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健康促进与关爱个案
吴恩西
案例类别: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
案例形式:个案
跟踪时间:三年(2013—2016)
背景介绍:
朱**,女,2003年出生。目前就读于**实验学校七年级三班。在朱**不到两个月的时候,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离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如今,朱**父亲、继母常年在苏州打工,一年也难得见到一次面。严格来说,十三年来,朱**与年近六旬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2013年秋天,我第一次见到了朱**,她就读于沭阳县马厂实验学校小学四年级,身材弱小。成绩一般,表现一般;性格内向,腼腆,自卑,不愿意与人交流。每当周末,见到其他同学父母来接孩子,她便会默默的流泪,并且连续几天都不开心,属于典型的缺乏亲情呵护,导致的心理缺陷。
干预内容及方法:
1
在了解朱**同学的相关情况后,我及时的向心理老师进行了咨询,并查阅了大量的有关于心理矫正方面的书籍,积极的对其进行了心里干预,主要做了一下几件事:
一、建立友谊,增进互信。首先建立与朱**本人的联系通道,通过聊天的方式,逐步解除朱**同学对我的戒备心理,并在我们之间建立起互信的关系,让她感受到我对她的尊重、关爱。从而便于了解她的生活环境、心理状况,对她进行仔细的观察、分析,了解其存在问题。其次,建立起与朱**家长的联系通道,通过家长了解朱**的成长情况,以及家教情况。对家长就如何与孩子交流沟通方面常识的提出建议、进行培训。
二、平等沟通,树立自尊。我放下教师的架子,以长辈、朋友的身份与其交流,交流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方法、做人道理、流行音乐、影视明星等,只要她感兴趣的话题,我们都可以聊一会。目的就是让她感受到我们是平等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她是完全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让她逐步的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树立起自信、自尊。
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当一个人有了自尊、自信,她便是生活的强者。对她所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的成绩我都及时的给予褒奖,鼓励;对于她的失败,及时你帮他分析原因,寻求对策,克服困难,并在解决问题得问过程中,磨砺她的意志,增强她的耐挫力;另外,还向她推荐了一些励志、休闲类的图书,让其感受生活的美好,润物无声的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提高其个人修养。
四、积极引导,感受“家”的温暖。经过与班主任的多次交流,我知道,朱**同学在班级的集体活动中,参与率不高,不愿意和大家一起活动。在和班主任多次交流后,班主任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一些集体活动,并让其他同学邀请朱**积极参与。在朱**生日时,班级专门为其举办一次生日派对,全班同学为其献上生日祝福,让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大家的关心。
2
五、定期交流,长期跟踪。四年以来,特别是近两年以来,朱**同学已经逐步的融入到了集体到生活中,为了防止情绪、心理的反复,我还是每个月与其做一次比较深入的交流,交流的内容包括学习生活、对班集体的看法、对一些老师的看法、对集体活动的意见等等,通过交流进一步观察其心理的变化以及发展情况,以便于有针对性的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这项工作我将长期的跟踪下去。
取得的成效
今天的朱**同学,是一个大忙人,近两年来一直担任着班级干部、红督岗干部、学生会干部,负责班级纪律、学部纪律的督查工作,每件事做的有声有色,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并在今年10月份光荣的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今天的朱**同学还是学习的标兵,在刚刚过去的的期中考试中名列班级第一名,年级第三名;今天的朱**还是一个“话唠”,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道理,她对纪律的管理、学习的方法、为人做事的准则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今天的朱**同学,还有一个让人放不下心的问题,就是她父母的关系仍然很僵硬,尽管我们每个月都会让她与父母做一到两次的视频交流,但我们发现她们之间很“客气”,难以说到一起;一年难得见上一面,好像也没什么话说,觉得很陌生,还需要我们去正确的引导……
获得的启示
朱**的案例告诉我们,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与辅导,必须抓住三个关键点:“平等”“尊重”“细心”。以平等的心态建立互信,以尊重的姿态建立自尊,以细心的观察发现弱点、问题,捕捉亮点、长处。
在这三个方面中,平等是前提,只有与留守儿童平等的交流,才能真正的走进其内心
3
世界,全面详细的了解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干预的方向。深层次来说,平等的交流,也是对留守儿童的一种心理暗示,就是我们不是施舍者,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的救世主,我们是平等的,这种心理暗示更容易得到留守儿童的认可与接受。尊重是关键,我们能否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尊重是关键,作为两个平等的主体,尊重是良好交流的开端,我们绝对不可以以施舍者、救世主身份自居,忽视留守儿童的自尊,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被留守儿童排斥。甚至可能因为你的行为,给留守儿童带来负面的、不利的影响,好心办坏事。细心是保证,我们只有细心去观察,细心的分析,细心的检讨,才能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我们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事倍功半。
我们只有巧妙的利用这三个关键点,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才可以有效的开展工作,实现我们的目标。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