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alPracticeandResearch管理研究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农村特岗教师政策分析程力1,王硕2()1.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广东深圳518060;2.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广东深圳518060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能有效解决农村教师稀缺的危机,有助于提高农村教摘要:师整体素质,保障农村教师主体的权益,并有益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制度变迁理论视域下,农村特岗教师政策是诱致性与强制性两种制度变迁结合的产物。要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把握好诱致性制度变迁因素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因素两者的平衡,发挥好二者的合力作用,以有效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师资方面的问题,进而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制度变迁理论;农村特岗教师;政策分析关键词:中图分类号:G5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8)30-0034-04由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颁发并2006年,划。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然而,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着发展缓慢、师资紧缺、教育质量不高等困境。基于这一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是近十余年来我国在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方面推行的一项较有影响力的农村教育扶持计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教师把认识对象放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思考与重建,这种思考是主动的、连续的和周密的,是具有导向性的。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三)以媒介素养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力对于教师来讲要凸显个人发展主线,需要从内突破展现生命,而非等待外界压力驱使自己发展。对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实际上指的是教师以自身为根本,利用外在的力量,帮助自己在职业素养上的快速提升。在如今,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互联网打交道。无论我们是主动还是被动,每天都会接受数不清的数据信息,被不同的观念所冲击,被各种不同的图像所包围。对于怎样从如此繁多的信息中找到关键点,成为现代社会每个人所必须的技术。而数字化的媒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中小学教师更好地获取信息,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增加职业认同感。因此,要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媒介素养的养成,教师要积极主动获取信息,对各种各样的媒介信息进行客观、批判性地解读,最重的要是中小学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所获取的媒介信息服务促成自己的专业发展。【责任编辑刘梦薇】2018年第30期/C(10)34教育实践与研究现状,我国开始推行特岗教师计划,试图在短期内有效解决农村地区师资紧缺这一问题,以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文章试图通过制度变迁理论这一视角来探析该政策,这对于妥善清退代课教师、更好地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警示作用。一、特岗教师政策缘起、成型的制度解释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稍有能力的骨干教师易于流失,难于补充足够新教师。换言之,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与教师队伍总量超编[1]现状共存。而特岗教师这一教育政策制度正是表示清退代课教师,清退工作便开始在全国展开。由于特岗教师政策能更好地保护教师的权益,同时也能满足农村偏远地区的受教育需求与解决师资不足等问题,在政府一系列的推动与鼓励举措中,有20多个省市先后试行了特岗教师这一政策,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鉴于此,国家才正式以政策文本的形式确立并向全国施行这一政策,以此作为我国当下着力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问题的重要创新制度。从制度变迁理论分析这一制度的源起,若单方面借助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或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则可能会造成要么推动力度大、较激进,社会动荡大、风险高;要么变[3]迁进程缓慢,耗时太长,难以全面实行。若采取在这种背景下衍生并确立的。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所谓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更替、转换与交易的过程。换言之,是用更为高效的新制度替代之前低效的旧制度的过程。若从制度变迁的主体角度来划分,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制度变迁,一种是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强[2]制性制度变迁。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二者结合的制度设计,则能很好地避免上述两种变迁理论单独行使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当然,这种有机结合并不能完全消除所有的负面问题,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政府部门,这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主体相比,它更具有强制力与强迫性。因此,在变革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它抑制或压制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现象,使得这股变迁力量丧失活力,进而变得衰弱无力,最终导致失衡。特岗教师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教师稀缺的危机,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也有效地保障了教师主体的权益,相较于临时教师、代课教师这种形式,特岗教师制度的产生更符合现况,也更利于解决当前的问题。因为特岗教师政策的出台,反映了社会现实与政策需求的多方面综合考量,包括关于城乡教育差异、农村教师质量、社会就业压力等因素。[4]代课教师、临时教师制度是广大农村地区学校的自发产生,是一种自下而上有内在需求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这是为符合与满足各地农村地区受教育的需求而衍生出的,但国家层面为更有效地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在清退改革主体来自于基层人民,是由下到上渐进发展的变革过程;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变革主体则是来自国家层面,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农村特岗教师这一特殊政策的产生,除了从国家政策层面上为解决农村教师队伍问题自上而下推动的,亦是基于农村底层民众的受教育需求,通过变革替代“临时教师”“代课教师”等制度而产生的。也就是说,特岗教师这一政策的出现,是在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互相推动下产生,并最终以国家正式教育制度形式确立下来而形成的制度安排。在很多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村学校,教师紧缺一直是当地义务教育面临的最大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方纷纷借助聘请临时教师、代课教师等形式来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以满足学生受教育的需求。但自2006年教育部明确2018年第30期/C(10)35教育实践与研究代课教师与临时教师后,以特岗教师为农村教师的补充机制,有更加规范的管理。由此可知,特岗教师这一制度的形成,是诱致性与强制性两种制度变迁共同作用的产物,它是在考虑农村具体需求的情况下由国家制定相应政策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产物,它的缘起与成型是制度变迁诱发产生的。二、特岗教师政策制度变迁中的平衡问题长达5年的特岗教师引入计划。该计划明确指我国首先在西部地区开始实施2006年起,抑制或压制另一方,导致变革过程中出现了失衡现象。随着特岗计划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校从教,这加快了清退代课教师的步伐,农村学校代课教师数量也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但在清退代课教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事先未能预料到的问题。如清退方案不够完善、清退工作不到位等;清退过程中出现无序、非人性化等现象。我们绝不能忽视这些问题,因此,在制度行使时应注意防止出现这种抑制性的变迁,不能只重视强制性制度变迁,而忽视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因素。只有当二者有机结合、互相作用,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在某一时间内积极实施短期政策,一方面要针对长久计划推行长期对策,这样双管齐下,标本兼治,有理、有序、有力地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才能使“特岗计划”顺利落实,发挥出应有作用。制度变迁过程中只有把握好诱致性制度变迁因素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因素两者的平衡,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避免及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我们应当重视这种不平衡带来的消极影响,如果忽视这种不平衡,它势必会阻碍特岗教师政策的顺利实施,使得农村基础教育的问题无法得到良好解决。三、实施特岗教师政策遇到的困难及解决路径由国家强制实施,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特岗教师政策的顺利实施。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农村特岗教师政策主要是源于国家或政府权威主导下的制度变迁过程而形成的,没有这种强制保证是很难顺利普及的。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由国家或政府直接推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推动力较大,容易导致忽视或压制不断变化的社会,其对地方或学校资源的汲取与管理亦会抑制地方或学校原本的活力和出,在当地农村中小学现有教师编制内,设立特别岗位,由国家从全国各地公开招聘各大高校毕业生到特定农村中小学校从事教师这一教职工作,相关经费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且以中央为主。国家出台教师特岗计划后,确实提高了农村教师的质量,也极大改善了农村教师稀缺的问题,这一政策不仅有效解决了许多地区民众受教育的需求,而且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师。之所以会取得有效的成果,是因为这种制度的产生、内容的制定等都是依据农村地区的民众意愿,是在及时察觉到诱致性制度变迁,并及时采取强制性制度变迁使之相结合的产物。特岗教师政策的内容,很大程度上符合了社会的需求。首先,它解决了一部分大学生、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其次,它解决了农村地区师资匮乏、人才匮乏的问题;再次,它为我国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师资力量。虽然特岗教师政策带来了诸多积极效果,但也正因为特岗教师政策的颁布,各地开始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来清退之前的代课教师。但基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现实情况,短时间内难以引入大量特岗教师。现阶段,代课教师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现实性,我们不得不直面这一现实问题,[5]并不能操之过急地全面清退代课教师。之所以会出现“一刀切”的情况,就是前文提到的一方2018年第30期/C(10)36教育实践与研究生机。之所以需要招聘临时教师、代课教师,是源于当地农村学校和人民本身的需求,这种诱致性因素是应当在其考虑范围内的,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立即清退代课教师或临时教师,代课教师或临时教师暂时还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正是因为在清退代课教师的实施过程过于注重强制性因素,使得特岗教师政策制定的某些地方过于标准化与过度要求化,而忽视了一些实际因素。教师人数突减加重了学校教师的工作负担,影响了教师的生活状态;加剧了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合理,队伍稳定性堪忧,[6]专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在特岗教师招聘过程施过程中的诸多问题。特岗教师政策是民众自下而上的一种需求,反映的是农村人民受教育的意愿。吸引优秀人才、完善农村教育师资队伍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途径;国家政策合理完善,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使之成为有限、理性、服务型政府,并完善特岗教师招聘计划,为农村教育事业稳固发展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只有国家政策与地方自主相结合,特岗教师计划才能发挥重大作用,农村教育事业才能达到良性互动。参考文献:[1]张济洲.农村“特岗教师”政策实施: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7)2012,.[2]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酝].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3][美]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C.杭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4]杜亮.教师分层、社会流动与教育政策的完善:以“特岗教中,则出现了唯学历化的极端情况;配套举措不够具体、流于形式;特岗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等。与此同时,由于特岗教师政策中规定教师任教年限为3年,服役时间较短,相应配套措施滞后等新的问题逐渐浮现。[7]特岗教师计划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国家政策的强制性与地方学校自主内发性二者在推动变革过程中的博弈出现了失衡,或者说出现了非均衡状态,突出表现为政府与地方之间、地方政府与地方学校之间、农村学校与学校教师之间的矛盾互相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这些问题与困难,并积极解决,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特岗教师作为农村基础教育补充机制的作用。在这里还需要注意到的是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教师终身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也[8]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师”为例[J](教育科学版),(1).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5]刘国丽,苗志军.农村代课教师存在的合理性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4)2011,.[6]于冰,于海波,唐恩辉.农村特岗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基于中西部6省的调查与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9)2014,.[7]贾涛.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3)2010,.[8]陆依.我国教育个性化趋势分析和实践期待[J].求索,(9)2013,.要重视特岗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特岗教师应当朝着专业化发展,而不是把特岗教师当作临时教师,我们要从政策上重视特岗教师这一职位,专业化发展有助于提高特岗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实【责任编辑孙小梦】2018年第30期/C(10)37教育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