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文字修辞 语言学研究方法探讨 O刘宇菲 (宁波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摘要】语言学研究需要方法,历史上的语言学研究已经尝试了许多方法,但文无定法,研究的方法是由 研究的内容决定的,不管是历史比较学派,还是结构主义学派以及后来的功能主义学派,研究所运用的方法只 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要立出自己的观点,解决语言学的问题。 【关键词】描写和解释;考证法;结合法 “方法”是个有久远历史的古老概念。西文中与汉文对译的 method,源出于希腊文的 8他8∞,是由lI.唧(沿着)和o8o叮(道 有说服力,正所谓“例不十,法不破”,这就说明证据的重要性, 范晓 在探讨语法研究时也认为“描写和解释是相辅相成的,在 路)两个词组合而成,很明显其本义是沿着道路前进。古人对方 法义朴素的把握与我们现代的理解有着清晰的渊源关系,从认 识论的观点来看,方法就是指从实践上、理论上认识自然、社会 和思维,进而达到把握其目的的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l】。 研究一门学科是需要有方法的,但文无定法,研究内容决 语法研究中应贯彻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原则”,“从语法学的整 体上说,语法研究既应重视描写,也应重视解释;但从语法学的 局部上说,语法研究可根据不同的目的而有所侧重:有的以描 写为主要目的,有的以解释为主要目的,有的二者并重,既有细 致充分的描写,也有合理和充足的解释。很难说哪种语法研究 是‘最高目标’或‘最终目标’,不同目的和目标的语法研究都是 重要的,没有什么高低之别”。如果说述论是文章必需的,那么 辩则会使文章增色不少,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说服力。如 定研究方法,我们从历史上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变更即可以看 出,18世纪末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历史比较法,最初是为了研究 印度的梵语与欧洲语言的亲属关系而采用的一种方法,随后的 2O世纪初,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改变了历史比较的研究方 沈怀兴在给马国凡写的书评《重温(惯用语>》中和学者辩论惯 用语是否以三字格为主时,说“作者后来与高歌东合写的《惯用 语》一书中又明确提出双音节语言单位一律是词,惯用语多是 三音节,且至少三音节,观点就更明确了。尽管不断有人批评这 一向,由“纵向”个体比较转入“横向”系统描写,这标志着描写语 言学派即结构语言学派的诞生,到2O世纪中期,乔姆斯基为了 对语言结构的内在关系作出解释,创造了生成语言学派。随后 的以Halliday为主的功能主义语言学派抛开了以研究语言形 式为主的结构主义学派和生成语言学派,从语言社会性这个角 度解释语言学。以上各个学派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都是由各 自研究的侧重点决定的,这说明语言研究方法始终与研究的对 象、目标联系在一起,由于语言与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类的精 神世界密切相关,所以,研究者切人研究侧面的差异,很自然就 会有不同的研究方法的运用。 尽管有什么样的内容就要采取它需要运用的研究方法,但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语言学发展到现 在,应该有与现在语言学研究相适应的研究方法。 一观点,但我认为这样说不无道理。从汉语韵律学的角度讲,双 音节是标准音步,标准音步的两个音节问时长要短得多,这是 早被实验语音学证明了的;音节间时长短,则词的结构就紧凑, 因而定型性也强,自然应用中不允许人们随便改变其结构,从 而表现出缺乏灵活性的特点”I31。 这是述论文章中夹杂着辩的因素,另外辩可以成为一种独 立的写作方法,成为驳论文,这样的文章首先要站得比别人高, 掌握的材料比别人丰富,观点比别人站得稳,周志锋老师的许 多论文即是驳论文,如发表在《中国语文》的《“听九斤”,还是 “听四两”?》“只听了九斤,其余都与你用了”,“其中‘只听了九 、述论结合。兼有辩 斤’,海峡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笑府・刺俗部・说大话》作‘只 听了四两”’,竹君先生校云:“‘四两’,原刊本作‘九斤’,从周启 述论结合又称为描写和解释相结合,探讨语言学,如果只 有述,只是罗列材料,提不出来什么新的问题,或者像结构主义 学派那样,虽然能够揭示一些问题,可以让我们看到形式结构 方面的问题,但它的弊端是很明显的,解决的问题也是有限的, 如果不只是在形式里面打转,完全可以把深层次的东西挖掘出 来。另一方面,只有论也是不可能的,没有材料作为证据。很难 32 ~明《明清笑话四种》改。‘听’后的数目,是这则笑话的‘文眼’所 在。那么,究竟是‘听九斤’还是‘听四两’呢?”[41对这些存在的争 议,周老师通过方言和书证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结果应是听九 斤,听在吴方言中是剩余的意思。周志锋其他驳论文如《<西游 记>“柱科”当为“柱科”》【 、《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注解商 榷》【q等等。 [作者简介]刘宇菲,女,安徽人,宁波大学文学院2008级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词汇学。 卜、) o o 、c) 一 .——语言学发展到今天,论文基本要求应该是述论结合,注重 形式的结构语言学和生成语言学有其固有的缺点,注重其功用 的功能语言学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把两派方法结合起来就 可以把一个问题说得很清楚。 二、考证法 考证法也称溯源法,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不 是一成不变的,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和思维工具,也在随着社 会的发展在发生变化,但语言又具有继承性,无论在词汇语音 语法方面,都有对古汉语的继承,丁声树先生也说过:“学习要 由浅入深、由近及远”m,不懂古汉语现代汉语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只有把源头搞清楚才能把问题说清楚,不然很可能 得出错误的结论,像谬害语言学界八百多年的“叶音说”,叶音 这个称呼由朱熹提出。南北朝以后的人读周秦两汉韵文感到不 押韵,就临时改变其中一个或几个押韵字的读音,使韵脚和谐, 这是由于不懂古今语音所致,因此自从明代陈第提出所谓叶音 恰好是古本音的说法以来,清代学者也极力反对叶音说,才使 这一错误的理论得到纠正。 在研究界流行这样一句话“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这样的 话同样适用于语言学界,设想是研究的前提,但不是目的,设想 就是要有怀疑精神,要敢于挑战,这样语言学才会不断进步,陈 寅恪也说过为人做学问要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试想 如果没有明朝陈第的挑战意识,“叶音说”不知道何时才能真相 大自,研究就需要敢于突破,墨守成规的研究是没有前途的研 究,在语是词的等价物盛行的说法下,温端政并不迷信权威,经 过长时间的调查和考证,发现语和词有很大的不同,可以独立 为一门新的学科,由此形成了一门和词汇学并列的语汇学,这 也是温先生敢于挑战的结果,中国的研究一直跟随着外国在 跑,理论上跟不上,就是因为学者的创新意识和挑战意识不是 很强。但是只有设想还不够,学术研究中的设想只是第一步,如 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那语言学的前途可想而知,语言学是一 门科学,要有求真的精神,做学问讲究“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丁 声树也作过类似的论述:“做学问不能臆测,章太炎博学多才, 但有的说法实际是臆测,经不起推敲。王氏父子的结论是根据 上下文分析得到的,所以不容易被驳倒。”【 现代许多学者臆测 得更多,如连绵词理论问题,认为连绵词是双音节单纯词,这样 的臆断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他们举的很多例子是合成词,如蝴 蝶、凤凰、狼狈等等,沈怀兴老师已多次论证这个理论的不合理 性,在《研究现代汉语也需要有历史的观点——从“蝴蝶”、“风 凰”二词的结构说起》中论证r“蝴蝶”、“凤凰”分别是偏正式合 成词和并列式合成词髑。 三、结合法 随着各个学科的接触越来越多,学科交叉在所难免,如社 会学与语言学的结合形成新学科社会语言学,计算机和语言学 堂 结合形成计算语言学,这种结合不是强硬的嫁接,而是为了研 究某一问题的需要,如社会语言学是因为语言学上很多问题和 社会有关,因此解释的时候当然需要社会学的知识,这样长此 以往就产生了社会语言学,总之,还是内容决定方法,如沈怀兴 老师在探讨复音单纯词、重叠词、派生词的产生和发展原因时 就从社会角度如人们的认知模式、特定社会观念、语体风格等 进行阐释[91,这也是社会学在语言学中的运用,因为这两种学科 的结合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因此有它生存的土壤。 这种结合法当然包括语言内部的结合,通常说的语言三要 素是语音、词汇、语法,但如果真正想把一个问题说得很清楚, 必须掌握语言学其他学科的知识,所谓“厚积薄发”是也,如著 名修辞学家王希杰提出的三一修辞学体系,其中三是指三个核 心:1 ̄14"-世 ̄-(iS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显性 和潜性、零度与偏离,并且他把四个世界理论运用到语境分类 上来了,他在《修辞学通论》中说:“现在,从交际活动的四个世 界理论出发,可以区分为四个语境:语言语境、物理语境、文化 语境、心理语境。”[1ol这就是从不同侧面解释语境,突破了只从 语言解释语境的限制。 结合是一种方法,是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领域 来解决一些问题,而不是为了结合而结合,如果这样的话既是 在做无用功也是没有任何意义可言的,正如段玉裁告诫其外孙 龚自珍时说:“勿读无用之书,勿做无用之文"【j”,做学问就要做 有价值的学问,只是做一些贴标签的学问实在没有意义。 做学问需要方法,但“文无定法”。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不 能本末倒置,不能因为方法而限制了自己的思维,正像陈寅恪 说的我们要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再加上长久的训练, “知行合一”,在学中研,在研中学,这样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学 术工作者。 【参考文献】 [1lT金国.语言研究中的方法论原则【J]l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01(1). 【2]范晓.语法研究中“解释”的解释【J】.汉语学习,2008(12). 【3】沈怀兴.重温《惯用语》【J】.汉字文化,2006(2). 【4]周志锋.听“九斤”,还是听“四两”[J1.中国语文,1999(4). I5】躅志锋.《西游记》“柱抖”当为“柱科”Ij】.中国语文,2005(6). 『61周志锋.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注解商榷【J】.宁波师院学报, 1985(4). 【7]侯精一.记忆深处的丁声树先生[J】.方言,2009(1). f8 它怀兴研究现代汉语也需要有历史观点——从“蝴蝶”、“凤 凰”二词的结构说起『J1.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1). 『91沈怀兴.复音单纯词、重叠词、派生词的产生和发展——汉语 词汇复音化发展续探fJ1.汉字文化,2001(1). 【1O】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1]St ̄裁.经韵楼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