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场地调查方案

2023-02-09 来源:钮旅网


XXX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 XXXX有限公司初步采样调查方案

目录

1前言 .......................................................................................................................................................................... 4 2地块基本情况调查内容 .......................................................................................................................................... 5

2.1地块信息收集 ............................................................................................................................................... 5 2.3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9 2.4企业产品 ....................................................................................................................................................... 9 2.5原辅材料 ..................................................................................................................................................... 10 2.6生产工艺及产排污情况 ............................................................................................................................. 10 2.7风险筛查结果 .............................................................................................................................................. 11 3点位布设情况 ........................................................................................................................................................ 12

3.1疑似污染区域的识别分析 ......................................................................................................................... 12 3.2布点区域的筛选依据 ................................................................................................................................. 12 3.3布点位置和数量的确定依据 ..................................................................................................................... 12 3.4点位现场核实确认和调整情况 ................................................................................................................. 12 4测试项目设置情况 ................................................................................................................................................ 12

4.1热媒排气筒 ................................................................................................................................................. 12 4.2污水装置 ..................................................................................................................................................... 13 4.3仓储区 ......................................................................................................................................................... 13 4.4主装置区 ..................................................................................................................................................... 13 4.5固废存放区 ................................................................................................................................................. 14 4.6循环水塔 ..................................................................................................................................................... 14 5分析测试工作安排 ................................................................................................................................................ 15

5.1分析方法的选择与确认 ............................................................................................................................. 15 5.2 实验室认可范围 ........................................................................................................................................ 18 6样品采集工作安排 ................................................................................................................................................ 19

6.1土孔钻探方法 ............................................................................................................................................. 19 6.2地下水采样 ................................................................................................................................................. 19 6.3采样方法的选择 ......................................................................................................................................... 20 6.4采样设备的选择 ......................................................................................................................................... 20

6.5样品数量 ..................................................................................................................................................... 20 6.6现场质控工作安排 ..................................................................................................................................... 20 7样品保存和流转工作安排 .................................................................................................................................... 20 7.1包括但不限于样品保存和运输条件、样品流转安排、是否满足测试时限要求等; .................................. 20 8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安排 ............................................................................................................................ 20 9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计划 .................................................................................................................................... 20 附录1 ........................................................................................................................................................................ 21

1前言

XXX办公室地址位于 XXXXX号,于2004年03月31日在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35,000万人民币,在公司发展壮大的15年里,主要经营技术引进及开发;项目投资;瓶级、纤维级聚脂切片、新型材料、化学纤维的生产与销售;纺织品及化工产品的包装材料的生产与销售;化工产品(危险品除外)、纺织品、化纤产品、化工机械设备、通用设备及配件、仪器仪表、建筑材料、五金工具的销售、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

为保障人体健康,防止场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2016 年中国环保部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要求各地政府根据其要求,对各工业场地及周边农田等关注区域有计划的展开较为详细的摸底调查,以期明确土壤所受污染程度及范围,为进一步制定相应风险管控措施及开展修复行动提供依据和工作基础。

由此,根据相关国家政策,为判断和消除场地中残留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现对一汽海马有限公司场地进行污染调查工作,以期摸清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及污染地块分布,初步掌握污染地块环境风险,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提供依据。

4 / 41

2地块基本情况调查内容

2.1地块信息收集 2.1.1主要工作;

需收集以下信息,以满足风险筛查与分级、初步采样调查、日常管理需求, 需收集的地块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基本信息、污染源信息、迁移途径信息、敏感受体信息、地块已有的环境调查与监测信息(具体见表1)。

表1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分类表

分类 企业基本信息 土地利用信息 信息项目 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地理位置、企业类型、企业规模、营业期限、行业类别、行业代码、所属工业园区或集聚区。 地块面积、现使用权属、地块利用历史、地块规划用途。 主要产品和原辅材料、主要生产工艺; 各生产车间、储存设施、管道的分布、污染痕迹及平面布置 废气、废水、固废排放及处理; 泄漏或污染事故、地表可疑污染源或污染痕迹、空气异味。 土壤质地、地面覆盖、土壤分层情况; 地下水特性、水井分布、用途等; 降雨量。 用地类型、人口数量、敏感目标分布。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监测数据; 调查评估数据。 污染源信息 周边环境信息 敏感受体信息 已有的环境调查与监测信息

重点行业企业地块信息收集具体细分为如下五个子表格(具体见表2)。

表2,重点行业企业地块信息调查表目录

在产企业用地信息调查表 表格编号 表1-1 表1-2 表1-3 表1-4 表1-5 5 / 41

关闭搬迁企业用地信息调查表 表格编号 表2-1 表2-2 表2-3 表2-4 表2-5 表格名称 关闭搬迁企业地块基本情况表 关闭搬迁企业污染源信息调查表 迁移途径信息调查表 敏感受体信息调查表 环境监测和调查评估信息调查表 表格名称 在产企业地块基本情况表 在产企业污染源信息调查表 迁移途径信息调查表 敏感受体信息调查表 土壤或地下水环境监测调查表

2.1.2组织实施

企业有责任配合信息收集工作,提供相关资料,并对资料真实性负责;有责任为现场勘查提供安全进场条件,配合现场勘查工作并为其提供便利

2.1.3 工作准备

和土地使用权人分别签署承诺书(附录1),盖章、扫描后上传至详查数据库。

2.1.4技术准备

根据《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小组工作任务、本技术规定,制定工作计划。 根据工作计划,提出需配合的工作和需准备的文件资料清单。确认企业地块位置、现场工作时间与安排,确认访谈人员。

准备现场工作所需要的设备和物品。准备手持智能终端系统,进行试用和调试,通过手持智能终端系统调取调查表,了解地块信息调查的基本内容。准备器具类、文具类、防护用品等物品。器具类包括GPS、数码相机、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光离子化检测仪(PID)、火焰离子化检测仪(FID)等快速测试仪器等;文具类包括现场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常用药品、口罩等。

2.1.5资料收集

对照如下资料清单(表3)收集地块内及周边区域环境与污染信息。若地块上曾发生过企业变更、行业变更、生产工艺或产品变更,需收集相关历史资料,如各时期平面布置图、产品及原辅材料清单等。

表3 资料收集清单、应用及来源

序号 1 资料名称 平面布置图(各时期) 应用(对应的信息) 生产车间、储存区、废水治理区、固废贮存或处置场等各区域分布 企业基本信息、主要产品、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废气、废水和固废排放量、排放污染物名称、周边环境及敏感受体相关信息 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3 地块利用历史、企业平面布置、主要产品及产量、原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辅材料及使用量、生产工艺、周边敏感受体、特征污染物、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时间、结果等相关信息 企业安全评价报告 企业基本信息、主要产品、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储存区、储存物质等相关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主要产品、原辅材料、废气、废水和固废排放量、排放污染物名称、监测装置、治理设施等信息 地下管道或管线分布 4 5 6 6 / 41

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表 地下管道管线布置图

序号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资料名称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营业执照 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应用(对应的信息) 土壤与地下水特性相关信息 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营业时间、登记注册类型 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营业时间、登记注册类型 土地使用证或不动产权证书 地址、位置、占地面积及使用权属 土地登记信息、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记录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 历史影像图 化学品储存及使用清单 地上和地下储罐清单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环境污染事故记录 土壤及地下水监测记录 调查评估报告或相关记录 地址、位置、占地面积及使用权属、地块利用历史 地块及周边用地类型、地块规划用途 地块利用历史 储存物质、储存量相关信息、特征污染物 储存设施、储存物质、储存年代等相关信息 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名称 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情况、时间、污染面积、事故等级、处理措施等 土壤和地下水监测数据和污染相关信息 调查评估结果、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信息 2.1.6收集方式

通过信息检索、部门走访、电话咨询、现场走访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

2.1.7初步整理分析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对照表3分析、提取各种资料的有用信息,并将资料中重要信息内容利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拍照后上传,以备后期抽查、审核。对信息终端中已提供的企业信息,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校核、修改。

需通过手持智能终端系统上传的重要信息内容包括企业地块平面布置图、生产工艺流程图、地下管道管线图等重要图件资料,产品、原辅材料、化学品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清单,储罐等储存设施清单,废气、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清单,固废或危废产生或转移清单等资料。

7 / 41

2.1.8现场踏勘 a现场踏勘目的

一是对收集到的资料核实其准确性,如生产车间、储存设施或区域、固废贮存或处置场的分布等;二是获取通过文件资料无法得到的信息,如现场污染痕迹、区域防护措施等。

b现场踏勘内容

主要针对地块内及周边区域的环境、敏感受体、构筑物及设施、现状及使用历史等进行现场勘查,观察、记录地块污染痕迹。

现场踏勘的重点区域包括地块内可疑污染源、污染痕迹、涉及有毒有害物质使用、处理、处置的场所或储存容器、建构筑物、污雨水管道管线、排水沟渠、以及地块周边相邻区域。逐一对上述重点踏勘目标进行察看。

c现场踏勘方法

现场通过观察、异常气味辨识等方法辨别现场环境状况及疑似污染痕迹,可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光离子化检测仪(PID)等野外便携式筛查仪器进行现场快速测量,辅助识别和判断污染状况。

现场踏勘过程中发现的污染痕迹、地面裂缝区域、发生过泄漏的区域及其他怀疑存在污染的区域等,需利用GPS记录位置,拍照,使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上传照片。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利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在遥感图像上勾画出地块边界,并将生产车间、储罐、产品及原辅材料储存区、固废贮存或处置场等地块内重要区域和周边学校、医院、居民区、幼儿园、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饮用水井、食用农产品产地、水产养殖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标出。

d人员访谈

a访谈目的

访谈目的主要为解决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中获知信息的疑问,并进行信息收集补充。 b 访谈内容

访谈重点内容包括地块使用历史和规划、地块可疑污染源、污染物泄漏或环境污染事故、地块周边环境及敏感受体状况。专业小组参照人员访谈记录表格(附录3)的内容进行访谈,并通过手持智能终端系统上传访谈记录。

c访谈方式

专业小组通过当面、电话咨询、书面调查等方式进行。 d访谈对象 访谈对象包括:

(1)地块过去和现在的熟悉生产和环境管理的人员及一线员工; (2)地方政府管理机构工作人员;

8 / 41

(3)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工作人员;

(4)熟悉地块的第三方,如地块相邻区域的工作人员和居民等。

2.1.9 信息整理与填报 a信息整理

对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收集到的信息与文件资料进行整理、汇总与分析。

分析企业产品、原辅材料、储存物质是否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固体废物是否有危险废物;根据上述物质分析地块内的特征污染物;通过跑冒滴漏、污染痕迹等异常现象分析疑似土壤污染区,计算面积;分析地块周边敏感受体数量、离地块疑似土壤污染区的距离等;若已有调查数据,根据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或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分析是否存在土壤或地下水污染。

b调查表填报要求

对信息整理分析后,使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完成调查表填写,并将相关资料上传。对调查表进行自审核后,通过手持智能终端上报给地方环保部门。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调查表》填报的总体要求如下:

(1)每个企业地块均应填写一套表格,对于存在多个厂区的企业,每个厂区作为一个单独的地块填报一套表格;处于工业园区或集聚区的企业,每个企业地块分别填报一套表格;对于处于地块外的固废堆场或尾矿库等,需作为单独地块填报表格,其中污染源信息调查表仅需填写固废贮存区相关信息。

(2)对于近5年内曾开展过土壤或地下水环境监测或调查评估的地块,若监测报告或调查评估报告经过当地环保部门评审或备案的,可利用已有数据开展风险分级,不需填写污染源信息调查表。

(3)应完整填写调查表中各项指标项目,填报项目数量不得低于总数的80%;且标有星号(*)的指标必须填写,不得漏填;每个表格需至少有一位填表人和一位审核人。

(4)应根据相关证件、记录、文件资料、现场勘查实际情况如实填写调查表,并按照填表说明进行规范化填写;对于有多个来源的信息需多方核实甄别,使用时效性最好、来源最可靠的信息,并标明数据来源。 (5)应使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进行调查表填写;对于在产企业地块,需由企业和填表的专业机构分别打印声明页,签字、加盖公章、扫描后上传;对于关闭搬迁企业地块,需由专业机构打印声明页,签字、加盖公章、扫描后上传。

2.3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收集项目所在地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4企业产品

瓶级、纤维级聚脂切片、新型材料、化学纤维;纺织品及化工产品的包装材料;化工产品、纺织品、化纤产品、化工机械设备、通用设备及配件、仪器仪表、建筑材料、五金工具。

9 / 41

2.5原辅材料

2.6生产工艺及产排污情况

生产工艺流程图

污染物汇总表

10 / 41

2.7风险筛查结果

11 / 41

3点位布设情况

3.1疑似污染区域的识别分析

热媒排气筒、污水装置排放口、原辅料仓库、热媒站、主装置区、固废存放点、循环水塔,污泥填埋区。

3.2布点区域的筛选依据

3.2.1热媒排气筒筛选依据为布点技术规定附录2(生产车间及其辅助设施所在区域) 3.2.2污水装置排放口筛选为依据布点技术规定附录2(生产车间及其辅助设施所在区域) 3.2.3原辅料仓库筛选依据为布点技术规定附录23.热媒站筛选依据为附录2。 3.2.4主装置区筛选依据为布点技术规定附录2(生产车间及其辅助设施所在区域) 3.2.5固废存放区筛选依据为布点技术规定附录2(固体废物堆放或填埋区域) 3.2.6污泥填埋区筛选依据为布点技术规定附录2(固体废物堆放或填埋区域) 3.2.7循环水塔筛选依据为布点技术规定附录2(生产车间及其辅助设施所在区域) 3.3布点位置和数量的确定依据 3.4点位现场核实确认和调整情况

4测试项目设置情况

4.1热媒排气筒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48个因子 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䓛、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 特征污染物:联苯、联苯醚 A 12 / 41

4.2污水装置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䓛、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 特征污染物: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三氧化锑、二氧化钛 监测频次 B 49个因子

4.3仓储区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䓛、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 特征污染物: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乙二醇、三氧化锑、二氧化钛、联苯、联苯醚

监测频次 52个因子 C 4.4主装置区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苯胺、2-氯52个因子 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䓛、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 特征污染物: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乙二醇、三氧化锑、二氧化钛、联苯、联苯醚

D 13 / 41

4.5固废存放区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E 53个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因子 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䓛、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 特征污染物: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三氧化锑、二氧化钛、苯酚、二氧化钛、总磷、石油烃 4.6循环水塔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48个因子 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 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䓛、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 特征污染物:乙二醇、三氧化锑、二氧化钛 F

14 / 41

5分析测试工作安排

5.1分析方法的选择与确认 5.1.1

表 7-3 土壤检测内容及分析方法 单位:mg/kg 序号 检测项目 分析方法 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 1 砷 第 2部分:土壤中总砷的测定 GB/T 22105.2-2008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2 镉 度法 GB/T 17141-1997 固体废物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3 铬(六价) 法GB/T 15555.4-1995 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4 铜 法GB/T 17138-1997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5 铅 度法 GB/T 17141-1997 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 6 汞 第1部分:土壤中总汞的测定 GB/T 22105.1-2008 土壤质量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41

最低检出限 0.01 0.01 / 1 0.1 0.002 镍 GB/T 17139-1997 四氯化碳 氯仿 氯甲烷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1,1-二氯乙烷 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05-2011 1,2-二氯乙烷 1,1-二氯乙烯 顺-1,2-二氯乙烯 5 1.3×10-3 1.1×10-3 1.0×10-3 1.2×10-3 1.3×10-3 1.0×10-3 1.3×10-3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反-1,2-二氯乙烯 二氯甲烷 1,2-二氯丙烷 1,1,1,2-四氯乙烷 1,1,2,2-四氯乙烷 四氯乙烯 1,1,1-三氯乙烷 1,1,2-三氯乙烷 三氯乙烯 1,2,3-三氯丙烷 氯乙烯 苯 氯苯 1,2-二氯苯 1,4-二氯苯 乙苯 苯乙烯 甲苯 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邻二甲苯 硝基苯 苯胺 2-氯酚 苯并[a]蒽 苯并[a]芘 苯并[b]荧蒽 苯并[k]荧蒽 䓛 土壤和沉积物 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834-2017 1.4×10-3 1.5×10-3 1.1×10-3 1.2×10-3 1.2×10-3 1.4×10-3 1.3×10-3 1.2×10-3 1.2×10-3 1.2×10-3 1.0×10-3 1.9×10-3 1.2×10-3 1.5×10-3 1.5×10-3 1.2×10-3 1.1×10-3 1.3×10-3 1.2×10-3 1.2×10-3 0.09 / 0.06 0.1 0.1 0.2 0.1 0.1 16 / 41

43 44 45 46 二苯并[a, h]蒽 茚并[1,2,3-cd]芘 萘 土壤和沉积物 多氯联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多氯联苯 法HJ 743-2015 土壤中总石油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0.1 0.1 0.09 4×10-4 47 总石油烃 HJ 350-2007 附录E 6 表 7-4 地下水检测内容及分析方法 序号 检测项目 分析方法 便携式pH计法 1 pH值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年)3.1.6(二) 2 3 指数 4 5 氨氮 氰化物 HJ 484-2009 水质 挥发酚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6 挥发酚 HJ 503-2009 阴离子表7 面活性剂 8 六价铬 GB 7467-87 总大肠菌9 群 10 11 12 17 / 41

最低检出限 / 色度 高锰酸盐水质 色度的测定GB 11903-89 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酸性高锰酸钾法 / 0.5mg/L GB 11892-1989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 0.025mg/L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 0.001mg/L 0.0003mg/L 水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0.05mg/L GB 7494-87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0.004mg/L 纸片快速法 水质 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20MPN/L HJ 755-2015 硫酸盐 水质 无机阴离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氯化物 HJ/T 84-2016 硝酸盐 0.018mg/L 0.007mg/L 0.016mg/L

13 14 15 亚硝酸亚盐 氟化物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感官和物理性指标 称量溶解性总固体 法GB/T 5750.4-2006(8.1) 水质 钙和镁总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 0.016mg/L 0.006mg/L / 16 总硬度 GB7477-87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0.05mg/L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总磷 GB 11893-1989 铁 锰 铜 锌 铅 镉 汞 水质 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 砷 HJ 694-2014 硒 水质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镍 GB/T 11912-1989 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水质 铁、锰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11-1989 0.01mg/L 0.03mg/L 0.01mg/L / GB/T 7475-1987 0.04μg/L 0.3μg/L 0.4μg/L 0.05mg/L 5.2 实验室能力

18 / 41

6样品采集工作安排

图1 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工作程序图

6.1土孔钻探方法 6.2地下水采样

采样井建井与洗井、钻探深度和采样深度的确定

19 / 41

6.3采样方法的选择 6.4采样设备的选择 6.5样品数量

6.6现场质控工作安排

7样品保存和流转工作安排

7.1包括但不限于样品保存和运输条件、样品流转安排、是否满足测试时限要求等; 8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安排

8.1包括但不限于现场采样环节、样品保存环节、流转环节等方面的质控内容;

9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计划

9.1包括但不限于现场防护措施、现场应急措施等。

20 / 41

附录1

在产企业地块信息调查表

地块名称:

填表单位:

联系电话:

填表人(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21 / 41

声明 (企业)

我单位(公司)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信息收集工作中所提供的证件、图纸、报告、记录等相关资料均真实有效,绝无弄虚作假,并为因提供虚假信息资料所引发的一切后果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单位(公章):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声明

(填表单位)

我单位(公司)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信息收集工作中所填报的信息均来源于企业或相关部门等提供的信息资料、现场勘查和人员访谈所得信息,绝无弄虚作假,对信息填报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予以保密,并为因信息填报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泄密行为所引发的一切后果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单 位(公章):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22 / 41

表1-1 在产企业地块基本情况表

1.地块编码* □□□□□□-□-□□-□□□□ (6位行政区划代码,1位地块类型代码,2位行业大类代码,4位流水代码) 2.地块名称* 3.单位名称* 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5.法定代表人* 6.单位所在地及行政区划*行政区划代码□□□□□□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 乡(镇) 街(村)、门牌号 7.地理坐标* 中心经度 ° ˊ \" 中心纬度 ° ˊ \" 8.地块占地面积* m 9.联系方式 联系人姓名 电话 10.行业类别* 行业代码□□□□ 11.登记注册类型 □□□ 13.开业时间* 年 月 12.企业规模 □大型 □中型 □小型 □微型 14.最新改扩建时间 年 月 215.地块是否位于工业园区或集聚区 □是 □否 16.地块利用历史*(可多选)□工业类用地 □住宅类用地 □商业类用地 □其他用途 □不确定 起始时间 结束时间 土地用途 填表说明:

【1.地块编码】由13位代码组成,前6位行政区划代码;1位地块类型代码,在产企业地块为1,关闭搬迁企业地块为2;2位行业大类代码;后4位流水号码,某区县内所有类型地块统一编码,从0001开始编码。

【2.地块名称】根据企业名称对地块命名,若企业存在多个厂区,需对每个厂区地块分别命名。

【3.单位名称】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按工商部门登记或法人登记的名称填写;填写时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全称,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一个法人单位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单位名称。如单位名称变更(含当年变更),应同时用括号注明变更前的名称(曾用名)。

【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指由国家标准委发布的一组长度为18位的用于法人和其他组织身份识别的代码。按照《营业执照》填写。 23 / 41

【5.法定代表人】是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企业法人单位填写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法定代表人按《营业执照》填写。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产业活动单位填写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6.单位所在地及行政区划】单位所在地指调查对象生产场所实际所在地的详细地址。大型联合企业所属二级单位,一律按本二级单位所在地址填写。要求写明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州、盟)、县(区、市、旗)、乡(镇)以及具体街(村)的名称和详细的门牌号码,不能填写通讯号码或通讯信箱号码。

行政区划代码指调查地块实际所在地的县(区)的行政区划代码。调查地块应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填写6位行政区划代码。

【7.地理坐标】指企业地块中心位置的经度和纬度,填报格式为度分秒,最后的秒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利用GPS实地测量后填报。

【8.地块占地面积】根据企业平面布置图等资料及实地勘查情况,如实填写企业地块总面积;或利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勾画出地块边界后,计算地块面积。

【9.联系方式】指企业负责环保的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

【10.行业类别】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规范填写行业类别及行业代码,填写至四位行业小类,行业代码由一个字母加四位数字组成。若涉及多个行业小类,则填写所有行业小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查询可参见国家统计局网站,查询网址: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11.登记注册类型】指企业的登记注册类型,按其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类型填写。按《营业执照》上的类型,依表1-1-1填写代码。

表1-1-1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与代码表

代码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90 200 210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联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 其他企业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 内资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企业 24 / 41

代码 220 230 240 300 310 320 330 340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外资企业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 与港、澳、台商合作经营企业 港、澳、台商独资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外商投资企业 【12.企业规模】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11]75号)的规定划分企业规模,工业企业按从业人员数、营业收入两项指标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企业,划分标准见表1-1-2。

表1-1-2 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标准

指标名称 从业人员(X) 营业收入(Y) 计量单位 人 万元 1-大型 X≥1000 2-中型 300≤X<1000 3-小型 20≤X<300 4-微型 X<20 Y≥40000 2000≤Y<40000 300≤Y<2000 Y<300 说明:1、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须同时满足所列指标的下限,否则下划一档;微型企业只须满足所列指标中的一项即可。2、企业划分指标以现行统计制度为准。(1)从业人员,是指期末从业人员数,没有期末从业人员数的,采用全年平均人员数代替;(2)营业收入,采用主营业务收入。

【13.开业时间】分下列几种情况填写:

①解放前成立的单位填写最早开工或成立的时间;

②解放后成立的单位填写领取营业执照或批准成立的时间(如开业年月早于领取营业执照的时间,填写最早开业年月); ③改制企业按原成立时间填写;

④分立、合并企业:合并或兼并企业,按合并前主要企业领取营业执照的时间(或最早开业时间)填写;分立企业按分立后各自领取法人营业执照的时间填写;

⑤与外方或港、澳、台合资的企业,按领取合资企业营业执照的时间填写。

【14.最新改扩建时间】指企业最新的改、扩建项目的环评批复时间,无环评批复的按改扩建项目建设开工时间填报。 【15.地块是否位于工业园区或集聚区】集聚区是指单个企业规模小,但分布集中,产生的累积风险高的区域。一个乡镇范围,属于重点行业的小规模企业数量达到5家以上,即可认定为集聚区。按实际情况画√。 25 / 41

【16.地块利用历史】填写地块上在产企业开业之前曾经的土地使用状况,选择用地类型。工业类用地,包括工业生产及附属设施、物资储备、物资中转等;住宅类用地,包括住宅(公寓、别墅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也包括科教文卫、公共设施用地,如学校、医院、公园、绿地等;商业类用地,包括商场、超市等及其附属用地,宾馆、酒店,办公场所、金融活动场所,洗车场、加油站、展览场馆等;其他类型,请自行说明。

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土地用途:按照年代由近至远的顺序,填报不同时间区间内地块的土地用途,可参考表1-1-3样式填写。

26 / 41

表1-1-3地块利用历史填写范例

起始时间 结束时间 土地用途 2000年 2012年 物流仓库 1980年 1999年 农药厂 1960年 1979年 农田

表1-2 在产企业污染源信息调查表

1.企业存在以下设施或区域*(多选) □生产区 □储存区 □管道 □废气治理设施 □废水治理区域 □固体废物贮存或处置区 □空地 2.平面布置图* 一、生产区 (一)主要产品 1.序号 6.数据来源 (二)主要原辅材料 1.序号 6.数据来源 (三)主要中间产物 1.主要中间产物名称 (四)生产工艺 1.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图* 2.主要生产工艺描述 (五)生产车间分布与环境情况 1.序号 2.车间名称* 3.坐标位置 4.生产起始日期 5.主要生产工艺描述 6.设备跑冒滴漏现象*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7.跑冒滴漏点照片 2.原辅材料名称* 3.使用年代 4.计量单位* 5.年平均使用量* 2.产品名称* 3.生产年代 4.计量单位* 5.年平均产量* 27 / 41

8.生产车间总面积* m (六)清洁生产审核 1.企业是否开展过清洁生产审核* □是 □否 2.清洁生产审核时间 年 月 3.清洁生产水平 □一级 □二级 □三级 □未知 二、储存区 1.储罐、储槽等储存设施* □有 □无 2.存放产品、原材料的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仓库等* □有 □无 3.产品、原材料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装卸区* □有 □无 (以上三项中任何一项若选择是,则需填写以下第4-19项内容,否则不填) 4.序5.区域号 名称* 7.坐标8.储罐6.区域类型* 位置 数量 □储存设施 9.储罐类型 □地上 □半地上 □地下 10.储存11.是否13.计12.储14.储15.泄漏或污16.照物质 为危险 量单位存量* 存年代 染痕迹 片 名称* 化学品* * □是 □否 □有 □无 □不确定 2 □仓库 □装卸区 17.各储存区域防护措施*(多选) □地面无任何处理 □地面硬化且完整 □硬化地面有裂缝 □铺设防渗材料 □防渗材料完整无破损 □防渗材料有破损 □有顶棚或表面覆盖 □顶棚或表面覆盖完整 □顶棚或表面覆盖有破损 □四周有围堰或围墙 □围堰或围墙完整 □围堰或围墙不完整,可随意进入 □有雨水收集池或导排管道 □雨水收集池或导排管道有渗漏 18.储存区总面积* m 19.数据来源 三、管道 1.管道是否发生过泄漏* □是(发生过次) □否 (若选择是,则需填写以下第2-5项内容,否则不填) 2.序号 6.地下管道管线图* 四、废气治理设施 1.是否有废气排放* □有 □无(若选择有,则需填写以下第2-8项内容,否则不填) 2.废气排放量*(万立方米) 3.废气中主要污染物名称* 4.是否有废气在线监测装置* □有 □无 5.在线监测装置运行情况* □未运行 □运行良好 28 / 41

23.管道类型 □地上 □地下 □地上 □地下 4.泄漏点坐标位置 5.泄漏的物质名称

6.是否有废气治理设施* □有 □无 7.废气治理设施运行情况* □未运行 □运行良好 8.数据来源 五、废水治理区域 1.是否有废水排放* □有 □无(若选择有,则需填写以下第2-13项内容,否则不填) 2.废水排放量*(吨) 3.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名称* 4.是否有废水在线监测装置* □有 □无 5.在线监测装置运行情况* □未运行 □运行良好 6.是否有废水治理设施* □有 □无 7.废水治理设施运行情况* □未运行 □运行良好 8.废水治理区坐标位置 9.废水治理区面积*(m) 210.废水治理区污染痕迹 □有 □无 11.污染痕迹照片 12.废水治理区防护措施*(多选) □地面无任何处理 □地面硬化且完整 □硬化地面有裂缝 □铺设防渗材料 □防渗材料完整无破损 □防渗材料有破损 □四周有围堰或围墙 □围堰或围墙完整 □围堰或围墙不完整,可随意进入 □有事故水应急池 □事故水应急池有渗漏 13.数据来源 六、固体废物贮存或处置区 1.是否产生固体废物* □是 □否(若选择是,则需填写以下第2-16项内容,否则不填) 2.是否有固体废物贮存* □是 □否 3.是否有危险废物自处置* □是 □否 4.序号 5.区域名称* 6.地点 7.坐标位置 8.面积*(m2) 9.固体废物名称* 10.是否为危险废物* 11.贮存量或处置量*(吨) 12.贮存或处置区照片 □地块内 □地块外 □地块内 □地块外 □是 □否 □是 □否 13.固废贮存或处置区防护措施*(多选) □地面无任何处理 □地面硬化且完整 □硬化地面有裂缝 □铺设防渗材料 □防渗材料完整无破损 □防渗材料有破损 □有表面覆盖 □表面覆盖完整 □表面覆盖有破损 □四周有围堰或围墙 □围堰或围墙完整 □围堰或围墙不完整,可随意进入 □有雨水收集池或导排管道 □雨水收集池或导排管道有渗漏 □有渗滤液收集或处理设施 □渗滤液收集或处理设施有渗漏 14.危废贮存或处置区防护措施*(多选) □地面无任何处理 □地面硬化且完整 □硬化地面有裂缝 □铺设防渗材料 □防渗材料完整无破损 □防渗材料有破损 29 / 41

□有表面覆盖 □表面覆盖完整 □表面覆盖有破损 □四周有围堰或围墙 □围堰或围墙完整 □围堰或围墙不完整,可随意进入 □有雨水收集池或导排管道 □雨水收集池或导排管道有渗漏 □有渗滤液收集或处理设施 □渗滤液收集或处理设施有渗漏 15.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评估结果 □达标 □基本达标 □不达标 □未知 16.数据来源 七、其他可疑污染源或污染痕迹 1.地块内道路、地表、建(构)筑物表面、墙壁、空地污染痕迹 □有 □无 (若选择有,则需填写以下第2-6项内容,否则不填) 2.序号 3. 污染痕迹出现的地点 4. 污染痕迹出现的坐标位置 5. 污染痕迹照片 6.空气异味状况* □有(□地块内 □地块外) □无 八、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情况 1.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情况* □曾发生过(发生过 次) □未发生过 □不确定 (若选择曾发生过,则需填写以下第2-8项内容,否则不填) 2.序号 3.发生时间 4.事故发生的地点 5.事故发生的坐标位置 6.突发环境事件等级 □特别重大(I级) □重大(Ⅱ级) □较大(Ⅲ级) □一般(Ⅳ级) 7.事故基本情况描述 8.污染区域处理情况 九、地块污染情况分析 1.序号 填表说明:

30 / 41

2.疑似土壤污染区名称 3.特征污染物名称

【1.企业存在以下设施或区域】根据实际勘查和访谈情况,若企业地块内存在某设施或区域,则在相应设施或区域前的方框内画√且需要填写相关信息;不存在的不选,且不需填写相关信息。

【2.平面布置图】地块各区域、建筑物、设施分布图,需要有指北针、比例尺、图例。利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上传平面布置图。

一、生产区

(一)主要产品:指生产年度或生产周期内全年工业总产值中占比重较大或较关键工业产品。企业正在生产的产品、历史上曾生产过的产品均需一一填写。可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清洁生产审核报告中所列产品清单填写。

【1.序号、2.产品名称】按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或清洁生产审核报告中所列产品名称填报。

【3.生产年代】产品生产的起止年份,可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涉及该产品生产的新建项目的年代填写。

【4.计量单位、5.年平均产量】指产品近三年的年平均产量和计量单位。若是历史上曾生产过而目前已停产的产品,填写生产时期内年平均产量。允许保留两位小数。可参照近三年的清洁生产审核报告中产品产量填写。

【6.数据来源】按照产品信息的实际资料来源填写,需注明资料的年代,如某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2015年)。 (二)主要原辅材料:指与主要产品生产相关的主要原辅材料。企业正在使用或历史上曾使用过的原辅材料均需一一填写。可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清洁生产审核报告中所列原辅材料清单填写。

【1.序号、2.原辅材料名称】填报与主要产品生产相关的主要原辅材料的名称。 【3.使用年代】原辅材料使用的起止年份。

【4.计量单位、5.年平均使用量】指原辅材料近三年的实际年平均使用量和计量单位。若是历史上曾使用过而目前已停止使用的原辅材料,填写使用时期内年平均使用量。允许保留两位小数。

【6.数据来源】按照原辅材料信息的实际资料来源填写,需注明资料的年代,如某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2015年)。 (三)主要中间产物

【1.主要中间产物名称】指主要产品生产过程中衍生的主要的中间产物名称。 (四)生产工艺

【1.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图】通过手持智能终端系统上传企业主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2.主要生产工艺描述】对生产工艺进行简要的文字描述,如原辅材料、生产环节、反应条件、中间产物、产物及副产物等。

(五)生产车间分布与环境情况

将企业内生产单元作为填报对象,每个完整的生产单元所在的多个小车间或厂房作为一个整体的生产车间填报,所有的生产车间需一一列出,分别填写各车间相关信息。

【1.序号、2.车间名称】按企业内部生产单元所在车间或厂房的实际名称填写,且不同车间不能使用相同名称。 【3.坐标位置】使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在遥感影像上勾画出的该企业斑块内标出车间位置,并记录坐标。 【4.生产起始日期】按照车间开始用于生产的实际日期,填写某年某月。

【5.主要生产工艺描述】按照对应车间生产情况,简要描述该车间内主要生产工艺。 31 / 41

【6.设备跑冒滴漏现象、7.跑冒滴漏点照片】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填写车间内设备是否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如存在,需对跑冒滴漏的位置及地表情况进行现场拍照,并通过手持智能终端系统上传照片。

【8.生产车间总面积】按企业内所有车间总的占地面积填写,将所有车间面积加和,以m2为单位。 (六)清洁生产审核

【1.企业是否开展过清洁生产审核】按实际情况填写。若选是,则需填写第2-3项内容。 【2.清洁生产审核时间】填写最近一次完成清洁生产审核的时间,如某年某月。

【3.清洁生产水平】按清洁生产审核的结果填写。按清洁生产标准,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二、储存区

将企业内所有储存产品、原材料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区域作为储存区填报,分为三种类型:储存设施、仓库和装卸区。按区域填报信息,如多个储罐集中于某个区域,则将该区域作为整体填报;如储罐零散分布,则每个储罐单独填报。

【1.储罐、储槽等储存设施、2.存放产品、原材料的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仓库等、3.产品、原材料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装卸区】根据平面布置图和现场勘查情况,若企业内部存在上述任何一种储存区,则在“有”前的方框画√,并填写第4-19项内容;若三种类型储存区均不存在,则在“无”前的方框画√。

【4.序号、5.区域名称】按照企业内储存区的实际名称填写,且不同储存区不能使用相同名称。若存在多个储存区,需一一列出。

【6.区域类型】选择该储存区属于何种类型,若选仓库,则不需填写第8-9项内容;若选装卸区,则不需填写第8-14项和第17项内容。

【7.坐标位置】使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在遥感影像上勾画出的该企业斑块内标出储存设施的位置,并记录坐标。 【8.储罐数量】若填写储罐集中的区域,需填报该区域的储罐数量。

【9.储罐类型】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勾选出储罐是位于“地上”“半地下”或“地下”。

【10.储存物质名称】填写该区域现在或曾经储存过的所有产品、原辅材料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所有物质需一一列出。 【11.是否为危险化学品】按照储存物质的化学成分,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的选“是”,未列入的选“否”。

【12.储存量、13.计量单位】按照储存物质实际的年平均储存量和计量单位填写,若是正在储存的物质,可按近三年的年平均储存量填写,可参考安全评价报告中物质储存量填写。

【14.储存年代】按照该储存区开始使用的时间填写,如某年某月。

【15.泄漏或污染痕迹、16.照片】根据现场勘查、人员访谈情况填写该储存区有无出现过储存设施泄漏情况或该储存区有无污染痕迹;若有,需现场拍照记录,并使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上传照片。污染痕迹指现场勘查可观察到该区域有明显的颜色或气味异常,或明显的污染物,或使用快速检测仪器显示污染物含量异常(明显高于同地块清洁土壤)等现象。

【17.储存设施所在区域防护措施】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对每个储存区均需勾选该区域采取的防护措施,可多选。 【18.储存区总面积】按企业内所有储存区总的占地面积填写,将各储存区面积加和,以m2为单位。

【19.数据来源】按照储存区信息的实际资料来源填写,需注明资料的年代,如某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2015年)。若参 32 / 41

考多个资料,均需列出。

三、管道

管道指企业内部所有的地上或地下的原辅材料、中间产物、产品、废液和污、废水的输送管道。

【1.管道是否发生过泄漏】根据管道泄漏记录、人员访谈等填写管道是否发生过泄漏。若发生过泄漏,勾选“是”,填写发生过的泄漏次数,且每次泄漏均需对应填写第2-5项内容;如未发生过,则勾选“否”,不需填写第2-5项信息。

【2.序号】按照管道泄漏次数编号。

【3.管道类型】根据管道泄漏记录、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勾选发生泄漏的管道位于“地上”或“地下”。

【4.泄漏点坐标位置】根据管道泄漏记录、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填写管道泄漏的地点,使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在遥感影像上勾描出的该企业斑块内标出管道泄漏点的位置,并记录坐标。

【5.泄漏的物质名称】根据管道泄漏记录、人员访谈等填写管道泄漏的物质名称。 【6.地下管道管线图】使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上传地下管道管线图。 四、废气治理设施

【1.是否有废气排放】按实际情况填写,若无废气排放,则不需填写第2-6项的信息。

【2.废气排放量】按近三年来企业厂区内排入空气中含有污染物的气体的年平均总量填写,以标准状态(273K,101325Pa)计,以万立方米为单位。可参考近三年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表中数据填报。

【3.废气中主要污染物名称】指企业厂区内排入空气中的重金属、有机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污染物,可参考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填报所有污染物名称。

【4.是否有废气在线监测装置】根据现场踏勘实际情况填写,若有则需填写第5项内容。

【5.在线监测装置运行情况】根据人员访谈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填写装置是否正常运行,若正常运行,则选为运行良好;若大部分时间未运行或频繁出现不正常情况,选为未运行。

【6.是否有废气治理设施】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填写,若有则需填写第7项内容。 【7.废气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根据人员访谈和设施运行记录填写。

【8.数据来源】根据数据实际来源填写,需注明资料年代,多个资料均需列出。 五、废水治理区域

【1.是否有废水排放】按实际情况填写,若无废水排放,则不需填写第2-7项信息。

【2.废水排放量】指近三年来经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口排到企业外部的年平均工业废水量,以吨为单位。参考近三年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表中数据填报。

【3.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名称】指企业排放的废水中重金属、有机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污染物,可参考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填报所有污染物名称。

【4.是否有废水在线监测装置】按现场踏勘实际情况填写,若有则需要填写第5项。

【5.在线监测装置运行情况】根据人员访谈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填写装置是否正常运行,若正常运行,则选为运行良好;若大部分时间未运行或频繁出现不正常情况,选为未运行。 33 / 41

【6.是否有废水治理设施】按现场踏勘实际情况填写,若有则需要填写第7项。 【7.废水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根据人员访谈和设施运行记录填写。

【8.废水治理区坐标位置】使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在遥感影像上勾画出的该企业斑块内标出废水处置区的位置,并记录坐标。

【9.废水治理区面积】按照废水治理区的实际面积填写,以m2为单位。

【10.废水治理区污染痕迹、11.污染痕迹照片】污染痕迹指现场勘查废水治理区域可观察到该区域有渗漏或明显的颜色异常等现象;若有,需拍照记录,并使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上传照片。

【12.废水治理区防护措施】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勾选废水治理区采取的防护措施,可多选。 【13.数据来源】根据数据实际来源填写,需注明资料年代,多个资料均需列出。 六、固体废物贮存或处置区

【1.是否产生固体废物】按企业产生工业固体废物情况填写,若选否,则无需填写以下信息。

【2.是否有固体废物贮存】按现场勘查情况填写,若产生固废而无贮存(包括临时存放),则无需填写第3-14项的信息。 【3.是否有危险废物自处置】按现场勘查、人员访谈和危险废物处置记录情况填写,若选有,则需填写第3-14项处置区相关信息。

【4.序号、5.区域名称】一一填写企业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区或处置区的名称,包括固体废物的临时存放地点。 【6.地点】根据现场勘查和人员访谈等情况勾选固体废物贮存区或处置区在“地块内”或“地块外”。

【7.坐标位置】根据现场勘查,使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在遥感影像上勾画出的该企业斑块内标出固废贮存区或处置区的位置,并记录坐标。

【8.面积】按固体废物贮存或处置区实际占地面积填写,以m2为单位。

【9.固体废物名称】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状、半固体状和高浓度液体状废弃物的名称,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名称和类别代码》或者《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填报。可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填写所有工业固体废物名称,不包括生活垃圾。

【10.是否是危险废物】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填报。若选是,则需填写第15项信息;否则不填。 【11.贮存量或处置量】按近三年的年贮存量或年处置量填写,以吨为单位。可参考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填报。 【12.固体废物贮存或处置区照片】对固体废物贮存或处置区情况进行拍照,并使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上传照片。 【13.固废贮存区防护措施】根据现场勘查的实际情况填写,可多选。 【14.危废贮存或处置区防护措施】根据现场勘查的实际情况填写,可多选。 【15.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评估结果】按照考核记录填写,没有考核的填未知。 【16.数据来源】根据数据实际来源填写,需注明资料年代,多个资料均需列出。 七、其他可疑污染源或污染痕迹

【1. 地块内道路、地表、建(构)筑物表面、墙壁、空地污染痕迹】污染痕迹指现场勘查可观察到地块内除前述区域外,其他区域有明显的颜色或气味异常,或明显的污染物,或使用快速检测仪器显示污染物含量异常等现象。根据现场勘查情况 34 / 41

勾选,若有,需填写第2-6项内容。

【2.序号、3污染痕迹出现的地点】按照现场踏勘实际情况,有污染痕迹的地点均需一一记录,以明显的建筑等为参照物,用文字描述污染痕迹的地点。

【4.污染痕迹出现的坐标位置】使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在遥感影像上标出污染痕迹出现的位置,并记录坐标。 【5.污染痕迹照片】对污染痕迹进行拍照并使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上传照片。

【6.空气异味状况】根据现场踏勘或人员访谈,地块内是否有或曾经有空气异味,若有,则需选择异味的范围是位于地块内还是地块外,可多选。

八、污染事故发生情况

【1.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情况】根据企业或环保部门、安监部门事故记录、现场勘查及人员访谈等情况,填报企业地块上是否曾发生过环境污染事故。若曾发生过,需填写事故发生次数,且每次均需填写第2-8项内容。

【2.序号、3.发生时间】按事故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填写每次事故发生的时间,如某年某月。 【4.事故发生的地点】文字描述发生事故的地点,如某车间或某储罐。

【5.事故发生的位置】使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在遥感影像上勾画出的该企业斑块内标出事故发生的位置,并记录坐标。 【6.突发环境事件等级】根据事故发生时的等级评定结果填写事故等级,分级标准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国办函〔2014〕119号)中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7.事故基本情况描述】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造成的影响、损失等情况进行简要描述。 【8.污染区域处理情况】根据污染事故记录,填写污染区域采取的处理措施和结果。 九、地块污染情况分析

【1.序号、2.疑似土壤污染区名称】根据上述区域填报的信息,分析各区域是否可能存在土壤污染,对怀疑存在土壤污染的区域,判定为疑似土壤污染区,依次填写各区域名称,需与前项名称保持一致。判定疑似土壤污染区的方法:一是根据现场勘查和经验判断,若发现有泄漏或颜色、气味异常或快速检测仪器显示污染物含量异常等现象的区域,或虽未观测到污染痕迹但根据区域信息与调查人员经验,怀疑可能存在土壤污染的区域,可判定为疑似土壤污染区;二是参考《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疑似污染地块布点技术规定》中识别热点区域的方法,判定疑似土壤污染区。

【3.特征污染物名称】对上述判定的疑似土壤污染区,根据企业生产的原辅材料、产品、三废排放污染物等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填写各区域的特征污染物名称,污染物种类参照《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编制指南》中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分析测试项目表中所列污染物。

35 / 41

表1-3 迁移途径信息调查表

一、土壤途径 含水层以上土壤分层情况(自上而下) 1.序号 2.土层性质* □碎石土 □砂土 □粉土 □黏性土 □不确定 □碎石土 □砂土 □粉土 □黏性土 □不确定 □碎石土 □砂土 □粉土 □黏性土 □不确定 3.土层(上层)埋深(cm) 4.土层厚度(cm) 1 2 3 …… 二、地下水途径 1.地下水埋深* □<3m □3-10m □>10m □不确定 2.含水层渗透性* □砾砂土及以上 □粗砂土、中砂土及细砂土 □粉砂土及以下 □不确定 3.地块所在区域是否属于喀斯特地貌 □是 □否 4.年降雨量* □>1000mm □400mm-1000mm □<400mm □不确定 5.地下水用途* □饮用或生活用水 □农业灌溉 □畜牧养殖 □工业生产 □景观 □其他 填表说明:

一、土壤途径

【含水层以上土壤分层情况】从土壤表面由上至下依次填写含水层以上包气带各土层的土层性质、土层埋深和厚度。参考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填写。

【1.序号、2.土层性质】指按土层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划分的土的分类,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

【3.土层埋深】指各土层的上表面到地表的距离,以cm为单位。 36 / 41

【4.土层厚度】指各土层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以cm为单位。 二、地下水途径

【1.地下水埋深】根据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填写。

【2.含水层渗透性】根据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或现场勘查填写,分类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3)圆砾(角砾):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25-50%。 (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 (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 (10)粉质粘土:粉粒小于粘粒,塑性指数10-17。 (11)粘土:主要由粘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

【3.地块所在区域是否属于喀斯特地貌】根据当地地质资料填写。 【4.年降雨量】按地块所在区域气象部门统计的当地多年平均降雨量。

【5.地下水用途】按地块所在区域地下水的用途填写,分为饮用或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畜牧养殖、工业生产、景观。

37 / 41

表1-4敏感受体信息调查表

1.地块周边用地类型 东 南 西 北 2.地块内职工人数* □>5000 □1000-5000 □100-1000 □<100 3.地块周边500m范围内常驻人口数量* □>5000 □1000-5000 □100-1000 □<100 4.地块周边1km范围内存在以下敏感目标及敏感目标到最近的疑似土壤污染区的距离*(可多选) □无敏感目标 □幼儿园(□<100m □100m-300m □300m-1000m) □学校(□<100m □100m-300m □300m-1000m) □居民区(□<100m □100m-300m □300m-1000m) □医院(□<100m □100m-300m □300m-1000m)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100m □100m-300m □300m-1000m) □饮用水井 (□<100m □100m-300m □300m-1000m) □食用农产品产地 (□<100m □100m-300m □300m-1000m) □水产养殖区 (□<100m □100m-300m □300m-1000m) □自然保护区 (□<100m □100m-300m □300m-1000m) □地表水体 (□<100m □100m-300m □300m-1000m) 填表说明:

【1.地块周边用地类型】按现场踏勘情况,填写地块周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用地类型,按工业、住宅、商业、乡村、城镇、农田填写。

【2.地块内职工人数】按实际情况填写。

【3.地块周边500m范围内常驻人口数量】根据人口密度与分布资料情况填写,可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4.地块周边1km范围内存在以下敏感目标及敏感目标到最近的疑似土壤污染区的距离】根据人口密度与分布资料、现场踏勘、人员访谈,选择地块周边1km范围内存在的所有的敏感目标,敏感目标包括幼儿园、学校、居民区、医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饮用水井、食用农产品产地、水产养殖区、自然保护区和地表水体,同时选择敏感目标到最近的疑似土壤污染区边界的距离,并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中标出敏感目标的位置。可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38 / 41

表1-5 土壤或地下水环境监测调查表

一、土壤监测数据 1.土壤环境调查监测工作 □未开展过 □曾开展过 (若选择曾开展过,则需填写以下第2-7项内容,否则不填) 2.调查时间 年 月 3.是否检出污染物超标 □是 □否 (若选择是,则需填写以下第4-6项内容,否则不填) 4.序号 7.数据来源 二、地下水监测数据 1.地下水环境调查监测工作 □未开展过 □曾开展过 (若选择曾开展过,则需填写以下第2-7项内容,否则不填) 2.调查时间 年 月 3.是否检出污染物超标 □是 □否 (若选择是,则需填写以下第4-6项内容,否则不填) 4.序号 7.数据来源 填报说明:

若在产企业近5年内曾开展过土壤或地下水监测,且监测报告经过当地环保部门评审或备案的,则无需填写表1-2在产企业污染源信息调查表。

一、土壤监测数据

【1.土壤环境调查监测工作】根据企业相关记录,填写企业地块上是否曾开展过土壤环境调查监测工作,若有则需要根据监测数据填写第2-7项内容。

【2.调查时间】开展土壤环境调查监测工作的时间,如某年某月。

【3.是否检出污染物超标】根据调查监测结果,以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为标准,选择土壤样品中是否检出污染物超标。若 39 / 41

5.超标污染物名称 6. 最大浓度(mg/kg) 5.超标污染物名称 6. 最大浓度(mg/l)

有,需填写第4-6项内容;若无,则不填。

【4.序号、5.超标污染物名称、6.最大浓度】依次填写检出的超标污染物名称和该污染物的最大浓度,以mg/kg为单位。 【7.数据来源】填写监测数据的来源,如某某报告。 二、地下水监测数据

【1.地下水环境调查监测工作】根据企业相关记录,填写企业地块上是否曾开展过地下水环境调查监测工作,若有则需要根据监测数据填写第2-7项内容。

【2.调查时间】开展地下水环境调查监测工作的时间,如某年某月。

【3.是否检出污染物超标】根据调查监测结果,以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为标准,选择地下水样品中是否检出污染物超标。若有,需填写第4-6项内容;若无,则不填。

【4.序号、5.超标污染物名称、6.最大浓度】依次填写检出的超标污染物名称和该污染物的最大浓度,以mg/l为单位。 【7.数据来源】填写监测数据的来源,如某某报告。

40 / 41

41 / 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