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佳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九小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摘 要:学生在小学阶段正处于道德形成的基础阶段。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成为德育的主要手段与问题。文章将对学生在小学各个阶段的道德行为与道德信念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各阶段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提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并进行阐释。关键词:小学语文;道德品质;德育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2;G62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5-0047-02
一、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特点1.这一阶段的德育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道德理象向抽象本质过渡的阶段。即使一些低年级小学生能够小学生对道德的理解比较肤浅,还处于从具体形
直观性
念,而是要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程度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学生之后的道德信念发展阶段奠定行为习惯基础。初步理解抽象的道德知识,他们也对具体的道德知识了级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需要根据三四年级小学生的(2)对三四年级小学生的德育策略。教师在三四年
区别,往往将莽撞的行为作为是勇敢者的表现;他们也解得不够准确。比如,他们较难分清“冒险”和“勇敢”的
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课程进行中,教师需要善于常常将“谨慎”和“胆小”混为一谈。而当小学生到了行对比横向讲解,如果课文人物的行为比较单一,可在将课文人物所呈现出来的行为的不同动机和行为结果进高年级后才开始掌握一些概括性的道德知识。
2.机之间的差异,避免不同道德概念的混淆。教师还要适
生活素材中选择案例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区分行为动级小学生在进行道德行为评价时,学生在小学时期对行为的评价能力较弱。低、中年重结果
少客观见解,对行为的看法常常依赖于成人,容易受暗往往缺乏独立能力,缺时适度地将文中人物的动机与行为结果进行结合讲解,学生理解道德动机、行为以及行动结果之间的直接或间使示。而当他们升入高年级,才开始能够将行为的动机与接联系,结果结合起来思考。
(3)对五六年级小学生的德育策略。语文这门课
从而为学生之后形成良好的道德体系打下基础。
3.初始阶段
程具有很强的人文基础,在语文课文中集中体现着人类务产生的责任感。当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时,限于生道德信念强调的是从自身情感出发对社会道德义
情感中的美好与人类发展过程中智慧的精髓。当学生升入五六年级,其心智发展水平能够较好地感受到语文课理与心理发展,他们是没有道德信念的,只能够做到按文的这种美好,接收语文课文所传达出来的智慧,这就照学校守则要求和教师要求做出行动。学生升入中年级给语文教师在此阶段实施德育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语文才开始逐步形成道德信念,能够将部分道德行为纳入对教师要擅长在课文中发现和挖掘这种美好与智慧,在课自身行为的期望中。从五年级开始,学生才能开始做到堂讲解课文时带领学生领会亲情和友情的美好,体验诗理解道德纪律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人、作家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古诗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词和现代诗歌的讲解,及孩子需要学会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的美好传统品德。让学生理解父母对他们的关怀,以
的局限,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到鉴于小学生道德形成受到其生理成长与心理发展
2.小学生在道德形成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表现特点,切忌以成人的标准对小学生实行教化。
两拨千斤”的力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顾及方方(1)教学过程渗透德育。语言的魅力在于其“四选用多种德育渗透策略
1.面面,因此可以采用抓住重点的方式进行德育教学[1]。(1)对一二年级小学生的德育策略。一二年级的小不同阶段小学生分段德育策略
课文和诗词中有许多经典中心句和词汇,能够准确表达学生还不能理解什么是道德行为,什么是不道德的行为。语文教师可以将这部分中心句和词汇作为语文课堂德育作者情感,引发读者共鸣,同时凸显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要结合课文的渗透点来进行讲解。比如,在《赠汪伦》一诗中“桃育,从而使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具备基本的良好行为表现。
中的美好道德行为对学生进行宽和的“指令式”的道德教
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句深刻刻画出了诗人李白与汪伦之间的友情,以及李白即将远行时朋友之
-047-2019年
第15期(总第163期)
苏区精神传播路径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借鉴意义
——基于闽赣地区实地研究
余祥,席振华,刘循跃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2)
摘 要:苏区精神作为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高度凝练,时至今日依然历久弥新、历久弥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当前学界对于苏区精神的研究更多停留在内涵之上,缺乏系统性、实证性。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旨在借鉴苏区精神在苏区的传播路径,试图将其运用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给当代大学生更深刻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苏区精神;高校思政教育;红色资源;宣传方式中图分类号:G641
苏区精神是在保卫苏区革命实践过程中锤炼出的革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5-0048-02
了优质资源,更是提供高校学生精神营养的内在动力。
一、苏区精神传播的时代价值1.引领社会风尚
高校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可以引导大学生成为有信
命精神。2011年11月4日,*同志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将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精辟、准确地概括为:坚定信念、无私奉献。苏区精神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
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仰、有目标、能够无私奉献的时代青年,不仅能进一步牢固党的根基,更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激发大学
间的相互惦念的深情。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这句诗的重点讲解,结合现实生活中朋友之间的友情,让学生深刻体会友情的珍贵之处。比如,在学习曹植的《七步诗》时,其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句,深刻警示了兄弟姐妹之间应该互相珍惜、互相关爱、互相扶持。教师在对此诗进行讲解时,可以将其中曹丕和曹植的故事作为反面案例来讲解,提示学生不要像曹丕那样毫不顾念手足之情,从而让学生体会兄弟姐妹之间“同根生”的血亲之间的深刻情感。
(2)榜样力量。语文课文不仅蕴含着各种深刻情
三、语文教师需要做的准备
了要求,只有教师积累到了一定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够使
当然,在这个新时代背景下的德育同样对教师提出
课堂达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效果。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多多研习课文与课程讲义,将课文中良好的道德理念传输给学生和家长,研习如何巧妙地将道德理念通过课堂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接受并理解。在此之前,语文况,使德育渗透课程能够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教师还要学习和了解不同阶段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情堂教育中渗透德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各领域的科技人才,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他们成长为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本文就社会、家长与教师所关注的课堂中的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上的运用进行了充分阐述,希望能够在未来德育中帮助更多学生打下良好的道德信念基础。参考文献:
[1]徐绿林.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J].当
代教研论丛,2017(10):42-43.
[2]李卷石.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分析[J].西
部素质教育,2016(13):110.
作者简介:冯丽佳(1982—),女,黑龙江勃利人,小学高级教师,本科,语文教师。
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在学校课
感,还隐含着文中人物的性格、世界观、阅历、身份等特征信息。语文教师在对课文中人物进行分析讲解时,可以对道德观念优秀的人物进行重点讲解,使之成为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榜样,从而引导他们向优秀的课文人物学习,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048-2019年
第15期(总第163期)
的“权威”人物,需要起到表率作用。语文教师需要当好学生模仿、学习的榜样。
络覆盖,网络沟通也早已成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主要沟通方式。各种先进的、即时的网络沟通途径,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
[2]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心目中
(3)交流沟通。当下小学生的成长过程完全被网
过这些网络途径向家长讲解学生德育的重要性,引起家长的重视,并适当引导家长使用正确的德育方式,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