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換頁或按鍵換頁一共47 頁& Music
法門寺與地宫寶藏
FAMEN TEMPLE &
ITS UNDERGROUND PALACE
EDITOR: TOM HUANG
2010 . 7 . 7
自動展示
一部追溯歷史文化的佛教「史記」
一幅再現佛教聖地的歷史畫卷
日月輪迴
天地增輝
八方來朝,萬佛歸宗
25 億巨資打造的二十一世紀世界佛教文化中心
國家精品文化旅遊景區
1230 米佛光大道上的菩薩群像
佛門盛典
金碧輝煌
氣象萬千
佛明教快文的化現理代念建融築為風一格體與傳統的
合十舍利塔地上11層,地下一層,塔內自上而下供奉法、報、化三身佛像。上下渾然一體,呈現出一個“空間為三身、三世諸佛,菩薩的宇宙法界……”
佛教聖地法門寺合十舍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
化身佛釋迦牟尼佛
大日如來佛與弟子阿難尊者及迦葉尊者
報身佛盧舍那佛
從地涌出多寶龕照古騰今無與並
趙朴初
1981.8.24 法門寺真身寶塔西半塔坍塌,僅餘一半,巍然斜立,一時成為奇觀。
1987 年4 月,封閉一千多年的神秘地宮之門被打開,裡邊金碧輝煌,千年古物熠熠放光,出土了佛指舍利及一大批唐朝稀世珍寶,這一考古發現立刻在國內外引起巨大轟動,專家們指出:法門寺的佛指舍利和文物出土是陝西繼秦兵馬俑坑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
千年地宫揭秘
貞觀五年(631年),唐太宗第一次開示佛骨。佛指舍利的重現,掀起了一股崇佛熱潮。隨後,高宗將這枚舍利迎請到皇宮裡供奉,武則天舍物布絹一千匹,“為舍利造金棺銀槨,數有九重,雕縷簾廳”。直到龍朔二年(662年)才送回法門寺塔中,這次迎佛骨是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奉獻最多的一次。873 年,唐懿宗第七次迎佛骨。迎接儀式極為隆重,執幡儀仗約萬,瞻禮仕女僧尼如潮如流,歌舞管弦和梵誦之聲沸天盈地。懿宗親自出迎,向佛骨頂禮膜拜,將佛骨“迎入內道場,即設金花帳、溫清床,龍麟之席,鳳毛之褥,兢兢業業玉髓之香,薦瓊膏之乳”,以作供養,“宰相以下競施金帛,不可勝數”。
地宮第三道石門發掘現場原貌
地宮第三道石門全景
唐中宗下發入塔石匣蓋銘
唐代塔基地宮剖面圖
地宮後室發掘現場原貌
唐皇朝造八重寶函,最外重檀香寶函已朽腐表証佛法之“五部九重”,以供養佛指舍利。
六臂觀音盝頂
純金寶函,重973 克
鎏金四天王盝頂銀寶函,重2699 克
供奉釋迦牟尼佛祖之真身
指骨舍利的白玉棺
供奉佛祖真身指骨舍利的四十五尊造像寶函
八重寶函第三重
-金筐寶鈿珍珠裝珷玞石寶函
佛指舍利,内部有北斗七星纹釋迦牟尼佛之影身指骨舍利藏於寶珠頂單檐四門純金塔
世界錫杖之王、代表佛教最高級別法力的鎏金迎真身銀金花四鼓十二環錫杖
•唐代200 多年間,先後有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養佛指舍利。每次迎送聲勢浩大,朝野轟動,皇帝頂禮膜拜,等級之高,絕無僅有。根據碑文記載,地宮中2499 件金銀珠寶均為八位唐朝皇帝供奉佛指舍利的供奉品,價值連城。其中有121 件璀璨奪目的金銀器,17 件玲瓏玉潤的琉璃器,16 件已失傳的“秘色瓷”器,還有700 多件錦、綾、羅、紗、絹、綺等各類紡織品。這批文物種類之繁、數量之多、質量之優、制作之精、等級之高、保存之完好,在國內外都是罕見的。
鎏金茶碾子
(唐僖宗所供奉)
鎏金茶羅子
鎏金鴛鴦團花雙耳大銀盆
鎏金鴻雁紋五環銀香爐
石榴紋黃琉璃盤
八瓣花紋藍琉璃盤
吉祥玉如意
盤口細頸黃色琉璃瓶來自西方古羅馬的瑰寶
鎏金銀質圓香囊
筐寶鈿珍珠裝金杯
金銀絲籠子
匾上鏨文:
奉為睿文英明武德至仁大聖廣孝皇帝,敬造捧真身菩薩,永為供奉伏願聖壽萬春,聖枝萬葉,八荒來服,四海無波
鏨刻發願文的鎏金銀匾荷葉盤
咸通十二年辛卯崴十一月十四日皇帝延慶日記
鎏金銀鹽台
伽陵頻迦紋純金缽盂
銀鳳爐
鎏金珍珠裝捧真身菩薩像
鎦金銀龜茶盒
鎏金三鈷杵紋銀閼伽瓶
唐代佛廊供養的銀芙蕖(荷花)
八棱秘色瓷淨水瓶
來自西亞伊斯蘭國家的琉璃盤
失傳千年的唐代皇家專用瓷器—越窯秘色瓷
鎏金銅浮屠
鎏金銀質臥龜蓮花五足熏爐
大紅羅地宮廷簇金繡半臂
鎏金銅熏爐
在唐代織金錦工藝精湛令人吃驚。織錦所用的金絲,最細直徑僅為0.1毫米,比頭髮還細。以絲線為芯,以金線一圈圈纏繞,一米長的金絲要繞3000 多圈,武則天供奉的繡裙就是這種織品制成的。
公元874 年正月15 日,唐僖宗敕命法門寺地宮封門,一座偉大的歷史寶庫從此淹沒地下。
1113 年來法門寺歷遭震災戰禍,文革期間,紅衛兵破“四舊”,進入寺院,焚經毀佛,還欲挖地開塔。法門寺主持良卿法師自焚圓寂於真身寶塔前,才保護了地宮珍寶。
如今當地政府依托佛寶與名寺資源,遵循“今日之精品,後世之文物”及“打造世界級文化工程”的標準,總投資約90 億元,逐步建成法門寺旅游文化景區,以期成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名人貴客紛至沓來
法門寺佛指舍利先後被邀請赴泰國、韓國及台灣、香港等地供佛教徒瞻奉膜拜。
佛光普照普度眾生
千載佛家勝地萬世人文經典
繁體、輯che.w
END
圖片資料均引自網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