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九册教材分析剖析

2023-06-30 来源:钮旅网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九册教材分析

一、教科书的编写根据: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九册根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

二、教科书编写目的:

是配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验证性实施,进行课程、教材、教学的研究与改革、提供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实验教材。

三、教科书的指导思想:

(一)是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二)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 以人的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以便

学生自主选择,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四) 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多元的文化,突出现代意识和中国特色。

四、课程性质与价值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指培养和树立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完美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美术课的基本任务是为人的审美教育打下初步教育,它应渗透在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之中。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五、(5~6年级)为小学美术学习的第三阶段

本阶段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目标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2.学习活动建议

尝试不同的造型表现方法,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描绘事物,表达思想与情感。

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以及简单的绘画构图和透视知识。

尝试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

运用泥、纸、泡沫塑料等多种媒材,创作动物、人物和景物等立体造型作品。

学习漫画、动画的表现方法,并进行创作练习。

运用计算机、照相机等进行造型表现活动。

3.评价要点

尝试多种表现方法,有意识地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了解基本的构图知识,合理地安排画面。

在绘画作品中表现物体的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

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适合的主题。

根据不同媒材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创作意图,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创作若干件美术作品。

用语言或文字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目标

从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与物品,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

2.学习活动建议

学习设计的形式原理,观察、分析设计作品的造型、色彩、结构、尺度、材质、肌理与功能的关系。

从日常用品中发现问题,尝试用自己的设计加以改进,并做简单说明。

选用各种材料进行工艺制作的练习。

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的知识,为学校的运动会、文娱活动、节庆以及社区或村庄进行设计。

学习民族传统纹样,用单独纹样进行设计练习。

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练习。

学习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标志、招贴、请柬、相册等设计。

3.评价要点

理解设计的形态与功能关系以及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有意识地运用形式原理进行设计和制作。

在设计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创意。

知道单独纹样的设计方法和应用。

利用材料的特性进行简单的加工制作。

运用设计知识,评述自己和同学的设计作品。

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目标

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学习活动建议

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画家。

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雕塑艺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雕塑家。

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建筑艺术作品。

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国工艺美术作品。

尝试以查阅或搜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中外著名美术家及代表作品。

运用常用的美术术语,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3.评价要点

积极参与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了解中外美术作品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

运用简单的美术术语,通过口头描述或写作等多种方式,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利用互联网、辞书或美术专业书籍等查阅美术方面的资料。

能说出至少6位重要美术家(中外各3位)及其代表作品。

二、实施美术新课程教科的体会

教材就像一面镜子,美术新课程理论在教材上得到充分、直接的反映,教师作为教材的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在实践着美术新课程的理论,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积累经验,而第一线教师的这种教学经验不仅为美术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实践的依据,还为深化探明了方向。

(一)我遇到的问题:

1、学生课前探究和课后探究不具实效性,学生搜集资料不能体现全员参与。

2、重视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忽略了学生双基与创造力的关系。学生绘画课时所占比例偏少, 各画种技法又分散在各册当中,学生很难掌握技法。

3、学具准备杂,对于能力弱的学生和家庭困难生来说更难,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

4、在没有多媒体的条件下,如何传达视觉形象。

5、每课教学目标变高,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当堂完成作业,完成活动。

(二)我是这样解决问题的

1、推进新课改的同时不忘加强学生基本功的培养。我们学校的美术学科特色是线描写生,在每学期末,书本内容上完以后,我们就会补充校本课程线描写生,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如05、06年我们举行了全校行的“蔬香果美写生大赛”和“玩具总动员写生大赛” 。

2、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记下课堂闪光之处或失败之处,不断促进自己的教学。两周前我上了节校内教研课,也是《生活中的透视现象》,虽然我的宝贝正在住院,但我还是在三天后在博客中《盘点我的教研课》。很凑巧,我和晓燕上了节同课异构,今天我学到了很多。不同的是我的和晓燕的上课语境不一样,今天的是优质观摩课,而我是想在“家常客”的定义下,解决自己平时在课堂上遇到的几个问题:1、没有多媒体,如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生动化。2、如何解决讲练矛盾,实现精讲少讲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作业。为了达到自己的要求,我采用了一下教学手段:

一、 激趣当先,提出任务。上课伊始,设置动手游戏:不改变手形状的情况下,如何让手看起来大小不一。班里马上兴奋起来,每位学生都伸出双手进行实验,争相上台演示。最后大家总结两只手离眼睛的距离不一样看起来大小会变化,离眼睛近的看起来大,离眼睛远的看起来小,而且越远越小,这时我指出这种变化用绘画法则称为透视现象,从

而引出课题,提出研究任务。

二、研究资料,理解透视。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看到的透视现象,并从课前收集到的各种风景图片中找找有哪些透视现象,因为课前每位学生都收集了很充足的资料,所以大家争着汇报:近处的楼房高远处的楼房矮;坐在飞驰的车上看两边的树会越变越小;远处路灯粗远处路灯细;近处船为后面的创作作好铺垫。

三、拼图操作,深入理解。记得七年前的一次美术老师专业知识考试中,有一道题要求表现道路两旁树的透视现象,听评卷的郑涧中老师说,很多老师画的树只有高矮、粗细透视,而忽视了间距透视。看来间距透视是最易让人忽略的,我如何能用很短的时间生动的让学生掌握这一难点呢?设置操作环节,让学生用大小不一的树和旅游车拼贴一幅《国庆出游图》,我特意请了两位平时接受较慢的同学,结果一完成,就有同学就叫起来:“贴错了,贴错 了,树的间距不是一样!”,在全班同学的指点下,我重新调整了树的间距,这样学生记忆深刻,为后面的创作减少了最易犯的透视错误的机会。

四、借助资料,大胆表现。课前向每个班级提出要收集风景图片的要求,其他班级不见踪影,惟独上教研课的4班,人人准备,有的还收集了好几张。这些小小的图片不但为学生提供大量生活实例,弥补了无多媒体的遗憾,更为学生创作提供了素材,从画面看这次作业远远优于其他班级作业,听课老师也说作业又快又好。

上下来除了个别环节,自我感觉基本达到课前自己的预想,

3、注重细节管理,课堂常规训练常抓不懈。我们学校正在实行综合科老师给课堂打分,我结合美术课的特点,将三分分别设置为课前准备星、课堂表现星和作业情况星。课前没准备学具和作业没上交上交人数超过10人则扣星,课堂纪律经三次提醒无效则扣星。并

请四位美术组长轮流当课代表进行及时登记。并及时反馈,取得班主任支持。同时还举行优秀课堂作业展览和个人满5星奖励制(教师手绘卡通人物)。

4、让教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用小课题研究解决教学问题。如我在教学实践中觉得散张的作业纸不易保存,学生很难发现自己的进步;市面上的美术本子易于保存,使用方便,却纸质薄,开本小,纸色单一,样子划一,功能单一(仅能做纸面作业);曾试行过一段时间的美术作业档案袋又因成本高,操作繁琐,使用不方便而不了了之。能不能开发一种兼取“三家”所长,避“三家”所短的新的作业形式呢?我就在班级中进行新型自制美术作业本的实验。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新型自制美术本子由封面、封二、内页、封三和封底组成。

封面 封面主要由作者姓名和装饰图案组成,是整个本子中装饰最精美,

最能彰显个性的部分。要求名字醒目,图案精美,色彩对比鲜艳漂亮,构思有创意并能显示自己的个性。

封二 封二是目录栏,要求清晰简洁,便于查找。

内页 内页由教师帮助用订书机把十二张铅画纸、四张彩色纸订成一本。每页右侧设置:题目、我的话、等级、老师的话四个栏目。每页反面可粘贴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图片。另外两张为“作业反馈单”,设置自己的鼓励、同学的鼓励、家长的鼓励、老师的鼓励四个栏目,要求栏目设置清晰简单。

封三 封三是小口袋,可设计成动物、植物、日常器皿、几何图形等不同形状。要求

色彩鲜艳,构思有趣、容量大、粘贴牢固,便于学生收藏平面手工作品。

封底 封底图案要求装饰风格与封面相协调。主人就以轮船与飞机作为各部分的装饰图案,统一而富有变化的设计,彰显了其活泼、大气的个性,一股浓浓的男孩味扑面而来。

从两年多来的使用效果来看有以下三个优点:

A、科学管理,使用方便,习惯变好。

每小组由组员推选一名小组长,每4小组推选一名课代表,每名小组长配有一本《作业记录本》,内有本组名单(7-8名),学生每次交作业时将在自己名字上画上 ,再由本组分管课代表同作业本一起交给老师。

B、发挥评价功能,作业质量提高。

新型自制美术本子吸取了作业档案袋的评价优点,融对作品创作过程的说明(表明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努力的程度)、学生的系列作品(其中不仅有学生已经完成的、自认为满意或成功的作品,也有草图及不成功的作品,表明了学生美术学习的广度)、学生自我反思(包括学生对自己作品特征的描述、评价、自己的进步等)、他人的评价(包括教师、同学、家长等的评价等)及学生搜集到的资料等于一体。

它设有目录栏,由学生自己登记每次作业的等级,便于老师家长了解反馈作业上交与评改情况,及时进行教育。作业纸每页右侧设置:题目、我的话、等级、老师的话四个栏目。学生可以在“我的话”写下构想这幅画的原因、画中的困惑、画后的感受及自我评价,教师即可在批改时在“老师的话”栏目中予以解答困惑、表扬优点和鼓励自信。等级栏目

中笔者以A☆☆☆ 、A☆☆、A☆作为评价等级,并使A☆☆☆获得率控制在50%左右,使学生获得自信。

每本作业本有两张“交流反馈单”,设置:自己的鼓励、同学的鼓励、家长的鼓励、老师的鼓励四个栏目。分别在期中、期末时填写,加强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学生自信,促其进步;是教师因材施教和学习评定的宝贵资料。

C、易于保存、促进交流,兴趣变浓。

学生对自己亲手制作的属于自己的本子,含有深厚感情。在谈到下学期美术本子的改进与设想中有一半多学生希望自己的本子上作业都得A☆☆☆ 。相对于零散的作业纸,美术本子更便于保存学生作品,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的脚印,获得成功体验;教师也更易于发现学生的可贵进步,学习态度的变化或共性问题。

5、注意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我们两三年前的范画都一直保存到现在并仍在使用,这样就能实现资源最优化。同时数码相机随身带,拍下一些可贵的画面。

以上就是我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粗浅行动,特别要指出的是,以上是我们中山小学美术组的群体智慧,有我们亲切的“带头大哥”勇勇,有责任心很强的晶晶,还有我们很有朝气的新成员王萍。如果大家觉得我这些罗里八唆的话还有一丁半点的听头,请把掌声送给他们!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