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中西方油画的共性与个性

2023-02-03 来源:钮旅网
◎艺术研究◎ 浅谈中西方油画的共性与个性 时晓蕾 江 山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油画作为中西方艺术形式中共通的绘画语言,以独 特的魅力凸显于绘画艺术的创作中。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油画发 展脉络的认识,从中西方油画的共性和个性两大方面了解中西 与人性的生命信仰息息相关。在中国画家的色彩观中,画中色 彩是画家对大自然的观察体验而储存起来的信息,然后经过重 新组合加工而成的一种意象性的表现形式。中西方在色彩的意 方油画。 关键词:中西方油画;绘画;艺术 油画作为中西方艺术形式中共通的绘画语言,以独特的魅 力凸显于绘画艺术的创作中。西方油画经历了一个从自然原生 到客观科学,再到主观自由的蜕变过程。中国的油画自舶来到 融入,再发展到今天的成熟壮大,是油画家在传统文化中获取新 的创造元素的同时对西方油画艺术在扬弃中进行内核转换的 结果。 1 中西方油画的发展脉络 1.1对西方油画发展的概括 在欧洲中世纪古典绘画中,以体现理想美和宗教精神的宗 教绘画为主导。由于欧洲文化艺术传承于宗教,因此那个时期 的油画风格形式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统一的。14~16世纪欧 洲文艺复兴时间,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为美术的主 要代表人物。在这一时期,主要是运用古典油画技法,使人文主 义思想彰显的淋漓尽致,创造了一种最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 术形式。伦勃朗和委拉斯凯兹是17世纪荷兰和比利时的代表 人物。他们采用透明画法,画面技法考究、色彩浑厚、鲜亮而又 不失含蓄,二者的作品标志着欧洲油画技法逐渐趋于成熟。19 世纪印象派画家主要以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西斯 莱等为代表,他们的出现成为西方油画史的重要转折点。此画 派强调在绘画中表现光的运用效果,反对古典学院派以艺术观 念和法则为主的观念。 1.2中国油画发展历程 l9世纪70、80年代传统写实画法在绘画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十世纪中叶二次大战以后,传统教学的主导地位逐渐削弱。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是对西方油画的直接引进阶段,以徐悲鸿、 李铁夫、林风眠董希文等为主要代表。当时的中国画坛风格主 要分为写实加写意,或者野兽派这两种。仅仅少数作品会出现 平面画的风格。绘画基础问题是20世纪50、6o年代至文革结 束前这30年问,绘画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1950年建设中央 美院至1953年创办绘画系,其主要课程以素描和水彩、创作课 程以年画和连环画为主,然而其油画专业并未涉及。直到1957 年,根据中苏文化协定,在文化部委托之下,中央美院承办了“马 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届时,油画课程才真正走进中国美术类 学院的课堂。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油画得到了快速发展。自从 1979年的美国波斯顿美术馆画展开展以来,卢浮宫的油画展览 纷纷涌人中国。从此中国美术工作者才真正与来自油画发源地 的、西欧的油画作品谋面;同时中国的艺术家在改革开放的潮流 中,才有机会到欧洲进行考察学习。 2中西方油画的个性 西方的古典油画以模仿自然、追求写实为目的。画面色彩 是对物象固有色进行立体化的刻意追求。物理学家牛顿、托马 斯・扬相继从科学与生理、心理的角度,对七色可见光及对人的 感知现象进行了研究,使得19世纪西方油画色彩发生了根本性 的变革。印象派使得色彩的个体化、精确化、自由化、科学化程 度更高。中国传统思想的精神内核是:追求各事物的内在联系, 舍弃对器形的客观形式,追求事物的本质规律,即形而上之道。 从呈现在民族色彩之上的陶瓷饰纹、建筑彩绘、敦煌壁画、水墨 国画等均可看出中国色彩善于运用传统文化这一特色。如彩陶 上简朴、明快的几何色彩图案的审美意识。封建时期,五色象征 五个方位,象征中国封建王朝一统天下的中央黄色;呈现繁荣昌 盛、民族文化大融合景象的盛唐绚烂华丽的色彩等等。可见,颜 色的运用充满了哲学智慧的意韵,体现着人们的文化形态,甚至 象化造型及运用上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中国画从重彩、淡彩, 发展到最后的水墨,色彩的使用上呈现为从绚丽到“墨分五彩” (焦、浓、重、淡、清)、“墨分六彩”(黑白、干湿、浓淡)的清淡历 程。西方的油画则恰恰相反,它是由“素描第一”发展到“色彩 第一”。从本质上来讲,中国画的用色意味着画家主现晦感的变 法,而非对客观对象的实质表现。这种色彩观不容易受困于自 然界色彩,则更加专注于对笔墨情韵的营造及对象精神气质的 捕捉,这恰恰成就了一个清淡幽雅的艺术境界。西方艺术更多 的是侧重于客观,而东方多侧重于主观,东方将主客观物化为 一,当作最高境界。而西方多以人为本为最高境界,西画的透 视,都以科学为依据。西方的科学化和东方的人文化在绘画上 反映出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中国人崇尚技艺,在技艺中主要 以完美的精神境界为主。而中国美学、哲学、民俗等多方面的文 化精神通过画家渗入作品中。这不仅需要画家对中国文化进行 全面的理解,还要对油画从材料、技法语言到内在意识都有所 把握。 3中西方油画的共性 中西方艺术在很多方面是有共通之处的。作为舶来品,中 国油画在物质层面上借鉴了西方油画的科学色彩观和色彩语言 的物质构架。古老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在获得一种现代新质的同 时,使年轻的中国油画包容了一种博大深邃的审美意境。在此 审美发展过程中,艺术家从中国艺术的需要出发,将写意色彩文 化观念的民族情结、传统文化精神巧妙深入地融入在油画中,并 以此作为艺术创造的“内核”,使其与中国大众的审美期待和艺 术视野产生了更高层面上的共鸣,创造出独具魅力的中国“写意 油画”,超越了民族和国界的油画,焕发出涅檠重生的艺术生命 力,并在多元化的状态中表现出中西融合新的因素。也正是基 于此,一部分画家已经比较成功地把中国山水画的观念和西方 油画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传统韵味的风景油画,那就是意象风景 油画。当印象主义将“再现客观色彩”写实主义绘画语言延伸 发展到穷尽时,西方哲人思维的转变及东方文明的启示,使西方 油画走向“色彩表现性”风格。这种色彩注重精神的“表现性”, 和中国绘画具有了观念上的“同构性”。西方油画从东方文化 中提取自身所需要的东西,经过理解与消化,将东方绘画的审美 意象和文化价值取向融人自己的油画中,使西方油画在色彩审 美方面从以往模仿自然、应用科学的再现性审美观华丽转身到 重视色彩的情感、精神和丰富的表现性审美观。 4结束语 油画成为中西方油画文化发展的契合点,并且成为中西艺 术各自不断创造与超越的动力之源。在西方强势文化渐次式 微、中国“和谐”文化初领风骚的今日,中国艺术家应出于建造 民族先进文化的自觉,既要在从传统文化中获取新的创造元素, 又要通过吸取西方现代艺术中的色彩,增强中国油画表达的感 染力与现代意味,并对西方油画艺术在扬弃中进行内核的转换。 使“传统”与“舶来品”的“基因”复活在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躯 体上,让中国油画获得具有时代特色的创造感悟,并在不断超越 中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马全社.破茧成蝶与涅柴重生之美——浅议中西方油画色 彩审美的互相借鉴与融入[J].美术学刊,2012. [2]范梦.世界美术通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3]刘少牛.中国油画图式研究[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IX)9. ・1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