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经验总结
(下载)
面对未成年人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又普遍存在求异、前卫、反传统等鲜明的个性特点,学校提出在新形势下要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形成做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共识;改变德育被动的灌输局面,必须克服片面德育观,摒弃把德育和智育分离的作法;必须进行德育内容的创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安全教育、成人教育、成才教育等;必须改进德育的方法,把枯燥的道德要求变成无形的渗透,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必须充分挖掘教材德育功能,实行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为了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为此学校成立了三个层面上的德育队伍,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家长谈育人经验等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深受学生家长的好评。近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四大”教育:
一是体验教育。让学生亲身参加生活实践,通过自身感悟,在快乐与甘甜中受到教育。同时在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把美好反馈给社会,反馈给他人。如学校创办的“校园广播站”、“百花文学社”、开辟的“汉三中网站”,每年的“元旦文艺演出”、“英文歌曲大赛”、“诗歌朗诵比赛”、“迎国庆书画展”等,为学生锻炼才干搭建了一个平台。同时每年高一新生的军训,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加强了学生的纪律教育,利用暑期让学生深入工厂、农村、社区开展社会调查,共收到整治汉中市不文明行为的社会调查报告1600余篇,学校政教处和生物教研组还利用小动物设计了“吸烟危害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认识吸烟的危害,从而开辟了德育教育的新领域。团委组织学生干部参加学校的纪律、卫生检查,各楼层实行值班制度,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体验中受到了教育,并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己成长的需要。
二是渗透教育。学校通过各种形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诚信教育。周一升国旗仪式及国旗下的演讲制度,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国情教育,树立了学生为祖国强盛而努力读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征集校徽的活动,收到作品426件,其中六件优秀作品已在“百花园”报上刊登,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爱校意识。利用主题班会开展以“诚信为本”的演讲比赛,在高考、期中、期末考试前都要进行诚信教育,政治、历史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使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三是养成教育。人们常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德育的大目标要得到实现,必须化大目标为一个个小措施、小步骤。学校德育的重心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细微处着手,常抓不懈,点滴积累,最后形成一系列好的习惯。学校制定了《汉三中学生行为规范》,首先从学生的仪表仪态、服饰着装、发型、进校门下自行车等细微处入手,通过班级自查,学校统一检查与家长协商整改等措施,树立了汉三中学生的文明习惯。其次从抓迟到、旷课、抽烟等不文明行为为突破口,加大对班风、校风的整治力度。其三政教处倡导说一句问候语,捡起一片纸屑,做一件好事的“三个一”活动,并评选出22句学生最爱说的文明语言。各班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班训、班规,并提出让每个学生都要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局面。把行为规范细化分解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对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进行量化考评,实行精细化的管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使行为养成教育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语言变成行动,从理念变成现实,使文明之风遍及校园各个角落;使全体师生在校是文明教师、学生,走向社会是文明市民、合格公民,回到家里是一个好父亲,好母亲,好儿女。
四是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在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的活动中,始终坚持依法治校,以法执教。把学校
管理与依法治理相结合,把常规教育与普法教育相结合,把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建立健全依法治校领导小组,聘请法制副校长,成立安全保卫处、护校队等组织,把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同时开展各种普法教育,观看“交通安全片”,让劳教人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以身说法”,学生从真实的案例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在团员中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几年来学校未发生一起不安全事故,在“法制校园”的验收中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被区委、区政府评为“综合治理安全单位”、“创佳评差”先进单位。
面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校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心理健康调查,并对常见的八种心理疾病进行了分析反馈,开辟了“汉三中心理咨询信箱”,两个月先后对16名学生作了心理指导。在高考来临之际,对高三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知识讲座。在“三·八”节到来时,对全校女生进行了一次女性心理、生理指导讲座。同时努力提高班主任的说理能力和心理辅导水平,班主任在班务工作中开展个别的心理辅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开辟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通过几年的努力工作,我校德育工作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德育目标从专一性转变为层次性。要求目标成系列,按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来划分和衔接,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目标体系(高一的养成教育,突出一个“严”字;高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突出一个“活”字;高三抓理想教育,突出一个“紧”字)。二是德育内容根据学生需要,体现学生主体性,组织安排成系列,阵地建设成系列。三是德育途径从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教育,体现德育多样性。四是德育评价转变为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知行统一评价,体现导向性。
2、教育实践活动。德育看起来是虚的,因此才更需要行动,要虚功实做,实践活动是德育工作变虚为实的关键,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打动学生的心灵。
一是积极参与“除陋习,树新风”活动。组织学生多次到东大街清理垃圾,假期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从学生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市爱鸟协会”保护鸟类的各项宣传活动,参加了全市的“善待动物座谈会”,为建设绿色汉中献计献策,共创我们美好的家园。
二是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四位校级领导带头各帮扶了一名贫困生,罗校长心系贫困生,多方筹集资金,现已帮扶了70余名贫困生,帮助他们完成了高中学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考入大学深造。工会、团委组织多次全校性捐款,分别送往灾区学校和危病学生的手中。特别是当我们教职工有困难的时候,全校教师共同捐助,先后帮助几名教师渡过难关。总务后勤人员转变服务观念,不辞劳苦主动为教工服务,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了全校教职工的凝聚力。同时这一活动的开展也培养了学生助人为乐的人生态度,关心社会的责任心。
三是开展了“亲子活动”。面对一些学生和家长沟通较少,加之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家庭教育滞后的现状,学校利用主题班会进行了“给父母的一封信”、“做孝顺儿女”等系列“亲子活动”。拉近了学生、家长、老师三者的距离,提升了家庭教育的水平,深受学生家长的好评。
四是开展“学困生”的帮“困”活动。
随着学校学生人数的增多,每年进校的学生差异很大,面对一批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较差的“学困生”,学校把对他们的转变和教育放在思想教育工作的首位,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质就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由政教处牵头,由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老师参与,开展帮“困”活动,定期进行思想辅导、谈心活动,采取“以情感人”的教育策略去感化那些“冥顽不化”的学生,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激活学生的潜能,发挥他们的特长。几年来
帮“困”的学生中有考上大学的,有进入体育、艺术院校的,有走上专业化岗位的,真可谓“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
五是开展了“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学校以“绿色学校”创建为契机,多方筹措资金,绿化美化校园环境。设置了草坪、绿化带,实现了校园四季常绿,夏季有花,秋季有果的要求。在校园中制作了许多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标语、人性化的提示语。实现了“让墙壁说话,使学生进校受感染,抬头受教育,低头受启发”的要求。同时校园文化建设成为系列,如墙体活动、绿色文化、社团文化等全方位的系列制度。尤其是我校百花文学社,“百花园”已成为全国样板校刊,这一文化阵地充分展示了三中学生的素质和水平。优美的校园环境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而浓厚的文化氛围,铸成学校发展的灵魂。
六是开展了创建“教工之家”的活动。校工会把构建和谐校园,深化创建内涵作为一项任务,积极为教职工排忧解难,新一届领导班子把改善和提高教职工待遇做为一项任务,为教师办公室安装空调、电话、饮水机,不断改善办公条件,建立电子备课室,实现人均一台电脑。工会组织开展教工篮球、乒乓球比赛和钓鱼活动,完善“教工之家”的设施,增强师生体育强身健体意识。购买健身器材和音响设施,举办各项比赛,平时定期开放,活跃了教工的文化生活,增强了师生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定期召开教代会,实行校务公开,同时校党支部加强与各民主党派的联系,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我校民主和廉政建设,从而使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工作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计划生育率达到100%。
七是开展评选先进的活动。学校制定了“文明创建的奖惩办法”。学校始终把文明细胞建设列入学校整体工作不放松,评定文明集体、个人的条件不放宽。评定中依据任务分解,层层把关,从文明集体、文明中学生、文明宿舍,到文明家庭,一年命名一次,并
进行挂牌和奖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