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思考
摘要:生活即教育,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思想,将这思想运用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之中,可以有效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知识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下每个老师的教学任务之一。
关键词:生活教育;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核心。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的发展在于生活的过程,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时刻变化着,也就是说,生活始终包含着教育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育观念与方式的落后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部分教师依然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过分关注学生的应试成绩,缺乏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视,主要以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习作,这样不仅会使得习作教学的有效性降低,也会让学生在理解与应用上存在误区。同时,在习作评改工作中教师个人主观性占比过重,批改的方式对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效果不佳,评语较为刻板,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2.学生兴趣缺失
目前,很多小学生对于习作缺少兴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将习作看作一种负担与任务,没有正确认知到习作的重要性。同时,由于教师在习作课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导致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对范文以及
教师的指导有着非常强的依赖性,这就会造成学生缺少自主学习意识,无法积累到更多有用的素材,限制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时没有重视其观察能力的提升,如果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即便学生身边有丰富美好的事物,也不能为之所用。
1.
“生活教育”思想运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生活即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的内容与性质决定了教育的内容与性质。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学生因缺乏生活素材的积累,其关注局限于语文课堂与家庭生活,忽视社会生活中生活经验与语文习作的联系。“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习作教学需要关注生活经验在“教与学”中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做”的真正发生。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应用“生活教育”思想,将一些实际生活内容与习作教学内容有效融合起来,可以加强小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在习作的时候能够做到“有话可说”。而且这一教育思想还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这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除此之外,知识原本就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融入“生活教育”思想,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提供学生应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生活教育”思想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一)挖掘教材内容,观察实际生活
首先,教师要针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开发。在这一环节,必须要保证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充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在通过自身的创新能力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例如,在学习《荷花》这篇课文的时候,语文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公园去观赏荷花,理解文章中描述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等句子。通过实地观察,学
生很容易就理解文章中描绘的场景。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观赏荷花之后,模仿文章中作者使用的写作手法和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介绍某种植物或者某处风景的作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其次,开发课内写作。习作课的组成主要有课后练习、课堂练习以及单元的习作练习,在习作课中教师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习作知识、技巧以及练习方法与形式等。在这一环节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来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例如,在教学《动物名片设计》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身边所熟悉的动物进行描述,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构思能力,使其可以养成将习作与生活联系的习惯。
1.
创设生活经验,开展实践活动 1.开发节日文化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各个传统节日都有着自己的传说与习俗。元宵赏灯,吃元宵;端午赛船,吃粽子;中秋赏月,吃月饼……每逢传统节日,政府或民间组织、社区、商场等都会开展各种庆祝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感受节日氛围,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感受节日魅力,积累生活经验。中国自古以来便是诗歌的国度,古往今来,吟诵传统节日的诗篇层出不穷。在习作教学过程中,由学生组团认领一个传统节日,搜集并整理相关诗篇,摘录经典语句,组建班级习作素材共享资源库。
2.关注社会热点话题
习作,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语言文字的书面表达,而更应是一种思维品质的培养。当下,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让我们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每天足不出户便可以很便捷地接触世界各地的新闻热点。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新闻素材,多角度阅读,多层次分析,积极参与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丰富的情感,让理性与感性共同融入习作素材,让文字更具思考力,更具温度。
3.开展特色实践活动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纪。语文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利用一些节假日或者课外时间开展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六一儿童节,语文老师可以安排一些文娱活动或者表演比赛项目,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且仔细观察表演者的语言、表情和动作等,然后让学生在课后将整个过程描绘出来,以此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又如,在植树节,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或者去公园里植树,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植树过程、植树的意义以及内心想法等付诸笔尖,写出别具一格的文章,以此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积累文学素材
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后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后作业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布置生活化的语文作业,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积累文学素材。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记录日常生活,并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想。学生为了完成这个课后作业,必须要仔细观察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学会寻找素材,抓住灵感,长期训练之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都会有所上升,对生活的体验也就越来越深刻,写作的时候灵感就会源源不断,写作素材也可随手拈来。
综上所述,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好奇心,活泼好动等特征,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融入“生活教育”思想,调动起他们习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语文老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实际生活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习作教学效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