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黄牛肉

2024-05-16 来源:钮旅网
黄牛肉

百科名片

黄牛肉属于温热性质的肉食,擅长补气,是气虚之人进行食养食疗的首选肉食,就好象气虚之人进行药疗常常首选黄芪那样,所以《韩氏医通》说“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就补养的脏腑来说,黄牛肉重在补养脾胃,从而滋养其他脏腑。 简介

黄牛肉为牛科动物黄牛的肉。

功用

温补脾胃,益气养血,强壮筋骨,消肿利水。主治脾胃阳虚,院腹疼痛,泄泻,脱肛,水肿;精血亏虚,消瘦乏力,筋骨酸软等。 性味归经

性温,味甘。人牌、胃经。 用量用法

内服:煮食、煎计或人丸剂 现代研究

本品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 、维生素BZ、钙、磷、铁,又含胆固醇、必需氨基酸等。气味 甘、温、无毒。

牛,主要有黄牛、水牛两种。作为滋补肉食,自古就只选用黄牛肉。

《医林纂要》强调:“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本草拾遗》还指出:黄牛肉补气、健脾,对虚弱之人可以助其健壮,对脾虚水肿的人,则有“消水肿,除湿气”的良好功效。

黄牛肉的营养价值很高,特点是高蛋白、低脂肪。每100克黄牛肉中,蛋白质高达20克,猪肉只含16.9克;而牛肉所含脂肪只有10.2克,猪肉却高达29.2克。 黄牛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有利于防止肥胖。由于不致摄入过多的胆固醇,对于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也有好处,所以黄牛肉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受到欢迎

炸牛排、番茄牛肉汤是西餐中的常备菜肴。俄罗斯的土豆烧牛肉,美国加州的牛肉面,都是很受欢迎的食品。

我国使用牛肉制作的风味食品,诸如灯影牛肉、麻辣牛肉、水煮牛肉,更是风味各具,声名远扬。

然而,这些风味食品,虽然色艳、气香、味美,但有的是油炸熏烤,有的又过分辛辣,都不是可供经常食用的保健食品。

作为滋补保健食品,最简便有效的莫过于牛肉萝卜汤。选取较肥的新鲜黄牛肉,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用文火慢慢加热,烧开后约10分钟,将带有泡沫的水全部倒掉。然后将牛肉切碎,与生姜、花椒、食盐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炖煮。在牛肉即将烂之时,放入白萝卜条,萝卜一熟,此汤即成。食用时再加入适量味精,滋味更加鲜美。

进补应用

1.脾胃虚弱,胃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虚泻,轻度浮肿 萝卜丝炒牛肉丝:白萝卜500克,黄牛瘦肉250克,莱油、精盐、酒、酱油、淀粉、葱各适量。将萝卜洗净,切成细丝,装人碗内,加精盐、料酒、酱油、淀粉,拌匀腌渍30分钟。用武火烧热菜油,放人萝卜丝,加人少许精盐翻炒,至八成熟时盛人碗内。再用武火烧热菜油,倒人牛肉丝,翻炒2分钟后,倒人萝卜丝,拌匀,加料酒1匙,清水少许,稍炯烧,加葱末,拌匀即可。当菜吃。

2.手术前后的补养调理;或脾弱血虚面色无华,爪甲不荣,食欲不振 豆蔻卤牛肉:黄牛肉1000克,白豆蔻6克,草豆蔻6克,姜、花椒粉、山柰、小茴香、甘草、酱油、料酒、盐各适量。将牛肉洗净,切成约200克重的肉块,放人盘内,将盐和花椒粉均匀地抹在牛肉上腌渍5~8小时,腌渍过程中上下对翻2~3次,将豆蔻、姜片、山柰、小茴香、甘草等用纱布包成香料袋。卤锅中加清水,放人牛肉和香料袋,用武火煮沸,撇去浮沫,再加酱油、料酒,改用文火煮至牛肉卤熟烂,撇去浮油,速将牛肉捞起,晾干。横着肉纹切成肉片,装盘,淋上麻油,撒上花椒粉即可食用。

3.脾虚中气下陷,身体虚弱,胃下垂,脱肛 新鲜荷叶牛肉汤:新鲜荷叶4张,黄牛肉1500克,菜油、精盐、料酒、八角茵香各适量。将荷叶洗净,4张叠在一起,预先放人大沙锅底部。黄牛肉洗净,切成中等大块状。烧热油锅,倒人牛肉,翻炒3分钟,加人料酒,炯烧5分钟,然后盛人大沙锅内,加人清水将牛肉浸没,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炖2小时,加精盐、八角茴香,继续慢炖1小时,以牛肉酥烂为度。吃肉喝汤。

4.脾胃虚弱,肝气郁滞,痛经,浮肿 调经牛肉汁:黄牛肉 1500克,益母草100克,当归60克,香附15克,延胡索30克,料酒、白糖各适量。将益母草、当归、香附、延胡索冲洗干净,倒人大瓦罐内,加清水浸泡约30分钟后,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30分钟,煎至药液1大碗时,滤出头汁。加水再煎30分钟,滤出二汁,弃药渣。将洗净的牛肉切成小块,放人沙锅内,加人清水,用武火煮沸,倒人料酒,再用文火煎熬2小时,至牛肉基本酥烂时,倒人药汁,加人白糖,继续用文火煮熬,当牛肉偎至极烂,汁水变浓时,用筷子捣拌牛肉3分钟,改用微火炖30分钟,离火。稍凉后,滤出牛肉汁,装人瓶内,盖紧。 每次服用2匙,每日2次。

5.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赢瘦,偏枯,痞积,消渴霞天膏:黄牛肉 2 000克,黄酒40毫升。取黄牛精肉,剔去筋膜,冲洗干净,放人锅中,加人清水,用文火煎煨24小时,榨取肉汁,将肉渣再煮熬二次,最后合并滤液,人锅加黄酒收膏,膏成,倒人盘内,待冷后,切成小块,置透风处晾干。

注意事项

黄牛肉性偏温,凡火热、痰火、湿热之证均不宜食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