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1. 巩固所学的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知识,理解信号的采集、处理、传输、显示和存
储过程;
2. 综合运用专业及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 学习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环境
1. 微型电子计算机(PC);
2. 安装Windows 10操作系统,MATLAB7.0,Formatfactory,绘画板等开发工具。
实验原理
在Matlab软件平台下,读取和显示彩色图像数据的相关函数和调用方法如下:
实验内容和任务要求
1. 选取一张彩色图像(注意不能出现雷同,否则记为0分),提取图像的灰度值,
并显示出灰度图像。 2. 在图像中增加正弦噪声信号(自己设置几个频率的正弦信号),显示出加入噪声信
号后的灰度图像。
3. 给定滤波器的性能指标,分别设计FIR和IIR数字滤波器,并画出滤波器的幅
频响应曲线。
4. 用自己设计的滤波器对含噪声图像信号进行滤波,显示出滤波后的灰度图像。 5. 对原始灰度图像、加入噪声信号的灰度图像和滤波后的灰度图像进行频谱分析
和对比,分析信号的变化。
1
实验分析
本实验要求用Matlab软件完成对图像信息的处理。 对于任务1,这里采用了一张jpg格式的张学友新专辑《醒着做梦》的封面图片,保存在Matlab的work文件夹下。采用imread()函数读取,并利用rgb2gray()函数将其转化为二维的灰度图像(原始的数据类型是unit8型,需要将其转化为可用于计算的double类型),并利用imshow()函数将其显示出来;
对于任务2,在加入噪声前,需要先将二维数据利用循环嵌套语句转化为一维数据,然后加入三个高频噪声,再利用循环嵌套语句转化为二维的数据,利用imshow()函数显示出来;
对于任务3,这里分别设计了满足一定指标的IIR低通滤波器(巴特沃斯)和FIR低通滤波器(哈明窗)并对其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
对于任务4,利用任务3中设计好的两个滤波器分别对加噪后的灰度图像进行滤波(filter()函数),并分别显示滤波后的灰度图像;
对于任务5,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FFT)对各阶段数据分别进行频谱分析,并将它们的频谱绘制在同一张图上作为对比。
Matlab代码
clc;close all;clear all;
%%图像的读取以及转换
x=imread('hh.jpg');%读取jpg图像
x1=rgb2gray(x);%生成M*N的灰度图像矩阵 [M,N]=size(x1);%求图像规模
%%生成原始序列并求频率响应 x2=im2double(x1);
x3=zeros(1,M*N);%初始化 for i=1:M
for j=1:N
x3(N*(i-1)+j)=x2(i,j); end
end %将M*N维矩阵变成1维矩阵 fs=1000;%扫描频率1kHz T=1/fs; %扫描时间间隔
2
L=length(x3);%计算序列长度 n=0:L-1;
Xk3=fft(x3);%快速傅里叶变换 Xf3=fftshift(Xk3);%中心对称变换 f=(n/L-1/2)*fs;%横坐标变幻
%%生成带有噪声的序列并求频率响应 fz1=356;fz2=383;fz3=427;%三个噪声频率
xz=0.4*sin(2*pi*fz1*n*T)+0.7*sin(2*pi*fz2*n*T)+0.5*sin(2*pi*fz3*n*T);%噪声序列 x4=x3+xz;%加入噪声的序列 x5=zeros(M,N);
for i=1:M for j=1:N
x5(i,j)=x4(N*(i-1)+j); end
end %一维变M*N矩阵 Xk4=fft(x4);
Xf4=fftshift(Xk4);
%%设计IIR滤波器并分析相关指标
wp=250*2/fs;ws=300*2/fs;Rp=3;Rs=20;%通带截止频率250Hz,阻带截止频率300Hz,通带衰减3dB,阻带衰减20dB
[Nm,Wc]=buttord(wp,ws,Rp,Rs);%计算满足指标的最小阶数以及3dB截止频率 [b,a]=butter(Nm,Wc); %计算滤波器的分子分母系数 H=freqz(b,a,f*2*pi/fs);%计算滤波器频率响应 mag=abs(H);pha=angle(H);%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
mag1=20*log((mag+eps)/max(mag)); %将幅频响应转化为dB的形式
%%用IIR滤波器对带噪序列进行滤波并求频率响应 x6=filter(b,a,x4);%用IIR滤波 Xk6=fft(x6);
Xf6=fftshift(Xk6); x7=zeros(M,N); for i=1:M for j=1:N
3
x7(i,j)=x6(N*(i-1)+j); end end
%%设计FIR滤波器并分析相关指标 wc=280*2/fs; %6dB截止频率280kHz
fx=[0 wc wc 1];m=[1 1 0 0];%理想频幅响应
b1=fir2(40,fx,m,hamming(41));%计算FIR滤波器多项式系数(不声明窗默认为Hamming窗)
H1=freqz(b1,1,f*2*pi/fs);%计算滤波器频率响应 mag2=abs(H1);pha1=angle(H1);%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
mag3=20*log((mag2+eps)/max(mag2)); %将幅频响应转化为dB的形式
%%用FIR滤波器对带噪序列进行滤波并求频率响应 x8=filter(b1,1,x4);%用FIR进行滤波
grd=grpdelay(b1,1,f*2*pi/fs);%计算群延时
K=round(grd(1));%修正因子(冒号操作做索引时,需要整型数操作) x8=[x8((K+1):L),x8(1:K)];%对群延迟进行修正 Xk8=fft(x8);
Xf8=fftshift(Xk8); x9=zeros(M,N); for i=1:M for j=1:N
x9(i,j)=x8(N*(i-1)+j); end end
%%绘制图像 figure(1);
subplot(2,2,1);imshow(x2);title('原始灰度图像');
subplot(2,2,2);imshow(x5);title('加入噪声后灰度图像');
subplot(2,2,3);imshow(x7);title('IIR滤波器滤波后灰度图像'); subplot(2,2,4);imshow(x9);title('FIR滤波器滤波后灰度图像'); figure(2);
subplot(4,1,1);plot(f,abs(Xf3)*2/L,'r-');title('原始灰度图像幅度谱');
4
subplot(4,1,2),plot(f,abs(Xf4)*2/L,'r-');title('加入噪声后灰度图像幅度谱');
subplot(4,1,3);plot(f,abs(Xf6)*2/L,'r-');title('IIR滤波器滤波后灰度图像幅度谱'); subplot(4,1,4);plot(f,abs(Xf8)*2/L,'r-');title('FIR滤波器滤波后灰度图像幅度谱'); figure(3);
subplot(3,2,1);plot(f,mag);grid;title('IIR滤波器幅度响应');xlabel('f/Hz');ylabel('幅度'); subplot(3,2,2);plot(f,mag2);grid;title('FIR滤波器幅度响应');xlabel('f/Hz');ylabel('幅度'); subplot(3,2,3);plot(f,pha);grid;title('IIR滤波器相位响应');xlabel('f/Hz');ylabel('相位'); subplot(3,2,4);plot(f,pha1);grid;title('FIR滤波器相位响应');xlabel('f/Hz');ylabel('相位'); subplot(3,2,5);plot(f,mag1);grid;title('IIR滤波器幅度响应(dB)');xlabel('f/Hz');ylabel('幅度/dB');
subplot(3,2,6);plot(f,mag3);grid;title('FIR滤波器幅度响应(dB)');xlabel('f/Hz');ylabel('幅度/dB');
实验结果及分析
5
6
从实验结果来看,滤波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在满足相同的指标情况下FIR滤波器所需要的阶数远高于IIR滤波器,但是FIR滤波器的相位响应是线性的,滤波器通带群延时是常数,而IIR滤波器是非线性的,滤波器通带群延时非常数。FIR滤波器产生的群延迟样本数可以计算出来,并进行调整。IIR滤波器则不可以。 调整代码为:
grd=grpdelay(b1,1,f*2*pi/fs);%计算群延时
K=round(grd(1));%修正因子(冒号操作做索引时,需要整型数操作) x8=[x8((K+1):L),x8(1:K)];%对群延迟进行修正 FIR滤波器滤波后图像群延迟调整前后对比:
将两种滤波器滤波后的图片放大后对比:
对比可发现IIR滤波器滤波后使图片产生了重影,而FIR滤波器没有明显失真。
7
对于语音系统,対相位要求不是主要的,因此,选用IIR滤波器较为合适,可以充分发挥其经济和高效的特点;图像信号和数据传输等以波形携带信息的系统对线性相位要求较高,因此采用FIR滤波器较好。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我们对信号频谱分析和数字滤波器设计的知识的理解,并对滤波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掌握了利用滤波器处理图片的方法,理解了设计指标的工程概念,认识到了不同类型滤波器的特性和适用范围。实验中,我们对Matlab中一些函数的用法还不清楚,后面经过查资料以及尝试后均得到了解决。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实验。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