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侗族的建筑风格

2023-04-30 来源:钮旅网


论侗族的建筑风格

外国语学院08英语6班王玉杰0804014620

侗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我国的侗族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靖县、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等县。侗族聚居地多为山区且气候多雨潮湿, 为防湿 毒蛇虫兽的侵袭, 底层不住人, 只用来饲养家禽, 安 气、 置柴草, 放置农具和重物等。侗族的建筑风格为干栏式建筑。下面我将从侗族的风雨桥,吊脚楼和鼓楼这三方面介绍一下侗族的建筑风格。

风雨桥

在贵州、广西的侗乡,有许多非常有名的鼓楼和风雨桥。这些建筑属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其结构之严谨,造型之独特,极富民族特色。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它铁件,皆以质地上乘的杉木楔子衔接,拔地而起。风雨桥又称花桥,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

苗寨喜欢靠山居住,所以侗寨大多数修在河边,溪边。因此,侗寨就出现了石拱桥、石板桥等。而最富民族特色的便是风雨桥。最具盛名的风雨桥是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马安寨的程阳桥是风雨桥的代表。因桥上建有廊和亭子,既可行人,又可躲避风雨,故称风雨桥。其结构以桥墩、桥身为主的两部分。墩底用生松木铺垫,用特制的油灰粘合料石砌成菱形墩座,上铺放数层并排巨杉圆木,再铺木板作桥面,桥面上盖起以瓦为顶顶长廊桥身。桥身用四根柱子将楼抬起,桥顶建造数个高出桥身的瓦顶数层飞檐翘起角楼亭、美丽、壮观。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长廊和楼亭

的瓦檐头均有雕刻绘画,人物、山水、花、兽类色泽鲜艳,栩栩如生,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始建于1912年,于

1924年建成,1982年被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阳桥为木石结构大桥,桥面架杉木,铺木板,桥长77.76米,桥道宽3.75米,桥面高11.52米。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2台3墩4孔。石墩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亭廊相连,浑然一体,犹如羽翼舒展;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富丽堂皇。整座桥雄伟壮观,气象浑厚,仿佛一道灿烂的彩虹。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木榫衔接。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桥上两旁还设有长凳供人憩息。

程阳桥采用的是中国南方特有的穿斗式的组合结构,既有古代百越干栏式建筑色彩,又有汉族宫殿式的艺术。

风雨桥,这种不费一钉一铆的建筑,凝聚了侗族人民的智慧与汗水,也凝结着恩爱夫妻被花龙救护的动人传说。

程阳,山清水秀的侗乡,流传着花龙急救年轻夫妇的传说:一天,一对新婚不久的恩爱年轻夫妇过桥,河底却突然刮起一阵狂风,将女子卷走。原来是河里的螃蟹精看上了那女子而作怪。丈夫急得在河边大哭,差点想投河陪妻子而去...哭声惊动了水底的一条花龙,他深深为男子的痴情感动,于是飞天而出,施法将螃蟹精击杀,救出了女子。恩爱夫妻终

于重聚。而后人为纪念花龙,就将河上唯一那座小木桥改建成画廊式的风雨桥,还在柱上刻了花龙的形象,称它为回龙桥。由于它能让人躲避风雨,人们又改称它为风雨桥。

后来,风雨桥成了情侣们幽会密语的好去处。伴随着潺潺流水声并肩坐在桥畔,是侗族青年男女们一种由远已久又别样的浪漫。

程阳风雨桥是建筑的集大成者,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风雨桥大多架设在村寨下方的溪河之上,既作交通之用,又有宗教方面的含义。它象征飞龙绕寨,以保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幸福。故人们称之风雨桥、回龙桥、永济桥、赐福桥等等。程阳永济桥是中国惟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侗族风雨桥,是侗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吊脚楼

侗族人住房具有本民族特色,山区多居外廊式二,三层小楼房,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和杂物,饲养牲畜。楼上住人,前半部宽敞明亮,光线充足,为一家休息或手工劳动之所;后半部为室,其中设有\"火塘 \",这是\"祖宗\"之位,也是取暖 做饭的地方。 或第三层楼上设卧房,一般一家一栋,也有的村寨,如广西三江县的苗江一带,将同一族的房子连在一起聚族而居,廊檐相接,房与房之间是相通的,过节的时候通常聚集在这里庆祝佳节并设宴接待宾客。居住在平坝地区的侗族人们,如天柱,新晃,榕江县的连江一带,住的大多数都是两层楼房,楼下住人,楼上存放粮食和杂物。堂屋中设有\"神龛\",两侧为卧室,厨房,牲畜的圈都设在屋侧房后。也有的家境富有的人家,住在高楼深院,如同中国传统建筑四合院一样,雕梁画柱,龙凤花窗,门悬金字大匾,室内悬吊宫灯,摆镂刻漆椅,富丽堂皇,同汉族的建筑模式和装潢相差不多。居住在地形较陡的地方的侗族寨子,就根据地形建楼,屋檐柱脚高达数尺或数丈高,室内陈设,基本上与平坝的住宅差不多,没有

太大的差异。

湖南省通道侗族的住房,仍保留了百越民族\"干栏\"式建筑的特色,多为三层以上的干栏式木楼,底层为饲养牲畜的杂屋,人居于楼上,大楼都有走廊伸出,用栏杆装饰,栏杆边有固定式长凳供人休息,俗称\"吊脚楼\"。这种木楼,有高达五,六层的,结构严谨,不用一颗钉子,全系卯榫衔接,显示了侗族建筑工艺的高超。

室内布局,二层楼有火塘,是做饭和招待客人的场所。他们还保留了越人的古俗,吃饭时用矮脚桌子。坐的是原始木凳,所以到了侗族你是很难找到高脚桌椅。做饭时柴火要由西方放进。因为传说西方是侗族发源的地方,火种是祖先从西方带来的。 侗族人喜欢把环境打扮得十分美丽,如房屋的柱头,喜把它雕成竹子的形式,木楼喜欢配上走廊和雕花栏干。寨里的水井,喜用雕花的青石板砌成小屋盖起来,井内还要放些红 白 黑相间的花鱼。寨前寨后都有古树遮荫。就连寨里的道路也以青石或卵石铺砌时,人们总是把它砌成各种图案,十分美观,因此被称为\"花街\"。所以,进入侗乡就想进入了美轮美奂的画境一般,美不胜收。

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少数民族,由我国古代秦汉时期的 “百越” 族系发展而来, 主要分布在湘、 桂三 黔、 省区相邻地带的山区。侗族聚居的地区气候温湿多雨,土地肥沃,有着优良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其创造俏美独特的木构体系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建筑木材。 此外, 由于侗族地处偏僻,闭塞的地理环境使其文化体系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一定程度上的原始文化色彩, 其建筑也不例外。 别具特色的建筑表达了他们独特而又丰富的传统文化,无论是依山傍水的村寨中别具一格的吊脚楼, 还是气势恢宏、形似宝塔的鼓楼和潇洒飘逸的风雨桥,都构成与其他传统建筑迥然不同 的特色和风格,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瑰宝。

鼓楼

风景如画的侗寨,大都依山傍水,寨子里大多都是古树参天,寨子的中心鼓楼高耸,而且还有许多庙宇,凉亭,风雨桥,吊脚楼映衬,使侗乡显得更加雄伟壮丽。鼓楼是侗家人议事,休息和娱乐的场所。鼓楼是侗族人民的标志,也是侗族人民团结的象征。

侗族民间有\"建寨先建楼\"的说法。每个侗家至少有一座鼓楼,有的侗寨多达四五座鼓楼。过去鼓楼都悬有一面牛皮长鼓,平时村寨里如有大事,就登上鼓楼击鼓,召集大家共同商议大事。如有地方有特殊情况,如发生火灾 盗贼等,也可以击鼓进行呼救。如果有一个寨子击鼓,其它的寨子给予回应,照此击鼓。就这样,处在消息很快就传到深山里的寨子,听到鼓声之后,人们纷纷赶来。因此,侗家人对鼓楼,长鼓特别喜爱。 侗寨鼓楼,外型像多面体的宝塔。一般高20多米 11层至顶,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撑。楼的中心宽阔平型,中间用石头砌有大火塘,四周有木栏杆,设有长条凳,供歇息使用。楼的尖顶处筑有葫芦或千年鹤,象征着寨子的吉祥平安,楼的檐角翘起,非常雅致,给人一种如飞跃的感觉。

小结

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少数民族,由我国古代秦汉时期的 “百越” 族系发展而来, 主要分布在湘、 桂三 黔、 省区相邻地带的山区。侗族聚居的地区气候温湿多雨,土地肥沃,有着优良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其创造俏美独特的木构体系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建筑木材。 此外, 由于侗族地处偏僻,闭塞的地理环境使其文化体系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一定程度上的原始文化色彩, 其建筑也不例外。 别具特色的建筑表达了他们独特而又丰富的传统文化,无论是依山傍水的村寨中别具一格的吊脚楼,还是气势恢宏、形似宝塔的鼓楼和潇洒飘逸的风雨桥,都构成与其他传统建筑迥然不同的

特色和风格,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瑰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