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化学整理

2022-07-01 来源:钮旅网


丰富多彩的颜色

1.红色:

Fe(SCN)3(红色溶液); 红磷(暗红色固体);

Cu2O(砖红色固体);

液溴(深红棕色);

Fe2O3(红棕色固体);

Fe(OH)3(红褐色固体); 品红溶液(红色); 酚酞遇碱性溶液(红色)。

Cu(紫红色固体); 溴蒸气、NO2(红棕色)

在空气中久置的苯酚(粉红); 石蕊遇酸性溶液(红色);

2.紫色:

石蕊在中性溶液中(紫色); KMnO4固体(紫黑色); 钾的焰色反应(紫色)

Fe与苯酚反应产物(紫色); I2(有金属光泽紫黑色固体) MnO4—(紫红色溶液)

K2Cr2O7溶液(橙色)

Fe3+的水溶液(黄色);

固态O3(紫黑色)

I2蒸气、I2在非极性溶剂(苯或四氯化碳)中(紫色)

3+

3.橙色:溴水(橙色)

4.黄色:

Na2O2(淡黄色固体); I2的水溶液(黄色);

AgI(黄色固体); AgBr(淡黄色固体);

S(黄色固体);

碘酒(黄褐色);

Na的焰色反应(黄色);

TNT(淡黄色针状);

NaNO2(无色或浅黄色晶体); 硝基苯中溶有浓硝酸分解的NO2时(黄色)

久置的浓硝酸(黄色)(溶有分解生成的NO2); 浓硝酸粘到皮肤上(天然蛋白质)(显黄色);

5.绿色:

Cu2(OH)2CO3(绿色固体); Fe的水溶液(浅绿色); FeSO4·7H2O(绿矾); K2MnO4(绿色);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

2+

7.棕色:

FeCl3固体(棕黄色);

CuCl2固体(棕色)

石蕊遇碱性溶液(蓝色);

6.蓝色:

Cu(OH)2、CuSO4·5H2O、Cu2+在水溶液中(蓝色);

硫、氢气、甲烷、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蓝色火焰); 淀粉遇I2变蓝色; O2(液态——淡蓝色); Cu(OH)2溶于多羟基化合物(如甘油、葡萄糖等)的水溶液中(绛蓝色); O3(气态——淡蓝色;液态——深蓝色;固态——紫黑色)。

7.黑色:

FeO; Fe3O4; FeS; CuO; CuS; Cu2S; MnO2; C粉; Ag2S; Ag2O PbS; AgCl、AgBr、AgI、AgNO3光照分解均变黑;

绝大多数金属在粉末状态时呈黑色或灰黑色。

8.白色:常见白色固体物质如下(呈白色或无色的固体、晶体很多): AgCl; Ag2CO3; Ag2SO4; Ag2SO3; BaSO4; BaSO3; BaCO3; Ba3(PO4)2; BaHPO4; CaO; Ca(OH)2; CaCO3; MgO; Mg(OH)2; MgCO3 ;

Fe(OH)2; AgOH;

PCl5;

SO3;

三溴苯酚

CuSO4(固体); 铵盐(白色固体或无色晶体);

9.颜色的变化

Fe(OH)2沉淀在空气中的现象:白色→(迅速)灰绿色→(最终)红褐色

pH试纸:干燥时呈黄色;中性时呈淡绿色;酸性时呈红色,酸性越强,红色越深;碱性时呈蓝色,碱性越强,蓝色越深。

红色石蕊试纸:红色(用于检验碱性物质) 蓝色石蕊试纸:蓝色(用于检验酸性物质) 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碘单质) KI—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氧化性物质)

石蕊:pH<5时呈红色;pH介于5~8时呈紫色;pH>8时呈蓝色。

酚酞:pH<8.2时呈无色;pH介于8.2~10时呈粉红色;pH>10时呈红色。 甲基橙: pH<3.1时呈红色;pH介于3.1~4.4时呈橙色;pH>4.4时呈黄色。 甲基红: pH<4.4时呈红色;pH介于4.4~6.2时呈橙色;pH>6.2时呈黄色。

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氧化作用 Cl2、O3、Na2O2浓HNO3、H2O2、HClO 化学变化 化合作用 SO2 吸附作用 活性炭 物理变化 不可逆 可逆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ClO)和浓HNO3及Na2O2

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性——金属原子在气态时失去电子能力强弱(需要吸收能量)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强弱的性质 ...

☆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示为不一致,如Cu和Zn:

金属性是:Cu > Zn,而金属活动性是:Zn > Cu。

1. 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

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2. 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

其金属性越强。

3. 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4. 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但是ⅠA族

和ⅡA族的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通常是先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强碱和氢气,然后强碱再可能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5. 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6. 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

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

7. 依据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做负极材料的金属性强于做正极材料的金属性。

8. 依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的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优先放电的阳离子,其元素的金

属性弱。

9. 气态金属原子在失去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时所消耗的能量越少,其金属性越强。

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 依据非金属单质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剧烈程度和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氢气反应越容易、越剧烈,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其非金属性越强。

2. 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越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3. 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

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4. 非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中简单阴离子之间的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置换非金属性弱的。 5. 非金属单质与具有可变价金属的反应。能生成高价金属化合物的,其非金属性强。 6. 气态非金属原子在得到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时所释放的能量越多,其非金属性越强。 7. 依据两非金属元素在同种化合物中相互形成化学键时化合价的正负来判断。如在KClO3

中Cl显+5价,O显-2价,则说明非金属性是O > Cl;在OF2中,O显+2价,F显-1价,

则说明非金属性是F > O

原电池:

 原电池形成三条件: “三看”。先看电极:两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

再看溶液: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三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接触。  原理三要点:(1) 相对活泼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2) 相对不活泼金属(或碳)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3) 导线中(接触)有电流通过,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 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原电池 电解池 (1)定义 (2)形成条件 (3)电极名称 (4)反应类型 (5)外电路电子流向 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形成回路 负极 氧化 正极 还原 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外接电源、形成回路 阳极 氧化 阴极 还原 合适的电极、合适的电解质溶液、电极、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负极流出、正极流入 阳极流出、阴极流入 元素周期表:

1. 元素周期表共分18纵行,其中第1、2、13、14、15、16、17七个纵行依次为ⅠA族、

ⅡA族、ⅢA族、ⅣA族、ⅤA族、ⅥA族、ⅦA族(纵行序号的个位数与主族序数相等);第3、4、5、6、7、11、12七个纵行依次为ⅢB族、ⅣB族、ⅤB族、ⅥB族、ⅦB族、ⅠB族、ⅡB族(纵行序号个位数与副族序数相等);第8、9、10三个纵行为合称为Ⅷ族;第18纵行称为0族。

2. ⅠA族称为碱金属元素(氢除外);ⅡA族称为碱土金属元素;ⅢA族称为铝族元素;Ⅳ

A族称为碳族元素;ⅤA族称为氮族元素;ⅥA族称为氧族元素;ⅦA族称为卤族元素。 3. 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横行,称为七个周期,其中第一(2种元素)、二(8种元素)、三(8种元素)周期为短周期(只有主族元素);第四(18种元素)、五(18种元素)、六(32种元素)周期为长周期(既有主族元素,又有过渡元素);第七周期(目前已排26种元素)为不完全周期。 4. 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在左下部的元素,其金属性越强;越在右上部的元素(惰性气体除

外),其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最强的稳定性元素是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 5.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的金属元素,其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一般具有两性,如Be、Al等。 6. 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是指其最外层电子;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是指其最外层电子和次外层的

部分电子;镧系、锕系元素的价电子是指其最外层电子和倒数第三层的部分电子。 7. 在目前的112种元素中,只有22种非金属元素(包括6种稀有气体元素),其余90种

都是金属元素;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8.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一般在周期表的右上部的元素用于合成新

农药;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的元素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过渡元素用于制造催化剂和耐

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等等。

9. 从原子序数为104号往后的元素,其原子序数的个位数与其所在的副族序数、Ⅷ族(包

括108、109、110三号元素)、主族序数分别相等。第七周期若排满,最后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号。

10.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1(第二、三两周期)或11(第

四、五两周期)或25(第六周期)。

11.若主族元素xA所在的第n周期有a种元素,同主族的yB元素所在的第n + 1周期有b种元素,当xA、yB位于第IA族、ⅡA族时,则有:y = x + a;当xA、yB位于第ⅢA ~ ⅦA族时,则有:y = x + b。

12.元素周期表中117号位于第ⅦA族,第七周期。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主要反应

工业制漂白粉 工业合成氨 氨的催化氧化 电解饱和食盐水 电解制镁、铝 2Cl2+2Ca(OH)2 CaCl2+Ca(ClO)2+2H2O N2+3H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 4NH3+5O2 催化剂 4NO+6H2O △ 2NaCl+2H2OMgCl2 通电 2NaOH+H2↑+Cl2↑ 通电 通电 Mg+Cl2↑;2Al2O3 高温 4Al+3O2↑ Na2CO3+SiO2工业制玻璃 CaCO3+SiO24FeS2+11O2工业制硫酸 2SO2+O2工业制粗硅 工业制取二氧化碳

SiO2+2CCaCO3 Na2SiO3+CO2↑; 高温 CaSiO3+CO2↑ 2Fe2O3+8SO2(或S+O2 点燃 高温 SO2); 催化剂 加热 2SO3;SO3+H2O=H2SO4 高温 Si+2CO↑ 高温 CaO+CO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