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智能化设计标书

2021-12-11 来源:钮旅网


上海奕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信息化系统

设 计

1

上海奕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10-12-14

目 录

第一部分、 系统设计综述 ..................................................................................................... 8

1、 工程概况 ................................................................................................................... 9 2、 设计依据 ................................................................................................................... 9 3、 设计思想及建设目标 ............................................................................................. 10

3.1、 工厂智能化设计思想 .................................................................................. 10 3.2、 工厂智能化设计目标 .................................................................................. 11 4、 设计原则 ................................................................................................................. 11 5、 工程范围 ................................................................................................................. 13 第二部分、 各系统规划及选型特点 ................................................................................... 14

1、 综合布线系统 ......................................................................................................... 14 2、 计算机网络系统 ..................................................................................................... 14 3、 电话交换系统 ......................................................................................................... 15 4、 门禁考勤系统 ......................................................................................................... 15 5、 防盗报警系统 ......................................................................................................... 15 6、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 16 7、 电子巡更管理系统 ................................................................................................. 16 8、 公共广播系统 ......................................................................................................... 17 9、 中心机房系统 ......................................................................................................... 17 第三部分、 技术设计要点 ................................................................................................... 17

2

1、 管网敷设需重点考虑 ............................................................................................. 18 2、 针对性的智能化系统设计 ..................................................................................... 18 3、 提供周密的整体节能措施 ..................................................................................... 18 4、 安全防范措施必须综合而全面 ............................................................................. 18 第四部分、 综合布线系统 ................................................................................................... 19

1、 系统概述 ................................................................................................................. 19 2、 需求分析 ................................................................................................................. 20 3、 客户基本情况 ......................................................................................................... 22 4、 点位分布详情 ......................................................................................................... 22 5、 设计原则 ................................................................................................................. 22 6、 设计依据 ................................................................................................................. 23 7、 系统选型 ................................................................................................................. 24 8、 产品优势 ................................................................................................................. 24

8.1、 系统特点 ...................................................................................................... 24 8.2、 产品特点 ...................................................................................................... 25 8.3、 质保 .............................................................................................................. 25 8.4、 培训 .............................................................................................................. 25 9、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 25

9.1、 工作区子系统 .............................................................................................. 26 9.2、 水平子系统 .................................................................................................. 26 9.3、 管理子系统 .................................................................................................. 27 9.4、 垂直干线子系统 .......................................................................................... 27

3

9.5、 设备间子系统 .............................................................................................. 28 10、 综合布线系统要求 ............................................................................................... 29

10.1、 管理、设备子系统布线要求 .................................................................... 29 10.2、 设备间布置要求 ........................................................................................ 29 10.3、 设备间环境要求 ........................................................................................ 30 11、 工程实施要求 ....................................................................................................... 31

11.1、 电气防护 .................................................................................................... 31 11.2、 施工要求 .................................................................................................... 32

第五部分、 计算机网络系统 ............................................................................................... 33

1、 概述 ......................................................................................................................... 33 2、 设计原则 ................................................................................................................. 34 3、 网络需求分析 ......................................................................................................... 35 4、 系统设计说明 ......................................................................................................... 35

4.1、 总体设计 ...................................................................................................... 35

4.1.1、 网络总体设计 ................................................................................... 36 4.1.2、 网络结构设计 ................................................................................... 36 4.1.3、 网络主干设计 ................................................................................... 36 4.1.4、 网络分层设计 ................................................................................... 37 4.1.5、 网络中心设计 ................................................................................... 37 4.2、 内外网接口设计 .......................................................................................... 37 5、 设备参数配置 ......................................................................................................... 38 第六部分、 电话交换系统 ................................................................................................... 38

4

1、 需求分析 ................................................................................................................. 38 2、 需求功能分析 ......................................................................................................... 38 3、 点位分布详情 ......................................................................................................... 41 4、 设备选型 ................................................................................................................. 41 5、 设备参数配置 ......................................................................................................... 41 第七部分、 防盗报警系统 ................................................................................................... 42

1、 系统概述 ................................................................................................................. 42 2、 需求分析 ................................................................................................................. 43 3、 系统防范范围 ......................................................................................................... 43 4、 系统要求 ................................................................................................................. 43

4.1、 报警主机基本技术要求: .......................................................................... 43 4.2、 红外探测器基本技术要求 .......................................................................... 44 5、 系统设计说明 ......................................................................................................... 44

5.1、 前端 .............................................................................................................. 45 5.2、 报警中心 ...................................................................................................... 46

5.2.1、 报警接收设备 ................................................................................... 47 5.2.2、 声光报警 ........................................................................................... 47 5.2.3、 报警信号的处理 ............................................................................... 47 5.2.4、 系统联动 ........................................................................................... 47 5.3、 系统供电设计 .............................................................................................. 48 5.4、 系统传输设计 .............................................................................................. 48 6、 系统设备参数配置 ................................................................................................. 49

5

第八部分、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 49

1、 系统概述 ................................................................................................................. 49 2、 需求分析 ................................................................................................................. 49 3、 系统防护范围 ......................................................................................................... 50 4、 系统设计 ................................................................................................................. 50

4.1、 前端 .............................................................................................................. 50 4.2、 传输部分 ...................................................................................................... 51 4.3、 控制中心 ...................................................................................................... 51 4.4、 视频信号记录 .............................................................................................. 52 5、 结构示意图 ............................................................................................................. 52 6、 主要设备参数配置 ................................................................................................. 53 第九部分、 中心机房电气系统 ........................................................................................... 53 第十部分、 组织施工预案 ................................................................................................... 53

1、 施工组织总体目标 ................................................................................................. 53 2、 施工部署 ................................................................................................................. 54

2.1、 工程准备阶段 .............................................................................................. 54 2.2、 工程实施阶段 .............................................................................................. 55 2.3、 工程调试、验收阶段 .................................................................................. 57 2.4、 工程管理控制点 .......................................................................................... 58 3、 质量管理 ................................................................................................................. 58

3.1、 质量控制标准 .............................................................................................. 58 3.2、 工地质量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 .................................................................. 59

6

3.3、 质量控制措施 .............................................................................................. 59 3.4、 安全管理 ...................................................................................................... 60

第十一部分、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 61 第十二部分、 质量培训及售后服务 ................................................................................... 61

7

第一部分、系统设计综述

上世纪技术的最大成就要算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三论”首先应用于传统的工业领域,成效显著。在最近的二十年,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三论”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科技以人为本的信念的深入人心,尤其是今后工作区域与生活区域的界线日益模糊,促使大厦智能化在技术与市场两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以说目前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

作为现代化的上海雷帝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它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无论从基础设施角度或长久的使用性角度,都显得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一个成功的智能化建筑的建设离不开科学、合理、先进的方案设计,为使上海雷帝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建设的更加完美,充分体现现代的“人本主义”,我们从设计上尽量以先进、实用、可靠为原则,使整个智能建筑名符其实和发挥应有的投资效果。

本方案对上海雷帝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智能化系统工程总体设计除以上原则外,更加注重从实用的角度设计和完善各个子系统。

作为一个业内知名的弱电总承包商,我们为用户提供优秀的设计、优质的产品和先进的系统,在设计本方案时,我们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工业自控、计算机网络、安防、物业管理系统等技术,同时结合我公司其它智能化大厦弱电系统的设计经验,力求为上海雷帝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设计出一个完美和先进的智能化系统。

8

1、工程概况

➢ 项目名称:上海雷帝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智能化系统设计 ➢ 建筑类型:3层办公楼,大跨度车间。 ➢ 建筑性质:自用型办公楼、工厂。

2、设计依据

➢ GB/T 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 DG/TJ08-602-2001《智能建筑评估标准》 ➢ 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 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GB/T 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 EIA/TIA-568A《美洲商务建筑布线标准》

➢ EIA/TIA-569《美洲商务建筑通信的信道和空间标准》 ➢ ISO/IEC 11801《国际商务建筑布线标准》

➢ TIA/EIA TSB-67《无屏蔽双绞线UTP端到端系统功能检测》 ➢ GB/T 16572-1996《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 ➢ 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工序与要求》

➢ GB50198-94《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 GA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 GBJ79-85《工业大厦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 GBJ115-87《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9

➢ GBJ93-86《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J132-90《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 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放火规范》 ➢ 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 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 GB50116-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验收规范》 ➢ GB50174-93《电子网络及通讯机房设计规范》 ➢ GB/T2887-2000《电子网络及通讯机房场地通用规范》 ➢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 FGJ08-83-2000/J10011-2000《防静电工程技术规范》

3、设计思想及建设目标

根据本项目的情况,智能化系统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中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以经济实用为原则,总体设计、分布实施,整个系统具有充分的可扩展性,达到较高的性能价格比,确保本工程成为技术先进、可靠实用、经济合理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智能建筑。

3.1、工厂智能化设计思想

“设计一步到位、管线敷设一步到位,系统要充分和有效地应用系统集成,并具有分步实施和功能扩充的条件, 建成后的系统要体现先进、可靠、实用、便捷”。

10

3.2、工厂智能化设计目标

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依靠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管理,利用计算机及相关最新技术,将自然生态环境和建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与信息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相结合,应用适度超前的先进、适用、优化集成的成套技术体系和设备体系,有效集成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方便、快捷、开放的办公环境,最终实现节约能源,降低运营成本,保护环境和提高服务质量等目标。

4、设计原则

➢ 先进性

智能化系统是在满足可靠性和实用性前提下最先进的系统,特别是符合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最新发展潮流并且应用成熟的系统。

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和我国信息需求的迅速发展的趋势,在技术上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采用国际或国内通行的先进技术,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总体设计要一步到位,要保证5-10年大楼总体智能化水平不落后。在管线到位的情况下,可根据技术的发展和大楼财力状况,实施智能化系统,以提升技术应用水平。

➢ 成熟性和实用性

应采用被实践证明为成熟和实用的技术和设备,最大限度地满足办公楼多功能服务的现在和将来的业务发展需要,确保耐久实用。智能化系统具备完成工程中所要求功能的能力和水准,并符合本工程实际需要的国内外有关规范的要求,

11

而且实现容易、操作方便。

➢ 开放性

应考虑大楼发展的需要,采用开放的技术标准,使系统与未来的新增设备具有互联性和操作性,且能很方便地融入全球信息网络中。

➢ 按需集成

应充分考虑大楼智能化系统的实际情况,按需要分层次实现各子系统的集成和信息共享,保证系统总体上的先进性和合理性,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模式。

➢ 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总体结构应具有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既可以包容不同厂类型的产品,便于升级换代,使整个弱电智能化系统可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得到充实、完善、改进和提高,并在预埋件和线缆布设上留有冗余,以便系统将来的扩展。

➢ 标准化和模块化

根据本办公楼智能化系统总体结构的要求,各子系统必须标准化、模块化,代表当今新的科技水平。

➢ 安全性和可靠性

大楼智能化系统必须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包括系统自身安全和信息传递的安全,以及运行的可靠性。

➢ 设计、施工、运营与服务

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适应多功能、外向型的需求,对于来自大楼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存储、传输、检索、查询,为大楼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和充分的决策依据,为大楼的用户和管理人员提供安全、

12

舒适、方便、快捷、高效、节约的生活、工作环境。

➢ 经济性

在实现先进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达到较高的性能价格比以及经济的优化设计。智能化系统在满足性能价格比在各类系统和条件下达到最优,包括系统本身的价格、实施现场的费用、对系统集成所需的软件和硬件开发费用。

5、工程范围

智能化系统工程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 电话程控交换机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电子巡更管理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 中心机房工程

13

第二部分、各系统规划及选型特点

1、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的重要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整体车间的智能化整体水准和对未来应用的适应能力。布线总体采用水平超五类类和光纤、大对数电缆主干的星形结构,采用国际领先厂商美国康普(COMMSCOPE)的产品。

美国康普公司是一个智能布线专业制造生产厂商。近一个世纪来,以其卓越的精品级产品、良好的销售体系、优良的服务闻名于世,领导并推动着结构化布线领域的发展,在激烈的布线产品市场竞争中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其突出的行业内技术和产品优势吸引了广大的系统集成商。

在布线产品领域,康普公司的良好服务一直卓越领先。

本案采用康普超五类的布线产品也基于我们对市场上各种布线产品的性能价格比较上,康普公司的高品质产品性能上的保留余量对未来带宽提高的适应能力远远能弥补初期投资略高的不足。

2、计算机网络系统

除了综合布线系统之外,智能系统中的网络系统是与办公楼的日常运作直接相关的,建成后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要满足自身业务需要。网络系统的设计包括内部网络交换和对外通信联接广域接口两部分,我们选用华为3Com的产品,同时配备路由器和防火墙,在提供全接入方式的路由访问平台的同时,构筑了强壮的安全防御体系,充分保护建设者的投资。

14

3、电话交换系统

由于为自用办公大楼与车间平面分布的工厂不境,电话通信暂时设计为:内线60门,中继线8门。由于存在电话通信系统将来容量扩大的可能性,电话程控交换机主机选用日本松下公司的TDA100。当公司电话需求增加时,只需要在中心增TDA100用户电路板、中继电路板即可。同时该程控交换机具有VOIP扩展功能,可通过扩展该功能实现与远程终端的低成本通信; 具有DECT扩展功能可通过扩展该功能实现厂区内部的无线语音通信。

4、门禁考勤系统

对于考勤系统,考虑到产品的成熟性和性价比方面,选用上海承华CH3000系列IC卡机型的考勤机,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并保存员工刷卡的时间数据,对应的人事工资考勤软件方便进行工厂内部的管理。

售饭系统由上海承华RD-M360和管理软件组成,兼容现有的IC卡考勤系统,可与IC卡门禁系统实现工厂内部一卡通的管理模式,方便将来扩充。

门禁系统使用微耕WG2000系列门禁主机,由WG2004多门控制器,WG2000P报警模块和软件组成,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记录并分配不同的卡可通过的门的权限方便进行工厂内部的管理。

5、防盗报警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由报警接收计算机、报警主机、探测器、传输总线构成报警网

15

络结构。当发生非法入侵时,探测器可立即将警情由该级总线传送到保安管理中心,

建立封闭式的办公楼区,加强周界、重要区域管理,防范闲杂人员进入重要区域。建立防盗报警系统,在重要区域的安装探测器。当发生非法入侵时,探测器可立即将警情由总线传送到保安管理中心。管理中心的报警主机上显示出入侵区域,以利于保安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

对于控制主机,考虑到产品的成熟性和性价比方面,选用美国IntelliSense多路通讯/控制主机。

6、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电视监控系统由高清晰度摄像机配以数字硬盘录像机,此结构可做到设备的易操作性和自动连续循环录像两方面优点相结合。

电视监控系统的摄像机选用中国安域王的高性能摄像机,在线数和照度方面都有优良的性能。硬盘录像机选用上海安妮的16路主机。我们始终坚信:安全的防范体系首先要从安全可靠的产品做起。

7、电子巡更管理系统

在技防的基础上辅以必要的人防,加强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于本工厂来说主要是对保安人员巡查工作的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技防系统的作用。因此通过配置保安巡更系统,实现“人防”与“技防”的有机结合,提高办公楼的安全性。该系统主要用于规范保安的日常安全巡逻工作,是督促安保工作人员有效工

16

作的一种可靠措施。

对电子巡更系统我们建议采用上海承华H5000感应式电子巡更解决方案。

8、公共广播系统

该系统平时作为背景音乐和寻呼广播,兼具火灾紧急广播和疏散引导,采用产品性能极高的ASPL系统产品,它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

设计时我们在应用环境和大楼特点的研究基础下,注重音箱分布的均匀,实现最佳的广播效果

9、中心机房系统

智能化弱电系统具有较多的中心设备,它们都由设施完美的机房提供运行空间,因此,机房设计和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智能化系统的使用。我们结合以往工程的经验,针对机房的土建工艺、建筑装潢、供配电、照明、防雷措施、接地技术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设计阐述。应该说,机房的施工与设计一样重要,只有有经验、注重实效的施工队伍才会创造出好的机房。

第三部分、技术设计要点

属于办公楼车间平面布置的工厂有着它自身的独特性。经我司与贵方的反复沟通以及多年来智能化方面的设计施工经验,我司认为的智能化系统设计应重视以下几点。

17

1、管网敷设需重点考虑

智能化系统运行的效果好坏,管网也具有较大的决定因素,而且作为隐蔽工程,一旦出现问题,直接会对智能化系统的运行产生影响,并且维护也较麻烦,因此我公司一向非常重视管网的施工,尤其是华东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夏季降雨量较大,管网的施工更应该高度重视。

2、针对性的智能化系统设计

并不是将一些智能化的设备无序的堆积在一起就称之为先进的智能化系统,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的设计,最终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方便、快捷、开放的办公与生产环境。

3、提供周密的整体节能措施

对于的主要耗能部分,其运营成本直接关系今后的日常运作费用和经济效益。

由于智能化系统在节约能耗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我们推荐采用多种方式来节约今后的运营能耗。

4、安全防范措施必须综合而全面

作为一个智能化办公楼与车间组合的建筑群的环境,其重要的专业设备较多,因此的整体安全性、防范性至关重要。

18

智能化系统设计及实施中必须采取多种安全防范措施联动控制的方式,以求达到周密、到位的安全防范的目的。

在工厂的公共及要害部位设置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实现监控区域无死角,当发生非法入侵时,可在监控中心及时了解到防范区域的监控图像,在第一时间内处理入侵事件,从而提高办公楼的整体安全性以及对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取证能力。

➢ 建立客户化的一卡通系统

针对的实际需求,我们设计了真正意义上的一卡通系统,可实现门禁管理、考勤、消费等功能,为工厂的管理提供了一种高效、直接的手段。

➢ 弱电系统的供电问题

为保证智能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供电问题也需重点考虑,以往的就近取电方式存在着很多隐患,因此智能化系统的供电设计需根据整个系统的需求进行统一设计。

➢ 系统具有可扩充性

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功能越来越多,要求系统要具有一定的可扩充性,可根据将来的功能需求对系统进行功能扩充。因此综合布线系统及需预埋的设备必须一次到位,且预留部分端口供后期升级使用。

第四部分、综合布线系统

1、系统概述

对于这样的现代化办公楼来说,其内部信息传输通道系统(布线系统)已不

19

仅仅要求能支持一般的语音传输,还应能够支持多种计算机网络协议及多种厂商设备的信息互连,可适应各种灵活的,容错的组网方案,因此一套开放的,能全面支持各种系统应用(如语音系统,数据通讯系统,保安监控等)的综合布线系统,对于现代化办公楼是的不可或缺的。

综合布线系统(GCS)即是一套用于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它将话音、数据、图像等设备彼此相连,也使上述设备与外部通信数据网络相连接。

综合布线系统由各种系列的部件组成,包括传输介质(含铜缆或光缆),电路管理硬件(交叉连接区域和连接面板),连接器,插座,适配器,传输电子设备(调制解调器,网络中心单元,收发器等)、电气保护装置(电浪涌保护器)以及支持的硬件(安装和管理系统的各类工具)。

综合布线系统一般由六个独立的子系统组成:工作区子系统(Work Area), 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管理区子系统(Administration),干线子系统(Backbone),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建筑群子系统(Campus)等。综合布线系统能支持多种不同的应用环境,即同一标准信息插座,可方便地通过跳线定义后接插不同通讯协议不同种类的信息设备。

2、需求分析

三层办公楼、1号2号车间组成的厂区,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各车间的楼层、功能定位等的不同使用情况,并留有充分的扩展空间,以满足不同

20

用户的需要。

为满足高速增长的信息传输需求,提高大楼的技术层次及使用管理水平,减少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本大楼将设置先进的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大楼内部语音、数据及图像的统一传输媒介,实现大楼内部之间及与大楼外部信息资源的共享。综合布线系统作为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信息传输的基础设施,在系统规划时应以“统一考虑、分别实施、物尽其用、经济合理”为原则,具有模块化、灵活性、可靠性、易扩展等特点。

综合布线系统应覆盖以下部分:

(1)涉及计算机网络互联的计算机系统以及各类计算机外部设备; (2)涉及传统电话通信系统(包括电话、传真等); (3)为工厂其他智能化子系统提供基础。 综合布线系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计算机网络系统将覆盖整幢建筑物,同时,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通过路由器以宽带接入方式接入Internet;

(2)主干网可以适应FDDI,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ATM网等; (3)可以根据具体用途配置各种级别的网络设备,可以对网络设备灵活更新和移动,同时可以适应网络设备的扩充和调整;

(4)既要适应办工厂内部计算机组网的要求,又能完成与外界信息的交换,包括与各地分部、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信息交换要求;

(5)综合布线系统中的所有水平线缆及其接插件均应符合超五类布线标准。 (6)办公楼二楼的电脑房既是一个数据中心、也是一个话音交换机房,同时也是综合布线的MDF机房。

21

(7)所有水平线缆使用超五类类4对双绞线,所有工作区面板模块使用超五类模块。

3、客户基本情况

楼层面积约16.5 x 9米,且已有光纤到楼层。初步规划网络信息点:90个;语音信息点:18个。

4、点位分布详情

见附图

5、设计原则

(1)先进性。布线系统首先具有高速和高宽带的传输能力,应能满足楼内的信息传输的需要,尤其是数据系统的高速数据传输的要求,并且能够适应现代和未来技术的发展。

(2)可靠性。布线系统应具备运行的高度可靠性,对于特别重要的网络部分如数据主干,要采用冗余备份来保证线路的万无一失。

(3)灵活性。布线系统应能适应各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需要。设备变迁时要有高度的灵活性、管理的方便性。

(4)通用性。产品的通用性满足各种网络产品及通信系统的要求。 (5)扩展性。综合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水平线缆外其所有的接插件都是积木式的标准件,系统的扩充升级容易。

22

6、设计依据

主要依据的国内标准及技术规范:

➢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 ➢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 ➢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 《建筑设计防火设计规范》GBT 16-87

➢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标准》(邮电部部颁行业标准)YD/T926.1-1997 ➢ 《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 《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GB/T7427-87) ➢ 《工业企业程控用户交换机工程设计规范》 主要依据的国际、国外标准及技术规范: ➢ 《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EIA/TIA 568A; ➢ 《商业建筑线缆标准》EIA/TIA 568B;

➢ 《商用建筑通信通道和空间标准》EIA/TIA 569; ➢ 《商业建筑通信基础结构管理规范》EIA/TIA 606; ➢ 《商业建筑通信接地要求》EIA/TIA 607; ➢ 《用户建筑综合布线》ISO/IEC 11801

➢ 《非屏蔽双绞线布线系统传输性能测试标准》EIA/TIA TSB—67

23

7、系统选型

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本次布线为超五类系统。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厂商有超五类布线系统产品:西蒙公司、COMMSCOPE公司、IBDN公司、泛达公司等。

我公司鉴于各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康普公司产品的优越性,集多年康普布线系统大型工程的设计、安装经验,向贵方布线系统工程推出通过第三方认证实验室测试认证的康普超五类布线产品。

康普公司可提供所有超五类产品(连接硬件、线缆)及系统(基本链路和信道)的测试报告及第三方认证实验室(如DELTA)的测试认证。测试认证详见美国康普公司的资质证明及测试报告汇编。

8、产品优势

康普公司的前身是AT&T,在激烈的布线产品市场竞争中能长期保持领先地位,这与其不断的创作和专业不可分割。在中国,康普公司以一贯的良好服务为宗旨,全方位开展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东方明珠二期工程、文汇新民报业集团的文新广场、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上海市财税局、北京亚洲大酒店等都将成为康普产品的闪亮点。

8.1、系统特点

产品系列全(屏蔽、非屏蔽、光纤三大系列)提供多种选择。

系统多样化(绿色环保、开放办公、家庭住宅、MINI办公等系统)针对不

24

同应用推出。

最新推出SYSTEM6性能超过250MHZ。

康普布线系统被中国国家建设部,中国勘察设计院,北京市勘察设计院联合评为第一名特优产品。用户放心。

8.2、产品特点

➢ 信息插座带防尘门,有双面识别标记。

➢ SYSTEMAX配架为标准8芯插口配架,带有标识及管理架。 ➢ S110配架带绑线孔,有通孔技术保证其传输性能。

➢ 康普拥有自身品牌的UTP、光纤等各种用于水平和主干的线缆,保证整

个系统的统一性。

8.3、质保

测试通过,由美国康普原厂给予15年产品及应用系统质保。

8.4、培训

全球各培训中心的培训均受ISO9000认证,正规课程。代理商进行现场培训,帮助用户将来维护。

9、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从功能上看, 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电信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25

2.水平区子系统3.管理 区子系统4. 垂 直 干 线 子 系 统电话PC1.工作区子系统6.建筑群子系统5.设备室 区子系统 9.1、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指从由水平系统而来的用户信息插座延伸至数据终端设备的连接线缆和适配器组成。根据的具体情况,工作区的信息端点设置于地上层的办公室等处。工作区的UTP/FTP跳线为软线(Patch Cable)材料,即双绞线的芯线为多股细铜丝,最大长度不能超过5M。 语音大对数电缆设计按每个语音点占用2对线缆计算。 9.2、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指从楼层电信间至工作区用户信息插座。由用户信息插座、水平电缆、配线设备等组成。综合布线中水平子系统是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每个信息点均需连接到电信间子系统。由UTP线缆构成。最大水平距离:90m(295ft)。指从管理间子系统中的配线架的JACK

26

端口至工作区的信息插座的电缆长度。工作区的patch cord、连接设备的patch cord、cross-connection线的总长度不能超过10M。水平布线系统施工是综合布线系统中最大量的工作,在建筑物施工完成后,不易变更。因此要施工严格, 保证链路性能。

综合布线的水平线缆可采用三类、五类、超五类、六类双绞线等,也可采用屏蔽双绞线。甚至可以采用光纤到桌面。

本系统采用超五类双绞线。

9.3、管理子系统

电信间子系统是水平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也是主干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由分配线架、跳线、转换插座等组成。用户可以在电信间子系统中更改、增加、交接、扩展线缆。用于改变线缆路由。建议采用合适的线缆路由和调整件组成电信间子系统。

电信间子系统提供了与其他子系统连接的手段,使整个布线系统与其连接的设备和器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调整电信间子系统的交接则可安排或重新安排线路路由、因而传输线路能够延伸到建筑物内部各个工作区。是综合布线系统灵活性的集中体现。

根据各层的功能及点位布置,我们设计整个厂区使用1个电信间。

9.4、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由连接主设备间至各电信间之间的线缆构成。其功能主要是把各分层配线架与主配线架相连。用主干电缆提供楼层之间通信的通道,使整个

27

布线系统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垂直干线子系统拓扑结构采用分层星型拓扑结构,每个楼层电信间均需采用垂直主干线缆连接到主设备间。垂直主干采用25对大对数线缆时,每条大对数线缆对于某个楼层而言是不可再分的单位。垂直主干线缆和水平系统线缆之间的连接需要通过楼层管理间的跳线来实现。

垂直主干线缆安装原则:从办公楼主设备间主配线架上至楼层分电信间各个管理分配线架的铜线缆安装路径要避开高EMI电磁干扰源区域(如马达、变压器),并符合ANSI TIA/EIA-569安装规定。

电缆安装性能原则:保证整个使用周期中电缆设施的初始性能和连续性能。 办公楼垂直主干线缆长度大于90M,则每个电信间至少配置一条室内六芯(十二芯)多模光纤做主干。主配线架在现场中心附近、保持路由最短原则。

本楼垂直干线子系统采用三类大对数电缆和六芯(十二芯)多模光纤混合布线的方式,每层楼配备根据相应的内、外线数设置相应的三类大对数电缆共电话系统使用,六芯(十二芯)多模光纤供计算机网络使用。三类大对数电缆可满足视频电话的需求,并为今后可能的网络变更提供方便。

语音大对数电缆设计按每个语音点占用2对线缆计算。

办公楼层的主干光纤考虑到以后部分公司可能有光纤接入的需求,电信间接入1根12芯光纤。

9.5、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是一个集中化设备区,连接系统公共设备,如PBX、局域网(LAN)、主机、建筑自动化和保安系统,及通过垂直干线子系统连接至电信间子系统。

28

设备间子系统是办公楼中数据、语音垂直主干线缆终接的场所;也是工厂的线缆进入建筑物终接的场所;更是各种数据语音主机设备及保护设施的安装场所。

设备间子系统空间要按ANSI/TIA/EIA-569要求设计。设备间子系统空间用于安装电信设备、连接硬件、接头套管等。为接地和连接设施、保护装置提供控制环境;是系统进行管理、控制、维护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所在的空间还有对门窗、天花板、电源、照明、接地的要求。

设备间是外界与办公楼的接口,电话进线、宽带网光纤由此进入办公楼。 本工厂设备间位于办公楼的电脑房。

10、综合布线系统要求

10.1、管理、设备子系统布线要求

由于布线系统的电信间子系统全部采用先进的机柜型结构,因此布线系统将在各电信间安装19英寸工业标准机柜,其数量由该电信间所管理的线缆数量及网络设备的数量决定。线缆从线槽进入机柜,这样既方便了走线,也有利于室内的造型安排。在电信间机柜内,所有的信息点均通过一定的编号规则和颜色规则,以方便用户的使用。

10.2、设备间布置要求

依据设计,设备间设在办公楼二层的电脑房,设备间设有19英寸工业标准机柜,机柜上安装着若干超五类非屏蔽配线架、110语音配线架、光纤配线架,

29

用来跳接数据线和语音线,并留有足够的空间,以方便用户安装今后增加的其它网络设备。

语音主配线架采用通用的市话配线架(墙面型或机柜型),这样既节约投资,又利用了电话交换设备附带的配线架(在交换机配置中一般附带有配线架),有利于电话系统的维护。

数据主配线机柜内安装有超五类线缆用的配线架,计算机网络可以通过跳线可以组成结构上的线路连接,并通过各种网络协议支持着各种计算机网络。

10.3、设备间环境要求

为了使主接线间内的线缆和设备处于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建议主接线间要做到以下几点:

➢ 室温保持在18°C至27°C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30%至55%。 ➢ 保持室内无尘,通风良好,亮度至少达到50烛光。

➢ 使用防火门、至少能耐火1小时的防火墙(从地板到天花板)和阻燃漆。 ➢ 提供合适的门锁,门应向外开。

➢ 提供离地板至少2.55米高度的无障碍的空间,门的大小至少为高2.1m*

宽90cm,地板的载重能力至少为500kg/m2。

➢ 要有足够数量的专用电源插座,为设备提供220伏15安培的交流电。

此路电源要与空调或照明的供电线路分开。 ➢ 室内照明不低于150Lux;

➢ 布线是无源布线系统,本身不需要电源。但为了保证在安装、测试及今

后维护时可能使用电源,建议安装若干电源插座,每一个电源插座的容

30

量不小于300W(如有其他设备另加);

➢ 根据该楼层上网络设备对电源的实际需求,配备能够满足使用需要的电

源系统(包括UPS系统);

➢ 配线架应尽量靠近弱电竖井,以方便布线并节省投资;

➢ 配线架旁网络设备所在地的环境工作温度应保持在18-27℃之间; ➢ 配线架旁的湿度应保持在30%-50%之间;

➢ 为确保配线架上各种插座工作性能良好,要求设备间内具有良好的通

风,并做到室内无尘。

11、工程实施要求

11.1、电气防护

综合布线的标准规定:当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大于3V/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电磁干扰一般来自于电磁场或电力场,这些干扰源会影响数据的传输。

为了减弱干扰的影响,最佳的解决办法是将电缆远离干扰源。应符合下表:

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最小间隔距离(mm)380V电力电缆380V电力电缆380V电力电缆2~5KVA〈2KVA〉5KVA130300600701015080300150 与缆线平行敷设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31

11.2、施工要求

(1)机架安装要求

机架安装完毕后,水平、垂直度应符合康普布线标准,垂直度偏差不小于3mm;

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若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应完整清晰;机架的安装应牢固,应按防震要求进行加固;机架背面离墙应有一定的空间,便于安装和维护。

(2)配线架安装要求

采用下走线方式时,架底位置应与电缆上线孔相对应;

各直列垂直倾斜误差不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平方米不大于2mm; 接线端子各种标记应齐全。 (3)线缆敷设要求

在敷设电缆前,应将金属管或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线缆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纹、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电源线、信号电缆、双绞电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电缆在桥架内应分槽布放,各线间的最小净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UTP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8倍; 干线大对数电缆的弯曲半径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布放线缆过程中,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线缆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M; 敷设线槽的两端应有标记,表示出房号、序号和长度; 桥架及金属管的截面利用率不超过40%;

32

光缆与电缆同槽敷设时,应在金属槽内预置塑料子管,将光缆敷设在子管内,使光缆预电缆分开布放。子管的内径应为光缆外径的1.5倍;

桥架内电缆横断面的填充率不应超过50%;

主干电缆在桥架内垂直敷设时,在线缆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线缆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3~5m处进行固定;

在水平、垂直线槽中敷设电缆时,应对线缆进行绑扎。4对UTP以24根为一束,绑扎距离不大于1.5m,扣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

第五部分、计算机网络系统

1、概述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应满足业主管理所需的信息服务以及办公自动化、物业管理的需求。同时考虑到信息网络向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及个人化发展的趋势。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应遵循有关的网络互联标准、规范、选用成熟的网络互联技术和产品(包括交换、路由及接入设备),依托已有的或公共通信设施可提供的通信环境,构筑起一个结构合理、性能良好、安装可靠的网络平台。在其基础上可以实现高质量的数据图象语音和视频服务。

网络以千兆以太网构建主干网络平台,并以多协议访问控制设备作为接入设备,实现与广域网灵活、安全、多种形式的接入。

33

2、设计原则

➢ 实用性

以满足各项应用为基点,保证系统能提供所有需要的服务。

➢ 可靠性

采用冗余设计,避免局部故障导致整个系统瘫痪;核心设备支持热拔插,不中断设备运行即可排除故障。核心及重要链路采取链路冗余设计,防止因链路故障造成系统瘫痪。

➢ 便于管理

使用VLAN技术,按需要划分虚拟局域网;支持多种网管协议,提供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

➢ 可扩展性

核心交换机采用模块化设备,其它则采用可堆叠设备,使整个系统不但能方便的扩展数量,也可方便的扩展性能。

➢ 开放性

系统中采用的技术和产品必须是标准化的、成熟的,与其他厂商的产品可以基于国际标准进行互连。从目前来讲,应采用TCP/IP协议作为主协议。同时兼顾IPX等协议。所选产品都遵循相应的国际标准。

➢ 先进性

选择的网络技术、网络产品适应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具有良好的技术先进性,保证较长的使用寿命。网络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保证网络不成为整个系统应用的瓶颈。

34

3、网络需求分析

要求支持工厂内高速的网络传输,支持10M/100M连接到桌面,支持数据、语音、视频等信号的高速传输;

采用千兆光纤主干网,中心交换机提供高达64G的交换容量,可以根据下层信息进行安全和策略业务线速过滤;

满足对外通信的需要,以光纤宽带方式接入;

满足用户信息安全的需要,防止非法入侵,设立防火墙和虚拟网; 应有网络管理功能,对网络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功能; 可内部动态分配IP地址。

4、系统设计说明

4.1、总体设计

网络基础建设的设计思想有两个,一个是网络方案采用模块化设计,各个模块完成各自的功能。在实施中,可以根据需要将相应的模块添加到网络中,也可以暂时不使用某些模块,而在需要时再增加。同时,模块化设计易于维护,某个模块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的安全。另一个思想是网络采用层次体系,整个网络通过主干网连接起来,各个子网通过接口与主干网连接,实现各自的功能,在子网内部以及与主干网进行数据通信。

35

4.1.1、网络总体设计

工厂网络设计共分成三部分:内外网接口方案设计,网络中心方案设计和楼层网络方案设计。 其中:

➢ 内外网接口方案实现网络接入,网络安全控制,网络连接功能。 ➢ 网络中心方案实现整个办公楼的二三层数据的高速交换 ➢ 楼层网络方案实现整个办公楼的百兆桌面接入

同时,考虑到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的需求,建议采用IEEE 802.1X 接入控制和认证技术。

4.1.2、网络结构设计

经过对项目的分析和对网络产品选型及方案的论证,我们认为采用华为3Com公司的S1026T系列的骨干千兆中心交换机,华为3Com公司的S1024边缘交换机,以及华为3Com公司的AR2811路由器,华为3Com公司的NS-SecPath F100-C硬件防火墙来构筑本办公楼的网络的全面解决方案。华为3Com公司的网络解决方案在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可扩充性,可管理性,价格性能比及高宽带等方面均拥有其独特的优势。

4.1.3、网络主干设计

针对本楼设计,采用一台华为3Com公司的S1026T系列的骨干千兆交换机作为中心交换机,通过防火墙和路由器与互联网相连接。使用2对HTP-1100提供的光纤接口,用于1号与2号车间的交换机的光纤连接。

36

4.1.4、网络分层设计

1号车间交换机采用S1024交换机,每台交换机可提供24个10/100M自适应五类端口,可以满足车间交换要求。2号车间交换机采用S1008交换机,每台交换机可提供8个10/100M自适应五类端口,可以满足车间交换要求。

4.1.5、网络中心设计

配备1台路由器,选用华为3Com公司的AR2811;

配置1台安全防火墙,选用华为3Com公司的NS-SecPath F100-C硬件防火墙,可以在不同的接口上提供多种安全级别,一方面阻止外部Internet用户对局域网的非法访问,而内部用户的查询则可以通过。

4.2、内外网接口设计

在接入时使用防火墙来实现安全接入,再屏蔽外部网络的非法攻击外,同时控制网络内部访问非法网站并进行监视和记录。

内部网络通过防火墙进行NAT转换,防火墙系统实现的NAT功能可以使系统管理员自行设置内部的地址而不必对外公开,隐藏了内部网络的真实地址,从而使外来的黑客无法探知内部网络的结构;同时也可以解决IP地址短缺的问题,并提高整体的安全性。

提供任意网络接口的地址转换功能,对于任何一个网络接口,可以进行向外的源地址转换,向内的目的地址转换以及向内的源地址转换三种NAT。实现了静态地址映射、动态地址映射、端口转换以及负载均衡等功能。动态地址映射是一种更为灵活的转换方式,用户可以只指定一个地址池,地址池中包含了一系列合

37

法的转换地址,防火墙能够将从中随机选取一个地址进行NAT转换。这样,地址池技术既使得用户方便地配置NAT更方便又解决了IP地址短缺的问题,使网络资源的使用更加合理。

5、设备参数配置

第六部分、电话交换系统

1、需求分析

电话通信暂时设计为:内线60门,中继线16门。由于存在电话通信系统将来容量扩大的可能性,电话程控交换机主机选用日本松下的TDA100。TDA100扩容后最大容量为:内线80门,中继线16门。这样,当公司电话需求增加时,只需要在中心增加用户电路板、中继电路板即可。

2、需求功能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内经济的增长,各行各业对通信的需要不断提高。根据我们的分析和调查表明,在通信方面有以下的发展趋势:

➢ 新的应用将得到多媒体的支持

➢ 通过网络互连和网络集成降低系统成本 ➢ 通过扩展通信系统和语音功能提高系统生产能力

38

➢ 通过语音和数字应用集成增强系统效率 ➢ 系统投资保护和面向未来的升级手段 ➢ 保护用户现有的应用

综合分析,我们认为从的实际通信需要和将来发展出发,应该考虑以下需求: ➢ 安全可靠性

的通信信不同于其他企事业单位的通信,必须将通信的安全畅通和调度的迅速科学性,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各种相关信息并及时的作出合理的反应、进行及时有效的通信。我们不难想象如果在其中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影响整个通信过程会产生的严重后果,其造成的损失可能是非常巨大和影响力的。因此通信的安全可靠性应予以最充分的重视和考虑。

➢ 虚拟分组性

由于内部职能较多,相对独立的部门也较多,每个部门可能有自身的特殊需要,例如行政通信、应急通信及今后可能开展的其他通信等业务,故要求本通讯平台必须具备虚拟分组功能,可以通过软件设置将一台交换机人为的虚拟分割为多个相对独立部分,供不同部门使用,以节约资产投资。

➢ 功能完善性

当今的程控交换机已经和传统意义上的交换机有了巨大的区别,不仅仅只提供语音交换功能,还应该支持数据、文本和图像业务,而且由于网络化通信的来临,单一的程控交换机必须具备强大的网络功能。在中国目前的通信市场中,由于现代化建设和行业特殊性的需要,组网的接口要求较为丰富,包括与公网连接、与专网连接、与微波系统连接、与其他业务网络(无线通信)的连接、与计算机网络的连接,只有可以提供多种用户接口、组网接口和其他网络接口的、具备强

39

大功能的程控交换机才最符合贵方通信项目的需要。

➢ 开放宽带性

网络化通信带来的必然要求是通信业务种类繁多而又一体化,一种通信设备必须具备开放的界面和接口,便于各种新兴的、可以提供特殊业务通信功能的设备的可靠接入。另外,从通信业务种类划分,通信包括语音、数据、文本和图像。其中语音和图像通信对时延的要求最高,数据和图像对时延的要求不是最高(相对语音和图像通信而言)。但为保证通信的及时准确,程控交换机必须可以提供足够的带宽以支持各种通信业务的展开,而且高质量通信的发展趋势也要求有足够的带宽。综合以上两点,开放宽带性也应该是办公楼通信项目设备选型时应该注意的。

➢ 经济性

如上所述,通信种类可以分为语音、数据、文本和图像。传统的网络结构只支持单一的通信业务,但由此而产生的问题是如果需要进行多种业务通信,则需要多种网络予以支持。建立多种业务网络需要大量资金来实现,而且网络管理不方便,每个网络需要独立的人员进行维护。因此,办公楼的程控交换机必须具备多网合一功能,即在一个系统上兼容目前所有的通信业务。

➢ 可拓展性

可拓展性主要体现在不更换主机进行容量扩展以及增加新的业务和功能。为保护投资,本项目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必须具备可拓展性功能

以上安全可靠性、虚拟分组性、功能完善性、开放宽带性、经济性和可拓展性六点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只有在进行方案设计中综合考虑以上六点,才能设计出最科学合理的方案、推荐最符合程控交换机项目目前和将来发展需要的

40

系统,为通信项目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3、点位分布详情

见附图

4、设备选型

经过认真仔细的研讨,我公司就程控交换机项目向贵方推荐松下TDA100数字程控交换机。

Panasonic混合IP-PBX系统是在今天的集中式网络时代为支持商务运作需求而设计的一款功能强大的通讯工具。

20年来Panasonic在PBX领域内的领先地位,混合IP-PBX系统将PBX的功能及可靠性与IP技术有效的结合,这种结合造就了一个表现超群的商务通讯系统,能提供先进的通话和信息解决方案,灵活有效的通讯,VOIP和通过即插即用的USB连接的与您的电脑的无缝集成。

与Panasonic的用户友好操作界面承诺相一致,混合IP-PBX系统非常容易使用,即使对于没有太多IP使用经验的用户来说也同样如此。

互联网和宽带技术已经给商务世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Panasonic混合IP-PBX系统能使您公司与尖端技术同步,完全改变您公司的通讯方式。

5、设备参数配置

41

第七部分、防盗报警系统

1、系统概述

现代人们追求环境的美化,希望生活在一个田园式的环境而不是生活在一个铁丝网与高墙之中,为此许多封闭建筑采用通透式栅栏配合绿化来改善园区的外貌与形象。但是这种方式却带来了园区保卫安全的难度,园区保安要求一旦有非法者入侵,保安必须能立即有所反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解决了这个矛盾,采用红外对射探测器并配合相应的联动设备可以有效的防止外来入侵,并能立即发出声光多种报警,从而有效的起到了保卫的作用。

周界报警系统是在园区的围栏上设置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防止罪犯由围墙翻入园区,保证园区内人员的生活安全和财产安全;当有人员非法翻越防范区域,探测器立即发出报警信息时,系统将信息传至管理中心,安保管理中心立即发出声光提示,报警打印机即时打印报警部位、时间等信息,周界电子模板发亮显示具体报警部位(防区),管理中心启动监控系统进行摄像及录像,管理中心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处警。

本工程的周界报警系统是一个警情探测、中心监控和相关系统、设备的有机集成系统。

42

2、需求分析

周界划分规则,地形情况较为简单,系统建设较易满足环境、安全和投资三方面的要求。经对周界地形的研究和实地勘察,我们围墙建设时注重上端面尽量保持水平和近距离的直线对准,以此减少周界系统的建设难度,另外,可以给区内人员营造出充分的安全空间感觉。

本工程的周界防越报警系统采用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防护的方式,即在园区四周安装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

3、系统防范范围

见附图

4、系统要求

4.1、报警主机基本技术要求:

➢ 显示报警区域、报警时间、并自动记录、保存报警信息(报警响应时间

不大于2秒);

➢ 周界分区管理、同时中心主机可以对周界进行撤布防; ➢ 设置园区设防区域地图以显示报警区域; ➢ 具有与公安110和保安中心区域报警联网功能。

43

4.2、红外探测器基本技术要求

➢ 探测器采用双光束主动红外探测器;

➢ 探测器采用超声波机制,能有效地防止结露、凝霜。

➢ 探测器必须采用自动增益回路技术,在雨天、露天、雪天等恶劣气候下自动调节感

应度,以减少误动作;

➢ 红外对射探测器的布防距离应设置在标称距离的70%左右; ➢ 探测器要求为封闭型探测器,带有防拆开关。

5、系统设计说明

系统结构示意图:

44

5.1、前端

前端是由周界报警探测器组成,的周界防护采用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为适应室外天气,减少误报,探测器选用双光束的红外对射探测器。

红外探测器负责对非法翻越进行探测。当探测到有非法翻越时,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并通过报警线路传输至管理中心,管理中心的保安人员通过管理软件和电子地图可以迅速确定非法翻越的具体位置。

主动式红外对射探测器采用双束红外光,避免落叶、小鸟等造成的误报,同时红外对射探测器内设环境识别电路,在恶劣天气下可自动降低灵敏度,减少系统误报。

前端探测器组成的防区对应双路输入模块的输入端口,各探测器单独或若干个探测器一起作为一个防区接入双路输入模块的输入端口,输入模块通过系统总线归入中心的报警主机。

通过防区输入模块,各探测器之间的布线可实现总线方式进行连接,节省了室外管、线的施工,同时也便于系统的扩展。

对射探头由一个发射端和一个接收端组成。发射端发射经调制后的两束红外线,这两条红外线构成了探头的保护区域(图1)。如果有人企图跨越被保护区域,则两条红外线被同时遮挡,接收端输出报警信号,触发报警主机报警(图2)。

45

如果有飞禽(如小鸟、鸽子)飞过被保护区域(图3),由于其体积小于被保护区域,仅能遮挡一条红外射线,则发射端认为正常,不向报警主机报警。

经过调制的红外线光源是为了防止太阳光、灯光等外界光源干扰,也可防止有人恶意使用红外灯干扰探头工作。

对射探测器选用日本艾礼富对射红外探头,能在室外恶劣的环境下正常工作,由于采用双光束,可有效地降低误报率。

主动红外探测器设置的重要原则是“防范无盲区”,根据周界的走向进行分段并适当交叉以及考虑到室外各种恶劣气候等因素,所有探测器的实际布防距离均设置在标称距离的70%左右来计算实际距离的配器原则。

5.2、报警中心

报警中心设置在安保值班室内,中心设备主要包括报警接收设备和报警显示

46

设备。系统采用二级报警联网方式,所有信号均传至安保中心,由安保管理人员进行处理,遇有紧急情况按紧急按钮,通过电话线通知区域报警中心。

5.2.1、报警接收设备

周界防越报警系统的报警主机选用美国IntelliSense的2316TL。选用总线制报警主机负责前端报警信号的接收,当警情发生时,提示出发生警情的防区,同时中心的声光报警器发出声光提醒中心值班人员。

5.2.2、声光报警

在控制中心安装了一只报警号角,当有人试图从周界翻越时,报警主机接收到报警信号后,驱动报警号角发出强分贝声,提醒管理人员有警情况发生。

5.2.3、报警信号的处理

中心接收到报警信号,中心管理人员通知巡逻中的保安人员或临近报警区域的保安立刻赶往现场处理。中心保安人员在现场处理完毕后,对模拟显示屏及现场声光报警器、探测器的报警状态进行恢复。中心管理人员通过系统管理软件对每次发生的报警事件的相关情况进行记录,以便核实检查。

5.2.4、系统联动

系统留有报警联动接口。当有人非法翻越围墙挡住红外线时,系统立刻产生报警输出信号,发出声光信号。

对于周界防越报警系统,打印机必须要实现即时打印功能,即当有报警发生

47

时,打印机能立即打印出报警发生时间、部位,再一个考虑到与控制主机相兼容的原则。

在控制中心配置一套发光二极管型周界电子显示模板,值班人员在控制中心通过该电子显示模板可直接知道周界防越报警系统的报警部位。同时电子地图发生警情区域被点亮,便于物业及时处理警情。系统记录下警情发生的时间、地点、防区号等特征。

系统同时具有联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功能,在报警的同时,可联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实现对报警现场监控画面的显示及实时录像。

5.3、系统供电设计

报警主机供电:报警主机供电与主动红外探测器供电分开,报警主机供电通过其自备的电源供电器以及备用电源。

前端设备供电:前端设备采用中央集中供电,在安保机房内输入220V交流电,通过电源变换器转换为24V直流电压,给整个系统供电,同时对后备电源充电。

前端设备后备电池:使用探测器电源供应器,并备后备电池(6.5AH,12VDC密封铅酸电池),给前端设备供电。在交流电断电后给系统供电,能够维持系统24小时正常工作。

5.4、系统传输设计

周界防越报警系统采用总线制结构,整个周界防越报警系统传输总线采用RVV4*1.0四芯护套线,以保证整个系统传输距离和防干扰。

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