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涂鸦期幼儿美术绘画活动的支持策略

2020-01-26 来源:钮旅网


浅谈涂鸦期幼儿美术绘画活动的支持策略

论文摘要:涂鸦期是幼儿美术能力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孩子美术能力发展的预备期。幼儿在涂鸦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与后面的绘画有密切的关系,对今后的造型表现有很大助益。在此阶段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其敢于大胆尝试。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支持者”的作用,在绘画活动中给予孩子适当的支持。 关键词:涂鸦期、绘画、支持

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涂鸦期、象征期和形象期。两岁多的托班孩子由于生理原因,脑和视觉对手的控制和调节还很薄弱,因此此年龄段的孩子在美术能力上多处于涂鸦期。涂鸦期的突出特点是幼儿没有绘画构思和目的,以游戏的形式随意进行划线活动。划出的线条清淡、零乱,不成形,不代表任何事物,只是出于对涂划动作和涂划出的各种线条的兴趣。

针对以上涂鸦期孩子在美术活动中的生理特点,我们教师将发挥什么作用?是让孩子“依葫芦画瓢”地学习,还是听之任之地让其自由发挥?在《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十条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在美术活动中也要首先成为涂鸦期孩子的支持者。既不能扼杀孩子创造力,也不能抹杀教师的引领作用。

一、教师对孩子物质上的支持

托班孩子刚离开父母,初步适应幼儿园生活。对教师来说,美术活动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要让孩子“喜欢画,敢于画”。因此,教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物质材料。

(一) 绘画材料多样化; 1、绘画工具多样化;

首先,多种多样的绘画工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绘画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画的兴趣。如:油画棒、粉笔、排笔、棉签这些常见的绘画工具。还有一些物品也可以成为孩子的绘画工具,如:纸团、蔬果、弹珠、树叶、蜡烛、梳子等。

2、绘画纸张多样化;

教师应为孩子提供大的纸张进行涂鸦(一般8开、4开纸)。涂鸦期幼儿手的发育尚不完善,对笔的控制能力较差,对形状亦不易把握,所以更应该给他们大纸,让他们大胆涂鸦,不受拘束,尽情作画。同时对于纸张的色彩及形状也应更加多样化,供孩子自由选择。

(二)绘画方式多样化。

1

1

对于涂鸦期的孩子来说,不同的绘画方式更像是一个个新奇有趣的游戏,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边玩边画。常见的几种绘画方式有:印章画,(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多种物品进行印章:蔬菜、水果、玩具、废旧纸团、瓶盖、树叶等,甚至孩子们的身体也可以成为印章工具。)棉签画、粉笔画;不常见的绘画方式有:滚珠画(用珠子蘸上颜料后在白纸上自由滚动作画),泡泡画(将彩色泡泡吹在白纸上作画)、喷雾画(将颜料装在喷雾瓶中随意喷洒作画)、蜡烛水粉画(教师将白色蜡烛在白纸中作画,幼儿用颜料涂抹显出物品的轮廓)、车轮画(将玩具汽车蘸上颜料在纸上开动作画)、滚筒画(用滚筒或卷纸筒蘸上颜料在纸上滚动作画)、棉线拖画(幼儿将长长的棉线蘸上颜料在纸上随意拖画)等。这样生动有趣的绘画活动,既填补了幼儿表达意图和表现能力之间的鸿沟,又使他们在每次参与活动前,对活动产生了一份神奇和新鲜感。兴趣有了,他们就能自信的去参与了。

(左图:滚珠画) (右图:车轮滚画)

(左图:棉线拖画) (右图:油画棒水粉画)

(三)绘画场所多样化。

由于孩子绘画纸张大,如果在桌面上会比较拥挤。因此,我们让孩子自行选择绘画地点。比如:在桌上或地上、墙上;对于托班的孩子,我们更不必强求他们端端正正地

2

2

绘画,他们可以站着画、坐着画、跪着画或趴着画,让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轻松、愉悦!甚至绘画的场所也不拘泥于室内。有时,我们也会带孩子到户外“写生”。如:春天到了,幼儿园外的桃花开了,我带领孩子们拿上画板,在桃树边进行手指点画“桃花”。

(左图:孩子们自由在地上作画,右图:春游时孩子在户外进行集体作画。) (四)绘画组织形式多样化。

在组织孩子绘画活动中,除了日常的集体教学外,我们利用活动区让幼儿有更多的操作时间与机会供幼儿进行涂鸦。在活动室里为孩子创设了一个美工区角。我们根据孩子年龄特征,将里面分为颜料区、泥工区、手工区。孩子们可以独立自主地在里面选择喜欢的物品进行创作。美工区也成为了我班区角的一大亮点。如果说集中教学活动中老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略,那么在区角活动中孩子们就完全成为活动的主人。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尽情地玩耍、涂鸦,感受着美术活动的乐趣, 体验着创作的快乐!

二、教师对孩子行为上的支持

教师对孩子行为上的支持,主要表现在美术活动及美术活动区角的设计和组织中。以前传统的美术教学多是“教师教,孩子模仿”的模式,但现代幼儿教育更注重对孩子自主性、创造性的培养。

(一)引导孩子充分体验,鼓励孩子大胆表现。在美术绘画活动中如何体现孩子的自主学习?涂鸦期孩子可以尝试自主学习吗?我在组织美术活动时,多遵循“幼儿观察、体验——尝试绘画——教师讲解——幼儿创作”的模式。例:在一次绘画“蘑菇”的活动中,我为孩子提供了几种种类、外形各不相同的蘑菇。孩子们在看、摸、玩蘑菇后,对蘑菇有了初步感官上的认识。然后,孩子们将感受和认识到的蘑菇用粉笔画在地上。接着,我又通过让孩子观看不同外形、颜色的蘑菇图片及哥哥姐姐绘画的作品,拓宽了

3

3

孩子创作的思路。孩子在经过了多渠道的体验后,再次创作,都能大胆地创作自己心中的蘑菇。有了这样的模式,孩子在绘画时不再害怕“我画不来”,他们都能大胆动手涂抹,不再担心是否画得漂亮。

(二)选择有趣、适合孩子的绘画内容,为孩子营造宽松的创作氛围。幼儿美术活动一般都是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的过程中进行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去主动尝试。对于托班的孩子来说,绘画内容的选择尤其重要。根据孩子在美术过程中掌握图形的顺序:圆形、竖线、横线等,我们选择并设计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练习圆形的活动比如:“吹泡泡”“帮妈妈绕线团” “装糖果”,练习竖线的活动如:“下雨啦”“画梳子”“修栏杆”, 练习横线的活动如:“修公路”“装饰小背心”“爬楼梯”等。孩子们游戏情境中大胆、自主地绘画,感受着美术活动的乐趣。

(三)支持孩子大胆想象和创作。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我们随处可以看见幼儿的创造。这些不经意的“创造”就象火花稍纵即逝,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这短暂的“光亮”。如:在一次纸筒画——“公路”的过程中,孩子们除了用纸筒进行滚画,还用纸筒的两端进行印章画。一个孩子将纸筒的圆形连续印在一起,想象成小石头的地面。

(解读孩子的画:我的大卡车在小石头的路上,小汽车在公路上开。)

三、教师对孩子语言上的支持。

(一)教师以游戏化的语言引导孩子完成作品。涂鸦期的孩子是在行动中感知主客观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绘画没有目的性,不可能象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教师适时的语言指导可以引导孩子更好的完成作品。有一次, 在“给瓶子里装糖果”的绘画活动中,龙龙小朋友草草地画了几颗糖就不想画了。我用游戏话的口吻对他说:“这几颗糖太少了,如

4

4

果能装满瓶子,就可以让爸爸妈妈都吃到龙龙的糖了,好吗?”龙龙听了后,又接过画继续画起来。

(二)适时的介入,引导孩子有目的的绘画。许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的孩子开始绘画出非常精彩的绘画作品,转眼间却把所有的作品全部涂抹,让人非常惋惜。在绘画“蘑菇”的活动中,睿睿照例又将画好的作品全部涂抹。我只好对他说:“睿睿,你的蘑菇全被大风刮走了,我都找不到了。你能不能重新把蘑菇找出来?”睿睿听了后,愉快地拿起了另一张画纸重新画起来。而这一次,他没有再把作品涂抹掉。 (左图:睿睿第一次的作品,右图:睿睿第二次的作品)

(三)适宜的语言,正确的把握评价的度。

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尤其重要。正确评价幼儿作品,能增强幼儿自信、成功感.。幼儿的心灵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浇灭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因此,成人的态度是培养幼儿绘画兴趣的有力保障。对于涂鸦期的孩子,教师的评价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使其逐渐向象征期转变。

每次绘画活动结束后,我都会逐一出示孩子的作品,和小朋友们一起进行评价。在一次印章活动后,孩子们一幅幅无目的的作品被他们自己想象成气球、泡泡、苹果、太阳等等,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想象力。

涂鸦期是孩子美术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孩子美术能力发展的预备期。教师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引导它们在美术的世界里描绘出动人的图画! 参考文献:

张念芸 编著《学期儿童美术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出版

5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