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2-12-26T13:13:25.4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7期供稿 作者: 沈路阳[导读] 本文将对D-二聚体的基础理论,常用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沈路阳 (江苏省沭阳县中心医院检验科 江苏沭阳 223600)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Fb)特异的降解产物,它是反映体内存在继发性纤溶亢进的特异指标,它对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D-二聚体含量的测定已成为排查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PT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溶栓治疗后以及严重感染等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对D-二聚体的基础理论,常用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1 D-二聚体的生成
在凝血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Fg)的α(A)链上精(16)-甘(17)键和Fg的β链上精(14)-甘(15)键先后被裂解,分别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FPA)和纤维蛋白肽B(FPB),剩余的纤维蛋白原为纤维蛋白单体及大分子复合物,此时形成的纤维蛋白为非交联纤维蛋白。纤溶酶也可降解尚未交联的纤维蛋白,形成非交联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中有 α(A)链上的极性附属物(A、B、C、H片段),Bβ15~42和X、Y、D、E片段。非交联纤维蛋白在FⅩⅢa的作用下形成交联的纤维蛋白,纤溶酶降解交联的纤维蛋白,使之产生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中有极性附属物的多聚体、D-二聚体、r-r 二聚体等。 2 D-D的检测方法 2.1胶乳凝集法
其是将抗D-二聚体的单克隆抗体共价吸附在胶乳颗粒上,其可用于定性或根据其稀释度半定量测定标本中的D-二聚体的含量。该法快速、特异、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特别适用于急诊测定[1]。 2.2自身红细胞凝集法即SimpliRed测定法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性能也得到公认的自身红细胞凝集D-D检测方法。其优点是可在全血中检测,省去了离心制备血浆的繁琐。 2.3 ELISA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的ELISA法检测血浆中的D-二聚体,其包被抗体和酶标抗体均采用离纯化后筛选出来的单克隆抗体,该法灵敏度10μg/L,正常范围<300μg/L[1]。
2.4酶免疫吸附结合荧光测定,如VIDAS测定法
是基于酶免疫法的荧光抗体检测法。在VIDAS免疫分析仪上进行。 2.5免疫比浊法,如Tinaqant测定法
是利用包被抗人D-二聚体抗体的儒教微粒进行的D-二聚体免疫比浊定量测定方法,可在5分钟内获得结果。 2.6胶体金免疫渗透法,如Nycomed测定法
本法将单抗吸附在多孔薄膜并粘放在有多曾吸收垫的塑料盘上,被检标本加入后即与该抗体相结合,然后加入胶体金标记的抗体,在薄膜上产生红色斑点,通过肉眼观察或用折射仪读数,与提供的标准色价或者测定标准品的折射读数,可计算出标本中D-二聚体的含量。 3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3.1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DVT静脉造影是最早应用的诊断DVT的金标准,但是静脉造影价格昂贵,且具有侵袭性,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一些非侵袭性的诊断方法,由于非侵袭性方法诊断为阴性的患者中,约20%的患者在随访中发生VTE,所以进行连续的动态系列检测是必要的,但这不仅更增加了医疗费用,也增加了广大患者的焦虑,因为他们无法在5天内得到明确的诊断结果。 3.2肺栓塞 研究表明,急性PTE患者发病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D-二聚体阳性(阳性: D-二聚体血浆水平>0.15mg/L,阴性:<0.5mg/L)检出(91.89%)较对照组(15.00%)明显增高(P<0.05)。
3.3 DI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DIC发生前期,纤溶受抑,早期纤溶系统的启动,以D-二聚体水平升高为主.研究显示[2]:正常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14±0.07 mg/L,22例DIC患者在初诊时D-二聚体水平为7.34±1.72 mg/L,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t=19.57,P<0.01)血中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早期发现危重病人DIC,尤其是高凝期,并及时阻断其向纤溶亢进期发展有重要意义。
3.4心血管疾病 研究发现,D-二聚体的阳性发生率和含量在不稳定心绞痛(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明显高于稳定心绞痛(SA)组和对照组,P<0.01,且AMI组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UA组(P<0.01),SA组的D-二聚体明显增高。
3.5恶性肿瘤 研究表明,D-二聚体含量与肿瘤转移有一定关系,因此,动态观察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有助于病情观察和判断疗效。 3.6 2型糖尿病 研究表明,不论有无并发症,2型DM患者经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 0.01)。因此,检测2型DM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可用于指导治疗及评价疗效。
3.7其他引起D-D升高的因素 在脑血管意外、溶栓治疗后、严重感染、脓毒血症、坏疽、先兆子痫、甲状腺功能减低、慢性肝病、结节病等情况下,常有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也可见D-D升高。
3.8生理因素 一些生理因素也可影响D-D水平,在分析D-D结果时,应考虑这些可能的影响因素。
3.9引起假阴性D-D的情况 既往血栓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新近发生血栓的患者水平,小血栓的D-D水平低于大血栓。因此,有些时候的小血栓会出现亚临床表现或阴性的D-二聚体结果。另外,D-二聚体对远端血栓的敏感性低,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D-二聚体也可能出现假阴性。 4结语
D-二聚体在人体的各系统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疾病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中均有重要意义。相信随着方法学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应用研究的进一步广泛深入,D-二聚体检测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宽广。 参 考 文 献
[1]陈化禹.D—二聚体及其测定方法探讨[B].实用医技杂志,2007,4(12)1567-1568.
[2]钱申贤,王敏敏.DIC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利益意义.浙江医学.1999,21(6):332-3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