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玩具损坏的原因。
2、通过新旧玩具的对比,知道如何爱护玩具。 3、产生对玩具的爱护之情。 二、活动准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无论此时,还是平常,我们无法回避死亡的话题。而孩子,他们对死亡的理解,需要我们认真地去解释,去引导。 你会和孩子谈死亡吗?
多年前,我还没有孩子。有一次跟一个朋友聊起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她说她家5岁的儿子不爱看这部电影。我很奇怪,就问为什么会不爱看?她说因为开头看到N的妈妈死了,孩子哭了,再也不愿意看下去了。她讲不少孩子都有这样的反应,很多妈妈会事先把开头那段掐掉才给孩子看。
怎么对待儿童理解和面对死亡的问题,目前在美国的文化中存在两种相冲突的观点: 一种是:父母编织一个保护,不让孩子接触这类信息,就像有些妈妈把电影开头给掐掉。有些父母甚至会跟孩子说,我们爱的人或者爱我们的人不会死。
另一种是:随着信息传播越来越方便,电视、互联的便捷使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很多关于灾难的消息和图片,所以死亡其实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 谈死亡:诚实,也要理解孩子的情感
如果父母没有针对儿童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虽然「科学」地去解释,但是不一定被儿童所接受。
比如,3、4岁的小朋友问妈妈,死了去哪里?妈妈实事求是地说,死了就埋在地下。孩子哭着说,我不要死掉。妈妈不明白她的内心感受,误以为她只是无法接受死亡,就又解释:每个人最终都会死去,这是客观规律,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
3、4岁的小朋友只是觉得死了要被埋在地下,黑黑的很可怕。因此,不顾儿童认知特点而强行「科学」地去解释死亡,并不能被小朋友所理解,而且他们的疑问也无法得到解决。 随着认知水平和情感的发展,儿童在不断构建自己对死亡的理解和应对策略。
可以说,每个孩子理解死亡的道路可能都是不同的,有个体差异、文化差异甚至宗教差异。需要注意的是,没有必要把科学和宗教相对立,而是帮助孩子把科学和宗教两方面的知识
融合起来。只有对儿童进行开放、真诚的讨论,才有助于他们真实地去理解死亡,并且帮助他们在丧失亲人后能够应对悲伤等情感。
父母有时候高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却低估他们自身的整合信息能力,再加上死亡是一个很难解释的问题,所以很多父母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因无法处理孩子的情绪而退却。 一个4岁的孩子问妈妈:「每个人都会死吗?」 妈妈理所当然地说,「是啊,每个人或早或晚都会死。」
孩子大吃一惊,哭着说,「什么?我也会死吗?我不要死啊,妈妈我不要啊!」 妈妈看到孩子哭就慌了,试图很快平息他的情绪,就飞快地说:「如果你不想死,就不会死,好吗?」 孩子满意地走了。
如果妈妈能够做出真实且让孩子容易接受的回答,也许更能帮助孩子平息「我要死」的惊慌。她可以说,「你现在不会死,你还要过好多好多年,长大成人、结婚、像妈妈一样养两个孩子,以后还要当爷爷奶奶呢。」 成长:孩子对死亡的理解会变化
我从自己的两个孩子对死亡的理解发现,他们对死亡的理解每一年都有不同,他们在不断整合对死亡的理解。而且我相信,随着认知能力、生活经历的增多,孩子对死亡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
我的孩子4、5岁的时候,他们觉得人要到100岁才会死去,我也没有纠正他们。他们有时候会说,我要过95年才会死。但是当听老师讲她家的狗死了,或者是有人出车祸去世,他们就会说,很多人100岁才会死,但有些人如果生病或出车祸,就会早一些死去。 他们也曾跟我说,「妈妈,我不要你死,我爱你!」我说,「宝贝,我也爱你!妈妈现在不会死,妈妈要活很多年,然后要看着你长大结婚,等你有了孩子,我就当奶奶了。」大宝自己构建了答案,说,「妈妈,等你和爸爸100岁的时候,我拉住你的手,弟弟拉着爸爸的手,然后我们一起去天堂,和天使在一起。」这个答案不科学,但令我觉得很温暖,因为这是4、5岁孩子自己构建的对死亡的理解。
我的孩子5、6岁的时候,学习了有生命的物体和没有生命的物体的区别,而且学习了生命的不同阶段,他们就能很自然地接受:死去的生物被埋在地下,它们在泥土里逐渐腐烂,却能为植物提供养分并孕育新的生命。这个时候,他们对死亡的理解又进了一步。 我们家去学校的路上有一个公共墓地,美国的墓地和城市不是分开的,经常有人会在那里放鲜花。有时候孩子会问,我就实话实说,人们去世以后被埋葬在这里,他们的亲人和朋友会很想他们,每当想他们的时候,就把鲜花放在他们的墓前。
孩子6、7岁的时候,有时候他们会讨论,等我们的爸爸妈妈去世了,我们要把他们葬在这里,然后在墓碑上写「我最爱的妈妈、爸爸」。
所以,不同年龄的孩子要不同对待,不要把针对十几岁孩子的解释去说给4、5岁的孩子听,因为这样是行不通的。 生命教育:更好地理解死亡
我认为生命教育是死亡教育的一部分,只有理解了生命的可贵、脆弱,才能充实对死亡内涵的理解。
美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孩子在学前班这一年,要做一个生命发展形态的科学项目,孩子们学习不同生物生命发展的进程。另外,几乎每个班级都会养一种动物来配合这个科学项目。
比如大宝的班级养蝴蝶,从毛毛虫养起,直到化蛹成蝶。小宝的班级孵小鸡,观察鸡蛋里的胚胎变化,观察新生的小鸡宝宝,还给每个鸡宝宝起名字。在照顾小鸡宝宝的时候,他们领悟到了生命既是珍贵的又是脆弱的,需要呵护。
1、各种损坏的玩具。如:破汽车、破茶杯等等。 2、新玩具若干;一只小白兔玩具手偶。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刷赞网 https://186dsw.cn/红色蜡笔每人一支。
三、活动过程:
(一)给幼儿提供各种损坏的旧玩具,让幼儿玩一玩知道玩具被损坏了就不能玩。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玩具,请小朋友玩一玩。(幼儿玩损坏的玩具,教师观察幼儿对这些玩具的态度。)
2、提问:刚才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好玩吗?为什么?它是怎么被损坏的?
3、小结:这些玩具有的是小朋友玩时不懂得谦让,互相争抢弄坏的;有的是不轻拿轻放摔坏的。
(二)幼儿玩新玩具,初步萌发爱护玩具的意识。
1、教师:呀!这里还有很多玩具,老师也请你们来玩。(幼儿再次玩新玩具,教师观察幼儿玩玩具时的情况。)
2、提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你喜欢这个玩具吗?为什么?
(三)组织幼儿讨论:怎样玩玩具,玩具不易损坏?知道做个爱护玩具的好孩子。 教师:1、我们应该怎样玩玩具呢?新玩具我们怎么玩?旧玩具我们怎么玩? 2、一个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玩具轮到你玩怎么办? (四)情境表演难过的小白兔,巩固幼儿爱护玩具的行为。 1、教师边操作手偶边讲情节,看完表演后教师提问: 小白兔为什么哭?
小白兔耳朵掉下来,他感到怎样? 你想对小白兔说什么?
(五)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谁是爱护玩具的小朋友,请你给爱护玩具的小朋友送上一面红旗。 (六)幼儿活动:玩玩具。
活动中教师边观察边提醒幼儿爱护玩具,鼓励幼儿做爱护玩具的好孩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