我的初印象是凝重的,灰色的城墙,灰色的天空,灰色的尘土。这种感觉不同于其他古城给我的印象,它似乎在迫不急待的向我叙述承载了千年的悠久故事。春秋轮换,朝代更迭,----却依然保留着完整的古城墙和那份令人神往的古韵。
西安,一个现代与古代混合,崭新与陈旧交错的城市,豪华的市区夹杂着古老的城楼,就如疯狂的吉他夹杂着古筝的悠扬,让人新奇又不失其韵味。它既有犹如北京浓厚的文化,又有犹如上海奢华的繁荣,就像老爸说的,京城上海都抵不过一个长安,我也感同身受阿!
地上明城墙,地下秦始皇,西安人最引以为豪的莫过于此,高大的城墙把西安内城围了个密密实实,古老的它早已失去了当年冷兵器时代的防御功能,更多的是供现在的人们游览欣赏,品味斑驳的城墙中隐蕴的历史。登上城墙举目眺望,隐隐约约可以瞧见当年身穿盔甲的士兵威武庄严的伫立于此保卫着自己的国家,而城内却是繁闹的集市,烟柳画桥,亭台楼阁,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人们生活得如此的安逸。就算如今岁月已逝,千年已过,也能深切的感受到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气派。
来西安必到之处就是到享有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兵马俑,参观这个宏大杰出的世界巨
作。博物馆门口,叶剑英元帅的题字显而易见,随着人流的流动,我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一号俑馆,面对着这个带给我深深心灵震撼的藏坑:只见数千名手执兵器的武士,数百匹曳车的战马,一列列、一行行,构成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阵容。虽然经过千年的腐蚀和地质的作用,每一个兵俑沾满泥土的脸上依然可以看得出秦的遗风,这些栩栩如生的秦俑,一个个怒目而视,日夜守卫着陵寝,远远的一种肃然的杀气扑面而来。他们又所么像当年秦兵悲壮的出征,秦之大旗风中猎猎,车马萧萧,天摇地动。六国闻秦丧胆,中华终得一统。那个烽火四起,硝烟不断的年代,秦人靠着自己严明的纪律与近乎苛刻的法律一统天下,谁会想到当年一个镇守边疆土地稀少的子爵,凭着多年来残酷的征战最终逐鹿中原,问鼎天下,但这个贪心奢侈的秦始皇建造出这么一个巨大的陵寝,让人不得不为之震撼.这个隔着几千年的王朝,今天依然透过这些陶俑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由于女儿到西安的时间有限,总共待了不到三天的时间。虽然我匆匆的走过玄奘取经时的大雁塔,观赏了大唐芙蓉园的《梦回唐朝》,登上了骊山当年周幽王博褒姒一笑的烽火台,触摸着西安事变时老蒋藏身的那块岩石,转悠到回民街吃着贾三灌汤包子和羊肉泡馍。但是这短暂的时间根本不够我来了解这座我喜爱的城市,还有很多历史的记忆我还没去找寻。
其实关于西安的文字女儿是不想现在写的,想等到自己完全沉醉古都的神韵,融合于这古老的城市后再动笔。不过老爸来信叫我谈感受,就写了这些文字。我想有机会下一次光临西安时希望有老爸的陪伴,----相信您一定乐于我的邀请吧!
信就写到这了,原谅女儿这封迟到了一个星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