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特征:优先考虑应用动能定理的典型问题 (1)不涉及加速度、时间的问题.
(2)有多个物理过程且不需要研究整个过程中的中间状态的问题. (3)变力做功的问题.
(4)含有F、l、m、v、W、Ek等物理量的力学问题. 1、
解析 (1)小滑块由C运动到A,由动能定理得
mgLsin 37°-μmgs=0 (2分) 24
解得μ= (1分)
35(2)设在斜面上,拉力作用的距离为x,小滑块由A运动到C,由动能定理得 Fs-μmgs+Fx-mgLsin 37°=0 解得x=1.25 m
(2分) (1分) (2分)
1(3)小滑块由A运动到B,由动能定理得Fs-μmgs=mv2
2
1 / 6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sin 37°=ma 1由运动学公式得x=vt+at2
2联立解得t=0.5 s
(2分) (2分) (1分)
24
答案 (1) (2)1.25 m (3)0.5 s
35
2、一质量为2 kg的铅球从离地面2 m高处自由下落,陷入
沙坑中2 cm深处,如图所示,求沙子对铅球的平均阻力(g=10 m/s2). 答案 2 020 N
解析 小球的运动包括自由落体运动和陷入沙坑减速运动两个过程,知 道初末态动能和运动位移,应选用动能定理解决,处理方法有两种:
1
解法一 分段列式:铅球自由下落过程中,设小球落到沙面时速度为v,则:mgH=mv2
2v=2gH=2×10×2 m/s=210 m/s.
mv2
铅球陷入沙坑过程中,只受重力和阻力Ff作用,由动能定理得:mgh-Ffh=0- 2mv22102
mgh+2×10×0.02+2×
22
Ff== N=2 020 N
h0.02
解法二 全程列式:全过程都有重力做功,进入沙中又有阻力做功. 所以W总=mg(H+h)-Ffh
由动能定理得:mg(H+h)-Ffh=0-0
mgH+h2×10×2+0.02
故:Ff== N=2 020 N.
h0.023、如图所示装置由AB、BC、CD三段轨道组成,轨道交接处 均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其中轨道AB、CD段是光滑的, 水平轨道BC的长度s=5 m,轨道CD足够长且倾角θ=37°,
2 / 6
A、D两点离轨道BC的高度分别为h1=4.30 m、h2=1.35 m.
现让质量为m的小滑块自A点由静止释放.已知小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小滑块第一次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滑块第一次与第二次通过C点的时间间隔. 答案 (1)3 m/s (2)2 s
解析 (1)物块从A→B→C→D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h=1
1-h2)-μmgs2mvD2-0,
解得:vD=3 m/s
(2)小物块从A→B→C过程中,有 mgh=1
1-μmgs2mv2C
解得:vC=6 m/s
小物块沿CD段上滑的加速度 a=gsin θ=6 m/s2
小物块沿CD段上滑到最高点的时间 tvC
1=a
=1 s
小物块从最高点滑回C点的时间t2=t1=1 s 故t=t1+t2=2 s
4、如图所示,粗糙水平地面AB与半径R=0.4 m的光滑半圆
轨道BCD相连接,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O是BCD的圆心,BOD在同一竖直线上.质量m=2 kg的小物块在9 N的水 平恒力F的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3 / 6
已知AB=5 m,小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当小物块运动到B点时撤去力F.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小物块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
(2)小物块运动到D点时,轨道对小物块作用力的大小; (3)小物块离开D点落到水平地面上的点与B点之间的距离. 答案 (1)5 m/s (2)25 N (3)1.2 m 解析 (1)从A到B,根据动能定理有 12
(F-μmg)xAB=mvB
2
2F-μmgxAB=5 m/s
m
得vB=
(2)从B到D,根据动能定理有 112
-mg·2R=mv2D-mvB 22得vD=v2B-4Rg=3 m/s
mv2D在D点,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FN+mg= R
2vD得FN=m-mg=25 N
R
(3)由D点到落点小物块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 12R=gt2
2
4R= g
4×0.4
s=0.4 s 10
得t=
水平地面上落点与B点之间的距离为 x=vDt=3×0.4 m=1.2 m
5、水上滑梯可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模型:倾角为θ=37°的倾斜滑道AB和水平滑道BC平滑
连接,起点A距水面的高度H=7.0 m,BC的长度d=2.0 m,端点C距水面的高度h
4 / 6
=1.0 m.一质量m=50 kg的运动员从滑道起点A无初速度地自由滑下,运动员与AB、BC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cos 37°=0.8,sin 37°=0.6,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可视为质点)
(1)求运动员沿AB下滑时加速度的大小a;
(2)求运动员从A滑到C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和到达C点时速度的大小vC; (3)保持水平滑道端点在同一水平线上,调节水平滑道高度h和长度d到图中B′C′位置时,运动员从滑梯平抛到水面的水平位移最大,求此时滑道B′C′距水面的高度h′. 答案 (1)5.2 m/s2 (2)500 J 10 m/s (3)3 m 解析 (1)运动员沿AB下滑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Ff=μFN=μmgcos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sin θ-μmgcos θ=ma
得运动员沿AB下滑时加速度的大小为: a=gsin θ-μgcos θ=5.2 m/s2
(2)运动员从A滑到C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H-hW=μmgcos θ·+μmgd=μmg[d+(H-h)cot θ]=10μmg=500 J,
sin θ1
mg(H-h)-W=mv2-0
2C
解得运动员滑到C点时速度的大小vC=10 m/s
(3)在从C′点滑出至落到水面的过程中,运动员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 1
h′=gt2,t=
2
2h′
g
5 / 6
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保持不变,W=500 J 根据动能定理得:
1
mg(H-h′)-W=mv2-0,v=2gH-1-h′
2运动员在水平方向的位移:
2h′
=4H-1-h′h′ g
x=vt=2gH-1-h′
H-1
当h′=2=3 m时,水平位移最大.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