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全册课时练(一课一练)

2024-04-05 来源:钮旅网
 走进神奇

1、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电闪雷鸣 C.雨后彩虹

B.“嫦娥”二号升空 D.大雁南飞

2、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海啸

B.夏天人们喜欢穿浅色的衣服 C.舞台上云雾缭绕 D.电视机多彩的画面

3、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处在宇宙中的什么地方? 4、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

5、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

6、如图所示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塑料绳就会向四周散开,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得越大,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C、D属于自然现象,B是人为制造的现象。 2、【答案】A

【解析】B、C、D属于生活现象,A属于自然现象。

3、【答案】宇宙是由大量的天体组成的,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员,太阳是银河系中数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太阳周围有八大行星绕它运行,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4、【答案】太阳光里包含许多种色光,可以看到的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太阳光先经过地球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大气层中的空气与水蒸气会把太阳光向四面八方分散。波长较短的蓝、靛、紫三种色光容易分散,在地球上的人(白天)看到这些散射光,天空就呈蔚蓝色。而红、橙、黄三种色光波长很长,不容易被散射,能通过较厚的大气层到达地面,所以人在黄昏时能看到红色(或橙黄色)的晚霞。

5、【答案】闪电是云层和云层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因为闪电传播速度是3×108 m/s,而雷声传播速度约340 m/s,所以,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6、【答案】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塑料扎绳,扎绳与手摩擦而使扎绳带上了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故塑料绳会向四周散开,捋的次数越多,塑料绳带的同种电荷量就越多,斥力就越大,故散开得越大。

【解析】塑料绳向四周散开,说明塑料绳带了同种电荷,散开得越大,说明带的电荷量越多。

探索之路

1、早在20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发现了磁现象,并利用发现的规律制成了 ,成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为世界航海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性人员的流动、物流提供了可能。

2、小奇同学买了一瓶矿泉水,正想打开,无意中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当小奇把手指放到矿泉水瓶后面时,发现手指被 了。(选填“放大”或“缩小”)

3、除了课本中列举的几位科学家,你还知道哪位科学家: 。请写出这位科学家的一个主要贡献: 。

4、地球的周围被一层厚厚的大气所包围着,而太空却是一片真空。请问,太阳光 (选填“能”或“不能”)穿过真空。

5、述科学家和其主要贡献连线正确的是( )。 A.哥白尼——万有引力 B.伽利略——量子力学 C.牛顿——运动定律 D.爱因斯坦——浮力定律

6、如图为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日出”和“日落”,请你试着说出这两个文字包含了古人怎样的科学思索?

7、公元前300多年前,古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从高空落下的物体,重的要比轻的下落得快!”以后2000多年,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话都深信不疑。

16世纪末,伽利略对这位学者的话产生了怀疑。有不少人讽刺嘲笑伽利略的无知与轻狂,伽利略便在比萨斜塔上进行了公开实验。他登上斜塔,一只手拿一个10磅(1磅约等于0.4536千克)的铁球,另一手拿一个1磅的铁球,喊了一声:“请各位注意!”随后他两手一松,两球同时落下,“啪”的一声,两球同时着地了。实验的结果使原来迷信亚里士多德的人目瞪口呆!

(1)阅读后你最深的一点感受是什么?

(2)根据你的感受,你认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

参考答案

1、【答案】指南针 2、【答案】放大

3、【答案】袁隆平 杂交水稻(其他合理也可) 4、【答案】能 5、【答案】C

【解析】哥白尼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日心说,伽利略的主要贡献是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达形式的近代科学,牛顿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三大运动定律,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相对论。故选D。

6、【答案】“日出”,字的上部为太阳,光线向上,字的下部为山,好似一轮朝阳从山后升起;“日落”,即疲乏的太阳退到山后了。

7、【答案】(1)凭感觉得出的结论往往是错误的。 (2)勤于思考,积极用实验探索自己不明白的物理问题。

【解析】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仅凭感觉得出的结论往往是错误的,要改正错误,得出正确的科学规律,需要进行艰苦的实验和执着的探索。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_______________、物体间的______和________的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2、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质的,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体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拿磁体吸了一下硬币”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 )

A.论证 B.猜想 C.实验 D.分析 3、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不断地发现并提出问题 B.任何实验资料都要保密,不宜交流 C.制定尽可能详细的实验计划 D.大胆的猜想与假设 4、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科学家们已得出结论就不应该再去怀疑 B.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应提倡交流合作的精神 C.对自己的猜想,应设计好相应的实验来加以验证 D.实验时不但要看实验现象,还应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5、科学家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应该是( )

A.制定实验计划 B.猜想与假设

C.发现并提出问题 D.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6、(多选)众多科学家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知识财富,这些财富是指( ) A.已经得出的物理规律 B.科学的探究方法 C.制定尽可能详细的实验计划 D.大胆的猜想和假设

7、每次实心球项目测试,小明同学的成绩总是不理想。他想影响实心球掷得远近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为此,他以一支玩具手枪为实验器材进行了以下探究:

(1)熟悉手枪结构:玩具手枪的内部结构中有一根弹簧,弹簧压缩的长度可调节。压缩的弹簧伸长时,将子弹射出。

(2)①提出猜想:在相同条件下,子弹的射程可能和枪管与水平面的夹角有关;

②设计实验,记录数据:他把手枪固定在某一高度后,保持子弹从枪口射出时的速度相同,改变枪管与水平面夹角,用同一颗子弹做了五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枪管与水平面的夹角θ 子弹落点到枪口的水平距离s/m

15° 7.5 30° 10.1 45° 10.9 60° 9.2 75° 5.3 ③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子弹的射程跟枪管与水平面的夹角有关,夹角在_______左右时,子弹射程最远。小明由此推想:相同条件下,实心球以这一角度掷出,掷得最远。

④交流和评价:第二天,小明与同桌交流探究成果,同桌认真分析小明的实验数据及其得到的结论后,认为他收集的数据还不够充分,同桌的话启发小明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获得了更准确的结论。小明所做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上述探究后,小明想到影响子弹射程的因素可能还有许多,又提出一个合理的假设.你认为他的假设是:______.小明开始了新的探究…

参考答案

1、【答案】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运动 2、【答案】C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假设问题,设计与分析,实验,检验实验,报告与交流,用磁铁吸一下是一个具体的操作过程,根据叙述可知“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是一个具体的操作实验过程,在提出问题,假设问题,设计与分析,实验,检验实验,报告与交流的基本环节中应属实验的环节。故选C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C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包括提出和发现问题,假设问题,设计与分析,实验,检验实验,报告与交流,第一个环节是提出和发现问题,故选C。

6、【答案】A.B

【解析】在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之路上,科学家不仅总结、建造了知识的宫殿,还总结了有效的探究方法和为真理而奋斗的科学精神。故选A.B

7、【答案】45,在45°附近多测几组数据;子弹射程可能与子弹出口时的速度有关。 【解析】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枪管和水平面的夹角不同时,子弹的射程也不同,当夹角为45°时,射程最远;

为获得更准确的结论,可在45°附近多测几组数据;

新的猜想:子弹射程可能与子弹出口时的速度有关

动与静

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 。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一个选定的 而言的。

2、放暑假了,小明乘座火车外出旅游。列车开动后,小明看到窗外的人群在往后退,这是以 为参照物;若以站台为参照物,则小明是 的。

3、说“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是以 为参照物的。

4、如图1所示的六架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列队飞行。此时,若以战机下面的白云为参照物,战机上的飞行员是 的;若以其中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 的。

图1 图2

5、如图2示,在“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飞船是 的;以地面为参照物,“神舟十号”飞船是 的。 6、图(a)、(b)两图表示游戏“谁在动”中的两个情景.坐在石块上的小孩先用双手蒙住双眼,后放开手,发现编 和 的小朋友作了机械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

7.小明同学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

B、路旁的树木

C、小明同学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只有机器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

C.任何物体如果以自身为参照物,它的速度就是零 D.参照物必须是绝对不动的物体

9.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 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C. 相对于联合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 D.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1.机械运动;参照物2.列车; 运动 3.地面 4.运动; 静止 5.静止; 运动 6.1 3 7.C 8.C 9.B

参考答案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微粒,它的浓度直接影响空气的质量和能见度,其中2.5μm相当于( ) A.2.5×10-2m C.2.5×10-6m

B.2.5×10-3m D.2.5×10-9m

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3.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 ) A.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 B.量程10 m,分度值1 dm C.量程30 cm,分度值1 mm D.量程3 m,分度值1 mm

4.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误差和错误,只要我们认真测量,都可以避免 C.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 D.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不可能避免

5.(2013·贵港中考)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6.图中手表所表示时刻为 时 分 秒。

7.一名粗心的同学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了单位,请你帮他填写上合适的单位: 一名中学生的身高为16.3 ; 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为1.9 ; 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

8.(2014·安徽芜湖期末)201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5元硬币纪念币。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该硬币的直径,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测得硬币的直径是 cm。

9.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们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这个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吗?”阿凡提沉思了一下,然后一本正经地说:“如果桶跟这个池塘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如果桶有池塘的一半大的话,那么就有两桶水;如果这个桶只有池塘的十分之一大,那就有十桶水……”国王听后拍手称道:“你果真聪明!”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阿凡提抓住了可以人为确定桶的大小作为测量标准这一突破点,从而以“狡辩”战胜了国王的刁难。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解析】选C。本题考查长度的单位换算。因为1 m=106μm,故2.5μm=2.5×10-6m。

2.【解析】选A。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尺要紧贴被测物体,不能倾斜,故B错;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故D错;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A中测量方法正确,且已估读,C中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A对,C错。

【方法归纳】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可以归纳为“六会”

(1)会认:正确认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会选:所测物体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且选择合适的分度值。 (3)会放:把刻度尺的刻度线尽可能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 (4)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不得斜视。 (5)会读: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6)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准确值、估计值以及单位。

3.【解析】选D。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的选取。长度测量要求被测量值不许超出量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分度值越小越精确。据生活常识知人的身高一般小于2 m,故选D。

4.【解析】选D。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是不可避免和消除的,只能减小;错误是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只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故D正确。

5.【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用刻度尺测量之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零刻线是否磨损、分度值;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应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此刻度尺的一大格表示1 cm,一小格代表1 mm,物体的左边正对零刻度线,右边正对2.5 cm刻度线,估读其下一位为0,故物体长度为2.50 cm。

答案:1 mm 2.50(2.49~2.51均可)

6.【解析】短粗指针为时针,指示在10处,即为10时;长粗指针为分针,指示在2前面小格处,即为9分;长细指针为秒针,指示在8后第一小格处,即为41秒。 答案:10 9 41

7.【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估测。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 m即16.0 dm,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mm,一本字典的厚度约为4 cm。 答案:dm mm cm

8.【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刻度尺的分度值是两个最小刻度之间的距离,故分度值为1 mm。硬币的起始刻度在1.00 cm处,末端刻度在4.00 cm处,故硬币的直径为4.00 cm-1.00 cm=3.00 cm。 答案:1 3.00

9.【解析】无论要测出什么量,都要先确定一个标准(即确定出单位)。由此可见,在长度、时间等物理量的测量中确定出国际单位是多么重要。 答案: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

快与慢

1.短跑运动员5 s跑了50 m,羚羊奔跑速度是20 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 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汽车、羚羊、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B.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2.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 A.1.2 cm/s C.12 cm/s

B.1.2 m/s D.12 m/s

3.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4.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 )

5.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6.2013年12月14日晚9点10分,“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成功。探测器从距月面15 km处实施动力下降,相对速度将从1.7 km/s逐渐减为0,持续时间约

12 min。探测器在动力下降阶段相对月球的平均速度是 m/s= km/h。

7.如图所示,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可以采用相同 比较 的方法。

8.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的部分内容。求:

TAXI 车费发票 车号码 沪A-8888 日期 2014-3-28 上车 10:00 下车 10:10 单价 2.40元 里程 6.0km 金额 18.00元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多少?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为多少?

(3)若出租车以此速度匀速行驶半小时,则所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9.一辆汽车在公路上从甲地开往乙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6km/h,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54km/h,则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解析】选C。运动员的速度v==

=10 m/s,汽车的速度v=54 km/h=(

)m/s=

15 m/s,故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选C。

2.【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速度的估计。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 m/s。A和C项速度太小;D项速度

太大,人的步行速度达不到。故选B。

3.【解析】选C。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沿直线运动,且速度不变,从图像中可以看出A、B、D的速度是改变的,而C的速度是不变的。故选C。

4.【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也保持不变的一种运动形式。A图中在相等时间间隔里,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她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B图中人在相等的时间里,运动的路程相等,间隔的距离相等,所以人可能做匀速运动,故B正确。C图从左向右,在相等的时间里,人与人的间隔越来越大,人可能做加速运动,故C错误。D图从左向右,在相等的时间里,人与人的间隔越来越小,人可能做减速运动,故D错误。

5.【解析】选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速度的大小可以由公式v=求出,但与路程和时间无关。由于速度是定值,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选C。 6.【解析】t=12 min=720 s,s=15 km=15 000 m; v==

=20.83 m/s=75 km/h

答案:20.83 75

7.【解析】本题考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我们通常有两种方法比较:一是相同路程比较时间;二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图中是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跑在前面来判断谁跑得快。故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 答案:时间 路程 8.【解析】(1)t=10min (2)s=6000m, t=10min=600s v==

=10 m/s

(3)s1=vt1=10m/s×1800s=18000m 答案:(1)10min (2)10m/s (3)18000m 9.【解析】

汽车在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1=

=

汽车在后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2==,

总时间:t=t1+t2=+=

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km/h=43.2km/h。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填空题

1、观察如右图的停表,每一小格代表______s,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s。

2、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右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h;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h48min,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______min,在A、B之间的平均速

度是_________km/h。 3、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 min行驶了1200 m,然后又用0.5 h行驶了8 km,最后用5 min行驶1000 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中途8 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 二、选择题

( )4、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做深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 )5、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1.5m/s B.2m/s C.1m/s D.2.5m/s

( )6、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5m/s B.10m/s C.15m/s D.20m/s

( )7、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 B.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D.兔子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 三、实验、探究题

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_______cm, tBC=_______s,VAC=__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

均速度VAC偏_______。(填“大”或“小”) (5)通过计算可知:Vac________Vbc。(填“大于”、 “小于” 或“等于”) 四、计算题

9、火车钢轨每根25m,若在45s内听到车轮和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30次,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注:计时开始为第一次)

一、填空题 1、0.1s 71.2s 2、48 100

3、4 4.4 4.25 二、选择题 4、B 5、C 6、A 7、A

三、实验、探究题 8、(1)v=s/t (2)小

(3)5.00 1 (4)大 (5)小于 四、计算题 9、16.1m/s

0.033 参考答案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下列是小明列举的实验与事例,其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吹响笛子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

C.人们先听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笔,把钟敲响后,将纸从笔尖拖过,在纸上被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2.一个小孩吹气球,由于用力过猛,“啪”的一声气球吹破了,这响声是由于( ) A.球皮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

C.吹气时球内气体振动发生的响声 D.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3.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 A.手指 B.弦柱 C.空气 D.琴弦

4.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多次敲击声,听到敲击声次数是() A.2次 B.3次 C.4次 D.无数次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生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生物体都在振动

6.《黄河大合唱》中有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它们的声源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

7.哈尔滨的端午节赛龙舟时,龙舟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______ 产生的;鼓声通过 ______ 传到观众处。

8.根据以下数据,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至少写两条。你获得的信息: ① ______ ② ______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1) 空气(15℃) 空气(25℃) 软木 煤油(25℃) 蒸馏水(25℃) 340 346 500 1324 1497 海水(25℃) 铜(棒) 大理石 铅(棒) 铁(棒) 9.人而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约为0.1秒,由此可见,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人距 离障碍物至少多远?

1531 3750 3810 5000 5200 答案

1. D 2. D 3. D 4. B 5. D

6. 空气;马的声带;黄河水 7. 振动;空气

8.①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有关,介质不同,声速不同;②介质的温度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 9. 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如果小于0.1s,原声和回声混合在一起,人耳不能分开。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特性有三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频率指_________,描述物体振动的_________,频率的单位为_________。频率决定着 _________高低。

3.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重地敲一下,两次敲击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三项均未改变

4.“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 ) A. .音调高低 B. .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 .以上均有可能

5.铁路工人检查车轮时,常常轻轻敲打车轮,通过声音判断车轮有无损伤,这是根据( ) A. .音调 B.响度 C. .音色 D. .声音是否刺耳

6.听音乐时,要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 ) A. .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 C. .声音的音色 D. .声音的节奏

7.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其原理是( ) A. .减少声音分散,增强响度 B. .改变音色 C. .提高音调 D. .增大发声体的振幅

8.从环保角度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 A.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

B.上物理课时,听到隔壁教室音乐课传来的歌声

C.夜深了,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

D.吸引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9.在使用二胡之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定弦”,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响度、音色都改变

10.如果你在卧室里睡觉时,家人仍在客厅看电视,电视的声音打扰了你的休息,请你提出两种减小噪声干扰的具体方法。

(1) ; (2) 。

参考答案

1.音调 响度 音色

2.每秒振动的次数 快慢 赫兹(Hz) 音调 3.B 4. B 5. C 6. C 7 . A 8. D

9. A

10. (1)把电视声音调小 (2)关紧卧室门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1.下面事例中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①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②声呐捕鱼; ③超声波碎石; ④B超探病;

⑤用超声波来清洗眼镜片; ⑥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

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③④⑤⑥ 2.下列声现象中,可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 )

A.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 倒车雷

达 C. 超声波清洗机 D. B超诊疗

3.以下实例中可以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清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B.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

C.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与悬崖的距离 D.利用超声波可以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4.下列不属于利用声获得信息是( )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可发现松螺栓 B.雷达可以探测敌机 C.利用声呐探测海底

D.外科医生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5.为了安全,有些轿车装有倒车雷达(如图所示),当轿车倒车时,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在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

尾部断车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选填“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回声”、“超声波”)大量的物理知识。

6.近几年各国空难频发,在飞机失事搜寻的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波测位仪(如图所示),请问: (1)超声波测位仪是利用超声波 ______ 的性质来工作的; (2)若海的深度是7500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要经过多少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7.某一汽车停在在离山崖255m远的地方鸣笛,问它鸣笛后多长时间能听到回声?(若当时温度是15摄氏度,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

则需定位

答案与解析

1.B 2.C 3. A 4.BD

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回声;超声波。

6.6.(1)频率高和穿透力强;(2)需要经过10s才能接收到信号。 7.(1)超声波具有频率高、穿透力强的特点;

8.(2)已知海的深度,可求得超声波传播的距离,然后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测位仪从海面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声信号需要的时间。

9.7. 先根据速度公式v=算出鸣笛声传到山崖的时间,就会算出鸣笛后能听到回声的时间。

光的反射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平面镜可以成像,也可以控制光的传播路径 2. 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B、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C、光线是看不见的,人们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光线,用到理想模型法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

3.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上的E点.若要使反射光射到墙上的F点,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平面镜不动,入射点不变,减小入射角 B、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定距离 C、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逆时针转动适当角度 D、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顺时针转动适当角 4. 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铅笔在水杯处“折断” B、放大镜把字放大 C、夕阳在水中的倒影 D、人在阳光下的影子 5.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是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6. 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竖直向上移动 B、竖直向下移动 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 二、非选择题

1. 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诗句中的三个人,除他自己外,另外的两个人,一个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影子,另一个是由酒面___________形成的像.

2. 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斜射到一块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_____________,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_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 请你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S发出的经镜面反射且过P点的光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C 3. D 4. C 5. AD 6. B 二、非选择题 1. 直线传播 反射 2. 60° 变小 3. 如图所示:

平面镜成像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

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人向平面镜靠近0.2m,像将远离平面镜0.2m

2、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l0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

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薄的茶色玻璃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 _____________;物体向平面镜移动,物体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将________.

4、探

5、芳站在穿衣镜前2m处,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若小芳向镜面前进1m,则她成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不变”)。

6、教学楼的走廊里挂着一块平面镜,当同学们走进镜子时,他们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有时阳光射进来,有的同学看到镜子很“刺眼”,这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镜面发生了 .

7、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是因为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小明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甲,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乙.对这两只蜡烛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______(填“甲”或“乙”)的一侧观察.

(4)如果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乙,都不能使它与蜡烛甲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甲的两个像.形成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8、(1)发光点S位于平面镜MN前,S′是发光点S的像,试作出从S发出的任意光线SO的反射光线

参考答案

1、B 2、D

3.D

4、确定像的位置 变小 5、4m 不变

6、 解:(1)同学们在平面镜中成虚像,虚像大小和该同学大小相等,所以当同学们走进平面镜时,他们在镜中像的大小不变.(2)阳光射向平面镜,阳光经平面镜之后,平行射出,正好反射到有的同学的眼睛上,所以就得很刺眼,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 故答案为:不变;镜面反射.

7.(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高度、粗细相同 (3)甲 (4)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5)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 换较薄的玻璃板

8、如答图所示

【解析】连接S′O,并延长就得出反射光线,画上箭头,如答图所示。

光的折射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

1、我市罗城县怀群镇剑江两岸的山水可与桂林山水相媲美,游客撑着竹排在剑江中游玩时看到的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水中的“白云” B. 水中游动的鱼

C.两岸青山在水中的倒影 D.岸边的游客在“树荫”下乘凉 2、下列成语中,属于描述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坐井观天 B.形影相依 C.海市蜃楼 D.波光粼粼 3、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水中树影 C. 日食月食 D. 海市蜃楼

4、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 ) A.变浅的虚像 B.变浅的实像 C.变深的虚像 D.变深的实像

5、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对于这一有趣现象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云和鱼都是虚像 B 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 云和鱼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云和鱼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6、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 )

7、如图所示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与液面的夹角为30°,且反射光与折射光相互垂直,则反射角是 ,折射角是 。

8、射击瞄准时应做到“三点一线”,是运用了光的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9、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

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下图,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人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人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 (1)小明的推测是 。

(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 ,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 。

10、一束光线斜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A 6、B

7、60°、30° 8、直线传播 折射

9、(1)折射光线消失 (2)光斑消失 (3)不会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水中时,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

10、解:图中法线已给出,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再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光的色散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

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有时不等于入射角 B.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D.“背日喷乎水,成霓虹之状”,这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

2.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3.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4.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 现象.我国是世界上电视用户最多的国家,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 (选填“红外线”、“紫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5.如图是色光的三原色示意图。图中区域1应标 色。区域2应标 色。

6.(5分)在“探究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实验中,分别用红、绿、蓝三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纸蒙在能发出白光的三个手电筒上,然后开亮手电筒让白光透过玻璃纸分别射到不同颜色的布料上.下表是记录的实验现象:

自然状态下 的布料颜色 白光透过红色玻璃纸后的光射在布料白光透过绿色玻璃纸后的光射在布料白光透过蓝色玻璃纸后的光射在布料上,看到的布料颜色 上,看到的布料颜色 上,看到的布料颜色 白色 红色 绿色 蓝色 黑色 红 红 黑 黑 黑 绿 黑 绿 黑 黑 蓝 黑 黑 蓝 黑 分析以上信息,请你回答如下问题: (1)白光由多种色光组成,白光射在有色玻璃纸上,玻璃纸将会把与它的颜色不同的色光_______ (选填“通过”或“吸收”).若隔着红色玻璃纸看一束黄光,看到的是_______色.

(2)人眼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在物体表面发生_______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而造成的.一束黄光射在红色不透明物体上,看到的物体颜色是_____色. (3)黑色物体能_______ (选填“吸收”或“反射”)各种色光.

参考答案

1. D 2.D 3.B 4. 色散;绿;红外线 5. 蓝;白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一、填空题

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________;(2)当f2、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15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将蜡烛向透镜移近7cm后,在光屏______(填“能”或“不能”)成像。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物距为20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为25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当物距为5cm时,成像情况是_______________,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

4、如图是小阳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AB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CD、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DF处装入凸透镜。当手电筒先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_______位置,射出平行光线;在此基础上,作幻灯机使用时,在AB处插入幻灯片,接下来应把套筒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到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 二、选择题

( )5、某凸透镜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cm的地方,所成的像 A.一定是实像 B.一定是虚像 C.一定是放大的像 D.一定是缩小的像

( )6、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的记录:当物距u1=30厘米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厘米,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u3=10厘米,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由此可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是

A.大于20厘米 B.大于15厘米,小于20厘米 C.小于10厘米 D.大于10厘米,小于15厘米

( )7、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 )8、校园里安装的摄像头,其成像原理与下面哪个仪器相同 A.照相机 B. 投影仪 C.放大镜 D.平面镜

( )9、小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着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在光屏上应

A.成倒立缩小的像 B.成倒立放大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

( )10、某同学经过一节课的凸透镜实验探究,写出了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她的记录中不正确的是

A.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 B.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 三、实验、探究题

11、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

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处时,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蜡烛,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位置跟烛焰中心的位置大致在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点燃蜡烛应在调整高度之________(“前”或“后”)。 实验时间过长时,蜡烛将会消耗,如果不随时调整高度,光屏上的像将会向_____(“上”或“下”)移动。 (2)重新调整后,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移到____________cm的刻度范围内,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3)当把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规律相同的是_________。 (4)此时,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则光屏上_______成完整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 )。 (5)当移到43cm处时,应该是从________这一侧透过透镜看到在________这一侧所成的放大的像(都是选填“光屏”或“蜡烛”)。

(6)小明将自己的近视跟镜放在凸透镜前,若想得到清晰的像,应向_______移动光屏(填 “左”或“右”)。

(7)如果无论光屏怎样移动,光屏都收不到像,原因可能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照相机 (2)投影仪 (3)放大镜 (4)实像和虚 (5)放大和缩小的实 (6)减小、变小

2、放大;不能

3、缩小 正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4、 焦点 右 倒立 二、选择题

5、解:凸透镜的焦距f=10cm,物体离焦点5cm,物距有两种可能: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上述条件可知选项A、B、D都不正确. 故选C.

6、由题可知:u1>2f,即30厘米>2f①;f三、实验、探究题 11、(1)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前 上 (2)60cm~70

(3)倒立 放大 投影仪 (4)能

(5)光屏 蜡烛 (6)右

(7)①烛焰、凸透镜、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在焦点处③蜡烛在1倍焦距之内

神奇的眼睛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

1、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 C.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凸透镜

D.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2、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摸镜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3、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远离透镜 B.靠近透镜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4、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光学仪器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幻灯机 C.照相机 D.近视眼镜

5、在某些重要会议入场时,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5 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 m 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 m 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2 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2 m 6、如图所示为小明用透镜观察字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字与透镜的距离小于透镜的焦距 B. 此透镜只能成虚像

C. 此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 D. 此透镜可以用来做照相机的镜头

7、生物课上,同学们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调节反光镜将洋葱表皮细胞照亮,是利用光的 现象;能够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清晰的像,是利用光的 现象,洋葱表皮细胞通过物镜成 像,此像通过目镜又成 像.(后两空填“虚”或“实”)

8、利用激光的平行度好,将激光束射入光盘,激光经过____(填“反射”或“折射”)后被光学装置接收,处理后就可以还原成声音和图像。激光还有一个特点是亮度高,如果激光照射到人眼,由于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激光经过眼球______(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会严重灼伤视网膜,造成永久性伤害。

9、小明用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移动眼镜,在纸上会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老花镜是 (凸/凹)透镜.小明发现老花镜可以使稍远处的窗户在光屏上成 (正立/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10、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10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_______,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_____。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____________图。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_______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光有__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

参考答案

1、D 2、 AC 3、B 4、C 5、C 6、AD. 7、反射;折射;实;虚. 8、反射;凸透镜;会聚 9、凸 倒立 照相机 10.

质量

一、单选题

1、将2.5t换算成以千克为单位的正确换算式为( ) A、2.5 t=2.5 t×1 000 kg=2 500 kg B、2.5 t=2.5×1000=2 500 kg C、2.5 t=2.5 t×1 000=2 500 kg D、2.5 t=2.5×1 000 kg=2 500 kg

2、一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将它轧成薄铁片 C、将它切掉一个角

D、将它从地球运到月球 3、(2017•哈尔滨)在实验室,用天平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力

4、一个物体质量大小决定于( ) A、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B、物体的形状

C、物体的空间位置 D、物体的状态

5、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小明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只将20g的砝码放在天平右盘后,发现指针略偏于分度盘左侧,这时他应该( ) A、向右调平衡螺母 B、向右调游码

C、继续向天平右盘中加入10g的砝码 D、直接记录结果为20g 6、(2017•衡阳)下列有关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称量前,应调节平衡螺母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B、称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 C、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

D、称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左盘加砝砝

7、某同学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用了10g,5g和1g砝码各一个,游码放在0.1g处横梁正好平衡;结果发现原来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砝码被放在左边,而物体被放在了右边,该同学打算从头再做一遍,另一个同学说,这样也可以,那么另一位同学所讲的正确读数为( ) A、16.1g B、15.9g C、16.9g D、15.1g

二、填空题

8、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________kg=________g=________mg. 9、(2017•贵港)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使用前,将________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

刻度线上;取砝码时,必须用________夹取. 10、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填“左”或“右”),使天平平衡.测物体质量时,天平右盘内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物

体的质量是________ g.

三、解答题

11、以下是“用天平测水的质量”的实验步骤,合理的步骤顺序为 。 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B.调节横梁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位置使天平再次平衡 D.将空杯放在左盘里

E.右盘中砝码总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之和就是烧杯的质量 F.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

G.把烧杯中装水后放在天平左盘中,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H.烧杯与水的总质量与烧杯质量之差就是烧杯中水的质量。

四、综合题

12用天平测物体质量:

(1)调节天平平衡时,将天平放在________ 上,再将________ 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发现天平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图乙中被测物体的质量是 ________ g.

答案

一、1、D 2、C 3、A 4、A 5、B 6、B 7、B

二、8、千克;kg;t;g;mg;103;106;109 9、游码;镊子 10、右;46.2

三、11、AFBDCEGH 四、12、(1)水平台;游码;左 (2)27.8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 C称量时右盘应该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左盘放置砝码 D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表明横梁已平衡

2、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小明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A.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横梁重新水平平衡 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3、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中不必要的是( )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点上 C.称量时左盘应放置等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D.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4、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砝码放在天平的________盘.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5、小明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1)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则可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天平调节水平平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华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华所说的两个错误是: ① ; ② .

(3)小明虚心地听取了小华的建议,重新进行操作.在称量过程中,又出现了如图17甲所示的情况,他应该 ;

(4)天平再次调到水平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那么小明称量物体的质量是 g.

参考答案

1、C 2、A 3、解:

A、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应该将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或操作台上.此选项有必要; B、调节天平之前,首先要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点上,再根据指针的偏转情况调节平衡螺母.此选项有必要;

C、测量物体质量时要“左物右码”.此选项有必要;

D、判断天平是否平衡,既可以看指针是否在完全静止时指向分度盘标尺的正中间,也可以观察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线左右摆动的幅度是否相等.此选项不必要.

故选D. 4、右;32.2.

5.(1)右 (2)①物体应放在左盘内,砝码应放在右盘内(3)向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向右调游码 (4)47.4g

②不应该用手拿砝码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2、两个实心物体a、b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密度是b的密度的2倍 B.b的密度是a的密度的2倍

C.a的密度是0.5×103kg/m3 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3、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是( )

A. B. C. D.

4、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35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00g(ρ水=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则该瓶的容积是( )

A.350cm3 B. 300cm3 C. 250cm3 D. 150cm3

5、下表是部分物质的密度,小刚由此提出了对密度一些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 固态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态物质的密度大 B.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C. 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质量大

D. 密度跟物质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 (kg/m3) 水 水银 酒精 煤油 二、填空题 6、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铅笔芯,用去三分之一后,其质量 ,密度 。(以上两空均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7、小刚在实验室测量某液体的密度。他先将该液体倒入量筒中,该液体的体积如图甲所示,接着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然后他将量筒中的液体全部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11乙所示,则烧杯和该液体的总质量为 g。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出该液体的密度为 kg/m3。

1.0×103 13.6×103 0.8×103 0.8×103 冰 干松木 铜 铝 0.9×103 0.4×103 8.9×103 2.7×103

三、实验,探究题

8、某同学对一蜡块的密度进行测量.

(1)用天平称量蜡块质量的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的错误是:① ;② . (2)纠正错误后,整个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A.用天平称量蜡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蜡块的质量是 g.

B.用细铁丝扎在蜡块上,使蜡块浸没在装有水的量筒中,如图3所示,铁丝的体积忽略不计,则蜡块的体积为 cm3.

C.经过计算,该蜡块的密度为 kg/m3.

D.假设在步骤B中,此同学用力稍大了一些,将蜡块压到了量筒底部(铁丝的体积仍然忽略不计).这样 (会/不会)影响蜡块体积的测量.

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C

6、减小;不变 7. 63;1.1×10

8.(1)①用手直接取放砝码;②游码位置没有调“0”;(2)32;40;0.8×103;不会.

3密度知识的应用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寒的冬天,在一个玻璃瓶里注满水并拧紧瓶盖。晚上把它放到室外,第二天早上发现瓶里的水结成了冰,而瓶子破裂了。瓶子破裂的原因是 。制造航天飞行器时,应选用密度 的材料。

2、分别装有相同质量的水、盐水、酒精的三个相同容器,液面高低如图所示。已知ρ盐水<ρ水<ρ酒精,则甲液体是____________,乙液体是___________,丙液体是___________.

3、野战部队携带的压缩

饼干与普通饼干相比,好处在于质量相等的情

况下,它的密度 ,体积 .(选填“较大”或“较小”)

4、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杯共同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求出:(1)量杯的质量是______g; (2)该液体的密度是 kg /m。

5、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10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 (填“甲”或“乙”), 甲的密度是 g/cm3。 二、选择题

6、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不需要的是( ) A.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1 B.用天平测量量筒的质量m2

C.在量筒内倒人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D.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量筒中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7、根据图中测量一块矿石密度的信息,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矿石的质量是27.4 g B.矿石的体积是40 cm3

C.矿石的密度是2.5 g/cm3 D.矿石浸没水中后所受的浮力是0.1 N

8、小梦参加了5月份的实验操作考试。下表中记录的是小梦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密度(注:经查密度表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5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考生 小石块的密度 小梦 2.45 小满 2.52 李明 2.56 张扬 2.60 A.四位考生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50B.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 C.只有张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三、计算题

9、一个质量为0.25 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往该玻璃瓶盛满酒精,用天平称得其质量是多少?(酒精的密度是0.8×103 kg/m3)。

10、在一次测量小石子固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在瓶中装满水,称其质量为80g,将10g小石子放入水中,水溢出后把瓶的外部擦干,称其质量为86g,试求小石子的密度。

参考答案

7、D 8、D 三、计算题

9、

mρ酒V酒=0.8×103 kg/m3×1.25×10-3 m3=1kg m总=1kg+0.25kg=1.25kg

10、溢出水的质量:m水=80g+I0g一86g=4g

溢出水的体积

石子的体积

酒=

石子的密度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从井中用绳提上一桶水时,手感到向下的拉力,这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水 C.水和桶 D.绳子

2、下列情境中,物体的运动状体不发生改变的是( ) A.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 B.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理书 C.空中减速下落的降落伞 D.正在进站的火车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4、如图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对弓弦的拉力 B. 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C.斧头对木柴的力 D. 小球受到的重力 二、填空题

5、力的作用效果是使受力物体发生_________或__________.

6、小亮参加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7、在如图所示的一些与物理相关的生活现象中,图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图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图 主要表示物体具有惯性.[均选填“(a)”、“(b)”或“(c)”]

参考答案

1、D 2、B 3、B 4、D 二、填空题

5、形变;运动状态改变 6、相互的;运动状态 7、(a) (b) (c)

怎样描述力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2、如图所示,在开门的时候,用手推在A处比推在B处省力,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在将门推开的过程中,表示力能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

二、选择题

3、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与受力面积有关

4、 “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本义是某人要去南方办事,却赶着马车往北方跑,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它说明了( )

A.力的大小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B.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C.力的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D.以上三个方面均有

5、以下四个物理量的单位,属于力的单位是( )

A. 瓦特(W) B. 焦耳(J) C. 欧姆(Ω) D. 牛顿(N) 6、下列力中,最接近1牛顿的是( )

A.运动员举起杠铃的力 B.拿起两个鸡蛋的力 C.人扛起一袋大米的力 D.一只蚂蚁对地的压力 7、要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

A.必须同时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B.力的三要素中, 只要有一个改变就可以 C.力的三要素至少改变其中的两个 D.无法确定 三、作图题

8、请在图中画出细线对小球的拉力F.

参考答案

1、大小;方向;作用点 2、作用点;运动状态 3、C 4、B 5、D 6、B 7、B

8、解:过细线与小球的接触点作竖直向上的拉力,如图所示: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描述正确的是( )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 弹簧对手的拉力 C.墙对弹簧的拉力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2、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校零 B.弹簧测力计只能竖直使用

C.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不能超过其量程

D.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应使弹簧伸长的方向与拉力的方向一致 3、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0N B.2N C.4N D.8N

4、关于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月球上,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力的大小 B.弹簧测力计上的字母“N”用来表示它的型号 C.测量时,要尽量让弹簧与外壳间没有摩擦

各加4N( )

D.使用时,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 5、在物理实验室中,测量力的仪器或工具是( ) A.弹簧秤 B.天平 C.量筒 D.压强计 二、填空题

6、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N,它的读数是 N.

7、 如图甲所示,木板上压的重物越重,木板弯曲程度越 ;如图乙所示,拉弹簧的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 .比较两个实验,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

8、某一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指在0.3N的刻度上,某同学没有校零,就用该弹簧测力计测一个4N的力,测得的结果是 N.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C 4、C 5、A 二、填空题 6、0~5;3.6 7、 大 长 8、4.3

来自地球的力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重力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的作用 B.重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C.重力的作用点可能不在物体上 D.质量与重力成正比

2、如图所示是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几何中心必然与重心重合 B.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C. 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 D.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4、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是( )

5、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 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 C.物体将失去质量; 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面.

6、如图,为水平仪放置于某桌面上时的情形,则该桌面:( ) A.右面高,左面低; B.左面高,右面低; C.左右相平,前高后低; D.左右相平,前低后高.

二、填空题

7、由于受到 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重力,质量为5kg的物体受的重力是 N. 8、建筑工人利用悬挂重物的细线来确定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 。 三、实验,探究题

9、某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第一组: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他们用橡皮泥作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被测物体 橡皮泥 形 状 正方体 球 体 锥 体 重力/N 4.8 4.2 3.6 分析实验数据,该组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他们的结论正确吗? ,理由是 .

第二组:研究小组找来了三个质量成倍数关系的木块甲、铁块乙和橡皮泥丙.该研究小组要验证的是: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 的关系.实验过程中,除了弹簧测力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四、计算题

10、探测月壤力学性质是月球车登月的科研任务之一.月球上某月壤样品的体积为90cm3,测得其密度为0.8g/cm3.已知物体在月球上受到月球吸引力的大小是其在地面受到重力的,求: (1)该月壤样品的质量;

(2)该月壤样品受到月球的吸引力,G取10N/kg.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D 4、B C 5、B

二、填空题 7、地球;49

8、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三、实验,探究题

9、第一组:不正确;当形状改变时,没有控制其它物理量保持不变; 第二组:质量;天平. 四、计算题

10、 解:(1)由ρ=可得,该月壤样品的质量:m=ρV=0.8g/cm3×90cm3=72g=0.072kg; (2)该月壤样品受到月球的吸引力:G月=G地=mg=×0.072kg×10N/kg=0.12N. 答:(1)该月壤样品的质量为72g; (2)该月壤样品受到月球的吸引力为0.12N.

科学探究:摩擦力

一、选择题

1.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下列各种生物的特征中,有利于减小摩擦的是( )

A.泥鳅湿滑的体表 B.人手指上的指纹 C.鸭趾间的蹼 D.猫足上的肉垫

2.在研究摩擦力时,小明同学用一块各侧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木块,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三次示数F1、F2、F3的大小关系为 ( )

A.F1= F2>F3 B.F1>F2>F3 C.F2>F1>F3

D.F13.假如一切物体间的摩擦力突然消失,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四位同学对此做了下列猜想。其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车无法开动 B.我们将无法用笔写字

C.沿铁轨方向的风可以把火车吹动 D.马会很容易地拉车前进

4.小明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提出了如下四个猜想。根据你对本实验的探究,发现其中与实验结论不相符合的是( ) A.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B.把滑动变为滚动,摩擦力变小

C.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D.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上压力的大小有关 二、填空题

5.劣质橡皮质硬,擦字时打滑,字擦不干净,这是由于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_______的缘故.小

星用橡皮轻轻擦字没擦干净,然后它稍加用力就擦干净了,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方式来增大橡皮与纸间摩擦的.

6.如图所示,我是一支铅笔,我和圆珠笔是好朋友,都爱在纸上“玩”,不同的是,我在纸上“滑”,他在纸上“滚”,我与纸面间的摩擦为 摩擦,他与纸面间的摩擦为 摩擦。

7.滑冰时,冰面在冰刀的压力下稍有融化,这是用 的方法 (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的。

8.如图所示,人在一般情况下步行前进时,若鞋底与地面没有打滑,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向 (选填“前”或“后”)。仔细观察发现鞋底的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采用______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 三、实验探究题

9.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用弹簧测力计 (选填“必须“或“不必“)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 (选填“甲”、“乙”“丙”或“丁”). (3)比较甲、乙实验,初步可得出的结论是 . (4)比较乙、丙实验,初步可得出的结论是 .

(5)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如果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接下来丁中的实验操作是 .

(6)小明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戊所示,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改进的实验中,小明__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参考答案

1. A 2. A 3. D 4. C

5.小 增大压力 6.滑动 滚动

7.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分开 减小 8.前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9.(1)必须 (2)丁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大有关

(5)错误 把切去物体A的另一半放在A物体上面,重做试验 (6)不一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