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4.28
目录: 一、(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答谢中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张集) 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小石潭记(选段)》和《桃花源记(选段)》 五、《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训练题
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曹刿论战》训练题 七、(甲)《陋室铭》与(乙)《爱莲说》训练题 八、(甲)《孙权劝学》和(乙)《送东阳马生序》训练题 九、《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训练题 十、《送东阳马生序》与《孙权劝学》训练题 十一、(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训练题 十二、(甲)《记承天寺夜游》和(乙)《湖心亭看雪》训练题 十三、(甲)《三峡》和(乙)《答谢中书书》训练题 十四、《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 十五、《岳阳楼记(主旨选段)》和《醉翁亭记(主旨选段)》训练题( 十六、《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训练题 十七、(甲)《记承天寺夜游》和(乙)《湖心亭看雪》训练题 十八、(甲)《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乙)《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 十九、(甲)《醉翁亭记(写景选段)》和(乙)《岳阳楼记(写景选段)》训练题 二十、(甲)《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乙)《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 二十一、《岳阳楼记(主旨选段)》和《醉翁亭记(主旨选段)》训练题 二十二、(甲)《孙权劝学》和(乙)《送东阳马生序》训练题
二十三、(甲)《记承天寺夜游》和(乙)《湖心亭看雪》训练题 二十四、(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乙)《曹刿论战》训练题 二十五、醉翁亭记(写景选段)和岳阳楼记(写景选段)训练题
一、(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思。 (1)然而不胜者 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_____ ..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以天下之所顺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C、委而去之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D、人恒过然后能改 国恒亡。 ....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理解填空:
(1)从文体上看,这两篇文章都是短小的__________。甲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乙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
它们主要都是针对______________来说的。
(2)从写作手法上看,两篇短文都是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第一则以_________________作为例证,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
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____________。第二则从__________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
(3)从内容上看,甲文并不是讲战争的,而是讲____________的,是借战争论述“王道”的重要性,反映了孟子__________的政治思想。
答案:1、(1)却,表转折 (2)通“横”,梗塞、不顺。 2、B 3、略 4、(1)议论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最高统治者 (2)类比论证、战争中的情况、治国道理、个人事例 (3)民心向背、民贵君轻、造就人才、治理国家
二、《答谢中书》和《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相与步于中庭。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月色入户 高峰入云 B、解衣欲睡 实是欲界之仙都 .... C、山川之美 何陋之有 D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其乡人曰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张怀民 寻病终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理解填空:
(1)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 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2)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相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一个字)。 (3)《答谢中书书》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 《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景的
名句是“ ”。 (4)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答谢中书书》描绘了 之美,《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
《答谢中书书》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记承天寺夜游》则把 、 、 、 等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的语句。 答案:1、(1)在 (2)参与,这里指欣赏。 2、A 3、B 4、略 5、(1)描写、议论或抒情 (2)闲、仙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山川、月夜、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攻亲戚之所畔 (2)征于色 ..
2、下面句中加点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 A、多助之至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B、环而攻之而不胜 衡于虑,而后作 ....C、故曰: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池非不深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翻译句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同是论说文,但两文论说的内容不同,甲是借战争论述实行 的重要性,乙讲的是 的问题。 5、比较两文的写法,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A、两文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有说服力。 B、两文都采用了概括性很强的事例证明中心论点。
C、这两则短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
D、第一则短文的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二则短文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它们主要都是针对人民来说。
答案:1、(1)畔,通“叛”,背叛,叛乱。(2)在 2、C 3、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4、“王道”(即“仁政”)、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5、D
四、《小石潭记(选段)》和《桃花源记(选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 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2、下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不知有汉 乃记之而去 ..
B、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余作文以记之 ..3、翻译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凄神寒骨,消怆幽邃 4、填空:
《桃花源记》中作者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根据文中的内容概括一个成语回答],在这个社会中,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争。《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2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 的心情。 答案:1、(1)与世隔绝的地方 (2)因为 2、B 3、略 4 世外桃源、怨愤抑郁
五、《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训练题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晓雾将歇 (2)相与步于中庭 ..
2、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寻张怀民 寻病终 B、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C、山川之美 实是欲界之仙都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问其姓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和( )
A、两文都写景但内容不同,甲文描绘的是秀美的山川景色;乙文描绘的是月夜小景。 B、乙文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C、甲文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猛。体现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知趣。
D、甲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乙文语言凝练,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 E、乙文中的“闲人”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 5、根据填空。
两文都是写景小品文,但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甲文表达了 ,乙文传达了 。
6、乙文的作者感情微妙复杂,既有 , 又有 , 。 7、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
答案:1、消散;在 2、C 3、译文略 4、C 和D 5、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乙文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6、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悦,漫步的悠闲。7、描写、抒情(议论)
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曹刿论战》训练题)
1、解释加点的词语意思。 (1)肉食者鄙 (2)公与之乘 ..
2、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弗敢加也 万种于我何加焉 B 、得道者多助 肉食者鄙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去国怀乡 D、公问其故 望其旗靡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内容来看,甲文以战争为例进行议论;乙文讲的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长勺之战。 B、从文体上来看,甲乙两文都是议论文。
C、从写作手法来看,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甲突出“人和”的重要,乙文突出曹刿的“远谋”。
D、从思想观点来看,都着眼于“民”,甲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乙文认为取信于民是取胜的首要条件。 5、根据填空。
“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甲文中充分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乙文中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
答案:1、(1)的人 (2)代词,指曹刿 2、B 3震慑天下不能依靠武力的强大。 哪些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4、B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七、(甲)《陋室铭》与(乙)《爱莲说》训练题
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惟吾得馨 (2)香远益清 (3)无案牍之劳形 (4)宜乎众矣 ....3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2、选择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同予者何人 B、可以调素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D、无案牍之劳形 劳其筋骨 ....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不能名其一处 B、无丝竹之乱耳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C、无丝竹之乱耳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下面对甲乙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文都托物言志,甲文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乙文以莲之爱表达作者洁身自好的纯洁情操。 B、乙文中开篇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C.乙文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 D、甲文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5、比较阅读题:
(1)甲乙两文都以物为喻,甲文开头用“ ”和“ ”类比居室虽陋而有德者居之,则不陋矣来立论,而乙文开头用“ , ”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甲文以“ , ”概括全文的主旨,乙文用“ , ”归纳主旨。
(2)甲文作者为“陋室”作铭,主要目的是为了表述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 的意味,而乙文先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做烘托,然后从“莲之处于淤泥而不染”至“亭亭净植”几句,赞美了莲的 、 、 ,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答案:1、(1)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2)更加 (3)形体、身体 (4)应当 2、(1)C (2)B 3、(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娇艳。(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娇媚) 4、D 5、(1)有仙则名,有龙则灵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莲,花之君子也(2)讽刺现实 清洁、单纯、雅致
八、(甲)《孙权劝学》和(乙)《送东阳马生序》训练题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即更刮目相待 (4)或遇其叱咄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蒙乃始就学 久而乃和 ....
C、以中有足乐者 俯身倾耳以请 D、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2)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及鲁肃过寻阳 属国过居延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卷石底以出,为坻… ....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益慕圣贤之道 略无慕艳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4、下面对甲、乙文段内容、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 )
A、甲、乙文段都是劝人向学,甲文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乙文则以宋濂现身说法,动之一情,晓之一理。 B、甲文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意在表明他二人友情深厚,从侧面表现吕蒙的学有所成。 C、乙文写自己求学经历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寄托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希望。
D、甲文以人物对话表现人物,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乙文则详尽地描述了作者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辞情感人,意味深长。
5、甲文中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 ”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 ”;最终通过鲁肃、吕蒙的打趣对话,让鲁肃对吕蒙“ ”。乙文写自己年幼即“ ”,然后写求学中的艰苦情景,突出了他“ ”若此,作者对 之情,寓于其中。
答案:1、(1)推托(2)请教(3)重新(4)有时 2、B 3、略 4、B 5、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刮目相待、嗜学、马生的殷切期望
九、《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训练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②夕日欲颓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百废具兴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寻病终 .... C、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康乐以来 D、山川之美 吾妻之美我者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理解填空(4分)
这两篇课文都是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 的愉悦之情和 的得意之感;《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 人生的感慨。 漫步的悠闲却包含其中。 答案:1、①罢了 ②坠落 2、A 3、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4、沉醉山水、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 十、《送东阳马生序》与《孙权劝学》训练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蒙乃始就学 乃:_________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____________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蒙辞以军中多务 B、戴朱缨宝饰之帽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更有痴似相公者 即更刮目相待 D、当余之从事也 齐师伐我 3、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4、下边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是劝人学习的,虽都采用“现身说法”,但具体的劝说方法又各有千秋。 B、甲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C、乙文写作者介绍从师求学的艰难和学习态度,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D、甲乙两文的劝说,都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记叙了人物被劝说后有惊人长进的事实
5、甲文是通过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
答案:1、①于是、就 ② 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2、B 3、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4、D 5、借书抄录、奔走求师、鲁肃的言行
5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十一、(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训练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①而后作 ( )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必先苦其心志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B.委而去之 辍耕之垄上 C.行拂乱其所为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劳其筋骨 无案牍之劳形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乙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B、甲文最后把“多助”和“寡助”进行对比论证,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C、甲文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因此文章是论战争的。 D、乙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 5、填空:
甲乙两文都讲到了治国,甲文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 的重要性。乙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 ”和“ ”。
答案:1、①奋起,指有所作为。②靠 2、D 3、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4、C 5、施行仁政、法家拂士、敌国外患
十二、(甲)《记承天寺夜游》和(乙)《湖心亭看雪》训练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强饮三大白而别( )②相与步于中庭( )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是日更定矣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问其姓氏 曾益其所不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甲文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乙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作者在痴什么?他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D、甲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甲文中 、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乙文表达了作者 和 。
答案:1、①尽力 ②在 2、D 3、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4、C 5、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清高自赏的感情 淡淡的愁绪
十三、(甲)《三峡》和(乙)《答谢中书书》训练题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属引 属: ②夏水襄陵 襄: ..③欲界之仙都 之: 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其: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哀转久绝 绝巘多生柽柏 B、以中有足乐者 不以物喜 ...
C、山川之美 春冬之时 D、四时俱备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3、翻译句子。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填空。
《三峡》写山,突出 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了 ,采用 的手法,表达了作者 ;
而《答谢中书书》写景则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 ,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作者 、 的志趣。
答案:1、 动词,连接;上;的 ;这种(这样) 2、A 3、略 4、连绵不断、遮天蔽日;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大笔点染;对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勃勃生机;酷爱自然;归隐林泉
十四、《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朝晖夕阴 晖: ②薄暮冥冥 薄: ..③刻于其上 于: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 ..6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连月不开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乃重修岳阳楼 见渔人乃大惊 D、醉翁之意 前人之述备矣 ....
3、翻译句子。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填空。
《岳阳楼记》写景侧重描写 和 两种情境,表达迁客骚人 和 之情,与“古仁人”
的 ,形成鲜明对比。而《醉翁亭记》写景重点写了 和 之景,表达了作者的 ,其实质是 。
答案: 1、日光;迫近; 在;来 2、D 3、略 4、悲凉;阳光灿烂;悲;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早晚;四季;山水之乐;与民同乐
十五、《岳阳楼记(主旨选段)》和《醉翁亭记(主旨选段)》训练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或异才者之为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⑤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乎? ⑥醉能同其乐,醒能迷以文者 ⑦微斯人,吾谁与归? .......⑧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⑨树林阴翳 ⑩太守谓谁 ...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而不知人之乐 B、是进亦忧,退亦忧 斯是陋室 ....C、或异二者之为 醒能迷以文者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属予作文以记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⑤人知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⑥醉能同其乐,醒能迷以文者,太守也。
4、两文都在此段中表明了自己的思想,在表达方式是都运用了 和 ;并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岳》的主旨句是 ,《醉》的主旨句是 。 5、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岳》一文着眼于 ,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一文则寄情山水,将 和 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6、两文作者虽都被贬,但仍有所作为,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在逆境中仍能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
答案:1、①求:探索 之:的 心:思想感情 ②之:的 为:心理活动 ③以:为 ④庙堂:指朝廷 则:那么就 其:他的 ⑤而:可是 其:他们 ⑥其:他们 以:用 者:的人 ⑦微:没有 归:归依 ⑧从:跟从 ⑨翳:遮盖 ⑩谓:是 2、C 3、①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理。②为因为外物的好坏、我个人的得失或喜或悲。③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④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⑤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⑥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 4、抒情 议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迷以文者,太守也 5、“忧” 醉 乐 6、在逆境中仍能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
十六、《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训练题
一、解释语句中加点词语: ①月色入户 ②念无与为乐者 ③相与步于中庭 ④客此 ....二、下列加点词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是日更定矣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独往湖心亭看雪 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D、念无与为乐者 更有更有痴似相公者 ....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但小闲人如吾两人者
(2)莫说湖心痴,更痴似相公者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四、简答:
1、两篇短文,都记叙了一段游赏经历,所描写内容侧重点不同。《记》一文寥寥数语描绘了______________,传达了_____________。《湖》一文则写出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一幅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77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2、两则短文中作者心绪不同。《记》一文苏轼是受到贬谪“_______”。《湖》一文富有超脱世俗之外雅情雅致的“__________”人。 3、两则短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记》一文抓住了月光的________,竹柏的________,而《湖》一文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让人体会到____________背后震撼力。 4、两文在写景时都简练自然。《湖》一文用________(手法)。寥寥几笔,传达景物形与神,而《记》一文采用____________(修辞)点染一个美妙境界。 五、问答:
1、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妙处。 2、体会两文作者在感情表达上的不同。 3、《湖》一文注重炼字。试赏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更有“痴似相公”中的“痴“的含义。 答案:一、(1)门 (2)考虑 想到 (3)在 (4)客居 二、D 三、略 四、1、月夜小景 微妙心境 雪后西湖 游湖人雅趣 湖、山、游人 2、闲 痴 3、清澈透明 清丽淡雅 夜色中雪景 简单 4、白描 比喻 五、1、略 2、《湖》一文:表达作者清高自赏感情和淡淡愁绪。 《记》一文:略 3、见教参
十七、(甲)《记承天寺夜游》和(乙)《湖心亭看雪》训练题
1解释下列加线线词的意思(2分) (1)念无与为乐者 (2)湖中人鸟声俱绝 ..
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是日更定矣。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B、相与步于中庭 天与云与山与水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上下一白; D是日更定矣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3、译句(2分):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写景抒情方法有直接与间接抒情,又有工笔描绘与白描手法之说。前文属 抒情, “ ”成为点睛之笔;后文在写景叙事后借他人之口点破主要人物特点
“ ”,属于 抒情,而从写景的简练朴素不加渲染来看白描手法更为突出;两文相同点则是将写景叙事抒情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炉。(2分)
5、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B.乙文描写了西湖的奇境,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曵,似真似幻美妙境界。 D.“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者使用工笔描绘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诗意的艺术画面。
答案:1.作为;消失2 、B 3、A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B 不要说相公你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呢!4 、直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间接 5、D
十八(甲)《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乙)《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云归而岩穴暝 ..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B、予观夫巴陵胜状 未几,夫齁声起。 ....C、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D、野芳发而幽香 芳草鲜美 ....3.翻译下列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8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4.甲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联系下文,这个“异”字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段中“前人之述备矣”其中“前人之述”是指上一节的 句。(用课文中原话回答)。有一个成语出自乙段,成语是: 。
6.甲、乙两段均为写景语段,甲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景,乙描写了____________景,两者写景的角度不同: 。7.乙段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中的“乐”与甲段作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
答案:1.尽;昏暗 2.D 3.(1)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2)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4.(1)外界景物好,自己的得而喜;(2)外界环境坏,自己的失而悲。 5.唐贤今人诗赋,水落石出 6.洞庭湖雄伟景色、醉翁亭周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两者不同表现在:甲概括描写,乙紧扣朝暮、四季特征具体描写。
7.乙段中“乐”既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甲段中的“乐”不只表示与民同乐的思想,而且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
十九(甲)《醉翁亭记(写景选段)》和(乙)《岳阳楼记(写景选段)》训练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负者歌于途 ( ) (2)杂然而前陈者 ( ) (3)去国还乡( ) (4)长烟一空(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C、颓然乎其间者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而不知人之乐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3、翻译下列句子。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5、从上面的两篇文章看,优美的自然景物都触发了文人们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两文,说说两人与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区别?
6.读了两文,作为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范仲淹和欧阳修,两人的身上都闪烁着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结合你的所学,请你概括几点体现
在他们身上的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点。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案: 1、(1)背着 (2)摆放) (3)国都) (4)全 2、B 3、(1)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2)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4、D 5、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的“览物之情”是以天下为已任,忧国忧民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 “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范仲淹的立足点是“民”,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是他们的根本区别。6、略
二十(甲)《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乙)《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佳木秀而繁阴 (3)予观夫巴陵胜状 (4)野芳发而幽香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醉翁亭记 B、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饮少辄醉 浅尝辄止 D、醉翁之意不在酒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3 .翻译下列句子: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4、﹝甲﹞文概说阴晴变化的语句是 , ;﹝乙﹞文写早晚晴阴烟云变化语句是 , 。
5、请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摘出反应观景时感触的两个句子,并分析两文所写的景物有哪些不同?
答案:1、(1) 晖:日光 (2) 秀:滋长 (3)好的,美的 (4)香花 2、C 3、(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2)水位下落,石头显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4、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或前人之述备矣)(1分) 而乐亦无穷也(1分) 不同点:①﹝甲﹞写水景,﹝乙﹞写山景 ②﹝甲﹞写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四季之景 ③﹝甲﹞写景突出阔大壮观,﹝乙﹞写景注重秀美多变。(答案不仅限此,意思对即给分,答对两个意思就给满分。 99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二十一、《岳阳楼记(主旨选段)》和《醉翁亭记(主旨选段)》训练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2)醉能同其乐( ) ..
2.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 不以物喜 醒能述以文者 ....C. 后天下之乐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国怀乡 ....
3翻译下列句子:
(1)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4、内容理解:
(1)甲文假借古仁人之心,抒发了作者“ , ”的旷达胸襟和“ , ”的政治抱负。主要突出一个“ ”字;乙文中以“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衬托 之乐,抒发作者 的政治理想。突出一个“ ”字。
(2)甲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 和 的意味。乙段写 。这一段有 ,有 ,更融入 和 ,托出全文的主旨。
答案:1、探求 代词,他们 2、D 3.他一定会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4.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忧” “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 太守 民同乐 “乐” (2)抒情和议论 日暮醉归 描写 叙事 抒情 议论
二十二、(甲)《孙权劝学》和(乙)《送东阳马生序》训练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见往事耳( ) (2)走送之( ) ..
2.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衾拥覆 B、益慕圣贤之道 自以为大有所益 ....C、蒙乃始就学 久而乃和 D、色愈恭,礼愈至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3翻译下列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这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但角度不一样。
甲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 ”,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体现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乙文是一篇序,作者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语重心长地勉励马生 ,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5、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
B、乙文叙述了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C、甲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D、乙文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通过现身说法的途径,包含着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因而显得情意恳切,语重心长,使人感到亲切。 答案:1、(1)了解 (2)它,指书 2、A 3、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4、乃始就学 勤奋学习 5、B
二十三、(甲)《记承天寺夜游》和(乙)《湖心亭看雪》训练题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 (2)余挐一小舟 ..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念无与为乐者 与余舟一芥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更有痴似相公者 ....101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C、问其姓氏,是金陵 是日更定 D、然而不胜者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甲.乙两文都是 散文,文字简练,都运用了 的写法,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但由于描写的对象不同,甲文运用 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色的空明,乙文则运用 手法反衬天地之阔。
5.甲.乙两文都是借景抒情的美文,两文作者都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奇妙的艺术境界,请试着比较一下两文的艺术境界有何不同?
答案:1、(1)考虑,想到。 (2)通“桡”,撑船。 2、B 3、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4、写景 情景交融 比喻 白描 5、答:《记》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湖心亭看雪》写出了西湖雪后的奇景与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二十四、(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乙)《曹刿论战》训练题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弗敢加也 ..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环而攻之而不胜 登轼而望之 B、故君子有不战 公问其故 ....
C、以天下之所顺 必以分人 D、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忠之属也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与《曹刿论战》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蕴含的观点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是什么?
5.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对比突出 的谋略,乙文用对比证明 的重要。
答案:1、(1)限制 (2)虚报 2、D 3、头通豉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二通豉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枯竭了。 4、其相同之处是:都着眼于“民”,都强调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 5、对比 曹刿 “得道”
二十五、醉翁亭记(写景选段)和岳阳楼记(写景选段)训练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云归而岩穴暝 (2)野芳发而幽香 ..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连月不开 日出而林霏开 B把酒临风 执策而临之 ....C朝而往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山间之四时也 嘱予作文以记之 ....
4、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2分) 5、依据提示填写。(2分)
篇目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 相同的内心感受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答案:1、(1)昏暗 (2)香花 2、(1)这或明或暗、变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2)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3、B 4、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1)主要描写了琅琊山早晚和四季景色的变化。(2)主要描写了洞庭湖春和景明之时的美丽景象。5、写人的活动的语句:《醉翁亭记》:朝而往,暮而归。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把酒临风。相同的内心感受:快乐(或高兴)。
11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