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世界银行专家展望未来全球经济走势

2023-09-14 来源:钮旅网
世界银行专家展望未来全球经济走势

王 辉

内容提要:虽然金融危机最糟糕的阶段已经过去,但是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仍然缓慢而且脆弱。世界银行专家认为,这场危机将改变全球金融格局,预计今后5年或更长时间,发展中国家将

面临资金短缺问题,从而会制约其中期经济增长。

关键词:全球经济展望金融危机经济复苏流动性

  “金融危机最严重的阶段已经过去,全球经济复苏已经上路。”世界银行在《2010年全球经济展望》中对2010年的全球经济前景进行了如此定调。美国次债危机爆发之后,迅速演化为仅次于“大萧

条”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为应对出口受阻、内需不振、失业增加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各国政府空前一致地推出了包括大幅度降低利息率、大规模扩大财政支出在内的经济刺激计划。虽然这些政策措施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全球经济复苏却有可能随着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减弱而放缓。

国家经济在2009年下滑了3.3%之后,预计经济增速要缓慢得多,2010年和2011年的经济增长有望达1.8%和2.3%。

(一)发达国家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回顾过去,拖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是发达国家,2009年发达国家的GDP下滑了3.3%,这是发达国家自1960年以来第一次出现经济下滑。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更严重的打击,经济下滑幅度最大,达-5.4%。虽然目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已出现明显反弹,但是最初的转变则是由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反弹推动的(尤其是

中国和东亚新兴经济体),并传播到发达国家,例如

一、短期发达国家复苏疲软,

发展中国家复苏强劲

  在全球经济经历深度衰退之后,由于广泛的政策干预措施支撑了需求并减少了金融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和系统性风险,全球经济增长已经转为正数。

但是,经济复苏将会非常缓慢,因为金融市场仍很脆弱,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在不久的将来也将退出,资产泡沫破灭的国家的家庭不得不在应对高失业率的同时重新进行储蓄。虽然世界银行的预测表明,全球经济增长在2009年下降2.2%之后,有可能在2010年重返正数,预计2010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7%,2011年将增长3.2%,采用购买力平价加权后分别为3.5%和4%。短期内,发展中国家有望走向相对强劲的复苏,2010年预计增长5.2%,2011年预计增长5.8%,均高于2009年的1.2%。发达

德国和日本。但是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随着推动国内需求和进口的刺激措施的逐步退出,发达国家

的经济增长将在2010年期间失去活力。对于那些遭受危机打击的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欧洲以及日本),预期其需求增长在一段时间里也会萎靡不振。由于危机爆发前家庭部门(特别是美国的家庭部门)过高地估计了自己拥有的财富,致使其过度借债,而现在他们需要减少债务并重新增加储蓄,一些金融机构和公司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种“去杠杆化”不仅导致货币政策不能像正常的时候那样发挥作用,而且还使很多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负债表受损,信贷流受阻,资金不易获得。此外,发达国家为应对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采取了激进的财政政策,因此也造成了财政赤字的膨胀,人们越来越担心日益攀高的公共债务。随着政府将注意力转向修补公共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财政拖累将考验发达国家中

*本研究得到中央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现代金融学科体系的创新与发展”资助。

—12—

《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4期

期的经济增长。因此世界银行预计,近期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将受益于国内和国际市场库存的快速变现和刺激方案的持续支持;2010~2011年后期,随着刺激方案效果的减弱以及主要贸易伙伴持续微弱的复苏,发达国家可能会拖累全球经济。

(二)发展中国家复苏强劲

发展中国家则与发达国家的情况截然相反。尽管发展中国家也承受了金融危机和全球衰退的冲击,但总的来看,发展中国家遭受的是间接冲击而非直接冲击。发展中国家无需应对处于金融危机“震中”的国家所要面对的余波问题。在采取了宏观刺激政策抵消了需求冲击之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恢复至危机前的增长率。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而且可能是永久性改变,即发展中国家将要更多地依靠内需而不是出口来实现经济增长。这似乎正是发展中国家目前努力的方向,特别在亚洲。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发展中国家在2010年将会强劲复苏,2010年全球2.7%的增长率将有2个百分点来自发展中国家,其中整整1.2个百分点要归功于中国和印度。

正如危机期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所出现的显著分化一样,近期的经济复苏也会出现类似差异。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在2009年主导全球经济回暖,反映出该地区强健的财政政策措施和旺盛的内需。其中,中国成为了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2009年经济增长达8.4%。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未来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势头将会延续,2010年和2011年的经济增长将分别达8.4%和8.2%。尽管目前该地区资本开始回流,其金融市场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复苏,但是制造业产能持续过剩,世界贸易增长缓慢,也将抑制其GDP的增速,使其在2011年很难大幅超越8.2%。而对于拉丁美洲和EEMEA(东欧、中东和非洲地区)来讲,其经济增长则相形见绌,2010年和2011年拉丁美洲的经济增长将分别达4.6%和3.5%,EEMEA将分别达3.7%和3.9%。

增长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尽管发展中国家在繁荣时期十分强劲的增长可能反映出其内在的增长潜

力,但是推动该增长的全球金融环境是不可持续的。世界银行专家认为,这场危机可能会重塑全球金融格局。发达国家为降低金融机构过大的风险敞口,将加强金融监管,这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企业不得不面对更高的借贷成本和紧缺的国内外资金,其金融机构所处的商业环境也远不如繁荣时期那么宽松。中期来看,发展中国家将面临借贷成本提高、信贷总量降低和国际资本流量减少等问题。

(一)危机前全球流动性过剩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21世纪最初的7年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好时期。如同20世纪90年代的飞速增长一样,进入21世纪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更快了,经济的不稳定性也大大降低。像中国和印度这样大的发展中国家就以异常高的经济增长率得到了全球瞩目,那些过去经济增长较慢的小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时期也加速增长。这一时期对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讲,都是流动性异常活跃的时期,对其经济增长非常有利。全球流动性过剩使利率非常低,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债在二级市场上的平均买卖差价从2003年1月大约700个基本点下降到2007年中期的大约200个基本点,全球信用扩张的速度也比名义GDP增长快了两倍。此外,一系列金融创新,包括贷款证券化以及表外工具的发展,使银行得以通过资本和货币市场为其贷款组合筹措大部分资金。这些资金通过为有增长潜力的项目融资、为技术转移提供方便以及推动最佳实践在国内的传播,使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得以提高。但是,生产力提高的程度主要依赖于一国的制度以及经济总体的吸收能力。如果资金供应量超过了一国的消化吸收能力,就会导致宏观经济的不稳定,从而给长期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随着发展中国家开放度的逐渐加大,其在增加的信贷中得到的资金份额越来越多,国内和国际金融迅速扩张。

世界银行专家认为,次债危机的爆发使得风险规避情绪上升,金融监管更加审慎,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能够利用的资金更加稀缺,成本更加高昂,那些

  2003~2007年间十分宽松的国际金融环境造就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增长,较低的资金借贷成本导致国际资本流动加速和国内银行贷款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率提高了30%,而由此带来的资本存量的快速扩张使发展中国家潜在的经济

出现内外严重失衡的国家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如果接下来的几年,发达国家为降低金融机构过大的风险敞口,加强监管,紧缩信贷,从而流动性不再那么充沛,这些国家就不可能重拾其在流动性过剩时期的增长率水平。从中期来讲,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

—13

二、资金短缺将制约发展中国家中期的经济增长

本流量预计不会达到危机前的水平。发展中国家为吸引外资而展开的竞争将会比以往更加激烈。而其中期的经济增长潜力主要取决于国际金融体系未来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环境带来多大的冲击以及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国内金融状况来抵消不利的外部环境所取得的成绩。

(二)危机后发展中国家中期将面临资金短缺这场危机不但引发了有史以来仅次于“大萧条”的全球衰退,而且在接下来的几年还有可能重塑全球金融格局。发达国家为降低金融机构过大的风险敞口将采取更为严格的监管政策,这在一定时期内会减少全球的流动性。严格的监管政策把更多的金融机构、企业和经济活动纳入监管范围,跨境监管和投资者避险意识的增强以及银行对自身资产负债表的修复一方面促进了全球金融环境的稳定,而另一方面也使得资金变得紧缺而昂贵。尽管发展中国家的借贷成本与危机后达到的高点相比已经有所下降,但与基准利率之间的利差仍然比繁荣时期高150个基点。不过,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段时期都不约而同地把基准利率维持在低位并且增加货币发行量,全球风险溢价目前并不算太高。世界银行专家认为,随着经济刺激计划的淡出,发达国家的基准利率将会提高,发展中国家所要支付的风险溢价和借贷成本也将随之增加。据世界银行估计,发展中国家的贷款利率将会比流动性过剩时期上升70~270个基点。但是,得益于多年的政策调整和经济基本面的好转,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成本仍较20世纪90年代降低了大约500个基点。债务管理的改善、更灵活的汇率制度以及更稳定的政治环境也都意味着借贷成本不会再回到20世纪末的高位。

从中期来看,这场危机将会使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部资金减少,发展中国家对外部资金的依赖会有所降低。危机后的全球金融环境将使市场参与者减少对无担保债券和银行贷款这类组合证券的投资,而对外国直接投资(FDI)造成的冲击不像对外债的冲击那样明显,部分原因是投资者今后将更倾向于FDI这类低风险的投资。尽管如此,FDI占发展中国家GDP的百分比仍会从3.9%的高点降至2.8%~3.0%。此外,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当地业务的外国银行的数量也将减少,因为经营损失和严格的监管都将迫使这些银行的母银行增加自有资本。至于上述影响何时显现以及持续的时间将取决于发达国家建立健康有序的金融体系的速度和发展中国—14—

家应对危机的政策反应速度。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由于外部资金流入的减少和借贷成本的上升,发展中国家在未来5~7年的潜在增长率可能会降低0.2%~0.7%。如果政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国内借贷成本,那么资金制约甚至有可能使这些国家的长期潜在增长下降8%。

这场危机给发达国家带来的严重冲击将使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全球金融体系的信贷供给大打折扣,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当局很有可能会以更加怀疑的眼光审视全球化进程,从而更多地选择国内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供给的来源。这一战略转移可能会让那些拥有健全金融体系的中等收入国家从中获益,它们可以通过摸索学习和规模经济提高国内金融系统的有效性。但是,对于那些金融体制不健全的中等收入国家来说,外国资金的减少却是弊大于利,因为这些国家金融体系的缺陷往往使自己无法弥补减少的国外资金。除了转移资金供给来源,发展中国家还可以通过降低国内金融机构的成本来摆脱资金短缺导致的困境。发展中国家的借贷成本通常高于发达国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国内金融部门缺乏效率、腐败严重、监管缺位、产权保护不力以及过度限制竞争等。如果能够改善这些国家的金融政策和制度,那么其金融机构的效率将会极大地释放,这就有可能完全抵消全球风险溢价的升高给这些国家带来的负面影响。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如果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能把其制度框架改进到南非的水平,那么这些国家的借贷成本预计将会降低275个基点,就算全球资金困境给这些国家造成最严重的影响也不会大过于此;同样,如果欧洲和中亚、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能够把融资成本降低到亚洲的水平,那么其潜在的增长率就可能上升8%甚至更多。

三、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2009年,在各国政府应对危机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积极作用下,全球经济出现了积极变化,金融市场基本稳定,股票市场和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率先上涨。但是,主要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产能过剩,开工率不高,贸易保护进一步抬头,这都将抑制全球经济的复苏。展望2010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之路依然崎岖,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

(一)经济刺激政策何时退出

随着世界经济逐渐走出谷底,全球资产价格热潮翻涌,关于经济刺激政策是否退出的问题已进入

《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4期

2010年决策者的视野。审慎把握刺激政策的退出时机,也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过早的退出将导致复苏进程夭折,过晚的退出将诱发通货膨胀风险。虽然理论上存在最佳退出时机,但实际操作很难把握。世界银行专家认为,世界各国对退出战略的讨论都是出于担心公共债务对未来通货膨胀的影响。事实上,各国政府投资于“绿色增长”以及基础设施的项目,无论是扩大可再生能源投资还是改造公共交通系统,都会在短期内促进需求,提升长期经济增长的潜力,而且不一定造成通货膨胀。因此,世界银行专家认为,那些具有充足财政空间以及担心需求疲软的国家,可以继续维持财政刺激计划。

尽管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仍表示避免过早退出,但是自2009年第三季度以来,美国和欧元区已开始陆续收回金融救市工具。澳大利亚、以色列、挪威、越南等国家则纷纷开启加息通道。就在近期,美联储推出了一项旨在回收银行系统中过量货币、针对银行的定期存款工具提案,被认为是美联储“退出策略”的一部分。此外,欧元区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意愿也相对比较低,2009年12月中旬结束的欧盟首脑峰会已经开始着手讨论退出战略。

(二)失业率居高不下,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本轮经济复苏并没有带动就业的增长,而且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这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不利影响。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当前美国大约有1500多万人无工可做,失业率已超过10%,为2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衰退最严重的西班牙,失业率已经高达18%。目前发达国家出现的这种“无就业增长”必然会带来消费需求的疲软,从而导致经济复苏动力不足。而发展中国家的失业则主要反映在与出口有关的行业,其中在不少国家,年轻人包括应届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

2009年,大多数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明显下降,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一些亚洲新兴经济体甚至出现了轻度的通货紧缩。但是,世界各国向市场注入了大规模的流动性也造成了2009年金融资产和不动产价格大幅度上升。从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来看,低利率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实体经济对总需求的刺激,增加了对大宗商品的需求,美元的疲软也支撑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强烈的通货膨胀预期则进一步推动了黄金、石油等保值产品价格的上升。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2010年全球初级产品价格将高位

震荡,全球通货膨胀会有所回升,但在全球失业率高企、劳动力收入低迷、产能过剩的大趋势下,通货膨胀风险仍然有限。

(三)贸易保护主义急剧升温

世界银行专家认为,此次经济衰退在世界范围内导致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急剧升温,尤其随着失业状况的进一步恶化,一些国家内越来越多的行业要求政府增加新的贸易壁垒。但是,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讲,其经济增长仍然高度依赖国际贸易。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09年各行业要求保护的概率比2008年高出了30%。由于主要发达国家进口需求大幅度下降以及贸易融资的限制,国际贸易流量在2008年底和2009年初以30%~50%的速度减少。虽然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有所反弹,但是2009年全年的贸易流量仍比2008年减少10%以上。预计2010年世界贸易将增长5%左右,但是仍低于危机前的平均增长率。

尽管保护主义对全球贸易额的直接影响不大,但是会影响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同时也影响人们对结束多哈回合谈判的信心。尽管20世纪30年代那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不会再现,但目前的问题仍然非常严重。完成多哈回合的贸易谈判可以制约保护主义,并为发展中国家市场准入提供更大的保障。

(四)政府债务风险加大

自2008年底以来,全球50多个国家采取了重大政策措施来应对危机,但是这些政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将风险从金融行业分配到整个经济,将债务从私营部门分摊到公共部门,从而导致许多国家的政府预算状况急剧恶化。迪拜、希腊等国家相继“东窗事发”,让主权债务的风险更加明显地暴露在世人面前,尽管这已经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在迪拜世界曝出将重组近600亿美元的债务后,很快希腊也因为债务问题遭到惠誉降低债信评级,而西班牙、爱尔兰以及波罗的海多国也都出现可能爆发债务危机的迹象或传闻。某种程度上来讲,相对于冰岛、迪拜和希腊等小国暴露在明处的债务风险,一些大型经济体特别是发达国家并未爆发的财政问题,更值得关注。因此,对于各国政府和央行能否在不导致高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承担巨额债务这一问题,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责任编辑:香伶)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