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述:这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本课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线索,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弄懂岩石是“大书”的原因。 2 理解“刨根问底”等词语的意思。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对话中,感受自然的神奇以及地质队员的敬业精神。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学习者特征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在朗读和识字方法上有一定的积淀,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总结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本班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课上能踊跃参与,大胆发表自己见解,同学之间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但是因所处的地域环境问题,学生学前教育相对薄弱,知识面窄,接受能力稍逊色些。 教学策略:
在备课前多次朗读文本,梳理课文的脉络,渐渐把课文内容在知识目标层面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在这样两块:1.让学生懂得最大的“书”是什么?它是怎样的?2.最大的书能告诉我们什么知识,有什么用?而这两块内容是通过川川这个爱思考,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和地质勘探队员之间的对话来表达的。因此,考虑在第一教时的设计时,侧重解决第一个问题,同时初步体会人物间对话的形式,渗透对川川这个人物爱问、爱思考的品质的体会。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引: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汉字 1、板书:书
同学们喜欢看书吗?你们都看过什么书?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读一本非常奇特的“书”。
补充板书。
2、齐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我想这也正是同学们想问的问题。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
[师]现在请大家小声朗读课文,用心识记生字,读通句子。看看能不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2)指名分段读。
引:刚才领教了你们认字的本领,现在老师要看看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水平。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同学们边读边努力识记在家预习的生字,继续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评价。
现在,你们知道“书”为什么加引号了吗?板书:岩石
引:这个问题解决了。你们看小伙伴笑得多开心呀!那你们知道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岩石就是书的?找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3、认读词语“岩石”“一册厚厚的书”
出示句子:出示句子: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1)指名读句子。这几个红颜色的字是要求我们识记的,要把它读准。(指名试读句子)
(2)让我们欣赏一下这本书吧!
出示岩石图:这就是岩石,仔细观察岩石有什么特点?(预设:岩石很大很厚、很硬、一层一层的。岩石一层一层,就像一张一张的纸。随机学习“岩、册、厚”;)
(3)大家再读一读句子。
引:真没想到啊!这岩石居然还是一本奇特的“书”啊!(与书对比,)外形很像一本厚厚的书,多么奇特的书呀!读出这种语气。(4)指名读。这句话实际上的意思是说,岩石就是什么?(生接:一册厚厚的书)句子的语气非常肯定,但是最后却偏偏用上了问号。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反问句。反问句更能让我们体会到岩石就像一册厚厚的书。指名读。 从你的朗读中我还听出叔叔在介绍岩石时的喜悦心情。 5 结合插图,趣味识字
(1)认识并理解词语“地质勘探队员”
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人物?让我们一起看图说一说。(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猜猜哪个是地质勘探队员?随即学习词语“地质勘探队员”结合图说说他是干什么工作的?<地质勘探队员就是通过对地质的勘探和研究,就能知道哪里有煤炭,哪里铁矿……>
(2)随机出示“煤炭”“宝藏”认读
出示(煤炭、铁矿)图:理解词语“煤炭、铁矿” 说说生活中那些是用铁矿做成的。
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像个宝贝一样,因此我们叫它们“宝藏”。出示词语:宝藏
地质勘探队员为了找到更多的宝藏,每天都要跋山涉水,不辞辛劳。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么一群人吧。齐读“地质勘探队员”。
三、细读课文,理解词语。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1自然段,把川川的问话用“————”划下来。 过渡语:好问的川川向地质勘探队员问了许多问题,问了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1自然段,把川川的问话用“————”划下来。想一想怎么才能读好川川的话,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学生划句子,自由朗读练习) 课件出示:
川川认真地问:“这上面有字吗?” 川川又问:“这上面有图画吗?” “这能说明什么呢?”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根问底。 (1)指名读:
川川的好奇心真强啊,你能来做做川川,读读这些句子吗? 看看(预设:这些问话,有什么发现?提示语)
(2)理解“刨根问底”
谁再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多,一个接一个,一个问题比一个问题更深入)
你们看,像川川这样一个接一个地提问,一个问题比一个问题更深入,一直追问到底,直到彻底弄明白为止。用书中的一个词就叫“刨根问底”。你看,“刨”字是“立刀旁”,真有一种一问到底的决心啊!好问可是善于动脑筋的表现同学们要学习川川的这种品质 。我们再来读读这个词吧。
(3)再读句子。你能读出川川的好问吗?老师范读。学生读。 四、品读对话,感受神奇
(一)品读5~1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的5~11自然段。
师:川川一连串问了这么多问题,叔叔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边读边在文中用“ ”划下来。 2、逐句学习。
(1)、研读句子: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A指名读。这句话中,你能找出一对意思相近的词语吗?
齐读“脚印、足迹”,脚印就是足迹。这些都词语一般都是描写人或动物的的,在这里却用来描写“雨痕、波痕”的,可见叔叔是多么喜欢这些岩石呀!你能读出这种语气吗?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化真丰富,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
B、引导想象:小朋友,你们见过雨痕、波痕吗?那矿物又是什么?
老师搜集了一些图片,你能根据文中的内容,找一找那是雨痕、波痕、矿物吗?c指读句子。师生合作读。(三个学生第一句话) D完成句式:( )、( )、( )都是文字。 它们指的是什么呢?谁来填一填,把它补充完整。 (师板书 字:雨痕、波痕、“矿物)。
E男生齐读这段话。多么神奇呀!多有意思呀! 师:了解了这么多,我们都也成了小地质勘探队员了。 引:这上面有画?
2、研读句子: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1)老师带你们去欣赏一下几千年甚至几万年前留下的古生物痕迹。 师:这些树叶、贝壳、小鱼,就是书中的“画”。(师板:树叶、贝壳、小鱼)。
师:你们看,(出示课件)岩石书中的图画好看吗?这么美的图画他们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化石。
师:孩子们,这里的树叶、小鱼、贝壳,本来也有美的颜色,也是活的,可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他们死后没有腐烂,埋在地底下,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叫 “化石”。
引导说话:( )、( )、( )都是图画。
师:(出示句子:“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是呀,当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化石心情很激动,好,请你也带着这份激动读读发现的化石…… (反复读)
小结:原来这岩石里既有文字,又有图画,而且是一层一层的,怪不得要把它叫做“最大的书”呢。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现在让我们分角色朗读5-8自然段在一起去感受岩石书的神奇。 3、配乐朗读第10自然段
师:川川此时真的被岩石书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可不明白这些神奇的字、画,又能说明什么呢?请大家欣赏这段视频,一会说说你了解到什么了?
呀,陆地变成大海,大海又变成高山,那是神奇的地壳运动,这一系列变化是在短内时间发生的吗,它要经过漫长的岁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10小节,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地壳运动要经过漫长的岁月。(“很久很久”,“很多很多万年”,“慢慢”。 )
这些词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地壳变化的漫漫过程!
师小结:这么神奇而又漫长的变化,我们人类是无法亲眼目睹把它记录下来的,是岩石把这珍贵的知识记录下来的——。是的,这岩石更像一本书,记载着历史变迁,陆地沉浮的知识,多么神奇的自然啊!
4、读懂这些知识,用处可大哩——师生读第11-13段
川川学到了这么多知识多高兴呀,如果你现在就是川川,说说你长大要干什么?老师坚信你们的理想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实现的。 板书设计
最大的“书”──岩石
字:雨痕 波痕 矿
画:树叶 贝壳 小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