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苏省泰州市白马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校本作业 苏教版

2022-08-16 来源:钮旅网
《梦溪笔谈》二则

班级: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 1.文学常识

《梦溪笔谈》作者 是我国 (朝代)的 家、 家。该书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的 成就。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庆州界.生子方虫( ) (2)方为秋田之害.( ) (3)其喙.有钳( ) (4)千万蔽.地( ) (5)则以钳搏.之( ) (6)悉.为两段( ) (7)旬日..子方皆尽..

( )( )( ) (8)土人谓.之“傍不肯”( ) (9)岁.以大穰.( )( ) (10)其虫旧曾..有之( )( ) (11)方两三级.( ) (12)患.其塔动( ) (13)未布.瓦( ) (14)故.如此.( )( ) (15)而动如初.( ) (16)秘使..其妻见喻皓妻( )( ) (17)贻.以金钗( ) (18)问.塔动之因.( )( ) (19)此易.耳( )( ) (20)但逐层布板讫.( ) (21)匠师如其言.( ) (22)盖钉板上下弥束..( ) (23)六幕..相联如胠箧( ) (24)六幕相持.( ) (25)人皆伏其精练..( ) 3.通假字(要求找出通假的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1)土人谓之“傍不肯” 同 (2)人皆伏其精练 同 4.词类活用

(1)千万蔽地( ) (2)便实钉之( ) 5.古今异义

(1)岁.以大穰 古义: 今义: (2)患.其塔动 古义: 今义: (3)此易耳. 古义: 今义: (4)但.逐层布板讫 古义: 今义: (5)匠师如.其言 古义: 今义: (6)人履.其板 古义: 今义: 6.一词多义

(1)方 方为秋田之害( ) 方两三级( ) (2)如 如土中狗蝎( ) 故如此( ) 而动如初( ) 匠师如其言( ) 六幕相联如胠箧( )

1

(3)盖 盖一癞蛤蟆也( ) 盖钉板上下弥束( ) (4)履 郑人买履( ) 人履其板( ) (5)自 先自度其足(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自不能动( )

(6)为 项为之强( ) 以丛草为林(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方为秋田之害( ) 悉为两段( )

(7)之 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何不试之以足(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故时有物外之趣( ) 心之所向( ) 昂首观之( ) 项为之强( ) 观之正浓( ) 驱之别院( ) 春冬之时( ) 方为秋田之害( ) 则以钳搏之( ) 其虫旧曾有之( ) 土人谓之“傍不肯”( ) 钱帅登之( ) 乃以瓦布之( ) 秘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 问塔动之因( ) 便实钉之( )

(8)而 而置之其坐( ) 而忘操之( ) 而剑不行( ) 拔山倒树而来(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而动如初( ) (9)其 先自度其足( ) 而置之其坐(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遽契其舟(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必细察其纹理( )

使其冲烟飞鸣( ) 常蹲其身( ) 神游其中( ) 其喙有钳( ) 其虫旧曾有之( ) 患其塔动( ) 秘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 匠师如其言( ) 人履其板( ) 人皆伏其精练( ) (10)以 何不试之以足( ) 以虫蚁为兽( ) 不以疾也( ) 岁以大穰( ) 乃以瓦布之( ) 贻以金钗( ) 7.翻译下列句子

(1)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2

(2)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3)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4)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5)无可奈何,秘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6)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7)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3分)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②兵:军队。③睫:眼睫毛。④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⑤明:眼睛明亮,引申为明智。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楚庄王欲伐越( ) ②臣愚患之( ) ..

③王乃止( ) ④自见之谓明( ) ..

⑵下列各句中与“王之伐越”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B.其虫旧曾有之(《以虫治虫》) C.至之市(《郑人买履》) D.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9.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1分) 王 之 兵 自 败 于 秦 晋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以虫治虫》)(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二)阅读文言文《不死之药》,完成12—15题。(14分)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注】①谒(yè):拜见。②中射之士:宫廷中的侍卫官。③说(shuì):劝说。④明:表明。 1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谒者操以入( ) .

③臣故食之 ( ) .例句:臣食之而王杀臣

A.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 B.拔山倒树而来(《幼时记趣》)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D.而动如初(《梵天寺木塔》) 1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有 献 不 死 之 药 于 荆 王 者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匠师如其言,塔遂定。(《梵天寺木塔》)(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中射之士最终能逃过一死,除了他能言善辩外,最重要的是因为哪一点打动了楚王的心,从而放

过中射之士?(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人杀中射之士( )

④是死药也 ( ) .

⑵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4

参考答案:

1.沈括 北宋 科学 政治 科学 2.(1)地域、范围、地区 (2)危害 (3)借指虫子的嘴 (4)遮盖 (5)搏斗 (6)全、都 (7)十天 都 完 (8)称,叫 (9)年成 丰收

(10)过去,先前 曾经 (11)层 (12)嫌,担心 (13)铺排 (14)所以 这样 (15)从前,当初 (16)暗中,秘密地 (17)赠给 (18)询问 原因 (19)容易 (20)终了,完毕

(21)话,言论 (22)紧密约束 (23)指上、下、左、右、前、后六面 (24)支撑 (25)精熟 3.(1)“傍”同“旁” (2)“伏”同“服”,佩服 4.(1)数词作状语,成千上万

(2)实:使动用法,使坚实 钉:名词用作动词,用钉子钉 5.(1)岁 古义:年成 今义:年纪,年龄

(2)患 古义:嫌,担心 今义:患病,患难,祸患等 (3)耳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4)如 古义:遵照 今义:例如 (5)但 古义:只 今义:但是 (6)履 古义:走,踩踏 今义:履行 6.(1)方 正当,正在 才

(2)如 像 像 像 遵照 像 (3)盖 连词,承接上文,“原来是”的意思 因为 (4)履 鞋,鞋子 走,踩踏

(5)自 自己 介词,从 介词,在 如果,假如 自然,当然 (6)为 介词,因为 动词,当作,作为 与“所”,表被动,译为“被” (7)之 代词,代量好的尺码 动词,到„„去 代词,代量好的尺码 代词,代脚 代词,代剑 结构助词,的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代词,代“群鹤舞空”的这种景象 代词,代“昂首观之”的动作 代词,代“二虫斗”

代词,代蛤蟆 结构助词,的或不译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子方虫”

语气助词,无义 代词,它,指子方虫的“天敌” 代词,代正在修建的木塔 代词,代木塔 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木板

(8)而 表承接连词,无意义 表转折连词,却,可是 表转折连词,却,可是 表修饰,无实义 表承接关系,便,就 表转折,但是 (9)其 代词,他的 代词,他的

代词,他的 代词,他的

代词,他,指涉江的楚人 代词,它的,指微物 代词,代蚊子 代词,相当于“自己的”

代词,代想像中的山林 代词,它的,指“子方虫天敌的”

5

指示代词,这样,这种 一说指示代词,那,一说代词,它 代词,他的,指匠师的 代词,他的,指喻皓的 指示代词,那 代词,他,指喻皓 (10)以 介词,用 介词,把 如 因

介词,用 介词,把 7.(1)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天里的庄稼。 (2)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以此而获得大丰收。

(3)他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4)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5)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

塔晃动的原因。

(6)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7)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

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相互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8.⑴①想要 ②担心 ③停止 ④称作、叫做(4分)⑵D(2分) 9.王 之 兵∕ 自 败 于 秦 晋(1分)

10.所以要想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2分) 11.(1)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2)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2分)

12.⑴①拿,带,携带 ②派 ③所以 ④这,这是 (4分)

⑵D与例句中“而”均表转折(A表承接关系 ,B项表修饰关系,C项表承接关系)(2分) 13.有 / 献 不 死 之 药 / 于 荆 王 者 (2分) 14.⑴大王杀我这个没有罪的人,就表明人家欺骗了大王。(2分)

⑵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2分)

15.杀了中射之士就说明不死药是假的,会被人说成是糊涂的大王,容易被人骗,影响自己的威严。

(大意对即可,2分)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