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年天津市第八十九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2020-06-22 来源:钮旅网
2021年天津市第八十九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材料二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

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赠了居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即由人类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

续,这是文明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

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自然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反过来又是生命的产物。地球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成其为地球——一颗绿色的星球,一颗向太阳开放、从太阳获得源源不断能量补充的星球,否则就会像太阳系其他星球一样是毫无生息的死球。善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会瓦解。地球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维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摘编自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

材料三:

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怨天尤人”,把环境危机的原因归咎于自然界本身。但是,近年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非科学活动,是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果。人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行的需要,一方面,将自然界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单,任意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则错误地把自然界当作“垃圾桶”,肆意弃置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品。到头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顶点,而是意味着人类并没有解决好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其实,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挥,应当以对受动性的认识为约束条件,能动性本身也应表现为两个方面:在认识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如果后者不以前者为基础,能动性就可能超越受动性而变成一种盲目性的意向活动。要调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人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了解。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脱离人的受动性而盲目膨胀,这种“能动性”无疑会祸及自身。恩格斯在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轻验与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的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们不能只注重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卫美云《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辨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而对于动物,他们认为爱人甚于爱物,是有差别的。

B.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二者互为依赖,互为支持,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地球生命。

C.材料三中“能动性”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和活动,如“杀伐以时”“善待地球”“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等都属此类。

D.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人类不仅负有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责任,还必须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荀子看来,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超出动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动物、杀伐捕猎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

B.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体”,是指人与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这与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有所不同。

C.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类似乎拥有了对地球的生杀掠夺权但地球的毁灭必定带来人类的毁灭,二者命运与共。

D.材料一中多处马用古人古籍中的话,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容都为观点的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撑。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C.“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D.“君子之于食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4.同一话题往往有不同的论述角度,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角度上有何不同。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整理好了的箱子

夏丏尊

他傍晚从办事的地方回家,见马路上逃难的情形较前几日更厉害了,满载着铺盖箱子的黄包车、汽车、

搬场车,衔头接尾地齐向租界方面跑,人行道上一群一群地立着看的人,有的在交头接耳谈着什么,神情慌张得很。

他自己的里弄门口,也有许多人在忙乱地进出,弄里面还停放着好几辆搬场车子。 她已在房内整理好了箱子。

“看来非搬不可了,弄里的人家差不多快要搬空,本来留剩的已没几家,今天上午搬的有十三号、十六号,下午搬的有三号、十九号,方才又有两部车子开进里面来,不知道又是哪几家要搬。你看我们怎样?”

“搬到哪里去呢?听说黄包车要一块钱一部,汽车要隔夜预订,旅馆又家家客满。倒不如依我的话,听其自然吧。我不相信真个会打仗。”

“半点钟前王先生特来关照,说他本来也和你一样,不预备搬的,昨天已搬到法租界去了。他有一个亲戚在南京做官,据说这次真要打仗了。他又说,闸北一带今天晚上十二点钟就要开火,叫我们把箱子先搬出几只,人等炮声响了再说。”

“所以你在整理箱子?我和你没有什么好衣服,这几只箱子值得多少钱呢!”

“你又来了,‘一·二八’那回也是你不肯先搬,后来光身逃出,弄得替换衫裤都没有,件件要重做,到现在还没有添配舒齐,难道又要……”

“如果中国政府真个会和人家打仗,我们什么都该牺牲,区区不值钱的几只箱子算什么!恐怕都是些谣言吧。”

几只整理好了的箱子胡乱地叠在屋角,她悄然对着这几只箱子看。

搬场汽车啵啵地接连开出以后,弄里面赖以打破黄昏的寂寞的只是晚报的叫卖声。

晚报用了枣子样的大字列着“×××不日飞京,共赴国难,精诚团结有望”“五全大会【注】开会”等等的标题。

……

他傍晚从办事的地方回家,带来了几种报纸,里面有许多平安的消息,什么“军政部长何应钦声明对日亲善,外交绝不变更”,什么“窦乐安路日兵撤退”,什么“日本总领事声明绝无战事”,什么“市政府禁止搬场”。她见了这些大字标题,一星期来的愁眉为之一松。

“我的话不错吧,终究是谣言。哪里会打什么仗!”

“我们幸而不搬,隔壁张家这次搬场,听说花了两三百块钱呢。还有宝山路李家,听说一家在旅馆里困地板,连吃连住要十多块钱一天的开销,家里昨天晚上还着了贼偷。李太太今天到这里,说起来要下泪。都是造谣言的害人。”

“总之,中国人难做是真的。——这几只箱子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有牺牲的机会呢!” 几只整理好了的箱子胡乱地叠在屋角,他悄然地对着这几只箱子看。

打破弄内黄昏的寂寞的仍旧还只有晚报的叫卖声。晚报上用枣子样的大字列着的标题是“日兵云集榆关”。

(1935年)

【注】大会提出此时“到了和平绝望的时期与牺牲的最后关头”。 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整理好了的箱子”在文中多次出现,它“见证了”时局的动荡和人物内心的纷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B. 这篇文章,作者自己并不出场,完全站在客观的地位。他所讲的仅仅限在一家,一家的一夫一妇。 C. 前后两半篇各记着一个傍晚时候的情形,形式相同,都从“他”回家叙起,然后写夫妇间的谈话。 D. 通过对周遭情况的附带描写,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当时的纷扰的空气,体会到故事中人物的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

E. 这篇文章的语言都是平实的口头语言,具有极强的生活气息,体现出上个世纪初方兴未艾的“白话文”写作潮流。

6. 两处划线句子所写内容相似,同样是“看”,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7. 文章前后两次点明报纸上“用枣子样的大字列着的标题……”,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材料二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

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赠了居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即由人类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续,这是文明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

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自然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反过来又是生命的产物。地球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成其为地球——一颗绿色的星球,一颗向太阳开放、从太阳获得源源不断能量补充的星球,否则就会像太阳系其他星球一样是毫无生息的死球。善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会瓦解。地球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维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摘编自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

材料三:

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怨天尤人”,把环境危机的原因归咎于自然界本身。但是,近年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非科学活动,是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果。人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行的需要,一方面,将自然界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单,任意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则错误地把自然界当作“垃圾桶”,肆意弃置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品。到头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顶点,而是意味着人类并没有解决好能动

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其实,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挥,应当以对受动性的认识为约束条件,能动性本身也应表现为两个方面:在认识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如果后者不以前者为基础,能动性就可能超越受动性而变成一种盲目性的意向活动。要调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人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了解。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脱离人的受动性而盲目膨胀,这种“能动性”无疑会祸及自身。恩格斯在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轻验与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的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们不能只注重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卫美云《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辨析》)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而对于动物,他们认为爱人甚于爱物,是有差别的。

B.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二者互为依赖,互为支持,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地球生命。

C.材料三中“能动性”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和活动,如“杀伐以时”“善待地球”“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等都属此类。

D.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人类不仅负有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责任,还必须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9.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荀子看来,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超出动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动物、杀伐捕猎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

B.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体”,是指人与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这与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有所不同。

C.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类似乎拥有了对地球的生杀掠夺权但地球的毁灭必定带来人类的毁灭,二者命运与共。

D.材料一中多处马用古人古籍中的话,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容都为观点的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撑。

10.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C.“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D.“君子之于食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11.同一话题往往有不同的论述角度,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角度上有何不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①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于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②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人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 略有删节

[注]①赪:红色。②郁栖:粪土堆。

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乃易其弊衣 易:更换 B. 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 食:喂

C. 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 货:卖 D. 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发:发放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儒” 我欲因之梦吴越, B. 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 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D. 一夕,为海潮所沦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14. 下列各组句子中最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待叶限”的一组是( A. 女至池,鱼毕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 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 B. 膳其肉,味倍常鱼 常令樵险汲深

C. 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 D. 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15.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 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 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D. 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1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3)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十四)

鲍照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

) 故乡窅窅①日夜隔,音尘断绝阻河关。 朔风萧条白云飞,胡笳哀急边气寒。 听此愁人兮奈何,登山远望得留颜。

将死胡马迹,宁见妻子难。

男儿生世轗轲②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

【注】①窅窅,遥远貌。②轗轲,亦作“輱軻”“輡軻”,困顿,不得志。 17.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叙述了老兵从“少壮从军”到“白首流离”,有家难回的悲惨遭遇。 B. 三、四两句用“窅窅”“阻河关”等词语,从空间角度说明老兵与家乡隔离之远。 C. “将死”两句直抒胸臆:我少小离家,白首难归,将死异域,难道见到妻儿如此困难。 D. 通过老兵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诗人对戍边老兵的深切同情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18. 请简要赏析“朔风萧条白云飞,胡笳哀急边气寒”两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

(1)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动物的活动表现早春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嵬》(其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唐玄宗和杨贵妃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

(3)《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典型是最好的教科书,榜样是有形的价值观。只要今天学习榜样,明天就能成为榜样。身处社会之中,人们一定会尊崇名人贤人,或是仰慕其德行,或是敬重其才学。对于品格和才学高于自己的人,我们必定会产生羡慕敬仰之心。但是,若以此来附庸风雅,甚至拉大旗作虎皮,就不免惹人耻笑了。 ①今天学习榜样并不一定明天成为榜样。 ② ③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1.下面是疫区某中学生给来援医疗队的慰问信的部分内容,在语言表达上有五处不得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你们的忘我工作,增强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你们的鼎力相助,坚定了身边好多孩子立志从医的信念;你们的无疆大爱,牢牢地守护着一方平安。你们为疫情的防控尽了绵薄之力,你们是医疗战线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抗疫斗争的历史上,将写着你们不可磨灭的功绩;家乡建设的伟大事业,仍要求你们的投入和付出。待来年,春绕枝头花怒放,让我们相约在大美天地。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当今,点外卖已经成为普通民众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2020年9月8日,一篇题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迅速刷屏,外卖系统的算法催逼着外卖员疯狂地奔波在路上,外卖员疲于奔命,与死神赛跑。这篇文章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有人认为外卖系统的优化管理提高了效率,让外卖员获得更多的回报; 有人认为外卖员不是“系统里的一个点,而是生活中的一个人”,不能为了赚钱, 置生命安全于不顾;还有人认为……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

A.“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错,理解概念有误,文中“差等之爱”指对人的爱也有亲疏之别,并非“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B.“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错,夸大了人类对地球的作用,主要是“更”字的使用导致错误。原文,“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原文说“地球可以没有人类”,说明对地球而言,“人类的力量支持”绝非必要。

D.曲解文意,“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表述,对人类的界定错误。从材料三最后一句话可知“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言下之意,人类自以为是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点是错误的。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分析不当,错在对二者观点异同的判断。事实上,二者是相同的。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是人与动物

的关系应和谐仁爱,其“尽物之性”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是尊重了动物与人是有机整体的存在关系。这与材料二所倡导的“生命共同体”是一致的。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材料二观点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选项孟子劝谏齐宣王施行仁政的话“君子之于食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强调的是君子的恻隐之心,与材料二观点不符。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角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注意回答论据和论证方法有关题目时,先从内容上考虑,看作者是如何运用论据材料证明论点的,即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再从论证角度考虑的思考:立足点是什么,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驳斥,然后指出论证的效果。

材料二,首句是“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即材料二的中心论点是“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从“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所以,材料三的论证角度是:立足点是“科学事实”,围绕人与自然作为生命共同体的辩证关系从正面展开论述的。 材料三,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从反面来说的,正是由于人类肆意地破坏,遭到了自然界的惩罚,并指出根源就是没有摆正关系,自以为是主宰和统治者。所以,材料三的论证角度是:立足人类未能摆正与自然的关系而导致危机这一角度,从反面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项,“体会到故事中人物的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分析错误。根据文意,“他”对于众人关于战争即将到来的言论及众人的紧张、慌乱,表现出宜乎常人的冷静和勇敢,正如文中所述,他说“搬到哪里去呢?听说黄包车要一块钱一部,汽车要隔夜预订,旅馆又家家客满。倒不如依我的话,听其自然吧”“我不相信真个会打仗。“如果中国政府真个会和人家打仗,我们什么都该牺牲,区区不值钱的几只箱子算什么!恐怕都是些谣言吧”,“他悄然地对着这几只箱子看”。由此可见,并不是故事中所有人的神经都一直处于紧绷状态。 E项,“这篇文章的语言都是平实的口头语言”分析错误。由原文“到现在还没有添配舒齐” “我们幸而不搬”“家

里昨天晚上还着了贼偷”“说起来要下泪”可以发现,文中并不都是平实的口头语言,而是仍可看到一些文言文的影子。 故选DE。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鉴赏作品中人物形象能力。

两次“看”,一次是“他”的妻子看,当“她”听说战争即将到来,便随了众人收拾行李,然而“他”却有些无动于衷,“她”担心当战争真的到来但因为“他”的劝阻最终会导致箱子受损失,所以“看”的动作中有着无限的爱惜和焦急。另一次是“他”看,当战争还没有到来,又听说民众如何受苦受难时,“他”看着墙角里已经收拾好的准备逃难的箱子时,内心里有着对日本侵华的无限愤激及民众只顾自主逃命却不懂得奉献和牺牲的惆怅。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中的重要情节的内涵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当民众得知战争即将爆发,纷纷逃难时,作者写到“晚报用了枣子样的大字列着‘×××不日飞京,共赴国难,精诚团结有望’‘五全大会【注】开会’等等的标题”;在选文的最后,当战争暂时还未到来,民众正在受苦时,作者又写到“打破弄内黄昏的寂寞的仍旧还只有晚报的叫卖声。晚报上用枣子样的大字列着的标题是‘日兵云集榆关’”。从情节的角度看,由战争将起到暂时平安再到战争仍然一触即发,报纸的信息勾连起小说情节的线索,并有推动小说情节发展、暗示情节未来发展走向的作用。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则是以报纸上的信息渲染紧张的气氛、烘托民众的紧张和慌乱,凸显了在战争即将爆发时不同的人的心理态度和选择。从主题表达的角度看,关于报纸的描写虽然极为简练,但却内涵丰富,作者在以此巧妙地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凸显人物形象、烘托气氛之余,更着意表达了小说的主题,即看似简单的几行字,却牵连着数十万乃至上百万民众的命运,一字者万人命也,作者正是借此来凸显动荡时代平民的悲惨的命运的。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

A.“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错,理解概念有误,文中“差等之爱”指对人的爱也有亲疏之别,并非“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B.“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错,夸大了人类对地球的作用,主要是“更”字的使用导致错误。原文,“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原文说“地球可以没有人类”,说明对地球而言,“人类的力量支持”绝非必要。

D.曲解文意,“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表述,对人类的界定错误。从材料三最后一句话可知“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

的”。言下之意,人类自以为是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点是错误的。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分析不当,错在对二者观点异同的判断。事实上,二者是相同的。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应和谐仁爱,其“尽物之性”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是尊重了动物与人是有机整体的存在关系。这与材料二所倡导的“生命共同体”是一致的。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材料二观点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选项孟子劝谏齐宣王施行仁政的话“君子之于食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强调的是君子的恻隐之心,与材料二观点不符。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角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注意回答论据和论证方法有关题目时,先从内容上考虑,看作者是如何运用论据材料证明论点的,即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再从论证角度考虑的思考:立足点是什么,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驳斥,然后指出论证的效果。

材料二,首句是“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即材料二的中心论点是“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从“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所以,材料三的论证角度是:立足点是“科学事实”,围绕人与自然作为生命共同体的辩证关系从正面展开论述的。 材料三,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从反面来说的,正是由于人类肆意地破坏,遭到了自然界的惩罚,并指出根源就是没有摆正关系,自以为是主宰和统治者。所以,材料三的论证角度是:立足人类未能摆正与自然的关系而导致危机这一角度,从反面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D.“发:发放”错误,“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的意思是:等到军队反叛的时候,将可以拿出来充当军饷。

所以“发”的意思是“打开、拿出”。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个“因”是副词,就;第二个“因”,顺着,沿袭。

B.第一个“而”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第二个“而”是表转折关系连词,却。 C.两个“以”是都介词,“把”的意思。

D.前一个“为”是介词,“被”;后一个“为”是动词,创作。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前一句基本上还能表现“神奇”,后一句不能表现“虐待”。 B.前一句不能表现“神奇”。

C.前一句不能表现“神奇”,后一句基本上能表现“虐待”。 故选D。 【15x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以示追悔”错误,由原文“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可知,。叶限的后母和妹妹都被飞石打死。洞人为这件事感到很哀伤,就把她们埋在一个石坑里,名字就叫懊女冢。由此可知,原文只是客观地记叙了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洞人为这件事感到很“哀伤”,应是出于可怜与同情,没有“追悔”的意思。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第一个“衣”是名词用作动词,“穿”的意思。“袖”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在袖子里暗藏”。行向池:状语后置,调整语序为“向池行”。

(2)但:副词,只。不之虑: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不虑之”。虑:怀疑。

(3)意:名词用作动词,表意动,猜测。以:介词,表方式,通过。拷掠:固定结构,拷问、拷打。竟:副词,最终。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

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南方人互相传说,在秦汉的以前有一个洞主吴氏,当地人称为吴洞。洞主娶了两个老婆。其中一个妻子死了,留下一个女儿叫叶限。叶限小时候很聪慧,擅长淘金,她父亲很喜爱她。有一年年终,她父亲死了,她被后妈虐待,后母经常让她到险恶高峻的地方砍柴挑水。

当时,叶限曾经得到一条鱼,两寸多长,鱼鳞是红色的,眼睛像金属一样放光。她悄悄地养在一个水盆里,鱼一天天长大,多次更换水盆,后来鱼大得用水盆盛不下,就把鱼投放到后面的水池里。叶限把吃剩下的食物都投入到水池中喂鱼。叶限来到水池边,那鱼就从水中露出头,像人一样枕伏在岸边。其他人来了,鱼就不再出来。后母知道了这件事,常常暗中窥伺她,鱼不曾看见。后妈就欺骗叶限说:“你不要再辛苦劳作了,我给你做一件新褥衣。”于是,脱下叶限身上破旧的衣服,让叶限到几百里远的地方挑水。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那条鱼马上露出头,后母趁机杀了那条鱼。鱼已经一丈多长了。把鱼肉做成食物,味道比一般的鱼好上多倍。把鱼骨埋藏在粪堆里。

第二天,叶限来到以前池边,鱼已经不见了,她在旷野里放声大哭。忽然有人披头散发穿着粗布衣服从天而降,安慰她说:“别哭啦,你后妈把鱼杀了,鱼骨埋藏在粪堆里。你回去,可以把鱼骨从粪堆里拿出来藏在屋子里,你要什么只要请求一声就会满足你的。”叶限依言而行,果然是金银珠宝,随叫随到。 到了洞里的节日,后母出去了,让叶限守候在家里。叶限等到后母走远了,也前去参加节日。叶限身上穿着华美的衣服,脚穿金鞋子。同父异母的妹妹认出了叶限,对母亲说:“她很像姐姐。”后母也怀疑她。叶限感觉到就急忙回去了。结果路上丢了一只鞋子,被洞里的人拾到了。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吴洞临近一个海岛,岛上一个陀汗国,军队很强大,统治着很多海岛,控制的水域达几千里。吴洞里的人把那只金鞋卖到陀汗国,陀汗国国王得到它,让身边的人穿上这只鞋,脚小的人还小一寸。于是让全国的妇女都穿上试试,结果没有一个合适的。那只鞋子轻得像羽毛,踩在石头上没有声音。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道些是从哪里来的。于是把这只鞋子扔在道路两旁,然后挨家挨户搜查。如果有哪个妇女穿着这只鞋,就抓起来并且上报。抓到叶限,让叶

限穿上鞋试试才相信。叶限就身上穿着华美的衣服,穿着金鞋走进来,容貌像天上的仙女。叶限把过去的事情详细地告诉给国王。国王带着鱼骨和叶限一起回去。叶限的后母和妹妹都被飞石打死。洞人为这件事感到很哀伤,就把她们埋在一个石坑里,名字就叫懊女冢。

陀汗国国王回到王国,让叶限做了王妃。一年之中,国王贪求无厌,向鱼骨请求,金玉宝物不计其数。过了一年,再请求就不灵验了。国王就把鱼骨埋藏在海边,用很多很多珠宝埋起来,用黄金封闭好,等到军队反叛的时候,将可以拿出来充当军饷。有一天傍晚,被海浪大潮冲走了。 【17题详解】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词的意象,分析诗词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表现了诗人对戍边老兵的深切同情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说法有误。此诗写一个出征在外的老兵,反映其遭遇,抒发其情感,从而揭露战乱给平民百姓造成的沉重灾难。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解答此题,首先要逐一翻译诗句,理解诗句内容;然后结合内容从意象意境、手法、用词等角度分析句子所抒发的情感及表达效果;最后整理概括,分点作答。

整体阅读诗歌可知,此诗写一个出征在外的老兵,反映其遭遇,表达老兵对故乡的思念归结为对妻子的怀恋,从而揭露战乱给平民百姓造成的沉重灾难。本题题干所赏析的两句诗的大意是:朔方的寒风刮得天空白云游动,天地间草木凋零,寂寥冷落;胡笳声哀伤急促,边地的气候寒冷异常。从内容上看,作者选取边地典型意象“朔风”“白云”“胡笳”“边气”,描写了边地萧条、苦寒、哀婉的景象。“朔风”与“白云”两个意象,各以“萧条”与“飞”加以描绘,分别诉诸触觉与视觉,以此衬托老兵的愁情,恰到好处。“胡笳”与“边气”各以“哀急”与“寒”加以描绘,诉诸听觉与触觉。诗人以“哀急”状写“胡笳”之声,当是以哀景衬托哀情;以“寒”反映“边气”,既实写“边气”给人的肌体之寒,又映衬老兵思念故乡却“不得归”的心头之寒。分析下文诗句可知,老兵无奈之下只得“登山远望”,希望能借此排解心头之愁。所以,从手法上看,“朔风萧条白云飞,胡笳哀急边气寒”两句借景抒情,调动多种感官,以意象组合来续写其思念故乡的愁情。结合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19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

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1)“通过动物的活动表现早春景象”是提示,注意“莺”的书写;

(2)“对比手法表现唐玄宗和杨贵妃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是提示,注意“驻”的书写; (3)“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是提示,注意“豗”“砯崖”的书写。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20题详解】②身处社会之中,人们不一定会尊崇名人贤人。③对于品格和才学高于自己的人,我们不一定会产生羡慕敬仰之心。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和仿写的能力。

仿句为“今天学习榜样并不一定明天成为榜样”。注意“不一定”这个词语的使用,化绝对观点为推测。 ②处“身处社会之中,人们一定会尊崇名人贤人”推断错误,“一定”说法绝对,应模仿①改成“身处社会之中,人们不一定会尊崇名人贤人”。

③处“对于品格和才学高于自己的人,我们必定会产生羡慕敬仰之心”推断错误,“必定”说法绝对,应模仿①改成“对于品格和才学高于自己的人,我们不一定会产生羡慕敬仰之心”。 【21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找出并修改语段中表达不得体的地方,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并进行修改。

本题语境是某中学生给来援医疗队的慰问信,属于书面语体,要求“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解答时,准确指出错误并作出修改。

“鼎力相助”,意思是大力支持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此处对象使用错误。 “好多孩子”,属于口语语体,此处是慰问信,应用书面语体。

“绵薄之力”,微不足道的力量 。谦辞,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此处语境用于对方,使用错误。 “写着”,属于口语语体,此处是慰问信,应用书面语体。

“要求”,命令语气,语气生硬,此处根据表达的对象,语气应该委婉一些。 【22题详解】例文: 别让外卖骑手“拿生命送餐”

每到饭点,城市的大街小巷、商厦楼宇就会出现外卖小哥奔忙的身影。当我们享受着“美味不用等”的便

捷时,可曾想到这背后的辛苦与风险?近日,有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上海市送餐外卖行业发生伤亡交通事故共76起,“饿了么”和“美团”各占26%。透过上海一地的数据,“速度与激情”背后的安全漏洞可见一斑。难怪有人说,外卖小哥是在“拿生命送餐”。

一个“快”字,可以说是外卖行业的立身之本,由此衍生的速度要求堪称苛刻。而现实中,附着在送餐时间链条上的不确定因素却不少。比如,用餐高峰期,接单商家还要兼顾堂食,往往会延长外卖的出餐时间;送餐路上,交通路况、天气条件、电梯门禁等等,每个变量都影响着抵达的速度。然而,对于不少用户而言,如是种种都不是美食迟到的借口。在用户差评和“一路狂奔”的安全风险之间,送餐员们往往更担心前者,因为那意味着远超收入的罚款。只是,在这场“对赌”中,骑手们的侥幸心理未必每次都能成功。

是谁为外卖小哥按下了“加速键”?表面看是那嘀嗒作响的倒计时,实际是激烈竞争的外卖平台以及简单粗暴的盈利模式。三年前,资本视外卖这一领域为风口,“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等不约而同地开启了声势浩大、旷日持久的价格战。据统计,曾经的三大平台全国日订单量约达2000万单。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烧钱补贴用户的路子走不通了,拼服务就成为重要着力点,而准点率则是重中之重。在“多送多得”的逻辑下,外卖小哥自然是期盼多接订单。外卖平台也恰恰利用了这一心理,与其形成了你情我愿的默契。这种业绩考量不乏合理之处,但“唯快是图”也无异于变相鼓励忽视安全风险的投机之举。然而,平台将本应承担的责任转嫁成为社会风险,有失信失责之嫌;为了盈利只顾惠及客户而忽视送餐员的权益,有失德失誉之忧。

是时候让疾驰的外卖小哥稳下来了。目前,上海、深圳等地均在探索监管模式。比如,每月向社会公布各外卖送餐企业涉及交通违法总量及违法率,对于排名靠前的企业进行约谈。这无疑是个有益的开始。为外卖小哥降速,接下来需要更多主体的参与、更多措施的发力,从根本上改变外卖平台“唯快”背后的“唯利”逻辑。外卖平台是否可以设立更为人性的考核机制,让外卖小哥在送餐路上多一份从容;作为用户的我们是否可以多一些体谅和理解,让“送餐路上请安全第一”的“暖心备注”更多见;交警部门则要从严执法,避免更多交通参与者为送餐员的一次任性而受损。总而言之,这条产业链上的主体相向而行,才有望让更多美食平安抵达。

当前资本市场风起云涌,随着“饿了么”宣布合并“百度外卖”,有人说,外卖江湖进入了发展下半场。这个下半场,不应仅仅意味着资本巨头开始了新阶段的较量,更应推动整个行业告别野蛮生长,树立起健康有序发展的新追求。别再让外卖骑手“拿生命送餐”的呼声,倘若能够成为外卖平台优化升级的一个契机,将善莫大焉。

【详解】本题考查了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本题材料可以将其分为两部分,第一句话为一部分,抓关键句“外卖系统的算法催逼着外卖员疯狂地奔波在路上,外卖员疲于奔命,与死神赛跑”,平台大数据的算法是越来越先进了,外卖小哥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本是好事,转折点在于“疲于奔命,与死神赛跑”。其实,本题考查考生对此现象的看法和思考,考

生可针对此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材料剩余内容为第二部分,其实是写作角度与视角的提示点,至少可以从两方面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从“有人认为外卖系统的优化管理提高了效率,让外卖员获得更多的回报”中可知,肯定了外卖系统的优化管理,它提高了效率,让外卖员获得更多的回报。从“有人认为外卖员不是‘系统里的一个点,而是生活中的一个人’,不能为了赚钱,置生命安全于不顾”可知,从外卖小哥自身出发,他也是生活中的普通一员,他也需要养家糊口,他的意外毁掉的将是一个家庭。句子“还有人认为……”为省句,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还可以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对外卖小哥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就能让他们更从容。 立意:

(1)外卖小哥,你慢下来吧;

(2)外卖平台需要优化管理,而不是缩短外面小哥的时间; (3)点餐的消费者,再多等一分钟,等来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幸福; (4)不能为了一分钟违背社会规则。 素材:

(1)治标更需治本。不少人认为让外卖骑手“慢下来”,还需内在治理手段。盐城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蔡月祥表示,要让疾驰的外卖小哥慢下来,源头管控必不可少。外卖平台的管理机制应该更加人性化,比如调整抢单机制、完善“论件”考核制等,从唯“快”是图的经营模式向唯“稳”是纲转变。对此,多家外送平台负责人均表示,将让这份建议付诸行动。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徐坚高说,将进一步加强智能调度,根据距离和路况等优化配送路线和送单量,给予送餐员工合理的完成送餐时间;“饿了么”配送平台将对外卖小哥进行定位和速度监测,如果发现超速或逆向行驶等,立即发出预警。

(2)最关键的还是需要骑手自身增强安全意识、保护意识,这不仅关系到骑手的安危,还关系到他人的安全。令人欣喜的是,连日来,百度外卖、美团外卖等企业均多次联合市交巡警支队,开展骑手交通安全培训,取得一定成效。采访中,多名外卖骑手表示,他们最大的快乐来源于有一份高收入,还有就是来自顾客的好评。经常点外卖的上班族成诚建议,市民们可以多一些倾听和理解,接到外卖餐食时回以感谢、不随便差评,“客户还可以考虑提前下单,给本就容易‘加速’的送餐骑手‘减减速’”。

(3)记者获悉,目前尽管市区范围内没有发生涉及骑手的重大交通安全事故,但是每天频繁发生的各类骑手碰擦事故,依然需要引起各方的重视。针对外卖送餐人员交通事故多发的态势,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于9 月7日发出提示,驾驶电动自行车送外卖,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严禁闯红灯、超速行驶、逆向行驶。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外卖送货公司源头管理,将违法频次较高,不服从管理的列入黑名单。据悉,上海、南京等一线城市已陆续出台外卖送餐人员交通违章整治意见。交巡警部门也将采取集中整治、约谈外卖企业、设立快递车辆内部识别系统等措施加以整治。该部门负责人还建议,企业要为骑手购买保险,

保证配送车、骑手以及发生事故后的第三者的人身财产合法权益。

(4)“分秒必争”的外卖送餐行业里交通事故频发,引发人们对送餐人员安全及交通违法行为的讨论。骑手送餐路上缘何频按“加速键”?8月底,送餐员李勇加入美团外卖团队,负责配送宝龙城市广场附近3 公里范围的订单。他告诉记者,每天饭点是送餐“爆单”时间段,11 时至13 时之间的订单尤为密集。“老员工一天下来差不多要送三四十单,我还算新人,大约十二三份订单吧。”交谈中,李勇的话语总不离“送单量”,用他的话说“多劳多得”是外卖行业的规则。李勇介绍说,公司里像他这样的兼职骑手,每按时送达一单、无投诉、无差评即可得到6 元;而全职骑手每月薪酬由保底的1500元工资和每单5.5 元的提成组成。“前提是得按时送达,还要保证客户不投诉,没有差评。”“饿了么”送餐员张白先表示,自己超时送达的情况不止一例,“为了赶时间,常常是拿着餐品飞奔,有时送慢了,饭菜冷了,客户打了个差评,他这单就算白干了,真的是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很累。”一个“快”字,可以说是外卖行业的立身之本,但由此衍生的速度要求堪称苛刻。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外卖小哥的收入跟其派送效率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减少在路上消耗的时间,才能派送更多的业务,在这样的业务属性下,外卖小哥在骑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超速、违章等诸多不安全的骑行行为。

结构层次:开头用数据证明外卖小哥是在“拿生命送餐”;第二段由“快”引出各种导致快递小哥慢的原因,意在告诉消费者多多体谅快递小哥,因为慢是有多种因素的,小哥更担忧差评,所以冒生命之险“快”;第三段论述外卖平台的简单粗暴的盈利模式,将本应承担的责任转嫁成为社会风险,为了盈利只顾惠及客户而忽视送餐员的权益;第四段呼吁外面小哥应该慢下来并指出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的措施;最后再次重申不要让外卖小哥“拿生命送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