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十分重视。安全现状评价作为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成为现代化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而且对安全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和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保护职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XXXXXX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该公司商品混凝土项目进行安全现状评价工作。评价组进行了多次现场调查并提出整改建议,在企业整改完毕后再次进行现场调查。在评价工作中,评价组成员积极细致地搜集资料,认真进行调查分析,严格按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开展安全评价工作.
针对评价项目的具体内容,评价组根据企业的运行现状,采用安全检查表等评价方法,分十个评价单元对该生产线现有的安全设施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安全生产管理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对于发现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企业结合整改建议逐步进行了整改,评价组根据企业整改后安全设施情况,分别给出各单元小结,补充了对策措施建议,根据各单元小结总结出安全现状总体评价结论,从而编制完成了《XXXXXX有限公司商品混凝土项目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XXXXXX有限公司商品混凝土项目采用的生产工艺成熟,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根据本企业实际的生产运行情况,制订了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电工、电焊工和压力容器操作工持证上岗,企业成立有安全管理机构,其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均持证上岗,主要设备有保养维护记录。评价认为:XXXXXX有限公司商品混凝土项目采用了国内成熟、可靠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生产系统机械化程度较高。企业配备了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制定有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1
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有害因素采取了有效、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和职业危害控制措施,能够保证生产的安全运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目前该生产系统运行平稳,工艺设备安全可靠,安全设施和防范措施有效,安全生产状况良好。
我公司在委托方提供的证件、文件和各种基础资料以及现场考察资料的基础上,遵循政策性、科学性、公正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开展安全现状评价工作。委托方提供的证件、文件和各种基础资料是本评价报告的重要依据之一,应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评价报告由评价组成员集体完成。在评价工作中,得到了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委托单位的密切配合,使评价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评价组 2018年6月
2
目 录
前 言 ............................................................................................................... 1 目 录 ............................................................................................................... 3 第一章 概述 ................................................................................................... 5
1.1评价目的 ................................................................................................................. 5 1。2评价依据 .............................................................................................................. 5 1。3评价内容和范围 ................................................................................................ 10 1.4评价原则 ............................................................................................................... 10 1.5评价程序 ............................................................................................................... 10
第二章 项目概况......................................................................................... 12
2.1单位简介 ............................................................................................................... 12 2.2自然环境概况 ....................................................................................................... 12 2.3厂区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 ................................................... 15 2。4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 16 2。5主要生产设备、设施和装置 ............................................................................ 17 2.6公用工程 ............................................................................................................... 17 2.7安全管理 ............................................................................................................... 18
第三章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21
3。1主要危险物质特性 ............................................................................................ 21 3.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 26 3。3重大危险源辨识 ................................................................................................ 33 3.4周边环境重大危险源辨识 ................................................................................... 34 3。5事故案例分析 .................................................................................................... 34
第四章 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 .................................................... 37
4。1评价单元划分 .................................................................................................... 37 4。2安全评价方法选择 ............................................................................................ 38
3
第五章 定性定量评价 ................................................................................ 39
5。1厂址及总平面布置单元安全安全评价 ............................................................ 39 5.2 工艺设备单元安全安全评价 .............................................................................. 43 5。3 供配电单元安全评价 ....................................................................................... 47 5。4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评价单元 ........................................................................ 50 5。5生产中常规防护设施安全评价 ........................................................................ 55 5。6职业卫生安全评价 ............................................................................................ 60 5。7安全管理安全评价 ............................................................................................ 63
第六章 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 67
6。1制定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原则 ........................................................................ 67 6。2持续改进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 67
第七章 安全现状评价结论 ........................................................................ 68
7。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 .................................................................................... 68 7。2安全状况综合评述 ............................................................................................ 68 7。3安全评价总体结论 ............................................................................................ 70
4
第一章 概述
1.1评价目的
安全现状评价是在系统生命周期内的生产运行期,通过对生产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其危害度的评价,查找该系统生产运行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并判定其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使系统在生产运行期内的安全风险控制在安全、合理的程度内,预防事故发生,并最终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效益。
对XXXXXX有限公司商品混凝土项目进行安全现状评价的具体目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分析、辨识该生产线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特性、数量和分布情况,评价其对危险有害因素所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合理、有效;
2、分析、辨识被评价生产系统是否存在重大危险源;
3、通过现场考察和对其所提供的资料文件进行分析审核,评价其生产设备、设施及安全管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
4、全面、综合评价上述生产系统的安全状况,阐明其已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促进该企业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5、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意见; 6、为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1.2评价依据
1。2.1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正)(2002。1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09年修正)(1995。1.1);
5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7年修正)(2017.1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5.1);
(5)《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2011。01.01); (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 (7)《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令第619号); (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9)《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年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1987.12。3); (1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
(12)《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
(1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
(14)《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
(1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
(16)《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90号);
(17)《关于进一步做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09]159号);
(18)《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19)《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
6
46号)。
(20)《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20号令); (21)《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2010.10);
(22)《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贯彻落实职业卫生“三同时”规定的通知》(豫安监管办(2012)71号文). 1。2。2标准、规范
(1)《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2)《预拌混凝土》GB/T 14902-2012;
(3)《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混凝土搅拌站(楼)》GB/T 10171-2016; (4)《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1987;
(5)《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2008; (6)《生产过程安全生产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 (7)《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2009; (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1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物理有害因素》GBZ2.2—2007;
(1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13)《安全色》GB2893-2008;
(1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15)《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GBZ158—2003; (16)《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 (17)《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7
(1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2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2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2)《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2008; (23)《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 (24)《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T 25295-2010;
(2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 (26)《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 (27)《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2011; (28)《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2008; (2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30)《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GBJ64—83; (31)《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 (32)《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2004; (3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3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8-2010;
(35)《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3—2008; (36)《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572—2010; (37)《电力设施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2005;
(3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39)《电力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40)《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2008; (41)《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2007; (42)《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
(4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1部分:钢直梯》GB4053。
8
1—2009;
(44)《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2部分:钢斜梯》GB4053。2-2009;
(45)《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2009;
(46)《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8196-2003;
(4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4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49)《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 (50)《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2003; (5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52)《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GB5817—2009; (53)《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
(54)《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55)《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11651-2008; (56)《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GB13690-2009; (57)《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 (58)《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8;
(59)《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2083—2008;
(60)《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GB14784-2013;
(6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2009; (62)《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D0001-2009. (63)《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6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9
AQ/T9002-2006. 1。2。3基本文件和资料 (1)安全现状评价委托书;
(2)《XXXXXX有限公司商品混凝土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河南东方环宇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2010。10; (3)项目所在地区地质、气象、水文资料; (4)项目现场调查资料和图片; (5)甲方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1.3评价内容和范围 1。3.1评价内容
主要评价内容包括:
1、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资料,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2、针对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划分出合理的评价单元,采用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对各单元进行研究分析,以便发现事故隐患或不足.
3、针对事故隐患和不足,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并根据企业整改情况进行核查,进一步提出长期整改要求。 1。3。2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包括:评价范围包括XXXXXX有限公司商品混凝土项目的总图布置、生产设备、辅助生产系统、安全保障系统及配套辅助部分的安全设施的运行现状。 1.4评价原则
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科学、公正和合法地自主开展安全评价. 1。5评价程序
本次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程序详见图1—1,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
1 0
一阶段为准备阶段,通过风险分析,承接项目,编制安全评价计划和评价大纲,进行现场实地调查并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提出整改建议,选择评价方法;第二阶段为实施评价阶段,针对企业生产过程具体内容的运行现状,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程度,进行整改情况核查,运用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的编制阶段,主要是汇总第二阶段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综合分析提出结论与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图1—1 安全评价程序框图
11
第二章 项目概况
2。1单位简介
位于安楚路和新安路交叉处,交通便利,具备快速响应能力(QR),保障客户实时需求;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总工程师负责制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健全。目前公司已经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完善全员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通过了CMA专业技术管理认证。公司导入ERP管理系统,最优化企业资源.公司有2条180商品混凝土生产线(日生产能力4000方)、拥有25辆混凝土搅拌车,2台混凝土输送泵,以及大量成套的混凝土生产及相关设备。公司现有职工60多人,其中中层管理人员8人, 80%的员工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驾驶员30名,操作人员18名.公司占地30亩,具有强大的物料存储能力,能满足客户需求。 2。2自然环境概况 2。2.1地理位置
安阳地处豫北,环绕安阳市区.南与汤阴、鹤壁毗邻,北与河北磁县、临漳、涉县隔漳河相望,西与林州接壤,东与内黄相连,为晋、冀、鲁、豫四省通衢之地。县域呈横带状,南北长44km,东西宽73.75km,全县面积1499。4km2。地处东经113°35′~114°45′,北纬35°37′~36°21′。
本项目位于安阳县白璧镇杜固村西南处,安楚公路南侧,石武高速铁路东侧。厂区地理位置图见图2—1。
图2-1 区域位置图
2.2.2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
项目位置 安阳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集中。主要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湿润炎热,春季风沙较1 2
人,春秋季为过渡季节,温度变化辐度较大。年降水量为556.8mm,夏季降水量362.6mm;年平均气温14。1℃,夏季极端最高温度43.2℃,冬手极端鼓低温度-21.7℃;年平均日照时数2228。8h。
年平均气温 14。1℃ 极端最高气温 47℃ 极端最低气温 -21。7℃ 最热月平均气温 25。0℃ 最冷月平均气温 1。3℃ 年平均降水量 606.1mm 年最大降水量(1956年) 1182.2mm 年最小降水量(1965年) 271。9mm 最大冻土深度 300mm 平均相对湿度 66% 年最小相对湿度 1% 历年最大风速(1955年) 21。7m/s 夏、秋季主导风向 东南风 春、冬季主导风向 西北风 2)水文条件
安阳县诸河流均属于海河流域的南运河水系。常年河主要有安阳河(洹河)及边界地区的漳河、汤河。季节性河流主要有金线河、粉红河和南界的羑河等。
安阳河(又称洹河),是安阳县境内的主要河流。发源于林州西北林滤山东坡的断裂层带上,经安阳后流向东南在内黄县入卫河,属海河水系。
安阳河全长160km,在安阳县境内长约100km,占总长度的64%,总流域面积1500km2,安阳县境内为695。8km2,占总面积的47.5%。其中
1 3
在山区有263km2,丘陵区218km2,平原区178km2,低洼区36km2。
安阳河河道,中上游地区经过综合治理沟宽谷深,横断面大,而下游沟窄底浅,端面小,致使河流排泄不畅,加之卫河顶托,雨季容易泛滥决口,日前市政府已积极进行安阳河二期综合治理工程,经治理后安阳河河道市区段(至平原路口)断面宽畅,排泄畅通。
安阳河流量随季节和年份变化。年内夏秋雨季流量大,冬春季流量小。一般年份平均流量为5~20m3/s。
漳河位于县境的西北境,是安阳县和涉县、磁县的界河。该河发源于山西省,向东流入卫河。全长1000km有余,经安阳县边界约75km。流域面积在县境约193.2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2.9%。在安阳县和磁县之间,截漳河建有岳成水库,并修有漳南渠和幸福渠以灌溉安阳县土地.
汤河位于县东南界,是安阳县和汤阴的界河.该河发源于鹤壁市南,向东北流经汤阴县北。又东北到安阳县四伏厂南纳羑河。又东行14km,到辛村乡和仁村东南,进入内黄县境。又沿汤阴、内黄两县西南进入卫河。
金线河位于县境西部,发源于鹤壁市梨林头村东南,向东北流经安阳市郊龙泉镇,到洪岩村流入安阳县境。在曲沟镇境北流,经永定、西曲沟,到下寒村北注入洹河,全长约30km。为季节性河流。
粉红江位于县境西北部,为季节性河流.发源于林州市河顺镇,自磊口乡西店村进入安阳县境,曲折东行40km,到蒋村乡东麻水村注入洹河。其上在双全村西北建有双全水库。
羑河位于县东南界,是安阳县和汤阴县的界河。全长50km,安阳县境内约25km。现为季节性河流。流域面积513。5km2,安阳县境内约316km2.
另外安阳县境内还有幸福沟、岳飞沟和茶店坡沟等,均为平原地区排水沟,亦为季节性河流.
1 4
3)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
安阳县位于太行山复背斜东冀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西部为侵蚀低山和丘陵,地层自西向东由老到新层层出露.评价区域整个地貌特征由西向东依次为丘陵、平原、洼地三种类型,地势西高东低.安阳县西依太行山东麓,东接华北平原,为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分布。公司所在地地层第四系河流近代冲积物,系洹河、漳河、汤河及黄河和卫河等河流共同冲积而成,地表岩性主要为亚粘土,底部夹不稳定的砂、卵石层.
安阳县位于新华夏系构造的太行山隆起带和华北平原沉淀带的交接部位。总观构造形迹,其东部为内黄隆起,中部为汤阴地堑,由于受东西向安阳断裂的影响,未能向北延伸,在安阳县中部消失。其西部为太行隆起向东延,境内南北向大断裂有汤东断裂、磁县断裂.安阳处于汤阴地裂北端的汤东断裂与安阳断裂的交汇之地,其北部还有磁县断裂和临漳断裂等.安阳县正处在这些断裂群的交汇复合部位,地质构造十分脆弱,是地震多发区.
4)地震烈度
根据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划分.该企业所在地区的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20g. 2.3厂区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 2.3.1厂址及周边环境 2。3。2总平面布置
xxxxx总平面布置结合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按工艺要求功能分区主要包括生活区、原料堆场、生产区、配电室、门卫等。详见附图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2。3.3建(构)筑物 2。3.4.1建构筑物情况表
1 5
厂区内主要建(构)筑物的结构和耐火等级情况见表2-1:
表2-1主要建(构)筑物的结构和耐火等级情况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建筑物名称 办公楼 职工食堂 职工宿舍 沙石料场 石粉料场 混凝土搅拌楼 配电室 火灾危险性类别 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 戊类 戊类 戊类 丁类 耐火等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结构类型 钢筋砼框架 钢筋砼框架 钢筋砼框架 钢结构 钢结构 钢结构 钢筋砼框架 2.3。5厂区道路与运输安全 2。3.5.1厂区道路
厂区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明确,轮廓清晰,各个生产装置区、辅助生产装置区、办公生活区等分区明确,厂区道路环形布置,路面宽敞,人货分流进出方便。
厂区道路主干道为环形布置,联络道路的个别地段有尽头式布置。路面上净全高度不低于5m,能同时满足车间检修、消防要求。厂区主干道路面宽8。0m、6。0m。道路最小转弯半径9m。 2。3。5.2运输安全
企业按《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第6.1.3条要求设置交通标志,划分道路和出入口,保障运输安全. 2.4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原料中的骨料|砂、小石、中石等经称斗按一定比例称量后由泵站集料斗,粉料中的水泥、矿石粉、粉煤灰等由罐车运至厂内后通过密封的泵(散装粉运输车自带泵)送入粉料储罐,然后通过螺旋输送机经称斗按比例称重后进入粉料集斗,外加剂通过气动阀称重后与水混合称重,将称重后的骨料、粉料和添加外加剂的在搅拌机内(先在预搅拌缸内初步混合,待设备下达指令后进入搅拌缸中搅拌)搅拌或成品混凝土。整个生产过程由计点控制,根据制品的不同要求设定程序后自动进行生产,操
1 6
作者通过显示屏可观看监控整个生产过程,并能储存打印生产数据
生产所需要主要原辅材料及用量见下表。
表2-2原料单耗及年用量估算表
序号 1 2 3 4 5 6 名称 水泥 砂 石子 粉煤灰等废料 水 电 年用量 135000t 305000t 310000t 350000t 4万t 50万kwh 所占比例 12.3 27。7 28.2 31。8 生产工艺流程详见图2-2。
图2—2 生产工艺流程图
2。5主要生产设备、设施和装置
主要设备设施和装置如下表。
表2-2 主要设备设施和装置表
序号 1 名称 搅拌站 水泥储罐 其中 矿石粉储罐 粉煤灰储罐 搅拌机 2 3 4 5 6 7 实验室主设备 泵车 车载泵 砂石分离机 大型电子地磅 交通工具 合计 规格型号 2HZS180—IQ3000 HHZ20 数量 2 4 2 2 2 1 1 1 1 1 2 12 318 76 20 8 28 814 352 总价(万元) 2。6公用工程 2.6.1供配电
电源经10KV线路进入厂区,厂内设计配电室一座,变压器设过流速
保护装置,内设高、低压配电室、变压室和值班室。用电设备电源等级均
1 7
为380/220V三相四线制。 2。6。2给排水系统 1、给水
(1)水源
水源由厂区自备井供给,消防水由厂区给水管网引入消防用水管
DN110供给.
(2)给水系统
本项目给水系统分为生产、生活、消防给水系统。
生活用水主要为食堂、洗浴及日常用水;生产用水主要为循环水系统的补充用水;消防用水主要供建筑物的室内外消防用水. 2、排水
排水系统分为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和雨水排水系统。
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经排水管道排出厂外,生产废水符合排放标准,可直接与生活污水河流排出.雨水主要是厂区内房间屋面及地面雨水,经管道汇集后与生活、生产废水河流排出。 2。6.3通风与除尘
本项目主要采用自然通风,局部为机械通风。 2.7安全管理 2。7.1管理机构
该项目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和操作规程并经常组织班组负责人、全体职工进行学习.各车间墙上都张贴了本车间的安全操作规程.该项目成立了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工作。
1 8
2。9.2安全管理人员
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持证情况见下表。
表2-6 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持证情况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证件名称 发证部门 证书编号 发证日期 到期日期 持证人 2.9.3安全应急预案
xxxxx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制定了《xxxxx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内容包括:险情报告、指挥程序、事故应急措施、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危险区的隔离与保护现场、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等;为减少火灾的影响,有效抢救受伤人员。并组织人员及时进行了演练,配备了相应的救援器材,并对人员进行了相应的操作培训. 2。9。4安全教育与培训
企业制定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教育培训由公司安环办公室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和实施,对公司新招和转岗工人以及脱离岗位三个月以上的员工必须进行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三级安全教育、考试、考核情况,归入安全教育档案.职工改变岗位工种时,按新的岗位工种进行二三级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职工离开所从事工种岗位超过6个月的,复岗前参照执行。
各级培训机构可结合公司生产、施工任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经常性教育。结合职工容易疏忽而放松安全生产的规律,抓住主要环节,进行安全教育。
1 9
2.9.5劳动保护与个体防护
企业配备有劳动安全设施,有专人负责监督全厂劳动安全设施的维护、保养,由单位定期对岗位粉尘浓度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按时给职工发放劳保用品,确保全厂职工生产的安全。
厂区内抢险救灾主要依靠厂安全领导小组和各部门义务安全员自救,一旦厂区发生重大火灾事故或出现险情时,市消防支队接警后可即时赶到。一般工伤事故可以在市医院得到及时抢救和治疗。
企业为了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编制并实施了劳动保护技术措施计划,并在每年由更新改造资金中提取专项资金,为员工购置劳动安全防护用品,根据科研、生产中防止职业性危害的需要,按照不同的工作手段、劳动条件、不同工种,为企业职工配备了各类常规劳动防护用品,详见企业内部规定.企业应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购买、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并应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在使用前对其防护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对特殊防护用品定期检查,发现不合格的,一律不准使用。
2.9。6工伤保险、职业病防治和女工保护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公司经济发展,该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按产生粉尘、噪声因素的类别和规定的体检周期,定期对有毒有害岗位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同时建立、健全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对公司员工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对生产岗位的有毒有害、粉尘、噪声及高温等有害因素进行了有效防护,对女职工的特殊保护作了详细的规定,依法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等。
2 0
第三章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3.1主要危险物质特性
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有:水泥、砂、石子、粉煤灰等;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其它物质有各类粉尘等,在检维修采用氧气和乙炔的燃烧火焰切割工件。综合认为该厂有以下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粉尘、氧气、乙炔、液压油、润滑油、变压器油等。 3。1。1粉尘
粉尘是在搅拌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此外,水泥粒径在10μm以下的占多数,人吸入后会在体内长期沉积,由于水泥粉尘具有较大的活性,吸入进入肺部后,遇水会发生固化反应,使肺功能受到影响。 3.1.2氧气(压缩的)
该企业检维修采用氧气和乙炔的燃烧火焰切割工件。压缩氧气在危险化学品类别中属第2。2类,即不燃气体。
氧气化学性质活泼,具有氧化性(助燃性),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例如:油脂与纯氧接触易反应生热,积热难散时可能自然,或使油脂剧烈氧化而燃烧爆炸。与乙炔、氢、甲烷等易燃气体能形成具有爆炸性的混合物。富氧空气、液氧易被衣物(如工作服)、木材、纸张等吸收,见火即迅速燃烧。物质的燃烧速度,随着氧浓度的增加而大大提高,同时最小点火能大大减小,爆炸极限范围明显加宽。当空气中氧浓度由正常的21%增至23%时,许多在空气中着火可自熄的材料立即增添了传播火势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钢铁、铜、铝等金属也能在纯氧中燃烧。贮
2 1
氧容器受热后压力增大,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氧的物化性质及危险特性如下所示。
表3-6 氧理化特性表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别名 CAS号 分子式 分子量 氧 oxygen 氧气 7782-44—7 O2 32。00 -218。8℃ 沸点:—183.1℃ 相对密度(水=1):1.14(-18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43 LD50:无资料 外观与性状 蒸汽压 引燃温度 溶解性 无色无臭气体. 506.62(-164℃) 无意义 溶于水、乙醇。 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 危险货物编号 22001、22002 爆炸极限V/V 无意义 熔点 密度 急性毒性 主要用途 禁配物 LC50:无资料 用于切割、焊接金属,制造医药、染料、炸药等。 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 健康危害 急救措施 灭火措施 危险特性 个体防护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泄漏应急处理 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密闭操作。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操作注意事项 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2 2
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包装方法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钢质气瓶。 氧气钢瓶不得沾污油脂。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运输注意事项 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3.1。3乙炔
乙炔是2.1类易燃气体。其物化性质及危险特性如下表所示.
表3-7 乙炔理化特性及危险性表
标 中文名: 英文名: 识 分子式: 分子量: CAS号: RTECS号: UN编号: 危险货物编号: IMDG规则页码: 理 外观与性状: 化 性 主要用途: 质 熔点: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相对密度(空气=1): 饱和蒸汽压(kPa): 溶解性: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 燃 避免接触的条件: 燃烧性: 烧 建规火险分级: 闪点(℃): 爆 自燃温度(℃): 炸 爆炸下限(V%): 爆炸上限(V%): 危 危险特性: 险 燃烧(分解)产物: 乙炔;电石气 Acetylene C2H2 26.04 74—86—2 AO9600000 1001 21024 2101 无色无臭气体,纯品的气味类似于醚,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 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塑料的单体,也用于氧炔焊割。 —81.8/119kPa —83.8 0。62 0.91 4053/16.8℃ 微溶于水、乙醇,溶于丙酮、氯仿、苯。 35.2 6.14 1298。4 受热 易燃 甲 <—50 305 2。1 80。0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Cu、Ag、Hg等化合物生成爆炸性化合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2 3
性 稳定性: 聚合危害: 禁忌物: 灭火方法: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储运注意事项: 毒接触限值: 性危害 侵入途径: 毒性: 健康危害: 稳定 能发生。 强氧化剂、强酸、卤素。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受过特殊培训的人员可以利用喷雾水流冷却周围暴露物,让火自行烧尽。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若冷却水流不起作用(排放音量、音调升高,罐体变色或有任何变形的迹象),立即撤离到安全区域。 第2.1类 易燃气体 4 Ⅱ 乙炔的包装法通常是溶解在溶剂及多孔物中,装入钢瓶内。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废弃: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或当作燃料使用。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ERG指南:116 ERG指南分类:气体—易燃(不稳定的)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美国TWA:ACGIH窒息性气体 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NIOSH标准文件:NIOSH 76—195 吸入 属微毒类 LD50: LC50: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动物长期吸入非致死性浓度本品,出现血红蛋白、网织细胞、淋巴细胞增加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尸检有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肝充血和脂肪浸润。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具有弱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接触10~20%乙炔,工人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乙炔,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眩晕、头痛、恶心和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停止吸入,症状可迅速消失。目前未见有慢性中毒报告。有时可能有混合气体中毒的问题,如磷化氢,应予注意。 健康危害(蓝色): 0 易燃性(红色): 4 反应活性: 3 碳化钙和水混合能产生乙炔。与碳化钙混合产生乙炔的工艺含2 4
急 皮肤接触: 救 眼睛接触: 吸入: 食入: 防 工程控制: 呼吸系统防护: 护 眼睛防护: 防护服: 措 手防护: 其他: 施 泄漏处置: 有其他有害物质,如胂、磷化氢或硫化氢.100000ppm能引起轻微麻醉;200000pPm能引起步态蹒跚;300000ppm能引起共济失调;3500000ppm接触5min能引起意识不清;800000ppm能引起意识丧失,血压升高,呼吸加快。 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高浓度环境中,佩带供气式呼吸器。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穿工作服。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防护手套.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危险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2009)将该物质划为第2.1类易燃气体。其它法规:溶解乙炔生产安全管理规定(试行)([89]化工字第0073号)。 环境信息: 防止空气污染法:防事故泄漏/可燃物(款112(r),临界值(TQ) 4540kg。 EPA有害废物代码:D001。 3.1.4液压油、润滑油、变压器油等
该企业机动车辆或设备运行、维修时使用的油品,如:液压油、润滑油、变压器油以及其他油脂,使用不得当时会发生燃烧和爆炸,也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
现场使用的润滑油、液压油、变压器油等闪点均在200℃以上,为可燃油品,其主要危险特性为可燃性,在特定情况下,发生火灾易对人员造成危害。
该企业各机械润滑均使用润滑油,润滑油是一种复杂的碳氢化合物
2 5
的混合物,属于易燃液体,丙类易燃危险品。润滑油是由基础油和添加剂调和而成的。基础油则是润滑油的主要构成原料,一般占液压油、润滑油成分的80%左右.基础油是芳烃类油脂经高压加氢催化重整、高压加氢异构脱腊技术生产。润滑油的种类很多,其性能随基础油和添加剂的变化而变化。润滑油的闪点指标,按规定留有1/2安全系数,即比实际使用温度高1/2。
润滑油储存和使用应采取以下防火防爆措施:(1)控制可燃物,防止泄漏;(2)断绝火源,设置禁火区;(3)防止电火花、金属摩擦产生火花。
该企业设备中使用液压元件,其内部均有一定量的抗磨液压油。液压油是一种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属于可燃液体。液压油的闪点较高,不易燃烧,能够耐受一定的温度而不燃烧,其结构稳定,受高压不易产生化学反应以及物理变化,但受高温时,液压油也能够燃烧,造成火灾危害。
变压器油、润滑油通常多为矿物油,密度约0。75~0。95g/cm3之间,闪点(开口)一般高于150℃,属于可燃物品。变压器油使用过程中存在意外泄漏污染环境和着火燃烧的危险。 3。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3.2。1生产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本生产线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坍塌、压力容器爆炸、火灾、噪声、粉尘等(详见表 3-1).其中机械伤害、 触电等是该项目的易发、多发事故,应特别引起高度重视。
表3-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表
危险有害因素 机械伤害 触电 高处坠落 存在场所及部位 输送机以及机修车间等场所及机器运转部位。 变电所、配电室及变压器、电气设备、裸露线路等。 爬梯、平台、登高作业及地面的坑、沟等场所。 2 6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坍塌 压力容器爆炸 火灾 噪音 粉尘 上料、装卸及修理车间等场所。 厂区、道路等场所. 建(构)筑物、料场。 生产车间、机修车间、气焊作业场所。 仓库、变电所及电气设备、供电线路及焊接作业场所. 输送机、搅拌、装载机等设备产生噪声。 装载、输送等作 3。2.1.1机械伤害
1、机械伤害
该项目机械伤害事故主要发生在输送机、搅拌机、空气压缩机,以及机修车间等场所及机器运转部位。
该项目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1)各种设备的传动部位无防护装置,或不符合安全规程要求。 2)设备在运转中处理故障、检修设备或清理杂物. 3)人员跨越运行的设备、输送带.
4)操作人员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或疏忽大意. 5)操作人员在输送带上行走、跨越或坐卧。
6)输送机的机头、机尾未设安全防护罩或栏杆,机下过人的地方,未设安全保护设施。
7)在检修时,机器突然被他人随意启动。 8)检验、维修不及时,致使设备带病运行. 9)机械设备的防护装置缺乏或损坏、被拆除等. 10)砂轮机或砂轮切割机无防护罩。 11)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2、触电
触电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存在于供电设备、电器设备、供电线路以及接触漏电的金属、湿地等导体处.
发生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1)高层建筑重要设施,未安装避雷装置。
2 7
2)电气工作人员未经考核合格,无证上岗.
3)在高压工作场所作业时,工作人员未戴绝缘手套和未穿电工绝缘鞋,未临时接地.
4)电焊设备及工具绝缘不良,焊机外壳未接地. 5)用水冲洗电气设备、电缆、照明线路。
6)供电系统未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固定设备外壳未直接重复接地。 7)操作人员带电检修、搬迁、移动电缆和电气设备。
8)检修线路、开关、刀闸、跌落保险时,未将联接设备两侧线路全部停电。
9)在低压、带电线路上工作时,使用金属尺、刀子、锉刀等金属工具。
10)检修车间高低压电气设备和线路时,未将断开的开关和刀闸操作柄锁住,误送电。
11)操作人员身体与电气设备裸露带电部分的距离太近. 12)电气设备裸露带电部分无安全隔栏、护架等设施。
13)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绝缘不良。 14)停电检修时,开关把手未加锁或无专人管护,未悬挂“有人作业,严禁送电\"标志牌 3。2.1。2物体打击
该厂物体打击事故存在的地点和部位,主要存在于运转机器零部件断裂飞出、人员抛掷、卸料石块飞溅及其它高处落物、汽车上石块飞出等。发生物体打击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1)原料装卸时防护措施不当。
2)处理物料违反规程或不合理,对危险坠落物件认识不足,判断失误。
3)劳动防护用品不按要求佩戴。
2 8
4)照明不足,对周围观察不清. 5)损坏的机械设备等飞溅物击伤人体。 6)检查不细、没有及时处理危险部位。
7)物料堆放不合理,物料堆放小于自然安息角,致使物料滚落等等。 8)登高作业人员物件跌落或扔东西砸伤下面人员。 3.2。1。3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事故易发生于厂区高差 2m以上的各个场所,存在的地点主要有爬梯、平台、登高作业及地面的坑、沟等场所。
该厂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1)没有按要求使用安全带、安全网等劳动防护用品用具。 2)梯子强度不够或断裂。
3)梯子无护栏及扶手或护栏、扶手断裂。 4)高处作业时安全设施损坏。 5)高处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
6)作业人员疏忽大意、违章操作,或疲劳过度。 7)工作责任心不强,主观判断失误。
8)高处作业人员站立位置不当或作业人员身体有疾患,不适应高处作业.
9)作业过程中受外界干扰或在外力的作用下跌落。 3.2。1。4车辆伤害
该厂车辆伤害存在于厂内机动车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地点为运输道路、调车场、铲装现场,发生的部位均直接与车辆(汽车、装载机等)有关。
造成车辆伤害的主要原因包括:1)厂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2)驾驶人员安全技术较差.
2 9
3)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技术状况差、运输设备有缺陷、超期服役等等。 4)作业环境差,道路、照明和场地等不符合安全要求。 5)驾驶人员的身体有疾患、睡眠不足或心理不适。 6)无证驾驶、违章操作或疲劳驾驶。 7)路况条件差,超速行驶。 8)超载运输. 3。2.1.5火灾
该项目火灾事故易发场所为:变电所、各配电室、机修车间、焊接场所和供电线路、电气设备短路、过载以及库房等。
造成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1)电气设备过热引起火灾。
2)电气设备或线路发生短路、过载、接触不良而使设备或线路着火, 从而引起其它物品燃烧.
3)设备带病运行或使用不合理。
4)避雷设备装置不当,无避雷装置或缺乏检修,发生雷电引起火灾。 5)消防、灭火设施缺陷.
6)配电室、库房等不符合防火标准. 7)设备的安全间距不符合防火要求。 8)其它原因引发火灾。 3。2.1。6压力容器爆炸
修理车间的氧气瓶、乙炔气瓶、储气罐等易发生爆炸事故,主要原因: 1)压力容器受到机械损伤,发生爆炸事故。 2)压力容器遇到高温而发生爆炸。
3)压力容器压力表失效,或误差大,导致操作失误,发生爆炸事故. 4)压力容器输送管路漏气,接触明火,导致瓶内气体压力升高,发生爆炸.
3 0
5)其它导致压力容器发生爆炸的因素.。 3。2.1。7粉尘
粉尘是该企业最为严重的职业危害源, 操作人员长期吸入粉尘,会对肺部及身体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产生粉尘的主要原因:
1)未采用封闭作业。 2)产尘车间通风不良. 3)产尘地点未采取除尘措施。 4)未采取个体防护。 5)原料车卸载。 3.2.1。8噪声
产生噪音的原因主要是输送机、搅拌机等设备运转时产生的噪声,产生噪声的设备较多,多为连续噪声。噪声对人体的听力、心理、生理产生影响,长时间在噪声中工作能引起听觉功能敏感度下降甚至造成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高发,在高噪音环境中作业,人的心情易烦躁,容易疲劳,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低,可诱发事故。噪声干扰影响信息交流,听不清谈话或信号,促使误操作发生率上升,易诱发事故其.噪声产生原因主要是:
1)缺乏减振消声装置。 2)设备的固定螺栓松动. 3)无个体防护。
在项目施工及企业今后的生产、管理和运营中,要参照本报告,对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事故隐患,经常进行分析研究,认真做好防范工作,把事故率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2.2自然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本生产线自然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不良地质条件、雷击、地震、
3 1
大风、暴雨、高、低气温等。 3。2.1。1不良地质条件
本企业建筑厂房跨度大,重型设备、高大设备较多.如果场地地质条件不良,建筑物、设备设施的基础设计和构建不符合所在地点的地质情况,造成基础沉降不均匀从而影响建(构)筑物和设备的安全,进而威胁到人员作业安全. 3。2.2.2雷击
雷电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它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厂区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的高大设备、架空管道、供配电设施、电气线路,多层厂房、框架、平台等,有遭受雷电侵袭破坏的可能。若防雷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接地电阻值不符合规范要求,则雷电过电压在雷电波及范围内会严重破坏建筑物及设备设施,一旦遭受雷击,就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3。2。2.3地震
该生产线建设场地的地震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20g,若发生强烈地震可能造成建(构)筑物和设备装置的破坏,特别是分解炉、窑尾预热器系统、生料磨、煤粉磨、各物料储库及气体管网,易发生事故。生产场所的高大建筑垮塌和热风大量泄漏,可造成设备火灾、爆炸等和人员中毒、窒息以及灼伤等灾难性的事故。尽管发生强烈地震的概率较小,一旦发生,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3.2。2。4大风
该区夏秋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春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历史最大风速21.7m/s。一般风力6~8级时,风速10~17m/s,不但可以摧毁建筑物,还可造成停电、停水及生产运输中断等情况,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事先做好预防工作,在大风突然袭来时,露天作业人员必须采取防风保护措施,对主要设备设施采取防风措施.
3 2
3。2。2。5暴雨
根据气象部门记载的历史资料显示,当地历年平均降水量为606.1mm,历年最大降水量1182。8mm,降雨多集中在7、8两个月。
当暴雨骤降时,如果降雨时排水设施能力不够、地坪设计不合理或雨水疏导不及时,就可能引起厂区部分地段积水,损坏设备和影响生产。尤其对变(配)电站等设施,在雨季若遇暴雨,因排水不畅工作场地积水将可能造成设备短路事故,危及全厂的安全生产。 3.2.2.6高、低气温
厂址所在区域极端最高气温47℃.生产人员长时间处于夏季高温环境下工作,易出现操作失误,并有可能发生急性中暑。
厂址所在区域极端最低气温-21。7℃。冬天的低气温可能导致设备和管线破裂(特别是有水存在的管线设备),并可能造成人员冻伤。水结冰,容易造成人员滑倒跌伤等。 3.3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辨识的主要标准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1)判别条件
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①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①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3 3
式中: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t;
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监界量,t。
(2)分析与辨识
评价范围内,本生产线涉及到、可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有、瓶装氧气、瓶装乙炔。其中,乙炔、氧气仅为维修使用,一般现场用量很少,氧气用量不超过50kg,乙炔用量不超过20kg,其中乙炔的临界量为1t,氧气临界量为200t.
因此,该项目危险化学品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3.4周边环境重大危险源辨识
xxxxx位于安阳县白璧镇杜固村西南,北侧为安阳县计划生育服务站,西侧约300米为石武高速公路,西北侧为洹河河道,北临安楚公路,该企业周边500m范围内无重大危险源。 3。5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山东即墨某混凝土搅拌站机械伤害事故 1)事故发生
该混凝土搅拌站作业现场分A、B区,共有FGS3000型混凝土搅拌机2台,8个储罐,两台混凝土搅拌机的操作台在同一操作室内,发生事故的搅拌机位于A区。混凝土搅拌机所在室东西宽6米,南北长14。2米,距顶部高9米。操作室东西宽2。1米,南北长9。9米,操作室操作台上无禁止操作警示牌.
出事设备名称为FGS3000型混凝土搅拌机,总功率2。25KW,进料容量为4800L,出料容量3000L,搅拌轴转速为21.48r/min,外形尺寸为3990*2600*1730mm.
7月22日上午7时左右,操作工于国城发完了一批料(混凝土),将搅拌机停机后就离开操作室,给调度送底单。7时30分左右回到操作室,
3 4
接到调度通知要求发料,就启动混凝土搅拌机,突然听到有人(江某)喊叫“别开机”,于国城立即关闭开关,跑出去查看,发现混凝土搅拌机主机门开着,里面躺着一个人(江某),马上给负责人李建国打电话。李建国赶到后,组织人员将江某抬出,并拨打了“120\"“119”,约10分钟后“120”赶到,对江某进行现场救治并立即送往即墨市人民医院抢救,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1)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未落实;虽然建立操作规程,但督促落实不到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辅助工江某,未按照搅拌机清理操作规程,进入混凝土搅拌机中进行清理。
3)于国城,离开工作岗位返回后,未对设备进行检查,就启动混凝土搅拌机,是导致江某被伤,经抢救无效死亡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1)该公司主要负责人,未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不到位。
2)企业安全培训流于形式,未认真落实安全培训制度,导致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进入混凝土搅拌机进行清理时未通知调度,未拉电闸,忽视自身安全 (3)事故教训:
公司领导班子到基层员工要充分认清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和安全隐患带来的严重后果,针对本企业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格责任追究,保证安全生产。 (4)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①混凝土搅拌站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规章制度,严格责任
3 5
追究,采取强有力措施,堵塞管理漏洞,确保企业安全自保体系的有效运转。
②进一步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通过三级教育、职工夜校等形式,分批分次地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劳动技能及职业道德、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3 6
第四章 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
4.1评价单元划分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单元是在对工程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有限的确定范围而分别进行评价的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此子系统即为评价单元。评价单元一般以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与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行划分,还可以按评价的需要将一个评价单元再划分为若干子单元或更细致的单元。评价单元划分的目的是为便于评价工作的有序进行,有利于提高评价工作的准确性。本报告根据xxxxx年产50万m³商品混凝土项目的评价内容和现场情况综合考虑,按照《安全评价通则》的要求,本着单元相互独立,有明显的特征界线,便于实施评价的原则进行评价单元的划分。因本评价项目由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的多个子系统组成,范围界限明确。各部分的安全管理、工艺过程、设备设施、操作条件、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其程度均不相同.本报告力图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区别对待,既不漏掉主要危险,又不夸大危险性,从而提高安全评价的准确性,以便合理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指导下一步工程安全设施完善和今后的安全生产管理。为此,本报告根据自然条件、生产工艺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设备设施情况、安全生产管理等,将本评价项目划分为如下7个评价单元: (1)厂址及总平面布置单元; (2)工艺设备单元安全; (3)供配电单元;
3 7
(4)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单元; (5)生产中常规防护设施单元; (6)职业卫生单元; (7)安全管理单元. 4.2安全评价方法选择
结合本次评价的内容和生产线的自身特点,根据上述评价单元的划分,分析和预测各单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并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生产线各系统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及安全设施的落实情况和有效性、可靠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本报告各评价单元均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评价,结合实际状况,检查其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并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便于企业在下一步工作中进行安全设施完善和生产管理中落实。
安全检查表是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最基础、最简便、广泛应用的系统安全评价方法,是事先对分析对象进行详尽分析和充分讨论,根据相应安全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制定出检查单元和部位、检查项目、检查要求等内容的表格,对各条目进行逐项检查和测评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直观、具体、适用性较强,主要用来检查企业安全设施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等的符合性。
3 8
第五章 定性定量评价
5。1厂址及总平面布置单元安全安全评价 5.1.1 评价对象及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厂址稳定性评价、总平面布置、厂区道路、厂区运输等方面的内容。
5.1。2厂址稳定性评价
现场调查,建设场地势较开阔,地形平坦。场地无危害性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地质环境未遭破坏,该场地属稳定场地,适宜设置建筑物.
表5—1 厂址安全检查表
序号 检查内容 厂址选择应符合国家的工业布局、城镇(乡)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依据标准 检查情况 该企业厂址选择《工业企业总平面 符合当地工业布设计规范》(GB50187—2012 ) 局和城市规划的第3。0.1 条 要求. 结论 符合 要求 1 2 该项目居住区、配套和服务工业企业的居住区、《工业企业总平面 交通运输、动力交通运输、动力公用设施、废料设计规范》公用设施、环境场及环境保护工程、施工基地等(GB50187—2012 ) 保护工程等用用地,应与厂区用地同时选择。 第3.0。2 条 地, 均与项目用地同时选择。 厂址选择应对原料、燃料及辅助材料的来源、产品流向、建设条件、经济、社会、人文、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环境保护、文物古迹、占地拆迁、对外协作、施工条件等各种因素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并应进行多方案技 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原料、燃料或产品运输量(特别)大的工业企业,厂址宜靠近原料、燃料基地或产品主要销售地及协作条件好的地区。 符合 要求 3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2012 ) 第3。0.3 条 该项目厂址的选择对技术经济方案进行了择优确定. 符合 要求 4 《工业企业总平面 设计规范》 (GB50187—2012 ) 第3.0。4 条 项目厂址在协作符合 条件好的地区。 要求 项目厂址有方便、经济的交通运输。 5 厂址应有便利和经济的交通运输《工业企业总平面 条件,与厂外铁路、公路的连接,设计规范》 应便捷、工程量小。临近江、河、(GB50187—2012 ) 3 9
符合 要求 6 7 湖、海的厂址, 通航条件满足企业运输要求时,应尽量利用水运,且厂址宜靠近适合建设码头的地段。 厂址应具有满足生产、生活及发展所必需的水源和电源.水源和电源与厂址之间的管线连接应尽量短捷, 且用水、用电量(特别)大的工业企业宜靠近水源及电源地。 散发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厂址, 应位于城镇、相邻工业企业和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不应位于窝风地段, 并应满足有关防护距离的要求。 第3。0.5 条 条件。 《工业企业总平面 设计规范》 (GB50187—2012 ) 第3.0.6 条 《工业企业总平面 设计规范》 (GB50187-2012 ) 第3。0.7 条 厂址具有满足生产、生活及发展规划所必需的水源和电源。 符合 要求 不涉及 不涉及 8 厂址应具有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工业企业总平面 设计规范》 (GB50187-2012 ) 第3。0。8 条 《工业企业总平面 设计规范》 (GB50187-2012 ) 第3。0.9 条 《工业企业总平面 设计规范》 (GB50187-2012 ) 第3。0。10 条 该企业提供地质勘查相关资料,据评价组现场踏勘,该项目建设地无明显不良地质情况。 厂址能满足近期所需的场地面积及地形坡度。 厂址具有适宜的地形坡度, 不属于 自然地形复杂、自然坡度大的地段. 符合 9 厂址应满足近期建设所必需的场地面积和适宜的建厂地形, 并应根据工业企业远期发展规划的需要, 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 厂址应满足适宜的地形坡度, 尽量避开自然地形复杂、自然坡度大的地段,应避免将盆地、积水洼地作为厂址。 符合 要求 10 符合 要求 11 厂址应有利于同邻近工业企业和依托城镇在生产、交通运输、动力公用、机修和器材供应、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活设施等方面的协作等方面的协作。 厂址应位于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厂址不可避免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带时,必须采取防洪、排涝措施; 2.凡受江、河、潮、海洪水、潮《工业企业总平面 设计规范》 (GB50187-2012 ) 第3.0。11 条 项目厂址有利于依托城镇在生产、交通运输、符合 动力公用、修理、要求 综合利用和生活设施等方面的协作. 12 《工业企业总平面 设计规范》 (GB50187-2012 ) 第3。0。12 条 该项目厂址不受 符合 洪水、潮水和内要求 涝的威胁。 4 0
水或山洪威胁的工业企业, 防洪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 的有关规定。 山区建厂, 当厂址位于山坡或山脚处时,应采取防止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危害的加固措施,应对山坡的稳定性等作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报告。 下列地段和地区不应选为厂址: 1.发震断层和抗震设防烈度为9 度及高于9 度的地震区; 2.有泥石流、滑坡、流沙、溶洞等直接危害的地段; 3.采矿陷落(错动)区地表界限内; 4.爆破危险界限内; 5.坝或堤决溃后可能淹没的地区; 6.有严重放射性物质污染影响区; 7.生活居住区、文教区、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其它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8.对飞机起落、电台通讯、电视转播、雷达导航和重要的天文、气象、地震观察以及军事设施等规定有影响的范围内; 9.很严重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地段,厚度大的新近堆积黄土地段和高压 缩性的饱和黄土地段等地质条件恶劣地段; 10.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区; 11.受海啸或湖涌危害的地区。 《工业企业总平面 设计规范》 (GB50187-2012 ) 第3.0.13 条 13 该项目厂址所在不涉 地不属于山区。 及 14 《工业企业总平面 设计规范》 (GB50187-2012 ) 第2.0.14 条 厂址选择满足要求。 符合 要求 5.1.3 总平面布置评价
表5-2 总平面布置安全检查表
序号 检查内容 1 1。1 布局应满足生产过程流程。 1。2 变配电站宜位于负荷中心,靠近主要用户.不受粉尘、水雾、腐蚀标准依据 检查记录 总平面布置 《工业企业总平 该根据地形布置面设计规范》4。1。1 工艺流程。 《工业企业总平 变压器及厂区配面设计规范》3。4。4 电线路位于厂区4 1
评价结论 符合 符合 性气体影响. 主要建筑物应保证室内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 《工业企业总平 面设计规范》4.1。6 内部,能满足要求。 该项目通风及采光符合要求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1.3 1.4 出入口数量是否满足生产运输需要. 1。5 应使人货分流. 运输路线的布置, 应保证物流顺1.6 畅、径路短捷,不折返. 2 2.1 满足生产要求,物流顺畅,线路短捷,人流、物流组织合理。 《工业企业总平 厂区的出入口,面设计规范》4。7。4 满足要求 符合要求 厂区道路 《工业企业总平 面设计规范》5.1。1 该项目布局紧凑,物流及人流通道分别设置 该项目主要道路宽敞,呈环形布置 布置满足生产要求 符合 2.2 《工业企业总平 主要道路应环形布置。尽头端式面设计规范》 道路应有足够的消防回转场地。 5.3.3 符合 路面平整,路基《工业企业厂内铁路、路面平整、路基稳固、边坡整齐、稳定,道路一侧2。3 道路运输安全规程》5。排水良好。 设置有排水沟,1.1 能满足要求 3 厂内运输设备是否完 好可靠。 起动前是否发出警示 信号。 最大行车速度是否超过20Km/h。 厂内运输 该项目厂内运输《工业企业厂内铁路、为自卸式汽车和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铲车,现场检查时完好可靠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现场评价时无违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章情况 符合 3。1 符合 3。2 3.3 符合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该项目厂内运输符合 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时速小于10km/h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一侧设有排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水沟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现场评价时无违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章情况 符合 符合 3。4 道路内侧是否设有排水沟。 3。5 车辆运行遇人时是否停车让人。 5.1。4 评价结果
该评价项目厂址稳定性、总平面布置等符合《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2008)等规范标准中的相关内容的规定,相关的检查内容与安全专篇相符,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4 2
5。2 工艺设备单元安全安全评价 5。2.1 评价对象及内容
主要包括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 5。2.2 安全性评价
针对生产线中采用的工艺及设备,采用安全检查表对其进行评价,如下表所示.
表 5-3 搅拌混凝土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安全检查表
序号 1 检查内容 各种材料必须分仓贮存,并应有明显的标识. 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合同要求由供方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 应选用适合工业环境的电子设备(包括工业计算机、相关的输入/ 输出设备及净化电源等),并能对配料、卸料、搅拌、出料主要流程进行计算机控制。 依据标准 《预拌混凝土》 (GB/T14092-2003) 7.1.1 《预拌混凝土》 (GB/T14092—2003) 5。6.1 《混凝土搅拌站( 楼) 》( GB/T10171-2016)5.9。2。2 检查记录 材料分仓贮存 检查结果 符合 2 能够严格按国符合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 配料、卸料、搅拌、出料主要流程进行计算机控制。 3 符合 4 料斗上料机构应安全可靠,料斗在超载10%的情况下能在任意位置安全制动,上、下止点均应设置自动停止装置; b)料斗能平稳运行; c)料斗投料时,泼料量、撒料量不得超过进料量的01%; 《混凝土搅拌站( 楼)料斗上料机符d)料斗卸料门应启闭自如,无卡、( GB/T10171—2016) 合规范要求。 漏料现象; e)料斗投料应迅速、干净; f)在提升机提升斗上升和下降的范围内应该设置安全防护栏,设置供维修和清理时使用的紧急停止开关,轨道宜设置可阻止料斗下降的插孔和刚性插销。 进料口高度适宜、设防护栏杆。 处理堵塞是否使用专用工具。 《混凝土搅拌站 ( 楼)》( GB/T 10171-2016) 《混凝土搅拌站( 楼)》( GB/T 4 3
符合 5 6 进料口高度符合安全要求。 有专用工具。 符合 符合 10171-2016) 带式输送机宜有重载启动的能力,《混凝土搅拌站 对无停电自锁能力的设备应设有( 楼)》( GB/T 可靠的防逆装置,并设张紧装置和10171-2016) 带面清扫装置 不论在何种供料形式的工作状态下,离搅拌站(楼)主体的粉尘源头,即砂、石、水泥经计量后投入搅拌机的进料口处,下风口50m、高17m处的粉尘浓度不得大于10mg/m3。对于全封闭周期式搅拌站应在主机上加收尘装置。 工作时的噪声应符合规定。 传动系统的裸露部件应有防护罩和安全检修保护装置。搅拌机的检修盖与启闭电源应有联锁装置。当检修盖打开时应切断电源,搅拌机应不能起动。 向混凝土搅拌站(楼)储料仓或中间料斗运送物料的带式输送机,宜装有护罩和维修平台,并带有安全防护栏。 粉料仓采用气力输送时,仓内的气体压力不应大于4900Pa,并应有可靠的安全装置。当超过规定压力时能自动排气降压。 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下,生产设备可被人员接触到的部分及其零部件应设计成不带易伤人的锐角、利棱、凹凸不平的表面和较突出的部位。 应有混凝土搅拌站(楼)的明显位置设置产品标牌,标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 设备危险部位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有可靠的防逆装置. 7 符合 8 《混凝土搅拌站 ( 楼)》( GB/T 10171-2016)5。1。7 主机有收尘装置,粉尘浓度基本符合要求。 符合 9 《混凝土搅拌站 ( 楼)》( GB/T 10171-2016)5。1.8 《混凝土搅拌站 ( 楼)》( GB/T 10171-2016)5.2。4 正常工作时噪声符合JG/T50791的规定. 符合 10 有联锁装置。 符合 11 《混凝土搅拌站 装有防护罩和( 楼)》( GB/T 维修平台,并带符合 10171-2016)5。3.2。1 有安全防护栏。 《混凝土搅拌站 ( 楼)》( GB/T 10171—2016)5.4.2.3 12 符合要求 符合 1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第5。4条 生产设备无伤人的锐角、利棱、凹凸不平的表面. 符合 14 《混凝土搅拌站(楼)》 有相关产品标GB10171—2016 第8。牌. 1.1条 有防护设施。 经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出厂. 有相应的油水分离器。 符合 15 16 《混凝土搅拌站 ( 楼)》( GB/T 10171-2016) 所有产品均应进行出厂检验,并需《混凝土搅拌站 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 楼) 》(GB/T 后方可出厂. 10171-2016 )7。1.1 气路系统应配置油雾器和油水分离器气路系统执行元件应运行灵《混凝土搅拌站 ( 楼) 》(GB/T 4 4
符合 符合 17 符合 活、可靠,维修、清理方便.若在施工过程中,当气温达零度以下,即混凝土搅拌站(楼)将分离的水能定时排放 与压力气体有关的贮气罐、水泥仓、掺合料仓等装置应设置安全阀,其开启压力不大于该装置的安全设定值. 空气压缩机贮气罐应符合GB150的有关规定,其容积不应小于空压机每分钟供气量的0。2倍。 工作平台、给料装置、骨料仓、水泥仓等凡涉及人身安全的部位均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扶梯、栏杆等)。 混凝土搅拌站(楼)应在合适位置贴有安全警示标志。 应有混凝土搅拌站(楼)的明显位置设置产品标牌,标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 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下,生产设备可被人员接触到的部分及其零部件应设计成不带易伤人的锐角、利棱、凹凸不平的表面和较突出的部位。 凡工艺过程中能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和其他毒物的生产设备,应尽量采用自动加料、自动卸料和密闭装置,并必须设置吸收、净化、排放装置或能与净化、排放系统联接的接口,以保证工作场所和排放的有害物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以操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所在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之内的所有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联轴节、带轮、齿轮、飞轮、链轮、电锯等外露危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都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钢斜梯应全部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要求应符合GBJ205要求.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0171—2016 ) 18 《混凝土搅拌站 ( 楼) 》(GB/T 10171-2016 ) 《混凝土搅拌站 ( 楼) 》(GB/T 10171—2016 ) 《混凝土搅拌站 ( 楼) 》(GB/T 10171-2016 ) 《混凝土搅拌站 ( 楼) 》(GB/T 10171-2016 ) 《混凝土搅拌站 ( 楼) 》(GB/T 10171—2016 )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2009第5。4条 开启压力不大于该装置的安全设定值。 符合 19 符合规定。 符合 20 有安全防护措施。 符合 21 安全警示标志不足。 未设置产品标牌. 生产设备无伤人的锐角、利棱、凹凸不平的表面。 不符合 22 不符合 23 符合 24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2009第5。4条 生产过程中能产生粉尘的生产设备、采用自符合 动加料,自动卸料和密闭装置。 25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2009 第5。4条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应符合GB4053.1— 2009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4 5
无裸露危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 符合 26 符合要求 企业未提供特种设备登记证符合 27 不符合 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27 主控制室不应受混凝土搅拌站(楼)运行时振动的影响,并应保温、通风、隔音、防尘。 《混凝土搅拌站 ( 楼) 》(GB/T 10171-2016 ) 明。 保温、通风、隔音、防尘较好. 符合 28 钢结构件的设计应符合GB50017的有关规定。钢结构的制作、安装、《混凝土搅拌站现状应符合GB50205的钢结构件( 楼) 》(GB/T 设计符有关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10171-2016 ) 应符合JGJ3的有关规定。 骨料仓的结构应能承受其公称容量骨料的总体重量,主要部位的设计与制作除有足够的强度外还应考虑仓壁的抗磨损结构。 水泥仓、掺和料仓和其他胶凝材料仓内应能承受其公称容量的最大物料的总体重量外,还应有承载不小于4900Pa压力负荷的能力。 输送机易挤夹部位经常有人接近时应加强防护措施. 倾斜的输送机应装设防止超速或逆转的安全装置. 严禁人员从无专门通道的输送机上跨越或从下面通过. 《混凝土搅拌站 ( 楼) 》(GB/T 10171—2016 ) 《混凝土搅拌站 ( 楼) 》(GB/T 10171—2016 ) 《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GB14784—2013第3。1条 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GB14784—2013第3.6条 《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GB14784-201 符合相关要求 符合 29 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相应的设备内能承受其公称容量的最大物料的总体重量. 有防护措施 有防逆安全装置。 未设置相应警示标志。 强度足够。 符合 30 符合 31 符合 32 33 34 符合 不符合 符合 输送带必须有足够的强度。严禁以《带式输送机安全规低强度输送带代替高强度输送带。 范》GB14784—201 卸料高度应根据运输车辆的类型确定.用搅拌运输车时,卸料高度不应小于3.8m。 35 《混凝土搅拌站 符合要求 ( 楼) 》(GB/T 10171—2016 )5。1.4 符合 5。2.3 评价结果
通过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对该生产线生产工艺及设备单元各方面内容进行评价,共检查35项,其中符合项32项。检查结果说明,该生产线采用国内成熟、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其安全性能较高,能够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在今后的生产中,应及时对各种工艺及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保证各种设备装置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从而实
4 6
现安全生产。 5。2.4 整改建议
1、应在混凝土搅拌站(楼)合适位置贴有安全警示标志。 2、压力罐等特种设备进行登记注册。 3、在相应的位置补充安全警示标志。 5。3 供配电单元安全评价 5。3.1 概况
电气设施情况见本报告第2。6.1章节. 5。3。2 安全性评价
用安全检查表法对该单元进行分析评价,如表5—4 所示.
表5—4 供配电单元安全检查表
序号 检查内容 1. 总变电站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应便于输电线路进出,靠近负荷中心或主要用户 二、不得受粉尘、水雾、腐蚀性气体等污染源的影响。并应位于散发粉尘、腐蚀性气体污染源全 1 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和散发水雾场所冬季盛行风向的上风侧:三、避免布置在有强烈振动设施的场地附近:四、应有运输变压器的道路:五地势较高,避免位于低洼积水地段. 2 变电所应根据容量大小及其重要性,配置适当数量的灭火器。 依据标准 检查记录 检查结果 变电站,变压器设置处,基本无《工业企业总平 水雾、腐蚀性气面设计规范》GB50187 体等污染源的影基本符合 第4.3。2条 响,但靠近石粉料堆场,封闭较差,有粉尘影响。 3 4 5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2011 《35—110kV变电所设变电所电气设备间的照明照度应计规范》GB50059—符合标准规定。 2011 配电室的位置应靠近用电负荷中心,设置在尘埃少、腐蚀介质少、《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干燥和震动轻微的地方,并宜适GB50054 第3.1。2条 当留有发展余地。 配电室内除本室需用的管道外,不应有其它的管道通过.室内管《低压配电设计规范》道上不应设置阀门和中间接头;GB50054 第3。1。4水汽管道与散热器的连接应采用条 焊接。配电屏的上方不应敷设管道。 4 7
灭火器配备不足。 变电所无照明灯。 不符合 不符合 靠近生产车间 符合 无其他管道通过. 符合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落地式配电箱的底部宜抬高,室内宜高出地面50mm以上,室外《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应高出地面200mm以上。底座周GB50054—2011 围应采取封闭措施,并应能防止鼠、蛇类等小动物进入箱内。 当高压及低压配电设备设在同一室内时,且二者有一侧柜顶有裸《低压配电设计规范》露的母线,二者之间的净距不应GB50054 -2011 小于2m。 成排布置的配电屏,其屏前和屏《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后的通道最小宽度应符合规定. GB50054 —2011 有人的一般场所,有危险电位的《低压配电设计规范》裸带电体应加遮护或置于人的伸GB50054-2011 臂范围以外。 标称电压超过交流25V(均方根值)容易被触及的裸带电体必须《低压配电设计规范》设置遮护物或外罩,其防护等级GB50054-2011 不应低于《外壳防护等级分类》(GB4208-2008)的IP2X级。 遮护物和外罩必须可靠地固定,《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并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GB50054—2011 安装在生产车间和有人场所的开敞式配电设备,其未遮护的裸带电体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2.5m;当低于2.5m时应设置遮护物或《低压配电设计规范》阻挡物,阻挡物与裸带电体的水GB50054—2011 平净距不应小于0。8m,阻挡物的高度不应小于1.4m;阻挡物内屏前、屏后的通道宽度应符合规定。 当需要移动遮护物、打开或拆卸外罩时,必须采取下列的措施之《低压配电设计规范》一:一、使用钥匙或其它工具;二、GB50054-2011第3。1。切断裸带电体的电源,且只有将5条 遮护物或外罩重新放回原位或装好后才能恢复供电。 配电室通道上方裸带电体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一、屏前通道为2.5m;当低于2.5m时应加遮护,遮护后的护网高度《低压配电设计规范》不应低于2。2m; 二、屏后通道GB50054 —2011 为2。3m,当低于2.3m时应加遮护,遮护后的护网高度不应低于1.9m。 气设备及灯具的专用接地线或接零保护线,应单独与接地干线《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网)相连,电气线路中的工作零GB50054 —2011 线不得作为保护接地线用。 铠装电缆引入电气设备时,其接《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地或接零芯线应与设备内接地螺GB50054 —2011 4 8
符合 室内宜高出地面50mm。 符合 净距大于2m。 通道最小宽度应符合规定。 危险电位的裸带电体应加遮护.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规范要求。 遮护物和外罩必须固定良好。 符合 符合 符合规定. 符合 现场检查符合规范要求。 符合 距离地面高度大于2。5m。 符合 单独设置了接地线。 与设备外接地螺栓连接。 符合 17 18 19 20 栓连接;钢带及金属外壳应与设备外接地螺栓连接。 防静电的接地装置可与防感应雷和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共同设置,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防感应雷和电气设备接地的规定;只作防静电的接地装置,每一处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GB50058—92 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符合设计规定。 渗漏、机组、贮罐、管道等的防静电接地线,应单独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相连,除并列管道外不得互相串连接地 各类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感应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且装置设施经检验有效。 电气设备可能被人触及的裸露带电部分,应设置保护罩或遮栏及警示标志。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2011 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规定。 符合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20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2011 没有串连接地。 符合 设有避雷设施,但未经主管部门检验。 基本符合 有相应保护罩和《用电安全导则》 遮拦及警示表( GB/T13869-2008) 中. 符合 21 电气工作人员,应按规定考核合《用电安全导则》 格方准上岗,上岗应穿戴和使用( GB/T13869-2008) 防护用品、用具进行操作。 电气工作人员持 符合 证上岗。 22 在带电的导线、设备、变压器、《用电安全导则》 无易燃易爆物 油开关附近,不应有任何易燃易( GB/T13869-2008) 品。 爆物品. 供电电源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 混凝土搅拌站( 楼) 《混凝土搅拌站 的供电宜用专用电缆引人; 计算( 楼) 》( GB/T 机控制系统回路应有专线 10171-2005)5.9.1。2 电源。 电气作业人员在进行电气作业前应熟悉作业环境,并根据作业的类型和性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电气作业时,所使用的电工个体防护用品应保证合格并与作业活动相适应。 符合 23 供电电源为中性 点直接接地的三 符合 相四线制,为专 用电缆。 24 《用电安全导则》 ( GB/T13869-2008)10。3 电气工作人员配 备了相应的个体 符合 防护用品。 25 用电产品如不能修复或修复后达《用电安全导则》 不到规定的安全性能时应及时予(GB/T13869- 以报废,并在明显位置予以标识。 2008) 10。9 用电产品在使用期间的检修、测试及维修应由专业的人员进行,非专业人员不得从事电气设备和电气装置的维修,但属于正常更换易损件除外;涉及公众安全的用电产品,其相应活动应由具有能按要求执行。 符合 26 由具有相应资格 《用电安全导则》 的专业电工进行 符合 (GB/T13869-2008)检修、测试机维 7。1 护工作。 4 9
相应资格的人员按规定进行. 27 用电产品拆除时,应对原来的电源端作妥善处理,不应使任何可能带电的导线部分外露. 临时用电应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并有专人负责管理,限期拆除。 《用电安全导则》 (GB/T13869-2008)7.3 《用电安全导则》 (GB/T13869- 2008)10。6 未发现线路有裸 符合 露部分外露。 28 能按要求执行。 符合 5.3.3评价结果
通过安全检查表法对生产线的供配电系统进行检查和评价,共检查28项,符合项26项。该生产线电气系统基本能满足安全要求,电源、供电系统及计算机控制系统方案选择合理,设备较为先进,电气装置的布置、安全通道、安全净距符合要求,各种安全保护设施设置基本齐全,基本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要求及设计要求。 5.3。4整改建议
1、变电所应配置适当数量的灭火器。
2、变电所电气设备间的照明照度应符合标准规定。 5。4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评价单元 5.4.1评价对象及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给排水、消防、电气等方面的内容。 5。4。2给排水、消防评价 1)给排水
依据《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93)等标准规范的要求,对该厂的给排水进行安全检查.检查结果见下表5—5。
表5-5 给排水安全检查表
序检查内容 号 场地应有完整、有效的雨水排水系统。场地雨水的排除方式,应结合工业企业所在地区的雨水排除式、建1 筑密度、环境卫生要求、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暗管、明沟或地面自然排渗等方式。厂区宜采用暗管依据标准 检查情况 结论 《工业企业总平 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第6.4.1 条 该厂有较为完整、有效的排水系统。 符合 5 0
排水。 场地雨水排水设计流量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规定。 《工业企业总平 面设计规范》 (GB50187-93) 第6。4.2 条 该厂场地雨水排量基本符合相关求。 该厂的排水设施均沿道路设 置,不会对其他设施造成危害。 该厂的排水设施均按要求进 行了布置。 2 符合 3 当采用明沟排水时, 排水沟宜沿铁路、道路布置,并宜避免与其交叉。排出厂外的雨水,应避免对其它工程设施或农田造成危害。 《工业企业总平 面设计规范》 (GB50187-93) 第6。4。3 条 符合 4 排水明沟的铺砌方式, 应根据所处地段的土质和流速等情况确定。厂区明沟宜加铺砌;对厂容、卫生和安全要求较高的地段, 尚应铺设盖板。搅拌站及厂区的边缘地段, 可采用土明沟。 场地的排水明沟, 宜采用矩形 或梯形断面。明沟起点的深度,不宜小于0。2m,矩形明沟的沟底宽度,不应小于0。4m;梯形明沟的沟底宽度, 不应小于0。3m。明沟的纵坡, 不应小于0.3%;在地形平坦的困难地段,不应小于0。2%。按流量计算的明沟, 沟顶应高于计算水位0.2m 以上。 《工业企业总平 面设计规范》 (GB50187—93) 第6。4.4 条 符合 5 《工业企业总平 面设计规范》 (GB50187-93) 第6。4。5 条 该厂区的排水明沟按要求设 置. 符合 由上表的检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该评价项目的给排水基本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2)消防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对该厂的消防进行安全检查。检查结果见下表5-6.
表5-6 消防安全检查表
序检查内容 号 1 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依据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 检查情况 灭火器配结论 不符合 5 1
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消防法》第十六条 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 好有效. 《建筑灭火器配置 设计规范》(GB50140—2005) 5。1。1 《建筑灭火器配置 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5。1。3 备不规范,且存在部分灭火器压力不足. 厂区部分灭火器设置在不明显 个别灭火器的摆放不符合要求 该搅拌楼控制室配置了灭火器等消防设施。 不符 合 2 灭火器应设置在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 灭火器的摆放应稳固,其铭牌应朝外。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 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50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08m。灭火器 箱不得上锁. 3 不符 合 4 在开关站、变配电室、控制室、液《建筑灭火器配置 压站等按规定配有足够数量的干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粉灭火器. 符合 5 该厂设有在主要生产区域设有室内消火栓、《建筑设计防火规 应急水室外消火栓及消防管网。 范》(GB50016-2006) 泵。 除住宅外的民用建筑、厂房(仓库)、储罐(区)、堆场应设置灭火器;住宅宜设置灭火器或轻便消防水龙.灭火器的配置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 的有关规定。 厂房(仓库)的消防给水系统应设室外消防栓和室内消防栓。 该项目灭火器的配置基本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该项目消防给水系统设有应急水泵 符合 6 《建筑设计防火规 范》(GB50016-2006) 8.1。6 符合 7 《建筑设计防火规 范》 (GB50016-2006) 8.1。2 符合 5.4.3 电气评价
电气的主要危险是电击和电伤危险,评价包括的内容有电气设备、照明电源、电气照明、电气插座、电气开关、电气动力和照明箱(柜、板)以及电气线路等.
电气设备火灾、爆炸事故对拟建变电站的影响不言而喻,一旦发生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配电线路、高低压开关电器、容电式互感器、插座、照明电器、电动机、电热器具等电气设备均
5 2
可能引起火灾。
电力电容器、电力变压器等电气装置除可能引起火灾外,本身还可能发生爆炸。电器火灾火势凶猛,如不及时扑灭,势必蔓延.除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外,还可能造成停电事故,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该项目电气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进行评价。
表5-7 电气火灾事故PHA 分析 危险、危害因素 绝缘损伤、老化击穿,引起相间短路 绝缘受潮引起短路 事故所处位 置 导线及开关 设备 现象 短路起火 结果 危险等级 设备线路严重过负荷 断路器 熔断器 电缆严重过载 电缆、线路 线路超载 三相负载不平衡 单相用电设 备 中性线断线 导线烧毁,引起电器火灾 配电箱被烧、建筑击穿起火 物起火 损害绝缘、接线端 长期发生过载、 子和周围物体,严 过热. 重时引起短路 负荷分配不当,会 引起过热 短路 断路器跳闸、导 过载会引起短路、 线发热、断线 断路 严重时将烧坏单相 某相电压升高 用电设备,导致起 火 保护不当将引起相 相电压升高 电压设备烧坏,产 生电气火灾 Ⅲ Ⅱ Ⅱ Ⅱ Ⅱ Ⅲ 电缆线路:电缆敷设在电缆沟和电缆隧道中,也有直接埋于地下的情况。直接埋在地下的方式,容易施工、散热良好,但检修、更换不便、不能可靠地防止外力损伤,而且易受土壤中酸碱物质的腐蚀。电缆终端头和中间接头是整个电缆线路的薄弱环节.约有70%的电缆线路故障发生在终端头和中间接头上。可见其安全运行对减少和防止事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表5—8 电缆线路故障的PHA 分析
危险危害因 素 事故原因 现象 结果 危险等级 5 3
外力破坏 终端头污闪 中间接头爆 炸 腐蚀 长期严重过 负荷运行 机械损伤、被盗 绝缘污闪 绝缘受损。 化学腐蚀和电腐蚀 设计和负荷分配不 当 储存、敷设、电缆头制作不精良 绝缘受损 线路短路或断路 绝缘击穿 爆炸 金属护套腐蚀 意外断电 断电 意外断电 绝缘破坏 绝缘击穿或中间接头 爆炸 Ⅲ 绝缘老化 电缆沟泡水 受潮 在电场作用下, 电缆绝缘击穿 发生绝缘老化 雷电事故: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雷电放电具有电流大、电压高的特点。其能量释放出来可能形成极大的破坏力。其破坏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击雷放电、二次放电、雷电流的热量会引起火灾和爆炸. ② 雷电的直接击中、金属导体的二次放电、跨步电压的作用及火灾与爆炸的间接作用,均会造成人员的伤亡。
③强大的雷电流、高电压可导致电气设备击穿或烧毁。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等遭受雷击,可导致大规模停电事故.雷击可直接毁坏建筑物、构筑物。
表5—9 雷电事故的PHA 分析
危险危害因素 事故原因 现象 结果 危险 等级 对策措施 对防雷装 置进行经 常性检查 和定期检 查 保证安全 距离、加装 避雷器、降 低接地电 直接 雷击 防雷装置失效 剧烈放电 火灾、爆炸、设 备损坏或人身 伤亡 Ⅳ 反击雷 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与邻近导体安全距绝缘击穿、剧烈放电 火灾、爆炸或人 身伤亡 Ⅳ 5 4
离不够 雷电侵入波沿低压线路进入室内 雷电侵 入波 雷电侵入波的正变换电压与来自高压边的反变换电压击穿变压器的绝缘 人身触电 人身伤亡 Ⅳ 阻 低压线路 设避雷器 高低压边 均设阀型 避雷器 设备损坏 Ⅲ 变压器绝缘击穿 5。4.3 存在问题
1、生产区内部分灭火器的设置不明显.
2、生产区内部分灭火器的摆放不符合相关要求。 3、厂区部分的电气线路不符合相关要求。 5。4。4 整改建议
1、建议企业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的相关要求合理设置灭火器,并定期检查维护.
2、建议企业按照《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的相关要求规范电路。 5。4。5 评价结果
该评价项目的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基本符合相关的设计规范要求。 5。5生产中常规防护设施安全评价 5。5。1概述
5.5。1。1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措施
(1)室内外梯子及各种平台设置防护栏杆;斜钢梯踏步采用花纹钢板;钢直梯设置有护笼。
(2)平台和楼面上的吊装孔和检修孔及大于200mm的设备平台间隙,设置活动盖板或栏杆;平台及地面上的孔、洞、沟槽设有盖板或设
5 5
围栏.
(3)厂房内设安全通道,车间各层平台设栏杆和安全走台。 (4)物品按现场划定的区域定置摆放,存在竖向交叉作业的高处平台均在防护栏杆下部设置有挡板。
(5)制定相应的高处作业安全规程,进行高处作业的人员须经过安全教育.
(6)作业人员配备有劳动防护用品.进入生产场所配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使用安全带.作业人员在高处平台作业时,穿防滑的工作鞋. (7)在容易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的地方,设置有安全警示标志。 5.5.1。2防机械伤害措施
(1)使用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要求的合格设备,设备本身安全防护装置齐全。
(2)在控制室内或主要设备旁设有正常和事故报警装置和声光信号,在主要设备开车前发出声光信号.
(3)为便于检修和试车,所有集中遥控的电机均在机旁设有紧急停车和可以解除遥控的带钥匙的按钮盒,以防误操作。
(4)带式输送机装设有防逆转装置、防跑偏开关以及紧急拉线开关,通廊行人侧宽度大于0.8m,且坡度大于12°时设置有踏步,在需要跨越带式输送机的生产场所设置有人行过桥。
(5)对容易发生夹击、碰撞、卷入与绞碾等机械伤害的生产设备的传动部件和传动机构设有防护罩、防护网、安全警示标志,可启闭式的防护罩设有联锁装置,未关闭防护罩,不能启动机器。
(6)对相对运动的部件之间留有安全距离,设备无尖锐突出部分. (7)作业人员配备有劳动防护用品。现场作业人员劳动保护用品整齐,女工未穿高跟鞋、留长发.
(8)在开关、按钮箱处以及存在机械伤害生产场所设置了安全标志。
5 6
5。5。1。3防车辆伤害措施
(1)生产区道路在平面相交时均采用正交,主要道路交叉口视野良好。
(2)厂区道路主干道为环形布置,联络道路的个别地段有尽头式布置。路面上净全高度不低于5m,能同时满足车间检修、消防要求。厂区主干道路面宽8。0m、760m,车间引道及辅助道路宽4.0m。道路最小转弯半径9m。
(3)在厂内道路上明显处设置有限速标志,转弯处设安全视镜。 5。5.1.4防坍塌措施
(1)项目建设、施工均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完成;
(2)建筑原材料均采购正规厂家生产的钢筋、水泥、石子、钢结构; (3)对建成后的钢结构厂房基础定期进行检查,检查有没有出现腐蚀、裂缝等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相关技术处理措施;
(4)对高大厂房等容易接触高温、腐蚀物的地方定期进行检查,如出现钢结构腐蚀现象、混凝土基础沉降或者外表出现粉末化,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5。5。2安全检查表
表5-9 常规防护设施措施安全检查表
序号 一 检查内容 防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 工作平台的四周临空部分应设栏杆,当平台高度为l0m和l0m以上时,栏杆的高度不应低于1.2m;平台高度小于l0m时,栏杆的高度不应低于1.05m;栏杆从平台面向上0.15m高度内,应为整体实心板或网状护栏,栏杆除应保证有足够的刚度及强度外,尚应考虑安全感,设于屋面及库顶上的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2m,且应设有防护网。 各种物料筒仓的顶部,须设带盖可锁人孔。 事实记录 结论 依据 1—1 防护栏杆设置符合规范。 符合 GB50577—2010 第5。3。3 1—2 各物料筒仓的顶部人孔均设有带锁盖板. 5 7
符合 GB50577—2010 第5。3。10 1—3 在楼面供垂直运输机检修用孔洞,应设置活动盖板或周围加防护栏杆。 车间内的坑洞、沟道,应设有与地面相平的盖板。 设在高处的料仓和管道的捅料孔及其取样和检查点,应按需要设置平台和安全设施。 吊装孔等孔洞均在其周围设置有防护栏杆,部分防护栏杆根据需要设置有活动门. 符合 GB50577-2010 第5.3。11 GB50577—2010 第5。3。12 GB50577-2010 第5.3。9 GB4053.1-2009、GB4053.2—2009、GB4053。3-2009 GB4053。4—2009 1-4 现场调查,车间内的坑符合 洞、沟道均设有盖板。 设置有钢直梯和取样点平台。 1—5 符合 安装符合相应的要求。各钢构件安全、牢固.固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应符合定式钢斜梯与水平面的GB4053.1— 2009、GB4053.2- 1-6 倾角应在30°~75°范围符合 2009、GB4053。3—2009、GB 内,踏板采用防滑花纹4053.4— 2009中相应的要求。 钢板,各钢构件表面均涂覆防锈漆进行防腐。 若操作人员进行操作、维护、调节的工作位置在坠落基准面经常性的高处作业地1-8 2m以上时,则必须在生产设备符合 点,符合安全要求 上配置供站立的平台和防坠落的护栏、护板或安全圈等. 二 防机械伤害 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下,生产设备可被人员接触到的部选用设备无易伤人尖2—1 分及其零部件应设计成不带易符合 角、利棱等. 伤人的锐角、利棱、凹凸不平的表面和较突出的部位。 紧急开关必须有足够的数量,应在所有控制点和给料点都能迅速而无危险地触及到。紧急紧急事故开关为红色,2—2 符合 开关的形状应有别于一般开设置于设备附近。 关,其颜色应为红色或有鲜明的红色标记. 对于在调整、检查、维修时需要察看危险区域或人体局部设备检修时,在控制室2-3 (手或臂)需要伸进危险区域的内设置有“禁止合闸”符合 生产设备,设计上必须采取防止安全警示. 意外起动措施。 以操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所在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之内的所有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转动部位设有防护罩或2—4 联轴节、带轮、齿轮、飞轮、符合 防护网。 链轮、电锯等外露危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都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倾斜的输送机应装设防止超速带式输送机装设有防止2-5 或逆转的安全装置。此装置在超速或逆转的安全装符合 动力被切断或出现故障时起到置。 GB5083-1999 第5.7.4条 GB5083-1999 第5.4条 GB5083—1999 第5。6。2。2条 GB5083-1999 第5.6。3。1条 GB5083-1999 第6.1.6条 GB14784—1993 3.6 5 8
保护作用。 2—6 各种操纵器的功能应明确可辨,避免混淆。操纵器应布置在危险区外。 生产设备上供人员作业的工作位置应安全可靠.其工作空间应保证操作人员的头、臂、手、腿、足在正常作业中有充分的活动余地.危险作业点应留有足够的退避空间。作业空间应满足GB12265.3-1997《机械安全 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GB12265.1-1997《机械安全 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防车辆伤害 厂内道路的平纵断面设计应符合GBJ22的有关规定,并应经常保持路面平整、路基稳固、边坡整齐、排水良好,并应有完好的照明设施。 厂内道路在弯道的横净距和交叉口的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有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 车辆应车容整洁、车身周正.车辆的装备、安全防护装置及附件应齐全有效。 机动车在无限速标志的厂内主干道行驶时,不得超过30km/h,其他道路不得超过20km/h。 其它 管道设计中可利用管道自身的弯曲或扭转产生的变位来达到热膨胀或冷缩时的自补偿. 地上管道的外表面防锈,一般采用涂漆,涂层类别应能耐环境大气的腐蚀. 作业区的生产物料、产品、半成品的堆放,应用黄色或白色标记在地面上标出存放范围,或设置支架、平台存放,保证人员安全,通道畅通。 警示标志和设备管道安全色的设置应符合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重要的操纵器设有符号说明,功能明确可辨,重要操纵器均远离危险区. 符合 GB182093—2002 第4条 。2—7 现场调查,生产场所的作业空间均能满足GB12265。1— 1997、GB12265.3- 1997的规定,有相应作业空间。 符合 GB12265。1-1997 GB12265.3-1997 GB5083-1999 第5.7条 三 厂内道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平整、路基稳固,设有排水沟和照明设施。 厂区内主要道路交叉口的视距三角形范围内无障碍物,视野良好。 车辆安全防护装置及附件齐全。 现场调查时,机动车辆行驶速度满足要求。 生产系统的各种物料输送管道采用弯曲或扭转的布置来抵消冷热形变带来的应力。 地上管道进行涂漆防腐. 本生产线作业场所生产物料等存放较规范,不同物料均规定有存放区域。 GB4387—2008 第6。1.1条 GB4387—2008 第6.1.10条 3-1 符合 3-2 符合 3—3 《厂内机动车辆符合 安全管理规定》 第三条 符合 符合 GB4387-2008 第6。4。1条、 第6.4.2条 GB50316-2000 第9。6.1条 GB50316-2000 第12。3。2条 3—4 四 4—1 4-2 符合 4—3 符合 GB12801—2008 第5。7。5条 GB2894-2008 GB2893-2008 GBZ158-2003 第7、8条 GB5083—1999 第7。1条 4-4 项目警示标志不足。 不符合 5 9
GB18209。2-2000 GB7231-2003 厂房建筑方位应保证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 自然采光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按照GB50034-2004设置照明设施。 厂房建筑方位和采光、照明符合要求。 GBZ1-2010 第5.3.1条 GB50034—2004 4-5 符合 评价组通过现场调查,采用安全检查表评价方法,对该企业生产中常规防护设施对能源进行了评价。共检查23项,其中符合项22项。 5。7。3单元小结
评价组通过现场调查,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对生产中常规防护设施单元进行安全评价,检查结果说明,企业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了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机械伤害、防触电、防物体打击等安全防范措施有效、可靠,能够有效防止或减少事故发生,满足生产需求。
生产中常规防护设施运行安全、稳定,为了继续保持安全状况,企业应进一步完善安全色、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 5.6职业卫生安全评价 5.6.1概述
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等标准、规范的要求,在对本生产线生产场所进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本章节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卫生有害因素所采取的安全控制措施进行评价。 5.9。2安全检查表
表5—11 职业卫生有害因素控制措施安全检查表
序号 一 检查内容 防尘措施 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为防止物料跑、冒、滴、漏,其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密闭形式应根据工艺流程、设备特点、生产工艺、安全要求及便于操作、事实记录 生产过程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并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和除尘设施. 结论 备注 1 符合 GBZ 1—2010 6.1。1。2 6 0
2 3 4 5 维修等因素确定,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 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对尘源进行控制;生产工艺和粉尘性质可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湿法抑尘。当湿式作业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其他通风、除尘方式。 工作场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或进风口的下风侧. 输送含尘气体的风管宜垂直或倾斜敷设,倾斜敷设时,与水平面的夹角应>45°。如必须设置水平管道时,管道不应过长,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清扫孔,方便清除积尘,防止管道堵塞。 凡有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定期测定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测尘结果必须向主管部门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报告,并定期向职工公布。 从事粉尘作业的单位必须建立测尘资料档案. 防振动、防噪声 采用密封除尘措施控制和通风措施。 符合 GBZ 1-2010 6.1.1.3 工作场所通风口位置合理。 输送含尘气体的风管多数为倾斜敷设,水平管道少且短。 符合 GBZ 1—2010 6.1。4 符合 GBZ 1—2010 6。1。5.1第i款 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 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第十七条 二 GBZ 1-2010 6.3.1.2 1 2 3 4 5 高噪声车间与低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车间、噪声车间分开布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应分开布符合 置,如空压机房单置。 独布置. 高噪声设备集中,采取远距离控制,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设置隔声操作(控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并采取相应的符合 制)室,并采取隔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 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 产生噪声的车间,应在控制噪声发生空压机设有隔音源的基础上,对厂房的建筑设计采取罩,风机设隔音符合 减轻噪声影响的措施,注意增加隔墙,破碎机设减震声、吸声措施. 基础。 工业企业设计中振动设备的选择,宜选用正规厂家合符合 选用振动较小的设备。 格产品. 产生振动的车间,应在控制振动发生振动与噪声生产源的基础上,对厂房的建筑设计采取设备,如空压机、减轻振动影响的措施.对产生强烈振风机、泵等安装在符合 动的车间应采取相应的减振措施,对厂房的底层,并采振幅、功率大的设备应设计减振基用设备基础隔振、础。 减振。 GBZ 1-2010 6。3。1。4 GBZ 1-2010 6.3.1.5 GBZ 1-2010 6.3.2。2 GBZ 1—2010 6。3。2。3 6 1
三 防高、低温措施 应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原材料,工艺流程的设计宜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同时根据其具体条件采取必要的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消除高温职业危害. 应根据夏季主导风向设计高温作业厂房的朝向,使厂房能形成穿堂风或能增加自然通风的风压.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高温作业厂房应有足够的进、排风面积。产生大量热、湿气、有害气体的单层厂房的附属建筑物占用该厂房外墙的长度不得超过外墙全长的30%,且不宜设在厂房的迎风面. 当作业地点日最高气温≥35℃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综合防暑措施,并应减少高温作业时间。 高温作业车间应设有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应远离热源,采取通风、降温、隔热等措施,使温度≤30℃;设有空气调节的休息室室内气温应保持在24℃~28℃。对于可以脱离高温作业点的,可设观察(休息)室。 凡近十年每年最冷月平均气温≤8℃的月数≥3个月的地区应设集中采暖设施,<2个月的地区应设局部采暖设施.当工作地点不固定,需要持续低温作业时,应在工作场所附近设置取暖室。 其他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用人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突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1 符合 GBZ 1-2010 6.2.1。1 2 3 4 厂房的朝向符合当地夏季主导风符合 向夹角要求。 主要生产设施,如回转窑、分解炉、生料磨等敞开或符合 半敞开式布置。自然通风进风面积符合要求。 根据情况设置有通风设施和空调符合 设施。夏季配发防暑降温饮品。 现场设有工间休息室。现场察看室内温度符合要求 GBZ 1-2010 6.2。1.3 GBZ 1—2010 6。2.1.6 GB50295-2008 10。3。1 GBZ 1-2010 6.2。1。15 5 符合 GBZ 1—2010 6.2。1。13 6 设置了空调、集中采暖等设施,采用巡检制度,减少了符合 工作人员在低气温下作业的时间。 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有劳动保护用品. 符合 GBZ1—2010 6.2。2.1 GB50295-2008 10。2.1 《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十四条 《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十条 《职业病防治法》 第三十条 四 1 2 符合 3 劳动合同有告知条款。 符合 5.9。3评价单元小结
本单元采用安全检查表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进行评价,共检查19项,符合19项。本项目中存在的主要有害因素是粉尘、噪声、振动及高、
6 2
低温等因素。从上述有害因素防护措施及有害因素安全检查表中可以看出,该项目在建设中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并制定了各工序的安全操作规程。现场检查证明大部分生产作业点采取了防护措施并且是有效的;同时还通过制定各工序的安全操作规程,起到了预防事故发生的作用。分析表明,公司针对生产现场可能存在职业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较为有效、可靠,基本能够防止或降低作业人员遭受职业危害,满足生产需求。 5。7安全管理安全评价
危险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工程和系统中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其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人员失误和管理缺陷等三个方面.在生产过程中,为避免设备故障和出现人员失误后发生危险,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也是保证该生产线长期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方面。 5.7。1概述
安全管理情况见本报告第2.9章节。 5.7.2安全检查表
本单元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对该生产线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日常安全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评价,详细内容见下表.
表5—15 安全管理单元安全检查表
序号 1 1—1 项目检查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事实记录 结论 备注 1-2 1—3 公司总经理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除公司总经理对安全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外,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安环办具体负责安全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生产。各级负责人制订任。 有安全生产责任制。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公司设有安委会负责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生产和安全,设有安环6 3
《安全生产法》第符合 五条 《河南省安全生符合 产条例》 第十一条 符合 《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 1—4 2 2-1 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 办,配备专职安全员,专职安全员已经相关部门培训合格并取证.各车间设兼职安全员。 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经过安全培训,并取证。 符合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条 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生产法》第符合 四条 第十七条 2—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3 2—4 2-5 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检查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2-6 2—7 2-8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 劳保用品发放制度 动火审批制度 有“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生会例会制度”、“设备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 “安全技《安全生产法》第术措施审批制度”、 符合 四条 “应急管理制度\"、“安第十七条 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法》第制订有单机操作规程符合 四条 和巡检操作规程 第十七条 《安全生产法》第有“安全检查制度\"和符合 四条 “重大隐患排查制度\"。 第十七条 《安全生产法》第有“生产安全事故管理符合 四条 制度”。 第十七条 《安全生产法》第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符合 四条 \"。 第十七条 《安全生产法》第有“劳动保护用品发放符合 十七条 管理制度”. 第五十条 《安全生产法》第有“消防管理制度”。 符合 四条 6 4
3 3-1 3—2 事故应急救援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公司无重大危险源。 符合 第十七条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 成立有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具体应急救援人员。 符合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九条 3—3 3—4 3-5 3—6 4 4—1 4-2 4-3 配备有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如:灭火器、CO安全生产法》 检测报警仪等;对器材符合 第六十九条 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xxxxx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制定了《xxxxx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法》第《脱硝生产安全事故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符合 十七条 项应急预案》,并都在安阳县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进行了备案,备案号分别为:4105222014069和4105222016036. 有职工的教育记录,有《河南省安全生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 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符合 产条例》 记录。 第二十四条 《河南省安全生和卫生院签订紧急救应急救援协议 符合 产条例》 护协议。 第二十四条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持证和安全培训教育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工人经过培训学习和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安全生产法》第考试,有考核名单和试符合 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二十一条 卷。 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主要岗位工人经过新《安全生产法》第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符合 工艺培训学习和考试. 二十二条 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电工、锅炉压力容器操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作、起重机械操作、金《安全生产法》第符合 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属焊接切割属特种作二十三条 作业. 业,持证上岗。 6 5
5 5-1 5-2 6 6-1 7 7—1 7-2 7-3 7—4 7—5 8 8-1 8—2 日常安全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工伤保险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劳动防护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得超过使用期限。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经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或者管理人员检查验收. 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不得上岗作业. 其它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并有记录. 在危险部位设置有安全警示标志. 公司为职工办理有工伤保险。 按要求提供有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口罩、绝缘鞋、手套等,有培训教育。 劳动防护用品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有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管理制度。 购买的劳动防护用品经公司有关人员验收. 符合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九条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八条 符合 《安全生产法》第符合 四十三条 符合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防护用品符合 监督管理规定》第十六条 《劳动防护用品符合 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七条 《劳动防护用品符合 监督管理规定》第十八条 《劳动防护用品符合 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九条 《安全生产法》第符合 三十一条 符合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 工人能按要求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该建设项目未安装使用淘汰设备。 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实现了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试生产和使用. 5。7。3评价单元小结
对该生产线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共检查36项,符合项36项,检查说明,该公司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安全生产制度建设、事故应急救援、安全培训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日常安全管理、工伤保险、劳动防护等方面比较健全。评价认为,该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符合基本安全生产要求.
6 6
第六章 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6.1制定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原则
在系统工程安全隐患治理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直接安全技术,实现本质安全化;当因条件不具备,暂时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时,采用安全防护设施来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当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也无法实现时,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若以上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取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根据该生产线实际情况,宜同时采取以上措施,实现本工程的安全生产。
6。2持续改进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1)做好现场管理工作,避免、预防或控制由于设备的不安全状况或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安全事故。
(2)稳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形成具有长效机制的安全生产管控体系。
(3)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为核心,构建安全管理功能,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决策,实现企业安全检查工作的动态监控,实现企业危险源管理的智能化,实现应急预案管理的规范化.
6 7
第七章 安全现状评价结论
本评价报告根据国家及行业现行标准和规范以及有关法规的规定,对本生产线进行了安全现状评价,得到以下安全评价结果。 7.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
1、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对本生产线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本次评价范围内无重大危险源。
2、本生产线中存在的主要危险物质有粉尘(水泥、骨料等)、氧气(压缩的)、乙炔、液压油、润滑油、变压器油等;存在的自然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不良地质条件、雷击、大风、暴雨、暴雪、地震、高气温、低气温等;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和爆炸、起重伤害、容器爆炸、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车辆伤害、坍塌、粉尘、振动、噪声、辐射等。
3、根据辨识结果,结合本生产线实际生产情况,在生产过程中,应重点防范触电、机械伤害等危险因素,对生产中的危险物质煤粉应高度重视,对其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应高度重视。 7。2安全状况综合评述
1、根据本报告评价内容,该生产线存在多种危险有害因素,这些因素的发生会带来一定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事故,或对职工的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有时甚至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带来严重的后果.根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触电、机械伤害危险程度最高,可能造成人员死亡或重大伤亡事故;其次以起重伤害、压力容器(管道)爆炸、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坍塌、辐射危险危害程度次之,可能引起人员伤亡;噪声与振动、粉尘危害等有害因素危险危害程度相对较低,可能引发职业病危害;以上危险有害因素在采取相应安全对策措施后,其发生的机率均较小。自然的危险有害因素在采取了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后,一般不会造成重大的危险有害后果。
6 8
2、本生产线在场地布置、防火间距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并设立消火栓、配备一定的消防器材等,厂区内建有消防通道,具备一定的疏散条件,按照设计要求配备和设置了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各种防护措施能够正常运行使用。
3、主要工艺设备、设施生产运行状况平稳,常规安全防护与职业危害控制等措施齐备、完好,并根据作业场所特点设置了安全标志,能够满足相关安全要求.
4、本生产线中所有操作人员上岗前均经过公司、分厂、车间三级安全培训教育,特种工经过有关部门组织的特种作业培训,持特种工作业证上岗。
5、企业重视个体劳动防护工作:建立了劳动保护用品发放使用管理制度,劳保用品种类主要有护目眼镜、手套、工作服、耳罩、防尘口罩等。发放种类比较齐全、发放范围比较适当,发放标准基本合理,能够满足个体保护工作的需要。从现场情况看职工也能按要求穿戴个体防护用品.
6、针对该生产线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该生产线采用国内成熟、可靠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从建设场址、工程地质、地形、自然条件、周边环境、总体布局和工艺配置等,均采取了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该生产线周边环境、总平面布局、工艺配置、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合理.
7、建立有安全投入保障制度,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8、xxxxx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和安全投入,设立有比较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公司主要经营管理人员经过安全管理培训并具有考核合格证书,配备有专、兼职安全员并持证上岗。公司为职工办理了工伤保险,并配备劳动保护用品,建立有比较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等,企业建立了志愿消防队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救援器材,制定
6 9
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日常管理严格,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总体安全状况良好. 7。3安全评价总体结论
xxxxx年产50万m³商品混凝土项目采用国内成熟、可靠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工程建设中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有助于消除、减弱和预防各种危害因素的产生和预防事故发生,有助于本生产线安全化程度的提高。评价认为:xxxxx年产50万m³商品混凝土项目采用了国内成熟、可靠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生产系统机械化程度较高。企业配备了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制定有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有害因素采取了有效、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和职业危害控制措施,能够保证生产的安全运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目前该生产系统运行平稳,工艺设备安全可靠,安全设施和防范措施有效,具备安全条件。
7 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