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人际苦恼问题的研究综述
作者:卜艳艳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12期
摘要:人际关系和谐与否是衡量人们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关于大学生人际苦恼问题的研究很丰富。基于此,采用文献探讨的方法,围绕当代大学生人际苦恼问题,对其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加以分类整理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苦恼;国内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12-0099-02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一)对大学生人际苦恼类型的研究 1.对苦恼内容的研究
有些研究(向代勤,2005;张传新,2004;刘兴民、胡兴祥,2000)将大学生的人际苦恼分为六类:不想交往;缺少知心好友;与人交往平淡;与个别人难以相处;感到交往有困难;社交恐惧[1]。有研究(唐超琼,2004)分为:面子问题;交往双方地位问题;自我封闭;交往退缩;交往过于被动,存在畏惧心理;交往的无选择性;交往对象过于单一;对人际交往过于理想化;交往障碍普遍存在[2]。有研究(冯溪屏等,2001)分为:人际交往能力、范围、相互沟通程度、异性交往、师生关系[3]。有的(王莉,2005)特别研究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将其人际交往困惑分为:忍让求全;自我中心;情绪不稳;猜疑嫉妒;社交恐惧;对人际理想化[4]。有研究(程艳林,2005)将大学生人际困惑分为:认知、行为和技巧等方面[5]。有研究(李全彩,2002)分为:不善交往;对人际关系过高期望未达成后的失望;被误解或没有得到预期回报;交往中经济能力有限而苦恼;因自卑等原因对人际交往想逃避却又无法逃离的痛苦[6]。还有的研究(陈秀芹,2004)分为:不善交往;追求人际关系的完美;被误解或未得到预期回报,对人际关系的信心下降;因交往中经济能力有限而苦恼;完全厌恶和逃避人际[7]。
上述研究中对人际苦恼内容的陈述有两个特点:一是某个研究对大学生人际苦恼内容的分类有部分是重复或类似的,可以考虑合并,以让人际苦恼内容的呈现和分类更简洁清晰;二是不同研究之间,对人际苦恼内容的分类有重叠和类似的部分,或可提示我们这些相似的表述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但也有可能是文章间相互借鉴和影响的表现,有待深入了解和研究。 2.对交往对象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交往对象”角度来划分的观点比较单一,有学者(袁庆濮等,1995)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按照交往对象分为:同学、老乡、恋人、师生、家庭、亲属、朋友等关系。这些交往对象,指向明确,一般没有争议,所以此种角度的分类不用太深入。 (二)对大学生人际苦恼程度的研究
在现有的文献论述中,对当代大学生人际苦恼程度的分析较有限,均是根据“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的测试结果,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人际苦恼的总体程度和其中四个分类纬度的各自程度做了分析。
有研究(张明亮,2005)对被试(中师大专生)人际困扰总体程度及四个纬度不同程度所占的人数比例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被试的人际困扰总体程度“很严重、较严重、有一定困扰、困扰较少或没有”分别占总体被试的2.78%、16.66%、41.67%和38.89%(n=36);而四个纬度不同程度所占人数的比例不尽相同,其中“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严重者是最少的,只占2.78%,困扰较少的人数比例高达83.33%,“交际交友方面困扰程度”严重的人数最多,占19.44%,而“交谈方面的困扰”和“与异性交往的困扰”程度严重的均只占5.56%[8]。
另有研究(汪雪莲等,2005)对医学大学生的人际困扰总的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被试总的困扰程度“很严重、较严重、有一定困扰、困扰较少或没有”分别占总体被试的4.4%、15.7%、32.1%和47.8%(n=1254)。另有研究(王瑞新,2003)同样对医学大学生的人际困扰总的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被试总的困扰程度“很严重、较严重、有一定困扰、困扰较少或没有”分别占总体被试的1.72%、4.03%、18.97%和75.28%(n=174)[9]。
这些研究所得大学生人际困扰程度的各个相对应的比例有比较大的差异,笔者认为这与各个研究所用的样本数量有很大的关系,样本数量越大,所得数据越具有代表性和稳定性。当然,影响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因素很多,误差总是存在的。 (三)对影响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因素的研究 1.文献总结和理论思考所得的影响因素
第一种研究情况是对某一类影响因素或是多种因素的阐述。如:有研究(陈艳红,2004)从个体角度将大学生人际危机的原因分为:认知因素、人文知识缺乏、情绪情感因素;有研究(胡潇、王敏,2000)专门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文化成因;有研究(刘星,1997)专门分析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家庭文化背景。有研究(唐超琼,2004)将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分为:相似性、互补性、接近性、外表因素和人格魅力。还有研究(杜江峰,1999)将影响因素分为:心理因素,包括性格、自尊和自卑心理、害羞心理;生理因素,主要指长相;认识因素和其他因素。
除了第一种较单一因素的研究,第二种情况是对多类影响因素的较系统阐述,如:有研究(程艳林,2005)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缺陷分为:生理原因,包括外貌和健康;错误的思想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念,包括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游戏人生”、虚幻情感主义等思想;人际认知偏差,包括首因效应、刻板效应、泛化心理;不健全人格,包括自卑、自负、妒忌;外部原因,包括经济困境、家庭环境困境、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有的研究(张传新,2004)将原因分为: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因素。有的研究(刘兴民、胡兴祥,2000)分为:从交往的环境上看,包括学校集体生活的影响和社会竞争与不良思想的影响;从交往的个体上看,包括个体的认知因素、性格因素及能力因素等。有的研究(程利,2003)认为,影响因素分为:客观因素,包括距离和空间因素、态度的相似性因素、需要的互补性因素、交往的频率因素、个人的吸引力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人际安全感、人际期望、人际张力即人际应激、人际报复。
上述第二种研究中的影响因素在涵盖范围上都不是单一的,表述的用词及归纳思路不同,但基本包含了以下影响因素:生理和心理等个体因素、家庭和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如若这样归纳一下,笔者认为对人际影响因素的分析还是比较全面的,只是有些研究的因素分类要在逻辑顺序和其他条理上要做些调整。 2.实证调查研究所得的影响因素
有研究(王瑞新,2003)分析探讨了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第一,人际困扰程度有年级差异。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行为困扰的,明显比三、四年级要高,不同年级的人际关系不和谐性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二年级的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明显高于其他年级;第二,人际行为困扰程度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第三,心理适应能力差、害羞、胆怯、人际交往敏感、多疑的学生,其人际困扰程度较高[10]。有研究(陈秀芹,2004)却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人际困扰上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的人际困扰程度要比男生更严重;而年级对人际困扰的影响不显著;心理专业的大学生比非心理专业的人际困扰稍严重,但总体上差异不显著。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专门论及人际苦恼(interpersonaldistress)的文献也非常有限,主要内容涉及:人际苦恼与家庭的关系;人际苦恼与焦虑敏感性的关系;人际苦恼与情绪的关系;人际苦恼与防御方式的关系;人际苦恼与职业压力的关系。缺乏对人际苦恼的系统性分析,这也许与西方社会崇尚个人自由有一定的关系。 三、结语
总之,综观对大学生人际苦恼的研究,从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大学生人际苦恼的表现(类型)、原因及对策;从研究方法上看,这些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分析和文献探讨两种方法。这些研究对大学生的人际苦恼有了一定的认识成果,但他们要么内容涉猎较广但缺乏实证调查,要么有调查分析但涉及的内容不够全面,有的研究文献在内容与方法上皆不够理想,只是对前人研究结论的重复论述;另外,对人际困扰影响因素的研究有相似的结论,也有相反的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大学生中有哪些人际关系不适表现[EB/OL].校园心情网.
[2]唐超琼.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困惑及应对办法[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S1):230-232.
[3]冯溪屏,郑华,李丽.大学生校园人际关系现状分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6):61-65.
[4]王莉.女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之调适[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151-152.
[5]程艳林.大学生人际交往普遍性缺陷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5,(2). [6]李全彩.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2,(1),47-48. [7]陈秀芹.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调查及对策[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138-140.
[8]张明亮.中等师范学校大专生人际关系状况的调查[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25-27.
[9]汪雪莲,许能峰,杨德辉,薛洪俤,江典伟,徐文体.医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4):247-2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