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教学管理 创新教师培训模式 促进教师全面成长 基于教师发展的区域性互助式教师研训模式的实践探索 卞全照 (山东省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 东营257091) 【摘要】互助式教师研训本着为学生发展而“教”,为教师发展而“训”的培训理念,以“激发教师活动、挖掘教师潜力、 形成教研合力”为主要任务,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构建教、学、研、训相统一的互助式教师培训 模式,通过举办分区域集中研训、常态化分组研训、展示性市域研训等活动,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引导广大教师在观察、 学习、思辨的过程中提升境界、转变观念、互助协作、共同发展。 【关键词】区域性教师研训互助式学科组织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4—0200—05 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教荦活动的设计者、引领 要自主设计和改进活动流程、内容及方法,实现教师自主学习、 者和组织者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 互助学习。 到,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的教学观念、 活动过程的持续性、共建性。培训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 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的主动性 循序渐进、持续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实践、不断探索、 和创造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改革的进程。在全市上 合作共建的过程。 下推行小班化教育的今天,尤其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 色,变被动为主动,由教学工作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拥有现 研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渐进性。一方面针对教学 中业已存在的问题,设计课堂,集体备课、磨课,把问题置于 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课堂设计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加以解决。另一方面通过课堂观察 目前,教师成长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有的教师对 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反思问题,再在合作探究、互助学习 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不够清晰,思路狭窄,目标不明确。第二, 的过程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有的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薄弱,缺少进取心和职业规划,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性、实践性。从教学中来,到教 找不到专业发展的方向。第三,教师培训模式单一,多数培训 学中去,边实践、边总结,学习中提升,反思中成长;加强教 都是“你讲我听”的说教和灌输,缺少教师的主动参与和积极 师理论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以课题引领研训,以研训促进 思考。第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不够,尤其是基层学校的教师, 课改。 缺少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第五,课题研究与实际教学“两张 (三)明确目标,勇于创新 皮”,课题研究存在功利化倾向,不能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第 以“激发教师活动、挖掘教师潜力、形成教研合力”为主 六,区域之间、校际之间,乃至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够, 要任务,打造一支富有朝气和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团队,在他 教研力量难以形成合力,教研资源做不到优势互补。 们的带动和教师的主动参与下,使广大教师成为终身学习的先 综上所述,形成与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师培训机制,满足 行者、探索者和示范者,使教师群体成长为优秀的、富有合作 教师的发展需求,是当前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 探究精神的学习型组织。 是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鉴于此,我们探索实施了基于教师 具体目标: 发展的区域性互助式教师研训模式,试图在教师培训方面有所 (一)初级目标 突破,以帮助广大教师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激发教师 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能促进教师提高的互助式教师研训 课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不 模式。通过开展集中研训与常态研训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活动, 断成长。 培养团队意识,更新教学观念,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清研训思路,明确目标任务 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堂实施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 开展互助式教师研训实践活动,是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 (二)中端目标 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有益尝试,是改进教师 探索并实施教、学、研、训相统一的互助式教师培训策略, 培训模式、激发教师学习热情、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创新实 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促进教师逐步实现从教学理念到教学 践。 行为的转变。 (一)找准视点,合理定位 (三)高端目标 教师研训,顾名思义包含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两层意思;互 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师培训模式,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在 助式教师研训,就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发现问题、研究问 深化教育理论、解决研究性问题的实践中,促进教师由教学型 题、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采取集中研训和分散研修相结合、教 向研冤型的转变。 师自主学习与集体互助相结合、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通 二、创新研训模式,激发教师活力 过举办常态化分组研训I、分区域集中研训、展示性市域研训等活 本着“三结合”(集中研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教师自主 动,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的一种培训形式。 学习与集体互助相结合、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训 互助式教师研训本着为学生发展而“教”,为教师发展而 思路创设培训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训”的培训理念,培训的是教师,可研究对象是“学生”和 (一)研修组常态研修 “学习”。它以“服务课堂教学、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 以划定的学科研修组为单位,针对日常教学中发现的问 量、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创新培训模式、激发教师活 题,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的常态化互助学习交流 力、挖掘教师潜力、形成教研合力,提升教师素养、促进主动 活动。小组研修要统筹兼顾,发挥好校本教研在常态研修中的 发展“为根本任务,通过构建教、学、研、训相统一的互助式 作用,把小组常态研修与学校校本教研结合起来,与教师的日 教师培训模式,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引导广大教师在观察、 常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力争做到小组研修“五个一”,既:“确 学习、思辨的过程中提升境界、转变观念、互助协作、共同发 定一个课题,研读一本专著,拟写一则案例,推出一堂新课, 展。 撰写一篇文章(施国柱2o13年)“,依托课题,设计课堂, (二)突出特征,注重实效 集体研课,打造亮点。 研修对象的主体性、全员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互 互助式研训问题解决计划书 助式教师研训最重要的就是让教师成为人人参与的实践者、反 组别:★★★(注明学段、学科、小组) 组长:★★★(姓 思者、研究者;在培训形式上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使教师由 名) 研修组观察员:★t★(姓名) “你讲我听”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观察者、探究者、 希望 对希望通过常态研修认识和解决的教学问题做出 评价者和帮助者。 研究 简要准确的具体描述 活动方式的自主性、互助性。分散学习与集中研修相结合, 解决 问题1. 采取自主备课、同伴诊课、反思改进、互助研课、追踪学习、 问题 问题2. 示范引领、拓展研究等方式,注重教师主动参与;根据活动需 问题3. ・2O0・ 教学管理 课程教育研究 陈述问题现状,对问题产生原因做出分析,;r-集 2.此表电子版,以月为单位上报总观察组,并附研修时所 问题 本组老师意见 用全部(文本、声像等)资料。 原因 现状: (二)分区域集中研训 剖析 分析: 是一种区域性的集中培训形式,一般以县(区、市)为单 归因: 位,组织区域内教师集中培训活动。培训形式主要采取现场讲 问题 陈述本组老师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学措施和策略选 课、观课、自主学习、分组研讨、组间辩论、观察评价等。 解决 择上的打算、困惑和困难,需要获得的专业支持 1.课堂观察,发现问题。各研修组事先选定讲课人、课题,根 策略 打算: 据研修不同阶段的培训需要,确定课的类型,一般为常态课、研 选择 困惑和困难: 修课、研究课和示范课。 需求: 问题课(常态课) 一研修课一一 研究课…一一示范课 学期 本学期本组基于问题解决的常态研修安排:(主要 实施 包括:人员分工,个人分散自修时间、地点、内 I i 规划’ 容、形式、达成目标,群组集中研修时间、地点、 指定授课 小组选课 针对研究问题 示范引领 安排 内容、形式、达成目标等)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破解教学难题 拓展延伸 备注 对区域性集中研训、中心教研组集体学习、研修 讲课方式可以根据研训活动的需要,采取同课异构、异师 小组常态研修的建议 异课等形式。我们提倡小组互助式分视角观课模式,既:首先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层面, 研修,请研修组长协同小组观察员就研修小组常态研修需解决 围绕“教(学)什么”、“怎么教(学)”、“教(学)的怎样” 的问题,做出集体讨论,然后对小组常态研修做出规划安排, 几个维度选择观察视角,进行组内分工(参见“表1-1…‘表 填写完成本计划书。 1-2”、“表2”);组内成员根据确定的观察视角,寻找观察点; 研修小组常态研修观察记录 基于问题的课例观察(研修课或研究课),应首先明确或确定 研修小组: 主持人: 记录员: 需要研究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选择观察视角,确定观察点; 研修主题 填写本次小组研修主题 观察点确定后,可以根据具体课题内容和观察需要选择或设计 参与教师 参与本次研修教师签名 观察工具,如量表、记录单、调查问卷等;然后进行课堂观察, 研修时间 本次研修时间l研修地点l本次研修地点 填写“教师课堂观察记录表”(表3—1、表3—2);最后在组内 活动过程实录 本次研修实录,请详细记录研修的整个过 对观察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 程,尤其是核心内容。 小组互助式分视角观课.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涉及的观 对本次研修内容、形式做出总结,例:对优 察领域尽号不要过于帘泛.要聚焦关键问题.选取当前课童教 点、不足以及典型做法,意见与建议等做出 学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作为视点进行观察:二是做好分工.避免 活动总结 分析与陈述。 小组成员课毒观察行动的简单重复三是要便于操作,要“可观、 总观察员要对此次活动做出“优秀、良好、 可记、可学、可议、可研”。 一般”的评价并签名 分视角观察有利于发挥研修组的集体优势,组内成员分工 观察、互通有无、合作探究,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1.此表由小组观察员填写(以备年度考评与核发继续教育 问题的共同体 学分之用)。 表卜1 课堂观察视点内容参考(教师教学): 观察维 观察视角 观察点 呈现方式 度 教学目标 是否明确而恰当? 课程标准/学科/教师/学生/教材 教师是如何把知识、技能呈现给不同学生的? 教 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 学科特点/目标/教材/学生认知 什 教学内容 是否创造}生地使用教材,教学容量适当,深浅适宜? 么 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 预设/生成/整合 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 教学资源 顸设了哪些资源?意图如何? 师生/书面材料/实物与模型/实 验/多媒体 能否通过预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 启发/讲授/i)iI练/讨论/提问/合作 能否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教学?是否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自 学习/自学指导/作业设计/即时 教学手段 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机会? 评价 恰当和正确运用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有特色 (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 怎 课堂提问是否有效?启发式提问的次数,无效提问的次数? 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 么 环节呈现 有哪些教学环节?环节目标是否紧扣总目标?是否清晰?是否 目标/内容/形式/时间 教 面对全体学生?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学法指导 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启发/讨论/活动/探究/互动 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指导的过程/行为/方法/结果 示范操作 教师能否示范高水平操作行为?示范是否有效? 语言/板书/实物/多媒体/操作 资源利用 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有没有得到实际利 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 用? 媒体 目标达成 通对当堂检测检查,预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人数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解决? 活动/时间/认知/反馈 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各有所得? 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 教 各奄所得 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 的 是否能了解、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 人数/对话/反馈 如 评价标准是否明确?方法是否多元?能否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的 自评/互评/师评 何 评价反馈 评价理念? 回答/作业/表情/过程 能否当堂检测学>-7效果,及时反馈回授? 解释/反馈/改进建议 作业完成 作业要求是否与目标一致?作业完成的覆盖面及效果如何? 过程/行为/2r法/结果 教学特质 课堂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课堂设计是否有特色?能否体现学科本位? 语言/教态/思维/学iY,/技能/思想 ・201・ 课程教育研究 教学管理 观察 观察视角 观察点 呈现方式 维度 学习Iil标 对所学内容和要求是不是清楚? 反应/态度/表达 学 知识技能是否体现学科特点7 什 学习内容 所学知识难度如何?是不是乐意接受? 教材/学科资料/实物 么 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 学习资源 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生活资源? 书面材料/实物/多媒体/教 师/学生/生活经验 课前准备 学前准备了什么?怎么准备的?是否经过课前预习和思考? 实物/资料/预习/表现 能否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记笔记/查阅/思考/回应 怎 学思结合 能否倾听教师及同学发言、积极回应? 时间/人数/参与度 . 么 能否主动发现、提出问题? 学 合作学习 是否与老师、同学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形式/次数/人数/时间/对象 /过程/质量 情境学习 是否融入课堂情境,大胆表现、主动交流? 兴趣/表达/人数/反响 活动作业 是否清楚作业要求?能否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学练结合? 时间/内容/呈现/次数 目标达成 通过当堂检测检查学生发言/作业/表情/板演/,预期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演示 各南所得 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各有所得? 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 数f斌话{文 学 问题解决 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 反应/态度/表达/反馈/完成 的 ,比例 怎 样 积极参与 能否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主动学习,兴趣浓厚,大胆质疑,发 表不同见解 过程/方法/行为/表达 作业完成 当堂完成作业情况 过程/行为/方法/结果(覆盖 面/质量/评述) 学习感受 对本节课是否感兴趣?是否满意?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学习所 津会}会导}碌 得? 语言/表情/记录/问卷 组别 1 年级 1人数l l 科目 I 执教人 l任职学校 l 时间 } 课题 课型 l l观察者I 观察视角 视点分析 人员分工 教 /^、 学 、√ 什 么 怎 么 教 /^、 学 、√ 教 /-、 学 、-/ 的 如 何 表3-1 教师课堂观察记录表 组别 1 年级 人数 科目 执教人 l任职学校 时间 课题 课型 观察者 观察目标 观察对象 教师口 观察视角 满意程度 学生口 观察内容 :视点) 活动过程与方法 活动表现及效果 A B C D 分析说明 么”的问题。也就是你 此环节主要关注“什 此环节主要关注“怎么教” 的怎样”“学的怎样”此环节主要关注“教 所要观察的视点内容 “怎么学”的问题 的问题 ● (第一页) ・202・ 教学管理 课程教育研究 突 出 亮 点 主 要 问 题 与 困 惑 改 进 建 议 观 课 启 示 (第二页) 相关数 据统计 合计 “(数据统计除外)可在课后“独立思考”阶段填写;为使课 之间)培训和校本研修。 堂观察更为细致、深入。建议观课教师自行研制更为具体的观 三、打造创新团队,形成教研合力 课工具(量表、记录单或调查问卷),配合此表使用;“满意 打造创新团队、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程度”、“观察对象”与“相关数据”请分别用“、/”标注。 是开展互助式教师研训的关键所在。建立工作小组,研究制定“研 2.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观课教师参照“表3-2”的内容要 训活动方案”,确定研训活动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研究制定 求,自主梳理观摩课的亮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写出自 研训计划;选拔骨干教师,组建观察员团队;本着力量均衡的原 身感悟,进行现场陈述。 则,打破校际界限,把参训教师按学科、学段划分综合研修组, 3.小细研讨,研究问题 以研修组为单位,在个人独立思考 每个研修组由一名骨干教师担任观察员。如此,形成自上而下, 的基础上,展开组内讨论,对观课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剖析, 由骨干教师引领的、互助合作式的研训活动团队。 并提出解决办法。各组归纳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研究 互助式教师研训组织框架: 价值,应该是典型化的、普遍存在的或创新性的问题。 4.组间辩论,解决问题。采取小组轮流提问、自主问答、枪 答等形式,针对小组讨论中生成的问题及建议,展开组间辩论。 力求解决问题、破解困惑,化解分歧,达成共识。当场达不成 共识的问题可作为研究性问题,在常态研修过程中加以解决。 领导 团队 5.观察评价,总结陈述。每学科设总观察员三至四名,总观 察员主持矸 Il全过程,对活动情况进行明察分析,以表格形式进 l 行全面记录,并做出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每个研修组设一名小 教育主管 骨干教师、教研员 总观察员 活动的主体 组观察员,观察、指导研训活动的全过程,引领组内成员围绕 学校校长 学校业务负责人 研修组观察员 活动要求展开研讨、辩论,并对本组成员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观 为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确保研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察评价,对研修组的活动过程和活动效果进行总结陈述。 要定期组织中心教研组集体学习,主要任务是交流、推广区域 (三)市域性拓展研训。市域J}生_拓展研训是时区域集中研 性集中研训和研修组常态研修活动经验,研究制定培训工作计 训的汇报、总结、评价、反思、拓展和推广。是以地市为单位, 划,督促研训工作任务的落实;探索研训工作的新思路、新方 对区域(县、市、区)集中研训基础上进行的经验交流、成果 法;收集研训活动资料,组织课改实验,及时解决研训过程中 展示、观察研讨、学习提升,同时也对各区域集中研训过程与 出现的问题,确保研训活动生动有序地开展。 成果进行指导、评价和拓展。市域性拓展研训对整个研训起着 四、制定研训计划。推进全面实施 引领、指导、检测、评价的作用。 区域性教师研训活动本着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分 市域性拓展研伽l主要包括三部分:学期成果交流、学年集 步实施。 中展示、分散学习提升。学期成果交流是对一学期各区域研训 第一阶段:开展试点,开展研究 成果的汇总、交流和反馈;学年集中展示是在集中研训和常态 组织中小学互助式教师研训试点,在研训实践中打造团 研训的基础上开展的全市范围的阶段性成果展示、评选、交流 队,制定并完善活动内容、模式和流程,研究确定集中研训和 活动;分散学习提升是根据研训需要开展的跨区域展示、交流 常态研训活动策略。 与培训活动;它主要实施途径有三个,一是研究式拓展培训, 第二阶段:市域推进,开展培训 既:针对问题、课例、课题展开跨区域研究交流,在研训内容 在地市范围内开展中、小学互助式教师研训活动。开展相 的深度和广度上提升研究层次,拓宽研训渠道;二是引领性高 关培训工作,总结推广试点阶段开展实践活动的经验,全市各 端培训,根据研训不同阶段的需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 地组织开展互助式教师研训活动。 的方式,与专家面对面进行交流对话,开拓思路,提升研训层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累积成果 次。三是联谊性交流培训,展开与国内教学先进地区、先进团 及时总结、交流研训成果,以研训促进教学,以教改带动 队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开拓视野。 研训,力求形成人人有研究,个个出成果的局面。 第四阶段:交流展示,总结评优 ・203・ 课程教育研究 教学管理 (1)开展优秀研修团组、优秀个人评选及精品课、优秀 践、再反思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合作共进、逐步提高、科研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举办教研成果、公开课、示范课交流 共同成长的过程 经过半年多的实践.虽然对互助式教师研训 研讨活动。 (2)推广互助式教师研训的成功经验,发挥活动的辐射 模式有了一些初步的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由于目 前仍处在试验阶段.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今后我 带动作用;深入开展教师研训与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形成常 们仍将以促进教师发展,推动教学改革为己任,勤耕不辍,勇 态化教师研训的长效机制,努力打造自主教研品牌。 于探索,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师培训模式,推进互助式教师研训 五、开展课题研究,丰富研训内涵 的行动研究,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为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理 我们秉承“课题引领,行动研究,同伴互助,反思改进、 论深厚、教学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 整体提升”的研训工作思路,注重教师研训与课题研究和教学 参考文献 实践的有机结合。课题、教学与研训同步推进,以课题带研训, f11崔允 、吴江林《课堂观察框架与工具》;②“国培”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 中心教研组为课题项目组,负责课题规划;研修组为总课 通讯作者 题研制组,根据课题需要,整理研训过程中生成的研究问题, 卞全照,男,出生年月:1963年4月,大学本科学历, 以研训促课改。 设定研究任务和研修方案,以课题研究推进常态化小组研修活 动;参训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子课题,利用研训活动, 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小学美术教研专业委员会会员、山东省 美术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东营市中小学音乐、美术 开展课改试验 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美 教师研训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 术教研员,主要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 浅谈初中数学生活1『匕 冯希友 (山东省新泰市天宝镇羊城聚才校 山东 新泰271200)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教师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让数学贴近生活,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实践能力。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 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4-0204-01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不但要紧扣课程标准,而且要紧密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组织教学活动.爱动是学生的天性,教 正文:《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 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 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在课改实验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 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 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轻松愉快地 掌握数学。 1、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充满生活气息 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主要是通过师生合作与互动,共同捕 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并把二者统一 于一定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氛 围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逐步解决中把 握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在运用数学方法使实际问 题一一破解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新教材的许多章 节,都力求从学生熟悉的数学实例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 趣的事物创设情境,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动机.通过实践(“做一做”)、思考(“想一想”)、 探索(“猜一猜”)、交流(“议一议”)等学习过程来展开. 这样能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 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 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 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I『口] 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 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 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2、引入生活实际数学联系生活 学中,若能围绕学生的活动经验,由学生身边的事来组织教学 活动,可使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从而激发 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参与数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 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 如:在教学“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时,便可从学生已有 的经验和背景出发,精心设计一个活动,让不同的学生依据不 同的生活背景进行同图案设计活动:有的学生自然会想到的是 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先将一张纸对折,在折痕的一侧剪下 块,打开即可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纸片;有的学生想到的 是做墨迹——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在纸的一 一侧滴上一滴墨水,将纸打开、辅平、所得的图案就是轴对称图 形;有的同学想到的是扎眼……,不同的学生将从不同的生活 背号和经验出发,都能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图案,彼此交流,实 现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本质的理解和认识的目的. 4、回归生活实践体会数学应用 新课程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身边的数学, 更关注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生活化”强调了数学教 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 中,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 服务。如学习《图形的旋转》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钟表、 电风扇叶片、大风车、自行车车轮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 数学“生活化”。这节课后,请学生应用所学的旋转设计一个 广告图案,并为设计书写说明,这又使得生活“数学化”了。 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心里需要, 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 3、第三,组织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数学 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 活动的强烈愿望 题的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对数学教学的要求。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作广泛沟通,会 使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 用价值这个重要道理.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 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 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 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 如:学过”相似三角形”后,组织一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 测量操场边旗杆的高.有的学生提出爬上去量,有的学生提出 找根长竹竿量……这时,老师拿了一把1米长的木尺,笔直地 竖在旗杆旁在阳光下老师指着旗杆、木尺问:旗杆、木尺的 长与影长有何关系?学生们悟出了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 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测量、估算出了旗杆的高.随着一 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日趋丰富,学生利用数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 断增强,从而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总之,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自然 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 活服务,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努力使数学教学向生活靠拢, 变禁锢、封闭的初中数学小课堂为开放的、与社会生活相融合 的数学大课堂,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 2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